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业国民经济论文范文

2024-05-08

流通业国民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其实质是要求节能减排、降低污染,而这也是长株潭 “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通过介绍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说明了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并具体阐述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其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两型社会;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经济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实现湖南省科学跨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战略制高点的需要。从长远看,低碳经济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从技术经济特征看,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这一技术经济特性与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城市化、工业化道路,节能减排,降低污染等做法是一致的。因此,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的主题是“两型”,核心任务是“两新”,即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

2003年2月24日,英国政府发布了《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理念。2009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理念再次引起全球关注,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自“低碳经济”概念提出后,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诠释。庄贵阳(2005)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胡鞍钢(2008)提出,低碳经济是“绿猫”模式的新内涵。鲍健强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朱四海(2009)则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龚建文(2009)则提出,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低碳化,即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化乃至零排放;二是倡导能源经济革命,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清洁发展、绿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现在世界各国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已经达成了共识,认为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被人们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第五波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由之路。

二、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型社会”建设意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它作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目的是通过人与自然的协调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实现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1.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建设的一致性

低碳道路或低碳经济旨在针对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内的资源要素,通过提高效率来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低碳经济要做到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突出低碳或无碳排放。“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在社会经济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废物排放等各个领域,通过采取行政、法律、经济和社会等综合性措施,以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费和污染排放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并最终推动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 建设的核心目标是节能减排。因此,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任务是相辅相成的。

2.低碳经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实践

“两型社会”建设涵盖的范围虽然比低碳经济宽,但宽的方面也是低碳经济的相关方面,也与其有着密切地关联。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树立低碳观念,使“低碳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必须发展低碳能源、培育优化低碳产业;必须开发低碳技术。此外,提高能源利用率等都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客观要求。而低碳经济具有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节能减排三重效益,也可以有效地实现上述目标。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重大,能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

3. “两型社会”建设是低碳经济的动力保障

促进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三者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即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的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来创造并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及重点扶持新能源设备、节能环保等产业集聚发展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低碳开放经济概念是窄的低碳经济,“两型社会”建设是广的低碳经济。

三、低碳经济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的资源消耗、更小的环境代价、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采取有利于社会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

1.发展低碳经济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湖南省东北部,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组成,城市群位于我国京广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结合部,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条件优越,产业和科技基础良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到2008年底,全省14个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株洲、长沙、湘潭分别为第11、12、14位。“两型社会”要求实施清洁生产,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消费和再利用的全过程控制环境问题,即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而不仅仅在过程的末端进行污染控制,这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

2.发展低碳经济是长株潭城市群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长株潭城市群如果能够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上一批新型能源项目、环境保护项目形成和发展一批绿色节能环保产业,无疑将为缓解气候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可创造就业岗位,推动绿色就业,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新经济体的崛起必须开创新的经济发展道路,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经济是长株潭城市群跨越式发展的必然之路。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对低碳经济理念和原则达成共识,长株潭城市群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具体实施低碳经济,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探索、试点、交流、合作与推广。谁在低碳经济道路上走得好走得快,谁就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就拥有国际竞争力。

3.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方向

目前,长株潭城市群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源消耗总量大、增速快,另外,由于长株潭城市群中各个城市的发展不均衡,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资源密集和污染严重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大力增加对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的投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是长株潭城市群“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措施。

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低碳发展政策

作为“两型社会”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即要切实地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探索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推动社会经济的低碳转型。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体系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转变城市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目前,国内外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发达国家传统的钢铁、石化和乙烯等高耗能、污染较重的夕阳产业继续向外转移,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传统制造业由于低成本优势的丧失也有向中西部转移的需要。长株潭城市群在中部省份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完备,具备大力承接国际和省际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潜力。因此,长株潭城市群要有选择的去承接,多吸收既能大量创造就业机会又不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的产业,对于那些虽然能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但污染较严重的产业坚决不能承接。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科技创新推进低碳经济

长株潭城市群目前的经济增长质量还不高,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急需改变。因此,政府应加大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淘汰技术水平较低、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落后企业和落后产能,进一步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的整体效率和发展质量。加大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培育力度,尤其在技术开发应用领域,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通过理论、原理、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创新,寻求技术突破,以更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及能源利用率。

3.积极参与低碳化的国际合作

一方面要强调自主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尽快缩小与先进低碳技术方面差距。通过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引进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伴随《京都议定书》的执行,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市场将逐步形成,长株潭城市群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全球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力争在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国际碳减排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为此,长株潭城市群在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的浪潮中,应抓住机遇,努力把传统的高碳产业结构转型为低碳模式,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加快低碳城市群的建设,实现经济过程的循环化,生活方式的公共化及空间发展的紧凑化,使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和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79-87.

