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风险防范分析论文范文

2024-01-24

海外投资风险防范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债券成为企业及政府融资的一种方式,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途径,企业投资债券能够从中获得较高的收益。因此,一些企业较为热衷于债券类投资,然而,企业债券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从企业债券投资现状入手,以期分析企业债券投资中存在的风险,进而为应对风险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债券投资;风险;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及金融的发展,我国债券发行变革得到推进,为企业融资提供了较为便捷有效的途径,也受到企业的欢迎。债券融资不仅能够使企业筹款成本下降,优化资本配置,还能转移和分散投资风险。债券融资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平台。但这种投资平台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要求投资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风险控制及管理能力。本文从企业债券融资现状入手,对企业债券投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一、企业债券融资现状

债券融资能够为企业筹资提供良好的途径,有利于企业优化融资结构和资本配置,有利于降低企业金融风险。随着金融业及债券融资的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量大幅上升,债券品种及发行方式也大幅增加,债券存量及发行规模等也有极大提升。同时,债券融资市场得到完善和不断变革,且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尽管如此,我国债券融资仍处在发展初期,在规避风险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市场作用尚未能充分发挥。当前,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管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只要符合债券发行条件均能发行债券,使债券发行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企业可以以短期债券、集合债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等形式进行融资,还能够按照债务偿还及融资计划来发行长期、短期及中期等形式的债券。债券发行是可以采用抵押、担保、无担保、经营权、使用权抵押等形式。尽管企业债券融资取得极大成就,但其市场化程度还较低,不能满足现行市场及企业发展需要。尤其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其交易机制及市场紧密度、参与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债券市场运行效率还相对较低。这表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市场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变革,以适应经济及企业融资需求。

二、企业债券投资存在的风险

(一)收益风险

高收益是企业投资债券的主要目的,通常情况下,企业 债券收益明显高于银行存款收益,且相对较为稳定。然而,当前我国企业债券多为平台债和产业债,这类债券的融资具有一定公益性,偿债能力存在不足的风险。而此类债券占企业债券存量的90%以上。若从政府融资平台偿还能力上看,该平台的偿还能力非常有限。相关调查显示,将近四成的企业认为企业融资项目收益难以偿还融资债券应付的本息,企业资产报酬率低于债券发行平台的票息率,有些企业的回报率甚至更低。由此可见,企业债券投资的收益也是不稳定的,有时甚至要远低于银行存款利息。作为企业债券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到这点。

(二)政策性风险

以前,平台债券融资中,地方政府成为债券发行企业的担保者,对该企业的偿债可以兜底。国务院在2014年下发文件要求地方政府不再行兜底性担保,要逐渐消化和置换掉平台类企业债券,并极快其转型发展,以增强债券融资的市场化功能。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债券存续期间的监管风险和债券发行中介机构的信用风险。企业债券的发行期限通常时间较长,如果出现信息不对等,披露不规范或不及时,就不能有效地保护债券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导致债券偿还风险的增加。这主要是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甚至缺失,进而导致企业债券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导致企业债券投资风险加大。此外,债券发行中介机构未能尽职尽责,信用等级不高,存在弄虚作假等现象。这里的中介机构主要是指企业信用评级及债券承销商等机构。有调查显示将近两成的债券承销商不定期回访债券企业,对融资项目进展情况、企业偿还能力等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在企业信用评级方面,由于债券发行企业要向信用评级单位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给信用评级留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极易出现虚假评级及恶性竞争等现象。

三、应对企业债券投资风险的相应措施

(一)推进企业债券改革,鼓励境外融资

稳定企业债券投资收益就必须不断改革企业债券融资模式,使企业债券融资平台多元化,融资期限多样化。鼓励企业融资走向国际化,并以此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和推进企业发行企业境外债券。相关部门应做好相应的发行审批手续,为企业境外发行债券提供服务。同时,对政府平台企业融资要防范其潜在风险,并构建风险管理及评估的机制,为企业债券投资降低风险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二)强化金融市场分析,防范债券投资风险

企业债券投资者应关注政策对象和经济发展状况,认真分析市场,正确认识风险同收益间的平衡,根据自身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来采取回避风险的措施。利用组合投资等投资的多样化来降低和弱化风险。同时应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投资,做好投资规划,实行短期、长期等不同期限相结合的投资方式来分散和规避债券投资风险。

(三)构建信用环境,强化融资监管

企业债券投资的系统性风险主要是信用方面造成的。因此,应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并以此来强化企业债券融资监管,建立信用服务平台和公示、查询债券发行企业及其相关中介机构的专栏,对相关信息实行透明化管理,及时向社会发布发行债券企业及中介机构的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的监督。对于无信、失信的企业及中介机构应拉入黑名单,并依法惩处其涉事人员的法律责任。企业债券存续期间应完善监管体系,及时规范披露发行债券企业的相关信息,尤其是对筹资的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等信息进行定期披露,增强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和专人来接受企业债券投资人对第三方机构、发行债券企业的咨询及相关投诉,并及时会同有关部门查实处理。

总之,企业债券发行为企业融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风险。对于企业债券投资者而言,应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并认真分析市场,根据自身能力来承受债券投资风险,并及时采取规避措施来化解和分散投资风险。同时,政府也应不断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制度改革,增强企业债券融资的市场功能发挥,完善相应的监管制度和诚信体系,以规避债券发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为企业融资及社会稳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俊.企业债券投资风险控制技巧[J].中国农村金融,2014,17:65-66.

[2]洪艳蓉.公司的信用与评价以公司债券发行限额的存废为例[J].中外法学,2015,01:113-129.

[3]张明哲.透视民营企业债券违约风险[J].中国邮政,2016,06:36-37.

作者简介:

李之光(1984-),男,河南省新密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

海外投资风险防范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从国际形势、本国的的政治、经济、法规、政策、制度、文化等方面分析湖南企业面临的问题与风险。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自身两个角度提出了新时期湖南省海外投资面临的挑战应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湖南企业;海外投资;问题;对策

近年来,湖南省涉外经济迅速发展。在一批龙头项目的带动下,2012年湖南对外直接投资实际发生额达14.02亿美元,同比增长73.9%,为同期历史最高水平,位列全国第七、中西部第一。据湖南省商务厅统计,截至2012年底,湖南省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新增118家,共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大洋洲,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123137万美元。

但是,由于湖南省的对外投资起步较晚,企业对外投资的经验不多,对外投资在规模及范围上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存在诸多问题。

一、当前湖南海外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湖南海外投资面临着外部环境不佳、政府管理不到位和和企业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湖南省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外部问题

首先是国际投资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总是曲解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战略意图,宣传所谓的“威胁国家经济安全”论。例如2012年 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签发命令禁止湖南三一集团在俄勒冈州兴建风力发电厂。

