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管理论文范文

2023-05-20

跨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活动,广告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西藏民族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方式以及面临的问题。探索研究认为,重视西藏广告的跨文化传播作用、提高西藏广告的创意水平、培养优秀的广告人才是提升西藏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西藏广告 西藏民族文化

文化是知识、经验、信念、价值观、态度、意义、社会等级结构、宗教、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角色、宇宙观、物品和财产的总汇。①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体现。不同的文化具有各自的特点,跨文化传播是实现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互动的途径。跨文化传播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组织、国家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②跨文化传播不仅是指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也指一国内部的文化交流,如不同省份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萨莫瓦和波特认为:在每一种文化中,又有无数的群体文化和专有文化,他们为国内意义上的跨文化交往提供了机会。③因此,如何传播西藏文化就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

一、角色

西藏民族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唐代时期西藏地区和中原的交流最为密切,其中文成公主入藏为藏族民众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又使西藏文化传播呈现多媒体、大众化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大众媒介了解到西藏的文化、人民生活的状态。在西藏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新闻报道、广告、宣传手册等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在西藏文化的传播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按照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内容,国家将对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和广告经营活动给予支持。④本文在分析西藏广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西藏广告需要一定的民族文化元素来提升表现力,同时广告在西藏文化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重要的责任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并就广告如何传播西藏少数民族文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二、责任

广告本身就是一种大众传媒文化,不仅充满了文化因素,而且还在引领和制造文化。广告在传播经济信息、完成其产品销售的同时,又以其审美魅力不断地创造文化形态、营造文化气氛、传输文化信息,对受众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影响。而精美的广告往往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⑤所以,广告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文化的传播又离不开广告的发展。

1.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

文化需要借助各种载体进行传播,而广告则是一种文化传播载体,能够推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广告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式。新闻传播、教科书、科普知识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交流等都是常见的跨文化传播方式。然而,这些方式在跨文化传播中效果都是有限的,或者说在跨文化传播中都存在一定的传授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广告跨文化传播不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受众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信息,观阅广告是主动接受信息的活动。广告跨文化传播具有比新闻、教科书等传播更强大的传播力。广告中优美的文字、精良的图片艺术、美妙的声音、幽默与夸张的气息等视频效果会深深地打动每一位受众的心灵,无形中将受众吸引到广告营造的情境当中。所以,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先天优势。

2.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责任

西藏文化作为一种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符号和多样的文化内涵。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西藏文化的优秀部分得到了政府和民间的保护与传播。然而,在当前形势下,传播和保护西藏文化依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跨文化传播则是西藏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播形式,做好跨文化传播工作是大众媒体和社会的责任。社会责任理论主张:传媒(报刊)对社会有着种种义务,要不负公众的信任。⑥广告作为大众媒介的一个重要形态,同样承担者传播社会文化的责任。

西藏文化与西藏广告是互动、双向建构的关系。西藏广告不仅可以传播西藏文化,促进西藏文化的发展,而且西藏文化本身也可以成为广告的内容,促进广告的发展。文化为广告提供了表达意义的符号,广告借鉴民族文化符号、民族元素来丰富自己的内涵,挖掘新的创意。

三、问题

广告跨文化传播可能受到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文化因素、政治因素、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给传播者带来困难,给受众带来障碍。所以,西藏广告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要巧妙解决如下问题:

1.更新观念,合理处理冲突

西藏广告在跨文化传播方面一直面临着许多发展阻力。由于西藏特殊的历史背景,传播者在观念上有许多束缚,他们要么回避问题,要么只是选择简单的符号进行文化传播活动,这就使西藏文化在传播中总是带有“沉默”的色彩,处于弱势地位,使西藏文化跨文化传播总是处于低层次发展的状态。传播西藏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只有更新观念,合理处理各种冲突,才能进一步发展西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速度。

2.建立监督机制,弥合文化差异

跨文化传播中,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尴尬局面屡见不鲜,有的严重伤害到受众的民族感情,甚至引起民族争端。要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尴尬局面,首先要学习民族文化,这是关键,也是基础。其次,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必须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这是当前弥合各种文化差异的有效措施。我国广告法规定,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以及其他媒介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等商品的广告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其他广告,必须在发布前依照有关规定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⑦广告的审查环节还包括公司内部审查。广告公司和其他相关机构刊播西藏文化的广告还需要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西藏广告要逐步做好广告审查工作,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实现良好的信息传播和文化沟通。

