人力资源规划研究论文范文

2024-02-03

人力资源规划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目前国内惟一国家级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区域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实现产业转移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该区域产业转移的地区与行业分布及信息共享现状和共享障碍,构建“区域共建,行业共享”的区域信息共享体系,最后提出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信息资源;信息共享

收稿日期:2011-08-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社科联2011年立项课题“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项目编号:A201103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徐华洋(1964-),男,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及其绩效评估,发表论文数篇。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10.027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 in the Industrial TransferDemonstration Region of the City-Cluster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Xu Huayang Wu Weihong Zhao Hong

(1.Library,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Hufei 230022,China;

2.Anhui Library Association,Hufei 2300223,China;

3.Library,AnHu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efei 230022,China)

〔Key words〕the City-Cluster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industrial transfer;information resources;information sharing

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开发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辐射最接近的地区。2010年1月,国家发改委下文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该规划是国内惟一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也是安徽历史上首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根据《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称皖承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1]。

皖承区区域信息一体化是皖承区承接产业转移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点,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经济、历史、地理、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皖承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仍然存在许多障碍,由管理体制、地理、技术等因素造成的信息孤岛、信息壁垒等成为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皖承区欲通过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消除信息共享障碍,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1 皖承区产业转移的地区与行业分布

根据皖承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和方向,主要围绕主导产业升级,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吸纳整合要素资源,推进产业集聚、提升,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提升原材料产业,加速壮大轻纺产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从区内各市产业现状、资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考虑,构建“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格局。“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双核”指合肥、芜湖,这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市,着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在综合实力强、产业特色鲜明的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等市规划建设三大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形成皖江城市带三大增长极:芜马巢产业集聚区。重点承接和发展汽车、装备制造、新型化工、物流等产业。合肥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汽车、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家电、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安庆产业集聚区。重点承接发展石化、机械、轻纺、物流等产业。依托铜陵、池州、宣城、滁州产业基础和开发园区,发展铜池产业组团、宣城产业组团、滁州产业组团,为便于产业集群管理,芜马巢、安池铜两个省直管集中区,分别更名为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目前,安徽省共拥有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多个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形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多点支撑的格局[1]。

2 皖承区信息共享现状及信息共享障碍

2.1 信息共享现状

近几年来,皖承区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一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行业,机械、汽车、电器等装备制造业,冶金、化工等原材料产业,家用电器、乳制品、水产品、服装鞋帽等轻纺产业,生物、公共安全等高技术产业广泛应用了生产过程监控系统;二是政府和金融等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门户网站自成体系,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基本形成;三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信息化水平普遍提高,所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自己的信息门户网站;四是省市县文化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五是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制约,信息共享障碍较为突出[2-3]

2.2 信息共享障碍

(1)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缺乏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宏观管理与协调的机构或组织,信息资源建设各自为政,没有明确的共享战略和统一的规划。

(2)缺乏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皖承区地跨59个市(县区),连接中西部,对接长三角,涉及装备制造行业,原材料,轻纺、高新技术等多个行业,以及政府等决策与服务部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等教学与科研机构,区域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十分重要。目前,我省尚没有一个跨地区、跨行业、高宽带,能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质量保障的网络环境,信息资源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信息供需矛盾突出,缺乏交流平台,没有将信息化应用提升到平台层次,阻碍信息资源共享。

(3)缺乏信息共享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严格的制度保障,皖承区内行业条块分割,信息资源分散,缺乏共享的相关制度和具体的执行标准及运行机制,使得共享实践缺乏可操作性,也难以普遍推行。

(4)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间宽带互联网络有待改造、升级、扩容,“三网融合”等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皖江城市间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共享有待加强,区域数据中心、容灾备份中心、呼叫中心等区域信息共享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制约着信息资源共享水平[4-5]

3 皖承区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

皖承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除了建立权威性的协调机构,制定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法规制度和统一的技术标准外,重要的是要构建和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根据皖承区信息资源分布状况、用户群体的需求特征和产业转移的地区与行业分布,皖承区信息资源共享应遵循“统筹兼顾,分布实施,行业共建,区域共享”。一是由政府部门牵头,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信息共享的科学决策,统筹规划,构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心,加强对地区分中心与行业中心的组织与协调。二是构建地区性信息资源共享分中心,做好地区性信息资源的合作建库与开放共享。三是行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互惠互利,有限共享。四是信息资源共享总平台及各分平台建设,利用平台交互,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皖承区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框图如下:

