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评公示范文

2023-09-23

建设项目环评公示范文第1篇

一、“未批先建”和“未批先投产”等违法情况检查要点

(一)“未批先建”检查要点

1、是否符合产业政策。重点核实是否为产业政策限制和淘汰类。

2、是否在相关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基地)等园区。重点核实园区的规划环评是否通过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园区的产业定位。

3、建设项目的现状。重点检查项目是正在建设,还是已经投产;相关环保部门是否对其处罚;补办环评手续情况。

(二)“未批先投产”检查要点

1、项目的审批情况。重点核实是否符合分级审批的要求,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情况。

2、审批的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的要求;是否为国家和省级严控过剩产能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炼油、轮胎七个行业,是否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3〕41号文件化解过剩产能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4〕4号)文件发布后审批的建设项目。

3、是否与相关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基地)等园区。重点核实园区的规划环评是否通过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园区的产业定位。

4、项目的现状。重点核实项目是否已经建成投产;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试生产的批复情况;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是否存在环保搬迁的落实情况;相关环保部门是否对其处罚。

二、审批联动检查要点

(一)从严审批或限批期间建设项目审批情况。一是核实从严审批或限批期间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情况。二是根据2012至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名单及情况,核实是否存在从严审批或限批期间违规审批建设项目的情况。

(二)检查审批联动自查报告。

三、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合格率检查要点

(一)检查2012年以来建立已开工建设项目档案,主要包括:已开工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项目环评文件批复、需要配套环保设施、环保设施验收等情况。

(二)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合格率统计表和建立项目档案的要求,核实填报有关指标数据。

建设项目环评公示范文第2篇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

2.有关部门批准文件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提交的其它文件 3.老企业新上项目,应附原企业污染治理及情况说明

二、审批程序

1.建设项目预审会签登记表

2.填写建设项目审批承办单(经研究,该企业做何种形式环评手续) 3.建设项目登记表

4.建设项目监测报告(视情况而定) 5.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申请表 6.环保验收批复 7.归档

二、建设项目审批程序

建设单位持项目建议书

↓ 环保局提出初步意见

建设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委托有环评资格的单位对项目进行环境评价

建设单位持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到环保局审查

↓ 环保局组织有关专家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

环保局对环境影响报告书30日,报告表15日,登记表7日内做出审批决定,

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环保局审查环保篇章)

建设项目施工,执行环保“三同时”项目完工试车,环保设施试运行

建设项目自试生产三个月内向环保局提出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申请

建设单位委托环保部门的监测站进行环境监测

环保局在接到建设单位提出的验收监测报告15日内完成验收

建设项目环评公示范文第3篇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组织单位

垫江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垫江县财政局、垫江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二、项目申报单位

垫江县中医院、垫江县人民医院

三、项目名称

中医健康服务综合改革示范区(重庆市垫江县)

四、项目背景

(一)垫江县基本情况

垫江县位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是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辖26个乡镇及社区,面积1518平方公里,人口97万。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198.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2741元和9234元。

(二)垫江县中医健康资源状况

垫江县历史悠久,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称为“千年古县”,中药资源丰富,是全国闻名的“丹皮之乡”。全县有三甲中医医院1所、中医诊所62所,卫生技术人员1727人,其中中医药人员731人,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330人,高

1

级90人,中级159人,开设中医病床895张。有全国优秀基层名中医、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各1人、硕导9人,市、县级名中医22人。乡村医生742人。风湿病科、心血管病科、耳鼻咽喉科、护理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肿瘤内科、针灸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专科,骨伤科、心血管病科、风湿病科、肺病科及肛肠科、康复科分别为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与特色专科。

2013年全县中医诊疗人次108.1万,占总诊疗人次的33.7%。

(三)垫江县中医健康服务需求

1.近5年垫江县中医诊疗人次快速增长。与2009年相比,门诊人次增长147.6%,出院人次增长187.1%,急诊人次增长120.5%,流动人口就诊人次增长45%,2013年县内就诊率达90.3%,本地就诊率上升30%。

