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2023-10-01

高职护理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对儿科护理教学进行“对分课堂”模式教学,提高儿科护理教学质量。方法:以我校护理学院高职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2个班各60名护生。对照组采用以案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的案例导入式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对分课堂”模式。比较2组护生儿科护理教学效果。结果:教学后观察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本组教学前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教学后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维度得分也高于本组教学前得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课堂”模式在高职护理教学中,使学生在有足够的时间内化吸收的前提下进行自主性讨论学习,符合人的认知过程和我国学情,值得借鉴。

【关键词】“对分课堂”模式;高职;儿科护理教学;应用;效果评价

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全面下滑问题,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1]。对分课堂一经提出,就在短期内为包括护理学教师在内的各学科教师所接受并付诸实践,效果良好。本文将对对分课堂提出的背景、教育理念及其在护理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进行评析。

1 对象

以我校护理学院高职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2个班各60名护生。2个班级的学生均为大专二年级、全国高考统招、学制3年;2个班级的儿科护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时、教材、教学进度、授课教师均一致。2组学生在年龄、生源地、高考入学成绩、前期课程的平均成绩等方面均衡可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2.1教学方法

2.1.1对照组

采用以案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的案例导入式教学法。课前向学生展示案例、设置问题、布置预习任务;上课时教师展示案例、组织讨论,再根据讨论情况引出教学内容,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听讲;最后再回到案例、让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师予以反馈、认定。结合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教师按照此教学方法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次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

2.1.2观察组

采用“对分课堂”模式。

2.1.2.1教学准备

(1)教学内容的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分为4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个学习任务,共计36学时。其中模块3的儿童常见健康问题护理中“小儿液体疗法”、“支气管肺炎”、“先天性心脏病”等3次学习任务6个学时由于知识点较难,如果只精讲重点、主干,学生不易理解,进行传统课堂讲授法,余下30学时所有内容皆采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2)在观察组班级建立班级QQ群,用于共享学习材料和学习成果。(3)每人准备1本课程作业本。(4)学生分组。为了课堂讨论能顺利开展,同时能让先进生带动后进生,所以按照“组间同质、同组异质”原则进行分组,即根据上学期总成绩的排摸,将优等学生、中等生、后进生按4~6名学生组成一组,共计12组。并在每一小组指定1名组长,负责报告小组考勤以及组织讨论。半学期后,根据学生2次阶段测验的成绩以及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按照以上原则对学生重新分组。

2.1.2.2教学实施

(1)课程第1次课:每次课2学时。第1学时:向学生讲明课程的性质、总学时及具体安排、课程学习要求、拟采用的授课方法、课后作业的要求、课程相关资料的查阅途径及课程考核方法等。第2学时:先是框架式精练讲解儿科护理绪论、儿童的年龄分期及特点等教学内容的主干、重点及难点,让学生形成本节内容的基本框架,掌握重难点。然后布置课后作业。作业形式:以“想一想”、“考考你”、“幫帮我”形式完成。“想一想”,针对课堂所讲内容,完成具体作业;“考考你”,写出本次课后复习中自己弄懂了,但是觉得其他同学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来在课堂讨论时考考她们,至少3个,更多不限;“帮帮我”,写出本次课后复习中自己还搞不懂的问题,在讨论时求助同学或老师,至少3个,更多不限。作业必须在下次上课前完成。(2)第2次课:第1学时组织讨论。讨论按下面4个环节依次进行,①小组讨论:15~20min,先是每位同学口头表达展示自己的“想一想”,然后互相完成“考考你”、“帮帮我”。②教师抽查:5~8min,随机抽查4~5个小组,每组随机抽人发言,特别抽查在小组讨论环节不认真参与的同学,让其表述刚才小组讨论的精华,或提出小组都感到疑惑的问题。问题提出后请其他同学回答,如果没有人能答出,教师进行阐述。在整个过程教师遵循鼓励为主原则,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③自由提问:5~8min,邀请全班自由发言,教师解答共存疑惑。④教师总结与点评:5~8min,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出总结,最后展示、点评优秀的课后作业。第2学时,教师进行新内容的讲授。(3)后面各次课:授课方式以此类推。

2.2研究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本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观察组的学生避免和对照组的学生在课后交流儿科护理课程的学习情况。另外,在收集资料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和“对分课堂”教学评价问卷的调查皆采用匿名形式,整理录入资料时,实行2人双份录入,以保证正确录入。

