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教学能力范文

2023-09-19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范文第1篇

摘 要: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唯有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终身从学习中受益。与此同时,为了切实提升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效率,教师也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千方百计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以自主学习地理学科的方法为“金钥匙”,学生就能够打开地理学科的知识宝库,领略地理知识的无穷魅力。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显论述一些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養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古人云:“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其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一旦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就好比拥有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自主、探究、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相比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学习而言,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学习内容难度明显提升。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任务更为繁重。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学习,学生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显论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方法。

一、浓厚的兴趣——自主学习之动力

爱为学问知识。爱,即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没有丝毫兴趣,那么,他们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却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缺乏实践的“土壤”。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基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紧扣教材教学内容,深入了解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其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全面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

以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紧扣教材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教学情景。课件向学生展示了19世纪以前因欧洲殖民主义扩张,开发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的图片资料。这些形象逼真的图片当即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浓厚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以此来看,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正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之动力吗?

二、多彩的活动——自主学习之舞台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异彩纷呈的教学活动。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会始终如一地围绕教材教学内容,还会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一来,通过让学生乐此不疲、富有成效地参与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逐步培养。

正因为如此,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要本着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之目的,还要本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目的。

“宇宙中的地球”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物质;(2)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也可以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法表达。

由此可见,凭借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目标就能够顺利达成。与此同时,立足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逐步培养。

三、有效的评价——自主学习之指南

不可避免地,学生在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偏离既定的目标,甚至与既定的目标背道而驰。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评价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评价能够及时拨正学生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步入学习的“正轨”。

同样,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有时会偏离既定的“轨道”。如果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偏离“正轨”的行为视而不见的话,那么,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益就会大幅下降。与此同时,这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得不到显著提升。为此,教师要对部分学生偏离“正轨”的学习现象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比如,在高中地理课堂讨论环节,学生通常会就自主学习的结果与其他同学展开深入的讨论与交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的相关地理知识进行客观地评价。特别是对于一些“曲解”或“误解”相关地理知识的学习结果,教师不仅要及时指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的偏差之处,还要通过评价指引这部分学生正确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点。。

教师有效的评价能够及时拨正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而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评价正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南。

正如李嘉诚所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就是生命。”具有了主观能动性、学会了自主学习的学生,就好比是一个从内打破的鸡蛋,必定会在学习过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必定会意气风发地行走在主动求知的康庄大道上,必定会成就一个更好的自我。

参考文献:

[1]郑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J].学周刊,2016(14):98-99.

[2]陈永兴.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2016(47):92.

编辑 冯志强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范文第2篇

摘 要:关键能力概念的提出多用于职业教育或专业教育领域,但关键能力是超出职业范畴的能力。在界定含义的基础上阐述高中政治学科课堂过程中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途径及意义。

关键词:关键能力;高中政治课堂;途径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新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这就要求在面对高中教学时,应该树立更高的目标和追求,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如过于注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的职业教育和专业发展的现象。在高中阶段,学生对知识性知识的获取是有必要的,这固然没错,但仅以分数杠杆来丈量人的高低,似乎仍不太合适。在这样的情形下,关键能力被推入大众视线。

一、关键能力概念的界定

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梅滕斯首先提出关键能力的理念, 他认为,关键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是一种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能力。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关键能力是人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具体表现为“素质”。关键能力可分为三个板块,如下表所示。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关键能力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进行培养的系统化研究,而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又是至关重要的,高中政治作为高中阶段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堡垒,更要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高中政治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终点,学生面临多种选择,升入大学或者就业等,无论是哪种选择都要呼唤关键能力。学生需要在此节点上培养相关素质和才能,才能应对更高层次的学习和复杂的社会环境。

1.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保持高中政治课堂生态平衡

从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是没有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和教法四者之间的关系,过于强调其中的一方,造成了课堂生态的失衡。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就是要理顺教师、学生、教材和教法四者关系,使之相得益彰,促成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的多元互动过程,使学生的个体经验与教学情境实现最佳契合,依靠学生的学习本能、先天的悟性与情感促进学生实现自主的意义建构。

2.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效率

学生的关键能力不仅仅是指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更是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习得一种将学习中的创造性因素转化为学习的积极元素的能力,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开发潜能等。课堂需要将学生“自然生长”与教师“助长”有机结合。通过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可以在课堂创设出一个人与人之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良性对话生成、互动发展的环境,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培养学习政治的兴趣、形成政治学科思维能力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途径

