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毕业总结范文

2023-07-19

人力资源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自从我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我就对这个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我觉得这个专业的前景不错。在大学,我学习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熟悉了人力资源主要是从事什么事,了解了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职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总之,在这段学习时间,我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我的英语水平比较突出,在二年级通过了国家四级考试,有着出色的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水平。在校期间,曾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人力资源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本人xx,是xx学院2007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即将于2011年6月大学本科毕业。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近四年的学习,本人对该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有了较为系统地认识和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虽然是精辟的理论,但却比较抽象,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加以理解,才能被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指导我们的工作。我渴望把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与具体的实际相结合,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以便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我于2010年12月27日至2011年4月20日在湖南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近三个月的实习,短短三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二、 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一)、实习单位介绍:

湖南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5年,是一家以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铝电解电容器为核心,集电极箔与设备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集团,现有员工3500余人。艾华集团专注生产铝电解电容器,其中节能灯用电容器销售量全球第一,占全球中高档节能灯铝电解电容器市场的70%左右,行业全球排名前九位,国内排名第一,为满足市场需要,艾华集团已在益阳市龙岭工业园征地202亩,兴建以“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生态型“艾华科技园”,园区环境优美,全新厂房,中央空调保证常年恒温,车间以全自动化生产设备为主体,设备操作简单方便。为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公司将新建网球场、篮球场、网吧、 健身房等场所。项目计划总投资近3亿元,致力把艾华打造成中国最强、最健康的电容器制造基地之一。

作为益阳本地著名的民营企业,湖南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着先进的管理理念,较为完善的人力构成和员工福利体系,为了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充分

了解该公司的人力资源和员工福利保障体系,我选择了该公司作为我的实习单位。

(二)、实习岗位介绍:

实习部门:艾华集团二分厂厂经办。

厂经办是集团分厂的人力资源部和后勤保障部,包括人员管理、人员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工资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现场6S管理和员工衣食住行等工作。

实习岗位:厂经办内勤。主要职责有:

1、收集各部门待签署文件,交与厂长签署。再分发到各部门。

2、各项会议通知,会议记录,以及会议精神的传达和会议交待事项的跟进。

3、负责客户接待,会议室布置等。

4、协助处理公司内部的相关资料,协调安排各项会议,起草,分发各级各类文件。

5、负责员工的培训、入职引导。

6、领导交代的其他事项。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1、首先对公司整个的架构进行熟悉和了解。

二分厂属于集团公司里面的一个分厂,位于湖南艾华集团总部艾华科技园内。公司上设厂经办,厂经办下有五个职能部门:制造部、设备部、生管部、工程部、品管部。由于经常需要与各部门人员打交道,传递厂长交待的事项,必须熟悉各部门相关人员。于是上班第一天便请同事帮忙介绍认识,对各部门的部长、部长助理等进行初步认识,便于以后的工作交流。

2、熟悉本职工作。

对日常主要工作做一下汇报:

第一,各项会议。由于此次实习主要是担任的是厂长助理一职,处于一个“上传下达”的位置,首先第一个日常工作就是会议通知、会议记录,以及会议精神的传达。 由于生产需要,经常要召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开会,除了日常的会议

外,还会有很多临时性的会议。除了做好及时的会议通知外,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做会议记录。好在学校开了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自己对公文写作还比较熟悉。开会的时候,一般都是由总经理、副总经理发言,对于领导的发言,要罗列出其要点,记住关键词。由于笔记比较慢,领导说话又比较快,而且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不熟悉公司产品和业务,很多转专业性的话语听不懂,不好做记录,只能会后请教同事。会议记录的整理要注意简洁明了,注意调理性。领导发言或许没什么层次性、条理性,但是做会议记录的时候必须根据领导发言的主要意思、有层次、有条理的整理出来,然后制作成电子档,并打印好经由总经理审核签字确认无误后,再存档。然后经由内网,发至全厂,并督促相关人员领会好会议精神,认真执行好会议交待的各事项。

