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整合营销论文范文

2024-02-10

旅游整合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旅游方式上逐渐转变,游客更青睐富有文化内涵的体验式旅游。全国各地兴起了以民俗饮食文化为核心的旅游营销。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作为土家族聚居地之一,拥有着AAAAA级景区,大部分旅游产品都以自然风景为主,却缺乏对酉阳土家族民俗饮食旅游资源的研究。文章以重庆市酉阳县的土家族民俗饮食旅游营销为例,从酉阳土家族民俗和饮食方面的旅游环境进行分析,根据对其市场环境和现状,分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酉阳土家族民俗饮食文化旅游营销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土家族;民俗文化;饮食;特色旅游营销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4.131

1 引言

旅游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進步。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时代旅游逐渐达到高潮,许多景区摒弃之前的“破坏型”旅游,以文化作为旅游的核心。而我国又拥有着56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独特丰富,所以发展民族民俗饮食旅游资源成为旅游业的重点。这不仅展现了中国民族旅游的特点,宣传保护了我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还符合当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重庆市酉阳县是中国土家摆手舞申遗地、是中国土家文化发样地和原生态旅游胜地,风景美丽、民风淳朴。在此背景下,以酉阳土家族民俗饮食旅游资源的营销策划为例,研究酉阳县土家族以民族文化、民俗餐饮、少数民族风情等为基础的民俗饮食旅游方式,探寻其资源的环境,提出一定的营销策略。

2 酉阳土家族的旅游发展现状

2.1 优越的自然资源

酉阳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35℃,最低温度仅零下 5℃,全年平均温度15℃,冬暖夏凉。并且酉阳旅游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良好,植物资源丰富,被授予“中国绿色名县”和“市级森林城市”的称号,拥有着独特的自然山水风光。如酉水河是酉阳的母亲河,发源于湖北的宜恩县,被称为“渝东南小桂林”。酉阳桃花源被评为AAAAA级旅游景区,众多专家都认为这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原型,享有“世外桃源”的美称,吸引无数中外游客来观赏。酉阳有着强力自然旅游资源的发展潜力。

2.2 淳朴的民族风情

酉阳土家族历史悠长,有两千多年的建县史和六百多年土司文化传承。流淌着土家文化精魄——面具阳戏、土家摆手舞、哭嫁、木叶吹奏等。充满民族风情的酉阳土家族人还在2010年的10万人同跳摆手舞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土家摆手舞、酉阳民歌古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酉阳民风淳朴,在拥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许多游客慕名前来,感受土家族的民俗风情文化,品尝土家族的独特美食。于是酉阳政府与人民为了让游客感受土家族的民俗风情,基本每年都会举办中国酉阳桃花源美食节和武陵山区旅游产品展销会,聚集酉阳各乡镇的特产:油茶汤、绿豆粉、汽汽糕、熏腊肉等。

2.3 交通优势

酉阳是重庆、湖北、湖南和贵州四省市的九县结部,在三峡、风凰古城和梵净山三大景区的中线上。同时还坐拥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和319国道,距离重庆市黔江区舟白机场仅仅60千米,目前渝湘高铁也将在酉阳县城西侧约6千米设站,交通便利。酉阳不仅是渝东南旅游环线的重要地,还连通着各省际的黄金旅游线,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

2.4 政策支持

酉阳县人民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兴县”战略的指导下,积极对县域的旅游发展坚持五大特色旅游优势,在“三城同创”和“两区”创建的条件下,以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申遗为突破口,打造了专属于酉阳的旅游品牌,推进品牌效应,让游客尽赏酉阳的自然风光。并且打造出一系列集观光旅游、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极具特色的旅游市场。

3 酉阳土家族旅游存在的不足

3.1 体制机制不足

我国边缘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部分地区缺乏长远发展的意识。酉阳土家旅游业发展在体制机制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多重领导现象在管理上较为严重,导致在制订旅游业发展目标时易混乱。所以一系列的体制机制不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酉阳民俗饮食旅游业的发展。

3.2 缺乏民俗饮食旅游开发的意识

饮食文化一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民俗文化更是民族的灵魂,也是丰富文化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出路。酉阳目前虽大力积极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却忽略了土家族民俗饮食文化在整个旅游业结构中的巨大作用,缺乏对酉阳土家族民俗饮食旅游资源的研究。

3.3 忽略其他地域的竞争

酉阳有着自己独特丰富的旅游环境和资源,如自然山水风光、浓郁的土家族风土人情,以此来吸引游客。但在酉阳周边的县域也有不少土家族的生活踪迹,并且有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武隆的仙女山、天坑地缝,恩施的女儿城等。因此酉阳土家族民俗饮食旅游的开发和营销,必然会引起其他地区土家族的竞争。

