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信用管理论文范文

2024-05-02

工商企业信用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对于企业而言,管理者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基于企业发展现状,实施人本管理工作,将员工放在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从而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发挥员工的价值,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针对人本管理的内涵、思想价值以及有效策略,进行深入的思想价值研究探讨。

关键词:工商企业;人本管理;思想价值

前言: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管理上都会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在管理上做到以人为本,要从员工实际情况进行问题思考,为员工提供更加自由、广阔的创作空间,注重员工关怀,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引导员工不断地自我提升,进而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一、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的思想价值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分析

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前进的重要基础,在企业人本管理理念中,要求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从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尊重每位员工存在价值,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能力提升途径和资源,不断提升员工核心能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才能为企业打造一支充满凝聚力,团结互助以及充满热情的团队,推动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前进。如将员工当作企业负责人,让员工参加高层决策会议,让员工对公司未来发展计划有更深入地了解,同样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询问员工的看法和提议,提取好的部分运用到制度中,通过这种形式,有益于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活力,帮助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二)人本管理的思想价值

人本管理是工商企业中最常用到的管理理念,强调企业要以员工为本,尊重和信任员工,着力发展人力资源,提高员工核心能力和综合素养。人本管理制度的推行在企业管理中颇有成效,其在管理环节体现出的思想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科学及人性化管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也要不断地自我反思创新优化管理理念,从而谋得更好的发展。在管理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清楚意识到员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壮大企业人才团队,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推行人本管理,要求管理者重视每位员工的价值,为员工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及优化福利待遇,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员工归属感,凝心聚力,使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

2.促进个人能力提升

人本管理要求管理者尊重、理解员工之间的差异性,为员工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从而提高员工的认同感。为了提高员工稳定率,管理者可以针对岗位员工的个人特点,提供多种途径的培训方法,全面提升员工个人核心能力的提升,使员工在岗位上创造更多的价值。

3.开发员工潜在价值

人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创造性,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在价值,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重要人才保障。人本管理为员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鼓励员工自主创新,在企业内营造良好的竞争合作氛围,实现人本管理的高效性。

二、人本管理理念的主要体现

(一)尊重员工基本权益

就目前职场情况来说,部分企业为达到生产目的对员工进行过分压榨,让学生长期处于加班,精神紧绷的高压状态,长此以往造成员工身心疲惫,打击员工工作热情。如有的公司要求领导不下班员工也不能下班,上班的时候不能携带个人手机或者是限定离开岗位时间等等,缺乏人性化的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员工的基本权益,长期在这种制度下工作,很容易造成员工压力过大,积极性大受打击的情况。而人本管理的核心理念要求管理者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信任员工,深入了解员工对于工作岗位以及企业文化的看法及见解,深入落实员工关怀和福利待遇,在合理范围内帮助员工解决棘手的难题。除此之外企业可以根据员工个人特点及岗位需求,提供有效的职场规划指导及个人能力提升培训,促进员工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二)崇尚超越

在职场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工作成绩优异或者表现活跃的员工很容易遭人非议,这导致大部分员工在职场中不敢过于表现自我,做事束手束脚的。人本管理的实施,要求管理者推行崇尚超越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鼓励员工不断自我提升,勇于超越。

(三)鼓励创新,激发员工创造力

发挥员工创造力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前提下,管理者要深入了解员工的核心价值,针对员工现状制定相关激励方案,活跃工作氛围,大力鼓励员工创新优化,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力。

(四)尊重人才

人本管是刚柔并济的管理体系,要求管理者以人为本尊重每位员工的价值。付出和收获是可以实现正比的,管理者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和认可,员工将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积极地投身于工作中,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创造合适的机制,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决策

在管理过程中,有效提升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推动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可以让员工也参与进来,多听听员工的心声,因为员工长期在一线工作,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对企业流程运作都比较清晰了解,而管理者处于宏观调控的位置,很容易忽略一些细微的小事,因此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可以做到集思广益,不断完善优化,有利于管理者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方针。

三、现阶段工商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本管理思想体系不健全

对于大部分企业管理者来说,改变管理理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管理者尚未意识到实施人本管理对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企业人本管理体系出现偏差和局限性。企业内没有设立负责人本管理的部门或者是部门负责人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导致管理模式单一無效,执行效率低。

(二)人本管理思想意识不到位

对于企业来说,实现管理制度有效性是十分关键重要的,但是在管理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与最初管理目标背道而驰的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管理者在实行人本管理时思想意识出现了偏差,没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或者说在执行过程中不够严谨,从而导致问题的出现。

(三)人本管理思想奖罚制度欠缺

推行人本管理思想奖罚制度能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但是大多数企业在这一方面的思想觉悟还是较弱的,奖罚制度陈旧、脱离企业发展实际,也可以说是形如虚设,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员工的士气,不利于激发员工潜力。