其次,海外投资各类风险增加,缺乏海外投资保险机制。如政治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以及经济与运营风险等,海外投资安全与风险控制已成为我国企业海外经营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目前湖南省处于体制转轨阶段,缺乏完善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二)政府部门宏观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投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不健全。湖南省内许多从事海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往往各自为战,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再加上相关部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较差,服务体系不完善,向企业提供的一些信息要么不完整、要么已过时,使得企业很难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缺乏完善系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出台一部系统的、既符合国际规范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海外投资法》,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这使得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难免受到他国法律的影响,在不公平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三)湖南海外投资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1、缺少海外投资经验,盲目性投资比重较大。表现为:缺乏明确的投资目的、投资重点,不顾自身条件、不注意市场需求,笼统地认为把国内过剩、闲置的设备简单地搬到国外就是境外投资,结果造成大量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2、缺乏正确的品牌战略。目前在湖南企业中,真正算得上国际性品牌的几乎没有,国内知名品牌仅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 酒鬼”酒、“芙蓉王”烟、“远大”空调、“火炬”锌锭、“浏阳”烟花等屈指可数的几种。创品牌,是湖南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当务之急。

此外,也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这导致湖南省海外投资企业的管理手段落后于国外企业,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湖南省海外投资企业的发展。

二、促进湖南企业海外投资的对策与建议

促进湖南海外投资应该多管齐下,政府部门、企业和中介机构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一)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的对策——加大对海外投资的支持

1、搭建海外投资企业的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湖南省企业投资保障体系

湖南省各级政府应尽快搭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海外服务体系,搭建好企业、中介组织、贸易投资促进机构、驻外办事机构的相互配合,多方面收集世界各地重要的经贸信息,帮助获取发展机会,提供涉外经贸活动协助的服务平台。可以在海外投资管理机构下设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由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由湖南省商务厅、研究机构、中国银行湖南分行海外机构、国家驻外使馆的商务参赞机构等组成海外投资信息服务的网络,为海外投资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咨询和项目论证,帮助企业有的放矢地监控投资风险。

2、建立海外投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投资国的深度国别跟踪研究、监测预警,降低政策、法律和政治风险。建立企业与政府信息研究与服务渠道。对资源类海外投资,政府部门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和矿业投资风险预警处理机制。

(二)湖南海外投资企业应采取的对策——提升国际竟争力

1、提升品牌战略战略意识,做好战略规划。

首先,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在市场日益发的今天,名牌、品牌已成为企业竞争力、增值力、后续力大小的体现。名牌战略决定企业长远生存发展战略和未来持续增长的能力。

2、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规则是企业追求技术创新和保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费用、难度和风险也相应增加;产品标准化趋势不断加强,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即使是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也难以单独承担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风险。因此,研究和开发的全球化推动了技术创新的过程。

3、加大对跨国经营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力度

由于湖南省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当前必须强化湖南省海外企业的内部管理,强化湖南省海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国内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国内专业培训、出国培训等方式进行培养。在目前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国外人才资源,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其为我们企业服务,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荣安.对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4):45-47.

[2] 李一文.湖南对外直接投资论:机遇、风险与对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35-40.

[3] 徐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合作方式创新的发展动态与主要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9(11):7-18.

[4] 熊伟:湖南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方向及政府的应对措施[J].湖南社会科学,2006(2):36-39.

[5] 湖南省统计局:2004年湖南对外经济回顾与2005年展望[R].长沙:湖南省统计局,2005.

海外投资风险防范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一、企业多元化投资的特点

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的主要优点有: (1) 将经营的风险进行分散。从投资的专业角度来分析, 多元化投资相当于一种投资组合, 可以避免将所有投资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带来的风险。但由于投资的方向较多, 这给每一笔投资的运作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要企业有足够的相关投资人员和管理精力。 (2) 利用企业来代替市场, 来降低交易过程中产生的费用, 当企业内部的一个契约来代替市场上的一系列外部交易契约, 当企业内部的管理费用小于市场内部交易的费用时, 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3) 可以将企业各部分有效整合起来。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的企业, 可以将多个专业化经营企业的经营活动组合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 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范围, 让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 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经营策略后, 企业的规模就会得到有效的扩展, 企业的知名度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这对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多元化投资的缺点也十分明显,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 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更高。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 无疑增加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一旦某个投资环节出现了问题, 就会对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 带来较大的影响, 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2) 进行多元化投资, 往往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 在运作的过程中, 还需要持续进行投入, 如果不切实际进行投资, 就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的短缺, 这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3) 企业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 过度对资源进行分散, 容易造成企业资源在某个时期存在匮乏的现象。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旦由于资源不到位耽误了新产品的升级和换代, 产品很容易就会被淘汰出市场。

二、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

自然风险。由于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不是很平衡的国家, 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差距较大, 各个地区的投资环境往往有较大的差别, 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差别很大, 同一种风险在不同地域的表现形式也差别很大。投资区域的地理位置, 对投资风险的影响较大。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 其投资环境往往较好, 各种投资信息比较畅通, 投资市场发展较快。对于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区, 可以有效收集产品投资生产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为投资的良性发展, 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相反如果该地区的交通环境很差, 就会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国家相关政策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很多地方为了扩大该地区的投资, 会出台各种鼓励性质的政策, 这些政策会直接惠及企业的投资行为, 对有关产业的信贷利率、汇率和税收带来较大的影响, 但这些政策是否可以正产得到落实, 或者政策落实时间的长短, 这往往存在较大的疑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 经济体制转变往往非常迅速, 各种政策的变动性往往较大, 给多元化投资带来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有效地方, 为了扩大在当地的投资, 往往会开出极大的优惠政策, 然而很多政策都是空头支票。

资产评估和审计中的风险。并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投资策略, 通过企业的合并, 来组成一家竞争力更大的公司。然而在实际并购的过程中, 往往不确定因素较多, 企业面临的风险非常大。当前资产评估和审计工作的公正性有待加强, 很多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严重不过关, 暗箱操作的情况较多, 信誉度较低, 相关的监督管理经常出现监督不到位的现象, 经常会造成债务隐瞒的情况, 各种无形财产也被随意进行高估, 这给企业的投资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投资管理人员自身带来的风险。企业在投资管理当中, 一般都会选择职业经理人来进行投资管理, 由于投资环境非常复杂, 投资风险也非常众多, 这给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工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其在投资的过程中, 不能对投资的各种因素进行很好的把握, 制定的投资计划不合理, 存在盲目投资的行为, 就会非常容易导致投资风险的爆发。此外, 由于当前投资监督的不到位, 职业经理人在投资的过程中, 由于自身职业道德的问题, 存在和投资方相互串通的问题, 直接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一些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在进行最终的投资前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投资价值分析, 这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在掌握的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下, 对该投资项目进行专业性的分析, 其中应该包括项目的各项经济指标, 还要能够得到一个科学而又客观的结论。这个分析应该放在社会和市场的大环境下, 运用会计的专业性对多种角度对项目进行分析, 有效预测出项目的可行性和收益情况, 还要分析出其投资价值如何, 最终对该项目的投资总体情况做一个预测。

