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人事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8

铁路人事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合资铁路运输行业发展为背景,分析了当前合资铁路企业资金现状、特点和面临的挑战。重点阐述了市场化视野,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进一步促进铁路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发展合资铁路是加快我国铁路建设步伐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铁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经营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借鉴国外发展铁路的经验,结合国内铁路发展的实际需要,已建成了30多条合资铁路线路。随著运输能力的快速形成和提高,合资铁路在全国铁路运输市场中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

但是,由于合资铁路在产权管理、行业管理、经营管理、建设管理等合资管理模式上与传统铁路企业的差异性,客观上增大了财务资金管理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合资铁路的综合效应。本文重点从企业资金管理角度,结合广东省合资铁路建设、运营实际,谈谈优化合资铁路企业资金管理,促进我国合资铁路加快发展、协调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合资铁路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合资铁路企业从无到有,呈阶梯式发展

我国合资铁路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发展逐渐加快。由于既有铁路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地方政府又迫切要求修建铁路,在这历史条件下,合资铁路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模式。合资铁路的兴建,缓解了我国运输供求矛盾,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打破了国家独资修路的模式,推动了铁路建设的重大变革。我国合资铁路都是採取铁道部与地方(省、市、区)合资的形式。合资铁路的产生与发展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铁路的要求,不仅加快了我国铁路的建设速度,而且突破了传统的铁路建设和管理模式。

我国合资铁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自1991年6月第一条合资铁路——三茂线正式运营,至1995年的广梅汕、合九、集通等合资铁路的相继建成,是我国合资铁路建设由起步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1996年至1997年广大、邯济、合九、龙岩、三茂、石长、水柏芜湖大桥、武夷山等合资铁路项目相继成立了合资铁路公司,是合资铁路步入企业化运作管理的发展阶段。1998年以来是合资铁路第二个快速发展时期,合资铁路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先后有长荆、梅坎、神延等八条新线开工建设,计长2101公里;横南、金温、石长、漳泉等合资铁路投入运营;达成、广梅汕、蓟港等合资铁路相继成立了合资铁路公司,截至2004年底,全国已建成合资铁路33条,总里程达8601公里。

(二)合资铁路企业的投融资特点分析

合资铁路的兴起,突破了旧的铁路投资体制束缚,改变了长期以来铁路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依赖国家的状况,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积极性,拓宽了筹资渠道,初步形成了铁路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先后出台了各类扶持政策,各省、市、自治区政府也在征地拆迁、经营税收等方面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

1.建立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和项目资本金制度。近年来,根据国家投融资体制和建设体制改革的要求,合资铁路建设中率先实现了项目法人负责制和项目资本金制,对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建设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保值增值等全过程负责。在施工管理中普遍引入招投标等竞争机制,择优选择施工和监理单位,硬化施工合同管理,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和工程监理制,对于控制工程造价、确保施工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资本金是划分合资铁路公司出资者权益的标准之一,为公司建设经营提供了部分资金,由于合资铁路初步实现了项目资本金制度,建立了投资风险约束机制,有效地控制了建设规模,提高了投资效益。合资铁路承担著自我还贷、自负盈亏的责任。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投资约束机制,最大限度节约投资、提高效益,就成为直接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2.资本金注入不足,负债高。合资铁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报慢,而部、省合资双方投入资本金少,债务来源主要靠银行贷款,因此都陷入了债务困境。

经济体制的转轨、出资人不到位造成的产权不清晰、专案投资中政企不分、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了合资铁路普遍负债过高,突出表现在企业负债数量大,负债比率高;资产盈利低,企业缺乏偿债能力;债务结构不合理,偿债风险加剧。这对企业自身、银行、出资者及其他有关利益主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负债过重已成为合资铁路改革和发展的严重障碍。

如广东省较出名的某合资铁路公司,铁道部、广东省股比为7:3,资产负债率为58.8%,这样的资产负债率对铁路行业企业来说是比较高的(由於铁路基础设施、公益性、外部经济性、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决定)。资本金不足,企业基本上完全靠贷款而形成过度负债。依靠银行贷款维持企业运作外,基本上没有其他资本注入。作为合资铁路公司,我公司资本金比例明显低于国铁,基建借款及资金缺口高达783643万元(表1),建设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商业贷款,甚至是高利率的短期贷款。随著借款合同的到期和新增基建项目的上马,公司需要大量举借银行资金。

3.筹资渠道单一,财务成本高。除了资本金以外,公司所需的大量资金基本上是从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除了期限短外,财务费用还较大。因此,该公司不但经常为资金问题“拆东补西”,而且为此承担很重的利息费用。有的公司也曾发行过短期债券,但也是因为期限短(1--2年),利率高(15%左右),未能对缓解债务负担起根本性的作用。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新的筹资渠道或方式,财务费用居高不下,公司债务沉重。由于铁路建设投资大、回收慢而借款期限相对短,随著该公司沿线基建借款合同的陆续到期,在无力清偿借款本金的情况下,“借新还旧”的筹资方式成了维系公司资金运转的重要途径。