2.3教学研究的伦理控制

保证观察组的学生均为自愿地参加本次教学研究,并逐一签写知情同意书。学生的调查资料采用无记名形式处理,并告知学生调查数据将有可能引入到学术论文中公开发表。

2.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用SPSS15.0建立数据库,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比较2组学生期末成绩以及课程实施前后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的组间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2组学生课程实施前后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的组内差异。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表示,描述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态度与评价。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教学后观察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本组教学前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后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本组教学前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教学后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维度得分也高于本组教学前得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4.1“对分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

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拥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将自己看作学习的主体,学习自觉、积极且目标明确,能较好地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调节和控制。教学后观察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本组教学前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原因可能是在“對分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知道在下次课的课堂讨论中要面对着回答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帮我”“考考你”问题,因此能促使其在课后必须要认真完成作业、积极主动复习,进行知识的内化吸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极其明确,但是什么时间学、怎么样去学、学多少,可以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个性化安排,这样无形中实现了对自我学习的管理能力的提高。

4.2“对分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在“对分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不力求穷尽所有内容,只精讲知识系统的主干、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点的基本框架及理解重、难点,然后学生课后根据教师的引导,自己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完成“想一想”、“考考你”和“帮帮我”等学习成果用来参加随后的课堂讨论。此过程对于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无疑是有利的。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这点,观察组教学后该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本组教学前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我们也发现对照组教学后该维度得分也高于本组教学前得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在以案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的案例导入式教学法中,教师课前展示案例、设置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案例、分析问题做好预习,为课堂讨论做准备。按照教师的要求学生会查阅一些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以完成预习任务,此过程对于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能力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5 结论

在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全面下滑的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提出无疑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其所遵循的“对分”理念,使学生在有足够的时间内化吸收的前提下进行自主性讨论学习,符合人的认知过程和我国学情。因此,此教学法一经提出,便广泛受到各学科教师的青睐。目前护理教育对对分课堂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课堂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单从目前有限的研究来看,对分课堂对护理学教学效果的提升还是很明显的。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2] 李欣.对分课堂: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新方法[J].学周刊,2016,10(10):16-17.

[3] 骆海燕, 李美珍, 马腹婵, 等. “对分课堂”模式在高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 护理学报, 2017, 24(05): 10-14.

高职护理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的组织建设及开展的“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赛技能”等活动,并将我校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的建设及取得的成绩作介绍。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 技能社团 护理技能

五年制高职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能型人才是五年制高职校人才培养的突出特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仅依靠第一课堂是不够的,必须不断探寻提升技能的新渠道、新载体。我校护理专业围绕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在第二课堂开设了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社团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于校内校外开展“练技能、比技能、赛技能”等多形式社团实践活动,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在这里得到一定的应用与转化,提高了实践技能,社团成员在国家级、省市级技能大赛上争金夺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校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的建设及取得的成绩介绍如下。

一、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组织管理

学校特别重视对护理系专业社团的领导,实行学校领导层宏观指导、护理系直接管理,学校团委协作管理的机制,在护理系党委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护理系专业社团联合会”,制定了“护理系专业社团管理方法”,作为专业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载体;完善激励机制,制定了“优秀专业社团评比方法”,对表现优秀的专业社团、工作出色的社团负责人、社团成员等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在技能社团内部管理上,制定了“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章程”,对技能社团及其成员的行为加以规范约束。

加强技能社团骨干队伍的建设。采取招聘、自荐、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法,把思想作风过硬、操作能力强,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选拔担任社团负责人,对社团负責人有计划地进行培训,交给社团负责人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开展技能社团活动的基本技能,并定期对负责人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表现好的给予奖励,不足的加以教育、批评甚至撤换。并重视对下一任核心成员的培养,重视技能社团新老成员的衔接和传统的承袭。

把技能社团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导,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1]。我校创造性地将专业社团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避免学生途中流失,调动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主动性,对鞭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训练和技能竞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技能社团作为选修课开设并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技能社团活动与指导教师的指导密切相关,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决定了技能社团活动的成效。学校选派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负责技能社团成员的招聘、培训、负责大赛和活动的策划,团委则配合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宣传,并外聘医院能工巧匠一起承担指导工作,指导教师与社团成员商讨制订技能社团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社团活动。我校创造性地将专业社团纳入选修课,既采取了承认指导教师工作量的鼓励性政策,又采取了学期末评选优秀社团指导教师的激励措施,调动了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给予经费和活动场所的支持。学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决定给予技能社团以专项资金支持,并和教学医院共同签订技能社团合作指导协议,此外,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挪出两间实训室专门作为技能社团校内训练场所。