做好投资环境的考查活动。投资环境的好坏对投资的成败有非常大的影响, 考虑投资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是否达标, 是否有利于投资的正常运作, 当地的人力资源情况如何, 是否满足投资对人才的需求, 还要调查当地的各种配套设施是否完善, 如供水、供电、道路运输、原材料供给等。最后, 应该考查当地政府的信誉如何, 是否可以兑现给企业的各种承诺。

在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投资的机遇, 不能进行盲目的投资。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 应该将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结合进行考虑, 找到两者最佳的切入点。根据生命周期的理论, 应该在产品的迅速发展时期或者成长期导入到该行业中来, 此时产品的市场潜力最大, 产品的市场前景也比较明朗。

加强做好企业的投资管理。由于投资的多元化, 需要企业在管理上投入更大的力气, 制定适合多元化经营的管理制度, 对每项投资, 都应该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由管理能力过硬, 最好有相关投资管理经验的人员来直接负责该项产品的投资。企业上层领导应该及时了解各项投资的实际情况, 及时掌握投资的动态, 及时对投资战略进行调整, 做好投资成效的评价, 对于出现问题的投资, 应该及时组织力量, 加强应对。

做好对相关投资人员的管理。在投资的过程中, 人为因素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 要做好对投资的管理, 就必须做好对相关投资人员的管理上。我们应该首先应该做好投资管理人员的选拔工作, 尽量选择有相关投资管理经验的人来进行投资管理, 对各投资职业经理人应该进行定期考核, 对其实际投资运作情况进行评价, 如果其存在投资管理不当的情况, 应该及时对人员进行调整。此外, 还应该做好对职业经理人投资行为的监督, 对于重大的投资行为, 一定要加强审核, 避免违规、违法、窜通投资行为的发生, 保证企业进行正常的投资。

四、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 企业越来越多选择进行多元化投资, 不断拓宽企业发展的思路, 让企业得到更大的经济收入。但进行多元化投资也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非常多的风险, 为了避免风险的发生, 应该认真对每个风险进行分析, 然后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让多元化投资真正为企业的发展, 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 企业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 企业的规模和数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受制于当前行业发展环境的所限, 企业在行业发展不良的背景下, 通常难以得到理想的经营发展效果。为了有效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 很多企业都会进行一定的投资行为, 在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和繁荣的今天, 企业的投资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然而由于多元化投资的领域往往众多, 企业投资的风险往往较大。为此, 我将要在本文中对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析与风险防范进行探讨, 希望对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 能够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 宋扬.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析与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 2017 (10) .

[2] 伍秀华.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析与探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6 (17) .

[3] 江海舰.企业多元化用工风险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 2017 (1) .

海外投资风险防范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从节约海外投资保险的理赔成本、制约东道国“暴力潜能”和增强我国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对建立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建立与完善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应遵循国家主导、与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战略相匹配、尊重国际惯例以及避免政治与外交对抗的立法原则,采取混合式的立法体制、审批与经营相分离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设置形式,通过寻求广泛的国际合作、组建海外投资信息中心和成立海外投资商会等,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

关键词:海外投资保险 法律制度模式 新制度经济学 理论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海外投资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势头。据商务部统计,到2009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资已达2457.5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中海外并购投资的增长速度更是突飞猛进: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并购投资只有63亿美元,2008年我国企业掀起并购热潮,海外并购投资额就猛增至280亿美元,占当年直接对外投资额的50%;2009年海外并购投资额为192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34%。据国资委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中央企业在海外投资设立单位近6000家,境外资产总额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然而投资总伴随着风险,与国内投资相比,海外投资面临着特有的政治风险。利比亚局势的动荡所造成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巨大损失,引起了人们对海外投资安全的极大关注。为了保障海外投资的安全,20世纪40至70年代,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了鼓励和保护本国的资本输出,均制订与完善了海外投资保险的法律制度。而我国虽然于2001年设立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海外投资所遇到的汇兑限制、征收、战争和政治暴乱、政府违约及承租人违约等风险进行承保,但目前还没有法律层面上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在海外投资迅猛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却不能同步到位。鉴于我国海外投资的迅猛发展的形势以及与之相伴的政治风险,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建立的必要性、立法原则、立法体系及机构设置模式选择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二、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意义

(一)节约保险理赔的交易成本 国家出台海外投资保险的法律制度,当海外投资发生政治风险时,统一由政策性的承保机构通过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可以节约我国海外投资者单独通过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进行签约、谈判、协调等要求理赔的交易成本,从而实现理赔过程中的规模经济。出台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学者考察与借鉴其它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并提交全国人大审议与表决,建立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无疑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在过去我国海外投资数量较少,发生政治风险概率较小的情况下,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成本可能会大于我国海外投资企业保险理赔成本的节约,也就是说这时如果国家供给海外投资的保险法律制度可能会超过现实的需要。然而,我国2009年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额已位居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而这些国家均制订有相对完善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在海外战争、政治暴乱、恐怖袭击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供给就显得明显不足。国家作为最大的制度供给者,通过各种制度的供给来获得税收等收入。“无论是制度供给的过剩还是不足,都会增加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交易费用。”尽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承保海外投资保险也制定了各种具体的制度和规则,但“正式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法律制度的有效性。”我国法律层面上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仍是各种保险规章、条例与操作办法必不可少的支撑。

(二)制约东道国滥用“暴力潜能”倾向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还是巴泽尔与诺思的国家学说,都认为国家具有暴力的性质。国家是一个具有合法使用暴力和强制提供法律、秩序的组织,国家具有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职能,当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所代表的集团的利益,利用暴力来重新界定产权时,海外投资者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于是便会出现海外投资被强行征用、国有化以及政府违约行为。国际上的双边投资保护条约与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正是基于增强法治化的考虑,来防止国家出现滥用暴力的倾向。然而,由于海外投资者与东道国在法律地位上的不对等,制约东道国过度使用暴力靠势单力薄的海外投资者来实施是不现实的,需要资本输出国家出面从国际法的高度进行协调。建立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可以通过国内法的形式更好地实现国内保险制度、规则与国际法律的对接,来有效地限制东道国的“掠夺之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可以作为一种传导机制,通过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相互配合和相互补充,促进东道国法制化社会的建立,进而从外部来督促东道国政府成为一个“强化市场型政府”。

(三)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国际市场,国际分工的发展在增强各国的相互依赖性,促进国际合作进一步加深的同时,也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全球要素、资本流动性不断增强的当今社会,哪个国家的制度能有效地界定与保护产权,能有效地降低交易费用,哪个国家就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制度的竞争。”因此,建立与完善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既可以制约东道国对我国海外投资的产权进行政治性再界定,也能使我国海外投资者在海外市场拥有更多的竞争自由,进而能够从制度层面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三、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

(一)国家主导 从契约理论的角度来看,海外投资在某种意义上是我国与东道国之间的一种契约。契约的对等性原则强调契约当事人的交易活动是在地位对等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战争、政治动乱、征用以及汇兑限制和政府违约等政治风险的实施主体通常是国家或暴力集团,我国的海外投资者在法律地位上与东道国政府或暴力集团是不对等的。因此,要使我国的海外投资产权得到有效的保护,就需要发挥我国的国家主导作用,从法律制度的层面发挥国家最大的制度供给者的功能,对我国海外投资所遭受到的政治风险,提供不同于一般商业保险的政策性保险服务,只有保证契约双方地位的对等,才能确保契约功能的发挥。作为一种第三方实施的暴力机制,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机制更有利于契约的实施。