4 酉阳土家族旅游营销策略

4.1 加强营销宣传,塑造品牌

随着网络的发展,酉阳可以充分利用户外广告、电视、网络等媒介宣传其民俗饮食旅游,尤其是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酉阳大型土家摆手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频。在公众平台收集整理土家族民间故事和传说,增强曝光率。完善创新营销,参考社会上越来越潮流的汉服节,酉阳推出“重返古代”的节日,在每年桃花盛开时,穿着自己喜欢的汉服或者少数民族衣服,去体验道德淳朴、宁静和睦的世外桃源。可以趁机起到宣传古文化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酉阳县在重庆乃至中国的知名度。

4.2 区域联合发展,形成区域旅游发展大趋势

在2018年4月,重庆和贵州签署了《重庆市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了“旅游门票减免等优惠政策”的创新尝试。两地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酉阳旅游的发展。现在整个少数民族旅游业呈现出配合少、规模小的特点,所以酉阳土家族的旅游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的饮食文化资源,打破地区保护,形成合作开发、共同发展的旅游道路。强化与其他土家族地域合作、整体发展的理念,制定相关方案。正确处理好与周边地区土家族旅游业的竞争关系。

4.3 增强参与体验性

由于对旅游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游客们更注重特色体验式旅游。在这方面,酉阳县可以从两条路线进行营销:一是民俗文化路线。从县城的桃花源为起点,进景区前尝试《桃花源记》的全文背诵,如果成功,门票五折;在游览景区时,织布作坊、石磨等都可让游客体验,感受劳动手工的乐趣。在吊脚楼定时上演土家族的民俗哭嫁的戏剧,使游客与土家族的民俗文化深层次的接触与交流。桃花源游览结束后乘车前往龙潭古镇的赵世炎故居,感受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思想。傍晚在龙潭镇的广场上点燃篝火,与游客们伴随音乐跳摆手舞。二是饮食路线。要本着本民族的饮食文化是“独一无二”的理念,带领游客们进行一场美食之旅。体验式营销以体验为主,游客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土家族独特美食,并自己动手,在本地人的帮助下,自己制作出土家族风味的美食。

5 结语

通过对酉阳土家族的市场环境分析,了解到酉阳旅游资源多,但缺少文化内涵,在开发民族旅游方面知名度较低,同时相关部门也缺乏重视。政府应及时抓住优势和机遇,改变过去单一的旅游情况,走多样化的旅游道路,开发出具有酉阳土家族特色旅游业的产品。加强和周边联合发展,互帮互助,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创新思维。所以酉阳县土家族旅游的营销,要始终坚持合理的开发原则,在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努力展现酉阳的民俗独特性和文化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满.渝东南土家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2]罗勇.武隆县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3]周继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商品营销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4] 陈小静.新时期平塘县甲茶景区旅游营销提升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8).

[作者简介]陈韵霓(1998—),女,土家族,重庆人,就读于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研究方向:市场营销;赵楠(1980—),女,汉族,江苏人,供职于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旅游整合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体验营销;营销策略

乡村旅游是以远离都市和亲近自然为目的,依靠农村独特的环境、淳朴风情及人文关怀来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随着我国城市化、技术化的迅速发展,乡村旅游以一種新型的旅游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加之,人们的生活压力的增大及环境的日趋改变,使其对新鲜空气、绿树成荫的乡村美好生活产生了无限的向往,故此乡村旅游成为了现今人们享受生活及了解田园风光的方式之一。但是,近年来,乡村旅游的传统营销中的团游、自由游的农业观光式、森林观光式、度假村式等已无法激起人们对乡村旅游的兴趣及欲望,并且,在市场竞争下原本饱含农村特色的农家乐等项目也随之变成了城市居民常见的酒店服务式,完全失去了乡村旅游的“农”味和意义;同时,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的模式雷同、相互模仿的痕迹很重,没有形成自身的地方特色,因此也失了一部分热衷于乡村旅游的消费者。

一、乡村旅游营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主题定位不明确,模仿痕迹过重。主题是聚焦旅游消费者的注意力,赢得其深刻感受的手段之一。一个好的主题定位能吸引一批同类质的旅游者参与到同一个乡村特色旅游中来,进而增加旅游者之间的兴趣及话题的沟通。但是,现今很多的乡村旅游对主题的定位模糊,无法给到旅游者准确的信息定位,同时也存在各地旅游特色主题模仿的营销现象,同一个主题的重复出现会难以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也会使旅游者对乡村旅游这一旅游形式产生刻板印象,从而限制了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发展。

