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

2023-09-17

初二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第十六章 分式 AACA1. 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BBCB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AAC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 C (C0) B B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acacacadad;4.分式的运算: bdbdbdbcbc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naanababacadbcadbc()n,分式乘方法则: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bbcccbdbdbdbd 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以前一样。能用运算率简算的可用运算率简算。

5.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 即a01(a0);当n为正整数时,a 6.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aa (2)幂的乘方:(a)amnmnmnmnn1 (a0) an; ; (3)积的乘方:(ab)nanbn;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aamnmn( a≠0);anan (5)商的乘方:()n();(b≠0) bb

7. 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 增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值应使最简公分母为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1)审;(2)设;(3)列;(4)解;(5)答. 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五种: (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2)数字问题 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3)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4)顺水逆水问题 v顺水=v静水+v水. v逆水=v静水-v水.

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的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n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n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正小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第一个非0数字前面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0)n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定义:形如y=k1(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xy=k ykx1yk xx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和 y=-x。对称中心是:原点 3.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

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

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5.反比例函数双曲线,待定只需一个点,正k落在一三限,x增大y在减,图象上面任意点,矩形面积都不变,对称轴是角分线x、y的顺序可交换。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yk (k是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ykx1的形式。自变量x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

一、三象限,或第

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函数y0,所以,它的图像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 k的符号 ①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k>0 yk (k0) x k<0 图像性质

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及诶是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yk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x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5、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 如下图,过反比例函数yk (k0)图像上任一点P作x轴、y轴的垂线PM,PN,则所得的矩形PMON的面积x S=PMPN=yxxy。 y k ,xyk,Sk。 x 1.定义:形如y=k1(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xy=k ykx1yk xx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和 y=-x。对称中心是:原点 3.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

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

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b=c。 222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22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1AB 2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CD= D为AB的中点 1AB=BD=AD 2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2ADBD  AC2ADABCD⊥2BDAB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CD=ACBC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22

1、命题的概念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理解: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含义: (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

(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

2、命题的分类(按正确、错误与否分) 命题

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3、公理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4、定理

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5、证明

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6、证明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

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

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第十九章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定义: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定义 :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的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解梯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如图

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宽和长的比是 -1(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2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学会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或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及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range)。

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初二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1.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2.四大文明古国有(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

3.位于黄河流域的远古人类是(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是(粟);种植水稻的远古人类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 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5.(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

6.居住在干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人;居住在地穴式房屋的人是(半坡)人。

7.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使用(弓箭)射猎鸟兽。他们还会制作(骨)器和(陶)器,半坡人能烧制彩陶。代表作品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8.黄河流域最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黄帝)。 9.尧、舜、禹通过(禅让)制传递首领位置。 10.炎黄部落的贡献是(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11.中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12.远古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磨制)石器,(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更有利于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第二课练习题

1.(禹)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王朝。

2.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起商朝的是(汤),商朝又叫(殷)朝。 3.商朝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汉字的前身。 4.商王(盘庚)在位时迁都,商王(纣)是有名的暴君。 5.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是(夏商周)时期。

6.青铜文明的特点有:使用范围广、(数量大)、(种类多)、(水平高)、(地位重要)。 7.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8.周代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9.周王自称(天子)。他通过(礼)来规范贵族的身份等级,(礼)的严格执行,是周政权的巩固的重要标志。

10.东周时期也称为(春秋战国)。春秋时代因(孔子)修订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因各诸侯国连年征战而得名。

11.春秋五霸通常称(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另外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2.第一个成为霸王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13.战国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 14.(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器具逐渐被推广使用。 15.夏朝的历史地位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6.铁制器具被推广使用产生的影响是:(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处于急剧变革时期)。

17.春秋的时代特征:(诸侯争霸);战国的时代特征:(兼并战争);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战争不断)。春秋战国战争不断的积极作用是:(对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8.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战国)时期。

19.和“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典故相关的人物是(禹)。 20.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西部。 21.商建立后,汤定都于(亳),后迁都于(殷)。

第三课练习题

1.秦始皇的主要活动有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颁布(律令),出巡以及梵书坑儒。 2.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的思想,他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定都(洛阳)。

4.中国历史上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有(秦)、(西晋)、(隋)、(元)。 5.(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领先世界,对外交往进入昌盛时期。 6.秦汉时期主要包括(秦)朝,(西汉)和(东汉)。

7.秦汉的时代特征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与巩固的重要时期)。 8.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是(秦)国。

9.秦统一后,秦王(嬴政)以(皇帝)为君主的新称号,自称(始皇帝)。 10.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11.秦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是以后2000余年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12.秦朝开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帝国时代。 13.与梵书坑儒事件相关的人物是(秦始皇)。 14.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都城(长安)。

15.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治统一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国家的指导思想,一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16.西域(今新疆)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汉)朝。

17.秦汉文明的世界意义是(秦汉时期,中国文明开始不断向外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秦汉文明具有世界影响)。 18.从东汉末到隋朝统一前,被称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以(分裂对峙)为主的时期。 19.隋朝的时代特征:(隋朝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20.唐朝的时代特征:(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21唐太宗李世民时的封建盛世称为(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时的封建盛世称为(开元盛世)。 2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23.唐玄宗晚年政治腐败,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24.唐朝时和(亚)洲、(欧)洲、(非)洲等70多个国家有经济文化的交流。 25.唐朝都城是(长安)。

26.唐都长安的地位(都城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和商业大都会,也是世界性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7.唐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后世外国人把中国称为(唐),把中国人称为(唐人)。海外各国把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 28.唐朝的世界影响:(亚非不少国家派出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成为东亚文明的辐射源,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课练习题

1.公元1004年秋,辽攻北宋,宋辽议和成功,这就是(檀渊之盟)。 2.明清的时代特征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帝国发展到顶峰)。 3.建立明朝的是(朱元璋),定都(南京)。明成祖在位时迁都(北京)。

4.明朝的统治者废(丞相),设(内阁),强化(皇权)。明朝前期政局稳定,国力强盛。

5.(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江南)市镇尤其繁荣,反映市民(工商)阶层生活的文化异常活跃。 6.统一女真各部的首领(努尔哈赤),他建立起(八旗)制度,脱离明朝,建立政权史称(后金)。 7.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并定族名为(满洲)。

8.清初的封建盛世称为(康乾盛世),相关的皇帝是(康熙)、(雍正)、(乾隆)。

9.1772年乾隆皇帝下令修《四库全书》。它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宏大丛书,是我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工程。 10.清朝前期经济繁荣,人口激增,从(1)亿多增加到(4)亿多。 11.清政府前期统一了(台湾),巩固了(西北)边疆。

12.清政府的民族政策(恩威并重);清政府的外交政策(闭关自守)。 13.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是在(清)朝。 14.(清)朝奠定了今天祖国疆域的基础。

15.蒙古族(准噶尔)部贵族长期与清政府为敌,并勾结(沙俄)煽动西北各部反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派兵平叛。 16.清朝皇帝顺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16.北宋的时代特征是:(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17.北宋的建立者是(赵匡胤),定都(开封)。

18.与北宋同时存在的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族建立的(西夏)。 19.少数民族政权的主要贡献是(开发边疆)。 20.南宋的都城是(临安)。

21.南宋的抗金名将有(岳飞)、韩世忠等人。 22.统一蒙古的是(铁木真),他被称为(成吉思汗)。 23.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

24.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奠定了清朝和中国省级行政的基础。 25.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进行管辖开发。

26.元朝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27.宋元的时代特征是:(宋元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由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到大统一的时代)。 28.中国疆域最辽阔的朝代是(元朝)。

第五课练习题

1.炎黄部落—(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的主体。

2.华夏族从(黄河)流域(农业)区发展起来,在(秦汉)时期形成汉族。

3.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以(游牧)或(渔猎)为主的区域。

4.(蒙古)草原是北方游牧活动的大舞台,先后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族控制。 5.民族交流的方式有(迁徙杂居)、(边境贸易)、(官府和亲)、(冲突战争)。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

7.从(东汉)后期开始,北方,西北方大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与(汉)族杂居,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西晋)时人数达几十万,与此同时,大批汉族南迁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8.善于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流的统治者有(唐太宗李世民)、(北魏孝文帝)。

9.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 (文成)公主成亲,这件事被唐朝画家(阎立本)画在(步辇图)中。 10.民族冲突战争比较集中的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

11.正确评价民族冲突战争:(冲突战争虽给人民带来了苦难,但也在不断的接触中加速历史上的民族交流)。 12.西汉和东汉时期,中原政权与(匈奴)争夺河套,河西地区,并且为控制(西域)进行了多次的战争。 13.十六国时期,(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与(东晋)政权发生了淝水之战。 14.唐中宗时期(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金成)公主成亲。