四、策略

1.发掘民族文化元素价值

现如今,广告跨文化传播形式多样,创意不断出新,在不同受众群体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西藏文化中拥有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绚丽的服饰、广阔的山川湖泊等民族文化元素,这些都是创意的来源。最自然的元素才是创意的灵感来源,也最能打动受众的心灵。只有发掘西藏民族文化元素的价值,才能提高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审美表现能力。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表现还不足,以《西藏商报》为例,他的广告份额占西藏地区50%以上。但是,分析发现,广告中藏族文化表现力不足,即使有也只是简单地运用藏族文化元素符号,而没有进一步地提炼和升华。可见,今后进一步发掘西藏民族文化元素的价值,提高广告的跨文化表现力仍需努力。

2.巧用民族文化活动

广告传播和营销活动具有亲密的关系,有的广告目标就是推广一个活动,如旅游节广告等。有的营销活动本身就是广告传播的一部分。为了实现企业或者团体的利益,采取广告传播和活动营销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是最好的搭配组合。西藏民族文化中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和文化活动,如藏历年、雪顿节等。在这些喜庆的节日里,人们会盛装打扮,欢歌载舞。节日当中,大众媒介也会积极地报道节庆活动,形成一种现实的狂欢和媒体文化的狂欢。利用节日的气氛,进行广告营销就是一个最佳的时机。活动、节庆营销具有针对性强、传播速度快、营销效果显著等特点。利用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民族仪式、庆典来做广告跨文化传播,既有利于受众接受信息,又具有极大的优势。

3.了解受众文化心理

广告的跨文化传播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文化活动。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困难在于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文化不对称性,传播者不能完全了解受众的接受心理。由于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差异,广告传播往往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或者文化冲突。广告的跨文化传播者首先要学习和了解信息受众的群体文化,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禁忌和偏好,在此基础上进行跨文化广告的策划和创意,才能做出有表现力的广告文案。

4.培养广告人才

近年来,西藏广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制作出了一些优秀的广告作品,但是整体上藏族文化表现力尚显不足。造成这种滞后的现象,主要是缺乏优秀的广告创意人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的广告从业人员没有运用西藏文化元素进行广告创意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是因为缺少运用西藏文化元素进行广告创意的专业人才。人才的培养工作主要落在西藏的大专院校和西藏大众传媒机构的身上。目前,西藏的大专院校将广告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西藏民族学院设立了广告专业,培养专门人才。西藏日报社、西藏商报社、拉萨晚报社及一些广告公司都在积极发展广告事业,培养广告专业人才。但是,和全国其他省市相比,西藏的广告教育、广告业发展和广告人才的专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培养专业的西藏广告人才还需进一步努力。只有西藏广告人才的创意能力提高了,才能提高广告跨文化传播的能力。

5.提高传媒的产业化程度

跨文化传播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总是呈现组织化、系统化、产业化的特点。大众传播媒介机构、跨国企业的跨文化传播活动以及其他跨文化传播活动具有严格的组织管理体系。产业化是其主要特征,在产业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良好的跨文化传播。目前,关于西藏文化传播产业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学者们逐渐加强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西藏文化产业不仅能使西藏的优势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播,还能使西藏文化传播事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促进其长足地发展。

结语

西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播活动,它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西藏文化需要面向历史,做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也需要面向未来,进行文化创新传播,正确地传播西藏文化。建立一种合理的跨文化传播机制,掌握跨文化传播的技巧,使用受众能接受的符号进行跨文化传播,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注释:

①②③拉里·A·萨默瓦(Larry A.Samovar)、查理德· E·波特(Richard E.Porter)著,《跨文化传播(第4版)》[M].闵惠泉、 王纬(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④《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中国网 china.com.cn,2012-07-20.

⑤陈培爱、岳淼.《广告跨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4) .

