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硕士范文

2023-09-07

工商管理硕士范文第1篇

哈工大管理学院1991年开展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是国家首批试办MBA的九所院校之一。截至2008年9月1日,已累计招生2624人,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800余人。200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哈工大成为全国首批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教育的院校。管理学院具有完备的办学设施。目前供MBA日常教学使用的配有空调设备的现代化多媒体专用教室15间,座位900个,案例讨论室9个,计算机200台。图书资料室拥有经济管理类中文专业图书11000册,外文图书1600册;每年订有专业报刊杂志320种。图书馆拥有经济管理类书籍15万册;各类期刊杂志2500种。此外,还有PQDD博硕论文数据库与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电子期刊及万方数据库等INTERNET网上信息资料使用权。

哈工大管理学院在MBA教育中积极探索开放模式,与欧美二十多所著名大学和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先后聘请50多位海内外学者和著名企业家担任哈工大MBA兼职教授,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具有良好声誉。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MBA教学环境与培养方式上已形成如下特色:

1.哈工大管理学院继承和发扬了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光荣传统,坚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战场服务,坚持质量第一,把全面提高MBA教育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本着科学、高效、服务的指导思想,为工商企业锻造“脊梁”。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各种层次、各种规格的高级管理人才,其中有在国家部委、省、市政府部门任职的领导、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管理特大型国有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等。

2.全方位的、突出素质教育的综合培养体系。在培养中贯彻德育与智育并重,做好课内教学与鼓励学员课外提高发展并重,有形教育与无形的氛围熏陶并重方式,努力使学员在MBA学习期间在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创新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3.MBA培养上突出工商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并重的指导思想,教会学生勤“思考”,懂经营会管理。整个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两个主要阶段,课程学习采取讲课与案例讨论相结合,院内专任教师主讲与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具有实际工商管理经验的企业家相结合的方式.在MBA的培养上聘请了40多位专家做为校外MBA兼职教授,定期来校进行专题报告和讲座。

4.论文阶段学习,实行由指导教师负责的按培养方向管理的模式。学员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根据本人工作需要,可以选择在某个培养方向下,结合实际开展论文的研究与撰写工作。

目前,哈工大MBA的培养方向分为: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含信息资源管理、

企业过程创新、决策支持系统);会计与财务管理方向;企业管理方向(含市场营销);技术经济及管理方向(含技术开发管理、项目评估投资分析等);金融方向(含证券、银行、保险、国际金融等);公共管理方向。

工商管理硕士范文第2篇

初试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

复试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理论

一、考试目标

本考试大纲根据MBA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考察考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掌握与运用程度,旨在使学生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掌握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握时代脉搏。

二、考试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其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与党的思想路线之间的关系。系统把握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重新确立以及丰富发展的过程。认识到党的思想路线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兴衷成败的重大问题。

(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认识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4)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理解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到发展问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把握科学技术在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过去我们遇到的一些挫折和产生的困惑都是源于没有认识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最大的实际。认识这一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从而对中国国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6)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认识和理解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推行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主要内容,正确认识改革的性质以及改革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认识和理解实行开放基本国策的客观必然性,了解和认识我们开放的历程及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举措。从而加深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基本点的认识。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经济制度和体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选择的历史过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和内容。了解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新概括,强调应当全面理解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坚持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搞清楚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认识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把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分析如何深化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分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民主、自由和人权的不同本质。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阐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阐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政策。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重要意义,了解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以及推进以改善民主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管理学原理

一、考试目标

本考试大纲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在管理方面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考察考生对管理学原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旨在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型的中高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

二、考试内容

(1)管理、管理者与组织:管理的含义;管理者的分类与角色;组织与环境;企业与企业管理;组织的道德与社会责任。

(2)管理思想的演进: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理论。

(3)计划与决策:计划的含义与内容;决策的含义与过程;决策的类型;决策的方法。

(4)组织职能与组织结构:组织职能的含义及内容;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组织中的职位设计;部门划分;组织结构的类型;团队的类型与特点;委员会管理;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5)组织中的职权配置:权力、职权与指挥链;授权;组织成员的活性化;分权和集权;职权的分化。

(6)领导职能:领导职能的含义和作用;领导的原理和要求;领导艺术与领导者的修养。

(7)沟通:沟通的含义;沟通的类型;有效沟通的原则。

工商管理硕士范文第3篇

为了鼓励研究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学校在评定各级各类奖励的基础上,评选优秀毕业研究生。为保证评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进行,根据华东师范大学有关评选优秀毕业研究生通知的精神,结合MBA的具体情况,现拟定评选办法如下:

一、评选范围

按照校发文件的精神,评选范围为华东师范大学MBA应届硕士毕业研究生(不含进入学位申请程序后未因论文或答辩不通过导致延期毕业的同学)。

二、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模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手册》,遵纪守法,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学习勤奋,有一定的学术成果,德、智、体全面发展。

2、综合考察研究生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如:是否获得过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研究生)干部称号;是否获得过各类奖励。

3、在学期间能积极为集体、班级服务,参与组织各类重大活动等。

4、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得参评:

(1)因各种原因被学校有关部门通报批评的;

(2)在校期间受到过各种处分的; (3)单科课程缺课累计1/3以上者;

(4)必修课、选修课和考查课中有一门课程成绩不及格者。

三、评选程序

1、学生本人申请:

由学生本人填写个人评优申报表。

2、院系审批:

MBA根据评选条件,按照评审比例及《华东师范年大学MBA优秀毕业研究生评选细则》,初步确定本单位的名单。

3、学校审批和公示:

MBA在本学院内公示初选名单,接受为期一周的评议。对有争议的人选,应暂时冻结其评奖资格,进行审查。公示结果上报研究生院,并由研究生院公示一周。

4、获奖同学填写表格:

研究生院审核名单公示结束以后,获得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和市级优秀毕业生称号的同学,需分别下载并填写纸质版《优秀毕业生登记表》和《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登记表》。

5、学校对获奖学生适时进行表彰。

四、评选细则

按照学校要求由MBA对完成申报的同学进行审核,本着评选办法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原则,根据如下四部分:学习与成绩、团队精神与服务、实践与创新、荣誉与奖励进行量化打分。

(1)学习与成绩

加权成绩按照核心课程平均成绩×60%+非核心课程平均成绩×40%进行排名。 (2)团队精神与服务

关心集体、热心帮助同学、责任心强、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等;或在MBA各种学生组织中担任各种职务,为同学做出实际工作;积极参与、组织和协调拓展训练、案例大赛、新年晚会、毕业典礼、开学典礼、体育比赛等各类活动或积极投身各种社会公益事业等。

(3)实践与创新

在学期间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等,获得专利、创新奖励或创新方案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等(申报时以证明佐证材料为准)。在学期间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各类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性文章(申报时请附发表文章首页复印件)。管理实践报告成绩优秀者。

(4)荣誉与奖励

在各级各类重大比赛中获得各类奖励或获得各级各类奖学金、荣誉称号等。(申报时请附复印件)。

五、其他

工商管理硕士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培养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全要素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

一、引言

我国自1999年开始大学大规模扩招以来,本科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目前研究生教育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精英教育”[1]。然而,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2],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研究生管理问题、师资问题、培养质量问题、实践问题等。其中,培养质量问题可归结为其他诸多问题导致的结果,是最为重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工作的质量,在这一背景之下,研究并提出系统化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需要“全过程”质量控制,需要“全体”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这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首要的工作就是找出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以便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为此,本文采用头脑风暴、文献检索、归纳总结等方法分别从人(导师、研究生)、机(机制)、料(培养内容)、法(培养方法)、环(环境)、测(测量系统)六个维度提炼得到影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集,如表1所示。

经归纳总结,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原因如下。

1.标准不合理。这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原因。大多数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标准定得不合理,通常仅课程成绩、1篇低级别的期刊论文和1篇大论文即可毕业,这样的标准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是该标准根本不能客观反映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而实际上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其二是标准定得过低。毕业标准不合理,就会带来导向上的问题,目前我们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大多数将进入企业工作,仅以论文作为评价标准,必然导致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远离实践,有可能被用人单位视为“书呆子”。毕业标准过低带来的后果是它会无形中使研究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压力、动力以及研究生导师培养的积极性、压力、动力都大大降低。如果一个研究生经过三年的深造,仅仅学习了几门课程、发表了几篇论文,而没有从其他方面获得提升,那么他将是一件“低档产品”,如果将这件“低档产品”放入市场不但影响学校声誉,而且可能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改革硕士研究生毕业标准,建立一套科学量化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培养过程粗放。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过程质量决定产品质量[3]。按照这一理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将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我国当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大体可分为课程学习、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社会实践、发表期刊论文、撰写毕业论文、毕业答辩几个环节[4]。各个培养环节的执行时间因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甚至不同的导师而波动较大,每个环节的控制标准并不明晰,导致整个培养过程比较粗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硕士研究生全过程质量控制。

3.意识薄弱。作为培养主体的研究生导师积极性不够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培养客体的研究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意识薄弱是影响其培养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意识薄弱是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造成的,受经济大潮的影响,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经济利益轻学术价值、重文凭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必然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严重下滑。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硕士研究生全员质量管理。