二、护理专业技能社团设置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技能社团持续而有序在第四至第七学期开设。技能社团设置主要围绕着学期专业课程[2],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第四、五学期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该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着重阐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重要的实践性技能训练环节,相应设置“基础护理技能社团”;第五、六学期开设《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科课程,该类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专科操作技能,相应设置“专科护理技能社团”;学生在学完基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课程后,第七学期设置“综合护理技能社团”,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典型病例为载体,要求社团成员以护理程序工作方法综合运用护理技能对模拟患者实施临床个性化整体护理。技能训练内容从生活护理技能到治疗护理技能再到抢救护理技能,从单项护理技能到综合护理技能,层层推进,使得有志于专业技能提升的学生通过技能社团这一实践平台,在仿真(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在“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赛技能”的氛围下,借助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在学校医院老师共同指导下,强化技能训练,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护理专业技能社团活动开展

1.校内技能活动开展。在学生申请加入技能社团的基础上,经过操作考核确定技能社团成员。社长由上届省级(或国家级、市级)技能大赛获奖者担任,社长将社员分成5组,每组设定一名组长,社长统筹安排训练时间轮转表,中午、两节课后及周六、周日实训室向学生开放。每组组长记录下本组社员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疑惑,反馈给指导老师。校内校外指导老师就学生存在的疑惑共同备课达成共识,校内指导老师每周至少一次下实训室,医院指导老师每两周至少一次下实训室,在示教过程中或请社员完成操作点评过程中解答社员的疑惑。在社员训练过程中巡视,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手把手地给予纠正。

2.校内技能比赛。每月进行一次校内技能比赛,由校团委负责组织策划、出海报宣传,要求护理系及其他系的同学来观摩学习,由校内资深专业教师担任评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得者,成绩是评比学期末优秀社员的重要依据,比赛结果后集中进行点评,成绩在校内黑板报宣传栏醒目张贴,在校园网上公告。

3.校外技能比赛。每学期接近期末进行校外技能比赛,比赛场地移到与学校签订技能社团合作指导协议的教学医院,比校内技能比赛要求有所提高,给出临床情景具体案例,进一步锻炼社员适应环境能力、应变能力、灵活运用能力等。由医院资深护师担任评委老师,按照评分标准当场打分,比赛结果后集中进行点评,再次评出一、二、三等奖,成绩予以公示。

4.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技能大赛。校内技能比赛、校外技能比赛的佼佼者再经过层层比赛,作为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的选手,校内校外指导老师共同研究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实施方案,针对选手经过技能社团的训练,操作流程已熟练掌握的现状,重点设计情景案例以提高应变能力和灵活性,强化选手语言形体仪态训练,以提高选手技能大赛的整体应对能力,选手技能在“模式考试—点评—训练”中再次螺旋上升。

5.参与行业活动。技能社团指导老师与市红十字会、120救护中心、市护理学会、教学医院等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有序组织学生参与这些单位组织的活动,如听取市红十字会组织的讲座,观摩120救护中心开展的急救培训,参与教学医院组织的“5.12”技能大赛等,这些活动拓展了社团活动场所,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护理专业技能社团取得成效

技能竞赛是贯彻职业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导向[3],也提供了展示院校最高技能水平的舞台。技能大赛的备赛过程常规做法是骨干教师停课单独辅导停课的学生,这种做法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乱调了部分班级课程,被抽调出的学生也耽误了很多常规课程的学生,导致技能竞赛的学生受益面过窄。我校创立的基于提升学生技能的技能社团,通过选修课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學组织形式,解决了竞赛与教学相分离的现象,院校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较高水平的训练,扩大了学生的受益面,依托校内校外搭建的比赛平台,扭转了以往只有极少数学生参与竞赛的局面,且经过多次竞赛出现的优胜者成为省市技能大赛的最终选手,选手们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护理技能大赛上取得金银牌。

社团成员在社团活动过程中提升了技能,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参加技能社团的学生课堂上学习更认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操作回示,操作课上能带领全班同学练习操作,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未参加技能社团的学生,同时,报名参加技能社团的学生人数有较大增加,全校“学技能、比技能、赛技能”的热情高涨,学生由传统教学中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可见,技能社团丰富了校园文化,创建了良好学风。

参考文献:

[1]周庆林,王杭贵,胡珍霞.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69-71.

[2]张美娟,顾婷.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社团设置的探讨[J].职业通讯,2012(29):9-11.