⑥ [美]韦尔伯·斯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http://www.jincao.com/fa/09/law09.18.htm.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藏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0JJD860006)的阶段性成果;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西藏民族文化传播的历史、理论与现实”(项目编号:10YJAZH112)的阶段性成果;西藏民族学院青年项目“西藏地区报纸广告研究”(项目编号:11myQ10)最终成果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赵婷婷,西藏民族学院新闻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西藏新闻传播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张金玲,西藏民族学院财经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编辑:赵萱瑞

跨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结合广西当地的旅游情况,分析在中职旅游英语课程开展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提出提高中职旅游英语课程跨文化教学效果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职 旅游英语课程 跨文化教学 实践

近年来,我国出入境的旅游者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进入中国,加大了社会对国际化旅游人才的需求。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后将工作在涉外旅游第一线,提高其跨文化意识,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中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跨文化教学是英语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旅游英语课程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领域与国外的交流和联系日益密切,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圆满落幕,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和历史不断吸引着外国游客。据悉,2020年,我国的入境外国游客将会增至6181.25万人。可见,我国成为旅游接待大国是发展必然趋势。广西是我国壮族的集中地区,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如靖江王府、灵渠、友谊关,等等。广西首府南宁市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性会址,每年都会举行一系列的国际性会议,这无疑对提高广西在国际上的地位,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是有益的。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广西南宁市共接待游客达5146万人次,预计2015年将突破8000万人次,且旅游总收入将增收到600亿元。在不断增多的旅游人数中,不乏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他们不仅被广西美丽的风景所吸引,还对壮族独特的人文和历史所折服。在这样一种旅游现状下,对旅游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中职学校是为我国输送一线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开展科学有效的跨文化教学是具有一定必要性的。

(一)跨文化元素是旅游英语的重要元素。旅游英语是建立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学习,由旅游市场、旅游文化、旅游景点、旅游产业等组成,这对学生学习跨文化和英语语言等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学习旅游英语会与外国的文化相联系,学生能通过学习旅游英语来学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帮助涉外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地的文化理念和象征,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跨文化教学能提高旅游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旅游英语要求学生能通过学习旅游英语的相关课程来掌握酒店管理、大型旅游企业涉外导游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旅游实践能力。同时,能与国际游客更好地进行沟通,为国外游客提供专业的旅游服务。在旅游英语课程中开展跨文化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的,提高旅游英语的适应性。

(三)跨文化教学能增强旅游英语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从内容上看,旅游英语是一门了解主客体旅游地方文化的课程,除了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外,还涉及跨国文化,如旅游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地理、风土民情等。从任务上看,旅游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比较各个国家文化的异同,了解当地独特的文化背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旅游英语的跨文化韵味。不管是内容还是任务,教师都能利用好这些跨文化因素,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二、中职旅游英语课程跨文化教学的实践路径

新形势下,中职旅游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跨文化教学仍然不受重视。一些中职学校旅游英语教材中涉及国外文化的“阅读理解”材料也只是进行字句、语法的教学,而忽视了对“文化”的引导。因此,跨文化教学仍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一)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跨文化教学环境。传统的中职旅游英语跨文化课堂教学过于生硬,教师上课就直入主题,毫无铺垫和过度,学生无法快速集中精神,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中文和英文在语法、表述等方面上的差异性。例如,中国人一般在初次见面时会说“Have you had your meal?”(你吃了吗?),这种问候方式对西方人而言是无法理解的,他们会把这种口语化的问候语理解成在邀请自己吃饭。这种表述上的错误经常会出现在中职学生中。为了有效解决这种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大跨文化教学的力度,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更为规范的旅游英语口语。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营造良好的跨文化教学环境。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将一些规范的英语基本口语展示给学生,或者设置一段基本语对话,让学生从这些对话中找到规范的口语,如“Nice to meet you”、“Welcome to…”等。或者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负面案例事件,将一些涉外旅游工作者在与国外游客交流中出现的错误展示给学生,以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通过开展这样一种教学,学生在教师创设好的跨文化教学情境下,能很好地将自身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二)丰富方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关系着中职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效果的好坏。跨文化教学是在原有的旅游英语教学基础上,渗透跨文化元素和知识,提高学生对跨文化旅游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跨文化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旅游英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上,不仅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选择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应该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断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如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多参与到跨文化交流会、英语辩论赛、旅游英语口语演讲比赛、旅游英语竞猜、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习和应用旅游英语跨文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Pair Acting环节,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旅游场景开展教学。如在教授机场商务交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分别设置三个不同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如学生1扮演机场乘务员、学生2扮演乘客、学生3扮演协警人员,然后根据模拟的场景开始教学演练,让学生放佛身处实际工作状态中。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旅游英语应用能力。