15.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以(洛阳)为籍,改(汉姓)。 1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鲜卑族同汉族的融合,北魏国力一度十分强盛。 17.原意是镔铁,或刀剑,属于鲜卑族一部的后裔的少数民族是(契丹)。

18.历史上许多强盛的民族如(匈奴)、(鲜卑)、柔然、(氐)、(突厥)、(敕勒)、(契丹)等逐渐融合到其他民族中形成一些新民族。 19.元灭金后,契丹和女真北方汉族通称为(汉人)。 20.到了13世纪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1.吐蕃是今天的(藏)族。

22.(自然条件)差异使古代中国不同地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产生活方式。 23.“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是(李世民)说的。

24.730年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上书说“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人,天下百姓,晋皆安乐”。

25.少数民族的代表人物有(匈奴)族的冒顿单于,(氐)族的前秦王苻坚,(鲜卑)族北魏道武帝拓拔硅,(越)族领袖冼夫人,(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蒙古)族的铁木真,(满)族的努尔哈赤等。 26.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宗喀巴),(明)朝人。 27.裤子靴字旗袍都是(少数)民族。

第六课练习题

1.随着大一统的秦王朝的出现,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建立。 2.(皇帝)是古代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

3.周代的君主自诩是上天的儿子承受天意,管理国家,故称(天子)。

4.(皇帝)是历代君主最高尊崇的专称,认为自己的功业“德兼三皇”“功包五帝”的是(秦始皇)。 5.皇帝的印,以玉为质,故称(玉玺)是皇权的凭证和象征。 6.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告示称为(昭)。

7.天下之事取决于(皇帝),皇帝的个人(品德)对国家的兴衰至关重要。 8.“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出自(唐太宗)之口。

9.皇位不仅是(终身)的,而且是(世袭)的,皇位的选择大多不是择优遴选,而是采取(嫡长子继承)制。 10.历史上典型的昏庸误国之君有北宋的(徽宗)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素材就在他统治期间。 11.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监督百官设置(锦衣卫)作为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指挥。 12.后来明朝皇帝先后设置了(东厂),(西厂)这两个机构都由宦官统领。 13.清朝时期,为打击反清思想,推行文化恐怖,大兴(文字狱)。

13.清代文字狱主要集中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乾隆)统治时期最盛。 14.清代文字狱(数量)多、(规模)大、(株连)广、(治罪)严酷。

第七课练习题

1.秦汉时期设(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军政事务。这一职务在(明)朝被废除。

2.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扩充完善了官僚制度。三省指(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其中的决策机构是(中书)省,执行机构是(尚书)省。六部指(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分管(礼仪)、(财政)、(人事)、(兵马)、刑狱和工程等事务。 3.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两级制,东汉后期改为(州)、(郡)、(县)三级制。元明清时期演变为以(省)领路(府)、(州)、(县)的三级或多级制。

4.为整肃吏治,监察百官,自(秦)代开始,历代王朝都有(监察)制度。 5.魏晋时期出现的御史台成为独立的朝廷监察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6.宋朝非常重视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御史)由皇帝直接任命。 7.明处,御使台改为(都查院)。

8.为防止官吏徇私舞弊,有些王朝实行(回避)制度。

9.历史上的清官有北宋(包拯),明朝(海瑞),清朝(于成龙)。 10.历史上的贪官有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的(和珅)。

11.西周时期,官职主要由(贵族世袭)。汉代采取(察举)、(征辟)的方式选拔人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时基本按(出身门第)分等。隋唐时期,确立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12.后代科举考试逐渐形成四个阶段:(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13.考取童试的人称(秀才);考取乡试的人称(举人);考取会试的人称(贡士);考取殿试的人称(进士)。 14.由皇帝直接考察的是(殿)试。 15.科举考试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16.后来新科进士一律由皇帝亲自录取,成为(天子门生)。

17.明清时期,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试的格式为(八股文),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

18.古代官僚制度的完善有什么作用?

答:古代官僚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国家统

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有重要作用。

第八课练习题 1.改革的作用是(使社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2.中国古代著名改革家有(战国)时期的(商鞅),(明)朝的(张居正),北宋时的(范仲淹)、(王安石)。 3.(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他得到了君主(秦孝公)支持。 4.张君正的改革史称(万历新政)。

5. 张君正下令丈量全国土地,按照(实际田产数)征税。他又把各种名同的(赋税)和(劳役)合并起来,折合(银两)征收,名为(一条鞭法)。这些措施,使(赋役不均)的现象所缓解,国家(财政收入)状况改变。 6.秦国为什么要实行变法?

答:战国初期,秦国地处西方,经济落后、政治守旧。他受到中原各国的鄙视,还经常被魏国侵扰。 7.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打破旧贵族对土地垄断,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战;设立县制,国君任免县令;轻罪重刑,实行连坐。 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安定,经济富足,军事实力大大提高。 8.明朝万历年间为什么要要实行改革?. 答:明朝中期以来,全国耕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兼并。赋役负担严重不均,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社会问题堆积如山。

第九课练习题

1. 2. 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是最主要的社会阶层。

我国的农业是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发达的农业为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 3. 4. 5. 6. 7. 8. 9. 秦汉以前,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粟),南方以种(水稻)为主。

宋代从(越南)引入的水稻优良品种得到普及,(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这时中国农业经济的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明朝后期,从国外又引进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我国古代做衣服的材料,早期是(麻)和(丝),宋元时期(棉花)种植在南北方普及。 二牛抬杠的耕作技术出现在(汉朝),曲辕犁出现在(唐)朝。 我国古代统治者奉行(以农为本)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著名的有(鸿沟)、(邗沟)、(都江堰)、(郑国渠)等。

10. 秦国蜀郡守(李冰)建的(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是世界遗产。

11.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人民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察和总结和结果,是我国独有的科技成果。

12. 农学著作有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世祖组织人编写了《农桑辑要》,(元)朝王桢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书。

13. 广大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男耕女织(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14. (聚族而居)、(安土重迁)是我国古代农民显著的特点。 15. (农民)是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16.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秦)朝(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 17. 推翻秦朝的主力是(项羽)、(刘邦)领导的队伍。

18.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声势浩大,他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3年3月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第十课练习题

1.中国古代发达的手工业有(丝织)业、(青铜器制造)业、(冶铁)业和(制瓷)业。 2.(春秋时期)时期,工匠们已经用炼炉炼铁,用(木炭)作燃料。 3.(战国时期)时期大批铸造铁制器具。

4.(西汉时期)时期开始用畜力代替人力鼓风冶铁。

5.东汉时地方官杜诗发明(东汉初年)比欧洲早一千二三百年。 6.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

7.(商)朝时,工匠们制成釉陶瓷这是陶瓷的前身。 8.(东汉)时,工匠们完全掌握瓷器的制作。

9.(唐朝)时青瓷制作水平已经非常成熟;白瓷制作约始于(唐朝)后期;彩瓷始于(清朝)朝。 10.唐朝以(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 11.中国的瓷都是(南昌)省(景德)镇。

12.(丝绸)代表了我国古代纺织业的最高成就,(西周)时期丝绸生产分工精细设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 13.利用蚕丝进行纺织是(中国)人独特的发明。

14.从(商)到春秋,手工业基本被官府垄断到(战国)时期私人手工业作纺开始出现独立经营的小手工业者也活跃起来。 15.(秦汉)时期,手工业者被编入特殊的户籍——市籍。

16.明朝中后期(计日受值)的雇佣关系开始出现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 17.明朝末年,在(苏州)引发了机工抗税斗争。

第十一课练习题

1.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商业活动。由于(商)朝人善于经商,后来人们把做买卖的人称为商人。

2.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进一步活跃。(西汉)前期出现许多大商人,(唐)朝的商业活动非常频繁,(明)朝的城乡贸易十分繁荣。 3.中国古代政府视(农业)为立国之本对商业采取(抑制)政策

4.西汉的都城(长安)是当时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是古罗马城的三倍以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5.唐朝时居民住宅区称作(坊)商业活动区是(东市)和(西市)。 6. (市坊制度)被打破,商业活动更自由城市更繁荣。

7.明清时期著名的公商市镇有(丝织)业发达的苏州,(冶铁)业发达的佛山,(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 8.明清时期的商品集散地有北—(京师)(北京),南—(佛山),东—(苏州),西—(汉口)。 9.明清时期形成的两大商人集团,分别是(山西)省的(晋)商和(安徽)省的(徽)商。 10晋商和微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依靠官府的支持;与亲戚和同乡合作;追求儒商风范。

第十二课练习题

1.西周时(士)是贵族序列中最低的一个等级。

2.春秋时(士)人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逐渐丧失,有文化专长的(士)人数量不断增加。 3.(战国)时期士人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阶层。