(四)人本管理思想文化不集中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好的企业文化不仅能提高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有效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但是不好的企业文化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前进。当前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认知不全,存在片面性,忽略了企业文化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意义。

四、工商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的应用对策

(一)构建合理的人本管理体系

企业推行人本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合理的人本管理体系更有利于管理者明确管理职能,在这基础上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强化自身的管理要点,定期对管理成效进行总结复盘,进而更好地开展人本管理工作。因此,企業要不断推动人本管理者学习深造,通过参加培训、讲座以及看专业书籍等方式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将学到的知识有效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展开修改完善,使推行人本管理获得较好成效。除此之外,人本管理者,要多听员工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切身处地地从员工角度思考问题,始终将员工放在第一重要位置,针对员工的特点,开展有效的贡多活动,从而充分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激发员工创造性和积极性,为员工提供更加广阔自由的发展平台,从而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有效推动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合理的人本管理体系构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相互关联的机制:

1.建立有效奖罚机制

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通过利益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激情和主动创造性。在制定激励方案时,要立足于员工实际情况,设立员工预估上限目标,才能有效强化员工信心。通过奖罚有够有效推动员工积极进取,让员工能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有利于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员工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改善工作,有效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有效沟通在企业发展中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能促使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更好地开展协作工作,是培养企业工作者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前提条件。

3.建立良好环境机制

这里的环境主要分要员工工作氛围以及工作场所环境,员工之间和谐融洽,互帮互助的职场氛围以及舒适整洁的工作环境更有利于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保持心情愉悦,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有利于激发员工创造性,有效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4.建立优胜略汰的竞争机制

在职场上,企业和员工是处于双向选择和匹配的。员工对于入职、离职以及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着绝对的主导权,同样的企业对于员工也有留用和辞退的权利。员工的自由抉择有利于人才市场的合理流动,而对于企业来说则能更好地优化团队组成,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适用的人才。

(二)完善人本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人本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者推行人本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在推行人本管理理念时,要以员工为主,根据员工特性有效结合企业发展现状,不断地调整完善人本管理制度,从而提升企业员工核心能力,推动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结合现代工商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人本管理制度涵括以下几点:

1.灵活签订劳动协议

企业管理者在招聘员工时,可以根据员工个人特点以及岗位需求,签订差异性劳动合同,简单来说就是对于可代替性高的岗位可以签订短期的劳动合同,而对于一些企业内重要的技术岗可以签订中长期劳动合同,在这种用人体系下,可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合理化,有效激发员工主观创造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有用的价值。

2.制定明确的岗位晋升机制

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晋升机制,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职业规划指导,是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在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制定明确的晋升途径、晋升要求以及晋升考核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三)注重人本思想,激发员工创造活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要素,企业管理者要充分激发员工创造力,才能有效推动企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人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要求企业管理者尊重每位员工的差异性,合理分配岗位工作,为员工提供更加广阔自由的环境,充分调动员工主观创造性。在这基础上,企业可以基于人本思想,制定相关的创新激励方案,在遇到项目难点时,可以集思广益,鼓励支持员工提出更多有效的创意方案,并对采纳的方案进行岗位和待遇的提升,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发挥员工的创造潜力。

(四)加强以人才骨干的队伍建设

强化人才骨干队伍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效打造人才骨干队伍要求企业做到针对岗位员工的能力以及性格爱好,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计划,指导员工做好明确的职业规划,从而提升晋升空间;其次就是根据与昂工岗位核心需求,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计划,以此有效提升员工综合工作能力;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为员工搭建与行内权威沟通的平台,通过与他人交流学习,有效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把握人本管理思想的全局观

在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中,打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要求管理者要强化自身人本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员工并且肯定员工的价值,为员工自我提升提供有效地帮助和支持,从而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有效推动企业发展进步,形成企业和员工共赢的局面,因此现代工商企业在应用人本管理体系时,要把握人本管理思想的全局观,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

结语:

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现代工商企业之间竞争愈演愈烈,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管理者在创新中谋发展,不断创新优化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效率。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人本管理体系,坚持以员工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决策过程中能站在员工的角度出发,尊以及信任员工,通过完善优化人本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效发掘员工潜在价值,有效实现员工价值最大化,强化企业人才队伍核心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社会竞争力,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可持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韩梅.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的思想价值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No.332(08):10-11.

[2]杨进.人本管理思想在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视野,2014,000(010):139-140.

[3]王铭.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的思想价值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16).

[4]马忠勤.企业人本管理思想探析[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3(02):50-51.

[5]王布为.人本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5):28-29.

工商企业信用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对每个企业而言,信用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更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伴随国家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9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251号,以下简称《办法》),将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办法》对企业信用等级分类、高级认证企业管理措施、信用培育和修复机制等重要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完善。那么,《办法》的主要变化要点有哪些?