3.1 皖承区信息资源中心(总中心)建设

以城市无限宽带网络、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省会合肥为中心,依托省市政府信息网站建设,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体系;依托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安徽分中心、安徽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Alisa)、安徽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等构建区域科技信息共享中心;依托省市图书馆,构建公共与文化信息共享中心等。作为组织与协调机构,规划指导各分中心、行业中心建设及电子交易平台、技术创新平台等应用平台建设。

3.2 地区信息中心(分中心)建设

地区信息中心是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中的枢纽,一是连接总中心的重要门户;二是要进行地区范围内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建库与应用服务以及与其他分中心的横向联合。从皖承区信息资源分布状况、产业承接重点以及区域优势,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所在的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及基础较为优厚的铜陵五市为中心建立地区信息共享分中心。芜湖、马鞍山和安庆、铜陵4个分中心分别以芜马巢产业组团和安池铜产业组团的方式联合保障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和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的信息共享,合肥、芜马巢、安池铜三大产业集聚区以行业信息共享的方式辐射滁州产业组团和宣城产业组团。

3.3 行业信息中心(集群信息中心)建设

以皖承区产业承接重点,构建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六大行业信息中心。行业信息中心建设主要以产业承接重点行业所在的地区牵头,一区牵头,多区参与,合作共建,信息共享。

3.4 皖承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架构

皖承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共享总平台,地区信息资源共享分平台,行业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和企业本地信息服务平台等。平台体系架构如下:

4 保障措施

4.1 建立法规政策保障机制

信息资源共享无疑会出现诸如著作权、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新问题,在国家尚未就信息共享立法之前,制定我省相关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从立法的角度强调区域信息一体化平台体系的应用要求,规范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行为,在信息资源的建立、安全、审核、发布、处置、使用及费用结算等方面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或指南,促进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6-7]

4.2 做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主要由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共享规则、共享技术和发展需求5个方面的要素彼此关联,相互作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是信息共享的基础,各类数据库的规划建设是核心,制度建设是保障,共享策略和共享模式及应用系统建设是关键。皖承区内信息资源分布较广,行业众多,应采取“行业共建,区域共享”,政府应牵头组织建设大规模、跨地域、多行业、多方位的区域信息共享体系。

4.3 建立数据整合和分类分级共享机制

皖承区内信息资源呈多源性、分布式、异构型,要打破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就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在统一框架下按统一的标准规范在互利互惠的原则合作建库,建立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同时规范公益性信息资源、限制性信息资源、商业性信息资源的分级分类管理,完善信息资源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

4.4 建立技术保障机制

信息共享系统是构建在网络上的物理上分布的、逻辑上统一的、以数据库为基础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通过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用户界面,将各个数据库及其服务系统连接为整体体系,是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只有建立XML元数据标准、Web services等标准与技术的保障机制,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4.5 建立组织保障与协调机制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宏观调控,组织实施,分工协作,需要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保证系统的良性运转。

4.6 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存贮备份系统,应急响应系统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根据信息重要程度和涉密程度等建立分级分层分域信息安全,强化安全措施,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有效防范安全风险。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需要,是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创新升级和大规模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区域内信息资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管理与服务平台的技术支撑,共享标准的执行、共享平台的构建与服务模式的设计等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和统筹规划,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只有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才能保障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

参考文献

[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1/21/content12851189.htm

[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网站[OL].http://app2.ah.gov.cn/ahsszb/wjcsd/index.asp

[3]新华网安徽频道[OL].http://www.ah.xinhuanet.com/zhuanti/wanjiangcsd/

[4]张谋贵.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3):24-34.

[5]徐岚.安徽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龙江对外经贸,2010,(12):57-59.

[6]尹峰,彭晨曦.略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J].图书馆,2009,(1):96-98,117.

[7]刘晨,屠航.长三角区域政府信息化共享机制构建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0,(4):90-94.