[3]梁姗.关于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基层教学策略的构想[J].课外阅读,2012(7):46-47.

本课题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2-2013年度科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五年制高职护理“一体化专业社团”建设的实践研究,编号:254523)。

高职护理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教学引用了信息技术,其以精短简洁、生动形象的优势转变了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高职护理专业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所以说,此文简要的阐述了信息技术背景下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措施,以此来强化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课;多元化教学模式;运用措施

引言:

在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进程中,高职护理学基础课教学课堂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和创新,学生的专业课堂地位逐步突显,专业老师也转变了其自身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的微课制作教学活动,以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为主要教育目的,逐步锻炼学生的护理专业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护理专业课堂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

当下一些护理专业课堂上,护理老师仍然以专业基础知识的讲解为主,缺少师生技能和知识方面的互动,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对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乐趣,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护理专业老师对专业技能的演示较少,专业指导缺少,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理论丰富,但是专业护理技能不足的学习现状,这对其未来的就业和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二)护理专业老师和高职学生对学科的认识不足

在我国的一些高职院校内部,护理专业老师对护理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其认为在校园内的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只需要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学生的专业护理技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而学生则对护理岗位的职责认知不清,其认为护理工作相对简单,不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因而在实际专业护理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够认真,最终影响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影响实际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发展进程。

(三)护理专业课程缺少专业的考评机制

就当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考评现状而言,其较为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护理技能重视力度不足,这就导致学生和老师都不够重视对专业护理技能的联系和教学,从而严重影响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健康发展进程。

(四)护理实训场地和实验器材缺少

由于资金紧张或者是场地不足,导致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护理实训教学活动中无法提供相对专业的实训场地和科学的仪器设备,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对护理专业技能的锻炼和实操,阻碍其实际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考

(一)借助“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强化护理专业师生互动

在实际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专业老师想要高效的运用现代学徒制,就需要学校和当地医疗机构的通力协作,在专业人才的培育、具体教学方案的执行以及后期的技能培训和考核方面做好万全的准备,依照学生-学徒-护理人员的教育模式,突显出护理老师和医院指导者的重要位置,逐步优化护理课堂,强化护理专业教学效果。

(二)积极引用微课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护理知识的实践

高职院校的护理学基础课开设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各个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实用护理人员,因此,在实际护理学基础课教学过程中,专业老师务必要给学生提供相对真实的场景和实操画面,从而锻炼学生的专业护理技能。在此过程中,微课视频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专业老师就需要紧密融合护理学课本内容,给学生设置符合当下护理人员工作现状的真实视频,让学生了解到护理技能在现实生活中的高效运用。

例如,在学习“静脉输液法”有关知识时,关于对输液管中的排空技能来说,学生操作起来较为困难,所以说,护理专业老师就需要提前借用不用颜色的液体替换、排空技能录制视频,并把需要注意的实操流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如此清晰的视频画面中掌握输液管排空技巧,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实行锻炼,从而强化学生对护理专业基础知识的实用效果。

亦或者在“静脉输液”穿刺时角度的选择和进针后的技能操作过程中,专业护理老师在课堂上的演示不能让全班学生清晰的看到,并且一些微小的技能也无法准确的向学生示范。所以说,这就需要借助微课视频的力量,把静脉穿刺的各种角度和进针后的实操技能全方位的展示给学生,从而强化学生对护理专业技能的高效认知和理解。

(三)建立相对完善的考评机制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需要面对我国医疗机构内部各个科室的护理工作,包含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在实际专业教学活动中,专业老师务必要重视对学生护理技能的培育和重视,逐步建立相对完整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护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实行专业的指导,保障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的顺利使用,突显出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优势。

(四)积极引用先進的护理设施,为护理教学打好基础

在新课标的积极作用下,信息技术逐步引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给高职护理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进程中,高职护理老师为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能力,就需要重视实践场地的构建,并且深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给学生的护理实践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同时优化高职护理教学环境,强化学生对护理知识的实用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护理学基础课教学活动中,高职护理专业老师为了提升学生对护理知识的实用效果,就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引用以及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以此来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护理专业实践活动中,感受专业知识的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1]朱文娟,黄梅,赵久华,臧谋红,沈国文,刘敏.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3):1585-1587.

[2]郭刚,罗滨,李玉莹,秦燕燕,梁佩燕.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化整合改革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0):1-2.

[3]林敏琳,卢怀笋,邱轶芳,陈文苑,马正东,张小红,刘群娣.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0):1-2.