优化企业信用等级分类

谈到此次修订《办法》,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企业管理和稽查司负责人表示,企业曾普遍反映“一般认证企业”标准偏高、便利措施不多,为回应企業合理诉求,海关总署审议决定将信用等级由四级优化为三级。2021年11月1日后,海关企业信用等级分类更加简化,保留“高级认证企业”和“失信企业”等级,对高级认证企业和失信企业之外的企业统一列为其他企业,实施常规的管理措施。同时,考虑到纳入海关信用管理的企业范围为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将规章标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除了信用等级进行简化,毕马威关务与贸易团队负责人称,《办法》还明确了信用培育机制。《办法》从法规层面确定海关进行信用培育的服务机制,由海关服务和帮助企业认证。此前各地主管海关已有通过提供咨询、培训、实地辅导等方式开展了扶持企业认证的工作,未来海关在这些方面会进一步加强,并可能出台详细的培育方式和程序规定。“对于企业信用状况发生异常情况的,海关可以不定期开展复核。但对‘异常情况’,此次《办法》中并未明确其具体情形。”毕马威关务与贸易团队负责人表示。除高级认证企业复核期间延长之外,此次《办法》进一步对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认证进行了明确,海关和企业都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参与认证,就企业认证、复核问题出具专业结论,作为参考。

毕马威关务与贸易团队负责人特别谈到,《办法》新增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情形。海关对于国家关注的重点领域,包括进出口食品、化妆品以及涉及进口固体废物领域企业提高监管力度。

如企业存在《办法》中规定的严重违反相关法规要求的情形,将被实施联合惩戒、列入严重失信名单。另外,《办法》新增了对失信企业的信用修复的程序性规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主动申请信用修复,或海关对符合规定的情形主动作出信用修复。

再者,《办法》调整了主动披露下的处罚不作为信用状况记录的规定。此次《办法》删除了具体的罚款数额,以“海关总署规定数额”代替,主要是考虑到现实情况变化可能出现的更新情形。结合现行主动披露有关规定(海关总署2019年第161号公告),目前对于涉税违规,主动披露且被海关处以警告或者50万元以下罚款行政处罚的行为,不列入海关认定企业信用状况的记录。

提升守法企业获得感

记者注意到,《办法》进一步增加了对高级认证企业的激励措施,提出“海关向企业提供信用培育服务”。近几年,各地海关也纷纷将服务前置,指导帮助有潜力的企业向AEO认证企业方向发展,积累了一些成功案例。

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企业管理和稽查司负责人对此表示,《办法》就是要落实守信激励原则,进一步提升守法企业获得感。在保留原有高级认证企业便利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降低出口货物原产地调查抽查比例、优先办理出口货物通关手续、优先向其他国家(地区)推荐食品、农产品等出口企业注册等便利化措施;将高级认证企业复核期间由3年调整为5年,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同时明确信用培育机制,帮助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成为高级认证企业。

至于“如何提高守信认证企业的获得感”,《办法》提到,海关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要求,与国家有关部门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谈到前后衔接及具体执行问题,毕马威关务与贸易团队负责人表示,预计后续会出台具体的操作细则等文件,进行认证程序更新、认证标准整合等,具体有待海关进一步明确。

对于原“一般认证企业”,是一刀切的直接变为“其他企业”、实施常规的管理措施,还是有一段过渡期,即原来一般认证企业的优惠措施还可以享受,有待进一步明确。此外,对于此前《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海关备案的企业分支机构信用等级与所属企业一致的相关规定,此次在最新公布的《办法》中已删除。“企业分支机构在后续执行层面如何确定信用等级,是否必须经海关实地复核认证,也是众多企业实际关注的问题。”毕马威关务与贸易团队负责人称。

该负责人称,认证复核工作要提早准备,应对有策。高级认证企业面临未来5年重新认证期限,需调整好自身工作计划和节奏。现阶段需对照有关最新标准及要求,进行进出口活动及“经认证的经营者”(AEO)符合性审阅,确保企业符合高级认证企业信用等级的要求。预计未来海关开展认证工作的核查尺度将会更加严格,这对企业日常管理和档案管理要求也无形增加,企业应提早做扎实的准备,避免走过场、堆材料。

此外,对有意申请为高级认证企业的,建议积极按照最新标准准备认证有关资料,或者借助外部专业力量进行认证辅导,尽早实现认证成功。引入值得信赖的专业机构提供协助服务,在贸易合规领域是一种趋势。企业可以通过中介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准确高效理解和把握海关认证要求,获得专业、客观的审阅意见及建议,有助于企业提高管理效能,在推进AEO认证工作的同时,使企业负责人员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能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的工作领域。目前尚未有官方发布的对于社会中介机构的资质审核、管理标准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和办法。企业在选择提供AEO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时,也需对社会中介资质、服务能力等进行评估后择定。

