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与财务报表论文范文

2024-01-25

会计报表与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 披露质量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相关会计数据通过记录、计算、分类、汇总等程序处理后产生的,反映经济活动真实情况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各种经济信息。会计信息产生之后最终是以会计报告的形式向外界发布。由于会计信息在经济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

会计报告是会计信息披露的载体,而财务报表又是会计报告的主要形式。本文从财务报表出发,透过财务指标来分析它们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比较科学的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择

本文从财务报表出发,从中选出若干指标,分析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变量的具体含义及简单描述如表1(见后)所示。

(二)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01年12月31日以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至2009年12月31日仍然挂牌交易的、不是单独发行B股的河南省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时间范围为2007年至2009年三年。本文在对样本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时,采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3.0。

二、基于因子分析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

因子分析是一种将多变量化简的技术,分析的目的是分解原始变量,从中归纳出潜在的“类别”,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归为一类,不同类间变量的相关性较低。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各变量之间必须有相关性,否则各变量间没有共享信息或相关性较弱,提取出来的公因子对指标的综合能力就偏低。除了根据专业知识来分析外,还可以使用KMO统计量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加以判定。

表2给出了KMO检验和球形检验结果。其中KMO值为0.626,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取值大于0.6,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形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在表3主成分列表中,按照特征根从大到小的次序列出了排在前八位的主成分。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或等于80%的原则,结合主成分负荷及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结果,本文选取第一至第八主成分代表原变量的所有信息量,总贡献率为83.859%。使用的8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变动因子、利润因子、股本结构因子、现金保障因子、控制因子、董事会规模因子、现金收益因子和债保因子,提取的8个因子对原变量的信息描述有显著作用。

进行因子分析之后,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8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数进行加权汇总,得出每个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F。

三、描述性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2009年和2007年排在最后的是*ST安彩,2008年排在最后的是东方银星。结合表4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我们发现,这两家上市公司在当年的大部分因子都处于全体样本一般水平以下,仅有个别因子得分为正:2009年*ST安彩只有债保因子为正,2008年东方银星也只有债保因子为正,2007年*ST安彩为正的三个因子都只与公司治理有关。

综合观测样本公司的总因子得分情况,建立起一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信誉等级标准评价体系(如表5)。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计算出因子得分的所有河南省上市公司,都可以对照表5得到该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信誉等级。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建立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分级标准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探讨,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以及样本数据的不断扩充,该评分标准可以进行相应调整。

四、比较分析

深圳证券交易所自2002年开始,每年都会对深交所上市公司当年度的信息披露工作进行综合性考评,旨在强化信息披露义务人的披露责任,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意识,并按照优秀(A)、良好(B)、及格(C)和不及格(D)四类形成最终考评结果。考评结果在上市公司范围内通报,并记入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开。

结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所公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2009年、2008年和2007年对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年度信息披露考核的考核结果,将二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具体数据如表6所示。

通过两个有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考核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对于信息质量优秀和信息质量中等的上市公司来说,本文分析与深交所考核结果基本一致,2009年信息质量优秀的上市公司均为2家,深交所考核优秀的是同力水泥和神火股份,本文分析为优秀的是同力水泥和双汇发展;2008年深交所考核信息质量优秀的上市公司有2家(同力水泥和神火股份),本文分析结果有3家(同力水泥、双汇发展和神火股份);2007年深交所考核信息质量优秀的上市公司有1家(新乡化纤),本文分析结果有2家(双汇发展和焦作万方)。三年期间信息质量考核为中等的上市公司数量完全一致,在信息质量良好和信息质量较差的上市公司数量方面,二者的考核结果差异较大。

笔者认为,造成二者分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分析考核的侧重点不同。深交所的考核是对深交所上市公司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进行的综合性考评,对于每一份公告均从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合法合规性和公平性六个方面进行评分,综合考虑上市公司与证券监管机构工作配合情况、信息披露事务管理情况以及被采取监管措施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对上市公司当年的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进行多角度评价,形成最终考评结果。本文的分析主要是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出发,分析相关财务指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没有考虑财务报表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因此两者的分析结果会有一定的出入。●

【参考文献】

[1] 沈颖玲.网络时代财务报告的编报管理[J].财经论丛,2005(2).

[2] 乔旭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互动:一种框架分析[J].会计研究,2003(5).

[3] 蒋尧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虚假陈述研究[J].会计研究,2004(1).

[4] 师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模式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5] 部莉王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J].会计之友,2010(2).

[6] 岳上植,汤洪亮.论会计诚信治理体系建设[J].会计研究,2006(6).