第二,客户接待。由于公司经常有客户来访,需要正规、礼貌的接待。这是关系到公司形象声誉的问题。以前以为客户接待是件比较简单的事,但是真正执行起来,真正要做好接待工作,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刚开始也是像同事学习,部门的领导要求也非常严格。茶叶要放多少,水要添多少,多久添一次,添茶的顺序等;水果要怎么洗、怎么摆放、怎么样才好看;会议室的布置要整洁大方,桌椅摆放、桌上物品摆放等都要注意,这些细节问题真正做起来其实比较繁琐。我也从中感受到了艾华人严谨认真的办事态度。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这点也是值得认真学习和思考的。

第三,应用文写作。前面提到了会议记录的整理,也是应用文的一种。此次实习中也要负责其他各类应用文的写作。应用文写作虽然不是很具有技术性的事情,但是不管什么专业我觉得都必须懂的基本的写作常识。我所在的部门厂经办经常需要写各类通知、通报、公告等。如放假、加班、调休、倒班通知,表扬、批评、处罚通报等。刚来面试的时候,领导就要求我现场写一则关于元旦放假的通知,好在学校开了应用文写作课程,自己对日常公文的写作要求都比较熟悉,所以没什么问题。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这些看似简单的各类公文,又比较棘手了。刚开始都是由领导交待下来,我进行草拟,再交与领导审核。由于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也不熟悉公司情况,很多通知等写得繁琐、表达也没那么清晰。而在正式的工作当中,这些都是要在全公司公布,要切实做到细致规范,不能有丝毫马虎。于是经领导的多次指导,注意用语,对这些公文也渐渐得心应手起来。

第四,员工培训。这可能是唯一与专业有点关系的工作了,虽然我没有正式参与,但从对工作培训体系中也体会到不少。刚开始作为一个新员工,前三天的入职培训,让我作为受训者,感受到了公司培训当中最基础的一步。所有新员工都是由人力资源部进行为期三天的入职培训,主要对公司的规章制度、福利政策、产品业务知识、工艺卫生知识等进行学习和了解。后面再进入分厂进行岗位的技能培训。各类培训都设有相应的考试,考试合格者才能上岗或者转正。培训是员工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步,只有了解公司、学会岗位技能,才能真正做好工作。至于其他各类培训,艾华也是非常注重的。比如组织员工去户外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组织开展各项知识讲座,如“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如何做一个有魅力的女人”等等,这些对员工知识、态度的培训,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五,文件收发。这是一项常规工作,比较简单。收集各部门需要签署的文件,进行登记,并分好紧急程度,在规定的时候交与经理审批。然后再分发至各部门。这些文件包括各类采购单、品质评审单、公司客户的产品订单、请假单、岗位调动审批、工资审核等等各类生产或人事文件。

第六,其他工作。主要是配合其他同事完成相关工作,比如员工的考勤登记与输入、员工住宿登记、鞋柜的整理等,工作中能帮助到他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感受给予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学到更多工作技巧和沟通技巧。

实习总结和体会

以上是我在湖南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个月实习工作的简单小结,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学到的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在现代公司中的实际运用,这是理论化的实际,也是实际化的理论,它可以大大地缩短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时间,为我步入工作岗位做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距离的,需要进一步学习。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内勤工作。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公司工作的结合特点。由于专业范围相对较大,几乎涉及到公司企业的任何一个部分,因此该专业的知识就有很强的穿

透性和变换性,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而是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对整个劳动与社会保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在未来的自己的择业上,这将会有很大的启示。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基本的业务往往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底理解的,所以基础的实务尤其显得重要,特别是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所反映的高级技工的工作机会要远远大于大学本科生,就是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要比本科生强。