毕马威关务与贸易团队建议,企业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定期进行内控自查。如被认定为失信企业,企业将会面临多项限制和惩戒措施,不仅通关成本显著提高,日常经营中也处处受限。对此,建议企业应推动建立和健全内部自查内控管理机制,提高关务人员合规管理意识,熟悉海关信用管理政策要求。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建议企业定期进行进出口相关业务风险自查,及时、准确识别风险事项。另外,企业还需用足用好主动披露政策。近年来海关大力推进主动披露工作,帮助企业提高信用管理意识和合规管理水平。对企业在合规性审阅中可能发现的违规事项,建议企业在全面了解违规行为的性质以及主动披露法规要求的基础上,规范、及时用好主动披露政策,以使企业能够充分享受诚信守法红利,最大限度降低企业信用管理风险。

工商企业信用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传统文化;分配制度;治理结构

引言:企业的工商管理是指在实际的管理中,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助力和保障,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对于企业的高层来说是必要。工商管理方式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等特征,包括对企业形象管理、文化建设、维护管理、员工管理、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工商企业管理的创新,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预期目的。

一、工商企业管理中的现状

以下简单介绍工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首先,管理制度不完善。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能否长久發展的前提。我国的部分企业存在着一些制度问题。例如,在实际操作中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企业有家族背景,管理运营时通常并不严格,对企业造成恶劣影响。同时,企业的领导者也缺乏认识,并不重视企业工作的实施,不对规章制度进行审核和讲解,导致员工的责任和分工不明确。其次,管理水平较低。在市场日渐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管理影响这企业发展的前景,但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不尽如人意,在企业内部结构、企业管理者能力、优秀人才的招揽、绩效考核、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培训等方面并不完善,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尚且落后。只有少数的优秀企业能做到人、物、财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固定的标准,设计原理和规则相对模糊,缺乏统一管理。第四,缺乏员工的主体。地位在企业中具有良好领导能力的管理者是必要的。但是领导者应该避免一意孤行,做决定时一方面保证详细的考量,另一方面要留给员工自己的发挥空间。这样既能集思广益避免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也能充分锻炼员工的思维能力,让员工在企业中有归属感,有主人翁意识。

二、工商企业管理的新型管理方法的探讨

(一)改善工商企业的管理制度

企业的管理是企业成长的基本保障,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建立完善的制度,包含员工上下班、职工工作考勤、企业会计、安全生产等制度,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会使企业健康发展。现代管理制度较为原始,没能建立起真正的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影响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所以,企业应该积极主动的改善员工管理制度,在质量、人事、销售、财务方面加强管理创新,建设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实际的建设中,将所有权和发展权分离,形成企业管理专业化分工,通过权利相互制衡,打破原有的制度,弥补缺陷。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发展要从增强生产质量、优化劳工环境、加强环保设施等方面努力,如此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加强工商企业的管理水平

加强工商企业的管理需要通过培训的方式。首先,培训中应当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国家的标准和企业的实际标准相适应原则。在完成国家下达的标准后结合企业的自身发展,提高适用性和针对性。二是,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式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成立管理干部集中培训中心,同时照顾好基层培训。三是,采用培训的计划、时间、教材相统一的原则。其次,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冲高层领导开始,只有让领导层重视以身作则,才能打来良好的效果和影响。这就意味着领导需要带头参加培训,进行相应的宣传,调动整个公司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培训师的能力,引入高素质的培训人才,从培训师的资历和实际经验考虑。同时对培训师进行物质上的奖励,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责任心。只有录用良好的培训师才能给员工带来高水平的提升,为企业管理的带来良好效益。

(三)创新分配制度和治理结构

第一,在企业发展中,改变原有的分配方式是必要的,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建立起利益和风险共同承担的科学分配制度,提升公司的效率,重视智力资本的发展,提升其利用率,为企业增添新动力。第二,要健全完善治理结构。进行治理结构的创新时,应当带着批判的眼光结合自身发展需求,选择优秀的治理模式,切勿照搬照用,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来进行一定的创新,要做到因时因地作出改变。建立与民营企业匹配的治理结构,实现直接和间接融资的良好互补,营造自身的组织文化和工作氛围,创新组织理念,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进行传统文化融合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工商企业的信用对其在市场中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对于企业而言,应该做到管理创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结合,不断提升文化实例,吸收我国文化中的精华,进行合理的借鉴在此基础上创新,将制度建设和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利益增长,企业应该关心员工,关注人才的培养,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为企业持续带来财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要在实际操作中兼顾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保证人才的培养避免人才损失。积极主动地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进行人才管理方式和制度的改革,健全相关保障措施,维护员工的正当利益,激励员工在企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

总结:总而言之,工商企业管理的新型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的稳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实现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如何提升人才素质为企业提供最大的效益,从而提高企业活力,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应该思考的。

参考文献:

[1]崔炬.新时期背景下提升工商企业管理有效性的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2017(36):11-12.

[2]周和茂,叶菁.浅谈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J].才智,2017(35):249.

[3]陈岩.工商企业管理的新型管理方法分析[J].环球市场,2016(27).

