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能力阅读教学论文范文

2024-02-02

创新思维能力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体制有了显著的变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关注,要通过日常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体系以及知識运用等能力进行全面培育。而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创造教育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为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提供服务。所以,要更加重视语文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摆脱陈旧的授课思路与方式,应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对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所以,本文根据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希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一、阅读教学与创新思维的概述

(一)创新思维与想象力的特点

创新思维是相较于常规思维而提出的概念,创新思维具有多向性。创新思维通过多角度、多因素、多渠道进行思考,具有非邏辑性和非定时性,整体思维向开放性方向发展。创新思维相对于常规思维而言,很难得到主流思想的认可,大部分都是经过时间验证后才承认其合理性和先进性。同时,创新思维包含想象、联觉、直觉等诸多要素,它是一种较为高级、较为复杂且人类特有的思维。但创新思维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基于对于事实的发展的推理,在创新思维形成过程中,需要基于想象、求异、批判等各种要素。

(二)阅读教学

著名阅读学家詹森曾指出,阅读和理解只是语言意义上表达存在差别,其实质并没有任何差别。阅读的实质就是去理解问题,将存在的文本信息输入大脑中进行理解的过程。因此,阅读从本质上就是理解语篇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发生深层次联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是基于生活实践与语文经验,产生不同层次的理解。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授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使学生拥有正确的阅读取向和阅读方法,加深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

二、目前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较慢

尽管近几年我国大力施行教育改革政策,但改革的过程自古以来都是缓慢而由漫长,部分教师即使已经意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也已经开始重视对教育改革方案的研究,但教师由于缺少经验或是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够牢固导致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还是难以转变过来,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意识不够在教学中还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式匮乏,教学方法不够有针对性。如教师在改革后只关注成果,在初始阶段就以结果定成败是片面的,教师要更加重视过程。

(二)教学方式单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在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后开始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但由于经验不足在方法上还是比较单一不够创新,这使得学生的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教师只是用简单的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在问题的设计上不够合理科学,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适合低年级的学生。但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这种方式不能深化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学生会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一定的阻碍。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一)问题的有效引导

在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参与课堂中的活动,在课堂上多去设置一些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设置一些悬念,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激起学生对获取新的知识的欲望。语文是一种富有生动幻想的科目,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多去提一些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的问题并且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班级里大声的朗读课文,在学生阅读讨论时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质疑,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转变思维方式,使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比如,在学习《找春天》和《小鹿的玫瑰花》时,学生可以将不一样文章内容的情感表达迁移到同一主题风格,感受不一样文章内容的表达手法,真真正正保证举一反三,掌握不一样的景物描写方式。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的方式。对于小学科学的探究教学而言,两种模式都可以使用。就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而言,教师则应当以设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探究;同时,教师还可结合多媒体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升探究的质量效果。

(三)写-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学生把自己的见闻和感想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劳动的成果。学生具备较扎实语言文字基础后,当心中突然萌发表达思想情感的需要时,就有了\"我要写作\"的强烈欲望。语文教师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要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乐于写作、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单凭课堂上的语文教学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要有\"课内长知识,课外育专长\"的教育思想,努力抓好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让学生在写作路上乐此不疲。教师不要怜悯大力表扬的话语和对学生肯定的目光,要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积极引导学生在文章中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到作文是有感而发,鼓励学生\"用我口说我心\",\"用我笔写我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教师要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潜心研究教材教法,结合教材设计适合发展语文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肖生波.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9):42-44.

[2]马晓红.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124-125.