(二)战略匹配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基于我国的国情,国家制订了总体经济发展战略,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战略是立足于宏观层面,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做的总体规划。而我国的海外投资只是我国总体经济框架中的一部分,它们是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有竞争力的制度既影响成本,也影响要素及资源的流动方向。”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在发挥对我国海外投资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应该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正确地引导我国海外投资的流向和流量,进而使我国海外投资服从总体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并通过与我国其它领域经济活动互相配合、补充与协调,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确保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

(三)尊重惯例 国际惯例是世界各国或大多数国家在长期经济交往中,通过重复博弈所形成的规则与制度安排。只有遵守这些规则与制度安排,我们才能够摆脱囚徒困境,通过合作实现各自的效用最优。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要求人们提高对其的利用效率,于是国际分工得以发展,分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而相互依赖性又要求人们必须加强合作。而“制度的功能就是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国际惯例就是国际上一些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规则习惯与通行做法的总和。作为与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只有以尊重国际惯例为立法原则,才能创造出一种激励相容的机制,从制度安排与机制设计上使我国、我国海外投资者与东道国共同受益,体现出法律制度的公平、正义等互惠性质。

(四)避免对抗 在海外投资遭受政治风险时,如果国际间的保险理赔问题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与外交对抗,势必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一方面,从委托代理的角度出发,政策性保险公司将作为委托人,由资本输出国政府出面对代理其对损失进行索赔,那么海外投资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将会增加一层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成本自然就会增加。另一方面,政治与外交对抗一旦发生,一个企业的争端可能会被提升到国家的层面,进而使在东道国投资的其它企业也受到影响,原本属于经济市场的交易就会进入政治市场,而政治市场的交易成本通常高于经济市场的交易成本。因此,我国在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设计理念上应尽量避免出现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与外交对抗。

四、我国海外投资保险立法模式选择与配套机制

(一)立法模式选择 目前国际上关于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立法模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双边模式,这种模式以同东道国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作为实施国内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前提。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单边模式,即不以与东道国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为基础,只需依据国内海外投资保险法,就可以办理海外投资保险业务。三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混合模式,既可以承保与投资母国签订有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东道国海外投资,也可以承保未与投资母国签定此种协议,但其法律秩序适合开展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的东道国的海外投资。本文认为,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比较适合采取德国式的混合模式:以双边模式为主,以单边模式为输。首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不高。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采取比较灵活的混合模式,可以更好地通过政策性引导,调整海外投资的流向与流量,促使我国海外投资在主体选择、区位选择、产业选择与方式选择方面进一步优化,进而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相协调,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总体经济发展战略相匹配。其次,目前我国已与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以双边模式为主基本上可以保证我国海外投资企业投保的需要,而且我国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和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方针将会促使更多的国家与我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为混合模式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再者,融入世界舞台上参与国际竞争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对中国企业提出的要求,我国早在2000年3月的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就正式提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采取混合的模式有利于扩大我国海外投资保险的范围,使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毕竟,中国企业只有在海外的“水”中才能真正学会“游泳”,进而促进自身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二)保险机构设置 在海外投资保险机构设置上,国际上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单一制,即设立一个保险机构,该保险机构既是保险业务审批机构,又是保险业务经营机构。另一种是以德国与法国为代表的分离制,即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的审查批准与业务经营由两个不同的机构来办理。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本文认为,我国应建立分离式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由外交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联合组成一个海外投资保险审查委员会,具体负责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的审批。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的经营则可交由中国出口信用担保公司来具体经营。这种分离制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海外投资保险业务承保的是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在获得海外投资政治风险的信息方面,国家政府部门比一个政策性的保险公司更具有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政策性保险公司的信息成本;二是我国海外投资的各种法律制度都是由国家主导制订的,由政府部门联合组成的海外投资保险审查委员会,对各种政策的掌握与理解要优于一个公司型的政策性保险公司,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法律制度解读的失误与执行的偏差,减少制度执行的中间环节,从而降低海外投资法律制度执行成本。三是实行单一制形式的海外投资保险公司,实质上是以政府代理人的身份来开展政策性保险的审批业务,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必然产生相应的代理成本。而分离式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设置,由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审批职能,由于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可以有效地节约代理成本。

(三)配套机制建设 (1)加强国际交往,寻求国际方面的广泛合作。海外投资保险的重点不在于事后的保险赔偿,而在于通过国内保险法律制度的实施,利用国际上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更好地对东道国的国有化征收、政府违约以及汇兑限制等行为进行有效的制约,进而达到对海外投资的风险进行预防的效果。因此我国在建立国内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寻求广泛的国际合作,一方面通过与更多的东道国签订海外投资双边保护协定,进一步为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国际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国际社会进一步增加《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担保容量,提高其办事效率,充分发挥这一国际公约在保护海外投资中作用。作为国内法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只有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相互衔接与配合,才能使我国的海外投资风险得到有效的化解,也才能避免跨国贸易领域内的经济问题升级至国际政治领域,导致高昂的政治交易成本的发生。(2)组建海外投资信息中心,成立海外投资商会。为了降低我国海外投资企业跨国经营在信息方面的不对称性,我国应由政府主导成立海外投资信息中心,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国别、产业方向指导目录的制订工作,同时汇集整理海外东道国投资环境、投资政策和文化背景等海外投资的相关信息,发挥国家在搜集海外投资信息方面的规模经济效应,节约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信息成本,避免海外投资保险业务运作中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另外,我国还应借鉴其它国家的做法,在东道国成立海外投资商会,利用商会掌握我国海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所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帮助海外企业协调与东道国政府等各方面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海外投资企业道德风险的发生,而且也可以有效地避免过多地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国际贸易纠纷,导致出现政治与外交对抗的不利局面。

五、结语

我国海外投资业务飞速发展以及与之相伴的政治风险,引起了人们对我国海外投资安全性的极大关注,建立与完善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对正确地引导我国的海外投资的流向与流量,鼓励和保护我国海外投资,促进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建立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进行了探讨:首先,从制度供求平衡的角度,说明目前我国建立与完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能更好地节约交易成本;其次,为更好地保护我国海外投资的产权,有必要出台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以有效地制约东道国的“掠夺之手”。然后,透过国与国竞争的本质,提出了建立与完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是从内部机制上增强我国国家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必须遵循一定的立法原则:一是运用契约理论,从契约主体的对等性原则出发,提出了建立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所应遵循国家主导的原则;二是从制度可以调节要素与资源的流向与流量的角度,提出了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应与我国的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原则;三是运用博弈论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应该尊重国际惯例,在国际合作中走出“囚徒困境”的思想;四是考虑到政治市场的交易成本高于经济市场的交易成本,提出了我国建立与完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应避免政治与外交对抗的立法原则。在分析了建立与完善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提出相应的立法原则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论述了我国适应采取混合模式的立法体制,设立审批与经营相分离的保险机构,同时还要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组建海外投资信息中心、成立海外投资商会来建立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配套机制,以便通过节约信息成本、避免高昂的政治交易成本的发生,来充分发挥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朱华、钱陈:《国家的起源、作用与演变——关于国家理论的比较分析》,《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第12期。

[3]郭晓莉:《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完善》,《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2009年。

[4]赵明:《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立法构想》,《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法:中国的视角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2008年。

[5]Douglass C. North,“A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of Politics”,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1990.

