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2023-12-06

跨文化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参与全球竞争、占据全球市场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不仅需要中国企业在技术、流程、管理模式上的国际化,更需要中国企业的跨文化整合,正如TCL李东生所言“文化整合是国际化的关键”,跨文化管理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背后的隐命题。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驱动

27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愈为融为一体,今天,在任何一个城市,你都可以看到国外跨国企业的影子,在麦当劳吃快餐、用摩托罗拉手机、用微软的软件;同样,在国外,你也随处可见中国餐厅、标有“Made inchina”字样的服装用品。在这27年的对外开放中,中国一批批企业从创业到发展,一批批优秀企业茁壮成长,成为中国企业的标杆,也诞生了像华为、中兴、海尔、联想这样的跨国发展的优秀企业群体。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驱者和探索者。

中国企业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从企业面临成长的天花板,还是全球市场和资源最优化配置,企业国际化都是企业追求发展和规模扩大乃至建立全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肩负的双重历史使命,一是要强国,企业是中国国力强大的基础;二是要启蒙,成为中国文明走向世界的先导者。

中国企业国际化有四种形态。一是以海尔为代表的海外办厂模式,在海外依靠自身力量从头做起,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二是以格兰士为代表的全球委托加工模式,格兰士模式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代表者,我国现有众多中小型外向型企业都是具有此特点;三是以华为为代表的靠低成本和低利润将产品卖到海外模式;最后就是以TCL和联想为代表的跨国并购模式。

无论何种模式,都是中国企业的全球范围内寻找提升竞争力途径、拓展全球市场的内驱力使然。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驱动,本质上来说就是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利润、追求广泛的市场份额的一种市场行为。

障碍重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瓶颈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失败,海尔收购美泰克的失败,中集集团收购荷兰博格工业公司遭遇反垄断壁垒,不管是通过何种方式国际化,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背后都是障碍重重。无论国际化是“被逼出来”,还是主动“走出去”,国际化都不是简单的国际化使命所驱使,而是中国优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竞争优势、获取更大发展空间和市场利润的手段。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国际化的过程,参与全球竞争、执行全球管理,如何满足不同国家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如何具备国际技术实力和技术储备、如何打造全球品牌、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等都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瓶颈。在合并阿尔卡特之后,李东生坦言“我们原来的团队显得有些乐观,到去年11月份才发现问题很大,整合效应并没有发挥,企业还是按原来的习惯运作,TCL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也进一步说明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与国际企业的差距不在于规模和技术等外在的因素上,还体现在管理的差距和“人的差距”上。

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是管理粗放、人均效率低和管理能力太差,发展中的中国优秀企业,其早期的成功很多都是基于动荡环境中的机会和机遇的把握,而非由于长期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管理、制度、创新和品牌打造。因此,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背后,隐含的是管理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品牌的国际化和人才的国际化。

揭开面纱国际化背后的隐命题

第一,对于企业而言,其最基本的生存手段在于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在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中,首先一点就是企业市场的国际化,不同的市场,其需求存在不同差异。对于肯德基而言,提供的就是鸡餐产品和肯德基的快餐文化,从肯德基在中国的本土化策略当中,肯德基会针对中国人的口味特点对产品口味进行调整,从而适应中国人的口感。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国度,肯德基在自身的物流、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融合不同的文化特征,提供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从而使得肯德基在全球范围快速扩张。

第二,国际化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需要整合不同国度下的企业文化,需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需要将中国长期形成的管理文化和国际市场文化特征相融合。TCL在并购阿尔卡特和汤姆生后,正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了TCL的中国经理人在会议谈判,薪金分配,零售渠道等方面遇到了无数困难。中国的管理模式,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同样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采用的沟通方式、激励措施都和国外有很大的差异。基本一致的工作流程、工作制度,会由于不同的文化特征,在执行过程中会有很大的迥异。

第三,姜汝祥在比较中外优秀企业的差距时,曾提出四个关键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企业凭什么凝聚人心?所讲的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问题,显而易见,文化的差异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而言,其企业文化的整合面临两个不同情况的问题:一是跨国并购或者合作所导致不同企业文化的整合问题;二是国外发展所带来的跨国籍员工的管理问题。对于后一个问题,不同国籍的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行为习惯上存在的差异,会导致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困境。需要企业在核心价值观的设置上更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包容性,对于企业而言,你不可能把一个美国员工变得和中国员工一样的性格特征。对于前一个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越来越需要重视的问题,李东生在2005年的报告中指出“跨国并购的关键在于文化整合”,那么如何整合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真正发挥协同效应恐怕是实现跨国并购初衷的核心问题。

第四,因此,企业国际化能否成功,其根本的标准就是打造国际化的竞争力,使得竞争力能否通过市场实现。如何打造国际化竞争力,在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资金实力和国际化人才的同时,隐含其背后的技术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融合的氛围,从这个层面来看,国际化的核心就中国企业是否具有跨文化的整合能力。因为技术可以通过并购、合作买来,但持续的创新能力无法并购;先进的管理模式、制度可以模仿,但是制度背后的效率和执行力无法模仿;国际化人才可以引进,但是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的氛围无法引进。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就是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不同国家、区域市场的文化融合。