会计报表与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在政府、法律、社会公众的监控下,美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已经基本完善形成体系,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仅有利于树立公司良好形象,也促使企业提升环保价值观,实现持续经营的同时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加强理论研究与实际的接轨,完善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则并建立高效的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能力水平。

关键词:美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伴随而来的环境破坏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其中企业运作对环保问题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市场监督、环境管制的提倡与发展,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渐渐成为关注中心。虽然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发展迅速,但对比美欧等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在这方面显然还有相当的欠缺。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企业向社会公开其资源利用情况和环境污染治理的情况。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的影响是双重的,如果企业能够增强环境价值意识,培养良好环境价值观,披露就能够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众多西方发达国家对此有着更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其中美国作为最早提出环境会计概念并践行的尤为值得关注。

二、美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

总的看来,美国的环境保护发展是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一些研究美国环境法的学者将美国环保进程分为初始时代、奠基时代和成熟时代。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两个阶段,即初始时代和奠基时代,美国在环保方面逐渐出现了一些州立法律或地方条例,但是还没有联邦性的实体法律体系。这两个阶段可以认为是美国环保发展的起步阶段。

早在1872年,美国就设立了植树节,并最终发展为被全球认同的环保节日。同年通过了“黄石法案”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颁布了《河流与港口法》以治理污染。然而由于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加重,美国开始出现多方面严重的问题,20世纪40到50年代,美国发生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等恶性环境事件;20世纪50到60年代,化肥、农药的滥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诸如DDT农药、氟利昂空调的污染,美国都是始作俑者。环境问题的爆发引发了民众和政府的思考,一些工业巨头企业起初尽管仍旧坚持利益为首的原则歪曲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但随着越来越多环境运动和环保人士的宣传和倡导,美国的工业发展开始逐渐出现变化。一方面,开始注重环保清洁的生产环节;另一方面,大企业开始将造成污染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国外。

(二)发展成熟

美国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各种环保运动影响逐步扩大,从20世纪70年代一部名为《寂静的春天》的著作发表开始,美国正式开启了对环境污染的全方位整治工作,甚至调整了诸多例如宪法、普通法等等基本法律以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

1969年,美国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这部法案的颁布在美国环保史上有着标志性的意义,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将协调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进大众福利,创造保护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自然环境,并满足当前乃至未来美国人民对社会、经济及其他方面的要求。”但在这部法案中,还未涉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有关问题。

整个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法规,几乎每一年都有新的环保法规出台,完善了环保法律体系,其中包括:《美国环境教育法》和《环境质量改善法》(1970);《水生哺乳动物保护法》、《联邦水污染控制法》等(1972);《濒危物种法》(1973);《安全饮用水法》(1974);《有毒物质运输法》(1975);《国家森林法》、《有毒物质控制法》等(1976)。1977年修订了《清洁空气和水法》,进一步扩大了环保实施的范围和要求,对法律应用范围予以扩大、条目更为细化。

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也逐渐在各大法案中出现并完善。在《清洁水资源法》《有害物质控制法》等法律中,涉及环境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以及违反法律所面临的刑事、民事惩罚。1934年通过的《证券法》有关S-K管制规制的第101条、第103条、第303条规定,上市公司要披露重要信息,包括环境负债、遵守环境及其他法律法规而产生的成本等,该法后来还增加了对人权、污染物排放和环境信息等内容的披露要求。在1993年颁布的92号会计公报中,详细列示了应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的应收补偿款、环境负债,并规定了环境负债计量的基础、如何确认可能承担的环境成本以及在财务报表上的披露与环境相关的预计负债等。1998年美国环保机构要求确保钢铁、石油、造纸、金属、汽车行业的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由美国环保总署向美国监证会提供公司环境信息。

尽管美国同样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但对于企业环境会计的处理,美国在各方面有过具体的研究和规范。

美国环境会计主要在负债和支出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开发:关于环境支出的记录,美国已发布三个企业环境成本处理公告:第89—13号公告《石棉清理成本的会计处理》、第90—8号公告《处理环境污染成本的资本化》、第93—5号公告《环境负债会计》;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主要从或有负债角度考虑,适用第5号准则公告《或有事项会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逐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1993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就环境会计报告问题发布了一份公报(第92号专门会计公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公报的实施与遵守。1995年由美国环境保护署发表的《作为经营管理手段的环境会计:基本概念及术语》定义了环境会计以及其他相关术语。1996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环境负债补偿状况报告》,提出了关于企业报告环境补偿责任、确认补偿费用方面的基本原则并提供了揭示补偿责任的多种方法。

通过美国联邦政府和公众的努力,美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美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美国企业会计环境信息披露已经基本完善形成体系,在社会公众和政府法律的监控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基本成为报表中必备的环节,主要反映在上市公司年报的管理层讨论部分,另外也有通过新闻、布告栏、发布会和单独环境报告说明环境事务。这些改进不仅树立了公司良好形象,也督促企业提升环保价值观,持续经营的同时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一)法律体系完善,监管严格高效