(编辑 梁 恒)

海外投资风险防范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目前世界最为活跃的企业交易和组织结构调整方式中,并购无疑是为众多企业所选择方式中的一种。它可以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实现资本的扩张。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趋向于以并购的方式达成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延伸的目的。但是,由于我国资本运营起步较晚,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企业并购的风险显得更大一些。因此,对企业并购中出现的风险进行研究与防范,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良性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并购;风险;防范

一、并购的发展背景

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众多公司纷纷崛起,很多大公司为了扩张资本占有市场都卷入了企业并购的热潮之中。而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公司制的日渐完善,企业并购重组活动也日趋增多。不得不承认并购是企业快速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众多企业都乐意选择并购的方式帮助其发展,实施并购对我国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企业并购也成为当今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引人讨论的热点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否能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发展,取决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而企业并购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换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又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研究企业并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在研究并购风险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并购风险的含义。企业并购风险广义上是指由于企业并购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而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研究的主要是狭义的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既可能是企业收益的负收益,也可能是企业收益的下降,其中最大的亏损是导致企业破产。了解企业风险的概念,是为了更好的识别风险,只有认识风险,了解风险,才能更好的防范风险。

在经历过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企业也受到了一定冲击。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市场和公司体制还没有得到完善,社会生产率也因为资源配置的限制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所以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社会生产率成了企业关注的重点,而企业并购的出现正是解决了这样一个难题。企业并购使得资源重新配置,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也能突破自身积累和来自外部投资的限制,通过结合其他企业的优势使自身得到发展。企业并购也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良好的企业并购对企业和经济的发展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并购的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经济行为,它属于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外部交易战略,与企业通过与其他相关企业的联合使自身得到完善与发展。但因为我国资本运营的起步时间晚于发达国家,并且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一定的缺陷,并购的外部条件不是很成熟,在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很多风险问题。企业并购风险因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不同,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

一是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被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并购风险。这类风险的产生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所有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事件的影响。这种风险的产生与企业本身的经营战略无关。企业无论采用哪种投资运营策略也不能分散此类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分为法律风险、社会风险和一般经济风险等。法律风险主要发生在跨国并购中,因为不同国家所采用的法律条文不同,如果发生跨国并购的企业不了解对方国家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方法,就会导致损失的发生。为此,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为了防止出现垄断现象,维持市场的平衡性,也采取了很多限制的措施,如果有外国人想要取得控制权,就必须由政府的外国投资机构审查;社会风险是指由于社会因素如文化、宗教、伦理等因素而引起的资本经营风险。由于有些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活动时,缺乏对对方国家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了解,从而在并购运作中发生了一些冲突,导致并购活动受阻。因此在进行跨国并购过程中,不仅要对对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所了解,还要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传统;一般经济风险主要包括经济波动风险、利率风险和购买力风险。

二是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相反,系统性风险不可分散而非系统性风险是可分散的,因此又被称为可分散风险。这种风险是基于企业本身所产生的,它是由于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的缺陷性和经营方式过于单一所导致的,所以企业只有依靠自身调节来克服这类的风险。它主要包括财务风险、交易风险、营运风险和价值评估预测风险等。财务风险的发生时因为企业在完成并购这项活动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并购者当本公司的资金不足时,往往通过向外借债来完成并购。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会存在一定的并购风险。并购企业通过杠杆收购解决资金问题时,因为企业通过债券方式融资,成本过高,但是在并购后企业所获得盈利的多少不能可靠估量,如果企业不能再并购后及时收回收购时所付出的资金来缓解融资债务,并购公司可能会因为资不抵债而破产倒闭;交易风险是由价格风险与投资风险两部分组成。在收购过程中,如果收购对象是上市公司,收购消息一外传,立刻会引起该公司股票价格的上涨,从而增加了收购的难度。这种情况在非上市公司中也会出现。这种由于收购行为所产生的价格变动,就叫做价格风险,这种风险相对比较难以预测。营运风险是因为企业在并购后没有合理的处理公司在营运方面出现的问题,导致企业在并购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盈利,财务协同效应也没有很好的发挥,资本在并购与被并购企业之间并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反而导致企业市场份额的减少,因公司规模过大而导致因管理公司有效运转产生过多的费用导致规模不经济。美国LTV钢铁公司并购共和钢铁公司并购后就产生了营运方面的问题,LTV在并购时预想的企业的发展是减少两个公司的低效工厂,将生产同类产品的工厂进行内部合并,两个公司的销售系统合二为一,以节约营运费用,降低营运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创造协同效应。但事实却是,在两大排名前列的公司实行并购后产生新的LTV公司因持续亏损而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并购虽然能形成规模经济,集中生产经营,但并购后创造出的新公司因为规模过大,也会因为规模不经济的而导致“规模越大,效率越低”的问题;价值评估预测风险是由于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对目标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未来收益等状况进行评估预测时,由于评估预测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不能准确的得到目标企业的情况,就产生了评估预测风险。

三、并购的风险防范

企业若想并购顺利进行,在并购后的企业中获得良好的协同效应,发挥资源配置优势,就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防范风险。如何防范风险,通常有以下几个措施:

一是企业并购文化整合。企业在收集目标企业的文化信息时,既要收集企业的公司文化,企业的各种标志和管理团队的组织风气,又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外在的显性文化区挖掘隐藏其背后的组织哲学,和该企业的企业规范,估量对方企业的文化是否能与本企业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优势文化,吸取目标企业的文化长处弥补本企业的局限性,促进并购后的良性发展;企业在并购前后,要想尽快实现文化统一,获得目标企业的管理层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应该给管理层人员合理的职位安排,安抚职工情绪,稳定公司,并且在处理与目标企业的文化冲突时,应当妥善处理,协调双方企业功能和文化之间的冲突,找到双方文化的相同点,通过正确的方式领导对方,而不可采用压制方式强迫灌输自身企业文化,要和谐的将两者文化结合起来,缓解冲突,才能更好的推行本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文化,使并购实现统一,发挥良好的文化效应。

二是财务风险的防范,在并购风险的分类中也提到过财务风险主要是因为在收集并购企业的财务信息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影响了并购的进行,所以收购企业应充分重视并购前的禁止调查,获取有关目标公司的更多信息,尤为重要的是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调查。财务状况调查可以分几个步骤进行,首先对股本规模和结构进行调查,然后对股票市场价格进行分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财务状况的正确分析。在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时也要选择合适的价值评估方法,因为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在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后,企业便要开始融资的筹划。首先,企业可以测算本企业可以利用的现金流量,若并购成本超过企业自身承受能力企业要采取融资的安排,企业在融资时要考虑自身的偿债能力,不能进行盲目融资。合理的控制资产负债率是融资的基本,优化企业并购融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融资是避免企业在并购后因为现金不能及时回流或并购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导致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的有效途径。