创新思维能力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1.1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 首要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建立起平等与民主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教学“软环境”。

(1) 课前酝酿良好的教学情绪。

在每节课的开始, 教师都要忘却生活中的琐事与不快, 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准时地出现在教室门口, 亲切的目光, 自信的神情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鼓舞, 使学生精神百倍地投入到英语课中。另外, 教师要适时适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对课堂气氛进行“预热”。聊聊几天前的野炊, 对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稍作议论 (如能与本节课主题巧妙挂钩则更好) , 为下一步的授课做好铺垫。

(2) 培养自然、真实的教学气氛。

“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 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 真实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使他们有机会用英语发表意见和看法, 同时又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例如, 在学完Are mobile phones safe?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1) , 我把学生分成2大组进行讨论, 一组认为Mobile phones are safe;而另一组认为Mobile phones are not safe.双方各推举两名代表进行辩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双方观点都很有说服力, 既包括来自课文的论点和实例, 又有自己使用手机的亲身体会。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得以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经验结合起来, 锻炼了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处处营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 教师难免出现差错, 而当学生指出或质疑时, 教师千万不必因爱面子而否认或采取一些"技术处理"。相反, 教师应当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误或知识上的不足, 并鼓励学生今后大胆指出或质疑, 把自己严谨的治学作风言传身教给学生, 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1.2 运用启发式原则,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欲望, 我们最好把教学内容悬念化,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首要条件。例如, 在练习中遇到这个样一个句子:What was it that the teacher did at last lesson?我觉得这个句子值得大家来研究, 将它写在了黑板上, 让大家来分析、理解。一开始, 没有人对这个句子说出所以然来。此时。我稍作启发:假如把句末的问号拿掉使它变为一个陈述句呢?经过这样一点拨, 有个学生脱口而出:“这是一个强调句型!”我在肯定他的思路后再作启发:假如我把原句中强调句型的结构拿掉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一个学生不假思索的说:“What the teacher did at last lesson?”但他这种简单地拿掉强调结构后连起来的方法遭到普遍的非议。有的学生指出这不是疑问句。最后, 我请一位学生提出他的看法, 他认为应加助动词did:What did the teacher do at last lesson?经层层启发, 学生弄清楚了句子的结构, 明白了它的含义, 也掌握了分析类似句子的方法。在整个分析理解过程中, 我不断的设疑、启发、点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激活了他们的思维。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 即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3 精心设计教案,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者必须是创造者。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素质, 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 (模块二unit1) 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 我一改平时复述课文这一教学步骤, 要求学生在下列情况下分组讲述当时的情景:Suppose you are:

(1) Justin’s father——Mr Foster (2) Justin’s mother——Mrs Foster.

(3) Justi n’s siste r——Kelly (4) a n e i g h b o r.

同样是一个复述课文的教学步骤, 但每个学生角度不同, 学生觉得这种复述有新意, 兴趣很浓。于是, 他们“添油加醋”地把事发当时的情况描绘得有声有色。而正是这种“添油加醋”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升华。

1.4 挖掘教材因素, 丰富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 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 就必须善于想象。如在学习了The lost civilization (模块三unit3) 后, 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庞贝城中的一员, 对当时火山喷发时的情景和自身可能的感受作出描述。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 思索出了许多不同的可能性。如:

(1) a farmer nearby (2) a slave in the city (3) a shop owner (4) a nobleman (5) a mouse

学生们的想象都很合理, 很丰富, 有的学生甚至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老鼠。如果学生们能经常这样大胆的猜测、想象, 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定能较好的发展。

1.5 积极评价, 鼓励创新思维

“赞美犹如阳光”, 赏识和赞美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成功。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 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对学生的有创意的或与“标准答案”不同的观点, 要多说:Good idea!或Sounds interesting!并适当地加以点评, 从而表明教师对于他们发自内心的赞赏和喜爱。

2 结语

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罗伯特.沃尔森说:“一部人类文明史, 就是一部创造史, 一步向外改造世界, 向内改造自身, 从而不断走向自由与进步的历史。”可以说, 人生的本质和价值就是创造。作为最活跃, 最能动的教学要素——教师, 只有致力于创新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创新。

摘要:本文分析了什么是创新思维, 并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教案、积极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新课改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物理教学既要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新课改 创新思维能力

