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发展规划范文

2023-09-18

开发区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长庆桥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简介

长庆桥经济示范区位于董志塬南麓,泾河北岸。地处陕甘两省,平庆咸三市交界处,是庆阳市内进外出的门户,为庆阳市“南大门”。规划定位是把长庆桥建成庆阳市的交通枢纽、重要化工基地、物流中心。长庆桥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于2006年9月开始,由西安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2007年8月15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总体规划范围东至先锋村,南和西以泾河为界,北至石校后山,规划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涉及两个乡镇,7 个村,40个村民小组,1889户, 8450人。规划背景:西长凤、平定高速公里穿境而过;西平铁路在长庆桥设客货甲级站;正南、宁南煤田的勘探开发;长庆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现有企业27户,年产值6.2亿元,其中最大的工业企业长庆油田机械制造总厂2007年产值5亿元,康贝利通药厂、两个水泥厂、长庆饮业公司、建司、电热毯厂等企业年产值过亿元。规划框架:“一轴、一带、三心、六区”。一轴是贯通示范区东西规划的40米主干道是城市发展的主轴。一带是沿泾河规划设置连续绿化带,形成城市景观主轴。三心是火车站附近周边规划为物流中心,西侧规划为商业服务中心,史家山规划为绿心。六区是规划形成贺家坪、贺家川二个工业区;西郭坪、贾家坪、道南、道北四个居住区。规划期限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规划人口近期3.5万人,远期8万人。

开发区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投资的国家及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以下简称“竣工验收”)。

第三条 竣工验收依据经批准的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变更设计文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管理办法以及工程中间验收成果进行。 第四条 竣工验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执行情况,工程建设质量、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情况以及工程管护措施等。

第五条 竣工验收技术标准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等有关标准及规范执行。

第六条 整个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分为初步验收与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基本步骤如下:

(一)项目竣工后,凡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向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初步验收申请。

(二)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财政、农业、水利等有关单位对项目进行初步验收。完成初步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可向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三)竣工验收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或受其委托的市(州)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并在其他各级地方部门协助下进行。

第七条 竣工验收、初步验收工作采取验收组负责的方式,验收结论必须经验收组2/3以上成员签字同意。验收组成员由有关单位的专家组成,负责对验收工作做出全面评价,不合格的不予验收,并对遗留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意见督促落实完成。发现有擅自调整、变更规划设计,截留、挪用、坐支项目资金等重大问题,不同意予以验收的,验收组应报请验收项目主管部门决定。

第八条 初步验收是在项目竣工验收之前,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为项目竣工验收所做的技术性准备工作。初步验收组由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有关上级单位代表以及财政、农业、水利等有关专家组成。 第九条 申请初步验收的项目应满足的条件

(一)工程建设内容已按批准的设计全部完成;

(二)项目资金已到位,并具备财务决算条件;

(三)有关验收报告已准备就绪;

(四)工程管护责任主体已确定。 第十条 初步验收的工作内容如下:

(一)审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报告(初稿)、设计工作总结报告、监理工作总结报告、施工管理工作总结报告,并检查工程档案资料的准备情况;

(二)全面检查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三)检查历次验收中的遗留问题和已投入使用的单项工程在运行中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

(四)确定尾工内容清单、完成期限和责任单位等;

(五)认定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六)检查权属管理情况、管护责任主体拟定情况;

(七)检查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项目预期效益分析的合理性;

(八)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

(九)提出竣工验收的建议日期。 第十一条 初步验收的一般工作程序 (一) 成立初步验收各专业小组;

(二) 听取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工作总结报告;

(三) 查看工程声像、文字资料;

(四) 分专业组检查工程,讨论并形成各专业组检查意见;

(五) 召开初步验收组会议,听取各专业组检查意见,讨论并形成初步验收工作报告,报告的份数应满足项目承担单位、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上报主管部门备案等需要; (六) 与承担单位就初步验收工作报告交换意见。

第十二条 竣工验收是在初步验收合格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的全面检验和综合评价的活动。竣工验收组由国土、财政、农业、水利等有关单位组成,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工程管护等单位应参与竣工验收工作。 第十三条 申请竣工验收应符合的条件