[2] 胡鞍钢.绿猫模式的新内涵——低碳经济[J].世界环境,2008,(2):26-28.

[3] 鲍健强,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53-160.

[4] 龚建文.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9,(7):27-33.

[5]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流通业国民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 图书馆 流通图书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馆内秩序混乱以及错乱架现象严重、图书有效使用率较低等,对此可以本文从根本点和出发点、突破口、动力等几个角度来进行了分析。

一、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高校图书馆不同于社区图书馆以及省图书馆、市图书馆的最大之处就在于高校图书馆其人流量以及借阅量较高,扩招后学生数量的激增以及自习室较少等导致很多学生将图书馆视为学习的最佳选择,这导致了高校图书馆内占座现象严重,馆内秩序混乱;(二)图书的乱架以及错架较多。根据笔者调研目前多数高校在图书借阅时已经不再使用代书板,这导致学生或高校职工的取书和放书随意性较大;(三)由于部分图书资源较为抢手而读者会受到其借阅数量的限制,于是将图书私藏到隐蔽位置,不仅影响到了图书资源的流通而且降低了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给图书管理带来很多问题;(四)图书资源人为破坏现象严重,尤其是涉及到学科专业或考研、英语四六级的图书多被乱写乱画,严重影响到图书资源的后续使用;(五)高校图书馆的人流量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卫生问题。

二、提高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管理水平的措施探讨

(一)以书库管理为根本

高校图书馆流通书库已经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服务模式,其特点就是直接揭示图书馆馆藏图书并且提高文献利用率。高校图书馆的流通部每天面对高校学生和教职工,所以更加需要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在笔者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图书馆的书库管理往往只重视宏观规划而不重视细节工作,例如某校图书馆内入口处没有设置馆藏资源分布图,导致学生查找资源时不得不在馆内来回穿梭;或者各专业学科藏书的标志牌不够醒目等。细节上是否用心往往决定了成败,这也是人性化服务提出的要求。

(二)以统计工作为突破口

做好高校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对其流通统计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因为这个环节所反映的正是图书馆内资源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统计工作准确反映出的是高校图书流通的状况,管理人员可以从中分析出高校师生的借阅需求和借阅热点,同时有针对性的补充新书资源。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统计功能可以对其在采购、编目以及流通等多个业务环节进行统计。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信息系统中统计功能的使用,并且配套建立读者数据库来对高校读者的借阅习惯、借阅规律进行统计,以此分析高校读者利用馆藏资源的特点,从而为图书馆管理部门的决策等提供第一手资料。图书馆流通统计工作与图书馆长期建设和发展是离不开的,统计工作参与到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掌握高校师生图书借阅规律也是做好流通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对笔者所在学校进行图书借阅情况调研过程中,发现了师生借阅图书的几个规律:首先是时间上受到课时安排限制,在大课间以及下午课程结束后分别迎来两个借阅高峰;在每周中周五是借阅高峰期。从阶段性来看,以学期为周期,则学期初与学期末为借阅高峰,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动力较足;以学年为周期来看处于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学生借阅数量较多,而大三、大四学生忙于考研与实习则借阅量逐渐下降。当了解到这些借阅规律之后,图书馆流通部门针对不同时间、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布置人员值班来满足高峰期和非高峰期的借阅需求。

(三)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管理中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表现为图书资源流通的自动化,不仅仅表现为办理借阅手续的快捷化,同时要求在统计和查询资料上提高效率。笔者在东部某高校调研中看到,此高校引进了一批设备来实现借阅图书与归还图书的自动化,师生只需要将图书放入机器扫描仪下,结合按钮操作就可以顺利实现自助借阅、归还图书。检索信息的计算机化也是提高流通服务水平的重要增长点,在实现了信息检索计算机化之后读者不再需要从各种卡片中寻找图书编号,只需要利用计算机终端来快速获取书刊信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电子资源库的建设也有利于提高流通服务水平。笔者在南京某高校图书馆访进行交流时看到,其图书馆信息检索平台已经与知网、万方和超星图书平台无缝对接,当师生进行资源检索时不仅显示出馆藏书刊信息,当目标书刊被借出时检索平台会自动出现该图书电子资源来方便读者下载使用。这就让许多师生在宿舍、家里在线使用图书馆资源,相应减少了图书馆人流量,同时也有效提高师生科研效率。

(四)以促进职能部门沟通为关键点

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服务部门,同时也是一个职能部门联合的整体,所以只有当图书馆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高效率运转时才可以做到井然有序,并且有效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图书馆的流通部门应该要加强和图书采购部门以及编目部门等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可以按月份、季度等来做好文献沟通工作,汇总这个阶段图书流通的主要情况汇报给采购部门,来为其下一期的采购计划做参考。同时流通部门也可以将其书刊借阅过程中发现的图书编码错误等情况汇报给编目部门来及时解决问题。

三、结语

流通工作是一个充满了各种细节问题的工作,尤其是在目前信息技术普及背景下面临着多重挑战,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机遇所在,图书的流通不再是简单的借阅和归还,而是图书的高效利用和信息资源的处理,对此,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粟生群.高校图书馆读者违纪行为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3).