[4]罗伟杰.分析新经济形式下工商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及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7(4).

[5]张文丹.工商企业管理的新型管理方法研究[J].经营者,2016,30(15).

工商企业信用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管理是一种与决策密不可分的活动。管理者的最重要作用,就在于概括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各种决策,进而贯彻实施,力求实现管理目标。离开正确的决策,就谈不上有效的管理,作为一种独特管理形式的企业风险管理,在这点上自然也不例外。如何从若干的风险处理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是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实质。鉴于国内外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风险管理决策机制,所以,如何恰当地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决策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一、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过程

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活动和决策行为,本文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决策过程应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问题的识别;(2)决策问题的定义;(3)确定风险管理决策的目标;(4)构造模型;(5)模型求解与检查调整。

二、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基本原则

1 方向性原则。企业风险管理决策是一种有目的活动,必须具有方向性。方向性原则要求企业风险管理决策必须具有清晰和实际具体的方向目标,这个方向性目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宜频繁改动或轻易取消。

2 信息性原则。与风险相关的信息是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是科学的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基本条件。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决策,必须广泛收集与之有关的全面而系统的企业风险资料,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加工,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分析和验证加工,使决策需要的信息符合真实性、时效性、系统性、可靠性的要求,以便为正确的决策提供基本的条件。

3, 预测性原则。预测是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前提,是企业风险管理决策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风险管理决策正确与否,取决于对未来风险后果判断的正确程度。预测是运用各种知识和科学手段,分析研究历史资料,对风险事件发展趋势或可能的后果进行现实的推测和估计,科学决策,必须用科学的预见来克服没有科学根据的主观臆测,防止违背客观规律的随意盲动。

4 民主性原则。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民主性原则,则指企业风险管理决策者要充分发挥民主作风,调动风险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同参与风险管理决策,并善于集中和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进行决策。

5 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企业风险管理人员应该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和各种科学手段,寻找能达到风险管理决策目标的一切方案,并分析这些方案的利弊,以便最后决策。可行性原则的外在表现是可行性分析,它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决策过程的始终,也是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重要环节。

掌握可行性原则必须认真研究分析风险处理方案的制约因素,制约因素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条件的限制,如技术、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另一种是风险管理决策本身目标系统的制约,即低层次不能与高层次的目标或分系统不能与总系统的目标相背离、冲突,低层次要受高层次的目标或分系统要受到总系统决策的制约。企业风险管理可行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就是在考虑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性、选优性、合法性的研究分析。

三、企业风险管理决策方法

很多传统的决策方法都可运用于企业风险管理决策实践。本文主要对期望值准则决策法和效用理论在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运用进行重点研究。

1 期望值准则决策法及忧虑价值的确定。期望值准则决策法是以各风险处理方案的损益期望值为依据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必须知道风险决策问题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而概率则可以根据以往经验、统计资料或调查研究来确定,期望值准则决策法包括决策表法、决策矩阵法与决策树法。

企业风险管理决策还必须考虑由于风险事故所致后果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忧虑因素,并将其转化成损失金额作为一种决策数据,这就是风险管理理论上的忧虑价值。忧虑价值的确定有一定的难度,本文认为它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第一、风险损失的概率分布;第二、风险管理人员对风险损失不确定性的把握程度;第三、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第四、风险管理决策者的胆略。

为了便于风险管理决策,需要对忧虑价值进行量化,有两种具体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把忧虑价值看成是企业风险管理者为了消除损失的不确定性,而愿意在期望损失之外付出的最大金额。第二种方法不必明确地给出忧虑价值数额,而只须确定忧虑价值是否超过了一个定值,这个值取决于实质性期望损失的计算。

2 效用理论在企业风险管理决策中的应用。期望值准则决策方法主要是以损益值作为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判断:或者通过某种方式比较备择方案的损益估计值,或者比较备择方案的损益期望值,来选取最优方案。尽管具体的决策步可能各异,但都是以损益的货币价值来判断的。但在企业风险管理决策中的确存在银行影响决策的非货币因素,而且这些因素有可能左右货币价值对决策者的作用。因此,我们把效用理论引入企业风险管理决策中。

①、效用与效用函数。效用是衡量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主观价值态度、偏爱、倾向等的一种指标。随着事物的变化,这一指标则相应改变,这就形成了效用函数关系,也可用曲线表示,这就是效用曲线。我们假定决策者在决策中的态度与既已给定的他自己的效用函数保持一致。

②、企业风险管理决策问题效用函数(曲线)的确定方法。确定企业风险管理决策问题效用函数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直接提问法和对比提问法。直接提问法是直接向企业风险管理决策者或相关专家提出一系列有关决策问题的一系列问题,要求其进行主观衡量并作出回答,根据此结果描述效用曲线。当然,这种提问和回答都是含糊的,不够确切,因此这种方法用得较少。对比提问法是通过企业风险管理决策者对两种备选方案的两两比较来确定其效用函数的。