美国的环境会计发展信息披露之所以顺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应当归结于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提供的强有力的支持。诸如《清洁空气法》、《综合环境反应、补偿和债务法》等法规的出台,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做出了全面的规定与要求。

在此基础上,美国的监管同样做得很到位。美国证交会和环境部门发挥着高效的监管控制,企业必须严格披露涉及环境风险方面的事项。法律制定和严格执行的有效结合确保了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高效性,企业也在此过程中增强了环境价值观。

(二)设有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

制定与环保法规相对应的具体的环境会计准则,能够规范企业会计的行为,便于会计人员编制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报告,使披露的信息更为规范化。

美国很早就达成了这样的认识并付诸实践,具体包括:FASB 第 5 号准则公告: “或有负债会计”, FASB 第 14号解释公告: “损失值的合理估计”, 以及紧急问题工作组公告 “石棉清理成本的会计处理”、“清理污染成本的资本化”、“环境负债会计”。行业内的规范让美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更加专业化、合理化,使得披露情况统一、高效,对于环境会计的发展而言,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进步。

(三)社会各界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

美国国内对于环境会计的重视程度普遍较高,不仅仅是民众和环保机构,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也可透过环境披露情况,更好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环境成本情况,相应作出决策。这样一来,如果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和企业的融资能力等等,对比早期的庇古税,这样的影响就更多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挂钩,使得上市公司对环境的改善投入更多。

四、美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我国的启示

对比美国的发展阶段,我国现在正处于类似美国当时起步和发展成熟的交接阶段。具体表现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虽然有一定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但尚未形成体系;企业环境会计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准则与践行标准。虽然一部分企业对于环境信息有所披露,但是并没有统一规范的模式,因此无法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环境价值观。

(一)国内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内目前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虽有一定研究成果,但是大都比较空泛缺乏经验,且理论尚未形成体系。而且多数理论都是以发达国家环境会计的发展为范例,但中国在政策和企业发展等方向的发展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区别,因此不能完全效仿西方。

另一方面,对于是否必须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国内目前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来约束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未对环境会计做出详细的规定。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缺乏合理规范,途径不一,相同的环境治理支出列示在不同的会计科目下,很难形成让人一目了然的披露信息,也使得我国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对企业环保意识的影响力有限。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措施

1. 完善披露的制度规则

以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形式增加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约束,比如可以明确规定披露的环节、披露程序、披露位置等,让企业在年报或官网中明确列示,方便投资者和关注者查阅。明确规定披露的具体内容、方向等等,防止某些企业略去重要的环境治理问题、避重就轻的行为出现。以环境信息披露的公平性。

2. 理论研究与实际接轨

诸多的研究方式中,实证研究更加贴近现实情况,可以将更多的研究重点放在有确切数据支持的实证研究上,节省宽泛研究中滥用的研究资源,针对现在我国的现实状况提出切实的解决措施,增加理论研究的实用性。比如,当前针对如何设置企业的环境会计制度,如何进行后续的审查和奖惩等等。将专业的力量集中起来,必然能更快地找到适合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方法和途径。

3. 建立完整的监督机制

法律和制度的规定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有严格的审核监督机构来确保企业的执行效率,防止有些企业为节约成本破坏环境,又没有按照规定披露。

可以设置严厉的惩戒措施,防止企业违规;一旦披露环节违规,企业将承担比环境治理更为高昂的经济代价。这样一来,企业自然会提高环境价值观,以规避经济风险,也就起到了对公司自觉披露环境信息的督促作用。

五、结语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尚处基础发展阶段,尚缺乏全面的体系和规章制度的规范,亟待有关部门进行规划和完善。国内的企业和投资人的环境价值观显然仍旧比较浅薄,缺乏社会意识,容易被一时的利益所驱使。如果任由环境问题不断积累,终会在不远的将来拖累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翰.W.金登,丁煌译.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黄炳艺,姚远.中美环境信息披露比较[R].中国经济报告,2016(03).

[3]王夏静,李恒元.国外环境会计发展初探[J].科学大众,2009(04).

[4]陈燕,李学斌.美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给我国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07(09).