(三)强化合作,拓展跨文化教学的实践渠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长效运行机制,中职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亦不例外。提高中职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而应在不断的实践和实训中完善和提高。中职学校必须加强与当地旅游企业或旅行社的长期稳定合作,积极拓展旅游跨文化交流的渠道,尽量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同时,要尽量建设能提高学生旅游英语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训基地,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到一些旅行社和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国外进行交流和学习,让学生能在国外良好的英语环境下通过不断地实践来提高自身的英语应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或者可以加强与海外学校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通过加强与各方面力量的合作,中职生在校期间能结识更多的优秀旅游文化工作者,为其毕业后能顺利进入职业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培训,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开展中职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为了增强中职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中职学校要给旅游英语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接受再教育平台,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完善自我价值,如果有条件,可以选送教师到国内外专业的旅游英语领域学习。其次,院校可以外聘一些专业的旅游专业、导游、国际旅游人才来给学生授课。通过这些旅游工作者的切身工作体验来给学生分享其跨文化旅游的趣事,通过渗透自己的工作经验,让学生掌握跨文化旅游英语的学习和应用技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自己接待过的国外游客经历讲述给学生,如在面对国际游客时,一些学生会客套的问候“You must have been tired now”,从中文的角度来理解是一句关心的话语,但是以西方的文化理念会认为你瞧不起,认为自己弱不禁风,这种不同语言的差异性往往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这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正确的问候方式。最后,旅游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完善和提高,了解各国旅游文化。同时,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多层次、多角度地渗透跨文化元素,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新形势下的中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满足了现代旅游业对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基于跨文化理念开展的中职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必须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入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加强与旅游企业、国外学校的合作来拓展跨文化教学的实践渠道。同时,要不断加强对旅游英语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将跨文化文元素引入中职旅游英语教学中,能不断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为其毕业后能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聂红.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2]石彬.关于中职旅游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解析[J].职业技术,2013(13)

[3]林瑞杨.论中职旅游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59)

[4]王咸晖.浅淡中职旅游英语教学中国科教[J].创新导刊,2013(17)

[5]陈洁琳.广西中职旅游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之初探[J].大众科技,2013(17)

[6]罗晓黎.跨文化交际教学在《旅游英语》课程中的体现[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责编 刘 影)

跨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生产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联盟以及交通运输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使得世界经济中国际商务交往的范围和空间更为扩大。这也同时要求各国企业经营管理必须从单一的文化模式向多元的跨文化模式转变。跨文化管理作为一个全新的经营概念是国际商务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的产物。文化差异对跨国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而又繁琐的变量。在跨文化企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矛盾冲突,对跨国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如何融合这些异质文化,应对全球愈趋严峻的商业环境,已成为当代跨文化企业管理者们的一个重要课题。任何的商业所遭遇的问题都是许多文化领域所综合在一起产生的。对跨文化企业冲突与融合的探讨,也是跨文化企业进行成功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客观基础文化因素。

[关键词] 企业文化 跨文化管理 文化融合

一、定義

企业文化:是长期社会学习的产物,反映过去做了什么,企业文化共有四个层级的组成要素:基本假设、价值、规范及人工产物,企业文化是一群人的行为规范与共同价值。在一个群体中,行为规范是人们共同且能持续长久的一套行为方式,因为团体成员会奖励遵循既有专业方式的新人,并抵制不合规范的异类。

跨文化管理:跨文化管理是研究跨国企业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最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提高跨国企业综合效益的一种管理理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期望参与到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中来,因此,跨文化管理对这些企业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

文化融合:对于企业文化融合应采取怎样的模式,理论界争论不一。有学者认为,企业文化融合就是改造弱势企业文化使其与强势企业文化保持一致的过程。但是,实践证明,这种将一种企业文化强行灌输给另一种企业的融合方法并不适合于所有的企业。因此,又有学者提出,企业文化融合应该遵循“权变原则”,不存在最佳模式。研究者认为,根据企业文化的特性、企业文化融合后得到的控制权范围、面临的风险大小可以将企业文化融合模式概括为四种模式: 吸纳式、渗透式、分离式和文化消亡式。

二、外资企业文化差异的表现

文化差异即文化的相对性,文化群体特征决定了文化只适应一定的范围,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社会制度等的差异,形成了世界上丰富灿烂的文化种类。在外资企业中,中外双方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的价值观、文化背景、教育模式、思维方式都不相同,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管理文化的差异,从而产生管理冲突。与单一的国内企业相比较而言,跨文化企业所属成员一般都具有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复杂的信念结构,尤其是跨文化企业成立之初这种特点更为明显。来自不同背景的员工各自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由此决定了他们具有不同的需要和期望,以及与此相一致的满足其需要和实现其期望的迥然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表现。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难度,而且也使得共同的新的企业文化的建立比人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就一般情况而言,即使当这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形成之后,外资企业中的所属成员仍然保留着各自文化所特有的基本价值观和信念。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运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首先以价值观的相互接触、相互碰撞、相互选择并达成共识来完成的。因此,跨国公司在华外资企业所形成的那种全新的企业文化一般都含有多样化的价值观和信念,也即文化融合。