其次,营销方式传统,回访效果不佳。乡村旅游虽有政策的扶持,但由于其经营者大多数都是当地的居民,因为知识受限等原因的阻碍,使其没有一个很好的营销及经营意识,不懂得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无法带给旅游者一定的视觉冲击,进而也无法很好地引导旅游爱好者参与到特色乡村旅游当中来。同时,与旅游爱好者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及回访其旅游感受,也没有根据大部分旅游者的感受去设定或者改善其特色服务,使得经营者在体验经济与信息爆炸的时代处于被动地位,对于整个宏观大环境而言,便是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及延续。

最后,资源整合不当,文化意识淡薄。虽然乡村旅游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各地的乡村旅游特色及其品牌都不是很突出。在乡村旅游开发及经营过程中,片面强调开发,却忽视了旅游者对乡土文化气息的要求及美好惬意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农村农家乐等特色活动逐渐被酒店服务式管理替代的风险,同时,也忽视了与周边景区或品牌进行资源整合和利用的结合方式,使得该乡村旅游景区缺少了品牌与文化这两大竞争力,从而影响了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二、体验营销理论概述

体验营销是指经营者通过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为其营造一种氛围、设计一系列事件,以此来触动消费者的情感、感官、思维及行动等,使其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从而产生深刻且难忘的体验的一种营销方式。体验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目的,以情感为导向、以消费者的体验为中心,让消费者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感受某一事物或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主动的向周围的人传播或引导的一种不同于传统营销的新形式。在体验营销中,不管是为了让消费者认同产品还是认同服务,其强调的都是满足消费者精神的、社会的、个性化的需求。

三、乡村旅游融合体验营销的必然性

乡村旅游是向旅游者提供一个体验乡村生活、淳朴风情及人文关怀的一次机会,在当今体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对于走马观花式的乡村旅游形式已经没有过多的欲望,其更追求的是真切的体验到乡村生活的美好和惬意。

以远离乡村的孩子体验乡村生活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2020年,城市化水平将会达到50%左右,从侧面来看,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城市出生,随着其生活条件的改善及生活环境的优化,很多孩子会对原自然生态下的产物生长越来越不熟悉,故此乡村旅游结和体验营销,可以让一些远离乡村生长的孩子能在乡村旅游中体验到原始生活状态的自然,让其体验到“汗滴禾下土”的不易,以及体验到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换取果实的喜悦。乡村旅游不能只有观赏元素、还要将体验元素融合进去,使旅游爱好者能在其中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好。融合体验营销的乡村旅游,能带给旅游者在视觉、情感及行动等方面的良好体验,使其在精神上获得满足,因此乡村旅游融合体验营销时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乡村旅游融合体验营销的营销策略

其一,做好主题策划,重视旅游者体验。主题是定性一个活动的有效手段。一个好的主题能以此开展一系列的营销活动,从活动中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给予旅游者强烈的印象及深刻的感受。主题的策划需要根据当地的乡村特色资源及市场需求进行规划调整,在策划过程中尽可能加入体验元素及创新元素,强化主题细节及乡土文化,减少传统元素及不易理解的元素,同时,应以旅游者的体验为核心,重点打造适合旅游者去体验的项目,让旅游者在体验中享受到乡村旅游的乐趣。

其二,拓宽营销渠道,落实体验营销。乡村旅游中传统的营销方式及途径的单一是阻碍其发展的原因之一。利用好网络及媒体平台,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向消费者展现乡村田园生活及让其感受到乡村的淳朴风情,或许更能吸引消费者到特色乡村中体验生活及美好。通过电视节目来带动乡村旅游经济及消费者情感,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向往的生活》中的乡村生活,劳作和幸福交织,使消费者对乡村生活产生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或者借助于如今被广泛利用的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将与乡村田园风光或淳朴风情相关的素材运用起来,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吸引更多的乡村旅游爱好者到当地旅游,并给予其不同于传统形式的体验,真正实现乡村旅游与体验相结合。

其三,充分整合资源,挖掘文化内涵。资源的有效整合是能充分发挥一个行业或者企业实力的方法之一。乡村旅游不应只作为一个独立的形式发展,其还应该整合好周边资源,与其达成合作化发展,让旅游者能在享受旅游过程时体验到服务的周到及感受到周围设施的完善,同时,需要尽可能的展现一个特色乡村旅游区的乡土文化气息,不能因市场发展及商业开发,而完全抹掉了乡村旅游中的“农”味。

综上所述,体验是人们追求的核心,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乡村旅游融合体验营销在其营销策略或发展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旅游者的体验及感受,只有让旅游者在体验中感受到舒适、轻松、美好、惬意,体验式的乡村旅游这一旅游形式才能在以旅游者的体验为核心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晶洁.体验营销在我国乡村旅游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9(19):30-31.