*本文获2016年度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企业环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选择路径研究”资助,项目编号:XN001-138。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报表与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分析。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频繁出现了财务造假事件。在这个背景之下,企业为了不让自己的利益受损,企业的管理者开始重视财务分析时也重视报表附注的分析,本文针对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分析等方面的概述,对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进行深入地分析,本文针对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影响,找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分析 企业会计信息 基本功能 会计数据

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分析。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频繁出现了财务造假事件。在这个背景之下,企业为了不让自己的利益受损,企业的管理者开始重视财务分析时也重视报表附注的分析。

财务分析主要以企业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的依据,采用系统分析和专门方法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直接反映了企业运营状况。财务分析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将大量的会计数据,转换成为对特定决策的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减少企业管理者决策上的一些不确定性,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会计报表附注在我国财务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一)会计报表附注的涵义及内容

会计报表附注是现代企业会计报表的重要内容,它是对于会计报表中无法表达的内容和项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之所以要编制科学合理的会计报表附注,那么就需要拓展企业的财务方面的信息,打破过去只用三张主要报表内容就会符合会计要素的相关定义。只有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限制,它才能真正揭示出项目必须要用的货币加以计量之间有局限性,只有充分满足企业财务报告为其使用者提供更多经济决策当中的要求,加强会计信息充分理解。

(二)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财务分析的意义

会计报表附注对会计信息的信任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和发展的前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显得非常地重要。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被公开披露企业的信息,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兼顾所有者和债权人的使用者报告体系。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表内的信息已经无法反映企业综合发展的情况。因此,会计报表附注格式的固定性导致其局限性非常地明显,致使信息不能在会计报表中集中反映出来,因此需要有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相关的信息,使会计信息能够更加地准确。会计报表附注与会计表联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会计报表附注会对会计报表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补充。因此,在确保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财务报表方面的完整性,保证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做出更加合理的预测。

二、企业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中国加入世贸之后,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会计报表附注在我国的财务分析越来越重。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测试棒,在一定程度上,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健康发展,会计报表使用者也会通过报表对财务控制体系的功能进行评定,但是仍然有很多企业并没有对重要的项目进行披露。

(一)重要项目披露不详细导致财务失控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上市公司虽然发布了会计报表附注,但是所披露的信息不准确,并没有真正披露公司的业务,这样就会导致财务分析不合理,企业财务管理失控。有一些企业虽然对信息作出了大篇幅的提示。

由于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公司的运营情况,有些企业虽然做了一些列示,但是存在着避重就轻的情况,而且还会出现严重夸大在事实的情况,这样就会隐瞒会计制度的原则。由于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宏观调控,但是同样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因此在相关内容的报表中也没有体现这方面的内容。

(二)缺乏监督评价信息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低

公司在创造出财富,它其中包含了人力财富和自然的财富,因此,企业是自然财富的消费者和环境污染的制造者,因此我们要衡量企业是否为社会财富作出积极的贡献,就要看它所创造出现来的财富是否可以达到抵消他消耗的自然方面的财富,从而保证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了解资源和环境之间对于企业生存发展一些重要影响,针对目前的我国发展经营来看,我们需要对企业的信用等级和产品质量进行详细的评定,主要是因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前提,银行、工商以及税务部门对于企业发展的评价应该把会计报表附注所需要披露的环境内容进行评定,从而真正反映企业盈亏。如果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不能反映这方面的内容,那么就会导致企业的运营效率极低,甚至还会违背企业会计度的原则。

企业的运营无法具体反映在报表上,就会导致企业的盈利状况会出现虚报的现象。这种不合常理的操作,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相关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导致企业财务分析无法可依

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于会计报表附注所需要披露的内容过于笼统,所以对于企业的经营成果、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企业财务状况和企业所需要履行的责任等相关指标数据缺乏统一标准,致使报表附注信息不详细、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使其失去原来的意义,相关规定没有可操作性,会直接导致财务分析无法可依。

三、完善企业会计报表附注的相关对策

(一)细化企业主要的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

现代企业采用与报表不同基础的编制信息正在不断地增加,财务报表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因此重视财务报表分析是适应国际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现代股份制企业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表内信息开始无法满足决策者的信息方面的需要。因此,从我国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中来看,表外信息可以说是有增无减。因此,在整个财务分析体系中,会计报表附注表外信息越来越丰富,信息质量和价值也会越高。这表明财务报表附注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

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反映年度的净利润,同时还需要披露一些经常性损益的利润,然后针对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和投资收益,进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所需要进行扣除的项目,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根椐情况提供公司的一些主要会计信息,对于一些会计政策中的差错进行相应的完善,同时也要查询以前重要的数据,这样可以披露前后会计信息,从而使企业会计发展有参考值。

企业需要按照资产流动的项目,然后在披露账款的时候,利用现代化计算机设备,加强账龄分析法,然后核算应收账款以及坏账中的损失,从而保证企业的利益不会受损。企业管理者要针对不同的账龄应收账款进行相应的分类和分析,使投资者可以真正掌握公司的发展,对资产的流动性进行深入地分析,企业也要根椐企业的发展,对收账政策进行调整,使企业资产不受威胁,公司也要根椐行业、地区以及产品等方面,对公司主营的业务和主要产品进行细致的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企业的资产流动。

