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范文

2023-10-01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范文第1篇

摘要:英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必要内容。本文从高职高专翻译课程定位、课程认识、教学和教材建设水平的角度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翻译教学;翻译观

0 引言

当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英语专业又迎来新一轮的热潮。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数据,截至2016年,全国2879所高等院校中,开设英语相关专业的学校高达2825所。而开设英语相关专业的高校基本都开设了翻译相关课程。但是,举目四望,无论是公示语、还是旅游景区的简介、亦或是饭店的菜单,英文翻译的质量很多时候都可谓惨不忍睹。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什么?培养效果到底怎么样?

近年来,翻译教学和翻译教学研究在规模上有了很大发展。然而,翻译教学的研究都集中在本硕博阶段,高职高专翻译教学鲜有关注。专科层次英语翻译教学长期得不到重视,高职高专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鲜有沟通。种种原因导致专科层次翻译教学在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原则等关键问题上缺乏应有的共识,结果专科学生对翻译课评价不高,学生翻译能力没有得到应有提升。

一、当前高职高专翻译教学的问题

高职高专英语翻译的课程建设目前仍是一个新兴的学科。由于学科理论构建还不完整、不够系统,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借鉴甚至照搬本科的教学规划和设计。课程计划和设计没有体现高职高专的特点,教学效果则必然不够理想。

(一)课程定位不清晰

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中对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方面的要求是“能记住字典将中等偏下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翻译成汉语,译文达意。”而对英语专业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翻译教學的目标、途径等关键问题都没有涉及。由于缺乏官方对翻译教学的定位,导致高职翻译教学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多数学校将翻译课程列为英语专业的选修课甚至公共选修课。不少学校在翻译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中直接照搬本科学校翻译的课程。这样脱离实际的做法直接导致高职高专学生“水土不服”,翻译课最终陷入学生没兴趣听,老师不愿意讲的尴尬境地。

此外,无论是穆雷在《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还是刘和平在《再谈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都没有将高职高专的翻译教学纳入他们提出的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中。然而,全国有近1400多个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英语相关专业,这些毕业生除了专升本以外大多都从事了英语教学、外贸等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甚至在很多城市的翻译公司中,高职高专学生都是主力。

(二)师生对翻译的认识存在误区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翻译和翻译课程都存在误区,导致他们对翻译的教学和学习失去了兴趣。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懂些英语,拿起词典把不认识的单词查出来就能翻译。有的老师和学生认为翻译主要就是讲语法词汇。语法扎实、词汇丰富就能做好翻译。有的学生认为翻译课就是培养翻译人才的课,学好翻译课就能做好翻译工作。很多英语教师混淆“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认为翻译课的目的就是巩固精读、泛读课上所学的语法、词组、词汇。翻译课就是为英语教学服务。在这样的认识和观念指导下,高职高专翻译课变成了语法和词汇的练习课。由于认识上的误区,更多的学生和老师把翻译课处理成英汉语法对译的模式,仿佛只要学会英语就能干翻译。封闭式的翻译课环境造就了死板的翻译教学内容。学生们在静止的翻译环境下学习翻译、进行实践,最后造成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翻译认识僵化。

(三)教学水平、教材建设还十分落后

近年来,尽管我国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高职高专翻译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由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没有具体的大纲,翻译课程更是无章可循。高职高专翻译教学呈现两个极端。部分承担翻译教学的教师主导课堂,“满堂灌”,片面注重理论,不给学生反思、实践机会;有的教师整堂课都在做翻译练习,把翻译和翻译实践仅仅看作是经验的积累,缺乏对翻译本体认识的思考,更没有理论的指引和总结。

高职高专缺乏有翻译理论基础、具有实战经验的高水平教师。多数教师并非翻译专业毕业生,翻译教学难免有些勉为其难。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沦为“为开而开”。部分新升格高职高专院校翻译师资队伍仍以中专时期教师为班底,师资队伍在学历、学缘结构上不尽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改进。高职高专学生英语程度普遍不高。学习能力,接受、处理信息能力与本科学生差距较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较差。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翻译课的教学效果。

并且,高职高专翻译教材建设仍然十分落后。目前市面上很难找到符合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各方向需求的翻译教程。专科层次专门的翻译教材研究仍不成熟。很多大专院校不得不采用本科层次的或者年代久远的翻译教材。教材针对性不强也导致了高职高专翻译课堂上教师无所适从,学生不知所云的尴尬场面。

二、提高当前高职高专翻译教学水平的对策

当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合作不断深入,外语人才需求不断提高。高职高专毕业生作为一线岗位就业市场的主力军,翻译教学的作用日益凸显。要做好高职高专的翻译教学,一改目前松散、无序的状态,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一)重新定位高职高专的翻译课程

从课程设置上重视翻译课程,改变翻译课的边缘化地位。尽可能地让翻译课成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非英语专业可纳入选修课,并保证翻译课的课时量。