[4]董小文.关于高职护理专业技能抽查与外科护理实践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6,14(20):146+148.

[5]徐丽娟.高职护理专业计算机实践教学思考探讨[J].科技风,2015(03):250.

高职护理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下,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呈现出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特征,与此同时,传统教育管理工作的弊端也随之显现出来,教育管理模式的滞后性,不仅影响学校工作成效,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若未及时改革,会严重影响学校的育人质量。本文基于护理系专业学生着手,探讨高职院校护理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专业  教育管理  创新

在医疗事业的发展下,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高职院校肩负为社会培育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护理系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上,也要基于时代发展需求为切入点,创新管理模式,以此来提升教育整体效益,为国家培育创新型、高素质护理人才。

1  护理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在社会的发展和改革下,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其背后的支撑条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高职教育表现出了多元化、大众化、国际化特征,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护理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学生工作队伍在专业化、职业化上的问题,致使当前培育出的护理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学校发展也存在“出口不畅”的问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方式、思维模式、生活模式、个性特征、性格特征、社会行为特征上,都呈现出显著差异,而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充分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新特点来与时俱进的更新教育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行业特征。引起上述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主要诱因便是由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相关人员在这一方面的认识不足,为了培育高素质护理人才,必须要改革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2  高职院校护理系学生的特点

2.1 对象的复杂性

在高校学龄人口数量的减少、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下,让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管理对象变得更加复杂,对口生、统招生、单招生导致生源整体质量下滑,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不满,增加了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2.2 内容的职业性

护理专业内容具有很强的职业性,护理知识量大,学习难度高,对于学生的各项能力都有严格要求。一方面,护理专业内容理论知识面广泛,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知识点,如果在学习中出现脱节,就会影响后续知识的顺利学习。另一方面,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参与实习环节,内容紧凑,职业性非常强。

2.3 实质的就业性

护理专业教学的目标是瞄准学生后续就业,因此,在教育和管理上,也具有实质的就业性,因此,在教育、管理上,也要突出就业性,将就业内容全程贯穿在其中,让学生真正在专业学习中有所收获。

3  高职院校护理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3.1 以公众号为手段创新教育管理内容

3.1.1 对平台进行科学定位

信息化时代下,微信公众号在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上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在应用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定位、科学规划,做到主账号、子账号之间的相互配合。

3.1.2 丰富平台议题内容

在以往,微信公众号主要用于发布消息与通知,基于护理系专业学生的成长需求,应当进一步丰富平台议题内容,用活泼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增设与学习、创业、就业等主题相关的内容,有趣味化的语言、图片来改变以往的刻板方式。议题的内容要突出几个原则:首先,实用性原则,考虑到护理專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议题内容的设置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如学习资料、大纲解读、成绩查询等,这些均有一定的实用性。在毕业季时,增加创业指南、就业信息内容,根据学生需求来进行调整,以达到传递效果的最优化。其次,教育性原则,用教育漫画、教育图片、短视频等方式来推送具有教育性意义的内容,如,在某个时段开展的学习活动,针对此类活动来发布热点议题,以提高学生参与度。

3.1.3 提高平台技术性

公众号平台操作复杂,离不开技术支持,这也是利用公众号提升教育管理质量的关键,为此,要做好对现有教师的技术培训,并引入与计算机、艺术相关的技术人才,做好网络传播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基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兴趣、个性来与学生互动、沟通,了解其真正需求,开发多元化平台推送模式,保证公众号新鲜度,以提升学生的认可度。

3.1.4 以学生为本

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内容包括原创文章、校园新闻等,这些信息图文并茂,但是内容相对单一,为了提升吸引力,要主动开发其他功能,开辟原创文章、特色栏目,以学生为本,增设与之相关的娱乐、职场、创业内容,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移动学习、移动生活的要求。另外,公众号还要做到以服务为先,首先,服务在校生,在公众号中推出校车服务、餐饮服务、图书服务等内容,在学习上,让学生可以安心学习,在生活上,让学生能够无忧生活,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其次,服务毕业生,就业是高职院校关注的热点,可以结合学生要求来推出就业板块,提供最新信息、政策解读、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信息。

3.2 以新媒体优化大学生管理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下,护理专业大学生面临的诱惑也日趋复杂,在教育与管理上,也要根据学生特点来与时俱进,基于新媒体的优势来优化大学生管理平台,让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提高管理、教育效率,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平等地与管理者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疑问,匿名咨询人际关系、生活学习问题,此类双向互动模式,能帮助管理者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搭建管理网站,以此来构建教育、管理的辅助阵地,紧密贴近学生需求,设置用户体验专栏,传遞主流价值观,并了解学生关心的话题与真实想法,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3.3 发挥大数据的教育管理作用