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途径,一直是教育界在不断探索的话题。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个体知、情、意发展的主要途径在于课堂教学过程,它不仅是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主要形式,也是个体情感、态度以及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导入要新,材料要活

精心设计导入语是上好一堂课所必须注意的重要环节。成功的政治课堂离不开成功的导入。例如在自主预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学生往往对“如何进行价值创造与实现”这个知识点难以理解,很多人都無法与自己经历相结合。为了降低这一知识的难度,我在上课时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身条件苦难的人如何实现梦想的情境,具体做法如下。

陈×是知名英语讲师,但是从三岁开始严重结巴,从小英语就是最差科目。刚上课时,老师问谁来用英语做下介绍,结果全班就她一个举手,老师拿来话筒,陈×因为结巴,说了三分钟才说完三句话,全班发出阵阵笑声。后来老师又追问,陈×逼自己举手,全班又就她一个,老师只好把话筒交给她,又结巴到全班狂笑。陈×哭了,但心想,我就是要拿英语说话。就这样老师只要问她就举手,然后结巴着说,同学们笑,笑完她哭,哭完再举手说,课就这么哭着过来了。最后一节课,老师请全班同学为她鼓掌,说他教了四年的口语,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学英语如果能这样,没有攻克不了的障碍。

探究问题:请结合材料和书本,从陈×的个人角度,谈谈她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原因。

通过这一做法,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把自己想象成情境的主人,切身地思考“应该怎么样实现自己的理想”。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转化成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情境创设,既有趣味性,又大大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效果,同时也实现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提问要巧,重点要准

教师的提问对一堂课来说十分重要,这很大程度地决定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理解的深度和知识体系的塑造。比如在上“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时,学生在预习书本后,知道要学习好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必须把价值观的含义首先理解了,这一知识可以说是这课的基础。价值观含义及其基本属性是这课的重点知识。但是,这一重点知识实在太抽象了,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后,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进行探究。具体做法如下。

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首期,一位曾经的支教老师与他在乌蒙山里的孩子们一同咏唱袁枚的诗《苔》。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走进了亿万中国人的心。贵州日报第一时间联系了这位支教老师梁俊,他用文字为我们讲述了《苔》背后的故事。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一开口,《经典咏流传》的舞台被梁越群的歌声拽到深不可测的山谷。2月16日,来自威宁自治县石门乡一群孩子的天籁之声,重新唤醒这首《苔》,让亿万观众为之动容。

探究问题:

(1)你是否考虑过支教?

(2)今天之后,你是否愿意做一名支教老师?你想教会他们什么呢?

(3)设想小梁今后的人生道路?

通过探究第一个问题,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价值取向;通过探究第二个问题,学生知道了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重要影响。通过前两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就可以畅想着回答出第三个问题。这样很抽象难懂的“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这一重点知识就迎刃而解了。

3.图表要细,难点要清

方法能力属于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图表的创建到图表内容的理解都在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上“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条件”时,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和根本途径很难区别。在这种情形下,如果采用以下图表法则会更加直观地展现相关知识,如下图所示。

该图最左边的圆圈代表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三个必要条件,分别是根本途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并在圈内分别对这三个条件进行详细解释,使用少量文字就可以把各个关系解释清楚,而且显示直白,便于理解。

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厘清书本知识的重难点,还能让学生掌握并具备自我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4.总结要简,情感要拔

关键能力不单单指方法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相关的心理能力。课堂总结作为一节课的尾声,但其实更是高潮。一堂精彩高效的政治课,不仅要有令人一见倾心的导入,还要有画龙点睛的课堂总结。恰到好处地拔高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那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政治学科知识,又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能,使学生学会迁移知识,收获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能力的提升与情感的升华,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最高境界与价值追求。

比如在讲完“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的内容后,课堂总结时通过小调查来回顾,具体做法如下。

再调查:

(1)你的理想是?