找準翻译课的学科定位和专业定位。高职高专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最初级的体现。以高职高专中商务英语专业和旅游英语专业为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商务环境和旅游环境下的英语应用人才。因此,这类专业的翻译课应当侧重行业和职业英语的结合。翻译课应当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翻译学科的实践性,给学生创造模拟的职业英语应用环境。

要正确区分“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教学翻译”是精读、泛读、语法等课程中的教学工具,而“翻译教学”才是职业英语的技能课程。高职高专翻译教学作为初级“翻译教学”,不仅体现了英语教学与行业职业结合的特点,也与高职高专应用英语的学科定位、专业定位和教学定位相吻合,对提高学生双语交际能力和利用双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翻译课程应该定位“翻译教学”,而不是“教学翻译”。

(二)建立科学的翻译观

翻译观是译者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和看法。译者的态度不严谨,往往是因为缺少科学的翻译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翻译观,不论是否意识到,我们都不可避免地在其翻译工作中以某种翻译观作为指导。翻译观有正误之别。有的译者把文学翻译等同于创作,以为译者可以借原作之体寄生自己的情志,可以无中生有,妙笔生花;有的把翻译看得比较简单,认为翻译就是照着词典上的意思,按原文的顺序翻过来。这些认识和看法都是翻译观的反映。科学的翻译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论和美学原理为基础,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敏锐的审美洞察力去认识和看待翻译活动中的矛盾和问题,以严谨、正确的思想方法去对待翻译活动。科学的翻译观是一个成熟的译者的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翻译活动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审美观念和思想方法等方面。教好翻译、学好翻译的首先要做好的是认识翻译,形成科学的翻译观。要让学生们了解到翻译有限度。翻译本身有一定的不可译因素。翻译工作是“戴着脚镣跳舞”。翻译不是字对字,而是意对意。让学生对翻译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从而指导今后的学习和实践。

(三)提高师生跨文化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它本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融。翻译水平的高低体现得也不仅仅是语言水平的高低,它反映出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学生文化素养的高低。翻译是以语言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也反映了文化的现实。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和翻译教学如果仅仅将翻译视作语言的转换,那无疑会让翻译成为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会产生误译。

培养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原文理解。原文理解是翻译活动的必经环节,也是表达的基础和前提。翻译中的理解不等同于各级各类英语考试中的阅读理解。理解词汇、句法、语篇等是翻译理解的基础。翻译的理解还包括语篇背后的文化的理解。例如中国人重视家族宗族观念,故而有详尽的家庭成员的称谓词汇。而英语uncle一词其实就包括了大爷、叔叔、姨夫、舅舅。在翻译时这类词不能简单对应。又如,英语里的best man一词从字面看来是“最好的男人”的意思,而其实在英语的文化背景里它是结婚典礼上的“伴郎”。 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师生的跨文化交际和文化理解能力。翻译课可以适当和跨文化交际、精读、泛读等课程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面对外国文化时能做到不卑不亢,不妄自菲薄,更不夜郎自大。不能用母语和母语文化来磨灭外来文化,也不能在外国文化面前丧失自我。着重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意识、关注中西文化的差异,不断提高文化移情能力。

(四)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

高職高专翻译教学要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加强课堂互动,把过去枯燥乏味的“满堂灌”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把过去单纯的词汇、句子翻译练习改变为以情景带动,任务驱动性的课堂教学。强化课堂内外的翻译实践和反馈。改变评价方式,用积极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任务中的参与度和收获,进一步强化过程评价。引入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有两名或多名以上的学生集中进行翻译活动,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共同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带来的启示。翻译工作坊的模式鼓励学生从翻译实践中获取并理解翻译技能和策略,强调学生的参与作用和主体作用。学生既是参与者也是合作者,而教师是活动的引领者、监督者和评判者。

翻译教学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增添新的、实用性内容。翻译教学不应总是围绕语法、句法、词法的转换做文章,而应该突出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让教学内容的选取更加有的放矢。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翻译课的内容就适当添加展会英语翻译、酒店英语翻译的相关内容。翻译任务就可以灵活地选取。例如翻译酒店的菜单、会展公告等,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下学习、实践、收获实用的学习和实践经验。

结语

高职高专翻译课程是初级的“翻译教学”,它不仅体现了专门英语与行业结合的特点,也体现了职业的特点,应该与高职高专学科的定位、专业的定位、教学定位相吻合。高职高专翻译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双语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重要意义。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加深对翻译和翻译理论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翻译观。高职高专的教师还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强化教学和沟通,让学生在着重掌握技能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英汉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和平, 再谈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国翻译,2008(3)

[2]劉宓庆, 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7

[3]李忠华,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4]穆雷, 翻译教学发展的途径[J], 中国翻译,2004(5)

[5]张志强, 翻译观与翻译教学[J], 上海翻译,2008(3)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范文第2篇