在外资企业中,文化融合问题是最高层次的管理难点之一,它主要涉及文化的相互适应、决策参照系的调节、企业价值观系统的建立与调整、职工的激励以及新型领导作风的定型,等等。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显型文化差异、管理思想的差异、制度文化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管理正规化的差异,等等。

根据荷兰社会心理学家霍夫斯坦德(Hofstede)的研究,文化冲突的产生源自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当跨文化企业由一种文化背景进入另一种文化背景之中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陌生的行为和方式,并会产生文化冲突,产生这些文化冲突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 价值观和信念的多元性、种族优越感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和沟通误会等。

文化差异给文化融合带来机遇,正如奈斯比特在《全球悖论》中指出: 在世界越来越统一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保持其独特性,文化便体现了一种独特性。它作为人们身份标志的一种,将一个群体与其他的群体区分开来,因而会自觉不自觉地保持一份与众不同的独特文化。由于全球化给企业提供了一个直接接触这些不同独特文化的机会,同一企业内的文化具有多样性, 来自不同背景, 具有不同期望, 处于不同生活阶段的人们集合到一起共同点工作,为其他成员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所以在这些多元文化中可以有助于认识自己原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不足,促进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进一步更新、完善和发展自己。跨国企业作为多元文化的群体,文化差异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三、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即同一组织里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文化融合不是两种文化的叠加,而是两种文化整合出第三种新文化。在联合整体优势,产生总体效果后,会比单独的团队所做的贡献大得多。跨文化企业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组成的。他们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经营理念明显存在着差异和冲突。文化融合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减少文化冲突,改变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增进雇员的凝聚力,激发跨国企业活力和通过融合打造学习型组织。

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表明,企业竞争力实际上是由政治力、经济力、文化力等方面构成,企业形象正是这些力量综合作用,特别是文化力作用的结果。跨国公司组成人员的背景, 文化环境, 性格倾向, 志向, 职位等都存在差异,优秀的文化融合,是跨国公司企业常青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美]埃德加H·沙因著郝继涛:企业文化生存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

[2]高津华:欧美在华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D].上海 复旦大学,2007

跨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跨文化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博物馆,建立起文化产业的平台,应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结合当前文化产业结构,构筑文化管理的系统工程。借助企业管理的模式,文化体制创新发展的思路,通过整合资源,提升管理服务手段、从物化到人性化管理,信息化管理、营销策划等文化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引导受众、吸引受众、到公众参与,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功能。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创新;管理

J·V·纽堡(Joseph veach-Noble)作为美国博物馆协会杰出的主席,在《博物馆通讯》上发表《博物馆宣言》已经整整20年了。在《宣言》中,他把博物馆所担负的基本职能简明地概括为五点,即收集、保存、研究、说明和展示。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启迪和审美功能。如何担负起博物馆的职能,在我国发展博物馆的短短几十年,如何发挥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成果展示的平台,通过先进的创新管理机制,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运作到博物馆中,文化创新管理模式显得更为重要。

长期以来,博物馆的管理还是沿袭着自己的传统模式在运转,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引进现代化管理机制,实施文化管理创新。

一、要做到文化上的创新首先应当整合社会文化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博物馆,建立起文化产业的平台,应用管理理论与方法,运用文化创新体制,构筑起文化管理的系统工程,同时要借助企业管理的模式。拓展文化体制创新发展的思路,通过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手段和方法逐步引导受众、吸引受众、将公众注意力吸引到博物馆中来,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如“公共媒介、文化经营管理学、公共文化管理、互联网新闻与信息编辑”等,将文化艺术、文博考古、新闻采编、文化经营与服务、网络文化等多个文化产业资源整合,通过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将社会文化资源整合,链接到传统的文化遗产管理学和博物馆等各个方面,提升受众审美情趣、文化胶着点和美誉度。