“先驱”与“先烈”并存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不归路

随着中国WTO的加入,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全球化趋势只留给我们两条路:要么跨国公司走进来战胜我们,要么我们走出去迎战跨国公司。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已经刻不容缓!国际化竞争优势,更多地源于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从而降低成本、提升品牌、拓展市场。中国企业只有当能够站在全球视角来审视企业发展战略、管理行为时,才可能拥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然而,这样的一种全球视角来审视企业发展战略、管理行为需要的更是需要具有国际化的心胸和气度,需要有跨文化整合的手段和工具。

在迈向全球竞争的国际化路途上,中国企业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期望中国出现更多的联想、TCL、华为和海尔!

跨文化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当前,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处于从要素积聚向爆发增长过渡阶段的南京市建邺区,正努力培育壮大文化企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成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一、建邺区培育发展文化企业

的基础条件与有利机遇

建邺区培育和发展文化企业有一定的基础条件:

发展定位明确,产业空间布局清晰。立足“现代化新南京标志区”定位,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以广告创意、动漫游戏为主导的新城科技园板块,以文博会展、数字传媒为主导的中央商务区板块,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为主导的江东商贸区板块,以创意智慧、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生态科技岛板块,以创新科技研发为主导的南部生态智慧城板块等五大文化载体,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开放灵动的文化产业空间新格局,强化了对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载体支撑与规划引领。

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和现代资源并存。建邺作为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空间,既有历史文化的丰厚积淀,更有潮流文化的时代内涵,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独特的地方文化形态,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深厚的文化禀赋,充满张力和活力的现代气息,使其拥有了发展文化产业不可替代的独特资源,对具有前瞻意识的文化产业投资者将产生极大吸引力。

区位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增势强劲。建邺区作为南京主城区之一,东倚主城,西临长江,与老城仅一河之隔,与江北隔江相望,畅通的主次干道、便捷的地铁专线,沟通天堑的跨江大桥和过江隧道,构成了建邺环网相连、综合交错、水陆并蓄、辐射周边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近几年来,建邺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培育壮大文化企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府高度重视,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河西新城作为南京现阶段及未来倾心打造的新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程度、推进强度、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务实、有序、规范的管理机制,公开、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日益完备的配套服务设施,为吸引更多的文化企业与文化项目发挥了良好的集聚、辐射作用,营造了文化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

建邺区培育发展文化企业更面临有利机遇:

产业发展的市场机遇。建邺区文化产业发展后发优势和潜力十分明显,无论是从近期青奥的筹办还是从城市新中心长期发展来看,其文化产业市场都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消费能力和巨大商机。

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以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1+5+1”文化政策体系为契机,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现代文化强区、推动建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强力推进了全区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发展的人才机遇。近年来,建邺区着力打造人才高地,汇聚了一大批高端科技人才、商业精英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为建邺文化企业培育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产业发展的青奥机遇。2014年青奥会落户南京。青奥会的举办必将形成推动建邺区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现实优势。

二、建邺区文化企业整体发展态势喜忧并存

近年来,建邺区以“文化南京”发展战略为契机,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突出园区先行,强化文化产业政策扶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加速文化企业、文化项目集聚,辖区内文化企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成长过程,文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贡献率逐年提升、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化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08年全区文化企业共有290家,截至2012年10月,增加到560家,一大批有发展前景、产业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文化企业经济贡献率日趋提升。建邺区文化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9年的2.50%逐渐增加到2012年的3.91%,文化企业在建邺区的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对整个建邺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日益增强。

文化企业涉及领域持续拓宽。2008年全区文化企业主要分布在7个行业,并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行业形态。至2012年,分布行业扩展到13个,而且具有文化产业特色的新兴文化企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广告传媒行业迅速崛起,成为建邺区文化产业类企业最多的新兴行业。

重点文化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逐渐显现。2008年全区年营业额4000万以上的文化企业只有23家,占整个文化企业数的8%,2012年已经达到56家,占整个文化企业的份额已提高到10%。大型文化企业数量的增多,产生了显著的示范带动效应,引领全区文化产业发展走上了一个繁荣发展的快车道。

但是,建邺区培育壮大文化企业过程中仍然存在明显不足。

龙头骨干企业偏少,引领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全区2012年文化企业总数是560家,其中4000万元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为56家,只占10%;2012年全区资产过亿的文化企业数量只有26家,仅占整个文化企业数量的5%,而资产超过10亿的文化企业仅有5家,只占整个文化企业数量的0.9%。龙头骨干文化企业的偏少已成为全区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制约。

园区软环境不“软”,载体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区尽管正在建设或相继建成国家广告产业园、第壹区文化街区、青奥产业园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然而西祠街区等一些文化产业功能园区已经废弃。较多的产业园区还处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相应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服務理念、科学管理、科学调配、人文环境的建设和打造方面比较滞后,与全区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格局态势难以匹配与适应。