(2)结合自身规划与“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途径”说说你打算如何实现这一理想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下与其他学习成员之间开展交流和合作,更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课堂总结时,可以应用讨论与相互协助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一些理想信念的论断(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来提升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四、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评价

对关键能力的评价具有很多困难之处。不过目前中学教育可以根据各校实际,采用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对学生的评价以学业成绩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实践成绩、心理成绩和综合素质成绩。

2.要注意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

从课程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如整体策略、基础策略、独立策略和渗透策略,无论哪种策略的应用都应该从增加课程内容、开发关键能力课程资源入手,并注重对学生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统筹,充分应用多种要素完善关键能力的培养。

3.要注意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实践

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的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學生的实践却不够深入。可以通过学校官方或学生社团统一组织相关专业训练,也可以让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主动寻找社会实践的机会。

总之,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对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呼应、现代社会的顺利发展有重要作用,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更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能力具有适应性和转换性,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体现,都可以发挥作用。通过在课堂上开展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学生获得了自我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和组织纪律性。

参考文献:

[1]高宏,高翔.对我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研究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6):69-73.

[2]黄丽萍.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30):8-9.

编辑 王彦清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范文第3篇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灌输式”为主, 而这种教学模式中, 学生的参与性不高, 课堂气氛不活跃, 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没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对初中地理课程的厌恶与忽视。而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自主认知地理事物;自主发现地理成因;自主探索地理规律等。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 能够改变学生原本又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寻知识, 而在不断探寻过程中, 能够提升学生自动学习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让学生找回对地理知识学习自信心, 进而实现教学目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必须予以重视。

二、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课前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好的教学模式一定是抓住了学生学习的每一个好时机, 而课前预习对学生整个课堂知识的学习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达到对知识点的熟悉与掌握。在学生预习时, 教师应进行科学的引导, 将本课程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与学生分享, 让学生能够结合本课程的重难点进行预习, 让学生能够再自主预习课程的过程中, 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解与学习, 同时也能够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串联, 在原本的知识点上生长出新的知识, 达到复习的效果。

2、课上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积极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能够让学生在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自主学习知识, 发现困难, 并解决困难, 通过这样的过程, 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分析能力, 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对知识点的理解, 以及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同时增强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对学生课上自主探究进行引导时, 应注重采用科学、专业的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一个知识点, 让学生思考, 然后让学生自由的展开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困难。当学生将困难战胜时, 让学生将解决困难的方法分享给其他同学, 同时也分享给老师。老师对学生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同时对有错误的地方加以引导。通过整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的过程中, 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让学生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 从而建立起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3、课后注重鼓励学生进行一定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被知识的表现所蒙蔽, 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因蒙蔽而更加危险。所以有效的学习一定是学思并重。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课后的学习进行一定的总结, 达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 对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总结与评价, 可以通过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巩固的程度写成每日学习小结, 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后反思情况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并适当奖励一些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奖励, 加强学生进行课后反思的动力,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 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应用于初中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中, 促进初中地理学科教育技术水平的发展与创新, 提高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目标。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 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学思并重, 不断探索和创新, 从而更好地提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初中地理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能够有力地推动初中地理学科教育的发展, 给教育前景带来更大的生机。

摘要:近年来, 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 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向前推进, 同时也对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要改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使教学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考试分数增加,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分析能力, 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同时对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希望能为地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伟超.浅谈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4) .

[2] 邵泽军.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03) .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范文第4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 所以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没有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动力。 同时为了摒弃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的弊端, 要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这样在学生有兴趣的情况下, 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 才能让其在实践中懂得什么才是自己所需要的, 真正懂得怎么做。 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养的品质。 众所周知,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 创新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创新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 为此应让学生充分地参与,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自己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 确定探究课题, 自主探究, 自主得出结论。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 不论是学生探究的能力, 还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创新精神, 都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逐步形成。 如:在天体地理太阳系的有关知识时, 就可以通过模型来演示太阳系的运转情况, 这种宏观的东西可以紧紧的抓住学生的心思, 一下子提起学生对天文地理的兴趣, 从而让其愿意去学愿意去探索, 可以这样说教学效果自然就高效了。