摘要:警务英语课程是警官类院校基础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与英语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同时也是ESP语言教学领域的一个分支。警务英语课程的开设是警官类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警务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评估办法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警务英语;特殊用途;英语课程设计

现行的高职英语教育不能满足就业市场对“双料”人才(外语+专业知识)的需求。我国加入 WTO 以后,对外交际日益增多,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政府执法服务的范围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一步扩大。随着经济贸易活动的增加、服务业、旅游业的进一步开放,境外人员在中国的犯罪率更是逐年上升,涉及的国家和语种也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警务人才的外语水平,特别是专业外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警务人员只有具备了娴熟的外语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获取最新的警务资讯以及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各类警务活动。因此,警察英语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涉外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影响着中国警察在国际上的形象。最近课题组在本校内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 开始警务英语的态度,共收回有效问卷137份,其中112个学生(81.7%)认为有必要开设警务专业英语课程,这显示作为预备警官的警官学院学生,非常希望掌握一定的警務、法律等相关英语知识,使自己成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警察。因此,此项课题的研究对促进高职类警官院校的基础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专门用途英语的英语表达,具体就是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是专为供特定的社会群体所使用的言语范畴。[1]而课程设计涉及很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此,在ESP 理论指导下,课题组分析了学生学习司法警务英语的目的、动机和使用司法警务英语的情况,分析了学生必须掌握哪些技能和語言知识以帮助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根据这一理论基础,课题组提出司法类警察院校在设置英语课程时应将培养学生司法警务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以岗位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2],并根据教学的需求设置教学课时。在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和说的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并且在此项课题中,课题组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教学工具,借助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司法警务职业工作场景,采用符合学生兴趣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同时鼓励学生多看书和多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些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具体实施如下:

一、制定警务英语教学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中明确指出,“要培养能够适应国家经 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3]这为警官类院校的警务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警务英语教学要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警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首要目标,通过创设真实的涉外执法情境,提升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使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基本交流的能力、完成基本涉外管理工作的能力、处理涉外事件(案件)能力、借助语言工具查阅国外相关业务资料的能力等。

二、确定警务英语教学内容

ESP 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涉及英语语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文化知识三个方面。英语语言知识主 要包括与ESP相关的英语语言和技能,专业学科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文化知识包括普 通跨文化交际知识和专业文化交际知识。[4]在确定警务英语教学内容上,我们可以以需求分析调查为依据,分模块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警务活动交际对话的能力和利用英语作为工具查询、阅读国外警务资料的能力。我们还应该把专业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作为警务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传授专业学科知识,还要讲解与执法活动准确对应的专业法律英语词汇,注重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法律视野,传授不同法系的背景知识、执法和司法程序等。此外,还需要介绍一些国外文化知识,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在某些场合交际时的背景知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交际任务。

三、改进警务英语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教学模式部分指出: “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5]这一有关教学模式的论述传达出强烈的“以学生为中心”和“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信号。目前大多数警官院校在警务英语教学中采用互动、任务和情景教学模式。我们在今后的警务英语教学中,可以借助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把传统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进警务英语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上设计好的一系列多模态、生动的职业场景进行模拟扮演,与教师、专家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反馈,在网络平台上不断更新教学任务、学习资料等。

四、建立警务英语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是衡量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2003年,我国教育部正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改革大学英语的教学评估体系,把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结合起来。《课程要求》指出,“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为ESP 课程的评估模式一直备受争议,其评估标准以完成任务为标准,还是以语言为标准,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警官类院校还是应该努力去尝试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估可以包括平时测验、课堂回答问题和遵守纪律情况、学习档案、教学观察等。终结性评估可以采取笔试和口试二合一的考试形式。

五、建立警务英语信息反馈机制

司法、公安、法律机关对警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建立警务英语信息反馈机制有利于警官类院校根据社会需求的动态轨迹,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多适合实战需求的警务人才。警务类院校可以通过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电话等方式了解用人机关对警务英语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还可以定期选派警务英语教师到有英语技能要求的基层一线调研锻炼,以便警务英语教师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的最新动态和相关警种对英语技能的需求情况,更好地反哺于警官类院校的警务英语教学,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警务英语教学和研究工作。

总之,警务英语的课程设计应面向国际警务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接轨,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的原则,集学习、教学、测评、科研、合作交流于一体,体现教育技术智能化、交互化、自主化和移动化的发展趋势,创建学习者、教学者、研究者、管理者、教育资源与服务提供者等多方参与的教育生态,依据科学能力测评体系,汇聚国内外优势资源,优化在线互动教学环境,提升个体学习体验与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以英语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外语,2010(4).

[2]安晓灿, 周龙. 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S].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0.