本次的实习我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受益匪浅,在为人处事,与人相处,团队协作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收获。众所周知,如何处理好与上级、同事以及顾客的关系是当代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必须要面对的重大问题,进入社会后,我们就成为了社会人,这与校园人有本质上的差距,在与领导相处时要做到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同时也应保持不卑不亢的个人作风;与同事相处首先要注意的也是对对方的尊重,同时应低调谦虚,虚心求教,注重团队的和谐,绝不在背后议论他人,在遇到与同事产生意见分歧时要尽可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不能过于绝对和强势,要在思想和实际上同时融入集体;在对待顾客时应该礼貌谦虚,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作风,真诚为顾客服务。

人力资源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研究根据2220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实际反馈信息,分别从性别、年龄、学历、毕业时间、学科门类、职业六个维度,具体分析了构建校友信息大数据和大数据服务校友自身发展的影响因素,讨论了校友信息和校友服务两个具体化大数据平台建设的难点和解决途径,提出这两个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是有可能、有必要的,为高校校友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校友;相互信息需求

【基金项目】南京医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专项,项目编号:2016ZSY015。

一、调查研究背景

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职能,均与校友工作联系密切。大学校友工作的发展目标,应当是通过强化大学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情感联络,创新校友工作方式,全力促进大学与校友、校友与校友的合作发展,从而实现合作共赢,多方受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环节是建立大学与校友之间及时、准确、有效、互动的信息沟通渠道。大数据平台为大学和校友互利共赢落地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次调查围绕构建具体化的校友服务和校友信息大数据平台,调研分析构建大数据平台影响因素,从而为平台构建提供参考,为大学和校友实现互利共赢创造可能的有利条件。

二、调研样本简介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2768份,有效问卷2220份,问卷有效率为80.2%。其中,男性校友占51.4%,女性校友占48.6%。调查样本年龄、最终学历、毕业时间、专业学科门类、目前职业分布分别如表1-5所示。

三、调研样本的分析

(一)影响构建校友信息大数据的因素

1.影响校友提供信息的因素分析。调查样本中,有90.5%的校友愿意在承诺保护其隐私权的前提下向母校提供个人真实信息。选择不愿意提供信息的校友主要是:40岁以上的校友,专科生和博士生校友,毕业20~40年的校友,学习法学和医学的校友,党政机关单位公务员、私营企业员工、个体或私营企业主校友。

样本中,66%的校友愿意授权母校通过专业公司搜索大数据获取校友个人信息。选择不愿意的校友主要是:女性校友,20岁以下的和50~60岁的校友,尚未毕业的校友,学习农学和医学的校友。

2.影响校友维护信息的因素分析。调查样本中,有86%的校友表示愿意主动更新维护母校校友系统中的个人信息。分析校友选择不愿意主动更新与维护的因素,从性别维度来看,男性校友比女性校友高出2.7%;各维度选择比例最高的校友群体是:20岁以下校友,尚未毕业的校友,毕业30~40年的校友,学习法学的校友。

3.影响校友分享信息的因素分析。调查样本中,有71.4%的校友愿意帮助母校寻找并提供身边的家人、亲戚、朋友中是同校校友的校友个人信息。构成28.6%的选择不愿意的校友群体的是:20岁以下校友,未毕业的学生校友,学习农学的校友。

样本中,校友不愿意向母校提供自己或身边校友的个人信息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还有9.1%的校友选择了“对母校没有感情”。经分析,性别维度上,男性校友“对母校没有感情”的比例高于女性校友6.66%;女性校友对“信息安全”的考虑高于男性校友6.84%;男性校友对“个人隐私”的重视高于女性校友3%。毕业30~40年校友,学习历史学 、医学 、艺术学的校友未选“对母校没有感情”。

(二)影响校友获取自身发展服务的因素分析

1.影响校友获取母校服务方式和途径的因素分析。调查样本中,校友选择获取母校服务的方式如下:选择“适当付费获取专业数据”的占33.5%,选择“以登录、更新个人信息等方式赚取积分换得优先服务”的占68.1%,选择“免费获取普通服务”的占43.6%。从性别维度分析,选择“付费获数据”和“免费服务”的,男性校友分别高于女性校友10.9%和5.2%,选择“积分换服务”的女性高于男性2.6%。