二十一世纪需要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形成主要依靠后天教育,如果老师不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很难被有效培养。如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话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必须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本文就通过初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展开论述。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能否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对问题的探索产生浓厚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只有在创造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神经才能处于活跃的状态。人的思维活动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进行。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能够巧设悬念的问题或者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将最终答案告诉学生,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切勿将思路直接告诉学生,要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要给出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通过悬念的设置与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通过老师的亲身示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受心理发育特征的影响,初中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学生大量的时间都在学校学习,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老师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应该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物理老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老师都要闪烁出创新的光芒,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将老师的创造性思维闪现在学生面前,并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老师想要有效的为学生提供示范,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每一个物理老师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有的老师虽然授课能力比较强,但是创新能力却有所欠缺,这就对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老师要积极主动的思考,同时还要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有效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方法,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三、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能够对学生的很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其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也是物理实验的一项重要作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实验准备环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看似简单,实际上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做实验之前都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学生既要对实验步骤的严密性进行思考,还要对实验器材的使用进行思考,没有走进实验室之前,学生没有实验仪器,因此,不管是实验步骤还是对实验器材的了解,学生只能在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并注入一定的想象成分,在大脑中对实验进行想象。这一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实验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际的实验操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然而实际的实验操作会出现很多学生意想不到的现象,这就引发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并进行深入的探究,调动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实验中的意外发现往往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对新发现物理现象的研究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引起老师与学生的高度关注。

3.实验后的思考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操作的结束并不代表实验的结束,实验后的思考活动也十分重要。很多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没有想清楚,在实验结束之后就需要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在实验后的思考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实验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有效的结论,也可以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这些都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一些学生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找到了一些带有个人见解的解决方法,并设置了一些能够验证自己想法的小实验,最终得出了正确结论,学生的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设计一些带有个人见解的小实验,要注意实验不能带有危险性。

四、通过兴趣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之间的思维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别,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更是参差不齐。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习很感兴趣,那么这个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思维能力就显得十分敏锐,物理学习也是一样,一个对物理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的思维能力,物理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老师要有效把握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产生强大的创造力,物理学习也是如此。因此老师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不断地进行思考与创新。

老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最关键的是老师要树立“兴趣意识”,这样才能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落到实处,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是学生打好物理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老师要把握好本阶段的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掌握好有效的方法,遵循学生的思維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老师引起重视。相信在广大初中物理老师的不断努力下,一定能够提出更多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创新思维能力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创设宽松课堂, 引发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的知识信息传递, 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一个对教师感到惶恐的学生, 怎敢在课堂上侃侃而谈, 这样又何谈创造性思维呢?实验证明, 只有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 学生的个性潜能才会发挥到极致。可见, 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十分重要, 所以, 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敢想敢说的教学氛围。要想营造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氛围, 我们要拆除教师与学生之间壁垒森严的藩篱, 用民主、平等来取代专断与师道尊严。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 真心诚意地与学生交往与交流;教师要破除“迷信”, 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 在学朱自清的《春》时, 文中“野花遍地是, 朵样儿, 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这句话把花比作眼睛和星星, 引起了学生的争论。有的学生说这个比喻不恰当, 花怎么会像眼睛, 花应该像笑容。有的说花像眼睛, 因为花开了花蕊像眼珠;而有的学生则说“眨”是因为作者在阳光下看久了的视觉效果……对学生的种种说法, 教师不能专断,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 就是一种创新。

可见, 语文教学只有焕发学生的心理动力,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去发现, 去创造。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 创新思维才会不断出现。