(一)已经初步验收合格;

(二)各单项工程能正常运行;

(三)历次验收遗留问题已基本处理完毕;

(四)归档资料符合本办法要求及有关规定;

(五)已完成土地权属调整和地籍变更登记;

(六)竣工决算已经完成并通过审计;

(七)工程管护责任主体和资金筹集渠道已落实并已签订管护协议;

(八)由于特殊原因致使少量尾工不能完成,在不影响工程正常安全使用情况下,可以进行竣工验收,验收时应对尾工进行审核,责成有关单位限期完成。

第十四条 申请竣工验收应提供的材料:项目竣工报告、设计工作总结报告、监理工作总结报告、施工管理工作总结报告、质量检测报告、工程管护准备工作报告、竣工决算报告、审计工作报告、权属调整工作报告、初步验收报告、工程验收施工质量检测资料核查表。 第十五条 验收组进行验收时,有关单位应提供的备查资料

(一)设计资料

规划设计报告、项目预算书及批文、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资料。

(二)项目实施管理资料:招投标资料(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报告等)、合同及协议书(设计、监理、施工、审计等)及资质材料、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管理制度、会议纪要、声像资料、竣工决算资料、历次验收成果。

(三)施工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日记及月报、质量事故记录、工程量计量原始记录、单体工程竣工图纸、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资料。

(四)监理资料: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资料、监理日记及月报、监理规划及细则、质量、进度、投资控制资料。

第十六条 竣工验收内容

(一)审查项目承担单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报告、竣工决算报告及审计报告、工程管护准备工作报告;

(二)检查项目是否全面按照批准的设计完成了建设任务;

(三)核定项目已建成工程的数量及质量;

(四)核查土地开发整理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是否达到计划指标,包括开发整理前后各类土地面积及变化情况;

(五)检查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落实和地籍变更登记情况; (六)审查项目预算执行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七)检查项目组织管理和制度执行情况;

(八)检查项目管护措施及资金筹集渠道落实情况;

(九)分析预期土地开发整理效益的合理性;

(十)复核初步验收所提问题的处理情况,对仍未处理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确定落实和检查、验收的责任单位;

(十一)总结项目实施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十二)讨论并形成竣工验收报告。 第十七条 竣工验收一般工作程序

(一)成立竣工验收各专业小组;

(二)听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报告,监理工作总结报告,竣工决算审计报告,工程管护准备工作报告;

(三)查看项目声像、文字资料;

(四)实地检查工程、走访农户;

(五)召开验收组会议,协调处理有关问题,讨论并通过竣工验收报告,报告原件的份数应满足设计、监理、施工、管护、审计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等单位的备案需要;

(六)与承担单位就竣工验收报告交换意见。 第十八条 竣工验收方法

(一)现场查看项目区面貌;

(二)抽查主要建筑物完成数量和质量;

(三)抽查工程运行情况;

(四)与农户座谈;

(五)查阅历次验收资料和相关档案。

第十九条 对于竣工验收遗留问题,验收组应责成有关单位妥善处理。项目承担单位应负责检查和落实遗留问题的处理,及时将处理结果报告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第二十条 竣工验收结束后,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将新增耕地指标按照有关规定计入地籍“台账”。

第二十一条 竣工验收人员应严格自律,做到客观、公正的进行验收工作。出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行为,将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使用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完成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竣工验收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开发区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一、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1、主要成效

“十一五”以来,我县已连续五年得到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立项扶持。土地治理项目累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07万亩(其中勐勐镇2.16万亩,勐库镇0.95万亩,沙河乡0.96万亩),完成计划的100%。工程完成情况为:衬砌渠道23条长73.61公里,完成计划长72.5公里的102%;修建机耕路8条长20.2公里,完成计划的103%;建设甘蔗良种繁育基地0.13万亩;甘蔗良种示范推广0.95万亩(品种为新台糖20、