文化企业科技含量不高,文化创意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辖区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文化企业很少。在2012年规模以上的56家企业中,从事技术研发设计性的文化企业仅有7家,而在规模以下中小文化企业中,从事技术研发设计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文化企业人才紧缺,人才制约瓶颈有待进一步破除。高端原创人才匮乏,创意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得企业效率与优势难以有效发挥,文化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着人才瓶颈制约。

三、发达国家培育发展文化企业的成功经验

当前,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培育发展文化企业,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做法。

欧美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一些创新举措:

文化自由贸易原则的推行为文化企业的全球經营铺路。在全球化背景下,欧美尤其是美国倡导的自由经济、自由贸易为文化企业的输出疏通了道路,一大批的文化产品在全球化经济流通过程中输入到世界其他国家。

繁荣完善的资本市场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欧美国家拥有一个庞大而完善的金融市场,能够使文化企业发展获得巨大资金支持。比如,美国的文化企业发展得益于国家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如通过基金会、个人赞助等方式,但更多的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于资本市场,来源于文化企业自身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

发挥行业协会在文化企业发展中的指引协调作用。政府力量在市场上的弱化,更多的管理职能被赋予了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作为中介组织有效地承担起了政府赋予的职能,维护了各个文化企业和整个文化产业的市场秩序和健康发展。

日韩是亚洲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两个国家,在文化企业发展培育方面的经验做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减少对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规制。比如日本的动漫与游戏企业不像其他国家有太多的规制,除了个别专门面向儿童的文化产品外,大多数在内容方面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制约。

发挥相关文化企业之间的互动效应。例如日本的内容产业中各个企业之间,无论是电影、漫画、游戏或是音乐的生产设计企业,都是相互联系的,媒体的综合性和多元化更进一步推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推动了相关文化企业的发展与整个文化产业的繁荣。

加强文化企业发展与城市特色的融合。日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十分注重和城市文化特色发展相结合,在日本的东京、神户以及名古屋等主要城市,当地政府引进、培育了一批文化特色企业,例如仙台只引进培育电影企业,提出了要依靠电影产业的特色搞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加大政府对文化企业的援助支持。韩国文化企业的培育最主要的举措就是政府的大力扶持,如游戏产业中,网络游戏公司起步门槛较低,主要得益于政府实行的援助计划,援助计划的实施促进了网络游戏产业的大力发展,可以说,韩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的。

四、建邺区培育壮大文化企业的路径思考

坚持量质并举,着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建邺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明确了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走向、产业布局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文化产业既缺乏规模雄厚的大型文化企业,也缺少专、精、特、新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在文化企业的引进与培育方面,要着力培育发展龙头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通过推动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倾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发挥骨干文化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同时又要积极培育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努力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协作、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依托项目带动,着力推进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要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制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和奖励办法,编制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完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储备、培育和扶持机制,全力推进重点文化产业工程项目建设。要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好各类重点项目,建设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库,加快推进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新纬壹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南京报业传媒大厦、云锦坊、第壹区文化街区等市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强化青奥产业园、欢喜城、港华文化产业园、网商产业园以及知海教育、应天智汇、西祠街区、建筑师公社等特色文化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加大对新与力传媒、原力动画、舜禹科技、魔盒信息科技、学府翻译、养墨堂等重点文化企业扶持力度,形成具有规模集聚效应的金融、广告、会展、商贸等主导产业品牌,不断增强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规模品质、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突出人才建设,着力强化文化企业发展人才支撑。一是要加快文化领军人才集聚。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深入推进落实“321”人才计划,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物,推动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快文化创业人才集聚。以主导产业为引领,按照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的要求,重点培育和引进各类文化产业人才,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聚集一批人才”的链式效应;三是要加快文化领导人才集聚。要把懂文化、爱文化的专业人才放到党政领导岗位上去,推动文化产业专业化、融合化、创新化发展;四是要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依托南京“1+8”和“科技九条”等创新创业政策,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深入挖掘高校院所科技文化创新人才,形成企业、科技、教育协同推进的合力;五是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构建以人才评价、培养、激励、流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人才政策体系,培育尊重知识产权、尊重文化创新、尊重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创造促进文化人才、文化企业脱颖而出的城市文化沃土。

优化服务体系,着力完善文化企业发展政策环境。一是加强文化与金融融合。要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的对接合作,加大有效的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积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进行基金投资或上市融资,重点支持中小文化企业进入创业板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投资开发文化项目。二是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相关部门和园区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适合建邺区文化企业需要的公共技术服务载体,同时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扶持技术创新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大企业、大项目,建立关键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中心,要通过科技计划对文化产业中的共性技术研发进行直接干预,促进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跨越式突破,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果共享,激发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三是不断搭建新平台、打造新载体。努力打造品质较高、规模适度、特色明显、效益突出的文化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聚转变,推动科技资源的共享与文化创意的转化,促进文化企业集群化、产业技术专业化。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建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黄 杰

跨文化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活动,广告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西藏民族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方式以及面临的问题。探索研究认为,重视西藏广告的跨文化传播作用、提高西藏广告的创意水平、培养优秀的广告人才是提升西藏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西藏广告 西藏民族文化