2 援疑质理, 训练创新思维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的开始, 也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古人云, 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 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 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 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一般地说, 学生质疑程度的高低, 可以衡量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大小, 也最能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精神以及求知欲望的强弱。要在质疑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设问, 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题。如《药》的主题思想, 课本与教参都说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与群众的关系, 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但我在上这一课时, 鼓励学生要敢于怀疑, 对现成结论不迷信, 不盲从;不惟上, 不惟书, 也不惟众, 从新的角度重新思考、分析, 找出缺陷与不足, 提出自己的见解。于是, 对以上的主题思想, 很多学生提出了与课本不同的见解。学生们认为, 从课本实际看, 《药》的主题思想应该是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揭露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和愚弄人民的罪行, 从而说明了改造国民、唤醒民众的重要。学生们提出这一看法的理由有: (1) 如果主题是批判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 必定要通过夏瑜这个人物体现出来, 夏瑜必定作为明线, 作为主要人物, 正面描写他们如何脱离群众。小说却找不到表现这个虚弱点的片言只语, 甚至还写夏瑜在牢房向牢头宣传革命道理。而小说暗线所及, 也无一处是直接表现革命者脱离群众的。 (2) 作品为何将华家故事安排为明线?为何将麻木愚昧的群众写得那么多、那么充分?目的在于突出群众的愚昧, 尚未觉悟, 而群众的这种精神状态, 正是几千年封建统治者利用封建礼教、封建文化愚弄人民的结果, 责任不能由夏瑜这些人来负。作者之所以把群众写得那么愚昧落后, 用意在于“揭出痛苦, 引起疗救的注意”。 (3) 最后一段作者不惜浓墨重彩, 极力渲染坟地的死寂、悲凉气氛, 其用意仍在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学生的这些看法虽有待商榷, 但这种不迷信书本, 敢于质疑, 否定旧论, 提出新见, 正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

3 激发联想和想像, 拓展创新思维

创新离不开想像, 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想像力, 就没有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正是有广阔想像空间的学科, 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方面, 有其独到的优势。如教学《荷塘月色》时, 可让学生体会作者为什么把荷叶比喻成“亭亭的舞女的裙”, 而不是“亭亭的少女的裙”, 特别让他们想像跳芭蕾舞时的情景, 进而想像那荷叶自然舒展的美。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让他们把诗歌精炼的语言通过想像描绘成一幅雨后山间图, 让他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捕捉诗人含蓄的思想感情, “猜测”诗歌背后蕴含的深意。

可见, 联想和想像, 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

4 分析比较, 促进创新思维

只有比较, 才有鉴别。比较的过程是事物间同中辨异, 异中求同的过程, 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分辨时, 或温故知新, 新旧知识相互渗透, 融会贯通;或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不断拓展知识领域, 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扩展思维空间。如在教学初中的《敬畏生命》与《热爱生命》这两篇课文时, 我告诉学生:这两篇课文都是歌颂生命的, 都是让我们认识生命的可贵,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热爱生命, 珍视生命, 认真把握好每一天的。题材都是谈生命的;都以“我”的认识、感受来写;两文都是文约意丰。即题目、题材、写作角度、语言特点、内容都相同。但我未析其异, 而请学生分析比较。学生发言积极, 思维辐射量大, 归纳起来, 有四点不同: (1) 写作的侧重点不同:《敬畏生命》揭示人洞察到的生命的本质;《热爱生命》告诉人民应该怎样对待生命。 (2) 谈论的方式不同:一篇是写景抒情引发出敬畏生命的感悟;一篇是从日常的词语理解入手引发出热爱生命的议论。 (3) 语言风格不同:一篇是景物描写细致逼真, 语言富于形象化;一篇是采用议论方式, 语言较概括。此外, 还请学生们思考并讨论发言:对于生命, 我们是从“敬畏”到“热爱”, 还是从“热爱”到“敬畏”?答案不言而喻。这样从求异方面分析比较, 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很多, 这就要求每位教师不断钻研, 引导学生养成创新思维习惯, 从而把他们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摘要:加强创新思维教育, 应从创设宽松课堂、援疑质理、激发联想和想像、分析比较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训练和培养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

[2] 蒋成.语文课文读解理论与方法[M].杭州大学出版社.