人力资源规划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本论文将主要对光传送网的规划方法展开分析探讨, 以期从中找到合理可行的光传送网。

1 光网络在工程上的规划探讨

1.1 光传送网络的站点选取

既然光传送网是基于骨干层面, 网络的组成在宏观战略上是有一定约束的。在区域性的网络或一级干线上, 主要考虑的是省会城市和重要的大业务地市。在二级干线上, 运营商必然考虑的是所有的地市及省会城市纳入网内, 而不会考虑将次一级的地市纳入规划。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一个城市有两个重要的关口局。

在本地城域网中, 传统运营商通常就会把ASNO站点的位置考虑在汇接局节点上, 只有上海、南京之类的大城市才会考虑将光传送网的功能延伸到汇聚层。所以, 在多数情况下光传送网站点的部署是个已定的条件。

1.2 自动光网络 (ASON) 的资源规划

在ASON站点已经确定的情况下, 接下来必须考虑的就是ASON资源的规划。从ASON的传送资源来看, 光纤资源路由方向的约束条件、业务需求与局站上ASON网元的矩阵的选取和ASON网元的端口部署都是相当重要的事情。

首先是光纤资源的约束, 这是物理上的限制, 也是网络拓扑规划的第一步。对于ASON网络而言, 连接度越多越好, 网络生存性较佳。在城域网的情况下, 建议骨干层采用full-mesh的网状网格局, 如果有汇聚层可以考虑以双节点接入的模式汇接入骨干层。在干线上, 因为光缆路由比较难以规划, 可能有先天的物理限制, 只能建议尽量提供丰富的路由资源, 这将成为ASON网络设计的拓扑约束层。在连接度不足的条件下, 会出现采用更多的设备或端口资源来弥补的情况, 当然线路情况也会影响到物理端口的选取。

设备资源的选取主要考虑ASON系统的矩阵容量和端口规划。目前商用的ASON设备通常提供160G/320G/64G0三种容量, 比较特殊的有1.2T8和2.5T6的方式。矩阵容量的增大固然说明ASON网络能力的上升, 但也意味着投资的追加。按需规划是最为合理的建网投资模式, 一般是建议选取可以实现在线矩阵扩容端口提速的成熟商用A S O N产品, 以提高网络建设投资性价比。

2 光网络规划工程应用分析

2.1 工程概况介绍

为了使本论文的分析更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 这里以我公司承接的陕西光网络省干传输网建设工程为例进行分析。根据需方未来五年业务的发展预测, 省干传输网的线路带宽将以每年5G~10G左右的需求速度增长, 目前西安、宝鸡等节点干线带宽需求已经超过了10G, 需方现有的SDH省干传输网已无法满足目前和未来的业务需求。为解决目前以及未来业务传输的需求, 需方通过调研和分析, 认为建设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符合业务发展并基于现有光缆线路的新一代省干光传输网是势在必行。

需方按照广电总局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的总体规划思路, 积极借鉴行业经验, 并遵循运营商基础传输网的技术演进路线, 将此次工程定位为建设新一代光传输网OTN, 并逐步向基于O N T的智能光网络A S O N演进。

需方OTN省干光传输网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招标、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建成后的OTN省干光传输网, 要求不仅可承载TDM业务 (模拟/数字有线电视、2M/155M电路出租等) , 还要更适合承载IP业务, 特别是适合承载大颗粒、高带宽、突发性的IP业务, 为NGB的部署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光传送网规划技术方案分析

需方目前的SDH传输网设备 (除延安本地网) 大部分型号较老, 无法通过改造直接升级到O T N, 加之S D H网承载着大量核心业务, 不适宜进行大范围的业务割接。因此OTN网采用独立新建的方式, 与现有S D H网保持相互独立。

在业务传送平面, O T N适合G E/2.5 G以上的大颗粒业务, 对小颗粒业务的支持不如SDH, 在接入层和部分汇聚层暂时还无法取代S D H/M S T P。因此, O T N将作为于大颗粒业务及IP数据的传输平台, 原有S D H网将作为小颗粒T D M业务的传输平台。