[4]严玲.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构[M]. 北京: 中 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118. 112.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

项目名称:网络环境下的警务英语模块式互动教学研究

项目号:16Q334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范文第3篇

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石, 没有单词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流利的对话, 驾轻就熟的作文和迎刃而解的阅读理解。我在接手大一的学生时, 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 我要求每位学生配备一本单词书。实际上我指定了一本包括应试四、六级要求在内的单词书《英语词汇应试强力突破》。通常, 我每六周测试四百个单词, 对学生们进行单词的强化训练, 这将为今后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为四级考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对单词的记忆方法有多种形式, 我在自己学习英语单词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表明, 循环记忆法仍然是最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迅速, 而且有力度和深度。之所以说它有力度和深度, 是因为与在阅读中记忆单词的方法相比, 系统地记忆单词会在记忆的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而且在后续的阅读理解训练中很容易有效地回顾曾经记忆过的单词, 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要提到的是具体地背诵单词的时候, 有些同学会将生词反复地抄写, 这是低效率的记忆单词的方法, 而且及其容易遗忘。我推荐给学生的方法是投影式记忆法。把一个英语单词当作一个图像, 在眨眼的瞬间记住它的形状, 就像记忆汉字一样。这种投影的能力经过训练将会产生高效率的成果。循环记忆单词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在与课文相结合的单词讲授过程中, 我使用了全英文解释, 并配有大量例句, 这对学生们培养语感直接灌输了大量的食粮。在针对课文的解释过程中, 我将语言点单独提出来讲授, 然后在对课文进一步的解释过程中, 再将出现过的语言点逐个加以温习。这样, 学生们便在有效的循环记忆法中生动形象地将单词掌握住。有规律的重复和及时的点评在英语教学中是一把金钥匙。这个技巧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需要经过磨练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听力的基础仍在于大量充实的词汇功底。在此前提下, 让学生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动笔可谓听力训练中的绝笔。这里强调的是将声音与图像 (即字母) 相结合, 这在刺激学生的听觉器官的同时, 也积极地调动了他们大脑中的词汇投影机, 这也是我自己在学习外国语言的过程中总结出的有效地提高听力训练的方法之一。这种形式特别注重将听到的内容迅速写下来, 这样既能了解听懂了多少, 也能提高对陌生单词的记忆程度。实乃一举两得。听力训练是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我推荐给学生们的诀窍就是每天听半个小时的英语, 磨耳朵, 练语感。从量变到质变。功夫到家了, 自然听力就得到完善了。当学生们发现英语的优美旋律时, 那才是真正成功走入了英语世界。

写作技巧是英语教学中的高级训练, 也是前面所谈到的语法和单词的集大成。我在这方面的探讨仍在持续进行。通过对作文范文的诠释, 以及在对学生们的作文的批改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语法基础好, 单词量大的学生所写的文章要生动活泼些。同时, 我指定了一本范文作文书《大学英语热点作文100讲》给学生们参考。学生们在领略范文的先导作用下, 逐步引进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具有内涵深度, 也更接近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我对学生们的要求也是在我的实践中不断改进, 我自己也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我的进一步的发现就是汉语写作的优秀程度制约着英语写作的优劣。这充分表明语言的相通性和内在的联系。从而得出的结论略显惊人:不断提高汉语的能力将会有力地促进英语写作的进行。多做汉译英的练习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阅读的技巧乍看起来很容易, 但在实践中却并非那么简单。请注意这样一个原则:每道阅读题的答案应在原文中找到出处。所以说这是个既简单又不容易的领域。再次重申, 单词量的大小是阅读成功与否的基础。在讲授课文的时候, 也就是我带领学生一起精读的过程, 我特别强调阅读中要把握住关键字和关键句。当然文章每个段落的主题句仍然是在阅读过程中应该首先给出下划线的部分。阅读是个耗费脑力和体力的过程, 大量的阅读训练是成功通过四级考试的必由之路。阅读的范围和题材也是我训练学生们的阅读量时的关键所在。阅读技巧、阅读的范围以及深度是阅读训练的几个基本步骤, 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会造成阅读中的错误和遗憾。这是阅读训练中应尽量避免的。

说英语是我在综合教学中的一大亮点。我推崇平等的观念, 因此我要在上口语课时听我的每个学生对我说英语。在讲解完要练习的话题后, 我会给出一个演讲的轮廓, 然后让学生们自由组合进行对话练习。我到每个小组 (小班2人一组, 大班3人一组) 去听他们用英语对我讲故事。在他们讲的同时, 记下他们的错误。在他们结束演讲后, 对每个出错的同学进行纠正。这对他们的发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很多学生发音错误的痼疾得到了纠正, 同时这对他们的听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推动。这里想说一点我的建议和看法, 《新英语900句》在口语方面的训练值得借鉴。该书采用的是基本句型、替换练习和独白这三个板块进行口语训练。每课十五个基本句型, 这些基本句型是标准的英语句型, 学生们可以通过替换练习来记忆和掌握。替换练习生动活泼, 可塑性极强。独白则训练了学生们组织语言的能力。