4.“民为贵,君为轻。”出自(孟子)。“兼爱,非攻”出自(墨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自(诸葛亮)。同秦国联合的“连横”观点出自(张仪),主张六国联合抗秦的观点出自(苏秦)。

5.在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士人)是各国改革的主要参与者。 6.(文学)是古代士人主要的创作领域。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作者是伟大诗人(屈原)他生活在(战国)晚期的(楚)国 8.(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两座丰碑。

9.诗仙是(唐)朝的(李白),诗圣是(唐)朝的(杜甫)。开豪放派词风的是(北宋)的(苏轼)。

10.中国古代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的作者是(苏轼)。(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淡》中记录了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制作方法是我国古代最全面的。最科学的建筑手册是《营造法式》作者是(北宋)的(李诫) 11.中国古代的(士人)是文化教育的推动者。

12.唐朝中央有(太)学、(国子)学。地方有(府)(州)(县)(乡)等学校 13.宋代(书院)盛行。著名的有(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出自(宋)朝的(朱熹) 15.“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出自(孟子)之口。

第十三课练习题

1.中国古代是(男)权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2.商周时期对妇女有所谓(七出)的规定。

3.西汉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三从四德)理论成为束缚妇女的精神枷锁。

4.在(宋)代一些儒家学者极力倡导贞节观。对妇女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要求。 5.缠足的风俗大约从(五代)时开始,盛行于(明清)时期,直到(辛亥革命)后逐渐废绝。

6.(东汉)时的女诗人蔡文姬,作品《悲愤诗》;(南宋)时的女词人(李清照)曾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北魏)的文明太后(冯氏)设计领导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元)朝的女纺织能手(黄道婆)促进了内地棉纺织技术的普及。

第十五课练习题

1. 2. 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至少从(秦汉)起就开始联系外面的世界。 西汉时期,阳关,玉门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中亚地区被称为(西域)。

3. (汉武帝)在位期间决定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4.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不仅打通西域和汉交往的通道,而且还开辟了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通道。中国的丝绸等产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中亚、罗马。这条全长7000多千米的商路,称为丝绸之路。 5. 6. 7.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中亚,终点是(罗马)。 (丝绸)被西方人称为“无价之宝”。 丝绸风靡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

8.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除丝绸外,(铁)器(漆)器麻织品等也传到西方,领先世界的(冶铁)技术也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9. 今天的石榴、葡萄、芝麻(胡麻)、蚕豆(胡豆)、黄瓜(胡仙)、大蒜(胡蒜)、核桃(胡桃),胡罗卜等植物是从(西域)传到中原的。 10. 西方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丝绸之路传到中国。 11. 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丝绸之路)。

12. 曾经是中国西域古丝绸之路上一个强悍的小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但公元3世纪后却神秘消失的国家是(楼兰)古国

第十六课练习题

1.(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达到鼎盛。 2.(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繁盛时期。 3.唐玄宗改编的《霓裳羽衣曲》来自(印度)国家。

4.唐朝的外交家分别是(玄奘)和(鉴真).分别到达(印度)和(日本)。

5.玄奘西行的影响是:玄奘取经后,中国和印度往来频繁。印度的歌舞、音乐、雕刻、绘画、医药学和天文学对中国有很大影响,中国的造纸术和文化典籍等也传到印度。

6.中国的造纸术和文化典籍传入印度是在(唐)朝。 7.唐朝时(印度)的熬糖法传入中国。 8.(鉴真)的坐像被视为日本的国宝。

9.鉴真东渡的影响:鉴真带去的不仅是佛学,还有中国的建筑、雕刻、医药、绘画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深深的影响了日本的文化。

第十七课练习题

1.(宋元)时期,我国的海外贸易极为兴盛。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杭州)、(明州)、(扬州)是这时期有名的港口。 2.(泉州)是元代著名的贸易港口。

3.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物品有(丝绸)和(瓷器)。 4.中国的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5.(明)朝的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

6.郑和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的地区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带去了(丝绸)、(瓷器)等商品。 7.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什么?

答: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此举是中国在海外的影响扩大。中国和西洋各国的贸易发展起来,也促进的南洋的开发。

第十八课练习题

1.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2.中国早期的文字大多书写在(竹简)和(帛)上。 3.(西汉)时发明了麻纸。

4.(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

5.中国女诗人薛涛发明(薛涛纸)。(宋元)时,利用废纸浆造纸,称为(还魂纸)。 6.造纸术在(唐)代开始西传。

7.至迟在(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8.印刷术向东传入(朝鲜)等国家。

9.(元)代时印刷术经(波斯)(今伊朗)大规模西传。

10.早在(战国)时,中国古人发现磁石指南的特性。指南针成为导航仪器是在(南宋)时,(宋元)时,指南针经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宋元)时期政府相当重视火药制成的先进武器。

11.约13世纪.随着蒙古军队的远征 .火药传到(阿拉伯)和欧洲。

12.在数学方面,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是(十进位制)记数法.而且至少从(商)代开始.就开始用记数法了。 13.算盘的定形约在(唐)代,普及在(宋)代。大批珠算著作面世是在(明)代。 14.中国人发明的飞行器是(风筝)。 15.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的国家是(中国)。 16.至迟在(汉)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使用煤了。 17.(宋)朝时期政府专门组织人民勘察、开采过煤矿。 18.到18世纪,(欧)洲人才开始用煤炼焦制铁。

19.描写13世纪的中国普遍用爆炸燃料的西方著作是意大利的《马可·波罗行记》。

第十九课练习题

1. 闻名于世的古代工程有(长城)和(大运河)。

2. (长城)是中国古代用来防御敌人的建筑,长达(一万)多华里。 3. 许多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以(秦)朝、(汉)朝、(明)朝的规模最大。 4. 将战国时各诸侯国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的皇帝是(秦始皇)。 5. 修长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朝代是(明)朝。

6. 长城的险要关口很多,(山海关)和(居庸关)是其中著名的关隘。

7. 它是明长城的起止点,是一所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被称为“天下第一关”的是(山海关)。 8. 最早开凿运河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庄王)即位后,为北上争霸,开凿了运河。 9. 征用数百万民工,历时(6)年,开凿贯穿南北的新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

10.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他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及(钱塘江)五大水系,对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11. 隋朝大运河分四段,沟通海河、黄河的是(永济渠),沟通黄河、淮水的是(通济渠),沟通淮河、长江的是(邗沟),沟通长江、钱塘江的是(江南河)。

12. “尽道隋亡是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

13. 元朝时重修大运河。将原来的运河截弯取直,重新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并开凿了元朝都城(大都)通州。

第二十一课练习题

1.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晚年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全面整理。 3.“苛攻猛于虎也”出自(孔子)之口。

4提倡“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的是(孔子)。 5.孔子提出("仁")的学说。

6.孔子希望人们能够自觉的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这就是(礼)。 7.孔子认为(仁)是做人的标准。

8.孔子的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等学者的发扬,逐渐形成的思想学说,称为(儒学)。

9.(西汉)时,(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达(两千)多年。 10.世界上最具影响的三大文明圈是(儒学文明圈),(伊斯兰文明圈),(西方基督教文明圈)。 11.在传统文化中,除儒学以外,另外两项是(道教)和(佛教)。 12.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尊奉(老子)为祖师。 13.老子是(春秋)时期人.作品是《道德经》。

14.认为事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无为”,思想比较消极的是(老子),他创立了(道家)学派,经过(庄子)的发扬。 15.寻找长生不老,注重灵丹妙药的是(道教)。 16.注重道教,炼丹服药风行是在(唐)朝。 17.佛教产生的国家是(古印度)。

18.认为人生是痛苦,要消灭欲望.潜心修行的是(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19.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格局是如何构成的?