在现有业务中, 数字广播、IP骨干、集团干线等大颗粒核心业务将迁移至O T N网, SDH网继续承载数据专网专线等小颗粒业务。在SDH网饱和度达到80%左右, 考虑对OTN进行扩展, 提升O T N网络对小颗粒业务的支持能力。

2.3 OTN省干陕北规划的实现

2.3.1 网络结构

OTN省干陕北光传送网由两个环网组成:陕北A环和陕北B环, 陕北A环包括:延安、榆林和子长共三个R O A D M (动态光分叉复用) 站点, 站点之间由G.652光纤双纤相连, 任意相邻站点之间的光缆路由不能有重叠部分。

陕北B环包括:延安、铜川和渭南共三个ROADM (动态光分叉复用) 站点, 站点之间由G.652光纤双纤相连, 任意相邻站点之间的光缆路由不能有重叠部分。

2.3.2 保护方案

O T N的保护分为设备保护和网络保护。

设备保护:基于OTN设备的冗余设计, 对关键模块采用备份保护。

网络保护:基于OTN网络的的波长和子波长保护, 提供如1+1、1:1、1:N、Mesh保护, 满足50ms的保护倒换时间。可以实现基于单个光通道的保护、基于光复用段的保护和基于环网的保护。

2.3.3 波道划分

省干陕北环网的系统容量初期为40波×10Gbit/s, 可承载数字电视广播业务、数据宽带互联业务和大颗粒集团专网等业务。波道划分从第一波开始启用, 按照业务需求顺延配置。在40波系统里, 前30波作为业务波道, 后10波作为备份和保护波道。

五个业务站点和A、B环网波道划分需求如下。

第一波:承载SDH、数字电视等TDM业务, 速率为4×STM-16;

第二波:承载IP骨干网, 速率为10GE;

第三波:承载数据宽带互联业务, 速率为8×GE;

第四波:承载互动电视等新业务, 速率为8×GE;

第五波~第三十波:空余, 用于未来扩容;

第三十一波~第四十波:备份波道。

陕北环网中的渭南—铜川段与关中环共纤传输, 延安—子长段A环与B环共纤传输, 因此这两段的波道具体划分如下。

渭南—铜川段:第一波~第四波为关中环网业务波道, 第五波~第八波为陕北环网业务波道, 第九波道~第三十波道为空余波道, 第三十一波道~第四十波道为备份波道。

延安—子长段:第一波~第四波为陕北A环业务波道, 第五波~第八波为陕北B业务波道, 第九波道~第三十波道为空余波道, 第三十一波道~第四十波道为备份波道。

2.3.4 设备配置

OTN设备配置要求集成度高, 槽位密度大, 高可靠性, 模块化设计, 关键部件可通用, 核心板件必须冗余配置。提供基于电层的子波长交叉调度和基于光层的波长交叉调度, 支持GMPLS控制平面的加载, 易构成基于OTN的ASON网络。设备的板位图、功耗、环境、安装要求等须符合需方的相关规范。

为了可以直接承载2M、100M等小颗粒业务, 要求在OTN站点侧挂M S T P设备。每台MSTP提供一块2M业务接口板 (63×2M) 和一块多端口的FE业务接口板 (8×FE) 。

3 结语

光传送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体制, 逐步获得诸多厂商和运营商的认可, 也逐渐在网络应用中得以建设。随着国内各大运营商开始建设或规划自动光交换网络, 如何进行光通信及光传送网络的部署也成为了讨论的热点。本论文从光传送网资源配置的角度对网络规划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 并给出了一些初步的优化设计建议, 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光通信网络的资源规划及配置是有一定借鉴和推广意义的。

摘要:光传送网以其独有的通信及成本方面的优势而迅速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 本论文从网络资源规划的角度对光传送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在分析探讨了光传送网资源规划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的光通信网络改造工程, 给出了工程的改造技术方案, 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具体的省干光传送网规划实现方案, 对于技术实现的细节问题等也展开了讨论, 进行了分析, 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光通信及光传送网的资源配置规划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光通信,网络规划,光传送网

参考文献

[1] 张杰, 黄善国, 李健光.网络新业务与支撑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5.

[2] 程永刚, 许用梁.ASON标准的最新进展介绍[J].电信网技术, 2005 (3) :38~39.