(二)增加适当的资源消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评价信息

随着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信息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需要把信息披露的重点放在环境和资源上面。这样才以让财务分析更加地全面。按照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对投资于人力方面支出进行评估。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一定要增加人力资源的支出,这样可以促使企业更加重视未来,同时对于自然有限性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确立,保证社会公众对于公司的一些能源消耗进行相应的关注,然后在会计附注中对财务进行分析,针对资源耗用量和资源所使用的情况,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如果企业污染很严重的企业,就一定要关闭进行报停,不然基于可持续经营基础上的一些会计信息也就没有实际的意义了。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不能破坏环境来换取企业的利益。因此,因为环境因素而产生的负债、其他环境风险损失和治理污染方面成本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也会给国家的环境治理带来更多的负担。

(三)引入工商、银行对企业的评价体系

企业的生产自然离不开银行,同时也要接受工商和税务部门的监督和审查,因此工商和银行需要引入企业运营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进行管理。因此,约束、规范和促进公司的生产、管理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银行是上市公司发展非常重要的来源,因此有利于起到调节财务杠杆的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银行贷款的所有的依据是企业信用等级,而银行是社会资金发展非常重要的枢纽,同时也是承担出纳的职责。银行对于公司信用等级方面的评定,有非常高的权威性,工商部门对于公司来说,其产品质量安全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其产品质检报告对于产品销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此这些信息都需要反映在企业报表附注中进行公布,然后供报表使用者进行相应的参考。

结论

由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虽然财务信息重要,但是不重视非财务信息也是不可取的。如果大量的非财务信息在不断地增加,现阶段财务报表使用者需要更加关注经营业绩等方面的非财务方面的信息,这样才与高度发达的经济技术背景相适应。企业要想规范会计报表附注,就需要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作出更加严格的规范,但是各国对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却有所差异,企业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从而适应企业使用者经济决策,因此在财务分析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非财务信息是非常重要。

企业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会计报表数据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在一般情况下是片面的。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重视财务报表附注在财务当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运营发展状况,了解财务报表附注所需要展示的信息,通过各种科学手段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满足企业财务分析的要求。因此,只有将会计报表的分析和会计报表附注的组合,仔细阅读并领会会计表中的附注,从而得出企业的经营成果和企业发展的潜力,找到出现的问题,并减少管理者和投资者的一些失误。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 北京:人民出教育出版社.2011.

[2] 刘晓燕.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问题与建言. 求索. 2011.(5):32-33.

[3] 祝燕萍.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问题探析. 财会月刊(会计).2010.(07):20-21.

[4] 李 慧 赵连卿. 对会计报表附注重要性的重新审视. 科技信息. 2011.(27):294.

[5] 孟 晓. 应重视会计报表附注所披露的信息. 涉外税务. 2011.(09):70-71.

[6] 陈明舰 徐爱平. 会计报表附注编制的几点思考. 中国农业会计.2012.(02):4-5.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绥化市 152061)

会计报表与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分析,运用比较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调查研究提出新准则在实施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从政府、社会、小企业以及准则本身四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措施。

关键词:小企业;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实施问题;方案措施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诞生符合我国新形势下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逐步加快实现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需要,是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举措。2008年鉴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G20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大力倡导推动建议全球各国的经济体联合起来制定一致的高质量的国际会计相关准则制度规定来对国际经济进行相应的规范。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相关准则逐步靠近,趋于相同,借鉴国际上有利的相关准则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小企业发展的自身国情,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我国小企业又吸纳了过半的就业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根据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所做的关于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的调查问卷(表1)来看,现在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现状大多存在小企业自身相关制度的不健全,相匹配设施的不完善等问题,这使小企业会计工作无法满足小企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需求。

1.小企业自身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从上表的比率来看,有过半数的人觉得内部相关体系的不健全是小企业会计工作的一大现状。小企业由于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企业内部缺少像大中型企业那样较完善的会计部门监督管理检查机制,即使有些小企业设有相应的会计工作监管审核机制,但由于小企业一般管理者经营者都为同一个人即小企业的老板,老板一手专权导致那些会计工作监管审核人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小企业会计相关信息存在不实虚假现象

从数据中看出,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小企业会计工作存在信息不实情况。我国小企业由于相关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许多的小企业没有完全遵循相关会计核算的要求来进行会计操作。一些小企业甚至出于本企业自身的利益考虑,在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账簿上做手脚,违反了相关制度法规的约束,丧失了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导致了小企业相关会计信息的虚假不实情况,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3.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相关技能素质不够高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现在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者技能素质还有待提高。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总体相关专业技能素质较低,对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理解较差。同时,由于小企业自身规模及能力的限制,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一般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纸质手写记录工作,使一些较先进的与计算机相关的会计现代化信息技术系统等无法在本企业内实现,这也阻碍了会计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发展。