最后, 要说的就是练习, 这是学英语或其他任何一门外语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学生之间产生成绩差别的成因。我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 尽量将练习的内容和时间进行合理调配, 同时适当补充一些语法练习。此外, 我对学生们进行一定量的测试成绩鉴定, 使得学生们能够发现自己的学成和不足, 从而获得上进的动力, 对我的教学工作也是个鞭策。

摘要: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作者在六年半的英语教学中点点滴滴积累的教学经验。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范文第4篇

一、高职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基础

(一) “课程思政”拓展的方向

高职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必须方向准确, 指向明确, 否则南辕北辙, 收效甚微, 或事与愿违。“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 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为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明晰了方向, 实践中必须遵循英语课程教学规律,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以学生为中心,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二) 课程标准的顶层设计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英语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载体。要发挥好载体作用, 在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必须融入思政教育目标, 使其成为英语课程完整的组成部分, 而不是教学的零星点缀, 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并且重在落实, 将“价值引领”贯穿到英语教学全过程。

(三) 教学内容的发掘和甄选

依据课程标准, 整合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 发掘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学内容要兼有教育性、知识性、技能性。深挖语言教学中字、词、句、篇的思政教育的融合点。在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的同时, 使英语教学更富内涵, 更具思想深度。

(四)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适用性

向“课程思政”拓展的英语课程不能成为让学生反感的说教课,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让课堂氛围更有温度, 使课程的思政教育更有力度。既要保留传统教学手段有利的一面, 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例如, 用“疏而不堵”的方式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机, 实现线上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 使之成为有效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

(五) 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提升

如何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思政教育的主渠道, 关键在于教师。“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 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担当, 对课程思政教育有认同感, 努力提升自身思想认识水平和格局, 引领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坚定文化自信, 才能实现英语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实证研究

“课程思政”并非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 它是一种教育理念, 是强化所有课程的教育性, 更是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本人在教学中对此做了一些实践探索。以我校使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教学为例。

案例1:第一单元 (Unit One:Hello!Hi!) 为例

学习Business Card时, 教师课前在学校混合式教学平台发布任务:搜集Jack Ma (马云) 使用过的6张和目前使用的名片。这个任务学生很感兴趣, 而且通过网络查找完成任务并不困难。从第一张马云创办“浙江省杭州海博翻译社 (1994年1月) ”使用的名片到如今阿里巴巴公布的新名片;他从一名高校教师到创造无人能及的商业帝国, 再到希望回到原点 (“重回课堂”) , 开启另一段征程。通过24年来马云名片变化, 见证其创业历程, 尤其是新名片上的身份和11个头衔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灵震撼。

为巩固学习内容, 我布置了课后任务:i, 搜集Steven Jobs, Bill Gates, Mark Zuckberg, Larry Page等名人的名片;ii, 分享在网上收集到的比较有特色的名片, 并为自己设计一张英文名片;iii, 学习混合式学习网络平台发布的源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 (CNBC) 的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当天马云发出的题为"教师节快乐"的公开信的英文翻译, 并请学生在平台上发布评论。

该案例以教材为切入点, 结合学生实际, 选取融入思政教育的鲜活案例和素材, 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案例2:第二单元 (Unit Two:Saying Thanks or Sorry)

该单元教学引导学生理解“American gift-giving culture”, 正确认识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 增强跨文化意识,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材中提供了a thank-you note、a gift card、a congratulation card样例。我通过混合式学习平台给学生推荐美国比较有名的提供贺卡服务的公司, 如American Greetings, Bluemountain, Cardstore, justWink App及网站的链接, 让学生了解美国的贺卡文化。

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习惯了使用短信和社交媒体沟通的青年人, 对聊天软件乐此不疲, 很难想象卡片在现代美国人生活中的作用。我请学生思考:“在信息时代, 贺卡已经过时了吗?”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个答案是否定的。时代变迁, 载体和形式无论怎样变化, 贺卡连接彼此经历与记忆、心情与心意的内核未变。为进一步认识美国的送礼文化, 我为学生推荐了发表在《环球》杂志上的一篇名为《传情达意, 历久弥新――美国的贺卡文化》的文章。请学生讨论中美送礼文化差异, 并在学习平台上发布评论。学生一致认为“送礼文化”在美国十分盛行, 但礼物的意义大过价值 (比如一张卡片就能表情达意) 。美国人送礼的风气的显著特点是轻松务实。课后任务:制作一张英文卡片送给你最想表示谢意的人。

此教学案例目的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通过小小的卡片的教育效果肯定强过空洞的说教。

案例三:每年“聚焦两会”的专题英语学习

教学设计包括用英语介绍两会, 普及学生“两会”的有关知识;通过“我有话要对总理说”活动引导青年人将个人的发展根植于国家的发展中;在学习平台上推送“两会”英语新闻, 特别是国外新闻媒体的报道, 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选学China Daily上刊发《政府工作报告》部分章节, 及时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等。

在探索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案例很多, 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拓展的途径和资源的整合, 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结语