创新思维能力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一直以来, 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 即历史研究是研究者们的工作, 中学历史教师只是简单的文化传播者。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者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意识是指能够即时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发展变化的脉络, 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材, 而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 机械地使用;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 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容、愉悦、向上的环境, 着力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些都是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 (2) 历史教师应该有求知求真的精神。例如, 现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 已经经历了几次修订, 即使最新版的历史教科来也能找出很多的漏洞。只有敢于质疑, 才能带动学生, 调动学生参与与研究的热情, 提高学习兴趣。 (3)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之余, 多关注一些重要历史现象的最新学术研究, 并恰当地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 带动学生一起学习研究。如果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 很难适应现在的高考形式, 也就无从谈起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意识, 培养历史学科的研究能力, 对于大部分中学历史教师来说, 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也应该尽力克服, 迎难而上, 为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中学历史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 才能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提供前提和保障。 (4) 中学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只有这样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与思维的学生。

2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 加强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 这是培养学生历史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基础。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曾说过:“创新知识从何而来?我想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思维。创新并非异想天开, 而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 运用创造思维, 举一反三, 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如果脱离了教材传授基础知识, 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与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创新伟与能力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 更没有主次之分。如果轻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专注于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必然会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历史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必须从扎实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入手。当然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也并不意味着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通过各种方法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好的方法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一定程度避免了死记硬背带来的枯燥和学生的厌烦情绪, 而且还能提升兴趣,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能够提出问题就是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的起点, 是创新思维的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就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要积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如在讲授“元朝的统治”这一节课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在向学生讲述了蒙古兴起后, 请学生各抒已见提出问题, “蒙古高原曾经生活过哪些民族?”“铁木真为什么会统一蒙古草原?铁木真为蒙古的发展做出过哪些贡献?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是怎样评价成吉思汗的?成吉思汗的命运如何?”等等, 这都是大家心中的疑问, 问题出来后, 让大家讨论, 尝试回答, 最后我又加以补充和总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 增强了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3)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教师要有质疑的精神, 学生同样也需要。这种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批判质疑是创新的前提, 缺乏批判质疑性思维的头脑很难产生创新的火花。创造型人才的人格特征一般有三个:即思维不被现成的结论所束缚;不相信正确的答案是唯一的;对专家学者的观点也会提出质疑。有鉴于此,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结论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 究竟这个结论是不是严谨, 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 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方式可以分为采取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模式。这两种方式可以相互补充, 取长补短。长久以来, 中学历史教学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放在了课堂教学中, 而轻视了课外活动这一重要的方式, 这必然会影响到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课堂内学生可以对基础知识、历史发展的脉络和一些历史观点有些最基本的认识。而课堂外这一方式在时间的掌握安排, 具体的实践操作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强的灵活性, 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如进行研究性学习, 同学们自己确定研究方向, 亲自查找资料, 撰写论文等, 学生不仅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 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并且通过评价可以达到互相激励、启发、产生更多的新想法为目的;再如举行专题辩论赛,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学校和当地图书馆丰富的资源, 搜集相关的资料, 指导学生撰写辩论词以及辩论应注意的各项事宜。辩论双方的输赢并不重要, 重要的在于通过辩论前的准备和辩论过程, 掌握了大量的知识, 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精神与能力。