答:隋唐以来,儒、佛、道三家并立,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第二十二课练习题

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史记》的评价,这本史书的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他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这本史书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史记》。

3.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是《汉书》.后世常以“史、汉”并称。 4.汉书记叙(西汉)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步纪传体断代史)。 5.展示汉朝疆域政区的著作是《汉书·地理志》。

6.宋神宗认为对治理国家很有好处的史学著作是《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时期的(司马光)。这部史书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记叙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为了方便,人们常简称《通鉴》。 7.我国古代史学成就的“双壁”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8.我国古代史学著作体裁最主要的有三种:(纪传体)、(编年体)、(记事本末体)。以人物为中心的体裁是(纪传体);以时间为顺序的史学体裁是(编年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是(记事本末体)。

第二十三课练习题

1.被誉为“兵学圣典”的兵书是《孙子兵法》。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 3.(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所著的《孙膑兵法》。 4孙武和孙膑都被称为(孙子)。 5围魏求赵的战例是(三十六计之一)。

6东汉末年的以少胜多的著战例是(赤壁之战)。

初二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1.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2.四大文明古国有(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

3.位于黄河流域的远古人类是(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是(粟);种植水稻的远古人类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 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5.(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

6.居住在干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人;居住在地穴式房屋的人是(半坡)人。

7.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使用(弓箭)射猎鸟兽。他们还会制作(骨)器和(陶)器,半坡人能烧制彩陶。代表作品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8.黄河流域最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黄帝)。 9.尧、舜、禹通过(禅让)制传递首领位置。 10.炎黄部落的贡献是(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11.中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12.远古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磨制)石器,(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更有利于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第二课练习题

1.(禹)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王朝。

2.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起商朝的是(汤),商朝又叫(殷)朝。 3.商朝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汉字的前身。 4.商王(盘庚)在位时迁都,商王(纣)是有名的暴君。 5.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是(夏商周)时期。

6.青铜文明的特点有:使用范围广、(数量大)、(种类多)、(水平高)、(地位重要)。 7.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8.周代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9.周王自称(天子)。他通过(礼)来规范贵族的身份等级,(礼)的严格执行,是周政权的巩固的重要标志。

10.东周时期也称为(春秋战国)。春秋时代因(孔子)修订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因各诸侯国连年征战而得名。

11.春秋五霸通常称(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另外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2.第一个成为霸王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13.战国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 14.(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器具逐渐被推广使用。 15.夏朝的历史地位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6.铁制器具被推广使用产生的影响是:(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处于急剧变革时期)。

17.春秋的时代特征:(诸侯争霸);战国的时代特征:(兼并战争);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战争不断)。春秋战国战争不断的积极作用是:(对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8.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战国)时期。

19.和“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典故相关的人物是(禹)。 20.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西部。 21.商建立后,汤定都于(亳),后迁都于(殷)。

第三课练习题

1.秦始皇的主要活动有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颁布(律令),出巡以及梵书坑儒。 2.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的思想,他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定都(洛阳)。

4.中国历史上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有(秦)、(西晋)、(隋)、(元)。 5.(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领先世界,对外交往进入昌盛时期。 6.秦汉时期主要包括(秦)朝,(西汉)和(东汉)。

7.秦汉的时代特征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与巩固的重要时期)。 8.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是(秦)国。

9.秦统一后,秦王(嬴政)以(皇帝)为君主的新称号,自称(始皇帝)。 10.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11.秦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是以后2000余年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12.秦朝开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帝国时代。 13.与梵书坑儒事件相关的人物是(秦始皇)。 14.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都城(长安)。

15.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治统一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国家的指导思想,一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16.西域(今新疆)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汉)朝。

17.秦汉文明的世界意义是(秦汉时期,中国文明开始不断向外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秦汉文明具有世界影响)。 18.从东汉末到隋朝统一前,被称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以(分裂对峙)为主的时期。 19.隋朝的时代特征:(隋朝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20.唐朝的时代特征:(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21唐太宗李世民时的封建盛世称为(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时的封建盛世称为(开元盛世)。 2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23.唐玄宗晚年政治腐败,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24.唐朝时和(亚)洲、(欧)洲、(非)洲等70多个国家有经济文化的交流。 25.唐朝都城是(长安)。

26.唐都长安的地位(都城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和商业大都会,也是世界性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7.唐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后世外国人把中国称为(唐),把中国人称为(唐人)。海外各国把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 28.唐朝的世界影响:(亚非不少国家派出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成为东亚文明的辐射源,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课练习题

1.公元1004年秋,辽攻北宋,宋辽议和成功,这就是(檀渊之盟)。 2.明清的时代特征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帝国发展到顶峰)。 3.建立明朝的是(朱元璋),定都(南京)。明成祖在位时迁都(北京)。

4.明朝的统治者废(丞相),设(内阁),强化(皇权)。明朝前期政局稳定,国力强盛。

5.(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江南)市镇尤其繁荣,反映市民(工商)阶层生活的文化异常活跃。 6.统一女真各部的首领(努尔哈赤),他建立起(八旗)制度,脱离明朝,建立政权史称(后金)。 7.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并定族名为(满洲)。

8.清初的封建盛世称为(康乾盛世),相关的皇帝是(康熙)、(雍正)、(乾隆)。

9.1772年乾隆皇帝下令修《四库全书》。它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宏大丛书,是我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工程。 10.清朝前期经济繁荣,人口激增,从(1)亿多增加到(4)亿多。 11.清政府前期统一了(台湾),巩固了(西北)边疆。

12.清政府的民族政策(恩威并重);清政府的外交政策(闭关自守)。 13.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是在(清)朝。 14.(清)朝奠定了今天祖国疆域的基础。

15.蒙古族(准噶尔)部贵族长期与清政府为敌,并勾结(沙俄)煽动西北各部反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派兵平叛。 16.清朝皇帝顺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16.北宋的时代特征是:(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17.北宋的建立者是(赵匡胤),定都(开封)。

18.与北宋同时存在的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族建立的(西夏)。 19.少数民族政权的主要贡献是(开发边疆)。 20.南宋的都城是(临安)。

21.南宋的抗金名将有(岳飞)、韩世忠等人。 22.统一蒙古的是(铁木真),他被称为(成吉思汗)。 23.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

24.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奠定了清朝和中国省级行政的基础。 25.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进行管辖开发。

26.元朝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27.宋元的时代特征是:(宋元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由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到大统一的时代)。 28.中国疆域最辽阔的朝代是(元朝)。

第五课练习题

1.炎黄部落—(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的主体。

2.华夏族从(黄河)流域(农业)区发展起来,在(秦汉)时期形成汉族。

3.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以(游牧)或(渔猎)为主的区域。

4.(蒙古)草原是北方游牧活动的大舞台,先后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族控制。 5.民族交流的方式有(迁徙杂居)、(边境贸易)、(官府和亲)、(冲突战争)。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

7.从(东汉)后期开始,北方,西北方大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与(汉)族杂居,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西晋)时人数达几十万,与此同时,大批汉族南迁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8.善于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流的统治者有(唐太宗李世民)、(北魏孝文帝)。

9.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 (文成)公主成亲,这件事被唐朝画家(阎立本)画在(步辇图)中。 10.民族冲突战争比较集中的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

11.正确评价民族冲突战争:(冲突战争虽给人民带来了苦难,但也在不断的接触中加速历史上的民族交流)。 12.西汉和东汉时期,中原政权与(匈奴)争夺河套,河西地区,并且为控制(西域)进行了多次的战争。 13.十六国时期,(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与(东晋)政权发生了淝水之战。 14.唐中宗时期(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金成)公主成亲。

15.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以(洛阳)为籍,改(汉姓)。 1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鲜卑族同汉族的融合,北魏国力一度十分强盛。 17.原意是镔铁,或刀剑,属于鲜卑族一部的后裔的少数民族是(契丹)。

18.历史上许多强盛的民族如(匈奴)、(鲜卑)、柔然、(氐)、(突厥)、(敕勒)、(契丹)等逐渐融合到其他民族中形成一些新民族。 19.元灭金后,契丹和女真北方汉族通称为(汉人)。 20.到了13世纪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1.吐蕃是今天的(藏)族。

22.(自然条件)差异使古代中国不同地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产生活方式。 23.“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是(李世民)说的。

24.730年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上书说“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人,天下百姓,晋皆安乐”。

25.少数民族的代表人物有(匈奴)族的冒顿单于,(氐)族的前秦王苻坚,(鲜卑)族北魏道武帝拓拔硅,(越)族领袖冼夫人,(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蒙古)族的铁木真,(满)族的努尔哈赤等。 26.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宗喀巴),(明)朝人。 27.裤子靴字旗袍都是(少数)民族。

第六课练习题

1.随着大一统的秦王朝的出现,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建立。 2.(皇帝)是古代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

3.周代的君主自诩是上天的儿子承受天意,管理国家,故称(天子)。

4.(皇帝)是历代君主最高尊崇的专称,认为自己的功业“德兼三皇”“功包五帝”的是(秦始皇)。 5.皇帝的印,以玉为质,故称(玉玺)是皇权的凭证和象征。 6.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告示称为(昭)。

7.天下之事取决于(皇帝),皇帝的个人(品德)对国家的兴衰至关重要。 8.“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出自(唐太宗)之口。

9.皇位不仅是(终身)的,而且是(世袭)的,皇位的选择大多不是择优遴选,而是采取(嫡长子继承)制。 10.历史上典型的昏庸误国之君有北宋的(徽宗)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素材就在他统治期间。 11.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监督百官设置(锦衣卫)作为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指挥。 12.后来明朝皇帝先后设置了(东厂),(西厂)这两个机构都由宦官统领。 13.清朝时期,为打击反清思想,推行文化恐怖,大兴(文字狱)。