(三)合资铁路企业资金运作管理模式

1.注重举借进款,疏于债务筹划。由于长期饱受资金短缺困惑,为避免资金链条中断,确保基建、运输生产的资金需求,特别是在建设期,部分合资铁路公司只注重银行举借资金,而没有紧跟政策进行债务筹划,造成债务结构不合理,筹资成本高。

2. 资金管理脱节,使用效益低下。表现在:银行账户多,资金分散;对外投资决策随意性大,缺乏控制,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资金占用方面管理不善,资金沉淀严重等。

3.会计信息失真,决策依据低下。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资金流。然而,出于各自的利益,有些铁路企业管理部门相互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造成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摸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下属单位各层面存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现象,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

总之,由于管理方式、产权及投资主体方面的诸多不适应,再加上运输收入清算不规范,缺乏投资与利益分享密切挂钩的机制,资金投入与建成后的产权归属、运能分享、利润分配无对应关系,致使合资铁路在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多企业自身却处于运营亏损或盈利微薄的状态。

二、合资铁路企业资金管理面临的挑战

国务院批准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由原定的10万公里增加到12万公里以上,确定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宏伟蓝图。面对新的形势,中国铁路发展面临的考验和机遇都是前所未有的。为满足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大规模的铁路建设资金需求,铁道部出台了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方案及其改革配套政策措施,客观上要求更加积极、合理、高效地使用合资,使合资利用工作在和谐铁路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我国的合资铁路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合资铁路脱胎于国营铁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发展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合资铁路融资机制存在投资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投入资本金过低和落实不到位,致使建设项目难以启动。融资方式缺乏科学性,贷款比重过大,致使铁路建成后即面临还本付息的巨大压力,甚至负债经营长期亏损,难以自我生存和发展。政策和保障机制不配套导致相当一部分合资铁路存在融资困难、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不健全或缺乏科学性导致一些企业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不佳等状况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给合资铁路的进一步发展和实际经营管理造成了重大影响,严重影响了合资铁路的快速稳定发展。

合资铁路的建设和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客观上要求要尽快适应宏观层面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融资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国铁与合资铁路统一的运营管理机制,强化合资铁路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机制,确保合资铁路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实施,进一步优化合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微观上看,要求要尽快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整套企业财务制度,尤其是合资铁路的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机制。要按照合资铁路股权监管下的企业化经营特点,以优质存量资产吸引增量投资,实现持续融资、滚动发展,才能促进我国合资铁路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优化资金管理,促进合资铁路健康发展

(一)合资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没有资金,企业就不能正常运转;没有资金,企业的规划将无法实现。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完善和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供给,提高使用效益,防范资金风险, 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资本金比例普遍偏低,长期饱受资金短缺困惑的合资铁路来讲尤为重要。

(二)优化合资铁路运输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对策措施

1.争取调增资本金比例,改善资本结构。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借新还旧”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只能暂时缓解债务状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财务风险较大。因此,应争取部、省增加资本金投入,或者寻求其他战略投资者的投资,从根本上缩减贷款规模,改善资本结构,缓和资金紧张局面。

2.拓展融资渠道,加强债务筹划,降低财务费用。制订严密合理的筹资计划,拓展融资渠道。可以尝试改变简单的借新还旧的被动形式,根据生产需要结合采取一些承兑汇票的方式筹集资金,降低资金成本。同时,严把利率关,降低借款利率。要改变以往只注重进款的做法,调整策略,科学筹划,节约财务费用,缓解了生产经营压力。此外,加强外债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起,很多合资铁路利用亚行贷款等外债弥补资金不足。由于早期的亚行贷款存在局限性,随著国家外债政策的改变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多样化,外债管理的重要性被提到日程来,不少合资铁路单位对外债进行了重组,以国内银行外币贷款置换外债,并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利率和汇率进行调期管理,获得财务收益。

3.贯彻“大财务、大资金”的思想理念,合理调度资金,规范账户审批、撤销等基础性管理工作,凡是在有资金结算中心的地区,未经批准不得在资金结算中心以外开立银行帐户。

4.要完善动态监控机制,加强资金周转各环节的可控性。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大额资金使用联签制度和大额资金动态监督报告管理办法。

5.练好内功,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一方面要从制定规章制度来杜绝虚报谎报,另一方面要从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著手来提高报表质量。因此,要求财会人员一方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坚守财会职业操行,勤奋敬业,严于律己,不做假账。一方面努力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新业务,深入研究新问题,不断提高铁路财会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建设和谐铁路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2007年批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第9-10面;

[2]《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资铁路管理研究》2008年《投资参考》第一期

铁路人事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言而喻。随着建筑行业的日益发展和升级,建筑企业人才管理问题不断凸显并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文章结合作者在某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多年工作经验,在分析真实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阐述见解。