2.近5年垫江县中医服务半径不断扩大。2013年垫江县埠外病人中医就诊率达30.2%,与2009年相比增长20%,服务辐射川、黔、鄂等十余个区县。

3.疾病谱及就医需求变化明显。自2009年以来,垫江县肿瘤就诊人次增长20%、骨伤就诊人次增长50%、心血管病就诊人次增长30%、糖尿病就诊人次增长18%、高血压病就诊人次增长25%,养生保健就诊人次增加42%。肿瘤、骨伤、代谢性

2

疾病大幅增加,疾病谱发生变化,群众期望医疗质量提高,疗效提高,是现在“看病难”的焦点。

(四)垫江县中医健康服务体制机制问题

1.中医健康服务资源合理增长机制未形成。垫江县中医服务资源不足,每千人口床位数3.07张,每千人医师数1.34人,分别是全国平均数的67.5%、45.6%。中医服务资源增长缓慢,靠医院自筹资金为主,医改减少了医院资金积累,各种困难日益突出。

2.中医健康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机制未形成。近10年垫江县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成倍增长,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医疗业务结构及服务功能未能及时调整,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服务能力和服务内容与群众需求有较大差距相距。

3.城乡医疗服务协作机制缺乏活力。近年开展的城乡对口支援收效甚微,在于过分依靠行政指令,对基层医疗工作实际情况调研不够,没有考虑医疗机构及人员的积极性。

4.多元化投入的中医健康服务体制机制未形成。社会资本进入中医健康服务领域受到限制,仅靠医院自身投入难以支撑快速发展的中医健康服务事业。

5.中医健康服务队伍建设机制未形成。目前中医队伍建设仍按计划经济模式执行,中医健康服务从业人员配备数量不足、质量较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

(五)垫江具备项目开展的基础和条件

3

1.垫江县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8月确定的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县,为全国唯一县域单位。任务是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完善中医药服务政策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为全国中医行业提供经验。

2. 垫江县是重庆市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任务是破除“以药养医”机制,理顺医药服务价格,建立新的人事薪酬、绩效评价制度,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

3.县域卫生体系建设位居西部地区前列。是西部地区唯一拥有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县。

4. 中医健康服务多项专业位居西部县级地区前列。骨科、心血管病、风湿病、肿瘤、康复等专业均达到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是国家及重庆市的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

5. 垫江县多项卫生改革在全国领先。垫江县政府要求卫生行业在全县社会事业中率先发展,加快改革。2001年率先在全国推进“120急救体制机制改革”及“中西医并重发展”。2009年、2010年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先后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川北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建立院校合作体制。2013年率先在全国开展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五、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一)垫江县中医院。建于1984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开放病床800张,职工1022人,其中卫技人

4

员781人,高级76人,中级106人,硕、博士48人,硕导9人。设有内、外、妇、儿、骨伤、急诊、重症医学、康复等17个临床一级诊疗科目,开设病床科室25个,特色专科专病及专家诊室44个,医技科室10个。拥有螺旋CT、核磁共振、药物熏蒸机等先进医疗设备和中医特色诊疗设备。近五年医疗服务量年均增长30.98%,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症诊疗人次年均增长32.6%,拥有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特色诊疗技术86项,基本形成以骨伤、心脑血管病、风湿病、肺病、治未病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科室。先后获重庆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二)垫江县人民医院。建于1949年,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216亩,开放病床1200张,业务用房7.55万m2。职工1050人,其中高级114人、硕士48人,设临床医技科室47个,肿瘤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色专科,康复医学科、针灸科、妇产科、骨科、消化科、康复科分别是重庆市重点专科、医疗特色专科。拥有螺旋CT、磁共振等先进医疗设备。是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川北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2007年获首届“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称号。2013年11月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主要发言单位。

六、项目内容

项目目标:通过2-3年改革探索与建设,建立与垫江县中

5

医健康服务事业相适应的新的体制机制,成为我国县域卫生健康事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提高县级医院和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中医健康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小康社会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一)体制创新