[2]王玲荣.浅谈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障碍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6).

流通业国民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谭雅玲金融随笔

随着国际政治与军事问题的恶化,一场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不仅形成国际关系格局的转变,而且也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使世界经济前景愈加难以判断,并可能加剧国际摩擦与矛盾,更加不利于世界经济金融稳定与调整,不乐观性愈加突出。对当前国际问题的分析判断

酝酿许久的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于3月20日爆发,国际金融市场呈现平和应对、相对稳定的局面。外汇市场美元对欧元和日元汇率当天微弱下跌,随后美元上升趋势加强,美元兑其它货币汇率普遍走升,并较为平稳,整个外汇市场明显形成支持美元向上,投资氛围倾向美元。同时全球股票市场,则出现一段时间以来少有的上涨趋势,其中美国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从7000多点上升到8000余点,一周涨幅达到836%,为1982年10月8日当周涨872%以来,20年中最大单周涨幅;纳斯达克更跃上1400余点水平,从战前至今延续了9天的上涨周期;今年至今,美股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上涨了22%和64%。为此,其带动并影响全球股市普遍性上升明显,欧洲、日本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股市均呈现上行价格。目前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事依然处于较为激烈状态,但国际金融市场的表现却与预期相反,稳定与平和性明显,并没有出现金价和油价的上升、美元汇率的急剧下跌,恐慌性没有加大,却有所抑制。其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

1、战略与策略铺垫及消化的效应——美伊战争已经酝酿数月,并伴随全球经济不景气和美国经济的不确定,而逐渐加大金融市场恐慌性的投资与投机运作,尤其使给予投机的空间条件愈加充分,进而出现美元兑欧元和日元汇率向下明显加大。原因一方面是美元信心不足,其经济基本面不支持明显,经济脆弱性打压加重;另一方面则不可排除美国战略性与技术性的运用手段,以提前消化战争爆发可能对美元资产或美国经济产生的更大冲击,以投资超前缩水技巧的效应,从而达到稳定战时心理恐慌,以免对美元投资形成更大的冲击,实现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战略与策略运用,进一步显示美国政策协调、技术娴熟和战略超前的主导影响力。

2、市场技术与价格周期调整的契机——美国对伊拉克开战时间,从某种角度也适宜了金融市场技术与金融商品价格指数的调整周期,进而在战争爆发后,并没有出现美元投资的急剧下降或恐慌性抛售,且支持美元资产走高加大。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与预期相反的金价和油价出现明显下跌走势,分别波动在320美元和27美元,是今年以来的相对较低水平。原因一方面在于全球经济金融普遍不景气中,美国经济实力、美元资产份额以及美国国际影响,依然对国际金融市场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市场技术、价格调整周期的必然反应,金价、油价以及欧元、日元相对上升持续的时间周期,处于减压和消化泡沫之中;而战争爆发时间恰好适宜了市场价格自然调整周期,以及技术盘整时段,进而对美元资产支持性时机有利,使美元稳定性体现。

3、国际比较优势加大美国的依存——随着去年至今国际紧张局势的严重,外汇市场一直呈现美元贬值趋势,其兑欧元汇率从去年底的10496美元收盘价位看,最低水平为11084美元,美元贬值近6%;而近期欧元向下明显加快,一天内从10988下跌至10792美元,战争爆发当周在106美元波动;预期较长时间的美伊战争爆发并没有影响拉动欧元明显走强,一方面如上所说,战争预期的心理或技术上准备已经相当充分,而战争真的爆发,市场的准备与应对都显得平和,进而外汇汇率走势波动并不大;另一方面则是欧元货币本身货币、财政政策、经济基本面不协调与不支持的实际反应。从中可以看出,汇率的依托依然与经济增长或基本状况具有直接联系。主要原因依然在于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的对比效应,相比较而言,无论经济增长预期、经济基本面表现、投资信心扶持或货币政策驾驭,美元的优势依然明显。日元依托经济的难以调整,使市场淡漠与失望依旧;欧元区则明显处于下行区间,经济增长向下调整,失业、通货膨胀、财政赤字等对经济数据,乃至汇率心理具有影响的层面,都显现恶化走弱趋势,与欧元走强不谐和、不搭配明显,欧元的忧虑也随之加大;而美国目前经济难有明显起色,消费信心指数创下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新低,经济指标并没有乐观预期,其中与美国战争准备和投资心理不安具有密切联系,但美国经济实力、美元市场份额、美国金融主导依然占据有利居多空间,进而扶持美国经济和美元强势的氛围与条件,促进美元稳定向上显现。对欧元进程的反思剖析