“课程思政”的理念如何同英语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相统一和衔接, 达到润物无声的思政效果, 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探索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 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发挥英语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的作用, 实现课程的立德树人的目标, 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摘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 首先要明确拓展方向, 然后从课程的各维度夯实基础。实践表明高职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 既丰富了英语教学的内涵, 也有助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拓宽。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 (1) .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范文第5篇

广东省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近年来,跨境电商的发展已经成为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渠道,而现有开设的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方面都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文章从跨境电商的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按照职业能力要素及其要求的高低,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合理选择课程模块,构建各自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跨境电商;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

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兼具外贸人才和国内电商人才的功力。如何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对于中高职院校而言尤为重要。我国中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得比较普遍,中高职的三二分段衔接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推动跨境电商背景下中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是中高职院校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中高职的衔接并非简单的“学历嫁接”,而是实现中高职在招生制度、管理体系、培养目标、专业化设置、课程安排等一系列环节的有机衔接,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核心[1]。近年来各类职教集团的组建、行业企业的参与在宏观层面推动了中高职的衔接,但微观上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和推动。

一、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现状和困境

(一)市场需求旺盛,但跨境电商人才稀缺

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约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3%,其中,出口占比约85.4%。2016年电子商务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19%,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约6.5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近30%。在中国“互联网+”“一带一路”战略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

海量的市场空间、得力的政策扶持,给予了开放式电商平台发展的优良机遇。然而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需求和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跨境电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跨境电商面對的是全球客户,需要从业者掌握一门外语;不同国家的政策法律、文化、交易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从业者具备较为综合的文化素养以应对各国客户;从业者也要具备一定的电商销售平台、跨境物流、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等知识。显然,兼具良好外语沟通能力、掌握外贸知识和技能、懂得跨境电商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是较为短缺的。

(二)跨境电商职业教育滞后行业发展

到目前为止,跨境电商专业还没被纳入高职院校的专业目录,却被纳入多个其他专业下的专业方向,导致在培养建设过程中出现争抢和推诿的现象。其中从业最多的商务英语专业也没有获得跨境电商方向的许可,呈现出电子商务方面知识的教育短板,而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尚未把跨境电商纳入专业课程设置的议程。

(三)跨境电商人才教学,存在“三无”现象

第一缺教师,没有专业沿革,无法进行企业引入,现有学校老师到企业跟岗实习困难重重,也很难寻找合格的兼职教师。第二缺教材,学校教材理论过于陈旧,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企业培训教材又无法满足学生的在校教学要求。第三缺实训条件,有电脑,有网络,或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训平台,或真正能用于学生实训的机台比较稀缺,无法满足学生真实运营的需求。

二、跨境电商的职业能力分析

(一)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是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反映了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一般包括性格品质、工作态度、道德素养、法律意识、交流表达、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运用、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毫无疑问,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基础,当然学习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也非常重要。

(二)职业特定的核心能力

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特定的核心能力是直接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岗位应该具备的专门能力,总体包括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和商务英语三大模块的能力。电子商务模块应该包括商务信息收集和网络市场调研,商品信息采集与处理,网店设计与装饰,网上采购操作,网上银行系统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操作,网店运营管理,在线洽谈和客户服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网店推广,数据分析等能力。国际贸易范畴要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了解对外贸易基本政策,国际产权和国际物流知识,国际商务谈判的方式和策略,熟悉对外贸易的基本程序,掌握进出口单证的填制。商务英语模块要求具有良好的产品英文描述和翻译能力,有效利用英语建立业务关系的能力、询盘、发盘、还盘处理及表达接受的能力、外贸英语函电、物流英语和跨文化交流意识。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对应不同的岗位,不同岗位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客服能力、订单处理、图片处理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营销策划、网店运营管理方面的能力要求相对就要低一些,而这恰好是高职学生重点要培养的。

三、跨境电商下基于职业能力的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一)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明确指出:“需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如果高职院校充分面向中职学校对口招生,从理论上每年可以吸纳50%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深造。这有利于培养真正意义上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促进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解决中职学生就业率高薪酬水平低、上升渠道不畅通、职业发展的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使中职教育摆脱了“就业教育”和“终结教育”的尴尬境地,解决了中职学校的“生源荒”问题[2]。笔者所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已经实现大比例的中职高“3+2”分段衔接,从近年来招生生源素质大幅度的提高来看,中高职衔接确实是家长择校时最为看重的一点。当然,现今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层次之间还存在断层、脱节现象,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融通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布局,不是某几个学校在底下私自合作就能够完成的。

1.课程标准界定不清,缺乏统一性

课程标准作为规定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实施建议等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目标标准、内容标准及结果标准的有机统一。当前,我国中高职培养目标的确定缺乏国家专门性文件的统一说明,中高职统一课程标准的缺乏使得中高职之间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呈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一方面,中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各自的认定,往往会自主设计各自的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在培养方向上的差异,客观上也增加了课程标准衔接的难度,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受办学资源、生源规模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电子商务专业很难分方向培养。