22、25和粤糖93/159等),完成计划的100%;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0.06万亩,优质稻示范推广0.92万亩(品种为滇屯502-7),完成计划的100%。先后有3个乡镇(勐勐、沙河和勐库)13个村、3万多农民群众从农业综合开发中受益。产业化经营项目,先后扶持完成

2006年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一个,用于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有机茶园建设,种植2000亩,完成计划的100%。具体项目完成情况为:修建茶园灌溉渠道2.5公里,修建蓄水池12个(设计容量30立方米/个);开挖定植沟2000亩;购种苗320万株;种植隔离带树5万株;完成茶叶种植及管理培训1万人次。完成2009年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一个,用于临沧双江南华糖业公司甘蔗收购贷款贴息。

“十一五”期间,我县共完成总投资368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975万元,省级财政资金858万元,市级财政资金98万元,群众自筹资金717万元(其中群众投工折资559万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共实际完成总投资3307万元,超计划完成投资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782万元,省级财政资金804万元,市级财政资金9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629万元(其中群众投工折资461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共完成总投资343万元,其中:上级批复财政资金253万元(百分之百到位),企业自筹资金90万元。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全县农业生产条件,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年节约水资源181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3.8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共节约用水量181万立方米,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31万亩。通过项目的建设,项目区新增优

质粮食340万公斤(计划新增优质粮食305万公斤),新增糖料5055万公斤(计划新增糖料4763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2714万元,完成计划种植业总产值2536万元的107%。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总额比开发前增加516万元,其中:勐勐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增加196万元,勐库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增加168万元,沙河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增加152万元,完成计划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额246万元的104.9%。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之处,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产业优化,种植高效,初步呈现出现代农业的新格局。

2、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虽然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国家立项要求连片治理,一些边远村、死角村和自然条件较差的村难以立项开发。二是农业比较效益低下,而农发工程是民办公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筹资投劳落实难度较大。三是农业开发只注重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外延开发,而在内涵开发即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方面探索不够。四是农发项目和新农村建设结合得还不够紧密,生产条件改善了,生活条件没有相应得到改善。这些问题将在 “十二五”规划中努力加以克服。

二、“十二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开发力度,突出开发重点,创新开发机制,提升开发水平,努力提高项目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2、规划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带动原则 (3)坚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原则 (5)坚持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6)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的原则

3、主要目标

以土地治理项目和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要任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和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规划期内全县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55万亩,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2个。

三、“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区域布局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更是我县农业综合开发获得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实际情况,详细制订出今后五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区域布局和主要任务:

1、中低产田改造3.55万亩。其中:勐勐镇0.89万亩,沙河乡0.74万亩,勐库镇1.92万亩。通过实施衬砌渠道,机耕路拓宽硬化等工程措施,使项目区三个乡镇的3.55万亩中低产田彻底得到改造,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55万亩,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高穏产农田。

2、扶持两个农业专业合作社。计划改造建设1160亩水果和种植1200亩脱毒马铃薯,选择辐射面宽,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的勐勐镇铁厂水果专业合作社和沙河乡忙孝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进行立项扶持,推动农业专业合作化进程。

3、科技培训项目区农民15000人次。通过对农民进行农科技术培训,逐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努力把项目区建成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基地、新技术新批种的推广示范基地和科技成果的展示基地。

4、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央、省、市财政资金3980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355万元,为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

通过上述六项措施,项目区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会进一步加快,农民收入会明显增加。

四、“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分年度规划任务

双江自治县“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共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3.55万亩,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五年计划总投资4355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3980万元,群众投工6.475万个,折资259万元,群众自筹资金96万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在总投资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投资414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886万元,群众投工折资259万元);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投资19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94万元,群众自筹资金96万元)。分年度项目及投资如下:

2011年中低产田改造0.59万亩(其中:勐勐镇0.26万亩,勐库镇0.33万亩)。扶持勐勐镇铁厂水果专业合作社一个。计划争取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692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91万元。

2012年中低产田改造0.66万亩(其中:勐勐镇0.3万亩,勐库镇0.36万亩)。扶持沙河乡忙孝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一个。计划争取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768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96万元。