总之, 大力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与能力,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对于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以及人才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信只要教育者能够坚定信念, 勇于探索和付出, 一定会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创新思维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界目前关注的热点,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大方面加强对学生创新与思维的培养:一方面是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高素质并不断改变传统观念培养自己创新思维精神与能力;另一个方面, 从把握好历史基础知识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意识以及挖掘第二课堂, 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1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就应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在创新活动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是创新思维的组成部分, 以形象思维为主, 不强调事物之间的关系。它试图就同一问题沿着不同角度思考, 提出不同的答案, 强调的是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的迁移性, 对创造性的问题的解决非常重要。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要有利于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的发展, 让学生积极探索, 坚持独立见解。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因素,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大胆发散创造, 去探索。如在讲到问对方姓名时可说: (1) what is your name, please? (2) Your name please? (3) May l have your name, please?当学生对这类问题讨论时, 就会产生兴趣, 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对学生创设学习氛围, 加强语言刺激, 营造创新气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 让教学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由探索、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的基础上发展自我, 消除传统教学中的那种紧张感、压抑感,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发展个性, 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树立创新为荣的理念, 为学生锐意创新创造条件。如我们在教初二上46课Weatherreport时我把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的音录了下来, 放给学生听, 学生听到那熟悉、美妙的音乐, 加上同学们活跃的思维, 很快记住了, 因而, 学生学习热情很高, 兴趣很浓, 对所学内容容易掌握。我认为, 课堂应是一个生气盎然的教学场所。在这里, 学生是真正的主体, 要特别注重培养、强化学生的兴趣、爱好,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完了No Smoking这一单元, 我让学生自己制作关于禁止抽烟的广告宣传画, 然后进行评比。学生积极参与, 精美的图案设计、地道的英文解说词, 令我觉得耳目一新。尤其是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到了相关的知识, 而且受到了美的熏陶。再比如, 在讲课文Australia时, 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了电教媒体手段和直观教具的特殊作用。通过屏幕, 我逐一清晰地展示了一幅幅关于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图片, 如:土著人 (aboriginal) , 悉尼歌剧院 (Sydney opera) 及其特有的动物袋鼠 (Kangaroo) , 同时简略介绍了相关的历史知识, 这无疑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是在教学过程的创新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产生强大的语言动力。因此, 教师上课时要精神愉快、幽默风趣, 以自我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 给与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地进行创新。同时, 也要精心设计趣味浓厚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动积极, 想象力丰富, 记忆牢固。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 培养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我们在学第三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 我首先就放一段关于冲浪的录像片, 让学生看冲浪运动, 使每个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上面来, 然后问:W h e ndid the surfing begin?and why do thewriter hope surfing will be an event of the Olympic Games?等一些问题, 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小小的悬念,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互相交流, 互相启发,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掌握知识。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现创新能力的根本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通过教学实践,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等, 它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 力求使听、说、读、写活动上升为美的活动和创造性活动, 将苦化为乐, 变紧张为轻松,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 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营造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 用关爱、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 让学生不怕错误, 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里点燃学生创造的星星之火, 也为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2) 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 让学生上台做值日报告, 报告的形式内容不限, 目的是要学生课前精心准备、收集资料, 经过加工进行语言实践, 加强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3) 用英语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 用英语回答问题, 也可让学生检查自己的听说能力, 还可让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4) 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它能真正把英语交际变为现实, 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发展, 学生的情操才能得以陶冶。中学英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 成立英语角。 (2) 办一份英语小报, 展示学生的才能, 交流学生的学习经验。 (3) 进行英语口语竞赛, 演唱英文歌曲等都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 (4) 举办英语文艺晚会、故事会。 (5) 组织英语讲演辩论会等,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5) 经常性地开展写作实践课,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写作。比如:开办写作园地、出英语墙报、举行英语写作比赛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材, 有的放矢训练写作;还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自由创造发挥, 如:学生经历的, 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事等, 只要是值得写的都可以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情况, 做到教学相长。

总之, 在教学中教师要自觉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教会学生运用联想, 加强知识横向、纵向、逆向联系, 努力提高学生智力, 发展创造性, 培养他们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我在教学中, 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原则, 鼓励学生争鸣、质疑, 广泛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拓宽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持之以恒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 使学生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们一定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 更多的机会思考、创造、表现, 随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激励他们发奋学习, 勇于创新。

摘要: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述。实践证明, 创新的课堂教学, 不仅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成长的天地。

上一篇:教师园本培训幼儿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