文化是知识、经验、信念、价值观、态度、意义、社会等级结构、宗教、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角色、宇宙观、物品和财产的总汇。①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体现。不同的文化具有各自的特点,跨文化传播是实现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互动的途径。跨文化传播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组织、国家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②跨文化传播不仅是指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也指一国内部的文化交流,如不同省份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萨莫瓦和波特认为:在每一种文化中,又有无数的群体文化和专有文化,他们为国内意义上的跨文化交往提供了机会。③因此,如何传播西藏文化就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

一、角色

西藏民族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唐代时期西藏地区和中原的交流最为密切,其中文成公主入藏为藏族民众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又使西藏文化传播呈现多媒体、大众化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大众媒介了解到西藏的文化、人民生活的状态。在西藏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新闻报道、广告、宣传手册等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在西藏文化的传播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按照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内容,国家将对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和广告经营活动给予支持。④本文在分析西藏广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西藏广告需要一定的民族文化元素来提升表现力,同时广告在西藏文化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重要的责任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并就广告如何传播西藏少数民族文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二、责任

广告本身就是一种大众传媒文化,不仅充满了文化因素,而且还在引领和制造文化。广告在传播经济信息、完成其产品销售的同时,又以其审美魅力不断地创造文化形态、营造文化气氛、传输文化信息,对受众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影响。而精美的广告往往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⑤所以,广告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文化的传播又离不开广告的发展。

1.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

文化需要借助各种载体进行传播,而广告则是一种文化传播载体,能够推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广告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式。新闻传播、教科书、科普知识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交流等都是常见的跨文化传播方式。然而,这些方式在跨文化传播中效果都是有限的,或者说在跨文化传播中都存在一定的传授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广告跨文化传播不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受众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信息,观阅广告是主动接受信息的活动。广告跨文化传播具有比新闻、教科书等传播更强大的传播力。广告中优美的文字、精良的图片艺术、美妙的声音、幽默与夸张的气息等视频效果会深深地打动每一位受众的心灵,无形中将受众吸引到广告营造的情境当中。所以,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先天优势。

2.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责任

西藏文化作为一种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符号和多样的文化内涵。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西藏文化的优秀部分得到了政府和民间的保护与传播。然而,在当前形势下,传播和保护西藏文化依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跨文化传播则是西藏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播形式,做好跨文化传播工作是大众媒体和社会的责任。社会责任理论主张:传媒(报刊)对社会有着种种义务,要不负公众的信任。⑥广告作为大众媒介的一个重要形态,同样承担者传播社会文化的责任。

西藏文化与西藏广告是互动、双向建构的关系。西藏广告不仅可以传播西藏文化,促进西藏文化的发展,而且西藏文化本身也可以成为广告的内容,促进广告的发展。文化为广告提供了表达意义的符号,广告借鉴民族文化符号、民族元素来丰富自己的内涵,挖掘新的创意。

三、问题

广告跨文化传播可能受到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文化因素、政治因素、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给传播者带来困难,给受众带来障碍。所以,西藏广告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要巧妙解决如下问题:

1.更新观念,合理处理冲突

西藏广告在跨文化传播方面一直面临着许多发展阻力。由于西藏特殊的历史背景,传播者在观念上有许多束缚,他们要么回避问题,要么只是选择简单的符号进行文化传播活动,这就使西藏文化在传播中总是带有“沉默”的色彩,处于弱势地位,使西藏文化跨文化传播总是处于低层次发展的状态。传播西藏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只有更新观念,合理处理各种冲突,才能进一步发展西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速度。

2.建立监督机制,弥合文化差异

跨文化传播中,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尴尬局面屡见不鲜,有的严重伤害到受众的民族感情,甚至引起民族争端。要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尴尬局面,首先要学习民族文化,这是关键,也是基础。其次,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必须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这是当前弥合各种文化差异的有效措施。我国广告法规定,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以及其他媒介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等商品的广告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其他广告,必须在发布前依照有关规定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⑦广告的审查环节还包括公司内部审查。广告公司和其他相关机构刊播西藏文化的广告还需要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西藏广告要逐步做好广告审查工作,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实现良好的信息传播和文化沟通。

四、策略

1.发掘民族文化元素价值

现如今,广告跨文化传播形式多样,创意不断出新,在不同受众群体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西藏文化中拥有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绚丽的服饰、广阔的山川湖泊等民族文化元素,这些都是创意的来源。最自然的元素才是创意的灵感来源,也最能打动受众的心灵。只有发掘西藏民族文化元素的价值,才能提高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审美表现能力。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表现还不足,以《西藏商报》为例,他的广告份额占西藏地区50%以上。但是,分析发现,广告中藏族文化表现力不足,即使有也只是简单地运用藏族文化元素符号,而没有进一步地提炼和升华。可见,今后进一步发掘西藏民族文化元素的价值,提高广告的跨文化表现力仍需努力。