三是信息风险的防范,为使企业避免错误信息的引导导致并购出现问题,企业应聘请专家对信息的真伪进行区分,防止目标公司提供的错误信息而导致资金的滥用,此处风险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是也是不可忽视的,企业在这方面的费用也是不可避免的,不可因小失大;四是经营风险的防范,虽然并购能帮助企业实现资本的扩张和市场份额占领的扩大,但如果不在并购前对自身的经营能力进行审慎的考量,盲目的为了企业发展而并购,反而会造成相反的后果。所以在经营方面企业也要做出正确的战略安排,对被并购方的相关业务,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事技术和市场的人员做出相关约定,在竞业方面做出适当的法律安排,保证并购后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司制的不断健全,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高技术策略和合理的手段。如果企业合理操作,并购所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但与投资一样,高收益不可避免的面临着高风险,这种风险是每个并购企业无法避免的,所以企业必须面对并购的风险,在享受并购带来收益的同时,正确的对待和处理并购所带来的风险,不要盲目并购,对并购带来的每一项风险无论大小都谨慎对待,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并购是必经之路,所以企业应充分认识和意识到并购的风险,做好防范措施,帮助企业成功的实现并购。

参考文献:

[1]施金影.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问题的思考.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2).

[2]赵翠芝.企业并购的整合研究.安徽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

[3]王开胜.企业并购风险及其防范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作者简介:朱雅文(1994.09- ),女,安徽黄山人,毕业于长江师范学院,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

海外投资风险防范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房地产业作为海南省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海南省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海南省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及特殊性的基础上,对海南省房地产操作风险的历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为有针对性的控制操作风险提供了思路,以期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岛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房地产;操作风险;对策

一、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概述及特征

由于房地产经营性质的特殊性,在现代复杂的信息社会中,房地产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房地产信用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是学术界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但操作风险却很少引起关注,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正在成为房地产业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房地产营运的主体以及参与者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政府、房地产中介、购房者等,他们的操作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所以房地产操作风险就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国内房地产业在房地产操作风险管理观念和风险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首先对房地产操作风险认识不足,很多人将房地产操作风险理解为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政府、房地产中介在各自的房地产业务操作中的风险,或者误解为操作性风险,更有甚者称为房地产犯罪。其次国内房地产业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由于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政府、房地产中介职责分散,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不同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缺少协调统一,致使各部门高层管理者无法清楚了解房地产业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有些操作风险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

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大多内生于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地产中介的业务活动,覆盖面大,不宜区分和界定,除具有地产风险的多源性、唯一性、隐蔽性、滞后性、风险控制牺牲性等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特有特征:一是风险内生性。根据操作风险定义,由于程序、人员和系统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操作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中介组织、购房者的管理活动中,可以说是一种内生于内部各层次范围内的系统性风险。二是风险诱因与风险损失的相关性难于判断。房地产操作风险与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中介组织、购房者的整个体系有关,只要有各个机构和人员存在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有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管理过程中的一点小疏忽就会将操作风险遗漏,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三是损失无限性。操作风险涉及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中介组织、购房者各个层面,有时可能导致他们整体严重受损。四是损失数据不完整。操作风险的发生不会立即呈现,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中介组织、购房者都具有回避已发生风险的动机,有时记录不及时或根本没有相关记录。五是计量的困难性。操作风险的评估除考虑直接损失,还需考虑经营中断、法律成本等间接的损失,有时还有无法计量的损失。六是风险不易分散。操作风险难于通过商业银行、开发商、政府、中介组织、购房者自身内部机构对冲和分散风险,因为它与不同的区域文化、素质不同的员工、特定的经营机构,甚至是信件收发人员都有关系,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二、海南省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历史回顾

1988年4月,国务院批准海南建省办特区。在新设省级经济特区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各地投资商都看好海南省。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海南省在一夜之间成为投资者的乐园,各级部门甚至一些高校、研究所都在海南省设有办事处,投资商、投机者云集海南,房地产需求有了惊人的增长,从而形成了房地产的集中开发热潮。由于包括银行在内的机构参与,多方炒作。许多盲目的投资决策与非理性投资行为相互作用使海南省经济陷入恶性循环。1993年我国针对投资膨胀采取了紧缩银根的金融政策,金融机构的资金迅速退出海南省房地产,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急转直下,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严重影响了海南省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1]。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至2020年初步将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2010年新年伊始,随“国际旅游岛”登场,海南房地产市场迅速“井喷”,商品房成交量成倍放大、价格飙升。透过快速攀升的数据,可以看出海南省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一些乱象苗头:开发商违规操作,职业炒家操控市场,购房者浮躁、恐慌、盲目跟风,部分媒体大肆炒作、片面报道,导致市场短期内出现供求失衡、房价大幅上涨的现象。面对形势,海南省政府及时干预市场,做出暂停审批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新的土地成片开发和大型主题旅游公园项目要待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后再行启动的决定,并宣布2010年将动工建设10.09万套保障性住房。一系列调控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成效,民众恐慌性购房逐步消停,开发商采取暗中打折促销,炒家开始抛售囤积房源,引发房价下调,商品住房成交量开始下降,市场逐步回归理性。目前海南省商品房入住率过低,这既是对资源的浪费,最终还是需要当地居民、企业或政府来承接、管理,从这个角度分析,也说明海南房地产的供给在目前的消费水平上已足够多,并且房价与当地的收入水平相比显然较高。加上第一批炒房者已经获利撤出,一部分年轻的购买者可能因为房价陡升利益空间变小处于观望状态,从而抵消了一部分有意愿来海南省购房者的需求量。因此,海南省房地产的需求量增加最快的阶段已过去,此后增长速度将减缓,房地产需求逐渐减少。同时海南省房地产开发企业还面临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世界经济未来的走势还不明朗,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在短期内还难以有大的改观;二是开发商房价追涨会影响今后的市场成交量,进而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回笼。由于房地产规模较大,投资期长,具有投资品和消费品双重属性,其风险变化就变得更加复杂,房地产市场营运主体即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政府、房地产中介等的运营运作导致的操作风险以及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将逐渐暴露出来。