设有两种备选方案M1和M2,其中M1表示决策者可以没有任何风险地得到收益(或损失减少值)X2;M2表示决策者有P的概率得到收益(或损失减少值)Xl,但有(1一P)的概率损失X3,且X3

首先,寻找决策者认为方案M1与方案M2等价的条件,即存在一组Xl、X2、X3,P满足:

PU(X1)—(1—P)U(X3)=U(X2)(斡)

这时,决策者认为X2的效用值与X1、X3的效用期望值等价。

其次,由式(,)出发,进行对比提问,式(“)中有四个变量,先固定其中三个,再要求决策者判断第四个变量的取值应是多少。提问的方式可以有三种:

①固定Xl、X2、X3,改变P,问:“P为何值时,方案M1与M2等价?”

②固定P、Xl、X3,改变X2,问:“X2为何值时,方案M1与M2等价?”

③固定P、X2、X3(或Ⅺ),改变X1(或X3),问:“Xl(或X3)为何值时,方案M1与M2等价?”

其三,根据对比提问所得该点,描绘效用曲线。

最后,作相容性检验。如由上述方法所得效用曲线,与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一致,则此效用曲线就可用于企业风险管理决策分析。

效用函数(曲线)还可以通过对测试所获资料(数据)的计算机拟合来得到。

③、以效用理论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主要步骤

第一、确定效用函数(曲线)或效用值表。

第二、计算各备选方案中有关损失额的效用值。

设损失额为L,其效用值为U(L),效用函数值表中与L相邻的两个损失额为11和L2(L1

L-L1 u(L)=u(L1)+——X[u(L2)一U(L1)]

L2-L1

第三、计算各备选方案的损失效用期望值。

第四、在各备选方案中选择损失效用期望值最小者作为最佳方案。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企业信用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管理培训;管理水平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并且,这些企业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当中都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而要想使当前的企业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一定要加强对于企业工商管理的控制。当前,我国的企业工商管理效能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并未完全对发挥其潜能,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效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还能够使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加速。

1.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对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国家对于工商管理工作也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和重视。工商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确定发展的经营目标,同时还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经营的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收益。首先,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主要是扩展员工法律、金融以及其他与企业自身相关的知识技能,使企业管理人员都能通过培训活动增强管理能力,并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能够加以实际应用,以促进在企业日常运行中各方面工作能够顺利高效的展开。现如今各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形成自身竞争优势,就必须从提升整体管理水平这方面入手,并将其放在首要位置,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企业内部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够发挥极大的优势作用。通过培训,能够提升企业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2.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现状

2.1制度不完善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影响企业能否健康的运转下去,然而,目前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一些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所以导致在工作的过程当中,部分职员的责任并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无法进行责任人员的问责,这就导致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出现责任相互推卸并且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且浪费了过多人力以及资金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2.2企业工商管理的目标不太明确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有些企业缺乏明晰的工作目标,有些企业过多地将自己的经济效益作为自身发展目标,围绕着战略目标要来开展各项工作,却没有关注到企业内部各项经营工作的质量和日常工商管理工作效果。制定工商管理工作的目标,经营人员忽略了自身工作规划,忽略了企业产品品牌的打造和企业文化的创造,过于关注企业经营利润目标,从而造成目前工商管理工作与公司的战略方向发生偏离,这不利于提升工商管理工作的质量。

2.3企业工商管理理念不太科学

企业内部工商管理工作制度存在许多漏洞,员工的思想观念不科学。企业日常经营工作要坚持新型的思想理念,才能够显著地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应用不科学理念会降低企业经营效益,一些管理人员在组织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期间,仍然使用粗放式的运营方式,忽略对各个工作细节的管理,会影响到工商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3.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方法优化

3.1要实行工商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工商管理水平

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人,在于核心人才的核心作用。为此,企业要加强人才管理,构建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实行管理模式创新,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造力,让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要构建职责明确的管理体系,实行制度化管理,减少人治化管理的风险。要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使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得以整体提升,为企业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3.2提升市场开拓能力

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市场,所以在企业的工商管理中,企业提升市场开拓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企业的工商管理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对市场的开拓,通过聘请专业的市场开拓人才对市场进行分析和布局,不仅开拓企业的产品市场,提升人们的关注度,还可以培养固定的客户,主要是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技术,加强对企业发展战略以及战略财务的管理,并对企业的市场开拓部门进行支持,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让企业在工商管理的带领下创造出更高的经济利益。

3.3优化培训内容

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来说,能够提升其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办法,就是完善整个管理的内容以及培训的方法,需要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培训办法,提高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企业内部也可以适当的去采取一些比较新颖和独特的形式,在培训工作人员的过程当中,适当的对其学习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检测,并设置相应的惩罚措施,提高内部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工作的主动性。另外,对于培训的具体内容还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根据市场竞争的变化来及时的进行调整和优化,争取将一些比较新颖的知识和更加优质的内容传授给企业内部员工,提高其为企业工作的能力。

3.4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对于企业来讲,一个高质量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建设基础,高素质的人才所带来的管理活力和管理建设支撑都是传统管理方法所不能企及的。不仅可以使企业工商管理各项计划都融入新的管理思维,还可以提升管理的质量。

4.结束语

总之,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对提升其整体管理水平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现代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开展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培训效果,使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唯薇.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研究[J].今日财富,2021(1):55-56.