[2]杨琼.浅析体验营销在我国乡村旅游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06):119.

(广州工商学院经济贸易系   广东 广州  510850)

旅游整合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产品;营销;网上营销;品牌营销;体验营销

[文献标识码]A

旅游整合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新时期,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旅游营销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属性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要求具有同源性特征;“旅游营销学”中的重要方法论SWOT分析法可以用来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本课程的多种学习途径成就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该课程的教学范式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服务大学生创业。

【关键词】创新创业背景;旅游营销学;教学范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九江学院旅游学院“旅游营销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制度成果。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旅游产业涉及行业面广,就业门槛低,适合大学生创业。目前我国拥有2万余家旅行社,2万余家规模以上旅游景区,30万家旅游住宿机构,有超过150万家的乡村旅游接待点,一千多所旅游院校,共同组成了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直接与间接就业总人数达七千余万人,约占全国就业总数的9.6%。随着完整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旅游教育应具有创新思维,准确把握旅游的社会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等特征,“旅游营销学”课程建设在理论体系上和行为实践上都具有较强的教学引领示范效用。

一、“旅游营销学”的课程属性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要求具有同源性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旅游营销学”首先是一门哲学课程,能够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客户导向,什么是客户需求,如何筛选创意等。就其理论体系,能指导学生尽早认识到营销的起始点是客户需求。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创业成功就是较早地认识到某一市场的客户需求,再组织产品开发的。因此,该课程适应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

“旅游营销学”属于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级课程,要求学生应具有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并对市场运作有一定感知能力。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旅游营销学兴趣较浓,因为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会了解商家的营销布局,认识市场运营哲学,增强市场驾驭能力。学习旅游营销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使得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识别客户需求的能力,同时与企业资源相匹配,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调查,旅游管理专业都开设“旅游学”“饭店管理”“旅游经济学”“旅行社运行管理”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都包含了旅游营销学知识点的章节,而在“旅游营销学”课程中,则更是对学生的旅游营销基础知识、组织营销调研等难度系数较高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系统地学习和体验旅游市场营销学的知识点和实践,进而体现“旅游营销学”的高级属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为日后创业提供智力支持。

二、高度依赖服务的旅游市场,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

1. 旅游市场与其他服务市场的差异比较

菲利普·科特勒根据顾客身体和情感的参与程度,认为服务业可以分为高度卷入和低度卷入的服务业,高度卷入的服务行业严重依赖服务设施(备)和服务技术(能),有较多的情感投入。低度卷入服务行业通常依赖服务设施,对服务技术要求较低,情感需求程度低。如表1所示,旅游行业属于高度卷入服务行业,游客外出旅行对旅游服务设施设备、旅行服务技术依赖程度较高,有较多的情感投入。游客对服务的满意度的评价周期通常要经历旅行前的期望、旅行中的感受、旅游后的评价三个周期,越到后期越真实。做好旅游市场营销,需要平衡客人在这三个周期阶段的满意工作。

旅游业作为独特的产业,其核心产业设施可以理解为地理特征和地表附属物,附加设施有交通住宿及其他等。既可以深度开发,也可以简单开发,以适合旅游者需求为宜。但游客在旅游经历中需要身心放松,这就要求提供服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精力旺盛,知识层次高,有能力为游客提供人员服务和简易的食住行游购娱服务。旅游行业的低门槛介入为大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机会。

2. “旅游营销学”课程中的方法论SWOT分析,适用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有热情,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有获取财富渴望;另外,大学生目的性学习意愿强烈,懂政策,能够从最底层做起,精力充沛。但大学生创业普遍缺乏启动资金,对旅游行业了解不深,市场预测缺乏风险判断,缺乏与商业网络的联系。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如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企业,可以享受注册、税收、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高校正在有效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鼓励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培训、设立大学生创业平台、邀请成功人士进行交流等(见表2)。

大学生创新创业多使用S-O战略,即利用优势寻找机会的营销战略。“互联网+旅游”的创业模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新的创业机会。大学生年轻气盛,创造力较强,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创业初期要发挥自身理论知识丰富、文化素质较高、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敢想敢做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大,东西部差别大,大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结合本土资源优势、地理优势、人脉优势,积极从事旅游行业的创新创业。如有大学生开设网上旅行社,夏季组织东北游客到庐山等避暑景区观光旅游,冬季组织游客赏哈尔滨冰天雪景等。

S—T战略是指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大学生在创业初期普遍资金不足,可以选择回乡创业。一方面,利用自身年轻、思维活跃、家族成员能够互帮互扶的优势;另一方面,寻求高校专业团队开展市场调研,有效转化风险,挑战威胁,寻找最佳创业时机和创业启动点;此外,不断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提升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旅游服务创业。