但外汇走势与股票趋向具有各自支持的因素和原因,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战争中美欧资本流动中货币的竞争与较量。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不仅具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军事意图,同时也具有明显的金融利益与需求。回想欧元启动初期的科索沃战争,不仅只是政治与国际关系意义上的较量,同时也严重打压与伤害着欧元的货币意义与作用,进而导致欧元连续三年的疲软波动,从起步初期的117美元一路下跌至083美元;科索沃战争间接的打击与油价直接的影响,是欧元磨难的根本原因。而面对现实,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其中除国际政治与关系层面的分歧外,对欧元区而言,恐怕最终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冲击欧元汇率,更多战略意义在于经济利益对金融实际的影响。

自欧元出台之后,美欧之间实力较量与规模竞争愈加激烈,但美国始终是主导信心和心理的主动者,而欧洲处于被动和无奈的地位。尤其是欧元持续三年多的疲软状况,不仅来自欧洲内部自身因素的牵制,更有国际环境不利于欧洲状况的影响。总体看,欧元出台前后经历了有利、不利、再有利、再不利和初步稳定的四起四落。

1(1998年9月—1999年3月)欧元出台前,美国经济风险上升,从而拉动欧元信心增强,进而导致欧元在1999年起步时定价明显偏高,并且在启动初期一路上扬。

2(1999年3月—1999年7月)欧元启动之后,科索沃危机的打击以及美国经济、股市的强劲压制,使欧元的货币信心和货币形象受到创击,从而导致汇率一路下滑难以恢复元气。

3(1999年7月—1999年11月)由于美国经济风险因素增加、忧虑加深,从而使欧元区的经济信心和表现提升,并促进欧元汇率走势趋于稳定上扬。

4(1999年11月—2000年10月)由于美国经济风险化解明显,而欧元区政策协调艰难,国际环境的变化明显牵制欧元走势,从而欧元刺激欧元疲软加剧,其间欧元曾经创下问世以来的最低水平。

5(2000年10月—2001年1月)2000年第四季度,美国一些著名的企业集团的经营预期普遍下降,从而导致美国经济风险加大,经济忧虑加重,而欧元地位明显上升,欧元汇率稳定向上明显;美国经济明显减速,美股波动加大,美元资产受到信心与心理的冲击,而欧洲经济相对稳定、结构与政策效益稳定,进而使欧元汇率趋于稳定,虽有波动,但向上及稳定趋势基本显现。

6(2001年1月—2001年6月)美国经济的略有好转,伴随美联储降息作用的引导与牵制,欧洲央行面临较大的压力与挑战,利率调整处于较为被动和失效状态,进而牵制和打压欧元汇率再度下跌明显,欧元弱势持续出现。

7(2001年6月—2002年5月)美国经济减速明显,经济衰退迹象明显加大,美国经济研究局宣布美国经济在2001年3月进入经济衰退。美国经济迷茫动荡走势,给予欧元机遇与挑战,欧元波动性明显加大,尤其是面对欧元的全面流通,欧元货币汇率与货币信誉地位有所提升,欧元波动中显示走强迹象。

8(2002年5月至今)美国经济复苏迹象不明显,经济不确定性继续加大,并伴随国际局势和世界经济紧张与不景气的氛围,美国经济和美元汇率缩水与贬值明显,比较突出的在于国际资本流动倾斜于欧元资产,投机性因素推波助澜。而美元强势货币中灵活贬值技术上升,欧元走强趋势持续并不断加大。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与调整,欧元暂时优势已经有所转变,美欧之间的货币竞争依托依然在于经济比重、市场份额,其中对比性是较量的重要依据。而从美国经济减速转折之后,欧元出现暂时性相对优势明显,既稳健的经济增长、自主协调的货币政策、娴熟持续的利率调控以及经济结构数据的转变,如失业、财政、贸易等方面好于美国的状况。但是美欧之间的密切性、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使得美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转嫁冲击欧元区明显。当前十分突出的在于美欧之间利率的差异,使欧元利率暂时的优势在缩小,货币升值带来的降息压力,将不利于吸引资金有利手段维持,并且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压力,使利率上下之间愈加艰难。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2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在原来23%的水平,修正为24%,成为11个月来的新高。因此,仔细回顾欧元升值的过程与速度,可以看出,美元战略铺垫与技术运用中打压欧元的长远意味,欧元暂时优势将会逐渐转化并消除,欧元未来的风险不可低估,潜在的调整压力将会不利于欧元汇率稳定。对美伊战争影响和结局的判断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与2003年的美伊战争,从经济层面都是以石油作为主线竞争,而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当今,伴随国际金融作用的日益突出,石油之外,加进美元强烈的金融资产竞争,使美元和石油同时成为当前美伊战争的两大重要筹码,并直接牵动困惑全球经济金融运行。围绕美元和石油两大筹码的价格竞争、跳动,各国政府与各个市场,乃至各类国际区域经济、金融机构、组织,都密切关注、评论、协调与调整,石油供给与储备、美元资产转换与调整的政策、策略,使得美元和石油已经成为全球“无形”的准货币和经济流通的“主动脉”,并远远超出其价值内涵本身的意义和作用。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低迷、减速与调整,以及当前举世关注的美伊战争,都紧紧扣住美元和石油,并诱发全球性的动荡和风险,冲击干扰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信心的维持,加大投机氛围的铺垫与实施。