13.清代文字狱主要集中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乾隆)统治时期最盛。 14.清代文字狱(数量)多、(规模)大、(株连)广、(治罪)严酷。

第七课练习题

1.秦汉时期设(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军政事务。这一职务在(明)朝被废除。

2.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扩充完善了官僚制度。三省指(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其中的决策机构是(中书)省,执行机构是(尚书)省。六部指(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分管(礼仪)、(财政)、(人事)、(兵马)、刑狱和工程等事务。 3.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两级制,东汉后期改为(州)、(郡)、(县)三级制。元明清时期演变为以(省)领路(府)、(州)、(县)的三级或多级制。

4.为整肃吏治,监察百官,自(秦)代开始,历代王朝都有(监察)制度。 5.魏晋时期出现的御史台成为独立的朝廷监察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6.宋朝非常重视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御史)由皇帝直接任命。 7.明处,御使台改为(都查院)。

8.为防止官吏徇私舞弊,有些王朝实行(回避)制度。

9.历史上的清官有北宋(包拯),明朝(海瑞),清朝(于成龙)。 10.历史上的贪官有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的(和珅)。

11.西周时期,官职主要由(贵族世袭)。汉代采取(察举)、(征辟)的方式选拔人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时基本按(出身门第)分等。隋唐时期,确立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12.后代科举考试逐渐形成四个阶段:(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13.考取童试的人称(秀才);考取乡试的人称(举人);考取会试的人称(贡士);考取殿试的人称(进士)。 14.由皇帝直接考察的是(殿)试。 15.科举考试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16.后来新科进士一律由皇帝亲自录取,成为(天子门生)。

17.明清时期,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试的格式为(八股文),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

18.古代官僚制度的完善有什么作用?

答:古代官僚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国家统

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有重要作用。

第八课练习题 1.改革的作用是(使社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2.中国古代著名改革家有(战国)时期的(商鞅),(明)朝的(张居正),北宋时的(范仲淹)、(王安石)。 3.(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他得到了君主(秦孝公)支持。 4.张君正的改革史称(万历新政)。

5. 张君正下令丈量全国土地,按照(实际田产数)征税。他又把各种名同的(赋税)和(劳役)合并起来,折合(银两)征收,名为(一条鞭法)。这些措施,使(赋役不均)的现象所缓解,国家(财政收入)状况改变。 6.秦国为什么要实行变法?

答:战国初期,秦国地处西方,经济落后、政治守旧。他受到中原各国的鄙视,还经常被魏国侵扰。 7.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打破旧贵族对土地垄断,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战;设立县制,国君任免县令;轻罪重刑,实行连坐。 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安定,经济富足,军事实力大大提高。 8.明朝万历年间为什么要要实行改革?. 答:明朝中期以来,全国耕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兼并。赋役负担严重不均,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社会问题堆积如山。

第九课练习题

1. 2. 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是最主要的社会阶层。

我国的农业是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发达的农业为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 3. 4. 5. 6. 7. 8. 9. 秦汉以前,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粟),南方以种(水稻)为主。

宋代从(越南)引入的水稻优良品种得到普及,(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这时中国农业经济的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明朝后期,从国外又引进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我国古代做衣服的材料,早期是(麻)和(丝),宋元时期(棉花)种植在南北方普及。 二牛抬杠的耕作技术出现在(汉朝),曲辕犁出现在(唐)朝。 我国古代统治者奉行(以农为本)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著名的有(鸿沟)、(邗沟)、(都江堰)、(郑国渠)等。

10. 秦国蜀郡守(李冰)建的(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是世界遗产。

11.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人民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察和总结和结果,是我国独有的科技成果。

12. 农学著作有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世祖组织人编写了《农桑辑要》,(元)朝王桢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书。

13. 广大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男耕女织(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14. (聚族而居)、(安土重迁)是我国古代农民显著的特点。 15. (农民)是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16.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秦)朝(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 17. 推翻秦朝的主力是(项羽)、(刘邦)领导的队伍。

18.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声势浩大,他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3年3月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第十课练习题

1.中国古代发达的手工业有(丝织)业、(青铜器制造)业、(冶铁)业和(制瓷)业。 2.(春秋时期)时期,工匠们已经用炼炉炼铁,用(木炭)作燃料。 3.(战国时期)时期大批铸造铁制器具。

4.(西汉时期)时期开始用畜力代替人力鼓风冶铁。

5.东汉时地方官杜诗发明(东汉初年)比欧洲早一千二三百年。 6.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

7.(商)朝时,工匠们制成釉陶瓷这是陶瓷的前身。 8.(东汉)时,工匠们完全掌握瓷器的制作。

9.(唐朝)时青瓷制作水平已经非常成熟;白瓷制作约始于(唐朝)后期;彩瓷始于(清朝)朝。 10.唐朝以(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 11.中国的瓷都是(南昌)省(景德)镇。

12.(丝绸)代表了我国古代纺织业的最高成就,(西周)时期丝绸生产分工精细设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 13.利用蚕丝进行纺织是(中国)人独特的发明。

14.从(商)到春秋,手工业基本被官府垄断到(战国)时期私人手工业作纺开始出现独立经营的小手工业者也活跃起来。 15.(秦汉)时期,手工业者被编入特殊的户籍——市籍。

16.明朝中后期(计日受值)的雇佣关系开始出现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 17.明朝末年,在(苏州)引发了机工抗税斗争。

第十一课练习题

1.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商业活动。由于(商)朝人善于经商,后来人们把做买卖的人称为商人。

2.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进一步活跃。(西汉)前期出现许多大商人,(唐)朝的商业活动非常频繁,(明)朝的城乡贸易十分繁荣。 3.中国古代政府视(农业)为立国之本对商业采取(抑制)政策

4.西汉的都城(长安)是当时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是古罗马城的三倍以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5.唐朝时居民住宅区称作(坊)商业活动区是(东市)和(西市)。 6. (市坊制度)被打破,商业活动更自由城市更繁荣。

7.明清时期著名的公商市镇有(丝织)业发达的苏州,(冶铁)业发达的佛山,(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 8.明清时期的商品集散地有北—(京师)(北京),南—(佛山),东—(苏州),西—(汉口)。 9.明清时期形成的两大商人集团,分别是(山西)省的(晋)商和(安徽)省的(徽)商。 10晋商和微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依靠官府的支持;与亲戚和同乡合作;追求儒商风范。

第十二课练习题

1.西周时(士)是贵族序列中最低的一个等级。

2.春秋时(士)人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逐渐丧失,有文化专长的(士)人数量不断增加。 3.(战国)时期士人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阶层。

4.“民为贵,君为轻。”出自(孟子)。“兼爱,非攻”出自(墨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自(诸葛亮)。同秦国联合的“连横”观点出自(张仪),主张六国联合抗秦的观点出自(苏秦)。

5.在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士人)是各国改革的主要参与者。 6.(文学)是古代士人主要的创作领域。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作者是伟大诗人(屈原)他生活在(战国)晚期的(楚)国 8.(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两座丰碑。

9.诗仙是(唐)朝的(李白),诗圣是(唐)朝的(杜甫)。开豪放派词风的是(北宋)的(苏轼)。

10.中国古代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的作者是(苏轼)。(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淡》中记录了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制作方法是我国古代最全面的。最科学的建筑手册是《营造法式》作者是(北宋)的(李诫) 11.中国古代的(士人)是文化教育的推动者。

12.唐朝中央有(太)学、(国子)学。地方有(府)(州)(县)(乡)等学校 13.宋代(书院)盛行。著名的有(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出自(宋)朝的(朱熹) 15.“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出自(孟子)之口。

第十三课练习题

1.中国古代是(男)权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2.商周时期对妇女有所谓(七出)的规定。

3.西汉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三从四德)理论成为束缚妇女的精神枷锁。

4.在(宋)代一些儒家学者极力倡导贞节观。对妇女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要求。 5.缠足的风俗大约从(五代)时开始,盛行于(明清)时期,直到(辛亥革命)后逐渐废绝。

6.(东汉)时的女诗人蔡文姬,作品《悲愤诗》;(南宋)时的女词人(李清照)曾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北魏)的文明太后(冯氏)设计领导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元)朝的女纺织能手(黄道婆)促进了内地棉纺织技术的普及。

第十五课练习题

1. 2. 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至少从(秦汉)起就开始联系外面的世界。 西汉时期,阳关,玉门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中亚地区被称为(西域)。