1.探索中医健康服务一体化新模式。以垫江县中医院为基础,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共同参与,转变机制,引进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改进管理方式,形成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养生养老一体化的中医健康服务新模式。

2.全面提升城乡中医健康服务水平。以两所三级医院为龙头,乡镇、社区卫生机构为骨架组建城乡医疗联合体。推进乡村一体化服务,建立由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组成的全科医师服务队伍。

3.引进社会资本投入中医健康服务业。除参与本项目投入外,鼓励社会资本,与县级医院合作,建设挂靠湖南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的县域临床教学医院,建设新院址和医养结合医院。

(二)机制创新

1.中医健康服务城乡协同运行机制探索。重点解决资本投入多元化、医务人员报酬合理化、城乡机构协作效益均等化,实现小病、康复在基层,大病在县级的城乡协同医疗服务新模式。

6

2.中医健康服务发展机制探索。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争取社会资本投入,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容。建立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中医医疗与养生结合服务、中医医疗与康复结合服务、中医专科专病服务运行机制。

3.县级龙头医疗机构运行及发展机制探索。重点探索现有卫生资源合理运用及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的机制。

(三)垫江县中医健康服务队伍建设

1.实施中医健康服务人员分类、定期、定向培训。对在岗人员采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和临床技能进修等方式,多方式、分层次、分类别实施培训。

2.加快中医健康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制订完善垫江县乡卫生人才引进办法,试行县乡中医药人才优聘机制。完善青年骨干医师派出制度,在县级医院设置基层卫生服务岗,规范化培训后下乡服务三年,乡镇卫生院每年等额派员到县级医院学习。

(四)体制机制改革支撑项目建设

1.以县中医院为依托,建设中西医结合骨科诊疗中心、中西医结合代谢疾病诊疗中心。分别进行骨伤、骨病、关节功能康复、骨保健、老年骨病防治、儿童骨与关节发育和糖尿病、痛风、高血压、冠心病的诊治及研究。

2.以县人民医院为依托,建设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与康复中心、中西医结合急诊医疗中心。

3.以县中医院和渝东卫生学校为依托,建设中医健康服务指

7

导与培训中心。

(五)引进国内外智力资源,开展三项课题研究 1.开展县域中医健康服务一体化模式及城乡协同服务机制研究。实现“两大建设”,以人员培训和合理配置使用为轴心的卫生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以信息化为基础、现代卫生管理为支撑的中医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2.开展县级中医院中医健康服务能力提升机制研究。实现“三大转变”,由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向急危重症救治转变;由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向医疗保健康复养生转变;由“能看病”到“看好病”转变。

3.开展县级综合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机制探索。

七、经费预算

(一)经费来源:项目预算总经费2500万美元(1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2000万美元(约12000万元人民币),地方政府配套500万美元(约3000万元人民币)。

(二)经费使用

1、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费50万美元(约300万人民币)

2、人员培训:100万美元(约600万元人民币)

3、支撑项目建设:2300万美元(约12000万元人民币) (1)中西医结合骨科诊疗中心600万美元(约3600万元人民币)。

(2)中西医结合代谢疾病诊疗中心165万美元(约990

8

万元人民币)

(3)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中心850万美元(约5100万元人民币)。

(4)中西医结合急诊医疗中心165万美元(约990万元人民币) 。

(5)中医健康服务指导与培训中心520万美元(约3120万元人民币)。

4、项目协调管理:50万美元(约300万元人民币)。

八、项目实施步骤

2014年11月—2015年3月

项目论证准备; 2015年4月

项目申请; 2015年9月

完成项目前期准备; 2016年1月— 2018年5月

项目实施; 2018年6月

项目关账。

九、项目保障措施

(一)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督促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健康服务类的意见》、《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垫江县人民政府负责。