在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下,大数据、物联网等也已经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作用。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需求,也要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大数据意识,明确各类数据资源的重要性,将学校数据、外部行业数据之间结合,利用大数据手段来分析、处理、挖掘,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思维,大数据的应用作用并非简单对传统管理工作的补充,也不是教育机制的单一改革,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从宏观角度上转变思维,从综合分析、数据分析渠道来形成思维,打破传统因果关系对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禁锢。在这一方面,要健全数据整合机制,将各类数据有机整合,高职院校与社会紧密相连,护理专业更是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护理人才的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发展与医疗技术、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要深入开发各类数据,对各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以此来确定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在具体管理上,要构建完善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各项要素的顺利流通,提供统一的管理分析、接入存储、计算清洗等功能,并构建大数据计算管理队伍,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水平。

3.4 完善日常行为考评机制

在当前的时代下,护理专业学生管理难度日益提升,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既要管理好学生,也要掌握正确的方式与方法,避免损伤学生自尊心,既要关注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也要引导学生之间平等、和谐相处,维护其权益。由于生源参差不齐,加之大学时期的管理相对宽容,一些学生出现了迟到、早退甚至旷课问题,为了避免出现这一困境,需要构建完善的日常行为考评机制,没有考核,也会失去约束,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将学生上课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辅导员则需要将学生的文明举止、劳动观念、遵纪守法情况与班委选举、奖学金与助学金评定、学生会竞选、入党等联系,做到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之间的有机结合,通过该种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降低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3.5 设置动态化思想反馈机制

针对学生、教育工作者之间交流、互动缺乏的问题,可设置出动态化的思想反馈机制,通过日常生活反馈、第二课堂小组反馈、先进分子、师生交流反馈、班级事务反馈等形式将学生情况及时反馈出来。

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班级是一个重点单位,需要以班级作为基础。第一,学生可以直接向辅导员反馈问题,并设置“先进分子”岗位,发挥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的作用;第二,发挥出班干部作用,做好班级事务反馈工作,从整体、局部上形成主线;第三,加强第二课堂反馈,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由于课程内容自由、教室不固定,导致班级成员交流不多,对此,可通过组织团日活动等方式,开辟第二课堂,更有助于反馈与交流。

4  结语

护理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是全面成才的过程,其生活、学习均是在高职院校中进行,要培育复合性护理人才,需要做到以人为本,掌握学生发展的多个层面,根据学生需求来创新教育管理工作。为了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要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应用大数据、新媒体等方式,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从传统管理模式中脱离,优化资源,形成管理合力,做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杨帆.“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3(4):26-29.

[2] 杜然然,魏晓瑶,高东平,等.我国高层次医学人才队伍建设现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20(10):762-765.

[3] 马莉,杨益,张阳.新疆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精神的质性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3(7):727-731.

[4] 江欣.高职护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问题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0(34):269-270.

高职护理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互联网+”时代,我国的卫生职业教育需要通过信息化改革,来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创新力,高职护理作为卫生职业教育领域招生量最大和就业形势最好的专业,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探索在该领域具有“风向标”作用,通过归纳整理新时代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发展与教材建设现状以及在高职护理精品教材建设中的一些心

得体会,以期为提升我国高职护理专业教材的建设水平添砖加瓦。

[关    键   词]  “互聯网+”;高职护理教材;探索实践

“互联网+”时代中国许多行业正面临着大洗牌,出版的内涵和外延已悄然改变,所有媒体类型,如讲座、视频、音频、网络互动等都共同为出版服务。策划编辑必须适应这种形势,面对崭新的时代,主动探索和总结,实现自己的跨界融合发展。

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要求医学职业教育应顺应形势调整目标,根据医学发展整体化趋势,医疗卫生系统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各种专业的医学专门人才。护理专业与临床医学互为羽翼,护理专业已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到2020年我国护士总量需求将增加到445万人,近5年平均年净增加量近20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也对高等卫生职业教育进行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使用的教材与新形势下的教

学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高职护理教材建设成为各院校的迫切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对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及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开放资源、互动交流、线上线下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立体教材出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打造出教师好用、学生好学、适应“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发展需求的高职护理专业教材成为医学编辑的工作目标和探索方向。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发展和教材建设的现状