关键词:国有大型建筑企业 人才管理 胜任力模型

人才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性要素,是保持自身产品、技术及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属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自国内基建行业2008年和2009年大量投资后,近年来,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建筑行业各项经营指标放缓,人均劳动生产率呈下降趋势。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开放与发展,民营企业完全介入国内建筑行业,行业由寡头垄断逐步发展到充分竞争状态,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员工基数大,绝大部分人员在基层项目工作,岗位流动性大,人员引进主要以高校本科毕业生为主,少量招聘研究生和大专生,人员流失率较高。

本文根据某大型国有建筑企业2008年-2012年人员流失情况分析和基层项目人员组成情况进行比较的背景下,提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国有大型建筑企业人才管理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1 概念阐述

自管理科学之父泰勒提出管理的胜任力运动开始,关于人力资源的胜任力研究逐渐提上日程并在管理学界得到广泛使用。“胜任力”的概念最早是由McClelland提出的。他认为胜任力[1]就是与业绩、绩效或者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成果有着直接或者间接联系的动机、知识、个性、技能和能力等,可以作为绩效优劣的区别要素。胜任力[2]就是兴趣、价值观、信仰、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混合体。胜任力必须与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密切相关,必须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必须作为人才管理的重要指标。

胜任力概念的提出并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个性、特质、动机、价值观、知识、技能和能力等。Boyatzi提出胜任力洋葱模型[3],包括难以培养与评价和易于培养与评价两个部分、三个层次。最核心层次为个性与动机,外层为态度和价值观、社会角色和自我形象,最外层为易于培养和评价的知识和技能;Spencer提出胜任力冰山模型[4],包括冰山之上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冰山之下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动机。

本文认为胜任力是依附于员工能影响工作绩效的可以被衡量、被开发的一切因素的集合,通过对人才资源的不同层次的描述,确定其所具备的胜任特征并从绩效的角度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2 国有大型建筑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筑企业的人才管理完全按照劳动定额、国家经济制度和人才管理制度进行人事管理,是管理层(管理层包括行政管理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下同。)、作业层和服务保障层为整体的封闭式结构。在市场经济时代,建筑行业历经了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服务保障层撤销的过程。目前,建筑行业人才管理模式主要是管理层和少量作业层,作业队伍采取向社会劳务招标的形式,服务人员也从社会招揽(外包)。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大型建筑企业人才管理逐步暴露出人才管理上的诸多弊端与问题。现以某典型的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以下简称该集团公司)为例:该集团公司为现有员工7000余人,2012年企业产值近200亿元,下属子、分公司18家,主要从事鐵路、公路、工民建、地铁等工程领域的施工,施工地域遍及国内23个省、市和自治区。(图1)。

该集团公司人才引进应届毕业生为主,人才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人员构成机构不合理,基层项目部人员的比例偏低,二级总部人员、息工待岗人员偏多。②引进的人才倾向于国内重点院校的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招聘难度大,招聘成本高,人员流失率高,工作不足五年的人员流失率达60.27%(表1)。③人才培养机制不够灵活,论资排辈现象严重,新员工晋升机会偏少。④工作流动性大,工作地点不稳定,休假制度不健全。⑤岗位分析与人才测评缺乏科学依据,人岗不匹配。⑥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往往采取定性的考核方式。⑦薪酬激励机制创新不足,基本以岗位核定薪酬,薪酬激励机制主要导向高职务人员。⑧培训开发需求分析不足,培训的跟踪与反馈以及激励机制缺乏,基层项目重使用,轻培养现象较为严重。

3 基于胜任力模型进行建筑企业人才管理的必要性

提出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胜任力模型人才管理,需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程来看。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以事为中心,重视事务性工作和流程,员工被物质化,主要工作内容有人员选拔、分派、工资发放、档案保管等,这种理念较为适应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才管理。引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后,则以工作为中心,强调人力资源对工作岗位的适应,其工作内容主要有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管理、员工配置、培训开发以及绩效与薪酬管理等,该种模式较适用于稳定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行业。

建筑行业人员流动大,生产周期长、生产阶段性突出,外围因素和不确定干扰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加强建筑企业岗位的分析、人才的梯队性建设、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管理方式则以个人工作规范和组织工作描述的胜任力相结合,注重岗位分析和人员的配置,人才潜力的挖掘和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在人才选拔上依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企业的人才配置;发挥企业在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的导向,使人才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减少人员流失率,促进建筑企业人才管理的良性循环。

4 胜任力模型在建筑企业人才管理上的应用

传统的人事管理发展到以工作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其应用层次不断得到提升。应用胜任力模型思维在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人才管理,需贯穿人力资源规划、岗位评价、人才招聘、绩效考核、人才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等整个人才管理链。

4.1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应用在人力资源规划主要体现在人才规划的目标指标方面,胜任力模型主要强调建筑企业人才梯队性、均衡性建设。管理层和作业层素质的梯队性建设主要针对管理层和作业层的学历、业务素养、职业资格证书、综合素质等方面;管理层的专业和作业层的工种的均衡性建设须根据建筑企业的特点,符合建筑企业的比例,为培养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优化人才队伍配置提供了前提条件。