调查样本中,校友选择获取母校服务的途径如下:选择“邮件”的占51.2%,选择“QQ群、微信群”的占69.2%,选择“电脑终端校友系统”的占35.5%,选择“手机短信”的占25.8%,选择“手机终端掌中校友会”的占28.8%。从性别维度看,除了“邮件”“手机短信”两项男女性校友选择比例基本持平外,其余三项均是男性校友高于女性校友。其中,20岁以下的校友和博士校友未選择“手机短信”;学习艺术学的学校友未选择“手机终端掌中校友会”。

2.影响校友获取教育类数据服务的因素分析。样本分析中,男性校友选择“人文教育”“自然科学教育”“两性教育”的比例高于女性校友;女性校友选择“公民资质教育”“专业教育”的比例高于男性校友;其余四项内容男女性校友选择的比例基本持平。其中,20岁以下校友、博士校友、学习艺术学的校友未选择“人文教育”;20岁以下校友、博士校友、学哲学的校友未选择 “两性教育”;未毕业的校友、毕业30~40年的校友、学艺术学和哲学的校友未选择“生命教育”;博士校友、毕业30~40年的校友未选择 “公民资质教育”;博士校友未选择 “环境教育”;毕业30~40年的校友未选择“自然科学教育”。

3.影响校友获取科技类数据服务的因素分析。样本分析中,男性校友选择“学科科研导向数据”“科研成果交流”的比例分别高于女性校友13.23%、6.61%;女性校友选择“开放的科研平台”“科研技术支撑”的比例分别高于男性校友8.55%、5.1%。其中,毕业30~40年的校友、学习哲学的校友未选择“科研技术支撑”。

4.影响校友获取信息数据服务的因素分析。样本分析中,男性校友选择“学校自身发展信息”“档案馆可开放的档案信息”“政产学研合作信息”的比例分别高于女性校友7.77%、3.11%和1.49%;女性校友选择“学校购买的各类数据库”“图书馆的图书信息”的比例分别高于男性校友6%和2.41%。其中,20岁以下的校友未选择“政产学研合作信息”;未毕业的校友和毕业30~40年的校友未选择“学校自身发展信息”。

5.影响校友获取母校情结数据服务的因素分析。样本分析中,选择“与自身有关联的校友通信信息”的男女性校友比例基本持平;男性校友选择“校友重大发展信息”“校友捐赠渠道信息”“学校校友总会相关工作信息”的比例分别高于女性校友6.83%、4.89%和4.34%;女性校友选择“周年返校活动信息”“向校友开放的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服务信息”的比例分别高于男性校友9.63%和12.62%。其中,未毕业的校友、学习艺术学的校友未选择“校友捐赠渠道信息”;毕业30~40年的校友未选择“学校校友总会相关工作信息”;学习哲学的校友未选择“向校友开放的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服务信息”。

四、结论与建议

(一)校友信息大数据平台建设的难点与解决途径

根据调查,绝大多数校友愿意向母校提供并主动更新维护个人信息,超过三分之二的校友愿意授权母校通过专业公司搜索大数据获取个人信息,愿意帮助母校寻找并提供身边的家人、亲戚、朋友中是同校校友的校友个人信息,这为校友大数据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基本数据,也是校友大数据运行的基本软件保障,使构建校友大数据平台有了可能。

分析影响校友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因素,主要是20岁以下校友和50-60岁校友,尚未毕业的校友,毕业30~40年的校友,学习农学、法学、医学的校友,党政机关单位公务员校友,其中尚未毕业的校友影响最大,在三个维度上均有显现。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加强培育在校生的校友意识,并设计个性化的方案来吸引各个维度的校友参加校友信息大数据平台建设。