(一)新时代对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互联网+”时代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新需求表现为健康照护、心灵抚慰、人文关怀,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与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护理需求相比,目前的护理服务供给仍然不平衡、不充分。刘延东副总理在多次批示中强调加强职业教育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很有必要,她在全国护理工作会上进一步指出加快推进护理事业改革发展,建立适应需求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护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护理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素质需求

现代护理的目标定位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步发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现在则强调“以健康为中心”,护士的角色定位,也从医生助手转变为医生伙伴,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成为独立职业,可以进行专科护理,开具营养处方,做出膳食指导。新时代护理行业需要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掌握临床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5C”特征(仁爱关怀、沟通技巧、娴熟技能、团队合作和临床批判性思维)职业素养和健康照护能力;能够从事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保健工作。

2.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规模和结构不合理:高职护理专业目前教育规模仍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教育结构总体发展不均衡,存在东部地区高层次教育结构偏重,而西部地区低层次教育结构偏重的情况;(2)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校单点招生数量过大,生源质量下滑,护理专业在省级层面控制不严,无开办准入制度,“乱办学”现象突出;(3)高职护理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待优化:学生数与本专业专职教师数比例失衡,专职教师人数远远不够,双师素质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偏低,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比例较小。

(三)高职护理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高职护理专业教材建设现状高职护理专业招生量大,据有关部门统计,各院校的平均招生量都接近500,相当一部分院校高职护理专业的招生量在2000左右,用量决定市场,因此高职护理教材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高职护理教材的出版社众多,因各门课程的教材版本繁多,同一学科不同版本可多达近百种。这其中,特色鲜明符合新时代高职护理教学特色的优质精品教材并不多见,很多教材在形式和内容上相差无几,同质化现象尤为突出,这种毫无特色的雷同化出版,引发的就是市场折扣和价格的恶性竞争甚至是私下的灰色交易,出版单位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是赔本赚吆喝。

2.高职护理专业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符合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特色:现有高职护理教材多为本科护理教材的压缩版,不符合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内容编排不合理,形式单一;(2)教材内容落后于“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发展的要求: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多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教育方法和教材编排方面缺少师生互动交流,教材无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3)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训类教材质量不高:已有的护理实训教材,知识体系陈旧,教学理论严重脱离临床实际,无法满足现有的临床护理实际需求;(4)教材内容与护士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缺乏衔接:对学生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作用不大。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发展和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一)新时代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趋势

1.构建供需平衡的现代护理职业教育体系

高等卫生职业学校要以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构建护理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培养,协调好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通过医学模式指引,整體构建护理课程体系

以“护理程序模式”打破传统学科形式的护理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临床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项目课程,强调临床护理程序的执行过程,适应护理模式及护理学专业特点的转变,注重人际交往、专业修养和社会适应等能力培养。

(二)新时代高职护理专业教材建设的实践举措

1.紧跟国家大政方针,精准教材定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再次强调“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执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均为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意见。根据上述文件精神,我社组织编写了一套以“双证书”人才培养为特色理念的高职护理专业教材,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等护理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编写模式,服务“健康中国”对高素质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变“学科研究”为“学科应用与职业能力需求对接”。

2.教材编写充分体现新一轮教学计划的特色,契合高职护理学生的实际需求

(1)紧跟教改,接轨“双证书”制度:紧跟教育部教学改革步伐,注重学业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紧密围绕执业资格标准和工作岗位需要,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创新模式,理念先进:创新教材编写体例和内容编写模式,迎合高职高专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教材的编写以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宽为原则,突出课程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对课程采取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进行优化,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3)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能力培养:内容体系整体优化,注重相关教材内容的联系和衔接,避免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获取信息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高职教材有机衔接与过渡作用,为中高衔接、高本衔接的贯通人才培养通道做好准备;(4)紧扣大纲,直通护考:密切结合最新的护理专业课程标准,紧扣教育部制订的教学大纲和最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随章节配套习题,全面覆盖知识点与考点,有效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3.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打造纸数融合的立体化教材