2.课程设置重复,缺乏整合性

电子商务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决定了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具有递进性、层次性、系统性的特征,但由于中高职电子商务课程设置的脱节,其带来的后果必然是相近或相同专业存在课程设置重复。对部分中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使用的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调研发现,课程内容上,没有层级和梯度的区分,体现不出渐进、提高和深化的逻辑关系;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上相互涵盖,重复率高。据统计,中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复率达到30%~60%[3]。电子商务课程设置的重复主要体现在有些电商课程学生在中职教育学习过,进到高职后又遇到同样的课程,这无疑是课程资源的浪费,如《电子商务概论》《Photoshop》等课程。这对于学习动力差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又一次折磨;对于能动性强的学生来说,进到高职学校是想学到更多的不同的知识,这种重复对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打击。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高职的学习和中职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学历不同罢了。

(二)跨境电商下基于核心能力的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构建模块化课程

在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根据跨境电商需要的职业能力要素及其要求的高低,分别构建不同的课程模块,用以支撑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通过专项、短期训练就可以获得的能力,可以通过一门课程来支撑,如用图形图像设计一门课程来支撑商业美工能力的培养。那些需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可能需要多门课程来支撑,如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就需要由初等英语、大学英语、外贸英语函电三门课程培养,课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专业。对于那些职业素养、适应能力类的基础能力可能无法通过单个课程来支撑,但可以通过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来慢慢培养。

2.优化专业化课程

根据跨境电商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倡导项目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应进一步精简理论知识,强化专业训练,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接轨。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放在专业技能培养的讲授中,在外贸专业技能的学习中考虑跨境电商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实现零对接。例如,在外贸单证课中加入跨境电商报关流程与操作方法的学习,在外贸结算中加入国际电子结算的内容。增加实训课比例,无论是实务课还是函电课、单证课,都应该开发相应的实训项目,向跨境电商企业取经,改建电子商务实训室,使电子商务实训室能真正起到模拟现实工作场景的作用。根据跨境电商对专业英语的要求,中高职院校除了基础的英语教学外,要特别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英语等课程,建议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小班化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搭建更多的英语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衔接中高职课程体系

中高职课程衔接包括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衔接,垂直衔接反映了课程的延续性,水平衔接反映了课程的整合性。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中高职各自的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层次性,合理地选择课程模块,并对这些课程模块进行序化,构成中高职各自的课程体系[4]。中高职围绕各自的工作岗位选择课程模块,按照能力要求的高低选择课程模块,切实体现中职重基础、操作,高职重实践、解决复杂问题的培养目标。例如我们一般将PS课程安排在中职阶段,而将网络营销安排在高职阶段,就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一般中职阶段开设的课程要涵盖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能够满足学生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基本求职需求。高职阶段则要重点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拓展和延伸,以保证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对于中高职阶段都会开设的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加以区别,既要体现课程的延续性,又要注意层次的递进性。网页制作课程虽然中高职都有,但是要求不一样,中职阶段偏重于静态网页的制作,而高职阶段偏重于动态网页的制作。

4.加强校企合作

如何使企业真正在指导学校专业教学中起到作用是大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派专业教师进入电商企业,让跨境电商企业人员进学校开设讲座或授课都是可行的方法。组织学生进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短期或长期的专业培训,从而尽早地使学生了解工作环境,让跨境电商企业真正介入教学,用跨境电商企业模式来指导教学。笔者了解到跨境电商贸易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部分中高职分段衔接的电商专业学生去到跨境电商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也让学生真正运营企业的敦煌网和速卖通账号,实习结束后录用工作出色的毕业生。这种订单式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机制不仅可以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延长跨境电商企业的选人用人时间,也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出路。

【参考文献】

[1]王寿斌.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的“学历嫁接”[N].中国教育报,2012-05-30(6).

[2]韩永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3):33-37.

[3]彭益武,李强.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03):30-33.

[4]殷凤梅,濮光宁.职业能力导向下电子商务中高职课程体系銜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32(10):262-264.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范文第6篇

摘要:结合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与科研的实践经验和调研结果,探讨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热点问题

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稳定、有序发展的大环境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加上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出现了几个热点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姓“商”还是姓“英”

该问题争论的主要是到底是英语语言能力重要还是商务能力重要的问题。这一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它牵涉到高职商务英语的本体论问题,是一个必须搞清楚的本质问题。它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许多重要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师资构成、师资要求等产生重要影响。

笔者曾就这一问题在广州市一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做过调查,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高职商务英语应该姓“英”,即英语语言能力更重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认为应该姓“商”,即商务能力更重要。其实,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还有可能持续下去。