从调查结果来看,校友愿意提供的主要还是身份信息、通信信息、在校信息等基本信息,校友选择更新维护个人信息的时间主要是“一个季度”和“一年”,校友更新维护个人信息的媒介主要是“邮件”和“电脑终端”,校友不愿意提供自己和身边校友的个人信息的影响因素主要考虑还是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所以,我们在构建校友大数据平台时,首要考虑的是信息的安全性和如何尊重校友的隐私,要通过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具体服务来引导校友提供全面信息,要引导校友认知并接受全媒体时代的多种信息获取且提供途径,要通过加强母校对校友的联系与服务引导校友积极维护和更新个人信息。

(二)校友服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难点与解决途径

根据调查,在建设校友服务大数据平台中,校友乐于接受的是“免费获取普通服务”和“赚取积分换得优先服务”,更多选择的是通过“邮件”“QQ群、微信群”来获取母校的服务。主要影响因素如下:30-40岁校友和20岁以下校友,博士校友和尚未毕业的校友,毕业10-15年的校友,学习艺术学、历史学、哲学、农学的校友,党政机关单位公务员校友和外资企业员工校友。

调查显示,教育类数据服务中校友选择“社会科学教育”和“管理科学教育”的比重较大,科技类数据服务中校友选择“学科科研导向数据”和“开放的科研平台”的比重较大,信息数据服务中校友选择“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和“档案馆可开放的档案信息”的比重较大,母校情结数据服务中校友选择“与自身有关联的校友通信信息”和“校友重大发展信息”的比重较大。主要影响因素如下:30-40岁的校友,硕士校友,毕业10-15年的校友,学习农学和艺术学的校友,外资企业员工校友。

校友服务大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设计更多的“校友積分项目”,以积分项目加强和校友的联系,加大对校友的相应服务;要在确保常规媒体服务手段的同时,不断开发新媒体服务手段,引导校友通过新媒体接受母校的服务;要通过大数据具体分析不同维度的校友对校友服务数据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向校友推送相关信息,服务校友成长。

总而言之,根据调查分析,在校友和母校有相互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具体化的校友服务大数据平台和校友信息大数据平台是有市场、有需求,并且是有基础、有可能的。这两个大数据平台的构建,一定能为当今越来越受高校重视的校友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真正能使高校校友工作做实、做强。

【参考文献】

[1]胡琦,王海.校友档案管理互动网络平台研究[J].兰台世界,2014(2):10-11.

[2]刘媛.大数据时代高校校友资源开发运用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5(04):82-87.

[3]程姝.校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4.

[4]尚衍英.高校校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镇江:江苏大学,2013.

[5]高莹.兰州大学校友服务体系优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人力资源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水文学与水资源》全书包括十章。第一章从地球水资源的类型和作用出发,详细介绍了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并且基于水文现象的特点和研究方法,阐述了水文学的发展演变。第二章围绕水分循环这一主题,深入分析了水分循环、降水、土壤水下渗以及蒸发、径流等过程,清晰展现了水分循环的作用机理。第三章结合统计学相关知识,在分析概率、随机变量等统计学概念基础上,针对水文频率线型、参数估计以及计算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第四章基于河流系统运行机理,详细介绍了河流、水系和流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且結合河流水情要素,分别叙述了河流补给与分类的相关内容。第五章明确界定了湖泊、水库、沼泽以及冰川等水资源之间的差别与联系。第六章和第七章以地下水为研究内容,从地下水类型、运动、补给排泄以及动态均衡等方面介绍了地下水的运动机理。第八章重点阐述了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与转化关系。第九章从水资源总量和质量双重维度,深入剖析了水资源的评价计算方法。第十章汇总分析了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