4.相对应的外部监管不到位

就我国现在的国情而言,政府和社会的监督管理體系不健全也是一大问题。由于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体系不健全,而企业又大多都是逐利性质的,所以监管方面的漏洞导致企业的会计工作信息存在失真、弄虚作假等现象。而在此基础上,由于小企业的受关注程度远不如大中型企业,加之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操作又较为复杂,所以就放松了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进而在会计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就更为普遍。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1.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总体上而言,《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对《企业会计准则》为更好地适应我国小企业发展而进行的进一步简化。小企业不同于大中型企业,在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以及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方面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标准,所以《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小企业而言过于繁杂,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收缩来适应小企业会计工作的需求。

(1)两者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情况分析

首先,在会计科目方面有所减少。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精简,在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预提费用等许多的会计科目都进行了省略调整。这样更贴合小企业会计的实际操作,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在财务报表要求的相关信息的罗列上以及公开显示方面也进一步进行了简化,这样能有效节省花在此事项上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更多地降低小企业会计工作的成本,有助于小企业更好地成长发展。

(2)两者之间存在的协调情况分析

在《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范围内的小企业可以自由选择采用两种准则中的任意一种,但不得在同一时间采用另一种。这一策略给予了小企业更多地选择空间,适合小企业多方向、多战略思维地发展,并且也适当地制止了一些小企业的投机取巧钻空子行为。另外,对于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虽然这一策略促进了两者之间的趋同统一,但是对于小企业实际工作操作过程中遇到那些未列明相关事项的这一情况,小企业会计的工作者还需转而参照查证《企业会计准则》,这势必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难度与强度,有碍于小企业财务会计成本的减少,进一步有碍于小企业健康成长发展。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

首先,在会计计量方法上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计量方法方面主要以按照历史成本计量为准,并且省去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这一个要求,与之前相比较,大大降低了小企业会计工作者在职业判断方面的要求,降低了会计工作的强度,为小企业会计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其次,在准则适用范围的界定上面有所改变。原先的《小企业会计制度》采用的是老的划型标准规定的小企业范围,那时还并没有区别小企业与微小企业的范围差异。而现今的小企业定位则比以前的更为精准。此外,在会计科目方面相较于之前的也做了一定的调整,有增有减,适应了新时期小企业会计的需要。

3.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比较分析

笔者认为新准则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其很大程度上与税法的相趋同。准则在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并且去掉了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的折旧方法和年限上、无形资产摊销、利得、费用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与税法的相趋同,减少了小企业会计工作在纳税时所额外需要进行的调整。这大大加强了准则与税法之间的趋同协调相统一,使原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大幅度减小,减少了小企业会计的工作量,同时也为我国国家相关税收的征收提供了便利,并且也有利于国家税务机关能更好地根据小企业提供的相关财务信息来采取实行更贴合小企业的优惠促进政策。

三、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小企业会计相关制度正处于新旧规则交替阶段,所以虽然《小企业会计准则》是顺应小企业经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但由于旧制度的惯性延续影响还有小企业会计工作自身所携带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及社会整体环境的约束限制,新准则的实施仍面临着诸多问题。表2是对于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由上表的结果可以看出,新准则的实施还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与新准则相匹配的相关培训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在表2的统计中,这一问题所占的比重接近百分之八十五。历史上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2004年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在颁布之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仅有27%的小企业表示知道该制度,而在这27%的小企业之中仅有21%表示曾有进一步通过相关的培训深入了解学习过该制度。与该制度相匹配的培训机制的不健全是小企业会计制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关键原因之一。所以,新准则要想得到有效的实施,那么首先被小企业所了解学习是必要的前提。因此,要想让小企业能深入理解贯彻并实施,相对应的培训机制的建立健全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2.与新准则相对应的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这将会导致一些小企业钻了空子,一些不合规行为不能有效地得到制止。虽然在社会监督体系方面,会计师事务所也在此范围之内,承担着一定的社会监督责任,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对大中型企业会计工作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小企业。所以,要想新准则能有效地开展实施,完善相对应的社会监督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点。

3.政府对于小企业的执法监督管理不完善的问题

说到政府的监督,就会和法律法规相联系。我国小企业由于数目众多分布广泛,与各级地方政府联系较为紧密。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出于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等因素的考虑,对于有些小企业的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处罚的力度较轻,不愿涉及到刑事处罚方面,仅仅局限于经济上的一些较为轻简的处罚,这样就纵容了小企业的一些不法行为。因此,政府对于小企业的执法监督管理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也是新准则实施所面临的问题。

4.新准则自身所携带的问题

新准则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准则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会给准则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阻碍。而在这方面,主要是新准则与税法的趋同程度所带来的问题。因为一部会计的相关准则制度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而税法的变动相对较为频繁。国家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国情通过变动税收的征收政策来达到调控经济,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这样一来,在新准则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因为税法的不定期调整而给新准则的实施带来原本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惑。