[3] 韦乐平.网络技术的战略转型[J].电信科技, 2006 (2) :9~10.

人力资源规划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现代化建设中,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推广,使城市规划变得更加合理、科学和快捷,对于推动城市建设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城市规划信息组织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以促进城市规划信息组织更加完善,降低城市规划信息组织的成本,为城市规划信息组织合理性不断提高和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组织;方法;技术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推广,大大提高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市规划中,信息管理技术的推广,使信息不够准确、管理效率较低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于推动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城市规划信息组织的方法

根据城市规划的情况来看,城市规划信息组织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

(一)两层次的城市规划信息组织方法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城市规划信息组织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实现不同力度水平的信息组织,是由独立的信息源和独立信息源内部的相关结构组成,以满足城市规划的各种需求。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中的信息体主要是指独立存在的、有着比较完整意义的、具有一定功能的信息。例如:资料、以逻辑为连接的数据库中的相关要素与规划活动、图纸、文件和数据表等。而信息源主要是指构成信息的基本单元,信息源与信息体有着紧密联系,信息源不能离开信息体单独存在。例如:文件中的标题、图纸中的基础设施、数据库中的长度参数等,都是城市规划信息组织中的信息源。与此同时,信息源的获得要比信息体的难度高一些,更具有实践意义和价值,是对相关信息的深度剖析。因此,在城市规划的初级阶段,以组织信息体为基础,则信息源应为城市规划组织的深度阶段,从而将城市规划信息组织分为上下两个层次。

1、城市规划的初级信息组织。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初级信息组织的具体内容是对信息体进行安排,将城市规划中的相关信息体按照要求要求进行分类,同时,根据相应的规律对他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等进行描述和序化,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更准确、更完整的信息,从而促进各信息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相关信息得到充分利用。

2、城市规划的深度信息组织。在城市规划中,深度信息组织是指对信息源进行组织。在实践过程中,按照一定要求,对城市规划信息中的某个具体的物体进行组织,对这个物体内部结构进行描述,以形成基本的信息片段,即与物体相关的信息源,接著根据相关要求,对物体内部和外部结构的相关特征进行序化,以保证信息体的完整、准确和可靠,使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最终使实现信息体的相互沟通和连接,确保相关信息体得到充分利用。

(二)特殊序化的城市规划信息组织方法

在城市规划中,将相关信息序化,是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核心工作,对于保证城市规划信息的规范化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物体的相关变化规律和理论,进行城市规划信息的组织是为了体现各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发觉各事物之间存在相似性,从而根据事物的特征、规律性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对城市规划信息的序化,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分类,可以使相关信息的排列更加清晰,从而方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检索和查询。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实践和序号等,城市规划信息组织的序化方法有很多种。为了更好的满足城市规划的相关要求,使城市规划管理更加有效,必须对某一领域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度分析,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序化方法。目前。比较常用的序化方法有时序法、主题法、分类法、物名法、号码法、权值序法和逻辑序化法等,其中,主题法和分类法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城市规划信息组织的技术

对我国城市规划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城市规划信息组织的技术主要有如下三种:

(一)元数据技术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用,元数据已经成为信息组织技术的核心部分,使信息组织变得更加高效,在政府公文、档案、图书和可视资源等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由于城市规划信息组织相关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元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致使其在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一般情况下,在城市规划信息组织中使用元数据技术,要充分考虑序化与检索地理的空间特殊要求、它自身的特殊要求和序化与检索关系的特殊要求等。一般元数据技术在应用时,有如下三个流程:

1、根据城市规划信息组织的相关要求,制定合理的、可行的元数据方案。

2、对相关信息体进行概述、分析管理要求,并将相关信息体保存。同时,将与信息体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采用合适的模式将相关元数据存储。

3、在实践过程中,元数据技术具有提供详细信息、支持相关规划信息的功能,并且,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相关列表清晰的观察每一个组织步骤。根据上述的检索途径和城市规划信息组织的相关流程,工作人员可以得到实际规划中所需的相关信息和模型,以及相对应的元数据方案图表。一般情况下,图表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城市规划信息的相关描述与揭示对应元数据的相关概述;城市规划信息检索与利用对应元数据进行检索;城市规划信息存储所对应的元数据存储;城市规划信息的相关选择和相对应的元数据描述对象的选择。