2013年中低产田改造0.71万亩(其中:沙河乡0.33万亩,勐库镇0.38万亩)。计划争取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780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52万元。

2014年中低产田改造0.77万亩(其中:沙河乡0.36万亩,勐库镇0.41万亩)。计划争取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

金840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56万元。

2015年中低产田改造0.82万亩(其中:沙河乡0.38万亩,勐库镇0.44万亩)。计划争取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900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60万元。

五、 “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通过五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预计我县可新增灌溉面积0.3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5万亩,年平均节水178万m3,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5万亩,科技推广1.2万亩(其中:优质稻示范推广0.5万亩,甘蔗良种示范推广0.7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为192万公斤,新增糖料2934万公斤,新增蔬菜750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2206万元,项目区农民新增纯收入总额882万元。

2、社会效益

该项目完成后,农田灌溉面积增加,抗旱保水能力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科学种田意识加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更大的发挥,对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3、生态效益

通过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土壤有机质普遍上升,土壤结构趋于合理,逐渐步入高产稳产良性循环。

六、“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要切实加强对农发工作领导,在分管副县长的直接领导下,由财政局牵头组织农、林、水等各部门,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勘测、设计、评估、论证及立项招投标和申报争取工作,力争我县每年国家立项财政资金不低于600万元。在项目批复后,要及时抓好项目的实施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发项目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2、严格施工管理

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执行五项机制,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强化农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力度,全面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一是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机制,对衬砌渠道、机耕路等硬件工程的建设,邀请纪工委、监察、审计、农、林、水等各部门共同参与,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或邀标,同时将市场诚信体系作为考核投标单位的一项重要内容,优先与市场诚信度高,信誉好的投标单位签订合同,以实现节约资金、提高项目区群众开发积极性以及工程建设的质量的目的。二是严格落实项目和资金公示机制,把项目的建设地点、规划方案、农民筹资投劳办法,主要内容、主要工程及数量,项目名称、各项工程完成情况、各项投资完成情况及预期效益的情况等进行公示。每个阶段都制作公示版面,给农民群众详细宣讲相关政策,使农民群众既清楚地了解到本项目区农业开发的所有内

容及资金计划使用情况,又明确了自己在项目实施中应承担的投工量,增强了他们的支持开发、参与开发、监督开发的积极性,确保把农发工程建成透明工程、阳光工程,建成农民群众的满意工程和放心工程。三是认真执行工程监理机制中,建立驻点监理公司、农发办、项目区乡镇政府、项目村及施工队上下连动的“五级”监理网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进行工程监理,严格实行“三控两管一协调”,使整个农发工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都形成了施工单位保证、监理部门控制、建设单位监督的一条龙管理模式,工程建设实现了高标准、高质量。四是切实推行县级报账机制,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报账实施办法》及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实施方案》,重点对承包工程,未承包工程,以及自营工程等各项财政资金进行报账。自筹资金作为项目中标前提条件,要求提前交入开发办专帐,同时加大对资金使用的督查力度,把内部自查,财政督查,审计审查三管齐下的办法,贯穿到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全过程,有力地促进资金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在执行工程管护机制中,除了落实常规的管护制度外,在夏收和夏季高温多雨的重点阶段,针对林路管护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增加经费,发放除草剂,及时检查修整,加大宣传和巡查力度,加大奖惩力度等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增强管护人员责任心,调动管护积极性,从而使管护效果更加明显,工程效益得以更好发挥。

3、搞好施工组织

为了确保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县农发办的进度安排,在乡村两级的积极配合下,具体负责项目工程建设的施工组织,对于群众性投工投劳工程如机耕路排水沟、衬砌渠道的土方开挖或回填等,建设单位要做好群众发动工作,同时作好产业化项目的自筹资金的筹集、缴纳、使用以及土地治理项目中投工投劳的登记统计工作。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单项工程,如衬砌渠道和机耕路等,农发办要做好工程的招标或邀标,建设单位认真签订施工合同。在项目公示方面,要做好立项申报公示,建设施工公示和项目竣工公示等工作,保证项目工程各项任务按期完成。工程监理由监理公司进行全程旁站式监理。