4.2 胜任力模型在岗位评价方面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应用到岗位评价主要是确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难度、工作标准制、工作任务量,并核定岗位任职条件,为人才招聘、绩效考核、人才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等提供了依据。

充分的岗位评价能更好地做到人岗匹配,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并适度减少该集团公司二级机关总部人员,优化基层项目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基层项目的管理能力。

4.3 胜任力模型在人才招聘管理方面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应用于招聘管理,在面试过程中通过考察应聘者是否具备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所要求的关键行为,不能用应聘者之前的岗位胜任力来作为现岗位胜任力的衡量标准,特别是要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应聘者的个性、动机、价值观,预测应聘者在该应聘岗位的未来表现,做出是否录用的决策,从而提高招聘有效性和针对性。

对于该集团公司人才招聘,应适度考虑人才引进的梯队性,对于管理层的专业人才主要从国内重点院校招聘,作业层应从中专技校招聘,可以降低企业薪酬总额,减少人员流失率。

4.4 胜任力模型在绩效考核方面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应用于绩效管理,前提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考核指标,并可以进行有效比较,能真实地反映员工的综合工作表现。根据制定的胜任力发展目标,确定工作的重点内容,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确定绩效考核结果。

建筑企业考核的重点、难点在基层项目,基层项目人员流动频繁,施工前期、中级、后期人员数量变化大,工期长短不一,人员稳定性较差、工作岗位设置变化大,建议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确定员工绩效。管理人员、作业层分开考核,最终确定适用于项目的考核机制。

胜任力模型引入基层项目绩效考核,除工作业绩外,必须引入工作态度、价值观、责任心等方面的考核指标。

引入胜任力模型可以创新该集团公司薪酬激励,发掘优秀人才,减少用人方面的论资排辈现象,建立能者上,不能者下的良性用人机制,还可以减少人员流失率。

4.5 胜任力模型在人才培训开发方面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应用于人才培训开发,主要是通过对员工承担某岗位所需的关键胜任力的培养,来提高员工与组织整体的胜任力级别水平,不断完善充实胜任力模型以提高其对企业战略的支持能力。其应用过程首先是确定员工与岗位能力素质差距,包括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差距以及根据绩效管理结果确定员工素质差距,然后分析素质差距对绩效的影响,并依据战略发展需求确定素质差距弥补的优先顺序,组织员工培训,使员工能够胜任企业发展需要。

对人才的培训开发一定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当岗位胜任力和员工实际能力的差别较大时,需要评估员工的自我认识,主要包括兴趣爱好、個性特长和技能素养。在培训开发的可行性不高的情况下,需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寻找自己合适的岗位,不提倡员工“干一行、爱一行”。

4.6 胜任力模型在薪酬管理方面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应用于薪酬管理,强调员工报酬是基于员工胜任力高低,根据岗位胜任力评价和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结果设计薪酬结构,使薪酬政策更具公平性和竞争力。同时基于胜任力的薪酬体系有利于组织创建以内在素质为导向的企业氛围,提升组织绩效。

当前,该集团公司薪酬管理主要以职务高低来衡量薪酬标准,致使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转岗至行政管理岗位,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薪酬需减少职务层级的薪酬待遇差别,加大胜任力对薪酬的影响力,培育专业管理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开辟专业管理人才的职业通道。

综观建筑企业基于胜任力的人才管理模式,在建筑企业人才招聘管理、员工配置及培训开发、绩效与薪酬管理等方面有着不同于传统人事管理、当代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基于战略的人才管理模式,有着其特殊性。而这种基于胜任力的人才管理理念和手段将更好地促进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快速稳定和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MeClelland 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4.

[2]Flesihman,E.A,Harris,E.F.Patterns of leadership behavior related to employee grievances and turnover[J].Personal psychology.1990(5):43-46.

[3]Boyatzis.The competence manager:A model for effective Peformance[M].John Wiley,1982:5-36.

[4]Spence LM,Spence S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work:John Wiley & Sons,Inc,1993:2-39.

[5]陈万思.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的企业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23.

铁路人事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如何加强市政工程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本文就市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从事市政管理方面的人员提供管理理论依据,进而推动城市化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市政工程;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1.市政工程管理的存在问题

1.1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问题

现在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建筑企业搞内部项目承包制,项目部只给公司交管理费,这种类似转包挂靠的行为削弱了企业对项目部的质量管理,极易导致质量低劣;有些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只好挂靠施工;有的以包代管,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不按图纸施工,擅自变更设计。另外,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原来的许多分包企业逐步成长为总包企业,这些新兴的总包企业往往在分包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和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上存在薄弱环节。

1.2 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市政工程的建设单位多为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委托)的单位(部门),有些单位由于自身的权力,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有的工程开工多日还没有签订正式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有的工程不办理规划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检查时才补办,时常出现\"三边程\";有的政府投资工程为追求所谓\"政绩\",一味压缩工期,甚至缩短设计周期,这极易导致工程项目设计上的功能不全或其他缺陷和施工质量隐患,造成工程质量内在品质的降低,运行后出现大量质量问题。