水文学作为地球科学的分支学科,主要致力于研究地球水资源的来源、存在形式、分布情况以及循环机理、运动状态等内在规律,以解释复杂多元的水文现象,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科学的水文依据。纵观水文学发展历程,从1856年达西定律产生开始,水文学学科体系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逐步成为具有多个分支学科且与边缘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型学科。具体来说,水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奠基阶段。17世纪,水文学处于发展初期,主要研究水力学、水文测量、水文循环以及基础性的水文试验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文献,学者们大多通过实地测量、试验分析或者简单的定量计算等方法开展理论研究,并且由此产生了流速仪、雨量计等水文测量用具。此后,随着水量平衡、水文循环等理论的提出,水文学完成了理论奠基,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发展阶段。进入18、19世纪,水文学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实地测验和试验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文理论得到有效扩充,促使水文学学科理论体系进一步发展。同时,人们通过创新改良水文测量仪器和对原有理论成果的系统分析,探索发现了河川径流的发展规律,并且产生了谢才公式、伯努利方程、曼宁公式等新的理论成果,为水文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效推动力。在这一时期,水文测量仪器经过前期的发展奠基,逐步开始呈现实用化、业务化发展趋势,使得水利工程与水文测量的融合程度显著提高。因此,这一阶段水文测量具有明显的工程属性。

崛起阶段。到了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学科交叉趋势逐渐凸显,水文学在信息技术、数理统计等学科知识辅助下逐步发展出水文模拟技术、水文统计方法以及水文循环机理等理论内容,并且产生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单位线、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等新的理论成果,推动了水文学科的快速崛起。这一阶段,水文测量的科技含量显著提升,水文学研究效率也随之提高。其中,水位测量从传统的水位计、水尺等人工测量转变为自动化的水文测报,降水测量由雨量器、雪量计发展为雷达技术和卫星定位等新型测量方法。

水文学理论体系庞杂、研究问题复杂,必须借助特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予以解决。总体来看,水文学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监测与试验方法。水循环作为水文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需要通过实地监测、试验分析等方法来提供研究数据,以发现水资源运动机理。随着水文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水文监测已经成为水文领域中较为成熟的方法,不仅覆盖了各种水体类型的技术监测,如地表水水位、地下水水温等,而且将各水文要素的监测工作纳入其中,如水体蒸发量、流速、含沙量、河流流量等。与此同时,水文试验方法也得到深入发展。水文试验作为探究水文现象成因和水流运动机理的科学手段,必须借助于多种测量方法和试验工具来建立水文试验模型、开展试验分析。当前,水文试验主要包括室内试验和原位试验两种。其中,同位素技术是常用的试验方法,主要通过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方法将同位素及其标记化合物掺入所研究的对象中,再利用多种手段检测其在研究对象内的反应情况、变化踪迹以及滞留位置等,具有方便、快捷、灵敏等优点。

二是水文信息技术方法。水文信息技术方法是指通过采集、处理、存储、分析水文信息来研究水文现象或者水文原理的一种方法。在研究内容上,水文信息技术方法不仅可以用于研究站网规划与测站设立相关的理论内容,而且能够应用于水文要素观测、数据收集处理以及误差分析等领域。在技术类型上,由于水文信息类型繁多、内容广泛,因此需要运用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实现有效地收集、传输、存储等。例如,GPS(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精准定位仪器位置,从而利用绘图仪高精度测绘水深图、水下地形模型等;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依托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以统计流域水质情况、模拟水质水量以及提供水质参数;RS技术(遥感技术)通过远距离电磁波探测技术,能够实现洪水灾情预测、水质监测、土壤侵蚀监测等功能,在治理水土环境、防洪减灾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是统计分析方法。由于水文现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因此水文学研究需要借助数理统计方法,根据随机现象的相关试验资料来研究整体现象的内在特征和发展规律。具体来说,水文统计主要利用所获得的水文、气象资料来分析研究随机水文现象的变化规律,并且以此为基础,对未来水文情况的长期变化做出概率意义的定量预估,从而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运行提供科学的水文依据。从方法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根据已有的数据资料计算不同指标的频率特征,从而推算出指定频率的水文特征值;第二,研究水文现象之间的统计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延长、插补水文特征值,从而进行水文预报;第三,运用序列相关性分析法来计算水文频率和水文时间等信息,从而揭示水文现象的变化机理和局部特性。