4、确保技术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建立严格的项目管理责任制。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项目公示制,努力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二是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和检查审计制度。认真落实项目资金县级报帐制和财务公开制,严格实行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专帐核算制度,加大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于违规违纪使用项目资金的,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三是建立技术保障体系。依托农、林、水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装备优势,确保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

双江自治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开发区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一、福建省开发区发展现状

从近几年来, 福建省开发区发展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后发现, 福建省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短板, 制约福建省的发展和完善, 福建开发区在集约水平、社会贡献、管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开发区的综合评价结果产生严重影响。从近两年的不同指标进行整合和分析后发现, 短板问题已经逐渐扩大到了更加深层次的发展内容。为了改善这些弊端和问题, 结合时代发展需要, 追求更加高质量的发展, 福建省开发区急需更新管理理念, 结合福建省开发区发展需要, 制定高质量开发的科学措施, 才能满足高质量开发区建设的要求, 为福建省开发区建设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1]。

二、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 开发区之间差异性太大

开发区的开发水平对开发区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外来资金投入、对外贸易等水平与综合评价结果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几年来, 福建省开发区的资金和外贸总量水平在全国经济开发区中始终保持领先的水平, 但是开发区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 即使福建省开发区在所有开发区中排名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综合实力还需要不断提升;开放水平不能成为考核的主要标准, 使得福建省开发区的优势不能进行充分的发挥[2]。

(二) 开发区产业综合实力不强

对福建省开发区进行综合实力评价时, 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 目前福建省开发区虽然获得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机遇, 但是还缺乏有实力的企业作为产业的主要支撑者, 并且从近几年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 福建省开发区近些年的产业GDP始终呈现下降状态, 十分不利于福建省开发区的发展和完善[3]。

(三) 开发区科学创新力度不够

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 是我国对开发区进行考核后制定的科学指标, 主要涉及技术产值、知识产权等诸多方面, 高新技术企业评估有具体的时间规定, 但是福建省高新企业近些年来没有继续进行申报, 缺乏实际的数据, 并且这些指标并不是单独存在的, 相互之间互相影响和制约, 从目前福建省经济开发区企业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 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没有进行后续的企业证书申报, 使得企业相关高新技术指标出现整体的大幅度滑落, 减少了很多的分数[4]。

(四)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管理水平是保证福建省开发区发展的关键, 与开发区日常事宜和基础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领导队伍的廉洁执政、行政工作的效果、安全生产等, 都会影响开发区的评分情况。从具体的数据中可以看出, 递交的申报材料缺乏完成性、机构设置比较烦琐、行政工作执行不到位、信息统计出现错误等, 都是影响福建开发区评分的主要原因[5]。

三、促进福建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措施

(一)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结合福建开发区现状分析后发现, 福建省开发区目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应该广泛吸引外资,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完善利用外资推进和服务机制, 对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的安排和解决。建立健全外资项目服务制度, 经常召开相关会议, 对外资项目进行针对性的开会讨论。积极鼓励对招商体制进行及时的创新, 结合开发区实际发展创建更多的招商形式, 推进落实外资项目的信息分享和互相推荐, 促进招商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重大外资项目跟踪推进机制和外资通报督查, 对其进行考核, 对于工作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奖励, 对于出现工作问题的人员进行针对性新的处罚[6]。

(二) 打造国际合作园区

可以与国外园区建立良好的合作, 创建更多的合作形式,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福建省所有开发区进行准确的发展方向定位, 将开发区不同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推进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行业与国际资源之间的合作和发展。争取更多国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投资, 积极利用品牌优势, 促进主导产业朝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建设具有时代发展特点, 满足实际发展的专业园区[7]。

(三) 促进开发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支持开发区不断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和促进体系, 鼓励开发区积极吸引外资, 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移。支持开发区与综合实力强的企业进行合作。允许开发区通过贷款、债券等形式从境外进行外币资金融入。发挥相关部门的政策优势, 积极落实监管制度, 促进加工贸易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和扩展[8]。