三、海南省房地产行业主要操作风险问题及原因

从海南省房地产历史可看出,海南省主要存在以下操作风险问题。

(一)房地产开发商操作风险问题

由于缺乏房地产发展的总体规划,一直以来对城市性质、功能等方面的定位比较模糊,功能分区不清楚,开发商对城市的未来发展缺乏有效想象空间,难以根据城市规划把握开发热点。在海南省房产商中,许多发展中的中小房地产商更多的是纯机会选择,而不是战略性的谋篇布局。同时在房地产热过程中的房地产开发商以银行借贷融资为主,自有资金很少,甚至开发商以本单位职工或其他关系人冒充客户和购房人,通过虚假销售(购买)方式套取银行贷款;盲目圈地,占地为牢,土地闲置严重;捂盘惜售、炒地炒房,房价死扛、明降、暗降,高房价低成交乃至零成交已逐渐成为了一个常态;私自加建楼层、抢建、改建的现象十分严重,更有甚者把违章建筑当商品房对外销售;肆意占用公共空间,压缩休闲空间;豆腐渣工程,各种偷工减料、破墙漏水的质量问题,建筑质量存在问题违章建筑现象严重;沿海公共海域布满海景别墅和星级酒店,“私属化”现象严重,毫无节制的圈地破坏;优质海岸线基本被抢占一空,在一线海景填海造地,对海底环境及海底生物造成巨大破坏。总之城市土地开发具有随意性和低水平性,各种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既给海南省长远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又给开发企业带来其自身难以控制的操作风险。

(二)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问题

这种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贷前审查经办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审查流于形式,随意简化手续,对资料真实性、合法性审核不严,对明显存在疑点的资料不深入调查核实[2];第二,抵押物管理不规范,办理抵押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不力,不按程序操作,或过分依赖中介机构的评估结果,造成抵押品贬值或抵押无效;第三,个别基层行贷后管理混乱,个人贷款客户资料不够全面和连续,缺少相关的风险预警措施;最后就是内外勾结,一起金融舞弊。近几年海南省银行房地产金融大案要案的接连发生,从某一层面说明海南省银行对操作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内部控制存在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3]。金融案件正在朝着高职务、高科技、高案值,发案数量基层多、内外勾结作案多、作案手法多的“三高三多”趋势发展,并呈现出“同类案件屡次发生”的特点。因此,银行加强操作风险防范仍是重中之重。

(三)海南省房产中介操作风险问题

海南省房地产中介机构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房地产中介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中介准入门槛低。其次,行业监管存在漏洞。中介公司新老替换快,还有不少是无资格的“黑”中介,所以中介行业的直接主管部门难以掌握所有公司的资料,监管容易出现漏洞。再次,服务不到位,品牌意识较弱。中介公司规模总体偏小,多数是靠差价赚钱。那些规模和实力较强,能够引导市场发展的中介公司的品牌意识比较弱,经营缺乏长期发展的考虑。最后,人员素质及信誉偏低,从业人员多是没有房地产评估师和经纪人资格的,并不懂得房产的专业知识。小中介公司在相当程度上没有按照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操作,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影响房地产市场。

(四)海南省政府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房地产已成为海南省的支柱性产业。一方面海南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促进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还存在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人员出现以下主要违法违规行为:第一,公权私用。主要在土地增值环节,税收环节,开发资金的获取环节,存在着官本位、情本位、钱本位甚至性本位的现象。第二,行政权越位。行政体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在再分配方面的权力减小了,但在财政的支配权、经济审批权、建设项目的决定权等方面仍没有完全隐退,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对市场推进的程度、地方资源的控制、地方市场规则的制定以及政府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等是具有实际的决定权的,因此会发生为了保护和扶持与自己有共同利益的产业而滥用权力的情况。第三,征地补偿。以前各地利用《海南经济特区基础投资综合补偿条例》的规定,投资公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者可以从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补偿政策,出现补偿政策过滥、补偿土地过多、地价过低、土地闲置过大等问题,同时关于补偿款的纷争也显得十分混乱,因补偿款发生暴利事件的事情时有发生。第四,税费不合理。海南现实行许多税费收取标准过于严格和不合理,如房地产企业要缴交的营业税、预征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达到总销售额的11%,其中预征土地增值税2%。预征土地增值税,迫使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增加预算成本和流动资金,导致房价升高。第五,规划不合理。由于缺乏全省房地产发展的总体规划或因为城市规划经常变化,导致一些地产商以破坏式的方式乱开发或囤地不开发,从而导致土地浪费闲置现象严重。第六,监督管理不到位。海南省九十年代建设的商品房不能保值增值的原因,除了规划设计落后外,房屋质量差、管理不严是最大的缺陷。海南近年来建设的房屋规划、质量有很大提高,但还不完美,由于管理上不够严格,建筑设计部门设计降低标准,开发商有使用劣质材料,建筑商有偷工减料等行为,政府部门运作缺陷导致了一系列房地产操作风险,阻碍了海南省房地产和经济的发展。

(五)买房人操作风险问题

买房人容易犯的错误主要有:不关注国家政策,买涨不买跌,盲目跟风炒房;迷信权威专家;迷信媒体;有些人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买房囤房,如此等等容易陷入操作风险。引起购房者疯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有如下几条:首先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与加速城镇化时期,工业化用地与城镇化用地“需求”的不断膨胀,是造成地价与房价节节攀升的最直接原因。只要工业化不止、城镇化不歇,人们对房地产的投机需求就没有尽头,地价与房价就会不断上涨。其次随着中国入世带动经济发展,居民就业机会增多,收入增加,购房支付能力相应提高。但是商品房供应量却跟不上居民需求的脚步,导致出现好多人抢一套房子的局面。再次在中国,股市与房市均未开征资本所得税,这也是人们炒股、炒房行为疯狂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摸索和“修理”中,养老面临太多问题。中国股市投资风险太大,因此人们更偏好“买房储值”,当然,贪婪者更希望能够通过“炒房”获得暴利,现在已变成“买房养老”的时代。

四、海南省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控制策略分析

面对房地产业操作风险发展的现状,海南省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开发商、银行、中介机构、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风险管理控制,以促进海南省房地产业持续、稳健、高效发展。

(一)加强政府部门操作风险规避

为了避免相关政府部门和人员的操作风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力度,严把质量关,杜绝劣质材料进入市场、进入工地。第二,要通过税收、信贷、融资等渠道控制和稳定普通商品房的价格,改变房价猛涨的局面,增加中低位商品房的供给,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房地产投资并尽力改变目前价格泡沫,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第三,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稳定和发展房地产市场,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大力发展廉租房,制定政策鼓励扩大廉租房的供应范围,保障低收入人群的住房要求,形成售租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帮助进城农民工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第四,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完善危机管理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建立房地产预警预报体系和有效的信息系统,加强房价控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等措施预防危机的发生,使危机的各种影响减至最小,为房地产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五,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海南省主要城市进行重点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得建设,详细规划一经形成不得随意变更。坚持用科学规划引导商品房开发,用科学规划规范商品房建设,制定防止出现积压商品房政策,极力培育高端市场、“精品”市场、品牌市场,优化投资环境,彻底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第六,政府要给予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大力支持,组建与旅游房地产相关的信托、保险、金融等配套服务机构以分散旅游房地产的经营风险,提高旅游房地产市场的可信度、信誉度,同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法治环境。第七,海南省应建立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土地供应、房地产开发及市场交易信息,成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土地、建设、规划等部门集中办公,大幅度缩短办事时限,实行行政审批责任制,营造“亲商、富商、安商”投资环境,大力降低开发商的“制度交易成本”。第八,应尽快建立房地产信用体系,以维护市场秩序、提高监管和调控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第九,在房地产开发建设方面,使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相协调,体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新理念[4]。