四、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面临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上述提到的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在这里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途径,希望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以后能真正有效地得到开展和实施。

1.政府应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1)建立健全与新准则相关的培训机制

要使小企业顺利实现从旧制度向新准则的过渡,建立健全与新准则相关的培训机制很重要。在这方面,我国的相关财务部门应该起到主导作用。首先,各地方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的手段来进行传播,努力将新准则的好处以及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传达到给各个小企业主。其次,各地财务部门还应组织一定数量的关于新准则的培训课程,聘请资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要求各企业会计负责人到场接受培训课程。最后,各地财务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新准则实施的反馈机制,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排疑解难,更深入地增强培训效果。

(2)大力加强政府对于小企业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力度

在这一方面,敦促政府相关部门行政执法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努力使地方政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违反了相关规定的小企业不能随之听之任之,而是要依照相关规定严肃执行处罚。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虑对于相关违法的小企业的纵容是只着眼于眼前的短视行为,缺乏长足的发展思考,长期下去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3)政府应尽快推动科学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否有效地实施与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否健全密切相关。由于我国目前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很多与小企业相关的信用方面的信息无法共享和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直接影响了对小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有效性以及会计工作合规性等方面的规范,进而影响了新准则的有效实施。所以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必须加紧步伐,而政府应该发挥主要的推动主导建设作用。该体系一旦建成,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一体系对小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与约束,从而促进新准则的有效实施。

2.社会有关机构以及公众应发挥监督制约作用

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着手,来实行相关制约,以保障新准则的实施。一方面是可以从社会上的有关机构入手(如会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会比较经常地接受小企业的委托來帮助其处理一些相关的财务会计情况,事务所可以借此机会来向小企业进行相关政策制度的讲解,帮助他们为其解答某些方面的困惑和疑虑,从而推动小企业关于新准则的采用实施。另一方面是可以从社会公众的监督约束考虑。因为社会上有关机构的监督毕竟是有限的,但社会公众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它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可以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在相关体制的约束偏重于大中型企业的时候,采用奖励机制等手段,通过社会公众来对小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规范其经济行为,促使新准则的实施。

3.小企业应完善内部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有一部分小企业在面对风险时由于抗风险能力弱而致倒闭是由于其内部的管理控制机制存在问题。所以如果从小企业的视角出发,那么完善其自身的内部监督管理审查控制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对于小企业内部的会计岗位的工作,应该要有重点地进行监管。比如一些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监管,应收账款的监管,对于出纳、会计人员职责的分离分管监督等等。这能大大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小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能得到有效规范与实施,也能使新的准则更好更快地被企业所采用吸收,从而为企业带来便利。

4.新准则自身在与税法趋同的度上面还应进一步调整

对于新准则在与税法趋同的度上面的问题,还是应该更进一层地推敲推敲,怎么将使小企业会计工作减负与保持相关会计准则的本质原则巧妙有机地进行结合,使新准则能在保持其会计准则的本质基础上,更好地为小企业所服务。比如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这一点,结合大多数小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于其经常接触的应收账款此类的项目,是否有必要在新准则中予以增加,更贴合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又如最低折旧年限此类的数据值,应该在原来的制度基础上,综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内容来对其进行规定,这样或许会更合理一些。

参考文献:

[1]代学钢.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12,(5):102-103.

[2]姜洁.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J].财税论坛,2012,(1):151-152.

[3]李敏.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J].新会计,2012,(3):31-34.

[4]陈柯任.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和差异[J].财会研究,2012,(10):35-39.

[5]熊莉.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比较[J].财会月刊,2012,(5):48-50.

[6]王旸.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2):23-24.

会计报表与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5篇

财务报表的种类

一.资产负债表

概述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面的内容,并满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式。

(一)资产应当按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别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类别下进一步按性质分项列示。

(二)负债应当按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列示,在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类别下再进一步按性质分项列示。

(三)所有者权益一般按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分项列示。

结构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右方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均需填列“年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两栏。其中“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二.利润表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格式,主要编制步骤和内容如下:

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或亏损)。

项目

1、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投资净收益

2、营业利润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3、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

4、净利润

三.现金流量表概述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我国企业现金流量表采用报告式结构,分类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后汇总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会计报表与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会计处理方法,虽然在有关会计制度中作了规定,但因具体处理程序不甚明确,加之会计实务中具体情况复杂,致使此项业务会计实务中差错率极高。本文结合两个案例分析,探讨企业发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处理;分析

企业对以前年度发生的损益进行调整时,将涉及应纳所得税、利润分配以及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调整。关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会计处理方法,虽然在有关会计制度中作了规定,但因具体处理程序不甚明确,加之会计实务中具体情况复杂,致使此项业务会计实务中差错率极高。下面两个案例是笔者在审计实践中遇到的,也是会计实务中对以前年度损益进行调整时,极易发生错弊的典型,颇具代表性。本文将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企业发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案例简介