(二)空间元数据的编码存储技术

在城市规划中,地理空间序化是信息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市规划的信息组织,必须注重不同空间属性的编码和序化。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检索时,首先选择的是空间范围,因此,空间信息序化的元数据储存非常重要。在实践过程中,采用空间数据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检索的效率,从而节约城市规划信息组织的时间,已经向着成熟阶段发展。目前,比较常见的空间数据库类型有全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和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三)综合技术

在实践过程中,选择元数据对象要先进行元数据的查找,通过信息系统、GIS、图片浏览等工具的帮助,来确定元数据的范围;然后,对元数据对象进行相关描述,需要使用数据编辑工具,以确保规划信息的特殊属性得到充分体现,在结合GIS相关组件的时候,对城市规划空间数据进行合理的编辑;最后,在进行相关元数据的检索时,采用合适的检索工具,以便于查看原始元数据时,可以保证数据满足成熟规划信息组织的相关要求,从而推动城市规划管理的集成化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信息组织需要正确选择序化方法和技术,才能保证城市规划管理更加有效,从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言生,李海龙. 面向决策支持的城市规划信息资源整合方法探讨[J]. 城市发展研究,2012,11:142-145.

[2]孙红豹. 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3]周德芹. 天津市武清区城市规划信息资源整合方法思考[J]. 山西建筑,2009,04:67-68.

[4]赵小锋. 基于阳光规划的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体系理论方法研究[J]. 规划师,2009,05:17-20.

[5]鲁承斌,才睿,高文君,俞斌,徐津梅,姜慧,刘洪昌,孙晓洪. 城市规划信息流管理研究[J]. 规划师,2009,00:189-194.

人力资源规划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一、利用优秀校友资源,丰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

一般《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的认知、职业的兴趣、职业的探索与职业的决策等,尽管从教学内容来看,整个教学的内容设计相对完整且较有条理性,但是我们也可看出这些内容大多偏向于理论,即使有一些课堂上的互动,大多也是对于职业探讨的小组讨论或观看名人成长路径的视频等,往往较为局限。这也是传统课程内容上的固有问题,因此急需在本课程的内容设计中,加入本校本专业的优秀校友资源,如在职业的认知,通过多个校友资源成长轨迹的自身讲述,让更多在校生有提前“走一遍”本专业成长轨迹的机会,这可较好地促进在校生加深对专业的认知以及清晰了解自己对未来职业的兴趣所在。另外,在职业的探索与职业的决策中利用校友资源也同样适用。利用更多的毕业生,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走过弯路的毕业生,以他们实实在在的经历,可以更直接、更清晰呈现给在校生诸多的“3D感受”,如在碰到职业困扰时应该如何选择或在碰到职业决策时应该如何分析等。可以说,校友资源的正确利用,不仅有利于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更能借助辅导员岗位的优势,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效教学的可行性和时效性。

二、利用优秀校友资源,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式

目前,大多数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课上教师单向授课与课堂小组谈论,课后学生完成生涯人物访谈与制作生涯规划书等方式。对此,我们可以看到该课程课上的教学方式与其他的专业课程大同小异,很难吸引学生的上课欲望与兴趣。特别是现有的大多数学生习惯了“低头族”、“手机党”,如果没有硬性的考试考核制度和优秀的教学能力,很难有效地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任务。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利用优秀校友资源,拓宽《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式将尤为重要。一方面,通过优秀毕业生的专题视频制作和生涯访谈视频,可以有针对性抛出课程的主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并结合课堂谈论,激发学生的上课欲望。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的课上交流以及在线QQ咨询,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本专业学习、寻找职业兴趣等出现的迷茫与困惑。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与校友资源开发下的教学新途径相结合,可以较好地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式。