[2]鲁欣志.基于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下的工商管理培训[J].营销界,2020(9):155-156.

工商企业信用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中国目前许多企业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其职能上的设置还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市场竞争和信用管理的要求。针对中国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现状,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结合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着力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再造研究,提出了进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组织再造的一般模式。

关键词: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组织;再造

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定位,必须要求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综观目前中国国内大多数的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都是凌乱无章的散布在企业的销售、财务等各个相关部门,即使建立了专门的信用管理组织也是形同虚设,缺少明确的目标、统一的组织和职能界定(林钧跃,2005)。在这样的企业管理基础之上,要想进行先进的、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简直就是一种空想。因此,要想真正建立起一套先进的、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我们首先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为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组织是以企业为特定研究对象、针对组织问题的一种相对“宏观”的研究。从工业化初期的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到20世纪60年代的西蒙和钱德勒,企业组织研究经历了宏观—微观一宏观的历程。总体而言,20世纪90年代前,企业组织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上的,是以职务体系、部门结构和组织层级及权责分配的研究为核心内容的。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哈默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1993年的发表,历史拉开了以流程或过程为中心的组织新模式研究的序幕。

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研究成果颇丰,如:Z-score模型、KMV模型、CreditMetrics、麦肯锡模型和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等。但综观国际上对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中,具体对于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设计研究甚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与合作并存、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中国经济体制走向深层次改革的时期,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构架问题展开系统化的科学研究,有着突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现有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比较研究

(一)财务部门主导型

财务部门主导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是指由财务部门兼管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顾名思义,这种类型就是直接由财务部门负责信用风险管理,在财务部门内设信用经理(与财务科长平级,由财务副总直接领导),由最高管理层协调与销售部门的冲突。

此种模式的优势:(1)较快作出授信决策,抓住销售机会。信用管理在本质上与客户和自身财务状况息息相关,信用额度的认定与财务管理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财务部门掌握着应收账款的详细资料,因此可以较快作出授信决策,抓住销售机会。(2)财务部门可以根据企业本身资金周转情况,对信用政策作弹性调整,使企业的资金周转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3)对销售部门进行监督,降低坏账发生的比率。

此种模式的劣势:(1)销售部门可能会将财务部门的信用管理视为干涉,导致销售部门产生反感情绪,从而影响企业的销售业绩。(2)可能会使企业采取保守的销售政策,放走许多的销售机会,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

(二)销售部门统管型

销售部门主导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是指由销售部门兼管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销售部门主导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做法是目前中国最流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这种情况在进出口企业中较为突出。

此种模式的优势:(1)与客户接触较多,对客户的信用的动态情况了解得较为透彻。(2)根据与客户往来交易的实际业绩来认定信用额度、信用等级、现金折扣等,作为促销手段,有利于业务推广。

此种模式的劣势:(1)信用风险评估不够严谨,为追求销售业绩,深入研究不够,使坏账比率升高。(2)无形中放宽了交易条件,使信用风险的潜在威胁增大。

(三)风险委员会制管理型

风险委员会制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行使整个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职能。风险委员会直接设置在董事会之下,各职能部门向委员会负责。

此种模式的优势:(1)容易取得各部门协调一致的意见;(2)高度专业性。

此种模式的劣势:(1)容易形成官僚作风;(2)流程复杂,管理成本很高,难以监管。

(四)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管理型

独立信用管理部门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是指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由信用管理部门专职负责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

对于国外企业而言,这种信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类型,在继承前两种组织结构模式的优点的同时,有效地回避了前两种模式所存在的缺点。但是拿到国内,就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正如本文第二部分中所分析的那样,在现实生活中,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能未能得到真正的行使,或者是受制于其他与之有所冲突的部门(如:销售部门),或者说中国企业可能还未真正认识到什么是信用管理、信用管理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真正地行使起信用管理的职能。

三、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的选择

选择适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

中国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如下:

1.中国的企业管理尚未达到能够让销售部门有效地约束自己的水平。销售部门的目标是为公司争取到尽可能多的合同,这种压力会使它可能具有“过于看重机会而忽视风险”的倾向。在中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销售部门难以有效地进行自我约束,矫正这种倾向。此时采用销售部门主导型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的效果可想而知。