三、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首要工作是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科学量化。传统的以论文、课程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不仅不能反映出研究生综合能力,而且标准偏低,导向单一,不利于为市场培养综合能力强的研究生。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统计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等研究方法归纳总结得到如表2所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高校或学院可根据硕士研究生综合得分进行综合排名并依据一定的标准给硕士研究生定级(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作为研究生寻找工作或考取博士研究生的重要参考,同时作为评价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重要指标。

四、硕士研究生全过程培养质量控制

由于过程质量决定培养质量,为切实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必要引入过程控制方法。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归纳总结出其全过程培养流程图,如图1所示。通过此流程图,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研究生秘书等可以直观地看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环节,避免培养过程中的疏漏。另外,与流程图配套的是流程说明,流程说明是对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具体说明,它使各个环节具有可操作性。流程说明主要包括责任人、时间或时间范围、组织者、审核者、操作程序、控制标准等内容。以开题报告环节为例,其流程说明如下:①时间:第3~4学期,尽量在第3学期完成;②负责人:导师、研究生;③组织者: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或学术带头人,由研究生秘书指定;④评审者:评审专家组(高级职称、研究方向相关的教师4名及以上,不含研究生导师);⑤操作程序:S1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经与导师商议,初步确定研究题目;S2研究生查阅相关文献后,再与导师商议,若研究题目可行则确定研究题目,否则返S1;S3研究生撰写开题报告;S4导师按表3所示的标准审核开题报告;S5若导师审核通过,则由研究生向研究生必书提出开题申请,否则需修改完善开题报告后返S4;S6研究生秘书指定开题的组织者;S7由组织者按要求组织评审专家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开报报告会:①研究生准备开题报告PPT,②陈述开题报告主要内容,③评审专家对开题报告按表3所示的标准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审结论;S8若评审结论为通过,则进入下一培养环节;若评审结论为修改后通过,则由研究生按照修改意见修改开题告后交组织者审核,审核通过进入下一阶段;若评审结论为不通过,则重新选题或重新撰写开题报告,返S4。

五、硕士研究生全员质量管理

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一系列交互过程的集合,只有每一个培养环节严格保证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是过硬的。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管理是全员的事情,因此研究生教育应该是培养主体、客体共同的责任。研究生培养过程需要院校领导、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秘书、专业教师、研究生等每个角色各司其职,才能有效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1)院校领导。院校领导担负的责任其实很重要,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需要院校领导来创建(包括软、硬件资源的投入),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能促进研究生及其导师具有更大的积极性和动力,对于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2)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起着导和引的作用,是直接与研究生交互次数最多,交互时间最长的角色,导师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行为,导师的把控能力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应当按照研究生培养流程中规定的控制标准行事,这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3)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在整个培养流程中起着纽带或者组织者的作用,他通过各个环节的把控,将各个培养主体、客体有机联系起来。(4)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不仅仅担负着给研究生讲课的任务,其行为举止对研究生的行为影响其实是很大的。(5)研究生。研究生作为培养客体,应当适当给自己一些压力和动力,培养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积极与导师联系、交流,积极参与导师的各类课题,从科学研究中提升综合能力。以上各主体、客体都肩负着一定的职责,可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是全员质量管理的过程,任何一个角色没有圆满履行其职责,研究生的质量就会打上一定的折扣。如何保证各个主体、客体认真履行其应有的职责也是一个重要的讨论话题,笔者认为除了呼吁大家自觉履行职责外,还应当建立必要的奖罚措施,与控制标准相结合,对认真按控制标准履行职责的主体、客体给予相应的奖励,反之则给予相应的处罚。

六、结语

21世纪是与时俱进的时代,中国正在迅速崛起,国家建设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研究生作为市场急需的高端人才,其培养质量的确保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因此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从全要素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质量管理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硕士研究生改革措施。改革是艰辛的、痛苦的、甚至会遇到重重阻力,但为了国家的发展,高校必须对现有的不合理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过程进行改革。我们相信,通过全面改善不合理的因素,我们一定能为祖国输出一批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源升,杨波,陈仕平.论研究生教育质量观[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4):4-8.

[2]王孙禺,袁本涛,赵伟.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综合调研报告[J].创新研究生教育,2007,(9):32-34.

[3]罗国勋.质量管理与可靠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Z].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2012.