2.巧用民族文化活动

广告传播和营销活动具有亲密的关系,有的广告目标就是推广一个活动,如旅游节广告等。有的营销活动本身就是广告传播的一部分。为了实现企业或者团体的利益,采取广告传播和活动营销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是最好的搭配组合。西藏民族文化中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和文化活动,如藏历年、雪顿节等。在这些喜庆的节日里,人们会盛装打扮,欢歌载舞。节日当中,大众媒介也会积极地报道节庆活动,形成一种现实的狂欢和媒体文化的狂欢。利用节日的气氛,进行广告营销就是一个最佳的时机。活动、节庆营销具有针对性强、传播速度快、营销效果显著等特点。利用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民族仪式、庆典来做广告跨文化传播,既有利于受众接受信息,又具有极大的优势。

3.了解受众文化心理

广告的跨文化传播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文化活动。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困难在于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文化不对称性,传播者不能完全了解受众的接受心理。由于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差异,广告传播往往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或者文化冲突。广告的跨文化传播者首先要学习和了解信息受众的群体文化,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禁忌和偏好,在此基础上进行跨文化广告的策划和创意,才能做出有表现力的广告文案。

4.培养广告人才

近年来,西藏广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制作出了一些优秀的广告作品,但是整体上藏族文化表现力尚显不足。造成这种滞后的现象,主要是缺乏优秀的广告创意人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的广告从业人员没有运用西藏文化元素进行广告创意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是因为缺少运用西藏文化元素进行广告创意的专业人才。人才的培养工作主要落在西藏的大专院校和西藏大众传媒机构的身上。目前,西藏的大专院校将广告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西藏民族学院设立了广告专业,培养专门人才。西藏日报社、西藏商报社、拉萨晚报社及一些广告公司都在积极发展广告事业,培养广告专业人才。但是,和全国其他省市相比,西藏的广告教育、广告业发展和广告人才的专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培养专业的西藏广告人才还需进一步努力。只有西藏广告人才的创意能力提高了,才能提高广告跨文化传播的能力。

5.提高传媒的产业化程度

跨文化传播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总是呈现组织化、系统化、产业化的特点。大众传播媒介机构、跨国企业的跨文化传播活动以及其他跨文化传播活动具有严格的组织管理体系。产业化是其主要特征,在产业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良好的跨文化传播。目前,关于西藏文化传播产业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学者们逐渐加强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西藏文化产业不仅能使西藏的优势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播,还能使西藏文化传播事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促进其长足地发展。

结语

西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播活动,它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西藏文化需要面向历史,做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也需要面向未来,进行文化创新传播,正确地传播西藏文化。建立一种合理的跨文化传播机制,掌握跨文化传播的技巧,使用受众能接受的符号进行跨文化传播,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注释:

①②③拉里·A·萨默瓦(Larry A.Samovar)、查理德· E·波特(Richard E.Porter)著,《跨文化传播(第4版)》[M].闵惠泉、 王纬(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④《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中国网 china.com.cn,2012-07-20.

⑤陈培爱、岳淼.《广告跨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4) .

⑥ [美]韦尔伯·斯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http://www.jincao.com/fa/09/law09.18.htm.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藏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0JJD860006)的阶段性成果;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西藏民族文化传播的历史、理论与现实”(项目编号:10YJAZH112)的阶段性成果;西藏民族学院青年项目“西藏地区报纸广告研究”(项目编号:11myQ10)最终成果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赵婷婷,西藏民族学院新闻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西藏新闻传播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张金玲,西藏民族学院财经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编辑:赵萱瑞

跨文化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就业竞争与压力不断加剧。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直接目标的教育,在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使中职生能够顺利就业,且在今后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发展和提升,作为从事中职教育的一名教师,在面向即将步入实习工作岗位的毕业班学生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方面,更要以就业为导向,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生活,使学生在校就锻炼成为具备扎实技能,厚重人文底蕴,德技双修的现代职业人,为其步入实习岗位,步入社会在职业生涯的准备期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就来简述一下,在教育一线,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是如何以就业为导向的进行毕业班管理的。

一、班级文化浸润企业文化,打造班级灵魂

有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最真实的性格,是一个民族骨子里流淌的血液。”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也是如此。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品格,是每个班级特有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言行、情感,甚至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毕业班的学生在不久后就要走向实习工作岗位,与之在高一、付出高二注重养成教育,专业的规范与专业的认同相比较,中职毕业班的班级文化建设便要更加密切的对接企业文化,广泛了解市场文化,与市场文化融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做好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于是我们为班级打造魅力形象,旨在通过一种具体的形象可触摸的形象传递班级文化和企业文化。首先让班级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教育学生的平台,让班级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使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染。

二、班级制度与企业制度相结合,做到“小班级大管理”

众所周知,相对于普教而言,职业学校学对于学生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适应能力,特别是面对毕业班学生,学校和老师是否在校期间,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和锻炼,对于步入实习岗位和踏入职场大门的学生们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培养锻炼夯实学生们的职业素养,我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毕业班班级管理的理念,学习和借鉴职业教育的同仁中,关于“模拟公司制”的班级管理模式,把班级作为公司运作,调动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使他们认识企业的模式,转变观念,融入社会,做到与企业生活“零对接”,力争让学生们在毕业班的生活中就能够感受企业氛围,得到职场体验。