3. (汉武帝)在位期间决定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4.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不仅打通西域和汉交往的通道,而且还开辟了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通道。中国的丝绸等产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中亚、罗马。这条全长7000多千米的商路,称为丝绸之路。 5. 6. 7.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中亚,终点是(罗马)。 (丝绸)被西方人称为“无价之宝”。 丝绸风靡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

8.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除丝绸外,(铁)器(漆)器麻织品等也传到西方,领先世界的(冶铁)技术也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9. 今天的石榴、葡萄、芝麻(胡麻)、蚕豆(胡豆)、黄瓜(胡仙)、大蒜(胡蒜)、核桃(胡桃),胡罗卜等植物是从(西域)传到中原的。 10. 西方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丝绸之路传到中国。 11. 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丝绸之路)。

12. 曾经是中国西域古丝绸之路上一个强悍的小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但公元3世纪后却神秘消失的国家是(楼兰)古国

第十六课练习题

1.(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达到鼎盛。 2.(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繁盛时期。 3.唐玄宗改编的《霓裳羽衣曲》来自(印度)国家。

4.唐朝的外交家分别是(玄奘)和(鉴真).分别到达(印度)和(日本)。

5.玄奘西行的影响是:玄奘取经后,中国和印度往来频繁。印度的歌舞、音乐、雕刻、绘画、医药学和天文学对中国有很大影响,中国的造纸术和文化典籍等也传到印度。

6.中国的造纸术和文化典籍传入印度是在(唐)朝。 7.唐朝时(印度)的熬糖法传入中国。 8.(鉴真)的坐像被视为日本的国宝。

9.鉴真东渡的影响:鉴真带去的不仅是佛学,还有中国的建筑、雕刻、医药、绘画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深深的影响了日本的文化。

第十七课练习题

1.(宋元)时期,我国的海外贸易极为兴盛。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杭州)、(明州)、(扬州)是这时期有名的港口。 2.(泉州)是元代著名的贸易港口。

3.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物品有(丝绸)和(瓷器)。 4.中国的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5.(明)朝的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

6.郑和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的地区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带去了(丝绸)、(瓷器)等商品。 7.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什么?

答: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此举是中国在海外的影响扩大。中国和西洋各国的贸易发展起来,也促进的南洋的开发。

第十八课练习题

1.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2.中国早期的文字大多书写在(竹简)和(帛)上。 3.(西汉)时发明了麻纸。

4.(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

5.中国女诗人薛涛发明(薛涛纸)。(宋元)时,利用废纸浆造纸,称为(还魂纸)。 6.造纸术在(唐)代开始西传。

7.至迟在(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8.印刷术向东传入(朝鲜)等国家。

9.(元)代时印刷术经(波斯)(今伊朗)大规模西传。

10.早在(战国)时,中国古人发现磁石指南的特性。指南针成为导航仪器是在(南宋)时,(宋元)时,指南针经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宋元)时期政府相当重视火药制成的先进武器。

11.约13世纪.随着蒙古军队的远征 .火药传到(阿拉伯)和欧洲。

12.在数学方面,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是(十进位制)记数法.而且至少从(商)代开始.就开始用记数法了。 13.算盘的定形约在(唐)代,普及在(宋)代。大批珠算著作面世是在(明)代。 14.中国人发明的飞行器是(风筝)。 15.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的国家是(中国)。 16.至迟在(汉)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使用煤了。 17.(宋)朝时期政府专门组织人民勘察、开采过煤矿。 18.到18世纪,(欧)洲人才开始用煤炼焦制铁。

19.描写13世纪的中国普遍用爆炸燃料的西方著作是意大利的《马可·波罗行记》。

第十九课练习题

1. 闻名于世的古代工程有(长城)和(大运河)。

2. (长城)是中国古代用来防御敌人的建筑,长达(一万)多华里。 3. 许多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以(秦)朝、(汉)朝、(明)朝的规模最大。 4. 将战国时各诸侯国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的皇帝是(秦始皇)。 5. 修长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朝代是(明)朝。

6. 长城的险要关口很多,(山海关)和(居庸关)是其中著名的关隘。

7. 它是明长城的起止点,是一所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被称为“天下第一关”的是(山海关)。 8. 最早开凿运河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庄王)即位后,为北上争霸,开凿了运河。 9. 征用数百万民工,历时(6)年,开凿贯穿南北的新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

10.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他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及(钱塘江)五大水系,对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11. 隋朝大运河分四段,沟通海河、黄河的是(永济渠),沟通黄河、淮水的是(通济渠),沟通淮河、长江的是(邗沟),沟通长江、钱塘江的是(江南河)。

12. “尽道隋亡是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

13. 元朝时重修大运河。将原来的运河截弯取直,重新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并开凿了元朝都城(大都)通州。

第二十一课练习题

1.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晚年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全面整理。 3.“苛攻猛于虎也”出自(孔子)之口。

4提倡“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的是(孔子)。 5.孔子提出("仁")的学说。

6.孔子希望人们能够自觉的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这就是(礼)。 7.孔子认为(仁)是做人的标准。

8.孔子的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等学者的发扬,逐渐形成的思想学说,称为(儒学)。

9.(西汉)时,(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达(两千)多年。 10.世界上最具影响的三大文明圈是(儒学文明圈),(伊斯兰文明圈),(西方基督教文明圈)。 11.在传统文化中,除儒学以外,另外两项是(道教)和(佛教)。 12.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尊奉(老子)为祖师。 13.老子是(春秋)时期人.作品是《道德经》。

14.认为事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无为”,思想比较消极的是(老子),他创立了(道家)学派,经过(庄子)的发扬。 15.寻找长生不老,注重灵丹妙药的是(道教)。 16.注重道教,炼丹服药风行是在(唐)朝。 17.佛教产生的国家是(古印度)。

18.认为人生是痛苦,要消灭欲望.潜心修行的是(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19.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格局是如何构成的?

答:隋唐以来,儒、佛、道三家并立,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第二十二课练习题

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史记》的评价,这本史书的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他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这本史书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史记》。

3.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是《汉书》.后世常以“史、汉”并称。 4.汉书记叙(西汉)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步纪传体断代史)。 5.展示汉朝疆域政区的著作是《汉书·地理志》。

6.宋神宗认为对治理国家很有好处的史学著作是《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时期的(司马光)。这部史书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记叙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为了方便,人们常简称《通鉴》。 7.我国古代史学成就的“双壁”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8.我国古代史学著作体裁最主要的有三种:(纪传体)、(编年体)、(记事本末体)。以人物为中心的体裁是(纪传体);以时间为顺序的史学体裁是(编年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是(记事本末体)。

第二十三课练习题

1.被誉为“兵学圣典”的兵书是《孙子兵法》。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 3.(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所著的《孙膑兵法》。 4孙武和孙膑都被称为(孙子)。 5围魏求赵的战例是(三十六计之一)。

6东汉末年的以少胜多的著战例是(赤壁之战)。

初二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1.西域的地理概念。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在位国君、影响。张骞的精神(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影响: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2.举例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公元前60年……)

3.丝绸之路的路线、作用。(课本P83图)

4.列出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名胜古迹(楼兰古国、敦煌莫高窟、西安大雁塔、月牙泉等)。

5.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中国的丝绸最初由这条路上通道运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

6.课后习题。(P85-86页);课本P83页中间小字段。

第16课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见提纲第9小题)(课本P87页)

第19课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课本P111-112页)

第20课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本P115页)

1.孝文帝的民族(鲜卑族)、名字(拓跋宏)。

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影响。(措施:①迁都洛阳 ②说汉语 ③易服饰

④改姓氏 ⑤通婚姻 ⑥改用……,学习汉族的……,提倡……等 )。

第22课汉字的演变(课本P122页)

王羲之、顾恺之的生活时期、代表作品(识图)等。(提纲第12小题)

1.议一议: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2.找一找:图中所画的这些物品,哪些是中原原有的,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

其中,水稻、小麦和丝绸是中原原有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是从西域传入的。

初二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初一历史知识点1

1.隋唐时,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时,雕版印刷术进入了全盛时期。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刻印的《金刚经》。

2.北宋中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更先进,很快得以推广,不久传到日本、朝鲜,元朝时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400多年后,欧洲才有活字印刷。

3.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指南器具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业的国家。12世纪,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

4.唐朝时,炼丹家们在炼制“仙丹”的过程中发明了-。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出现了各种火器。13世纪——14世纪,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隋朝时,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了赵州桥,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6.隋炀帝时,在天然河道和前人开凿的运河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起余杭(今浙江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7.元朝统一全国后,又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缩短了运河的距离。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加强了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8.明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重修长城。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000多千米,是历代规模、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9.故宫又叫宫城,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完善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10.《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全书图文并茂,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的药物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还流传到日本、英国、法国等国,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11.《天工开物》是明朝末年宋应星的代表著。全书广泛记载了各地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方法等,着重叙述了纺织、造纸、烧瓷、采矿、冶炼等手工业生产的过程和技艺,全面反映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这本书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2.《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成的一部编年体史学巨著。它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史料翔实丰富,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13.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小说在明代繁荣起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并称明代“三大奇书”。