(四)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积极推进开发区发展理念的创新, 才能更好满足开发区发展建设需要, 创建高质量的开发区, 为此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现状, 尽快建立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 促进科学、制度等方面的创新, 将资源进行整合, 合理进行分配, 不断提高开发区的服务水平, 推动其由传统发展模式向创新性发展进行转变。鼓励开发区积极发展创新服务平台,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服务平台建设, 在政府的支持下, 结合实际发展需要, 建立专业、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其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 为创业者营造和谐、友善的良好环境, 使创业者可以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仅仅围绕福建开发区建设的总体目标, 积极建立产业园区新格局。

(五)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为了更好地促进福建开发区向高质量要求发展, 应该不断提高开发区行政管理效能, 出台相关的管理政策, 对福建开发区的工作人员进行放权, 使其可以直接参与管理, 参考我国其他省市开发区的做法, 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管理机构赋予管理权限, 使相关事宜可以在本区内部直接解决, 减少时间的浪费, 简化管理工作的内容。在福建省开发区进行政策推行实践, 减少企业建立相关程序的流程和时间, 深入推行无需众多人参与, 就可以顺利进行审批的工作模式, 对于规模较小的项目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自主进行办理, 合理减少开发区项目审批的时间。对区域能源、环境等进行综合评价, 取代以往的单一评价模式, 形成系统性、客观性的评价结果, 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有效, 更加具有说服力, 进入相应区域的单一建设项目只需要进行一次的整体评估, 后续不需要再反复进行评估, 简化工作内容, 使评估工作更加简单、方便。

(六) 推进绿色集约发展

对开发区内部的土地进行整合, 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节省土地资源, 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结合其他开发区的经验, 在本开发区发展基础上, 对能源进行合理使用, 在建筑方面推广使用绿色材料,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推动开发区的转型, 改变以往发展模式,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实现绿色发展, 在规划环评中对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对环境质量进行严格管理, 加强开发区基础建设力度, 加强各开发区之间的商贸往来, 不断提升商贸服务水平, 提升福建省开发区的品牌效应, 为人们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生活服务设施, 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促进该开发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以文化的力量带动整个开发区服务质量的提升, 朝着高质量目标迈进。为尽快实现福建开发区的高质量目标, 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四、结论

综上所述, 福建省开发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已经逐渐向高质量层次发展, 为了更好促进其发展和完善, 需要结合福建省开发区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分析, 在此基础上寻找高质量标准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才能使福建省开发区可以建设的更加良好。

摘要:开发区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 福建省开发区在原有产业基础上, 进入转型关键时期, 以往依托资源基础, 进行规模扩展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开发区的建设需要。亟需在发展理念、运营模式、管理体制等加快转型与创新发展, 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 由硬环境优势向营商环境等软环境提升转变。对福建省开发区发展现状及在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开系统深入研究, 提出新时代促进福建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关键词:新时代,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西轩, 张晓宇, 王晓飞.奋力争当高质量发展领跑者--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J].江南论坛, 2019, 25 (1) :33.

[2] 王高翔, 董子萱, 刘婷婷.国家级开发区: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探析[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19, 12 (1) :82-89.

[3] 经济与管理编辑部.创新引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2018 (第三届) 京津冀开发区协同创新发展论坛专家发言摘编[J].经济与管理, 2018 (2) :17-23.

[4] 李佳新, 张晓丽, 赵雨涵.秦皇岛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上半年实现利润19.6亿元[A].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改革开放协同发展论文集[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 2018:10.

[5] 张旭辉.写好“三大篇章”打赢“八场硬战”开创金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金华日报, 2018-8-8 (A02) .