1.3 质量意识不强

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有的为了献礼或向媒体交代或应付检查,往往重视工期而忽视质量,有时出现抢干和蛮干。各责任主体不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或对强制性标准不熟悉。有的人认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与结构安全无多大关系大不了坏了再修,人为地降低了质量。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与工程不同步,表格不统一,后补资料、甚至出现假资料。

2.加强市政工程管理的措施

2.1 坚持落实质量责任制

多年的实践证明,提高工程质量必须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说到底,就是工程不论大小,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指派专人负责,对工程质量负领导责任。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勘探、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监理等要按照分工,对工程涉及的各个环节负责,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人的头上,出了质量问题,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2 加强诚信建设,加大市场信誉对质量责任主体的约束力

正是基于加强诚信建设的需要,我们要严格执行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试行)》,对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监理单位违反法律 、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的行为,以及勘察、设计文件和工程实体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情况记录在案,并提请有关部门将不合格的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清除出建筑市场,促进建筑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2.3 强化工程质量意识

首先应该增强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项市政设施都是城市整个系统的一个零件,若缺了它,城市就像少了一条腿,若质量上出现问题,也将给国家和群众的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二是要学习和运用抓工程质量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质量水平。三是要用反面教材,给建设者们敲质量的警钟,\"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应化为参与市政工程建设者们抓质量的自觉行动。

2.4 强化监理公司的监理职能

任何一项工程中,施工单位质量自控是基础,监理单位有效监管是关键。要提高工程质量,监理就要着眼于工程的工期进展和质量,安全客观实际,采用法律的手段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工程造价和合同管理,协调生产过程中各有关单位的关系。

2.4.1 要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市政工程监理队伍

市政工程质量监理是一项难度大、项目多、任务重的监理工作,因为市政工程是综合性工程,既有道桥工程专业知识,又有给排水专业知识,还有园林、煤气管道、热力管道等工程的专业认识,而一般的专业人员只精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很难胜任市政工程的监理工作,因此,监理公司要对市政工程监理人员进行特殊培训,使其一人多能,胜任本职工作,为公司增添技术实力。

2.4.2 要有适应市政工程质量监理的仪器设备

目前,一些中小城市市政工程质检仪器、设备比较陈旧落后,精密仪器几乎是空白,有些监理公司根本就没有市政工程质量检测设备,这给工程监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市政工程的质量检测主要是靠先进的设备,是靠人与仪器、设备有机的结合才能监理出优良的工程,因此监理公司要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使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器械结合起来,使检测手段逐步实现现代化,从而增强监理公司的质检实力。

3.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导致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影响质量和安全的因素,如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差异、施工工艺的改变、天气环境的变化、施工设备的磨损等,都会产生质量和安全变异,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因而,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控制因素,把握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控制方法,对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极其重要。

3.1 部分市政项目隐蔽工程和附属工程质量不高

软土地基和回填土处理不到位,致使地面出现纵向裂缝和破损;混凝土路面施工养护不到位,路面成型后出现起砂和脱皮,甚至钻芯取样试件出现蜂窝现象。同时,由于对市政工程的附属工程不够重视,人行道基础处理到位,致使人行道道砖铺砌块出现松动塌陷。盲道下坡道与路口衔接高差较大,不符合高差小于2cm的设计和规范要求。

3.2 同步建设施工质量差

位于人行道或慢车道上的同步设施,各类管线检查井标高与路面标高不同程度存在差异,致使路面平整度差。尤其是部分管线基础未按行业标准和道路设计标准进行回填和处理,使地基基础留下质量和安全隐患,造成路面沉陷。

3.3 施工现场对地下管线设施保护措施不力

一是建设单位提供的管线资料不完整、不准确;二是施工企业对现场未做详细调查或全段面探坑施工;三是管线单位提供的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使施工现场对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3.4 施工机械和施工用电存在安全隐患

少数施工现场尤其是处在城郊结合部的小型施工场地,施工用电极不规范,仍然使用木配电箱,甚至出现闸刀无保险盒的情况;施工机械带病作业现象较为普遍,检修不及时或违规操作,以致酿成安全事故。

4.结语

在市政工程管理中,工程的管理影响了施工的好坏。要把管理重点放到第一线,特别是抓好工序管理,坚持质量检查制度,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本文从市政工程管理的现状出发,就如何提高市政工程的管理水平给出了一些建议。然后简述了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參考文献

[1] 王伟. 以科学的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2] 胡正华. 知识经济时代的施工管理浅析[J].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05.

[3] 王澜轩.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J]. 民营科技,2011.