14.《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史书《三国志》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以魏、蜀、吴三国斗争为中心,曹操和刘备的矛盾为主线,出色描绘了三国时期大规模的政治、军事斗争,勾画出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的时代风云,寄托着希望国家从-走向统一的理想。

15.《水浒传》是施耐庵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写成的一部长篇英雄传奇小说。他细致而生动的描写了农民起义曲折发展的过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英雄气概。

16.《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17.清朝时,小说创作继续发展。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秀的古典小说。全书以贾府盛衰为主线,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核心,广泛深入的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揭示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18.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东南鸣沙山的断崖上。至今保存着北朝、隋唐、宋元等时期的近500个洞窟,其中大部分是唐朝时期开凿的。洞中有大量精美生动的彩色塑像和壁画,是世界上现存的石窟之一。

19.云冈石窟屹立在山西大同武周山麓,石窟开凿于北魏中后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始大规模修建的,其中的窟龛是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龛。莫高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被称为我国的三大石窟。

20.唐朝时的张旭和怀素草书中代表,他们并称为“癫张醉素”;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讲究形式,严格规范,形成颜体和柳体。宋代书法家有苏轼和黄庭坚。元朝书法家赵孟综合历代书法特征,创造出“赵体”。

21.人物画在唐朝时进入黄金时期,的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有《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吴道子被称为“画圣”,他的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

风俗画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是徐渭。

22.北宋苏轼拓宽了词的意境,描写广阔的社会人生,扩大词的表现功能,使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初一历史知识点2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我国辽阔疆域(P3图5-2)960万km2,≈欧洲,世界No.3(<俄,加)

领土四至最北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南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西在x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陆上邻国15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海上邻国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

海陆位置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濒临海洋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台湾岛(No.1)、海南岛(No.2)崇明岛(No.3)舟山岛(No.4)

疆域优势

P4海陆兼备。东部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国土辽阔,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划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34个省23个

自治区5个: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x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直辖市4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特别行政区2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即省会或首府)P6图5-6、P7表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

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分布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东部)人口十分稠密

13.7亿(世界最多)143人/k㎡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以西(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民族56个人口比重主要集中分布民族分布特点

汉族91%东部和中部地区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55个9%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的特点地势特点

地形种类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

大致呈三级阶梯

6、三级阶梯(书本P13图5-17)

平均海拔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单元

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100—2000米高原和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和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渤海(山东省)东海(上海市)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青海、x藏、四川、云南、重庆、贵州、湖北、湖南、

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2个)

上、中、下游的划分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内蒙古),中下游分界点:桃花峪(河南)上、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

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

主要景观“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峡谷——虎跳峡、三峡工程

作用灌溉、发电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危害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的一条河流;黄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悬河”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原因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加大沿岸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

如何治理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上游禁止砍伐树木、中游河道裁弯取直、分洪蓄洪等措施。

历史地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世界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8、我国南北差异

区域

内容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淮河以北)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

差异民居特色注重防寒保暖注重通风、散热、防雨

饮食习惯喜吃面食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陆路交通公路、铁路和水运

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气温带温带气候,比较干燥-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1月均温低于00c(<00c)高于00c(>00c)

冬季气温特点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特点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差异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800mm)多于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农业生产

差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花生、大豆、甜菜油菜、甘蔗、橡胶、油棕

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地形北方地区多平原南方地区多丘陵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9、我国东西部差异

东部西部

自然条件地形东部地区平原广阔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较为湿润气候干旱

资源环境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且工业污染严重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基础灿烂的历史文化

人口东部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密西部人口数量较少,且分布比较稀少

民族主要是汉族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

特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沈阳重庆、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呼和浩特

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

工业工业发展条件优越,比较发达比较缓慢、不发达,但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大

交通通信交通通信发达、方便交通通讯设施落后

教育发达教育水平、思想观念较滞后

人才资金技术较为丰富短缺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较快、较为发达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相比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的劣势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的工业污染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南北方交流与互补南水北调工程东西部交流与互补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

10、中国主要铁路线

主要铁路线线路走向主要铁路线线路走向

京九线北京—九江—南昌—深圳—香港九龙京哈线北京—沈阳—哈尔滨

京广线北京—郑州—武汉—株州—广州陇海线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

京沪线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初一历史知识点3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初二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6篇

《次北固山下》

① 诗的颔联是

②颈联是

① 最能突出地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之情是

④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⑤描写江上景色的句子

⑥《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名句是: ⑦运用设问的名句是: 。

⑧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的句子:

⑨《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

⑩《次北固山下》中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天净沙·秋思》

①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_______

__

②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__

_____

③词的主旨句是:

④从正面衬托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⑤程远远在异乡,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感慨之中,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观沧海》

①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是 。

②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③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

④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

⑤诗中描写想象的句子是:

1 ⑥运用互文的句子

⑦与诗歌正文内容无关的句子:

⑧统领全诗的句子: 《钱塘湖春行》

①颌联是: , 。 ②颈联是 , 。 ③名句是 , 。

④描写西湖花草美景的句子是 , 。

⑤描写初春景象的句子是 ⑥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 , 。

⑦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又表达诗人赞美之情的诗句 ⑧表明观景处所的诗句是: , 。

⑨以对偶、拟人写出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的句子:

⑾写出表示诗人出游的季节是早春的诗句: 。 课外古诗理解:

1.《龟虽寿》中表达作者虽然暮年但依然壮志满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龟虽寿》中表达作者认为人的生命长短不是上天决定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故人庄》里写出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故人庄》里写出朴素的农家劳动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题破山寺后禅院》里以静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夜雨寄北》中李商隐想象回到家中和老朋友相见的场面的句子是: 5.《题破山寺后禅院》里写出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的名句是: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朋友的名句是

2 9.《泊秦淮》中写出讽刺上层统治者不顾国家危难,只顾自己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 10.《泊秦淮》中写出优美的秦淮河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浣溪沙》中音调和谐,对仗工整,情致缠绵,宛如天成,表达伤春感时的名句是:

12.《过送源晨炊漆公店》用形象的比喻讲述深刻道理的好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13.《如梦令》中写出惊动水鸟,扑楞楞全飞起来了的优美句子是: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 。

14.《观书有感》中将书比成池塘,并说出其中有活水不段地从源头流来的名句是:

15.《如梦令》中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

16.《如梦令》中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17.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

18.朱熹的《观书有感》中蕴含不断学习新知识,就能达到新境界的语句是: 19.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论语十则》名句默写:

①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②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③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来表示; ⑤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④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⑥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课文内容区分: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态度: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思想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语:

(1)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3)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4)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5)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7)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8)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3、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字词复习测试

一.主观题

1、根据汉语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0.5*30分) nûâ( )杀 宽shù( )dǎo( )告 匿笑( ) 脸颊( )嫌恶( ) 裹藏( )....苦心孤( ) 禅 ( )院 骸 ( )骨 倏( ) 忽 静mì ( ) 轻yíng ( ) 崩tü ...( ) kù ( )爱

伫( )立 嶙峋( ) chàng( )谈 绽( )开 眩( )目 凹( )凸( )

水波línlín( ) ( ) 酒niàng( ) 笼zhào( ) tiǎo( )逗 鹤lì( ) miǎo( )视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并加以改正(1*4分)

(1)A.陛下bì B.钦差qÿn C.爵士juã D.澄澈dâng ( )( ) (2)A.妥当tuǒ B.头衔xián C.称职 châng D.更衣 gýng ( ) ( )

5 (3)A.嬉戏xÿ B.绵延yán C.孪生 luïn D.炫耀 xuïn ( ) ( ) (4)A.女娲 wü B.庇护pì C.哞哞mōu D.缥缈 miǎo ( ) ( )

3、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0.5*6分) 无精打彩( ) 再接再励( ) 晃然大悟( )相题并论( ) 戒骄戒燥( ) 仗义直言( )

4、成语填空。(0.5*12分)

(1)小心( ) (2)忍( )不禁 (3)( )然自得 (4)绝处( )生 (5)玲珑( )透 (6)心( )神怡 (7)( )老还童 (8)任道( )远 (9)问心无( ) (10)明( )秋毫 (11)德高( )重 (12)温( )知新

5、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并改正。(1*4分) (1)A、哀号 B、哀呜 C、连续不断 D、津津有味 ( ) (2)A、弥慢 B、均匀 C、变化无常 D、昂首挺胸 ( ) (3)A、观测 B、畅谈 C、遥遥在望 D、更胜一筹 ( ) (4)A、海域 B、扰乱 C、夜色仓茫 D、毫不犹豫 ( )