基金项目: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2012YJ04)

作者简介:沈玲(1980-),女,辽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安全工程;曾强(1975-),男,四川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工业工程。

工商管理硕士范文第5篇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合理流向 政策

为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教委对硕士研究生的毕业分配制度进行了“计划分配”转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分配制度的改革。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双向选择”与传统的计划分配相比,更能体现出它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使研究生教育既能紧贴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又促进了培养单位的教学改革,增强了研究生刻苦学习的动力。但是新的分配制度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认识并逐步加以解决。如毕业研究生合理流向问题,就有必要认真分析探讨,以使毕业研究生从整体上更好地服务于满足于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一、关于毕业研究生的流向

近几年,我国对研究生的分配就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变了过去的统包统配的分配体制,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以学校为中介,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研究生直接进行“双向选择”。这一改革,使培养研究生与社会需求日趋紧密地联系起来,既促进了研究生的招生、教学、培养工作,又较好地满足了国家用人的要求。但近几年,在“特区热”、“沿海热”的冲击下,内地大批人才涌向“特区”及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据了解,这种现象不是某一学校的特有现象,而是全国范围内研究生分配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生的知识层次相对较高,专业特点较明显,是国家急需的科技骨干。照此下去,高知识结构劳动力过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将出现地区、行业布局上的不合理流向问题,使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知识结构人才匮缺,将使内地的重点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高等教育以及基层单位因人才匮缺而缺乏发展后劲,从而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给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带来影响。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有:

1.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研究生毕业流向不平衡的客观基础原因。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内地与之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在吸引人才上势必在积极性、政策、渠道等方面形成差距,致使近几年来,毕业生流向一般都过分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较少,就连这些地区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千方百计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着眼,形成这种局面就构成了不合理的流动。

2.新的分配制度和办法尚需完善,全国人才市场发育不均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人才市场尚未建立起来。在计划管理制度上,缺乏有力的宏观调配手段;在政策方面,吸引知识分子在中西部地区,在基层单位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政策不系统、影响小,落实工作跟不上。致使毕业研究生忧心忡忡,使合理流向受到制约。

3.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尚需加强。过去,毕业研究生择业比较注重所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单位的知名度,考虑较多的是用人单位的工作条件、成才环境,以及专业是否对口,能否发挥专业特长等。近年来社会上盛行的“全民经商”的风气和“无商不富”的现象对在校研究生,特别是对毕业班同学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至在毕业研究生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向“钱”看的现象。一些研究生注重眼前利益,注重工作的物质条件,不愿到艰苦但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因此,去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的研究生就日趋减少,这也是形成毕业研究生不合理流向的一个重要原因。

毕业研究生分配合理流向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科学合理输送人才、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对此,我们不仅要分析其原因,还要就可能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

二、关于促使毕业研究生流向逐步合理的对策

1.强化国家培养和分配研究生的宏观调控职能

(1)对研究生培养实行宏观调控。在加强对市场经济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基础上,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及其规律对高知识结构劳动力的需求进行分地区、分专业的预测,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做好按需招生,按需培养,实现毕业研究生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2)对毕业研究生的分配,要做到总体平衡和布局上的均衡协调。对出现的严重不平衡和不均衡问题,政府要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调控。如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引导毕业生的流向,使重点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高校师资配备得到加强。培养单位要完成国家指令性计划,在完成国家指令性计划之后,其余毕业研究生均可纳入“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内进行分配。切实做到国家调控能够保重点,保总体合理。

2.制定和完善促进全理流向的政策

(1)通过完善加强计划调控手段,在研究生招生培养范围内,可在国家计划部分内充分考虑中西部地区以及国防建设、高科技、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基础学科、基础教育、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业等方面专业的需求,充分考虑少数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定向培养,以确定合理的服务范围,为合理的流向打下基础。这部分仍要基本实行统招统分。还可相对加大计划外部分,开通自费招生,这部分人由用人单位和研究生自己承担学费,毕业后亦可实行有偿分配,可侧重于应用类、技术类等适应性较强、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和商品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对委培生的培养专业范围应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而定,但基本应以工科、应用性、技术性专业为主。这样适当分工、互相协作,既能保证国家的需要、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又能满足当前社会市场急需,保证用人单位有专业后备力量,其结构比较完整合理。同时对研究生可以产生激励机制,增强竞争意识,转变择业取向,以求培养出更多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制定与完善鼓励研究生到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就业的政策。如国家任务招生计划的毕业生,原则上由国家负责安排分配,实行“供需见面”和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办法落实毕业生分配方案;委托培养和定向培养的研究生按合同分配;自筹经费者(包括自费生)“自主择业”。国家教委直属院校的研究生面向全国分配;中央各部委所属院校和科研单位研究生,主要面向本系统、本行业分配;地方所属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生由地方自行分配。对来自边远地区的研究生分配要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以及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方针和原则。

3.加强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端正其思想态度,鼓励到艰苦的地方去挑重担,锻炼自己,走上成才之路,使更多的毕业研究生到祖国中西部地区,到基层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西部地区、为基层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通过加强国家必要的调控力度,制定完善有利于中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和基层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下功夫做好毕业研究生的思想工作等等,毕业研究生合理流向问题肯定会逐步得到解决,毕业研究生定将在四化建設的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上一篇:合同管理系统下一篇:工商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