(二)加强项目的协调与支持。由垫江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卫计委负责。

(三)加快引进社会资本。拟引进3—5亿元社会资本建设本项目的配套设施项目及垫江县医养中心建设。

9

建设项目环评公示范文第4篇

关于报批《

(项目名称)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申请

***环境保护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现将我(单位类别名称)的《 项目名称)环境影响报告书》呈报贵局,请予以审批。

附件:报告书

建设单位全称及盖章 日期(如:2014年4月14日)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申请单位红头

关于

(项目名称)

试生产的申请

***环境保护局:

根据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评批复的要求,本项目认真落实了环保“三同时”制度,目前,主体工程及各项环保处理设施均已建成,现特向贵局申请试生产。

特此申请。

建设单位全称及盖章

日期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申请单位红头

关于

(项目全称)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申请

***环境保护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项目全称)通过试生产(运行)监测,各项环保设施均达到环境标准和要求。现申请贵局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特此申请。

建设单位全称及盖章

日期

建设项目环评公示范文第5篇

**********工程环境影响

评价手续的申请

****环保局:

********工程,经*******于2015年*月*日以*****〔2015〕****号文批复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下达总投资*****万元。项目于2016年*月开工建设,8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根据环境影响保护管理相关规定,现申请办理*******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手续。请贵局给予办理为盼。

特此申请。

********单位 2016年*月*日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项目办公室

2016年*月**日印

建设项目环评公示范文第6篇

1 调查方法

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和《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要求执行, 并参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 (HJ/T394-2007) 、《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方法。

(2) 环境影响分析采用资料调研、现场调查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

(3) 对本工程调查采用“全面调查, 突出重点”的原则, 重点调查电磁环境、噪声防治措施等内容。

2 监测结果

工程测点布置图见图1。表1至表3为监测数据。

由表1至表3可以看出, 线路附近及敏感点出电磁环境良好, 工频电场最大值为54.4V/m, 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78μT, 0.5MHz频率下, 无线电干扰强度最大值为42.1d B (μV/m) , 昼间噪声最大值为52.6d B, 夜间噪声最大值为44.4d B。

3 工频电场强度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 本输电线路工程所在区域周围环境工频电场强度是102.7-105.4V/m, 均低于4k V/m的评价标准;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103~0.109μT, 均小于国家标准0.1m T的要求;在0.5MHz频率下无线电干扰值为34.2~34.8d B (µV/m) 满足46d B (μV/m) 的标准限值要求。

1) 衰减断面影响分析。

监测结果表明, 本输电线路工程线路边导线外工频电场强度为675.3~732.5V/m, 均低于4k V/m的标准限值要求;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286~0.336μT, 均小于国家标准0.1m T的要求;在0.5MHz频率下无线电干扰值为43.2~44.2d B (µV/m) 满足46d B (μV/m) 的标准限值要求。

线路断面监测数据表明, 线路边导线外工频电场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大逐步接近本底值。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规律与工频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一致, 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所有测值均满足0.1m T的标准限值要求。0.5MHz频率无线电干扰值都满足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2) 声环境影响分析。

由监测结果可知, 开封兴隆变110k V配出工程线路及敏感点的环境噪声监测值昼间为50.6~52.6d B (A) , 夜间为40.2~44.4d B (A) , 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1类标准。

4 结论

根据本工程的验收监测结果, 对以上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进行分类汇总, 并与本工程环评报告表中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及噪声影响的预测结果进行逐一对照, 验收监测结果与环评预测的对照见表4。

由表4可知, 本工程在试运行期间, 各项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其对周边环境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及噪声影响, 均能与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预测结果保持一致, 均能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限值要求, 各项污染因子做到了达标排放。

摘要:通过对新建电力设施进行辐射监测, 对线路距离较近的环境敏感点受工程建设影响的生态恢复状况、工程环保措施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调查, 对工程沿线的电磁环境、声环境质量进行了验收。

关键词:电力设施,环评,验收

参考文献

[1] 鲁垠涛, 董德明, 李海生, 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公众参与的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 2003, 25 (11) :51-53.

上一篇:酒店婚礼策划文案范文下一篇:雷锋精神永驻心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