(二)开发商需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

根据海南城市规划把握开发热点,从机会主义导向转向战略驱动导向开发,对海南省房地产发展进行战略性谋篇布局,开发商必须自觉地进行战略管理,寻找并发现新的需求和新的市场领域。在房地产开发上,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对旅游房地产开发项目要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进行相关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将旅游房地产产品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历史等因素相融合,运用到旅游房地产开发项目上,注重“借势”去发展旅游房地产,达到最大经济效益;不搞掠夺式开发,要注意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注重旅游景点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旅游房地产项目要科学设计,精心策划,突出文化品位,注重旅游房地产产品的文化含金量。同时要突出旅游房地产的主题形象,努力挖掘内涵,避免项目雷同,强化品牌形象,运用商业和市场的运作方式将旅游房地产产品推向市场。在旅游房地产营销方面,要满足旅游房地产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广开营销渠道,加大营销宣传力度,促进销售,努力赢得回笼资金;不盲目圈地,不闲置土地,杜绝假按揭,提高建筑质量,不搞违规建筑和豆腐渣工程,同时配合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适度降低房价,不搞虚假炒作。要想主导海南未来的楼市,海南省房地产商们还需加快自我升级的速度,制定防止出现积压商品房政策,极力培育高端市场、“精品”市场、品牌市场,优化投资环境,彻底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转变及其商品房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状况,实现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防止房地产操作风险。

(三)加强银行的操作风险控制

由于银行业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的内部程序、人员失误、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因而具有较强的内生性,难以在事前充分预期。实践表明,相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更加难以事先计量和预测,这即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管理滞后性特征,也说明了建立良好的监管机制尤为重要。风险不可完全消除,但可以降低。笔者认为贷前审查经办人员对资料真实性、合法性严格审核,对明显存在疑点的资料深入调查核实;办理抵押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按程序操作,规范管理抵押物;建立相关的风险预警措施,防止内外勾结、一起金融舞弊;海南省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应各司其职,应对各种房地产金融创新手段和由此衍生出来的投资产品加强监管,重视各种金融机构可能会对市场造成的潜在风险,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机制,提高监管效率;海南省各家银行应及早建立房地产金融数据库,对发生的每一次风险事件进行监控和记录,并分析导致每次风险的因素和产生风险的环节点,度量这些因素对风险的具体影响,同时对风险的程度进行数量化的度量记录;按照不同的风险事件和其所发生的业务部门不断积累风险识别经验,进而提高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四)避免中介服务所带来的操作风险

健全房地产中介行业法律法规,让海南省房地产中介机构走组织市场化、正规化、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资源共享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学习国内外一些先进管理模式,加强对中介服务的管理,扩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为,遏制中介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忽视操作风险管理的短视行为,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房地产中介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操作风险。海南省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市房地产中介服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土地、工商、税务、公安、人事劳动保障、价格等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的有关工作,让房地产中介适应时代发展,向国际管理靠拢,创一流品牌和建设更高的产业平台。同时加强房地产中介信用道德建设,教育是基础。广泛深入地开展信用道德教育,不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诚信氛围,引导中介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强化信用观念,形成一种诚信为本的良好气氛,使他们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断提高信用道德观念,将信用风险管理作为房地产中介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中介企业内部形成诚信为本的文化氛围,在企业外部树立诚信经营的企业形象,提高房地产中介经营管理的透明度,逐步取得全社会信赖[5]。

(五)买房人规避操作风险之道

对于许多手头宽裕、有理财需要的人而言,房产投资是实现个人财产保值增值,获得良好收益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一种花费大的投资行为,在进行房产投资之前必须认真研究,考虑多种因素,规避风险。首先研究宏观政策变化走向,积极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研究政策走向,适当收缩投资战线,集中资金于少量优质房产,这样虽说收益减少,但风险可有效降低。其次防范城市规划带来风险,注意媒体上有关城市建设方面的信息,登录当地政府城市规划部门的网站,了解城市规划动态,小心决策。同时,如果能多注意城市规划的方向,嗅出潜在的机会,不仅可以规避风险,还有可能大赚一笔。再次警惕房产商圈套,购买房产时尽量找那些诚实守信、有良好品牌形象的房产商。对于购买过程中的陷阱,房产投资者不妨借外脑,多咨询房产法律专业人士,必要时聘请专业法律人士陪同购买,识别合同和交易过程中的风险,避免中了房产商的圈套。最后评估自身远期支付能力,不少房产投资者希望“以小博大”、“以房养房”。天有不测风云,如果还贷额占资产比重较大,将来一旦出现没有预料到的事情而发生还贷困难,房子则有被银行收走的风险。买房人必须慎重决策,把预期收入的估计建立在较切合实际的基础上,有偿付能力,以便从容还贷,规避房贷风险。最后就是买房人不要盲目跟风炒房,小心炒成房东;学会投资理财,敢于贷款买房;租房不如买房,但是在当前楼价非理性上涨情况下还是租房更划算;买房时自己审慎,不要迷信权威专家和迷信媒体等等,从而规避操作风险。

(六)未来房地产操作风险应对之策

在国际资本市场信用形象遭受重创、各国经济面临大衰退的非常时期,作为海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龙头行业,海南省房地产业面临着市场与资金的双重煎熬。房地产业在海南省是一个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需要实体经济特别是全社会实际购买力作支撑,“暴利”不是其应有的特征,它是一个与海南省资源利用和城市品质、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行业,区域经济价值决定房产价值。针对海南省未来可能面临的房地产市场风险,海南省房地产应适度降价,加快资金回笼,避免资金链断裂,回避毁灭性打击[6]。同时海南省应结合建设国际旅游岛,抓住历史机遇,站在更高的层面,以战略的眼光来谋划适合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房地产业,走高端路线和品牌路线,大力发展高端旅游房地产、度假地产和休闲地产,实现住宅建设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提高住宅低碳化水平,逐步建立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生态集镇、低碳生态城市等多层次低碳生态节能框架;逐步推进全装修房建设,减少二次装修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太阳能优势,推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发展生态、节能建筑,提高房地产产品的附加值;逐步建立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生态集镇、低碳生态城市等多层次低碳生态节能框架;逐步推进全装修房建设,减少二次装修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低碳房地产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李东绪.独善其身的海南房地产市场[J].中国房地信息,2008(4):1-4.

[2]王文生.王晓胄.黄晓华.商业银行支持海南省房地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海南金融,2008(9):2-6.

[3]吉洪.海南房地产贷款风险分析[J].海南金融,2006(6):21-26.

[4]徐诺金.搞活海南省房地产市场要适当扩大政府干预[J].海南金融,1996(12).

[5]王寿松.浅析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及其控制[J].北京经济管理干部院报,2007(12).

[6]马国强,张丰伟.海南省房地产市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

上一篇:信贷配给产生原因试析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力项目投资风险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