开发区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主要是指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四个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5、旅游资源定义: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动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P113)

旅游资源特征:观赏性和体验性;时限性和区域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垄断性和不可迁移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变化性和可创新性。

6、 旅游市场调研的方法及作用(P167):

(1)官方统计资料的搜集;(2)现场观察调查法;(3)访谈和电话调查法:(4)网络抽样调查。

7、目标市场选择的策略(P184): (1)无差异市场策略;(2)差异性市场策略;(3)集中式市场策略。

8、重点:第

六、七章

2、 旅游开发的原则(P27)

(1) 个性化原则 (2) 市场导向原则 (3) 综合效益原则 (4) 注重保护原则 (5) 系统开发原则

3、中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规范化与国际化发展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P80) 2000年国家旅游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包括《旅游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2000年)

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趋势展望(P81):

(1)全球化趋势:区域旅游市场竞争的范围日益全球化;旅游规划编制模式和规划团队的全球化;

(2)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旅游产品项目的市场化开发;旅游规划与开发组织过程的市场化运作;

开发区发展规划范文第6篇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是2000年7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贵州省第一批、黔东南州第一个省级开发区。它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及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的中心区域,功能定位为凯麻新城区主体、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区,辖8个村、1个社区,现有人口3万余人。 这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高富氧,低辐射,年平均气温14℃~18.5℃,素有“天然氧吧”和“天然空调”之美誉,是夏季最好的避暑胜地,被联合国称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气候环境。

作为贵州“黔中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在建设发展中,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具有六个方面的比较优势,为投资兴业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

一是政策优势特殊。凯里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地区、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实验区和政策创新先行先试试验区,在开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多维政策空间优势。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对口支援等7个方面提出了支持贵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贵州省和黔东南州分别出台了支持省级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措施,投资审批、规划建设、项目环评、财政税收、部门业务监管等管理权限全部授权给开发区。随着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政策倾斜,必将创造无数的发展机会和财富机遇。同时,贵州“黔中经济区”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凯里经济开发区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享受更加特殊的金融、投资、土地、税收等政策,必将催生各种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凯里经济开发区处于黔湘桂三省区交汇处,是我国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华东、华南进入大西南的主要交通要道,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南下东进的重要门户。湘黔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沪昆高速公路、凯麻高速公路、余庆至羊甲高速公路、320国道和清水江穿境而过,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在区内设凯里南站,距凯里黄平机场50公里,距贵广高铁、厦蓉高速公路匝道口30公里,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并举,国道、省道、高速公(铁)路并存的立体交通网络。

三是自然资源丰富。黔东南是我国28个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种类繁多,药用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类多达3000余种,盛产太子参、茯苓、何首乌等多种名贵药材,是中国杉树、松树、油茶的重要产地,堪称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生物科研基因库。这里拥有丰富的重晶石、铝土、钒、铁等矿产资源,是贵州重要的商品粮、优质牛羊、畜禽、生猪、油茶、茶叶等生产基地。凯里经济开发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投资发展生物制药、特色食品、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是旅游资源独特。凯里山青水秀,景色迷人,民族风情浓郁,被誉为“苗岭明珠”。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族节日众多,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爬坡节、芦笙节、斗牛节、吃新节、苗年等盛大的民族节日都包含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凯里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被列为世界十大“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旅游胜地之一,被确立为贵州东线旅游中心。境内有雄伟的“黔阳第一山”香炉山,景致奇特的渔洞溶洞,回归自然的平良古峡,风情别致的镰刀湾风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风格独特的苗族吊脚楼,享誉世界的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以及堪称民族工艺一绝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等,无不闪烁着东方文化的光彩。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飞歌、芦笙金曲、斗牛、斗鸟、赛马场面,使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开发旅游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五是土地资源充足。凯里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不到三分之一,辖区土地大部分为丘陵、山地和耕地,综合利用条件好,每年收储土地6000余亩。目前,凯里经济开发区紧紧抓住国家将贵州确定为全国国土规划编制试点地区、全国开展未利用低丘缓坡实施工业和城镇建设试点地区, 用地指标单列管理等土地支持政策,及时开展土规划编制,大力实施1万亩削峰填谷造地工程,掀起开发未利用低丘缓坡新高潮,不断拓展园区及城市用地发展空间,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保障。

六是人力资源富集。凯里经济开发区是贵州东部“大学城”,凯里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维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围绕园区产业和大的产业链项目开设专业,实行“校企联姻”,每年直接为企业培养和输送3万多名稳定的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技工,满足园区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黔东南拥有劳动力200多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40余万人,通过各级职业学校的就业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每年培训技术农民、技术工人3万多名,为企业用工提高了保障。