2.“弱财务”决定了财务部门主导型的组织模式难以发挥作用。财务部门在中国企业本来就处于弱势,如果将信用风险管理的职责设置在财务部门中,那么它能够发挥的作用就更加微小。中国企业如果采用这样的组织设计,其他部门可能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架空信用风险管理职能,使得关于信用风险的约束、规定和流程都成为一纸空文,难以付诸实践。

3.中国企业结构分布状况决定了风险委员会制模式应用范围狭窄。风险委员会制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对企业的要求较高。该模式主要应用于金融机构与特大型企业中。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96年中国的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外资、港澳台资工业企业,总数一共有506 4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有7 057家,占总数的1.3%,中型企业有16 870家,占总数的3_3%,小型企业有482 518家,占总数的95.3%;又据国家统计局工交司2002年的数据,在中国全部国有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企业单位总数为181 557个,其中大型企业的数量为8 752个,占全部统计企业的4.82%。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大多数企业的规模都是中

小型的,大型企业在中国企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很小。特大型企业是大型企业中的大型企业,其所占的比重更是小而又小。因此,风险委员会制定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应用范围狭窄,在中国大多数企业中应用不现实。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现阶段中国大多数企业应该选择建立独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通过这种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来进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四、信用风险管理组织再造

鉴于上述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实际状况,我们非常有必要进行组织结构再造,即在企业内建立起一个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并认真地协调该部门与财务部门、销售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其真正行使自身应有的职能,成为有序、协调和统一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

信用风险管理组织再造具体包括四方面内容: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界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职能;界定信用风险管理人员职责;有机协调信用风险管理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主要是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关系,达到有序、高效。

(一)设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

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是根据企业所需要实现的信用管理功能而建立的。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必须具备的功能应设专人进行操作,例如,每个企业信用管理部门都应该至少具有客户信息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商账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国内企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参考国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可以设计为(如下图)中虚线框内部分所示。

(二)界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职能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至少应具备三大基本职能,即:客户档案管理、客户信用申请的审批和投诉处理职能、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和商账追收职能。客户信用管理包括客户资信调查和客户档案服务。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在于防范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商账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国内外追账。

(三)界定信用风险管理人员职责

1.信用管理经理及其主要职责

信用管理经理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他的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成败,信用管理经理具体有以下职责:(1)建立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并明确其职能;(2)设计企业信用管理的流程和采用的技术方法;(3)在企业内部推广信用管理技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4)协调信用风险管理部门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5)联络、管理企业信用管理的外包工作;(6)处理信用交易涉及的法律诉讼。

2.客户管理人员

在设有信用管理部门的大型企业中,信用管理经理之下设有若干个客户信用监理职位。在大公司,每位客户信用监理一般分管与一种产品销售有关的信用管理工作。在客户比较多的情况下,信用监理之下还要设立客户专管员职位。根据西方国家的实践,商业企业的每位信用管理人员最多管理600个客户,这是人均管理客户数的上限。在国内,由于受客户平均素质低的限制,为确保信用管理工作质量,每位客户信用管理人员不可能管理这么多数量的客户,所管理的客户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信用分析人员

信用分析人员纯粹是信用管理内勤人员,他们不会直接面对客户。他们的任务是评审客户信用、维护客户档案系统、建立和维护计算机化/网络化信用管理系统、初级处理客户申述等。他们要以技术手段处理企业信用政策变化,例如,通过调整客户信用申请处理系统和订单自动审查系统来实现对信用额度的控制。他们为信用管理经理的各种报告提供数据和表格支持。在不设外联人员的企业信用管理部门,信用分析人员可能直接接收来自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服务请求。

(四)协调企业组织内各部门关系

企业内信用风险管理相关部门(主要包括: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和企业决策层)可以看做为一个系统(戴彬,2004)。按照系统的观点,系统内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否和谐、有序对于系统功能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用风险管理组织其实我们就可以把它当做一个系统,既然作为系统,就必须协调这个系统内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企业决策层与信用风险管理部门、销售部门及财务部门这三个部门都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信用风险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是互补关系;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和销售部门之间是冲突关系;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由于目标的不一致,也是冲突关系。

销售部门与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间存在冲突关系根本原因在于部门间工作目标的不一致。因此,调整他们之间的冲突关系最终归结到调整销售部门的工作目标使其与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目标一致。基于国内企业的管理现状,结合国外一些企业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调整销售部门的工作目标使其信用风险部门的管理目标一致。第一,改变企业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方式。现行的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往往只注重产品的销售量,调整后业绩考核不但要注重产品的销售量,同时还必须注重货款的回收率、货款的平均收款期等因素。第二,提高企业销售人员的信用风险意识。提高其信用风险意识就是要让其意识到:没有按期收获货款的信用销售不是一个好的销售,甚至不能算是销售,而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损失。第三,发挥企业高层的领导作用。企业高层(董事长、总经理)具有一呼百应的能力,如果发挥其领导作用,将会大大加快目标调整的速度。

上一篇:纳税筹划原则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案例教学财务会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