三、综合运用多种途径传递旅游营销知识,成就创新创业素质教育

“旅游营销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在当今创新创业背景下,综合运用多种途径进行知识传播,诠释了该门课程的时代性。

创新创业人才需要具备很强学习能力和市场洞察力。当今各种旅游资讯、营销知识充斥着整个社会,大学生只要善于观察、学习思考,是可以获得丰富的旅游营销知识的,但各种学习渠道有着自身的优缺点的,大学生要学会鉴别使用。高校学生获取旅游营销知识的途径有:课堂学习、互联网多媒体、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相关群体、企业文化的传播、自身能力的提升等。如课堂老师的讲解,学生学习的被动较强,时间不灵活,知识输出量小,但科学性较强;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量较大,真伪难辨;相关群体知识层次差异较大,主观性较强,企业文化传播多有企业利益诉求,自身能力提升时间跨度较大等,每种途径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如图1所示(P67)。

四、创新创业背景下,“旅游营销学”课程教学启示

1. 设计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多导师合作机制

实践教学形势分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种,能够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旅游营销学”属于旅游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多选择在高年级开授。此时,学生已经具有较明确的未来职业意识,学习更加具有主动性。因而,可以适当降低该门课程的讲授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理论学习,适当开设专题性营销实践,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目前,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为完成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会在课时安排上划分出1/4到1/8的课时数为实验课,但并不提供实验场所,也没有相应的实验沙盘,使得课内实践效率偏低。实际上,课内实践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撰写调研报告、编制旅游营销计划等,进行旅游产品的推介,能够促使学生迅速查询相关旅游营销理论知识并进行运用,如问题设计、旅游产品推介等。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围绕相关主题进行问题设计、合并类似问题、找出问题之间的逻辑性、剔除不相干问题,再布置问题设计作业,课堂讲解消化。围绕这一程序,学生能快速找到问题设计的精髓,却不会觉得枯燥。

在课内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迅速从消费者转换为经营者,建立职业意识,拓宽其求知领域,帮助学生成人成才,快速上岗。但现实情况是课时量有限,学生还没有厘清旅游市场营销的理论体系下,盲目照搬网上的营销案例,难以纠正。建议成立课程小组,同一专业学生,统一上课内实践,由多个教师同时具体指导课内实践,形成竞赛机制,表现好的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

2. 要求学生按学术规范进行论文的纂写,提升其综合分析能力

好的营销创意需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逻辑清晰的文字表达能力、严谨的框架构建能力、自我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外语能力等。

当代大学生乐意进行讨论,到互联网寻找范例进行模仿,到企业拉赞助,自信热情,深受企业欢迎。但他们却不太乐意编写调研报告、旅游营销规划文案。旅游类的大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经历较少,理论不太扎实,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甚至不知道如何向老师请教。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毕业前撰写一到两篇学术论文,促使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理论水平的提升,并时时关注行业动态,政府政策,把旅游营销理论运用到实践,再把实践转化为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对未来的创新创业提供培育的种子。

3. 各种创新的教学形式都可以在旅游营销教学过程中进行尝试

“旅游营销学”的知识与实践紧跟时代脉搏,大学生行为与思维方式就是时代的代表特征,两者契合程度非常高。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开展教与学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发动“头脑风暴”进行营销创新,使用“慕课”、微课,运用案例教学,开展在线教育等,把他人成功的经验转化成学生成才素质,敢于使用逆向思维,成功发掘个人潜力,发现市场机会。改革考试方式,学生的成绩可以由“卷面+实践+成果+创新”等几部分组成。

4. 转变教学思维范式,把以“教”代“学”,变成以“学”促“教”

“旅游营销学”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大学生适时走出校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的新模式,这样,可以迅速提高其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传统思维的教学范式是教师传授知识点、理论体系,案例分析;新的教学范式为学生收集案例、小组讨论,学习理论体系、知识点,提出创意,与企业合作,提升实践能力,参见表3。

参考文献:

[1] 何蔚.关于市场营销教学的思考[J].山东青年,2015,(4).

[2] 张燕.成人院校市场营销教学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5,(20):114-115.

[3] 江铭.市场营销沙盘课程教学创新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181-183 .

[4] 肖蓉.基于实训设计的“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探析[J].高教学刊,2015,(23):107-110.

[5] 苏日娜.基于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5,(21):96-97.

[6] 张蕾,肖志雄.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探讨:基于创新能力培养为视角[J].学理论,2015,(17):169-170.

