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的不足和成就范文

2024-04-01

中国创新的不足和成就范文第1篇

一、加强领导,把工作落到实处。教导处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实施和落实:“推门课”、观摩课、集体备课、以课代训活动等;对全校的各科作业、笔记、记录性材料的督促、考查、评比、指导,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性材料等,都按照要求有质量的完成。

二、加强教学管理,强化教育教学的长远发展效应。本学期开学就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并公布了《教学工作常规要求》,对教师备课、教案书写、上课、作业批改、检测、教师的行为等都做了具体的要求。我们的老师能按照要求较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注重自身行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培养和教育,体现了一名教师对教学教学工作的热爱。

学期初每位教师都要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以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开学初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推门课”,组织进行聚焦课堂人人一节课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大胆尝试多媒体教学,做到省时高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向课堂要质量,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加强了教师的集体备课,采取说—做—评“以课代训”的形式,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增强领导和指导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带动我校整体教学工作的提升。使得教学工作开展得真实有效。

本学期定期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专题会议,对教师进行有关方面的培训,并通过观摩、研讨注重了备课,加强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研讨也解决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进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检查,对优秀教案、作业提出表扬,号召大家学习。检查后已经总结。

五、教导处对期中、期末做到精心组织、安排,做好质量分析,特别是期末进行的全学科考试,各位老师比较重视,很多教师出题质量比较高,能针对自己本学科的实际,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考察,对今后学工作中的“精细度”有了明确的方向。

六、本学期教导处组织学生进行了背诵古诗、弟子规、限时作文、百字无错、百题无错的竞赛,在教导处的精心组织下,在各位班主任的积极配合下完成的比较好,从而督促了学生的学习。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今后工作设想

1、部分老教师教育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教案中二次备课体现不明显、反思简单;

2、作业中的纠错不是十分及时。学生作业书写格式、字体、作业本的保护不好要写好。

3、在教研活动中要涉及课题立项、案例分析、反思评比等内容,能完成,但是下载痕迹太多,虽然有的接近自己的教学经历,但是自己的思想较少,应该把自己的想法融进去,使得我们的教研活动内容要丰富些。

中国创新的不足和成就范文第2篇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感到一定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周围的人当中时时处处体现出先锋模范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资格加入中国共 产 党这个光荣而先进的组织。被确定为预备党员后,我始终不放松对党的理论、观念、先进思想的学习,这使我对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及与优秀党员先进性不够一致的地方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同时在思想、学习、工作和作风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始终以高度的热情,负责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及时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项任务。我深信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能从容应对新形势,紧跟新时代,承担起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未来社会将是学习型社会,未来教育将是终生教育。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因为时代在呼唤知识,时代在呼唤人才。因此,我在平时就非常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努力理论知识等各方面知识,在班级里积极发挥一个预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平时生活上,我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团结同学用自己的光和热去感染身边的同学,积极的组织身边的同学一起去参加体育锻炼,因为只有精神上的健康加上体魄上的强劲才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在这一年的预备期里,我始终按照《党章》要求自己,发挥一个党员的作用。但我深知自身还存在些许不足,在党组织的帮助教育下,我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去解决,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提高。所以,我能够正确认识并积极改正,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在说话做事时,学会了要考虑全局,考虑党的纪律,考虑同志之间的团结,遇事冷静分析,思而后行,用党的纪律来约束自己。因此,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在发现中改进,在改进中进步,在进步中完善。

中国创新的不足和成就范文第3篇

——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

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

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

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 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

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

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

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

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

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

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

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

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

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

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

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

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

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

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

机系统。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

(21)

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

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

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

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

(22)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壁面爬

行机器人;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

…… ——激光技术

(23)

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在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

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

(24)

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

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

(25) 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

(26)

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实际信息

写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五、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

——两弹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

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

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

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

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

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

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

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

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

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975年11月

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六、能源技术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

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

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年动工,1991年

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

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37)

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

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

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

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

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

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

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

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

运行;5 、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

,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

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9)

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

和与发展工作。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

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40)

风力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 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

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 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

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41)

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

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42)

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

为2.7万千瓦。

(43)

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六

、科学考察

——青藏科学考察

(44)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60—70年

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

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

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 (45)

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

、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 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

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

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6)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

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

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

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

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49)

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

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50 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

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

(50)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

大型项目。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

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

中国创新的不足和成就范文第4篇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认为,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让我认清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和缺点。第一个就是缺乏工作经验。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很多问题而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实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的。第二是工作态度仍不够积极。在工作中仅仅能够按时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不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若没有工作做时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在工作中,因为自己不只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象我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多问来积累经验。特别是我们的工作并不象正式员工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只是自由观摩,如果态度不够积极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第三是工作时仍需追求完美,在工作中,不允许丝毫的马虎,严谨认真是时刻要牢记的。第四是学术上不够钻研。这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也是我自己选择的,因为在我看来,只有被市场认可的技术才有价值,同时我也认为自己更适合做与人沟通的工作。但我毕竟是一名专科生,需要作一些基本的实际工作,这就需要我个人多关注科研的最新进展,同时,这也对我的工作有促进作用。五是基本礼仪 ——步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基本礼仪,而这往往是原来作为学生不大重视的,无论是着装还是待人接物,都应该合乎礼仪,才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平时多学习,比如注意其他人的做法或向专家请教。六是为人处事——作为学生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客户接触,都要做到妥善处理,要多沟通,并要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事。

中国创新的不足和成就范文第5篇

1、

2、

3、

4、

5、

上一篇:中国服装行业调查报告范文下一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