2课后整理:在实践中学会搜集与思考

传统的班级化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失去自我, 也失去了在实践中发现与发展自己的任何可能性, 更别说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了, 为此针对这一特点, 教师拟定一个问题供大家在课后收集或整理, 当然这样的问题一定要有可行性, 否则只会让学生失去整理与在实践中收集与思考的任何耐性。 如一个地理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后题, 要求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空气进行化验, 找出空气中所有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 根据经验, 这个问题有很大可能就是不了了之, 因为要想做出来, 就必须要很专业的器具与高深的相关学科知识, 这个是高中生所不具备的。 如果这样下去的话, 学生仅有的一点学习地理兴趣也会被消失殆尽的, 更别提什么课堂的高效了。 所以要注意问题的可行性, 在此前提下做到集思广益, 待大家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方法后, 教师从中选择出共识, 得出一个最佳方案。 这种思考方法与学习方法的作用在于, 学生讨论选择中都会提出有创见性的独特见解, 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 在热烈的讨论中迸发出创新的思想火花。 这些设想与建议是地理课本中找不到的, 是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创新意识思索出来的, 也体现了学生集体的智慧。

3充分将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到地理教学中

学科不是孤立的, 作为学科知识也不是孤立的, 因此, 我们要在地理学习中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辅助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并恰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 来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思考的思路,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能力和多方面思维能力。 我们要把不同学科的知识当作地理知识的补充与解决的方式之一来引导学生, 开发学生的立体思维空间。 教师要有的放矢, 恰如其分地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到地理教学中, 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如:物理学知识就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 在讲到自然灾害时, 有时需要物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其他的相关学科知识, 这一点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

4不走寻常路:打破常规求创新

要让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学生的自己的问题, 我们要做到在现在的地理教学中, 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化成现实中的生活场景, 进而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 并以小组合作探究等新理念下的教学形式展开, 就会改变过变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的禁锢。 这类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会让学生感觉新颖, 同时在内在的驱动下, 使学生不拘泥于固有的思维定势, 不拘泥于既定的理解, 放飞思维, 从而摆脱了先前固定思路的束缚, 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而且创造性地认识地理现象, 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与内驱力。 教材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是已知的、现成的, 常常是一个答案。 仅对教材中已有的标准答案进行记忆, 思维会在定式化了的、封闭狭窄的、受到各种限制的单轨思路上发展而导致思维的刻板僵化形成, 消极的思维定势, 这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 教师要注意搜集克服思维定势的信息并设计独具匠心、激发学生探究心理、打破思维定势倾向的问题, 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相反方向、不同途径去思索和探讨。

5开展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我们要注意多创造些实践的机会去开拓学生视野, 提高思辨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就必须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让学生将所学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 而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它是更广阔、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的大课堂。

摘要: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的应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知识的发展与创新决定着人类发展的进程与方向, 课堂创新又是促进知识创新最直接的方式与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所有学科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思索。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范文第5篇

1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内驱力, 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首先, 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要在实践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1) 教师要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的心理定势。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 消除学生的畏惧、紧张心理, 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议论, 能放开心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也和他人一样的有地位、一样的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2)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和情感结合的过程,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学习的成功。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因此, 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佳境, 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 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3) 需要是人基本的本能, 需要是一种内驱力。有需要才能有追求, 有了对地理事物认知的需求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内驱力能把学生的心理内部精神力量充分地调动起来, 有效而持久地投入学习。有了这种力量, 学生就能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去追求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因此,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这种希望获取知识, 希望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成功的内在需求, 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获取知识, 并给学生获取知识提供尽可能的各种条件, 以学生的这种内需感得到充分的满足。

2 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让学生自主学习, 地理课堂教学就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在这一方面,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上, 教学时不要作太多的铺垫, 而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教材, 去寻找关于地理问题的切入点。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认知的实际层次, 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 自然地迁移到新的知识情境当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适合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的条件, 达到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 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 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 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 再做老师设计的练习题。先学后教的“教”字, 不是老师教, 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 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基本不超过15分钟。这种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的方式, 其实是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 从而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3 优化自主学习的反馈与评价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 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要学生自主学习,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从教学发展的角度看, 教学评价的作用并不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有多大, 还应该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坚定学生的自信心, 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 有时会遇到困难, 会出现答错问题的现象, 在这时, 教师要进行耐心的鼓励、引导、点拨, 而不是训斥、否定和惩罚。运用前者, 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态度诚恳, 由此会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 会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运用后者, 就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关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与评价, 不仅是认知过程的需要, 更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凝聚师生感情的需要。