三、利用优秀校友资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需求

90后的大学生不仅属于独生子女众多的一代,也是处在父母过度保护下长大的“温室花朵”,他们具有依赖性强、目标性较差的不足,特别是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尤为迷茫;这不仅给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带来烦恼,更是对大学生本身职业发展的缺陷。对此,我们要清晰地明白:课堂教学不应独立排外,应该与课后教育紧密联系,传统意义上的课后作业大多是为了巩固学生的课题知识或加深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尽管用意很深但是效果不佳。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应局限于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更要试图建立毕业生与在校生的帮扶或桥梁,通过1对1或1对多的形式,在课后更直接了解和帮助在校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再反过来回到课堂上加以交流与探讨,在教师课程设计的引导下,拓宽在校生的职业目标与追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需求。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大学生初步探索未来职业道路的重要课程之一,它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内容和方式比较传统,本文试图通过将校友资源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当中,这既是《职业规划课程》的改革,亦有助于高校教改。

人力资源规划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华为在其《基本法》里描述了华为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同时《基本法》又让每个华为人明白:“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这里阐明了企业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生存哲学,揭示了华为人的社会责任。

由此可见,企业应协助成员发展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在个人生涯成长的过程中有实施新构想的机会。就前程因素而言,不同阶段研发人员所需之生涯规划方向并不相同,一般而言,新进人员尚未稳定,对生涯规划辅导的需求度较为强烈,因此,企业必须以年资、岗位、学识、专长等综合要素为考虑因素,规划员工不同的发展方向。

对于新进人员而言,若能直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可协助他们未来在生涯发展上成功。或可协助员工订定生涯目标,并借以发现训练需求与新工作的轮调机会。新进人员固然会遭遇工作不适应的状况,但工作介于三至六年的,其工作心理最为浮动,也最需要主管或生涯导师的指导;而工作满十年者,容易进入创新停滞期,需要激励生涯发展,以避免影响群体士气;至于面临中年危机者,则需对其进行再教育,激励其重新学习以培养第二专长;而即将面临退休者,则有赖人力资源部门相关人员对其进行个人的生涯辅导。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设计了一个职业生涯管理流程。首先,由经理了解团队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经验,以便更好地达到目前和将来的业务需求。同时,还需了解需求与团队现状之间的差距,然后,由经理确定每个团队成员的开发需求。紧接着是由团队成员完成一系列的练习,以帮助其进行自我评价、目标设置与开发规划。最后经理与雇员还要共同制定一份员工个人发展计划。在面谈过程中,经理与雇员要一起讨论绩效评估结果和对团队需求的分析。该计划包含雇员在下一年所要达到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发展行动。为了保证职业生涯管理过程能有助于将来的人事决策,通常会举行分组会议。在这些会议上,由经理汇报其工作团队的开发需求、开发规划与实施能力。培训与开发部经理要列席会议,以确保培训计划的切实可行。这个过程如果在高层管理会议中通过,那么最后则是制定一份附有培训和开发计划的总计划。UPS员工生涯规划系统主要特点在于共同了解雇员个人、地区、部门的开发和培训需求及其能力。由于在三个层次都采用了这种方式,UPS能比其他公司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员工需求与顾客需求。

人力资源规划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把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单位组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是以企业单位规章、规范、守则的形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意义、性质和特点,以及组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程序、步骤、方法、原则和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在拟定起草时,一定要从企业现实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和管理工作的水平出发,不能脱离实际,要注重它的科学性、系统下、严密性和可行性。如果措辞不当,过于原则化,缺乏适用性,就会使制度条文流于形式,在实际管理中难以发挥作用,以至各有关责任人相互扯皮推诿,工作任务无法落实,造成人力资源管理“推而不动,停滞不前”的局面。

资源部门应规定一个试行过渡期,使各级主管有一个逐步理解、适应和掌握的过程,在试行过程中如遇有特殊情况或发现重大的问题,亦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以防止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

根据对我国部分企业的初步调查,目前企业单位所贯彻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由于出自不同人员之手,有些是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人员起草的,有些则是由外聘的管理咨询专家设计的。实际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无论出自于谁手,其基本框架和所涉及的范围都应当是一致或接近的,如果一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将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当然,成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和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教训,扬其长补其短,随着企业单位生产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导入,以及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定期或不定期的作出适当的补充和修改。总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规划应当体现以下原则和要求: 1.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首要的基本原则。例如某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的《企业宣言》提出:“公司员工共同发展=我们寻求公司与她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发展。企业视个人的成功与公司的成功同等重要。企业的