三、以就业为目标,设计开展毕业班的班级活动

活动载体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其主要特点就体现在动手“做”,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亲身体验生活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社会与职业的完整认识,在活动中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面对毕业班的学生时,我们要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开展“职业化”的教育,有意识地设计、组织各种活动,将职业指导思想寓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得以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其在不久的将来步入社会的舞台时能夠迅速适应,谋求发展。

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主题教育课、主题班会、社会与职业考察实践活动、生涯访谈活动、校园慈善拍卖活动、校园模拟招聘会、校园创业模拟活动等。活动内容可以分为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重视礼仪修养,做好求职准备

毕业班的学生,即将步入实习工作岗位,岗位要求必然与学校有很大区别。首先表现在对社交礼仪上,一个职业人,其礼仪是修养的水平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其在职业生涯中的能力发挥与个人发展。通过礼仪讲座和培训,塑造良好形象。重点内容有:容貌、服饰、仪态。社交礼仪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称呼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用餐礼仪、电梯礼仪、电话礼仪、接待礼仪、拜访礼仪等非常实用的社交礼仪。

(二)组织职业或社会考察,在活动中渗透职业意识和综合能力培养

职业考察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职业及未来职业选择、训练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组织模拟面试会,校园拍卖会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求职能力

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处于就业弱势群体的中职生该如何做好就业准备呢?一般来说,中职生在就业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心理准备、信息准备、求职能力准备。学生需要学习搜集、梳理就业信息,学习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定位和生涯设计;指导学生了解求职程序、求职渠道,学习如何通过简历、求职信来展示自己,学习与面试官沟通的技巧等,逐步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和职业生涯设计能力。 于是我尝试通过组织模拟招聘会、慈善拍卖会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

四、以就业为导向,调适好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毕业生已成为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众多的竞争对手,毕业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很难成功的。由于中职毕业生年龄偏小,身心发展不够成熟, 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时,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扰, 以至于影响他们顺利就业。如何调适自己,走出心理误区是中职生成功就业的关键。

首先在大多数中职毕业生择业时存在的心理问题是自卑心理。大多数中职生都经历过中考的失败,有的在中学阶段就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差生,他们认为上中职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他们往往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如大学生。加上近几年来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不断提高,社会上还有一些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甚至歧视,使得中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这些更加剧了中职毕业生的自卑情绪,致使他们对前途担忧,缺乏信心,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在竞争机会前顾虑重重,生怕失败。由于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就会更没勇气去接受挑战和面对落选。这种情绪状态会使中职毕业生在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针对这种心理,我组织召开了主题为“学会积极自我暗示,悦纳自我成就自我”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以上就是我在自己中职毕业班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借鉴、探索的一些做法与心得。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探索和不断实践。

跨文化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结合广西当地的旅游情况,分析在中职旅游英语课程开展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提出提高中职旅游英语课程跨文化教学效果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职 旅游英语课程 跨文化教学 实践

近年来,我国出入境的旅游者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进入中国,加大了社会对国际化旅游人才的需求。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后将工作在涉外旅游第一线,提高其跨文化意识,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中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跨文化教学是英语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旅游英语课程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领域与国外的交流和联系日益密切,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圆满落幕,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和历史不断吸引着外国游客。据悉,2020年,我国的入境外国游客将会增至6181.25万人。可见,我国成为旅游接待大国是发展必然趋势。广西是我国壮族的集中地区,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如靖江王府、灵渠、友谊关,等等。广西首府南宁市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性会址,每年都会举行一系列的国际性会议,这无疑对提高广西在国际上的地位,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是有益的。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广西南宁市共接待游客达5146万人次,预计2015年将突破8000万人次,且旅游总收入将增收到600亿元。在不断增多的旅游人数中,不乏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他们不仅被广西美丽的风景所吸引,还对壮族独特的人文和历史所折服。在这样一种旅游现状下,对旅游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中职学校是为我国输送一线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开展科学有效的跨文化教学是具有一定必要性的。

(一)跨文化元素是旅游英语的重要元素。旅游英语是建立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学习,由旅游市场、旅游文化、旅游景点、旅游产业等组成,这对学生学习跨文化和英语语言等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学习旅游英语会与外国的文化相联系,学生能通过学习旅游英语来学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帮助涉外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地的文化理念和象征,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跨文化教学能提高旅游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旅游英语要求学生能通过学习旅游英语的相关课程来掌握酒店管理、大型旅游企业涉外导游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旅游实践能力。同时,能与国际游客更好地进行沟通,为国外游客提供专业的旅游服务。在旅游英语课程中开展跨文化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的,提高旅游英语的适应性。

(三)跨文化教学能增强旅游英语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从内容上看,旅游英语是一门了解主客体旅游地方文化的课程,除了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外,还涉及跨国文化,如旅游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地理、风土民情等。从任务上看,旅游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比较各个国家文化的异同,了解当地独特的文化背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旅游英语的跨文化韵味。不管是内容还是任务,教师都能利用好这些跨文化因素,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二、中职旅游英语课程跨文化教学的实践路径