笔者认为,欲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高职商务英语的定义上来探讨。高职商务英语是人们在从事商务活动时使用的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商务英语可以作如下定义:是人们在日常商务活动中使用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一般具有行业特征,涉及专业或行业术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笔者在进行调研时发现,很多高职院校都认为商务英语“以英语为工作语言”或“以英语为工具”。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英语语言能力和商务能力都非常重要,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二者水乳交融、合二为一,但如果一定要说哪一个更重要,英语语言能力应该是第一位的。

在实践中,这一点也得到了验证。学生毕业找工作时,英语语言能力突出的可以最快就业,而且就业质量也较高;毕业后,事业发展最为顺利的同样是英语语言能力突出的学生。

师资队伍构成

师资队伍构成对于一个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也不例外。

职业学校教师的来源通常有几种: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生,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毕业生,科研单位和企业人员,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及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构成可能没有如此复杂,一般来自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普通高校教师以及来自外贸企业的人员。高职的师资队伍特色是“双师型”,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很多商务英语专业的人士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希望有尽量多的来自企业的教师。问题是:是否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越多就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越有利?笔者在调研时发现,有些领导在介绍时总是很得意地说来自企业的教师有多少多少,但笔者经了解得知他们所说的教师根本就没有企业工作背景。关于该问题,笔者的观点是:(1)实事求是,没有必要将一些无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说成有企业工作背景。形式化的东西有时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障碍。(2)从企业引进教师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考察其在企业的表现,包括德、才、能等诸多方面,否则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3)并非来自企业的人员越多就越有利,判断有利无利的唯一标准应该是实际的教学效果。(4)一定要加强对来自企业的人员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乃至语言学等方面的培训。

教师的专业背景问题

前文已经提到,就英语语言能力和商务能力而言,前者更为重要。与此相关,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也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以广州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在三十多名专业教师中,真正具有语言学背景的仅有3人。既然英语是工具,是工作语言,而教师无任何语言学背景知识,不了解二语习得、语言测试、语用学等相关语言学知识,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希望这一点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笔者认为,有语言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仍然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所必需的,而针对其他无语言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学校应派他们加强相关知识学习,以更好地适应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学方法问题

随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学方法问题也日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笔者在我院及广州市许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听过很多专业教师的课,发现一些问题。有些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法为主,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很多教师不愿意改革教学方法,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也有一些教师虽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但不顾及基本知识、技巧的讲解,同样会影响教学效果。如一位专业教师讲授“商务英语口译”时,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提前准备备课材料,然后上讲台演示。这些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在学生演示的过程中,该教师并未就学生在口译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加以补充、讲解,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不能矫枉过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无可厚非,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或过于追求形式化的东西而忘记了最为关键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能走极端。该传授、讲解的基础知识与技巧,还是要传授、讲解;该放手让学生参与的时候还是宜放手,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也就是说,该如何选择,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此外,笔者认为,一定要大胆尝试各种英语教学法,如口语与情境教学法、听说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默法、社团学习法、自然法、暗示法等。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并改进,以摸索出最适合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学法。

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始终是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和主要话题。有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而言亦是如此。

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各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对就业问题都非常重视,有些院校采取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四级负责制,还配备专门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一些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还设置相关的课程以帮助学生就业。问题是:如果就业仅仅停留在数量上,即就业率上,是否从根本上解决了就业问题?笔者在广州市调研时发现,一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去了工作。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些学生想换更好的工作。但是,也应该给我们应有的启示:就业质量也应成为我们注意的问题。广州市有一部分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已经开始将学生就业的数量与质量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笔者认为,这方面自然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就业问题不能单从第三学年才开始重视,应牵涉到方方面面。

首先,專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如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之前是否进行了行之有效的调研?调研是否流于形式,只是走过场,只是发出并收回调查问卷这么简单?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是否考虑了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例如,我院地处广州市番禺区,该地区珠宝业、陶瓷业、出版印刷业发达,就应该设置相应课程,让学生多多了解并熟悉相关业务,以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其次,教学是否考虑了学生就业问题?如果两者毫不相干或关系不甚紧密,势必会影响学生就业。例如,作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听说能力是最为基本的能力,那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突出这方面的训练。否则,到快毕业时再临时抱佛脚,肯定来不及。

再次,实训课是否考虑了学生就业问题?实训课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亮点,但是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很多教师上实训课时与理论课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换了实训室而已。实训课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平时理论课上无法解决的问题、无法进行的操练都可以在实训课上得以解决和完成。

最后,是否开设了就业、创业课程?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就业、创业训练?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少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就业课程、创业课程,就业、创业训练不够充分,往往导致学生因技术性原因失去就业、创业的机会。

当然,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其他的热点问题。殷切希望有更多的从事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和科研的人员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以推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继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克江,宋梅梅.关于高职商务英语的理性再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81.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67-368.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94-229.

作者简介:

冯克江(1974—),男,安徽金寨人,硕士,广东省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词典学、翻译学及商务英语教学研究。

上一篇:挂职干部现实表现材料范文下一篇:高中党委书记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