成功依赖于每一位员工的努力,而公司则为每一个体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我们倡导团队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努力营造一个能够使每个人发挥出最大才智并获得自我发展的环境。”由此可以看出,该公司所倡导的企业文化,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员工的期望目标、员工的职业发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要求的企业环境与员工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将员工的成功与公司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应当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首要体现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使之更加充满活力。企业外部的环境是指那些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国家有关劳动人事法律法规法令,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以及市场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现状,各类学校(技校、高职、大学)和教育培训机构专门人才供给的情况,劳动者择业意识和心里的变化情况,劳动力市场各类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变动情况,企业竞争对手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情况,等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产生必然的压力和影响。而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生产与资金实力,管理机制好和组织状况,人员整体的素质结构,

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员工价值观与满意度等内部因素,将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起着关键的决定性的影响和 作用。企业外部的环境和条件是外因,而企业的内部环境和条件是内因,两者的变化相辅相成,势必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质量和水平。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当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有所创新,有所前进。近20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世界上美英等发达国家给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国外先进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也逐步传入中国,无论是中外合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目前都试图引进和采取这些先进的理论、方法和管理模式。面对这些先进的、新鲜的理论和方法,企业应持积极而慎重的态度,根据本企业的自身特征,采取稳步推进的方法,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与创新,必须在国家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进行。企业作为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经营实体,必须遵照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做一个守法户是对现代企业最基本的要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更应当从管理制度上,在进人、用人、管人等各个环节中严格遵守和落实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这是因为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最具敏感性,如果处理不当,轻则产生劳动纠纷,出现劳动争议,重者就要发生矛盾冲突,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待工停工,给企业和员工的切身利益带来极大的伤害。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必须与企业集体劳动合同保持协调一致。因为企业集体劳动合同是企业行政领导和员工代表共同签署的,它是经过多轮协商谈判的产物,它明确了员工和企业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是调整劳动关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经过了必要的法定程序即由会员代表讨论通过和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不仅要注意与外部法律法规保持一致性,同时也必须与企业集体劳动合同的精神和原则协调一致。当规划制定时,遇到与集体劳动合同具体条款不一致的,也可以通过与工会协商老解决。取得工会的谅解和支持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必须和必要的。

6.必须重视管理制度信息的采集、沟通与处理,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动态性。在企业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与企业的利益构成一个统一体,如果企业兴旺发达,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乃至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就有了保障。否则,员工的工资福利水平不但会降低,甚至会失去工作岗位,这是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根据所在,也是两者之间所具有的共同利益和相互依赖之篇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要求

应该体现以下原则和要求:

(1) 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首要的基本原则。

(2) 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使之更加充满活力。

(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应当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与创新,必须在国家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进行。 (5)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必须与企业集体劳动合同保持协调一致。

(6) 必须重视管理制度信息的采集、沟通与处理,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动态性。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结构

(1)概括说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在企业单位中加强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对负责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做出具体的规定。

(3)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惟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要求。

(4)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彩数据采集、汇总整理、信息传递的形式和方法,惟及考证指标和标准等做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

(5)详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何时提出计划,何时确定计划,何时开始实施,何时具体检查,何时反馈汇总,何时总结上报等等。)

(6)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量表、统计口径、填写方法、文字撰写和上报期限等提出具体的要求。

(7)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结果和应用原则和要求,惟及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如薪酬奖励、人事调整、晋升培训等)的贯彻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兑现办法做出明确规定。

(8)对各个职能和业务部门关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年度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做出原则规定。

(9)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10)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他有关总是做出必要的说明。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

劳动人事基础管理制度和企业员工管理制度。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录用、保持、发展、考评、调整。

四、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

1、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基本程序

(1)在审核下一年度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时,道德要检查项目是否齐全,尤其是那些子项目。

(2)在审核费用预算时,应当关注国家有关规定和发放标准的新变化,特别是那些涉及员工权益的资金管理、社会保险等重要项目,以保证在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中得以体现。

2、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

(1)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准确性

上一篇:行政效能富强国家论文范文下一篇:音乐教学规划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