新形势下,中职旅游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跨文化教学仍然不受重视。一些中职学校旅游英语教材中涉及国外文化的“阅读理解”材料也只是进行字句、语法的教学,而忽视了对“文化”的引导。因此,跨文化教学仍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一)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跨文化教学环境。传统的中职旅游英语跨文化课堂教学过于生硬,教师上课就直入主题,毫无铺垫和过度,学生无法快速集中精神,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中文和英文在语法、表述等方面上的差异性。例如,中国人一般在初次见面时会说“Have you had your meal?”(你吃了吗?),这种问候方式对西方人而言是无法理解的,他们会把这种口语化的问候语理解成在邀请自己吃饭。这种表述上的错误经常会出现在中职学生中。为了有效解决这种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大跨文化教学的力度,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更为规范的旅游英语口语。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营造良好的跨文化教学环境。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将一些规范的英语基本口语展示给学生,或者设置一段基本语对话,让学生从这些对话中找到规范的口语,如“Nice to meet you”、“Welcome to…”等。或者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负面案例事件,将一些涉外旅游工作者在与国外游客交流中出现的错误展示给学生,以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通过开展这样一种教学,学生在教师创设好的跨文化教学情境下,能很好地将自身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二)丰富方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关系着中职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效果的好坏。跨文化教学是在原有的旅游英语教学基础上,渗透跨文化元素和知识,提高学生对跨文化旅游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跨文化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旅游英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上,不仅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选择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应该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断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如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多参与到跨文化交流会、英语辩论赛、旅游英语口语演讲比赛、旅游英语竞猜、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习和应用旅游英语跨文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Pair Acting环节,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旅游场景开展教学。如在教授机场商务交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分别设置三个不同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如学生1扮演机场乘务员、学生2扮演乘客、学生3扮演协警人员,然后根据模拟的场景开始教学演练,让学生放佛身处实际工作状态中。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旅游英语应用能力。

(三)强化合作,拓展跨文化教学的实践渠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长效运行机制,中职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亦不例外。提高中职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而应在不断的实践和实训中完善和提高。中职学校必须加强与当地旅游企业或旅行社的长期稳定合作,积极拓展旅游跨文化交流的渠道,尽量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同时,要尽量建设能提高学生旅游英语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训基地,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到一些旅行社和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国外进行交流和学习,让学生能在国外良好的英语环境下通过不断地实践来提高自身的英语应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或者可以加强与海外学校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通过加强与各方面力量的合作,中职生在校期间能结识更多的优秀旅游文化工作者,为其毕业后能顺利进入职业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培训,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开展中职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为了增强中职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中职学校要给旅游英语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接受再教育平台,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完善自我价值,如果有条件,可以选送教师到国内外专业的旅游英语领域学习。其次,院校可以外聘一些专业的旅游专业、导游、国际旅游人才来给学生授课。通过这些旅游工作者的切身工作体验来给学生分享其跨文化旅游的趣事,通过渗透自己的工作经验,让学生掌握跨文化旅游英语的学习和应用技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自己接待过的国外游客经历讲述给学生,如在面对国际游客时,一些学生会客套的问候“You must have been tired now”,从中文的角度来理解是一句关心的话语,但是以西方的文化理念会认为你瞧不起,认为自己弱不禁风,这种不同语言的差异性往往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这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正确的问候方式。最后,旅游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完善和提高,了解各国旅游文化。同时,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多层次、多角度地渗透跨文化元素,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新形势下的中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满足了现代旅游业对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基于跨文化理念开展的中职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必须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入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加强与旅游企业、国外学校的合作来拓展跨文化教学的实践渠道。同时,要不断加强对旅游英语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将跨文化文元素引入中职旅游英语教学中,能不断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为其毕业后能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聂红.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2]石彬.关于中职旅游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解析[J].职业技术,2013(13)

[3]林瑞杨.论中职旅游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59)

[4]王咸晖.浅淡中职旅游英语教学中国科教[J].创新导刊,2013(17)

[5]陈洁琳.广西中职旅游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之初探[J].大众科技,2013(17)

[6]罗晓黎.跨文化交际教学在《旅游英语》课程中的体现[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责编 刘 影)

跨文化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靠人靠制度管理的企业总归是不完善的,文化的管理才能真正管理到人员的灵魂,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就要向新的方向前进,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持久发展的软实力,也是维护企业在管理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之间的结合是相互促进,相互共生的。一方面,企业的发展要遵循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逐步建立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文化管理机制,以此来更好的发展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正视企业文化自身的魅力作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协调融合的重要性,随后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如何建构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协调;融合

引言:

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重要支柱,也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通过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概念的浅述到对企业坚持以人文本;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立足发展目标,创建核心价值等方面的描述,来揭示了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凝聚力、优化企业管理的特殊能动性。作为企业必须要融入到经济大环境中,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要想发展的更好,就要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去塑造企业价值,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也是为了实现人性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对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对市场发展变化的能力,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管理的概述