(编辑:秦俊嫄)

旅游整合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从市场人口学的角度,把人口学与旅游市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试图探析人口学在旅游市场研究中的应用,从人口分析的视角分析了旅游人口研究的基本思路,并探讨了旅游人口特征、旅游人口分布与旅游市场的联系。

关键词:市场人口学;旅游人口;旅游市场;人口学;市场学

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的供给和旅游市场的需求两个方面,旅游者人口学统计特征是旅游市场的重要方面之一。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正以朝阳产业的魅力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人口学研究领域从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些都为旅游市场研究领域的开拓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条件。然而一段时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忽视对旅游市场需求的研究。

一、旅游人口的概念界定

关于旅游人口的概念,尚未有人对此做过全面的系统的研究,本文分别通过人口学、市场学和旅游学几个视角来探讨这一概念。

(一)人口学的视角

旅游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顾名思义是人口的一部分,是具有流动属性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还有大量不改变家庭长久居住地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为在本地居住3日以上,不具有本地常住户口的暂住人口和常住人口,以及旅途中周转的人口”。显然这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以谋生和就业为目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流动人口。另外还有一种时间更短暂的短期流动人口,有人称之为“社会型流动人口”和“公务型流动人口”,其中包括:探亲、旅游、度假、会议、公差、商业购销等各类人员。一般说来,他们有稳定职业和经济来源,流动不以就业为目的,此外他们流动迅速,在外逗留时间短,停留地点多数为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为此,我们将这部分流动人口成为“旅游流动人口”或“旅游人口”。要注意的是,公务型旅游人口是一种带有谋生性质的旅游人口,可以理解成一种特例。旅游人口按照地域来分,可以分成区际流动旅游人口以及区内流动旅游人口,对一个国家而言,就可以分为国际旅游人口(包括入境和出境)和国内旅游人口。

(二)市场学的视角

市场原指买方和卖方的结合,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旅游人口则包括旅游需求人口和旅游供给人口,旅游需求人口是指“参与旅游的人口”或者说“购买旅游产品的人口”,旅游供给人口则是“从事旅游产业的人口”或者说“提供旅游产品的人口”。不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多指买方,在此我们认为的旅游人口是指客源市场。中国的旅游客源市场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入境的国际旅游者和境内的国内旅游者。

(三)旅游学的视角

旅游业越来越重视旅游需求市场的研究,比如说我国旅游人口统计中就有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出国旅游人数和国内游客人数。因此旅游人口就应该包括国际旅游人口(相当于国际游客,即入境游客)、国内旅游人口(相当于国内游客)和出国旅游人口(相当于出国游客)。

国际游客是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也包括入境过夜旅游者和入境一日游游客;国内游客是指在国内观光游览、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本国居民。国内游客包括国内过夜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出国游客是指我国(大陆)公民因公或因私出境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人数。出境游客包括出境过夜旅游者和出境一日游游客。

二、人口学视角下旅游人口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理论研究

1.从人口学发展,尤其是应用人口学的发展来看,重视消费人口分析,这在发达国家的各个行业已经达成共识。很多厂商都很注重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例如,麦当劳快餐店就常用人口资料来决定分店的设置。由于专业性调查分析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人口学学科一个重要的应用研究领域——工商人口学的创立和发展。所以,旅游人口的研究并非“无源之水”,属于应用人口学的范畴,具体可以说是工商人口学的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具体运用。它的理论来源即包括经济学、市场学、企业管理学、心理学和人口学外,又着重阐述人口与市场的关系、特征、人口的消费倾向及心理需求如何影响消费欲望等一系列问题;它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方法和分析技术两部分。

2.从旅游业发展来说,旅游产业依赖供方和需方的协调持续发展,供方是指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和旅游环境等,需方则是指旅游人口。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产业比较注重的是旅游供给的研究,并依靠我国带有特色性的、垄断性的资源在改革开放之初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此忽视了旅游需求方的研究。然而,要取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实现从亚洲旅游强国到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我们还必须加强旅游需求方的研究,即:加强对“旅游人口”的研究。所谓“以需定产”、“以销定产”、“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来设计、生产、销售产品”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笔者认为,旅游需求人口的研究应当成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二)应用研究

旅游人口绝不限于理论上的研究,旅游人口的研究还可以解决以下的一些现实问题,从宏观上来说,要解决诸如:(1)我国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2)我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3)我国现阶段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研究等问题。从微观上来说,要把旅游人口分析纳入旅游企业的经营体系当中去。也就是说,旅游人口分析不应当仅仅由政府部门提出,建立一般意义上的泛泛的数据库和简单的分析报告,偏重于对统计资料的汇总和百分比增降分析。而应当由旅游企业经营者根据各自具体要求提出,看成是经营的一个必要环节。