流通业国民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成立于2005年12月,是由广东省各类汽车销售集团,汽车生产企业销售部门,汽车、二手车有形市场,汽车、二手车经销企业,汽车、二手车电商平台,汽车金融、保险公司,汽车配件及用品销售企业,汽车租赁企业等相关汽车流通领域的企业组成,目前有一级会员600多家,二级会员2000多家,会员遍及全省各地市,具有较强的行业代表性。

协会受广东省商务厅、国税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有关政府的委托,协助制定和实施全省行业发展规划,促进行业自律,加强规范管理。在将近15年的发展历程里,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在维护行业整体利益,为行业发展争取利好政策,为行业提供各种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第一个五年——2005年至2010年的初创期

协会成立之初名为“广东省二手车行业协会”,因发展需要,在2007年1月正式更名为“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第一个五年,是协会搭建组织架构、逐步开展相关业务的初始阶段。

协会初期的工作主要是协助有关政府部门对行业进行规范管理。这期间,联合省工商出台和推广《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及《广东省二手车行业诚信公约》,受省工商委托开展广东省汽车流通行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推荐和初审工作;受广东省经贸委、国税的委托开展二手车经营主体的备案工作,并负责起草《广东省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另外,受原广东省经贸委委托,协会15年来一直开展全省二手车交易信息统计工作,目前数据统计的范围已经涵盖了我省汽车零售情况和二手车交易数据,成为广东省汽车流通领域最权威且独家的数据分析,给政府相关部门、会员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第二个五年——2011年至2015年的起步期

第二个五年,是协会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桥梁作用,并取得长足发展的起步期;同时,这五年也是汽车流通行业的“多事之秋”,协会与行业、会员企业共同成长、共同经历风雨。

2012年2月,严斐正式出任协会专职会长一职。

2015年3月,协会举办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

2015年5月,政府委托协会创办的广东省二手车评估平台正式上线。

2015年 8月,协会荣获全省社会组织评估最高等级,5A 级行业协会。

为行业发声积极建言,一直是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6月底、2014年12月底,广州、深圳两地先后实施中小客车限购政策;2015年2月,我省发布提前实施国五排放标准的公告……这些“突如其来”的政策,让行业措手不及。协会每次都是第一时间进行调研、组织会员企业召开座谈会,把相关意见上报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建言,加强沟通,为行业争了平稳过渡等政策,大大降低因实施新政对行业造成的影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严斐会长率先提出取消二手车“限迁”理念。二手车限迁政策是基于地方保护主义而形成的一道行业壁垒。2014年下半年,广东省面临即将实施国五排放标准,二手车限迁问题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了打破行业发展壁垒,2014年,协会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二手车“限迁”既不利于经济、也不利于环保的观点,并积极向各有關政府部门提出取消二手车“限迁”的建议。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2016年终于迎来了全国取消二手车“限迁”的国务院“国八条”。在大家欢呼雀跃的时候,协会又开始为争取珠三角二手车“互迁”而默默努力,经过协会长期不懈的争取,珠三角地区国五二手车“互迁”今天已经落实。

第三个五年——2016年至2020年的成长期

协会步入第三个五年,各项工作日渐成熟,但是我们也不忘时时鞭策自己,要加强协会服务的专业化、系统化,同时也要敢于创新。

在完善组织架构方面,协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队伍已经越来越壮大,现在基本涵盖全省汽车流通领域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平台搭建已初具规模。虽然同属汽车流通领域,但在细分类型下,企业的诉求点和所需服务却不尽相同。因此,协会通过成立专业委员会的方式,加强同类型企业的凝聚力,发挥会员企业领导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更有针对性、更细致的服务。协会先后成立了:平行进口车专业委员会、有形市场专业委员会、二手车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二手车经销商专业委员会、新能源汽车专业委员会、配件用品专业委员会、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