我社通过升级原有的教学资源网,于2016年搭建了我社的教材数字化服务支持平台,旨在建立满足学校师生对教材结合教学信息服务的要求,优化并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利用这一在线教育增值平台,我社推出了一批纸数融合的高职护理专业教材。以我社的一本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为例,该书我们采用了新颖的版式(边白设计,便于学生课上笔记)、全彩印四色印刷,图片清晰,数字资源形式丰富多样。配套从作者、脚本、拍摄、剪辑、配音等多维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高清视频近30个,案例、知识链接等数字资源近200个,配套二维码,扫码即可获取相关数字资源。视频原片采用4k级别的双机位摄像机进行拍摄,片头、片尾风格一致,后期由专业播音员统一配音,统一配备字幕,专业剪辑成片,成片显示格式均达到行业规格最高的1080P标准。该教材由从南到北包括福建、广东、江苏、河北、北京等多省及直辖市的多所医学院校专业教师共同编写完成,参与学校多,覆盖范围广,出版不到半年就实现重印,得到了行业专家和院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高职护理专业教材建设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作为策划编辑应当从时代发展需求出发,开发出以内容为王的纸数融合精品教材才是真正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余惠琴.我国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J].中华护理教育,2015(7).

[2]崔青峰.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4(2).

[3]黄乐.“互联网+”背景下教材编辑的角色转换与素质要求[J].出版广角,2016(4).

[4]唐红梅,岑金.我国护理教育的研究趋势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

[5]陈国忠,秦红兵,侍杏华.新医改视阈下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

[6]杨玉亭,沈宗娣.高职护理教育研究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

[7]冯宏声.关于新出版时代新编辑工作的思考[J].出版参考,2018(11).

编辑 李 静

高职护理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找准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措施,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解决实践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实践教学 高职 护理专业

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设计要从学生需求出发,围绕着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有效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1.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实践课程设置情况

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围绕护理岗位需求,开展针对护士技能与提升护士综合素质的实践课程。首先,开设护士作为社会人的通识型实践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英语、外在仪表、职业心理培养等方面的实践课程。其次,围绕着学生职业能力需求,开设包括护理用药,临床护理操作,常用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急重症护理技术等实践课程。第三,围绕着学生未来专业发展领域,开展拓展创新性的实践课程,主要在医院、卫生中心、社会机构开设职业环境下的实习课程等。

1.2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设计主要按照仿真环境与真实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国家护理实训中心资源的基础上完善护理实践课程体系,并且切实利用现有的老年护理中心,社会卫生服务站,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课程。当前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注重采用单项技术训练与综合技术训练方式开展实践训练,主要以临床案例的方式布置情景化学习任务,并且以情景演练的模式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2.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

2.1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首先,在高职护理专业低年级开展岗位认知为主的实践教学活动,安排入学新生进入教学医院参观,安排本专业优秀毕业生进行护理知识讲座,激发学生职业信息。其次,在校内广泛开展面向各专业课程的校内模拟实训,在妇产、儿科、外科护理病房模拟设备的支撑下,满足护理实践教学需求,并且运用多媒体手段提供不同层次实践教学活动。第三,还要广泛开展校内外一体的护理实践教学活动,运用项目教学、探究教学等实践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更好的完成具体实践任务。第四,顶岗实习也是实践教学重要环节,具体采用一对一顶岗实践,或者采用全科室轮训的方法,由医院专职护士组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2.2构建自主实践体系

实践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特征,要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实践。首先,按照入院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专项护理和出院护理几大模块,引导学生自主以人机交互模式实践学习。其次,护理教学项目主要有模拟实践和真实岗位实习活动组成,根据科室不同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和危重症护理等实践内容。第三,分科护理主要在第三学期完善,根据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学时分配,为学生开放自主实训时间,满足学生实践学习需求。

2.3实践教学评价实施

首先,在完善实践教学容体系基础上,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与考核方法。其次,发挥出大数据辅助作用,能够在学生每堂实训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反馈实践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反思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问题,注重调整学生整体思维,增强沟通意识,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第三,还要在学校评价与行业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中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引导学生在职业环境中更好的认识自己职业能力的短板和不足。

3.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

3.1实现院校共建

当前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体系不完善,还要强化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重要作用,加强院校互建工作,注重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制定实践教学制度,强化相关标准,监督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履行情况,解决实践教学中学生参与、培养目标与方法协调性问题。

3.2系统化实践教学内容

当前应当采用基础实践与专业实践衔接,临床实习与理论深化相结合的模式,切实在实践教学体系下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加强学生的理论认知度,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全面成长。而且当前还应当优化个性化的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长,现有能力水平,采用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策略,切实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4.结论

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设计要从学生需求入手,围绕着高职现有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发挥校内与校外培养模式协调作用,形成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从而解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比例相对较低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馬秀梅,潘春艳,孙玲.临床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思维与创新.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2017(7):121-122.

[2]邓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1):83.

上一篇:抽象法律系属本质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生科学发展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