三、旅游人口与旅游市场关系分析

(一)旅游人口特征与旅游市场关系分析

人口特征,包括人口数量、素质、各种构成年龄、性别、民族、种族、文化、职业、宗教、收入等,对某一地区的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者的欲望、偏好、购买决策、购买行为、对营销措施的反应等与人口变数关系极为密切。同样的,旅游人口的特征对旅游市场需求也有重要的影响,除此而外,还有很多,如政治、经济、文化、心理、行为等因素,影响旅游市场。比如说闲暇时间,一方面我们在呼唤增加假休日,而另一方面假休日旅游所造成的人满为患又影响了旅游业自身。

(二)旅游人口分布与旅游市场关系分析

人口分布,指人口过程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表现形式。人口分布状况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及上层建筑的特点,还同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其他社会、文化、历史因素有关。人口分布不仅仅是个人口学概念,它还有重要的商业意义。这是因为,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不同,市场潜力也就各异,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消费者,他们对旅游产品各有不同的需要和偏好,他们对旅游企业所采取的市场营销战略,对旅游服务的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广告宣传等市场营销措施也各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有些产品只行销于少数地区,有些则行销于全国各地。所以旅游营销者对人口分布与市场需求之关系的掌握和了解,对于其营销活动十分重要。其具体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地区的人口具有不同的需求特征。旅游营销者应把人口地域分布作为对消费者市场进行细分的重要依据之一。众所周知,不同地区的消费者由于所处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偏好不同,必然表现出不同的需求特征,所需求的产品及其层次、质、包装、品牌、种类等也不同。以自然区域旅游人口需求特征为例,自然区域指按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文等划分的地理区域,如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平原、丘陵、高原、山区、盆地等。自然区域人口需求特征指生活在某一自然区域的人在需求商品或劳务、购买决策、购买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规律性,从而给市场需求带来一系列特征。气候特征(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等与产品质量、性能、服务,以及与消费者选购的产品和消费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南方人很少见到雪,那么冬季对东北滑雪旅游就可能有较大的需求。

2.不同地区的市场条件不同,旅游营销者的营销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市场条件指某一地区的市场经营条件的总和,包括消费者、竞争者、基础设施、收入水平、社会发育程度、政治法律环境等。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数量、构成、购买力水平是不同的,因而市场容量、市场规模也不同。再者,各省的人口素质也不同。这些对旅游市场条件有很大的影响。

3.旅游营销者在不同地区应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组合包括产品、价格、促销手段和分销系统等。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需要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产品。如我国新疆、内蒙古有吃全羊的习俗,要求冰箱室大些。再者,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的消费层次上。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层次较高,而贫困地区消费层次较低,两类地区需要的产品结构是不同的。就价格而言,有的地区更看重产品的价格,有的地区更看重产品的质量。

四、结语

世界经济和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人们生活水平越高,旅游需求就越旺盛。正因为如此,旅游产业才被认为是永远不会衰落的“黄金产业”。从人口学角度进行旅游人口研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的交叉边缘科学,无论对于国家的旅游行业的宏观管理,还是对旅游企业的微观操作都具有指导意义。研究旅游人口不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者出游前对旅游信息进行咨询时的重要方面。它与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密切相关,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微观和宏观有机结合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张纯元,曾毅.市场人口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胡平.旅游人口研究初探[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6).

[3]吴忠.市场经济与工商人口学[J].中国人口科学,1994,(4).

[4]吴必虎,等.国内旅游者人口学特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6,(4).

作者简介:段庆华(1972-),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教研组长,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旅游整合营销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旅游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使旅游业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本文依据作者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基于电子商务的旅游景区营销模式,其中提出了“三方”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以及地方型旅游网站模式,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分别发展个性化服务、优化旅游电子商务业务操作流程、景区区域联合等几个角度进行了探讨。本文研究成果将对旅游业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贡献性意义。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营销策略

引言:

旅游电子商务是指以网络为主体,以旅游信息库、电子化商务银行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电子手段运作旅游业及其分销系统的商务体系。2014年3月26日,淘宝旅游高调上线“去啊”,把旅游电子商务又推向风口浪尖,再度审视旅游电子商务,美团网等团购网站、驴妈妈旅游网、途家旅游网、携程旅游网等都已将其运营的十分成熟,电子商务已经是旅游景区营销的重要工具。

1.基于电子商务的旅游景区营销模式分析

1.1 第一方电子商务模式

第一方电子商务模式是指网站的运营方为旅游资源的提供者,这个提供者是一个广义概念,可以是个人、团体或者区域联盟,按照这种划分方式我们把第一方电子商务划分为三个类型:一是个人自建型,这个主要是基于某个景点的旅游特色,以一个标志性旅游景点为核心的旅游网站,例如武汉东湖的沙滩排球;二是团队联合型,这个是基于当地的旅游特征进行的组合营销,通过“多买多增”等营销手段,引导游客在当地不同景点内进行消费;三是区域联盟型,典型的例子是“大理旅游网”,这个网站收集和整理了大理这个区域的各种景点,凸显区域特色,彰显个性化旅游。