在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建言献策方面,协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协会近几年来,围绕不断改善汽车流通行业营商环境,长期致力于:珠三角二手车互迁、提前实施“国六”争取过渡期、解决外地人购车难问题,建议广州、深圳增加购车指标,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新能源汽车补贴等促进汽车消费问题,与省市多个部门进行了反复的沟通,提交意见建议,使政府各部门能够充分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协会积极反映企业诉求,为行业发声。

在行业自律方面,协会从2016年开始发起成立广东省二手车行业诚信联合性组织,并邀请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作为诚信组织指导单位,如今越来越多的二手车企业申请加入到诚信组织的行列,“主动承诺、共铸诚信”的良好氛围在行业内不断得到宣传和强化。

流通业国民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从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实质与内核、图书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管理创新中人文取向与技术取向的动态协调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图书馆管理创新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提出了在图书馆管理创新中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事业;图书馆管理;管理创新

图书馆管理创新又可分为物质资本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创新和管理文化氛围创新等。由于管理是决策层、执行层、操作层等不同层面管理的有机体系,因而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决策层创新、执行层创新和操作层创新的结合和统一。对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划分还可以按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过程加以规范,形成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管理创新思维,有助于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实质与内核

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实质,是通过实施管理职能的变更,对变化着的外部环境做出积极反应,以适应外部环境要求的一种行为。关于图书馆管理职能,国内学者基本上继承了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于1916年提出的管理思想,即管理由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五个因素构成。目前,学术界关于图书馆管理职能已有较高的认同度,基本同意图书馆管理职能由以上五个方面加上决策职能构成。改革和创新是图书馆管理持续发展的动力。图书馆管理创新就是要冲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旧观念、旧模式、旧体制,解决图书馆生存和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矛盾。解决这些新课题,靠老路子、老办法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创新的实质就是为了适应图书馆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而进行的调整。图书馆管理创新表现出多层面、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新颖性等特征。因此,可以对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实质做出多种解读。从管理所涉及的资源看,管理创新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可以是新的目标和责任实现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方面的细节管理。这种范式至少可以包括下列五个方面的内容:①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思路;②创立一个新的组织机构;③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④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⑤进行一项新的制度改革。图书馆管理创新,是管理观念、管理机制、管理内容、管理手段、机构设置、管理服务等多种元素的集合。从知识创新的角度看,图书馆管理创新也是一种知识创新的过程。它的目标体现在图书馆员工所拥有的技能和知识、读者和用户对图书馆的信赖程度、图书馆文化氛围以及自身体制运作中所包含的集体智慧上。在图书馆行业整体完成了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的背景之下,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必要进行业务环节的重组与业务机构的再设计。重组与再设计的基本目标是改变传统的内部机构设置和以文献载体为核心的传统管理流程模式,实行面向信息用户,并依照服务功能进行业务机构的设置。例如,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在原有采编、典藏、流通等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增设了新的部门——电子文献采编服务部、网络文献研究部、特色文献阅览室、知识信息快讯部等,期望通过管理方式的创新,达到管理的高效率和好效果。

二、图书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图书馆管理创新

1.图书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管理创新的重要背景

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可理解为: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不断注入活力,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并使这一功能建立在一种可持续发展,具有完善、可靠的资源与机制基础之上。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及其服务机制的协调发展;是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全面发展,也包括用户利用信息资源权利平等、均衡发展。在以上几种因素综合发展的前提下,满足用户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求,真正实现用户与图书馆的和谐统一。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体现在:

(1)图书馆所面对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用户的信息需求在不断增长与深化。由于现代社会知识的生产与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人们更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知识的更新将伴随着人的一生。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已渗透到科研、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也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

(2)信息服务产业同业竞争的格局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近年来,商业性信息服务机构的异军突起,改变了以往以图书馆为单一机构的信息服务格局。这些信息服务机构体制灵活、服务手段先进,在产品与技术上比图书馆具有更多的信息服务优势。

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已不能适应信息社会人们全方位的需求,图书馆必须寻求新的路径,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目标是谋求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创新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在竞争中发现创新机会,赢得管理优势,重组管理资源,优化管理行为,实现组织创新,为组织带来潜在利益。管理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管理系统中制度、组织、激励、绩效、文化等管理要素的重组,都可视为管理创新的路径调整。管理创新强调的是协调各种关系,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重新组织,以创造更高的价值和效益。图书馆应以管理创新为突破口,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文献利用率,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效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运作中的基本矛盾,即信息资源的急剧涌现与收藏能力的相对有限、馆藏不足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三、结论

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提高馆藏利用率,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全面、有效、协调发展,是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目标。当前,合理配置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应从多种途径着手。应加强图书馆现有资源的利用,在不断引进新资源的同时,挖掘现有资源的利用潜力。

参考文献:

[1]汪尉廷.谈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2]黄川.广西崇左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评估与思考[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9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1