水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于维护自然界水平衡、提供人类生产生活所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水资源保护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随着水文学的广泛应用,当代社会的水资源污染破壞情况逐步减少,为建设优美和谐的水环境提供了发展动力。具体来说,水文学的实际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水文学与洪水治理。洪水泛滥是当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不仅造成了水土资源的严重破坏,而且威胁到河流沿岸地区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因此,洪水治理成为水文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运用水文统计方法和信息技术,人们探索到更加多元灵活的洪水治理方法和解决策略,有效提升了洪灾治理效率。比如,ArcHydro水文地理模型将河道、地形、水文网络以及时间序列等水文指标融合起来,构成了一系列水文研究模型,通过标准化接口,可清晰展现各个子流域的水文特点,从而建立完整的流域洪水治理体系。再如,流域产汇流模型可以系统分析降雨转化为径流时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过程,并且能够结合坡面汇流速度和坡面流程来分析流域水文与地形地貌之间的关系。

二是水文学与城市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提升,但人口大量涌入和大量的资源浪费,导致城市废水和污水增多,使得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水分循环、理化性质等逐步恶化,并且由此引起了明显的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在此情况下,为了改善城市水环境、优化城市水系统,城市水文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逐步发展起来,使得水文学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中。其中,针对污水问题,水文信息技术通过自动识别污染程度来确定管网输入类型,若污染程度较轻,仅需要采取过滤、沉淀等水资源治理技术;若污染程度过重,则需要将污水输入污水处理厂进行专门净化处理。针对水资源调度问题,水文监测与评价工作能够科学评定不同流域间的水质、水温、水位等情况,从而为跨流域水资源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水文学与生态环境保护。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逐步提升,但由于不加节制地攫取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资源都遭到了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掠夺,并逐步演变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在水资源方面,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地下水超采、土地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等。为此,生态环境需水成为水文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中,在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上,水文统计分析法可以根据河流流量、按照特定的统计标准来计算相应的流量值;可以基于计算机模型来测定河流流量与物种栖息地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河流基本流量值;水文力学能够预测适宜河道内栖息地数量的变化。在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上,既可以有效确定不同植被类型的需水定额,也能够测量干旱区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

综上所述,水文学科经过长期发展演变,逐渐形成系统完善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不仅呈现出多学科融合渗透趋势,使得理论研究更加全面,而且开始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为解决各种水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支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水文学与水资源》一书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详细介绍了水文学的发展情况,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水文现象内在机理和演变过程。

作者简介:罗丹(1984—),女,河南信阳人,硕士,郑州商学院通识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通识教育

人力资源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2、新时代提升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的建议

3、三峡生态屏障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4、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分析

5、正射影像图的制作在土地利用现状中的应用

6、农业生态学教育体系的创新设计及应用

7、植物工厂及其LED照明发展新动态

8、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学与评

9、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10、气象类院校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研究

11、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教学改革

12、农业院校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3、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浅探

14、植物营养学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构建与探索

15、滩涂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

16、循环经济下云南省产业结构改革

17、中国西南边疆山区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态势分析

18、GIAHS价值的五色缤纷

19、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1、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生态与环境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22、浅谈大学跨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23、新时期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24、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GIS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探讨

25、低碳村镇:低碳经济的一个新概念

26、基于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特色分析

27、新常态下海南农业旅游营销研究

28、浅谈“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发展

29、“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应用探索

30、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构建

31、基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32、珠三角(2008—2020)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综述

3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研究

34、协同创新环境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35、利用“土壤肥料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推进专业英语教学

36、农业资源遥感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37、浅谈高校《土壤学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

38、“作物栽培学总论”的引导教学与课程思政

39、宁夏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教学培养方案改革

40、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以及其构建研究评析

41、《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42、基于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43、中国城镇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

44、“双一流”高校涉农学科建设现状及思考

45、农业循环经济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6、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研究

47、实验室管理机制及人才培养措施研究

48、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49、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上一篇:毕业一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毕业室内设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