铁路人事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企业不断转变经营模式。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模式的核心,其在铁路企业的管理模式中占重要位置。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已全部面向市场,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企业在经营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全面预算管理根据我国铁路企业发展的现状为铁路企业制定一套合适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可以优化铁路企业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和监督体系。

关键词: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深化改革

一、铁路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

铁路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就建立了一套以分层管理为基础的初级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使得铁路企业把财务和业务进行有机结合,整合了铁路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了铁路企业的经营水平。目前,铁路企业虽已全部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但是从实行现状来看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的管模式中没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透彻

如今,铁路企业虽已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模式,但是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核心内容的认识不及国内大型企业的认识透彻。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上和理念上存在一些误区,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的运营中没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首先,铁路企业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仅仅只是企业原计划管理的延伸,二者没有本质的差别。全面预算管理只是对原计划管理的简单整合。其次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之上,没有实行的支撑点。

(二)全面预算管理缺乏一张完整的信息交流网

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所以要做好预算编制、控制和考评等一系列工作,就必须要求企业为其建立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做支撑。现今,由于铁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生产、经营、财务等各环节信息不流通,各环节的数据信息处于孤立状态,很难做到一体化。这为铁路企业建立体系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增加了难度。

二、深化铁路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

(一)铁路企业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的形式来规范铁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经济行为和经营目标,全面预算是铁路企业经营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以及经营目标有利于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性作用。

1.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

铁路企业在其经营模式中,会制定一系列适应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铁路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包括经济和非经济目标。经营目标是铁路企業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实现的生产经营目标,更是铁路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全面预算管理在经营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战略目标的需求,对铁路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铁路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2.铁路企业中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

铁路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而战略规划可以把战略目标具体化和形象化,为战略目标的实现做保障。战略规划的时间一般不会很长,其主要内容包括对铁路企业的发展提供方向、目标和计划。所以深化铁路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就要制定适合铁路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考核体系

考核是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铁路企业运营过程中好的考核体系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会有利于铁路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1.全面预算考核体系具有目标性。全面预算考核的目标是为了发掘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真正作用,全面预算考核体系有利于更好更快的实现铁路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有利于铁路企业权衡全局和局部的利益冲突。所以建立一套以目标为主导的全面预算考核体系,利于深化铁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2.在设计全面预算考核体系的过程中应建立以多重标准为基础的绩效考核,这样有利于铁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收支利等财务指标,同时有利于铁路企业建立一些提高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的非财务性指标。此外,在设计预算考核体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设计定量的考核指标还应设计一些定性的考核指标。

(三)加强对全面预算过程的控制

全面预算是对铁路企业实际运营过程的预测和预计,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所以,在明确了全面预算的目标后,要做好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分析工作。分析和控制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做出调整,以便铁路企业更好的发展。

1.成立全面预算过程中的分析小组

铁路企业在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之后,要组建分析工作小组对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小组要及时的发现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上报,研究讨论并做出改正。同时,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整合,为深化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供经验。在分析评估过程中,要着重分析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全面预算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二者之间存在差异,要客观的分析出现差别的各种因素,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

2.对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

铁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全面预算不能准确的预估经济活动中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全面预算执行时要加强对执行过程的监督,及时的发现其中所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监督要做到事无巨细,要落实到铁路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对大型经济活动的监督力度要加强。以便更好的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真正作用。

3.对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

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会挑战各种问题,但是在挑战的背后一定要坚信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和优势。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随意的对全面预算做出修改。铁路企业要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权威,要根据实际情况并进行分析后对全面预算做出调整。影响全面预算的因素有很多,如政策的改变、市场的走向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所以,铁路企业要根据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全面预算做出合理科学的调整。

(四)改善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确定预算条件是确立全面预算目标的先决条件。企业是根据假设进行全面预算编制的,如政策的变化、原材料成本的控制等一些影响财务费用的因素,都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进行全面预算编制的一系列假设。这些假设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可以提高全面预算编制的可实施性和科学性。

铁路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各种各样,如:零基预算,就可运用于刚成立的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之中;滚动运算法适用于有雄厚基础,但经营环境变化大的企业。铁路企业在改善全面预算编制的编制方法时要借鉴权威的编制方法,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五)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交流库

铁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该将企业的人、物以及经济活动中各环节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统一,实现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化战略目标,打通各信息交流的渠道。信息的有机结合有利于铁路企业业财的融合,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数据流通和共享,同时有利于铁路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化、科学化的转变。

三、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铁路企业在面向市场后要突破质的飞跃就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深化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把铁路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规划、经营目标等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我国铁路企业的发展和转型。铁路企业应从思想转变开始,全方位的、透彻的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和学习。铁路企业领导应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深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全体员工应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认识,以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铁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涛.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7.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3]杜莉.铁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

作者简介:

魏艳霞,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衡水车务段。

铁路人事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相较于其它类型的建设项目,在工期进度的控制与保障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对于影响铁路建设项目工期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铁路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的工期控制措施。

[关键词]铁路工程;工期控制;进度控制

在各种类型的建设工程项目中,铁路建设工程项目是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原因无它,主要是由于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的复杂性。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是路线长、区域广、建设环境复杂,而且建设内容涉及到线路、桥梁、隧道以及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等各个专业,是一种系统工程项目。铁路建设项目由于涉及专业较多且各专业间还存在着各种接口与控制关系,因此,协调与处理各专业间的关系,对于項目的进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工期。