[3]陈丰.对县级公共图书馆馆长的思考与要求[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4]韦昌本,陈祖敬.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9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1

[5]洪英俊.县级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刍议[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流通业国民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随着法律的实施更加有利于抵押权的实现,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显然更为方便。文章分析了现行的法律对抵押权实现的保护。

船舶抵押权的实现是指抵押物所担保的债权已到清偿期而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变价处分被抵押的船舶,并以抵押船舶的价值优先受偿。因此船舶抵押权实现的实质是其所担保的贷款债权的实现。船舶抵押权的实现也受到船舶优先权、船舶被法院强制出售、船舶被没收征用等情况的限制,有时船舶抵押权无法对抵押权人利益提供充分的保护,应该设立保险保障体系给予船舶抵押权人利益损害的适当补偿,避免其利益受损过大。

船舶抵押权的实现条件

根据《海商法》第11条的规定,抵押权人在抵押人不履行债务时,可以依法拍卖抵押船舶,从卖得的价款中优先受偿。《海商法》中规定的实现船舶抵押权的条件只有一种,即“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这和《担保法》第33条第1款以及第53条第1款规定的条件一样,只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才有权依法实现抵押权。而《物权法》第379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根据该条规定,在两类情形下,债权人可以依法实现抵押权:其一,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其二,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物权法》增加了“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允许当事人自行约定实现抵押权,在抵押权实现的条件上更加尊重当事人的意思。《海商法》将抵押权的实现条件局限在不履行到期债务,显然不能满足实践中债权人的多种需求,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物权法》的新规定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由于《海商法》并未作相反的规定或限制“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以外的情形可以成为实现抵押权的条件,因此,根据《物权法》的规定,船舶抵押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可以根据意思自治和商业需要对实现抵押权的情形进行约定。例如,债权人与债务人(同时也是抵押人)可以约定:债权人借贷给债务人的资金只能用于某一特定的用途(如短期流资或购买船舶),如果债务人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则有权立即要求债务人偿还贷款,如果不能偿还即可实现抵押权。再如,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在抵押合同中约定,抵押人必须对抵押物进行保险,否则抵押权人即可实现抵押权。这在船舶抵押实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抵押权人根据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形势做出判断和决策,保护了抵押权人的利益,从而促进了船舶抵押和融资市场的繁荣。

通过对几部法律的分析,可见船舶抵押权实现应该具备以下的条件:一是必须是贷款已到清偿期。如果清偿期未到,债权人不能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抵押人也不能实现抵押权;二是债务人未履行债务。其中包括拒绝履行、迟延履行和不适当履行。如果债务人到期已履行了债务,或者未履行,但是依照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应免除责任的,则主债权人不得行使抵押权,否则抵押人有权提出抗辩;三是存在合法有效的抵押。抵押权的实现是以抵押权的存在为前提的。如果抵押担保的主合同被宣告无效或撤销,则抵押合同也应被宣告无效,则抵押自然就不能有效成立,抵押权人也不能行使抵押权;四是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如约定当债务人有其他的违约行为或经营不善将影响到债务人的履约能力时、显著的船舶市场行情下降将影响船舶抵押权实现的额度、显著的船况下降将使船舶出现优先权和船舶留置权的可能性增加等情形出现时,船舶抵押权人可以实现债权,这更加有利于保护船舶抵押权人。

船舶抵押权实现的行使方式

《海商法》第11条规定船舶抵押权的行使方式为“在抵押人不履行债务时,可以依法拍卖,从卖得的价款中优先受偿的权利”,从字面看只规定了一种行使方式即“可以依法拍卖”,而拍卖可以分为商业拍卖和司法拍卖。该法条存在不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实务中也存在其他一些问题,主要是海商法所规定的单一拍卖方式使当事人缺乏实现抵押权方式的选择权。至于船舶抵押权是否一定需要通过法院拍卖的方式来实现,学者观点与司法实践似乎并不一致。

《担保法》第53条第1款规定:“当债务履行期届满而抵押权人未受清偿的,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受偿;协议不成的,抵押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条规定了“折价”、“拍卖”和“变卖”三种行使抵押权的方式,使当事人在选择抵押权实现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法律对折价、变卖的具体实施缺乏进一步规定,也存在法律适用上的真空,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但如果双方达不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要通过诉讼程序获得确定的胜诉判决,然后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担保法》这种规定的后果就是,抵押权人为实现抵押权必须预先支付大量的成本,包括一审、二审的诉讼费用、律师费用以及申请强制执行的费用等。