过去认为教师讲得越细, 学生学得就越容易, 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 就像钻山洞一样, 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没有想到, 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 只是被动地听课, 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 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教学实践证明, 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 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 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4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 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过: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图书馆, 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只有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 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 才能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地理教学要优化教学过程, 其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参与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大胆地放开手脚, 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的作用, 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 让他们多有机会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 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六个让”:地理学具让学生操作;地理特征让学生发现;地理原理让学生讲述;地理规律让学生总结;解疑思路让学生探索;学习难点让学生突破。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给学生以充分的表现机会, 让学生真正参与每一节课的学习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总之, 只要在教学中做到以上几点, 就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学生乐于参与, 乐于学习, 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体”“自主学习”, 要求让学习者独立的探索、解决问题并能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 自主学习能让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本文就地理教学论述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范文第6篇

1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自学习惯

首先, 大力宣传倡导自学向学生讲解阅读自学的重要意义, 介绍自学经验, 强调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自学产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出时间安排自学环节, 让他们自学的愿望。

其次, 选择适当的阅读自学方法, 使学生要自学, 会自学。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讲受紧密联系的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时, 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际水平, 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 让学生的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 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精于自学。

再次, 指导学生自学进行阅读自学成果总结。在学生阅读自学以后, 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即时组织学生讲座肯定学生的自学成绩, 总结经验, 扩大自学影响, 让学生体会到阅读自学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赢得主动权, 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这样会增强学生自学的内在动力, 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 从而逐步形成阅读自学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自学的良好方法

地理课本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 也是回答地理总是的主要依据。地理课的自学是通过学生认真阅读地理课本知识, 做自学笔记, 回答一些问题等途径实现的。根据地理科的特点, 课本知识的难易情况, 教学大纲的要求, 学生的实际, 地理科的阅读自学有以下几种方法。

2.1“语意式”阅读法

这种阅读自学方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课文。“语意式”新闻记者法主要适合于课本篇幅较长, 但知识点不多, 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 如高中地理下册的一些章节。使用这种方法自学时, 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 先找出知识点, 排一排知识层次, 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 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重要的要领可做句子成份分析, 找出关键词, 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教师在学生自学时要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考查,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 采取“语意式”阅读法让学生自学既可以节省时间, 又可避免历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2.2“提纲式”阅读法

对理论性强, 阅读理解难度较大, 学生一时难以把握教材, 为降低难度, 便于学生自学掌握, 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自学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 理出主要知识点, 为学生看书自学指出思路, 从而达到降低自学难度的目的。如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时, 就可列出这样的自学提纲:

(1) 热力环流→气压差异→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

(2) 大气的受力情况分析及其产生的大气运动 (填写下表) 。

大气受力情况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特点。

(1) 水平气压梯度力。

(2)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3)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3) 绘出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 (北半球) 的示意图。

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自学学生依据提纲, 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 并完成一定的要求, 然后让学生摆出各自的见解, 进行讲座最后由教师归纳意见, 得出正确结论。这样, 课堂气氛生动、活跃, 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 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掌握得更牢固。

2.3“习题式”阅读法

所谓“习题式”阅读法, 就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 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 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自学, 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 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选编习题很重要, 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 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 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 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但难度要适中, 以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

把习题印发给学生, 学生带着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看书, 到课本中找答案, 辩正错, 动眼、动手、动脑, 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 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题目, 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 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 提高解题能力。

2.4“地图式”阅读法

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 地理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 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地图式”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自学地理知识的时候, 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 认真读图, 分析地图, 理解、记忆地图, 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 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 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 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 也能把图转换成文, 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以上几种阅读自学地理课本的方法, 适合于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程度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 要因材施教, 因人制宜, 灵活运用。

总之, 建立自学和课堂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模式, 把阅读自学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 并反复坚持, 不断改进, 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 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 学生在认识到阅读自学的价值后, 也会自觉拿起阅读自学这个武器, 去提高地理学习成绩, 从面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摘要:根据教学制度的改革, 和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以往单纯的老师课上教学生下面记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潮流, 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是以后教学大的发展形势。学生自己在阅读自学中把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在上课时再通过老师的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自学习惯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自学的良好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对地理教学法中学生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的探讨。

关键词:地理教学,阅读,运用,自学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个人德育总结范文下一篇:无奈的诗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