二、整合并实施实行制度、文化、管理方面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大众传播、品牌建设、提升服务功能。运用企业管理的创新机制,建立ERP管理系统、分配管理权限给博物馆的文物管理、行政办公、安全防范等各个职能部门。由信息编辑人员发布给后台网络权限人员,建立国家政策、文博法规、信息公告、文博动态、鉴赏等频道板块。发布公告、新闻、动态信息要及时更新、内容完整真实、论坛发布系统要吸引受众,同时要在平面媒体、门户网站、行业网站上要大力宣传博物馆网站,吸引公众参与热情,集思广益,引起关注,引发讨论。同时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反馈,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平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加强博物馆之间相互合作或互通信息,随时相互查询相关资料或通报信息。如文物信息链接、博物馆链接,提供最新的考古发掘的情况报告等信息共享系统。开展业务交流等。

博物馆网站信息内容的丰富程度、信息准确性、教育性、文化性和娱乐性新颖程度也决定受众真正走人博物馆,立足于文化遗产实体带给观众真实的体验,这也是博物馆存在的价值,把传统作为创新的基石,文化遗产信息采集要做到真实性和全面性,这就使得博物馆的信息化系统管理和数字化更好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转换平台,真正做到从社会中来、回归于社会。

三、藏品数字化管理以及文物展陈营销和宣教技巧方面要有所创新

针对现有的博物馆的藏品,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为不同用户提供数字化的辅助决策、科学研究、展览展示、文化交流、教育培训和游戏娱乐等服务的综合信息系统。同时开展有重点、科学的藏品征集品类、为以后的各种主题展览做铺陈。同时对藏品品类的专业研究,编撰各种宣传品,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声音、图像、动画等手段将互动、体验式的教育模式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可根据各种服务对象,比如学生、残障人士、老年人、外国人等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的宣传计划和宣教手段。印制经济实惠的陈展文字册页等多种资料,为观众提供语音导览器、博物馆概况及馆藏文物介绍触摸显示屏语音系统等配套服务设施、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满足不同类型的观众需求。在策展方面,要提高展陈技巧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定期举办展览、竞赛、对话、会议、科学沙龙等多种形式,激发公众对藏品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好奇和参与热情,向最广泛的公众展示自然科学和艺术成果。

博物馆发展还要统筹好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博物馆的内部因素包括收藏、专业人员、馆舍、设施、资源、组织体制、管理制度、发展战略规划等,外部因素则有社会发展状况、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社区人口、自然环境、用户需求等。随着博物馆日益被社会有意识地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博物馆与社会的联系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外部环境条件对博物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突出。博物馆工作者一定要切实将博物馆发展置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大环境中,结合文化需求热点进行创新,不能囿于自我发展需求的小圈子里设计博物馆的特色。

管理是一种文化的过程,是从制度到文化,文化渗透于制度,再上升为组织文化的交互过程。制度与文化的渗透并融合,体现着管理从以约束人为中心的“物化”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人陸化”管理的转变。

博物馆的文化建设需要文化管理人才,这也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方面重要的一环,各种制度执行的关键是人,将真正适合的人才配置到适合的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文化体制下的人才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对文化人才的开发、激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科学定位,对组织战略、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进行定位;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测评、选拔机制,将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岗位上;三是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组织、领导、控制其工作行为;四是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体制,激励人才的工作热情;五是建立合理的人才开发体系,只有让人才永远保持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工作能力,作为博物馆这样的文化事业才会获得蓬勃与持续的发展。

当今,具有大众传播、策划能力的复合型文化管理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博物馆显得更为稀缺。复合型人才必须有专业文化知识,懂得文化艺术产品的衍生过程和规律,还要懂得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的能力,包括决策能力、规划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文化管理人才应该具备商务管理、组织心理学、传媒学、设计等能力。

文化管理是一门创新科学。通过文化管理人才高超的资源整合的能力,利用宣传手册、报纸平面媒体、电视广播、门户网站等多种媒体形式、文化产业、民间组织等方面的协会以及其他有效文化资源联合、集成创新,这也为文化管理人员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博发展需要提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通过文化管理人才敏锐的眼光、灵活的头脑、市场的敏锐度和整合资源的能力。进行市场化的营销管理模式,将文化产业链条延伸。与成熟的文化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营销模式,适合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新的文化产业机制与新的管理模式,确立博物馆新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的文化担当作用和公共先进文化服务的阵地作用,更好地为民生和社会服务。

责任编辑 李继锋

上一篇:传承传统文化论文下一篇:宅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