为了能够有效降低实现担保物权的成本,便利广大企业融资并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物权法》改变了《担保法》的规定。依据《物权法》第195条第1款规定,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倘若双方没有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则抵押权人可以直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这里所谓的“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指的是,抵押权人无须通过诉讼事件来实现抵押权而是可以在初步证明抵押权和主债权存在之后,直接申请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此种申请拍卖的性质属于非讼事件,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仅进行形式上的审查,至于抵押权、被担保的债权是否存在等内容属于实体问题,法院不予审查。经过审查后,法院就可以做出强制执行的裁定,该裁定就是执行依据。如果债务人或者抵押人对于抵押权以及被担保的债权是否存在等实体法律关系有异议,那么应当由债务人或抵押人提起诉讼,并支付相应的诉讼费用。

另外,《物权法》还增加了折价协议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其他债权人可以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如果一船存在着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抵押权,船舶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协议约定实现抵押权可能会损害优先顺位抵押权人的利益。因此受损害的船舶抵押权人就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以及规定折价或变卖抵押财产应当参照市场价格两项内容。

船舶抵押权实现可概括为有两条途径三种方式,即与抵押人协议和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两条途径。折价、拍卖或变卖三种方式。(1)折价。折价是指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经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协议,把抵押财产的所有权由抵押人转移给抵押权人,从而实现抵押权的一种方式。其性质属于代物清偿,以物抵债,即以转移抵押财产所有权的形式代替债务的清偿。(2)拍卖。拍卖是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物权法》关于抵押权实现方式的立法,既有任意拍卖的规定,又有强制拍卖的规定。(3)变卖。变卖就是以一般的买卖形式出卖抵押财产以实现抵押权的方式。一般是在财产无法拍卖、不适用拍卖,或者双方当事人同意不需要拍卖的情况下才进行变卖。通常是由抵押双方当事人自行或法院主持下就出售价格、出售方式、价款的收取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从而直接将抵押财产以合理价格出卖,以卖得价款偿还债务。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规定》和《拍卖规定》两个司法解释均规定了变卖这种执行变现方式。

抵押船舶的保险保障

依《海商法》第15条,“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抵押人应当对被抵押船舶进行保险;未保险的,抵押权人有权对该船舶进行保险,保险费由抵押人负担。”该法条明确了对被抵押船舶进行保险是抵押人的法定义务,该义务仅得因合同另有约定而解除;该法条使抵押权人对于被抵押船舶具有保险利益,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对该船舶进行保险,抵押人未履行其投保义务时可由抵押权人投保予以补救,能够确保航运融资的安全;由于《海商法》未区分海上保险合同中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使其15条实施时抵押权人在保险合同中的地位存在一定的问题。依《保险法》第9条2款,“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据此,当抵押人未投保,抵押权人为被抵押船舶办理保险时,抵押人仍是保险合同中的投保人,抵押权人则只具有被保险人的地位。

在抵押人占有下的被抵押船舶用于营运时经常面临着各种海上风险,立法一般均要求对被抵押船舶进行保险以保护投资人(抵押权人)的利益。这也是当事人目前首选的保障船舶抵押融资的基本方式,其保障性主要表现在当被抵押船舶作为保险标的遭遇保险事故灭失时,法律一般认可以保险赔偿作为被抵押船舶的替代抵押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4条2款规定,“抵押物在抵押人处灭失、毁损的,应当认定抵押关系存在,并责令抵押人以其他财产代替抵押物。”《担保法》第50条也规定,“抵押权因抵押物灭失而消灭,因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抵押财产。”依《海商法》第20条,“由于船舶灭失得到的保险赔偿,抵押权人有权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偿。”以上规定体现了物上代位权制度对实现船舶抵押权的保险保障。当船舶抵押标的物遭受灭失时,保险赔偿被认为是该标的物的替代抵押物,抵押权人通过对该保险赔偿金主张优先受偿而使自己的合法利益得到保护。

船舶抵押实现的顺序

船舶经法院拍卖后所得的价款及利息扣除诉讼费用,扣除为保存、拍卖船舶和分配船舶价款所产生的费用以及为海事请求人共同利益支付的其他费用后,则为清偿债务的费用。依《海商法》第11、19、25条,船舶抵押权人的受偿顺序因该被执行船舶上存在的各种不同情况而有所区别:(1)当该船舶上同时存在着船舶优先权、船舶抵押权、船舶留置权时,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位于船舶优先权、船舶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之后受到清偿。(2)当该船舶上存在着两个以上抵押权时,则按抵押权登记的先后顺序确定清偿顺序,登记在先的优先清偿;同日登记的,同时按照债权的比例清偿。(3)当该船舶上存在有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和无担保的普通债权时,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优先于普通债权受偿。

船舶抵押权实现是船舶抵押权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船舶抵押权担保功能的最后体现。迅速、便捷地实现抵押权,既能及时实现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又能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使借贷、买卖等经济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作者单位:沧州海事局政务中心)

上一篇:新医改财务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电视商业化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