1、铁路建设项目工期的影响因素

铁路建设项目工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评价层面的因素,也有技术层面的因素。总的来说,影响铁路建设项目工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项目建设质量与成本因素、设计图纸及变更因素、施工技术因素、施工管理水平因素以及施工作业水平因素等,此外,安全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资源配置因素等也是铁路建设项目工期进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1.1项目建设质量与成本对工期的影响

建设项目的质量、成本与工期是三个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三者互相影响。工程质量对工期的影响较大,当工程质量提高时,往往也就意味着工程工期的延长,反之,降低工程质量,可有效缩短工程工期。通常情况下,保证工程质量是前提条件,在质量要求明确的前提下,工期的长短将与成本的投入直接相关,当需要缩短工期时,往往意味着成本的额外投入。对于铁路建设项目来说,铁路建设质量要求是明确的,总工期是根据建设项目的各项指标确定的,成本投入也是有预算的。此三者的相互影响,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与控制方面的问题。如何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好三者的关系,是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若一味的追求高质量,势必会对工期进度造成影响;而一味的控制成本,不但工期进度难以保证,便是工程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1.2设计图纸及变更对工期的影响

图纸设计以及设计变更通常是在项目的可研阶段对工期的影响较大,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后,此类因素对于工期进度的影响较小。在工程施工阶段,设计变更对于相应的分项工程工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一般可控,对于总工期而言,设计变更的影响可不考虑。铁路建设项目上发生的Ⅰ类变更,因规模大数额高而应重新计算工期,因此建设施工管理中,设计图纸和变更对总工期分析可不作为主要影响因素。

1.3施工因素对项目工期的影响

施工因素对工期的影响包括了施工管理水平、作业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

施工管理水平对工期具有较大的影响,具有较好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单位,可以很好的在施工过程中协调施工参与各方,使施工各项进度得到有效的控制;反之,施工管理水平差,势必会在施工过程中因各专业协调问题而导致施工进度受到影响。施工技术水平与作业水平是一个施工单位综合实力的体现,这两方面对于施工工期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是评价施工单位除管理水平外的两项重要指标。施工单位是建设项目实施的主体,施工进度的快慢受其影响较大,而一个施工单位,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作业水平体现其整体水平的高低。监理单位作为业主的监督管理方,其管理水平同样在项目施工阶段对项目工期有着重要的影响。

1.4施工环境对项目工期的影响

施工环境也是一个综合影响因素,对于工期进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与突发性。施工环境泛指建设项目沿线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以及施工现场周边的劳务状况、材料资源状况等。在工期影响因素的分析识别与统计中,施工环境可作为客观因素与不可变因素考虑。在施工开始前,项目建设管理方应该充分调查项目线路及周边的环境情况,在掌握详细资料的前提下合理计算总工期,这样才能使施工环境因素在可控范围之内。如果未对项目施工环境调查充分而开工建设,那么在实施过程中既定工期很可能无法满足施工实际的需求,施工进度也就无法合理地与施工质量、成本等因素相互协调配合了。

2、铁路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措施

2.1确定总工期以及里程碑工期目标

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需要围绕总工期目标来进行。对工期进行控制需要有一个控制目标,总工期就是控制目标,具体的实施需要在总工期的控制目标下,分解制定各个里程碑工期目标,以里程碑工期目标的落实与实现来保证总工期目标的实现。因此,确定总工期以及里程碑工作目标是进行项目工期控制的基础。

2.2编制实施性的进度计划

编制详细的可实施的进度计划,是确保工期目标完成的重要保障措施。进度计划的编制可选择适当的方式来进行,网络计划与横道图是常用的计划编制方法,对于复杂的进度计划可以通过项目管理软件来完成。详细的可实施的施工进度计划,可以有效指导项目施工的资源配置以及进行施工作业安排。施工进度计划需要在实施前反复优化,直到找到能够确保工期的最优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跟踪分析计划的实施情况,将工程实际的进度与计划进行反复比对,在发生偏差时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正,确保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目标相一致。

2.3要明确关键线路与施工关键要素

关键线路是项目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活动组成的集合线路,通常总时差最小的工作即为关键工作。项目施工的关键线路需要通过编制网络计划图来得到,只有对关键线路上的施工作业活动进行有效的工期控制,才能确保项目的总工期得到有效控制。在施工项目的进度控制过程中,应对项目关键线路上的活动进行特别的关照,重点监控其实施进度,并在资源配置以及各种保障上予以重视。

2.4合理调配资源

资源的合理调配是确保建设工程项目工期目标完成的关键要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资源调配包括了人力资源、机械设备资源、材料资源以及资金资源等。工程项目建设必需考虑很多要素资源的调配问题。在工程建设项目中,进度计划的实施以及工期目标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受到所需资源的限制,项目资源在调配的过程中总是呈现出有限性,因此,资源的均衡分配是工期控制的重要方面。