1.2 第二方电子商务模式

第二方电子商务模式是指网站的建设者为旅游需求方,这个需求方往往是大型旅行社,他们往往具备大量游客,通过自建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把旅游信息发布到网站上并进行技术推广,旅游景区在他们网站提供的技术支持下自己完善旅游内容,从而来为两方招揽游客。目前来看,这类旅游网站的服务职能包括路线规划、旅游接送、酒店预订等,通过这种方式旅行社向旅游景区购买多种旅游产品,实现了全程操作的高度信息化,节省了旅行社的人力和时间。典型的第二方电子商务网站有:阿里去呀(http://wwwalitripcom/)、穷游网(http://wwwqyercom)、去哪儿网(http://wwwqunarcom)等。

1.3 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

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是指网站由旅游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中介结构建立的,例如搜狐旅游、新浪旅游、腾讯旅游、百度旅游等,尤其是这些门户类网站在网站运营上具有丰富经验,有利于对旅游行业的深度推广。就其服务职能而言,他们的工作主要是针对旅游景区的信息采集和发布、面向旅游企业的营销推广、面向旅游副产业的影响推广等。这重旅游电子商务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能给旅游信息带来巨大的流量,这类网站一般不支持景区门票的在线预订等在线支付行为。

1.4 地方性旅游网站模式

地方性旅游网站的最大特点使其“公益性”,这类网站往往是受到的政府的宏观支持,为宣传当地文化、风景而建立的,例如大连旅游网(www.dltour.gov.cn)。这一模式主要是采用政府的主导形式进行发展,可以借助宏观力量进行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然后面向行业推广。旅游景区可以借助网站系统进行宣传、咨询服务,利用这一形式继续电子商务营销,尤其是给中小型旅游景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2.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2.1 发展景区个性化服务

泰山日出、鼓浪屿游轮、长江冬泳这些都以个性化旅游项目不仅招揽的大量游客,而且为景区的宣传工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深远意义。电子商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互动过程,随着电子商务战略的实施,景区能有效整合景区内的旅游资源,“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景区可以迅速捕捉到旅游者的喜好和消费习惯,预测景区未来客源的一种变化趋势,并将这些市场趋势及时反馈到景區的管理层,从而促进景区对其有限的各类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满足未来市场的客源需求,个性化产品与服务是景区成为制胜的关键。景区的电子商务系统可以根据旅游者的网站浏览习惯和轨迹,分析其需要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出“小而精”一对一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并通过景区的BBS等平台系统,提高互动效果。这样在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也可使景区获得良好的效益。

2.2 优化旅游电子商务业务操作流程

现有的电子商务操作模式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但是网站的运行方、景区的接待方都有自己的在利益考虑,致使出现了许多重复、无益的复杂手续,而且传统景区的电子商务业务流程是具有层次性的,专门的职能部门处理业务,这样的流程不利于景区迅速决策和灵活处理危机。电子商务系统就必须进行业务流程整合与变革,合并一些电子流程可以自动处理的管理部门。“这种流程的变更,可以实现跨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集成,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价值创造,为景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3 景区区域联合,提升盈利空间

发展至今,对于网站运营方而言,旅游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景区而言,其盈利模式还是处于不断地探索阶段,景区应抓住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大投入,开发它的网络营销功能,加强与客户交流沟通,分析客户需要,不断进行营销手段的创新,实现传统营销方式和网络营销方式的良性循环。品牌化、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景区电子商务竞争的主要手段,大型旅游景区会在电子商务领域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巩固自身的地位。而中小型旅游景区通过建立电子商务联盟,实现“景区之间的合作,降低企业电子商务的进入门槛,把景区的单体营销变成联合营销,提高景区核心竞争力。

3.总结

旅游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了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抓住机遇,从以上论述的三种旅游电子商务模式中抓取适合自己的模式进行再创新,依靠互联网的巨大力量对旅游景区进行宣传、营销,这无疑是网络时代的明智之举。与此同时,旅游景区要选取适合自己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基于自身特点进行网络资源的深度挖掘,这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作者单位:1.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丽.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2001,16(6):40-42.

[2] 吴恒.旅游电子商务的需求和机理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1):138-140.

[3] 赵凌冰.东北亚区域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与合作探析[J].经济纵横,2012,(11):80-83.

[4] 白翠玲 路紫 董志良等.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问题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1):99-102.

上一篇:品牌包装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文化构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