管理就是管辖治理的意思;管理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技能、有方法协调及控制的活动过程。在资源的协调、人员的分配和目标的完成上,管理是促进各个要素协同运行的;在人本方面讲,企业的管理还是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活动来协调人际关系、根据人的行为规律激发人的积极性;在职能方面讲,管理是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在决策方面讲,决策过程事实上是任何管理工作解决问题的必经过程;按规律讲,管理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依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系统的内部组成部分也有其固有的规律发展变化。这就说明在企业管理中,对组织内部各个资源要呈现出领导、创新、激励、组织、控制相互协调的状态,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通过不同手段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激励人员工作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员工投入工作,在各方面合理调度,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前进,确保企业是规范的有原则的经营和发展。

二、企业文化的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动力是企业价值理念的体系是推动企业管理思想和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为管理服务的,没有脱离管理目的的文化;一个企业在他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历程中会渐渐形成自己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及定位。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里的员工会是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员工会在企业文化和既定目标的指引下去完善工作,打造和谐团结的企业氛围,并了解企业发展,了解长久目标和宏观计划,为企业形成统一而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不断总结付诸实践,增添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内容。企业管理思想是企业文化的主流,具有创造性的遵从管理者思想脉络的企业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这也要求企业文化应是优良的,是改革重组后的文化,同时也要协调好公司文化与部门文化这“源”与“流”的关系;企业要反对固步自封的文化,也防止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价值观对优良文化的侵扰,积极坚持像国内外著名航空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文化管理的形式与下属的沟通交流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增强整个企业的精神理念和抱负理想。

三、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策略

(一)企业坚持以人文本

注重人文关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首先,企业要积极调动发挥人的主动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的有利抓手。企业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价值观熏陶员工的心灵,培育员工的素养,使企业环境形成诚信友善、公平正义的景象,这样的人文关怀是有针对性的是有说服力的。其次,解决好员工的利益问题也是最基本的。企业的发展要着力保障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充盈员工精神生活,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解决好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利益的问题,才能使员工增强工作的执行力。日常生活中也要关系员工的心理变化,注重对心理的疏导,进行心理沟通消除心理障碍。企业如若进入困境中,员工可以临危不乱,忠于职业操守,发挥自身优势,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用良好的心境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最后,企业员工之间人与人的尊重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一个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就像一盘散沙,因此,要形成良好和谐的“干群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也要多加沟通,怀抱宽容,创建美好的以人文本企业生态链[1]。

(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是企业运营的保障,人是生产力各个要素中最积极的、最活跃的因素,企业整个所用资源中人力资源可谓是最宝贵的,企业中保证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便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激活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有这四大机制:牵引机制是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承诺与实施的程度;激励机制是把企业获利转化为员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程度;约束机制是员工工作状态与心理状态信息掌握及实际帮助或介入的程度;竞争淘汰机制是指員工工作的饱和程度及发展机会的竞争程度;因此要灵活运用好这四大机制在彼此作用的过程中实现人力资源的专业化、职业化、企业化、战略化。此外,加强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引进、提拔、培养优秀人才,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管理运用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运行的各种环节中,放宽政策,让人才充分发展,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人岗匹配,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对有业绩突出、吃苦耐劳、执行力强者提拔重用,创建人员调配规划、晋升机制、薪资奖励机制,不断补充和保证,同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员工持证上岗、增加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在实践中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得到实质性的发展进步[2]。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是企业多年发展过程中精神文明财富的积淀和累加。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管理制度,实行企业规范化管理,凡事有理有据、有人负责、有人监督,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保障每项业务的运作都按照企业的制度和程序有章程的执行,真正做到各项经营管理工作都“严格规范”。建立严厉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活力,在工作分配的改革进程中起着基础和关键性的作用,通过绩效考核,完善指标体系,成就员工,为员工评优推先、薪酬调整、选拔任用,持续切实的激发员工活力。建立违规必究的处罚机制,解决责任追究问题。以对事不对人为标准,在企业上下统一实行,对于违反规定的应坚持按标准处罚,追究其相关责任。当然,这样的长效机制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企业要充分认识和加强制度建设,紧抓落实、效能督查、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在思想解放、创新创优、攻坚克难上实现新的突破,在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协调融合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四)立足发展目标,创建核心价值

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要有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不同领域的企业和统一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要尊重每一个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总结出适合自己发展规划的完整体系,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让员工真正认同和积极践行,通过每个人的努力为公司的发展倾注自己的价值,使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所以要将企业价值及利益与个人价值及利益紧密融合,促进发展。中华文化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扶贫济困”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发展,道理万变不离,企业要结合实践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立足企业和员工两者观念的协同和目标的统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思想的建设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奠基,企业应将员工的个人需求和愿景实现放到首位,使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体,要重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整个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多鼓励、支持、引导员工,对于工作中表现优异的给予肯定和认可。才能更加激励员工各尽所能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和企业完成共同的奋斗目标,以企业管理来保障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在对企业管理的发展进程中,不得不将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协调融合,推动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參考文献:

[1]孙建文. 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管理的融合[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9):201-202.

[2]李薇. 新常态下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发展[J]. 管理观察, 2017(12):18-19.

上一篇:光电子产业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政府改革与创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