7、用横线画出每组字中字形和注音有错的一项,将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内。(0.5*4分)A.濯洗 (zhuï) 厄运 (â) 嬉戏 (xÿ) 蜕变 (tuō) ( ) B.风韵 (yùn) 扒窃 (pü) 庸人 (yōng) 姊妹 (jiþ) ( ) C.蹂躏 (lìn) 奢望 (shý) 金窖 (jiào) 湛蓝 (lán) ( ) D.寂寥 (liǎo) 猝然 (cù) 点缀 (zhuì) 堕落 (duî) ( ) 9.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0.5*4) ⑪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

)

⑫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⑬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吗?(

)

⑭那最(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10、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0.5*15分)

(1)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 ) (2)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 ) (3)形容病危,或借喻事情不可挽回。 ( ) (4)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 ) (5)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 ) (6)搅扰,使混乱或不安。 ( ) (7)一会儿,形用时间极短。 ( ) (8)形容由于受惊而不知所措。 ( ) (9)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利)。 ( ) (10)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 ) (11)形容树枝弯曲高达。 ( ) (12)形容蜜蜂蝴蝶很多。 ( ) (13)头脑晕眩,眼睛昏花。 ( ) (14)比喻为人精明,任何细小问题都能看清楚。 ( ) (15)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 ) 11.完成下列词语,并解释所填字的含义。(1*8分)

(1)可望不可( ) (2)( )世无双 (3)温( )知新 (4)见贤思( )

)6

)

(5)慧心未( ) (6)获( )匪浅 (7)问心无( ) (8)心( )神怡 二.客观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 A.鹤唳 (lì)) 怡然 (yí) 藐视 (mào) 诱惑(yîu) B.喧腾 (xuün) 啜泣 (zhuì) 迸溅 (bâng) 挑逗(tǎo) C.虾蟆 (há) 盘虬 (qiú) 丘壑 (hâ) 嶙峋(xún) D.目眩 (xuàn) 绽开 (zhàn) 枯槐 (huái) 小憩(qì)

2、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2分) A.濯(zhuï)洗

厄(â)运

嬉(xÿ)戏 蜕(tuì)变 B.风韵(yùn)

玷(diàn)污 庸(yōng)人 姊(jiý)妹 C.蹂躏(1ìng) 奢(shý)望

金窖(jiào) 堕(duî)落 D.寂寥(1iáo) 猝(cù)然 泯(mǐn)灭 行(xíng)道树

3、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 (2分) A.多姿多彩 乌云敝日 得失之患 无忧无虑 B.像貌不凡 险像环生 心旷神怡 突如其来 C.获益匪浅 满月缺损 慧心未泯 各具风韵 D.异国他乡 纯碎研究 悬崖峭壁 恋恋不舍

4、下列加点字的音节、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2分) A.惋转(wǎn) 栀子(zhÿ) 栖息(qÿ) 发髻(jì) B.竦峙(sǒng) 寥廓(liáo) 应和(hã) 桕树(jiù) C.清洌(liâ) 酝酿(rǎng) 看护(kàn) 镶钳(xiüng) D.憔悴(cuì) 梦寐(mâi) 枯涸(hã) 黄晕(yùn)

5、形似字组合全对的一项( ) (2分) A.谄(饼谄) 陷(陷害) 眩(眩晕) 弦(弦耀) B.缝(缝衣) 蓬(船蓬) 梢(树梢) 稍(稍微) C.踹(踹开) 湍(湍急) 搏(胳搏) 博(博士) 6.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注音词有误的一项。(0.5*4分) (1)A.峰峦(luán) B.骸骨(hài) C.猛犸(ma) D.静谧(mì) ( ) (2)A.喑哑(ün) B.劫掠(jiã) C.海域(yù) D.倏忽(shū) ( ) (3)A.螽斯(zhōng) B.狩猎(shîu) C.连亘(yuán) D.禅院(chán) ( ) (4)A.崩塌(býng) B.潜行(qiün) C.酷爱(kù) D.唾液(shuì) ( )

7、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0.5*4分) (1)A.弥漫 B.遥遥在望 C.惊滔骇浪 D.毫不犹豫 ( ) (2)A.喧嚣 B.德高望众 C.历历在目 D.津津有味 ( ) (3)A.葱笼 B.断腿残肢 C.更胜一筹 D.风定天清 ( ) (4)A.贮蓄 B.透过舷高 C.绝处逢生 D.惊慌失措 ( )

8、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0.5*4分) (1)A.陛下(bì) B.钦差(qÿn) C.爵士(juã) D.澄澈(dâng) ( ) (2)A.妥当(tuǒ) B.头衔(xián) C.称职(châng) D.更衣(gýng) ( ) (3)A.嬉戏(xi) B.瘸腿(quã) C.孪生(1uïn) D.炫耀(xuán) ( ) (4)A.女娲(wü) B.庇护(pì) C.哞哞(mōu) D缥缈(miào) ( )

9、有错别字的一项(0.5*3) (1)A.眉开颜笑 B.蔷薇 C.萧瑟 D.窥见 ( )

7 (2)A.水波粼粼 B.搀合 C.朦胧 D.楱子 ( ) (3)A.生气篷勃 B.慷慨 C.偶像 D.缥缈 ( ) 10 .下列加点的字词拼音无误的一项是: ( )(2分) A 凝成( ní ) 眩目( xuàn ) 小憩( qì ) 盘虬卧龙( qiïu ) B 呵责( hý) 洗濯(zuï) 厄运( â ) 迸溅( bìng ) C 伫立( zhù) 黄晕( yùn ) 发髻( jì) 禅心( chán ) D 啜泣( chuî) 澄清( dâng ) 冉冉( rǎn ) 玷污( zhün ) 11 .选出下列字词全对的一项: ( )(2分) A 诱惑 辜负 雏形 崛强 B 贮畜 朗润 训戒 忍俊不禁 C 潦亮 耸立 烘托 录录终生 D 抖擞 安适 诅咒 仙露琼浆 12. 选出下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2分) A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B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C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卖弄:摆弄。

D 明察秋毫:极细小的事物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秋毫,指鸟类在秋天重新生出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细微的事物。嶙峋:形容人瘦削。 13.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跛脚(bǒ) 饶头(yáo) 牙龈(yÿn) 剔透(tÿ) B.闲暇(xiá) 糟蹋(tà) 洗濯(zhúo) 树杈(chà) C.骚扰(sū) 飞鸢(yuün) 禅心(ch6n) 水藻(zǎo) D.茁壮(zhuï) 鳊鱼(bián) 唾液(tuî) 孪生(1uán) 14.下列字词书写全对的一项 ( ) (2分) A.焦燥不安 励精图治 对偶 寂寞 B.走投无路 以柔克钢 捋起 什物 C.语无伦次 莽莽榛榛 诀别 辨别D.无微不致 坚韧不拔 严厉 禀告 15.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 ) (2分) A.竦峙(sǒnɡ) 洗濯(zhuï)倔强(jiànɡ) 凝视(nínɡ) B.扒窃( pá ) 湛蓝(zhàn) 澄清(chãnɡ) 酝酿(niànɡ) C.缀连(zhuì) 啜泣(chuî) 嶙峋( xún ) 痴想( chÿ) D.姊妹( zǐ) 贮蓄( zhù) 虬枝( qiú ) 伫立( chù ) 1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解释有误的是( ) (2分) A.果如鹤唳云端 lì 鸣叫 B.吾日三省吾身 xĭng省悟

C.传不习乎? chuán 老师传授的知识 D.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yǐ停止 17.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具体而微 繁弦急管 反老还童 花枝招展 B.慧心未泯 贻然自得 猝然长逝 仙露琼浆 C.肃然起敬 碌碌终身 逆来顺受 擎天撼地 D.抖擞精神 各具风韵 灯红酒绿 险象迭生 18.句中加点词解释不当的是( ) (2分) A.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B.每一朵盛开的花又象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忍住不笑) C.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

D.可是,等到它们渐渐张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欢他们又胜过那些老鸟。(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19.为下列各题选出正确的选项。(2*2分)

8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嫌恶(â) 匿(nì)笑 妥(tuǒ)当 炫(xuàn)耀 B、丫杈(chà) 寒颤(zhàn) 骸(hái)骨 匀(yún)称 C、陛(bì)下 澄(chãng)清 分歧(zhÿ) 静谧(mì) D、瑟(sâ)缩 霎(shà)时 踉(liàng)跄 女娲(wō) (2)选出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上一篇:村党支部党建工作汇报范文下一篇: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