案例一:2001年5月,税务部门在对某国有工业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时发现,该企业2000年度多提固定资产折旧100万元,因此责令企业作纳税调整,补交所得税33万元(该企业所得税率33%)。当时企业会计人员所作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借:所得税 33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3万元

②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3万元

贷:银行存款33万元

③借:本年利润33万元

贷:所得税33万元

④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3万元

贷:本年利润33万元

账务处理后出现的问题:①该企业固定资产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后续调整如何进行才能使固定资产账面的折旧率、折旧年限、折旧额相吻合,并与实际税负相一致?②现行税法已将所得税定位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一项支出。将补交的所得税结转至利润分配显然不符合会计制度规定。③上年未分配利润的调增数不等于补交的所得税额,处理结果有误。④未做补提盈余公积调整,会计处理“漏项”。

案例二:2000年3月,审计机关对某国有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审计检查时发现,该公司上年度误将购入的一批已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办公设备记入“管理费用”账户,于是在下达的审计意见书中要求企业进行账务调整(未列明调账分录)。该公司会计人员据此所作的调账分录如下:

①借:固定资产300万元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0万元

②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万元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00万元

账务处理存在的问题:该公司虽然对损益作了调整,但却在没有进行相应纳税调整的情况下,直接将损益调整的结果转入“未分配利润”,避开了纳税环节。

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会计处理方法

有关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属于会计差错更正,笔者认为可将其分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非日后事项两种情况。各种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必须具体分析。

(一)日后事项的损益调整

如果企业所发生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属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即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事项,则应按新《企业会计制度》第138条及《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会计处理程序如下:①将需要调整的损益数结转至“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应调增利润(上年少计收益、多计费用)时记

贷方、应调减利润(上年少计费用、多计收益)时记借方。

②作所得税纳税调整。补交所得税时,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冲减多交所得税时作相反的分录。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④调整盈余公积计提数。补提盈余公积时,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贷记“盈余公积”账户;冲减多提盈余公积时作相反的分录。⑤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以及当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如果提供比较会计报表,还应调整相关会计报表的上年数。

(二)非日后事项的损益调整

如果企业所发生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应按新《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新《企业会计制度》第133条将非日后事项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两类。重大会计差错应当“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也就是说根据重要性原则将其视同日后事项处理,处理方法同日后事项。非重大会计差错“应当直接计入本期净损益,其他相关项目也应作为本期数一并调整。”会计处理程序如下:①将需要调整的损益数结转至“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调整方法同日后事项。②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③有关纳税调整并入当期期末所得税计算时一并进行;有关盈余公积的调整并入当期期末利润分配中进行。

如案例二,该有限责任公司应根据审计意见书作如下会计处理:

①借:固定资产300万元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万元

②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0万元

贷:本年利润300万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会计实务中,一般只有在企业“自查”中发现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才按上述程序处理。如果是在税务稽查或审计检查中发现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或许就不能按此程序处理了。因为税务部门为了防止税源流失、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通常会要求企业立即进行纳税调整,而非并入期末所得税计算中进行。此时会计处理程序就应作相应调整:①将需要调整的损益数结转至“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②作所得税纳税调整。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④调整盈余公积计提数。对比可知,此时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日后事项基本相同,只是因其不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不需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如案例一,该国有工业企业应根据纳税调整通知书作如下会计处理:

①借:累计折旧100万元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万元

②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3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3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3万元

贷:银行存款33万元

③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7万元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7万元(100-33)

④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万元

贷:盈余公积10万元(67×15%)

三、案例点评

两个案例的性质完全相同,处理结果却大不一样。案例一只作了纳税调整,未作损益调整。案例二正好相反,只作了损益调整,未作纳税调整。点评如下:

1、“本年利润”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利润。将上年度的损益调整计入后,会相应调增或调减当期利润,并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案例一中企业将已作了纳税调整的损益直接计入该账户,必将导致重复计征所得税;而案例二中企业将未作纳税调整的损益直接计入该账户,又将导致漏计所得税。

2、企业对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以前年度损益进行调整时,应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调整损益的同时未作纳税调整的,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的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期末与当期利润一并纳税;调整损益的同时作了纳税调整的,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的余额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以避免重复纳税。

3、案例的更正方法。案例一应首先用红字冲销原来所作的①、③、④三笔账,然后按前述正确方法进行账务处理;案例二可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发生额直接冲转至“本年利润”账户。

总之,处理以前年度发生的损益调整事项,必须区分实际情况,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后再予以处理,才可避免发生错误及舞弊,保全国家和企业双方的利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制度》

[2]《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3]《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作者通讯地址:枣庄矿业集团公司财务部 277000)

上一篇: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保护电路与电路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