在近年来的开发建设中,凯里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推进凯里—麻江同城化发展步伐,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稳中提速,赶超进位。全区已入驻企业308户,其中,工业企业78户,已建成投产企业40户,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开始走上一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同步”的发展路子,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功能布局明晰。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2011年1月批准的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新规划面积由原65.43平方公里扩大为168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按照“产城互动、集约利用、商住并举、工贸结合”的思路和“一放,两让,三集中”的发展理念(即:放权搞活,让利于民、让利于外,农民向社区集中、企业向产业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将开发区划分为商业商务中心区、开发区核心区、装备制造业区、民族药业园区、电子信息与服务外包园区、电子科技产业园区、教育产业园区、休闲和创意文化产业园区、旅游和总部后勤区、州级综合服务区、下司文化风情旅游区、滨江休闲区、无水港区、高端宾馆酒店区等14个功能区。将原来功能单一的经济功能区,变为产业集聚基地和现代化新城,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是基础设施完善。作为黔东南工业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和主阵地,近年来,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先后建成凯开大道、开元大道、金汇大道、中昊大道、开司大道等城市道路18条共40公里,初步形成了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网络,拓展了城市规模。水、电等基础设施随路网延伸。已建成居民自来水厂和企业供水厂各1座。建成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各1座,区域供电能力达52万千伏安。铺设燃气管道16千米。移动、通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覆盖全区,保证了入园企业的建设发展需要。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正在建设。中心城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51.95%。按照国发2号文件关于开发低坡缓丘未利用地的精神,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大力实施“削峰填谷、向山要地”工程。到目前为止,累计开山要地2500亩,填谷造地2200亩,占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60余个工业企业总用地面积的70.9%。2011年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第一期300亩场平已实施完成,第二期700亩正在实施。目前正在沪昆高速铁路南侧的摆仰村与铜鼓村之间以及开司大道、320国道两旁实施1万亩削峰填谷、向山要地工程,建设1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打造“工业梯田”,为园区建设、项目落地构筑大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开发区承载能力

三是配套能力较强。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着力完善教育、卫生、商贸、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计划引进10所以上大专院校,建设黔东南“大学城”。目前,凯里学院已投入使用,黔东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黔东南州委党校、黔东南广播电视大学正在建设。四川维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华星外国语学院、华星民族艺术学院、贵州电子信息学院、联大经贸科技学院即将开工建设。宏伟苗乡侗寨欢乐世界,民生江山悦水岸度假风情小镇,镰刀湾苗侗风情古镇等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项目正在建设。建设银行、信用联社、邮政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在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引进的巽扬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拟投资5亿元建设金融大厦。“大学城”、“欢乐园”、“风情小镇”以及金融机构的入驻,极大地增强了开发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四是产业层次较高。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结合本地优势资源,着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对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政策和科技经费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重点项目,促进了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由“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模式向“三低一高”(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效益)模式转变。同时,推动已有一定基础的高科技企业再上新台阶,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民族医药食品等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提高了产业层次。比如,已落户我区的中昊电子、中泰生物科技、西蒙斯电梯、海盈科技、迅莱科技、亿云电子等科技含量较高的20多家企业,总投资达82亿元,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7亿元。其中,中昊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性能陶瓷敏感元件与传感器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企业通过英国UKAS/挪威DNV ISO9001:2000国际品质管理认证,产品获得美国UL安规认证及德国VDE认证。黄帝车辆净化器有限公司是世界唯一能生产壁流式蜂窝柴油机尾气微粒捕集器的三家企业之一,产品性能达到欧Ⅳ、V标准,已获4个国家发明专利,公司制定的企业标准已被提升为国家行业标准。中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血液制品成果多次获得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发明专利。迅莱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首家采用通过美国国土安全局认证的半导体指纹芯片产品的生产企业,迅莱汽车远程控制系统软件VI.O和迅莱汽车车窗关闭防夹控制系统软件VI.0今年3月获国家专利。

上一篇:关于老师的古诗范文下一篇:司法考试学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