资源均衡分配,就是依据项目进度计划,以不影响工程项目进度为前提,将项目已到位的有限的资源,通过调整施工各个工序的开始与结束时间,更合理地分配到各分部分项工作中。资源均衡主要关注的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合理使用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如果项目的所有活动资源需求都为己知,那么项目一经计划好就可以从总体上计算项目资源使用的情况。如果资源的需求量超过了资源的可供量,那么就要在工期计划和资源配置上进行权衡。

3、结束语

铁路建设工程项目因其复杂性,在施工阶段的工期控制上相较其它建设项目类型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所述之工期控制措施,主要是从施工阶段出发,而对施工阶段工期进度造成影响的因素,却不仅在施工阶段,设计阶段、项目准备阶段的一些因素也会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因此,在分析对项目工期造成影响的因素时,要进行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识别,这样,才能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相应的控制。

铁路人事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需要建设高速度的交通工具。高速铁路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运行的速度也比较快,对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当今社会中,施工企业大量出现,施工管理中合同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地位逐渐提高,二者是行业关注研究的重点问题,对于工程企业效益的实现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对高速铁路工程合同管理及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速铁路工程;合同管理;成本控制

高速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合同管理和成本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二者间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合同管理中需要树立成本意识,成本控制也需要合同要求进行规范,从而使成本得以有效地控制,因此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合同管理以及成本控制,使高速铁路工程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一、高速铁路工程的合同管理

1、完善合同管理框架的建设。在高速铁路工程管理中,合同管理结构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并且对合同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高速铁路工程管理前,需要明确工程建设中会出现的合同管理因素,强化合同双方的沟通交流,达成统一的意见,使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依据工程结构图,指导工程合同以及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结构图将决定项目管理的内容”,能够为今后管理工作的推进奠定基础。在制作结构图时,要根据工程的合同、条款、工程项目管理等使工程顺利建设。建立管理框架时,需要明确结构图、设计方案等,科学合理的框架图能够实现工程的协调管理,减少成本支出以及工作难度,提高高速铁路工程的使用价值。

2、强化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签订合同之后,需要管理人员根据签订合同的内容进行分级交底,将合同交底给合同内容的执行人员。保证合同的利益各方都能够明确自己在合同内容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完善责任分解制度,合同管理人员需要将合同中的责任进行划分,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和个人身上,保证每一个工程小组都能都尽心工作,保证合同的顺利实施。

3、建设高素质的合同管理队伍。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为了提高合同管理的效果需要强化合同管理队伍的建设,促进高速铁路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水平的提升。完善任职考核制度,只有通过专业考核的合同管理人员才能够上岗。做好合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合同管理人员学习更多合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避免合同管理出现失误。同时强化绩效考核,考核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合同管理人员的薪酬相结合,促使合同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升,高效工作。此外,还需要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其责任意识,爱岗敬业,促使合同管理人员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高速铁路工程的成本控制

1、优化施工方案。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中,需要有完善的施工方案,从而保证成本控制目标顺利实现。高速铁路工程的规模比较大,建设标准比较高,涉及到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在工程项目建设时,需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时,涉及到难度大、成本高的重点项目时,应优化施工方案,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对重点内容进行有效控制,利用价值分析法选择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决定着工程成本,因此必须要保证施工方案的优化,使成本控制顺利实现。

2、实现架子队核算。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积极提倡架子队核算管理模式。架子队是铁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基层作业队伍,将管理技术人员、生产骨干等作为施工的管理和监督层,将劳务企业人员与施工企业签订合同的其他社会劳动者作为主要的作业人员而形成的工程队。在高速工程项目中,架子队是基本的组织作业形式,架子队组织形式逐渐建立并完善,能够强化劳务管理,使劳务纠纷出现的机率降低,促进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架子队核算是成本控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3、科学处理变更索赔。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工程变更能够使施工企业挽回成本损失,扩大利润空间,通过科学合理的工程变更,使利润率不高的项目减少,对利润相对较高的项目做文章,提高利润。工程变更中需要明确一下问题。首先要努力争取变更,在工程施工建设现场,经常会出现与招标文件不相适应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工程设计的方案、数量以及工艺等进行变更。其次如果工程出现变更需要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在得到业主、设计以及监理单位同意后才可以实施。变更结束后,要让业主、设计以及监理单位签证确认,使工程变更能够顺利批复、确认。施工前,要明确合同内容,收集索赔的证据,并及时由监理签认,将索赔函件发给业主并要求其确认,通过索赔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利益。

4、优化机械设备的配置。在高速铁路工程成本控制中,机械设备的科学配置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施工企业需要做好机械设备的配置,保证施工工序合理安排,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机械设备不会长时间闲置,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机械设备的管理需要科学合理选择使用设备,检查维护以及保养。在总成本中,机械设备的费用会占到5%-10%,优化机械设备的选择对于强化成本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需要根据高速铁路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机械设备,如果采购费用较大,并且使用时间不长的,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得,减少成本支出。

结束语:高速铁路工程的合同管理与成本控制是十分重要内容,对于提高高速铁路工程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设中,需要提高对合同管理和成本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工程一直处于控制中,促使工程企业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上一篇:烟草仓储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高职赏识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