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论文题目范文

2023-09-24

会计电算化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  要 《财务会计》为中职财务会计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财务会计》课程包括应收及预付款项、企业资产与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财务报表等内容,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是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课程理论与技能。本文主要探讨“做学教”合一的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分析《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提出《财务会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 做学教合一;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财务会计》课程的“做学教”,指的是通过《财务会计》实践、学习与教学的结合,来完成《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任务。对于财务会计教学中货币资金、预收付款项、存货、无形资产、财务报表等的核算,需要将理论与教学项目实践进行结合,才能实现《财务会计》的课程教学。因此实施“做学教”合一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财务会计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一、中职《财务会计》“做学教”合一的内涵

《财务会计》中的“做学教”合一,指的是《财务会计》实践、学习与教学的结合。其中《财务会计》中教师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等;而《财务会计》中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又能够完成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社会实践之间的转化。但在中职《财务会计》“做学教”合一过程中,首先将财务会计实践作为《财务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行财务会计实践内容的学习,最后由老师讲解财务会计的重难点内容。这种颠覆传统《财务会计》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做”能够锻炼学生的职业性与实践能力,而“学”则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教”能够指明《财务会计》教学的方向,也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相应指导。因此“做学教”合一《财务会计》教学,可以实现课堂环境、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实践方式、课程评价等的整合,是一种理论与课程实践融合的教学改革方式。

二、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脱离

当前《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主要以学生学习成绩为教学目标,展开相应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安排。因此《财务会计》课程都是按照学生的认知、学习顺序等,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讲授。因此传统《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强调财务会计知识为主体性,并通过有序的逻辑联系来完成知识结构搭建。所以《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注重财务会计架构、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对学生财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忽视对学生财务会计职业素养的塑造。这种《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会导致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低下,也会影响学生对财务会计问题的处理方式,以及学生的财务管理思维。

2.《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式与评价体系的单一

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主要以“讲授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结合相应的实践案例,来完成对学生财务会计能力的培养。随着中职财务会计实践内容的逐渐增多,教师主要通过对学生实践流程的指导,进行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但这种《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大多以《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论内容,作为财会实践的指导内容。因此中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缺乏社会实践项目的结合。同时在中职《财务会计》课程的评价方面,教师仍旧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财务会计学习质量的评价指标。所以《财务会计》课程评价过于片面,其没有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理论结合实践能力进行考察。因此当前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三、《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建议

1.构建“做学教”合一《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平台

在“做学教”合一《财务会计》教学平台的构建中,中职院校首先需要选择“做学教”合一的教学场所,通过教学场所来完成财务会计理论的教学。然后教师根据相应的财务会计案例,在教学场所中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财务会计角色。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财务会计岗位的任务要求,进行企业财务信息、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的核算,并开出财务账户票据进行展示。学生也要根据自身扮演的角色,进行不同财务会计案例的账务处理。最后教师对各个学生的财务会计实践结合进行查看与审核,对其中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指导,学生再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电算化处理。因此“做学教”合一《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平台的构建,能够将财务会计案例与实践进行结合,來进行财务会计实践活动的开展。

2.改革《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当前《财务会计》课程以“讲授式”教学为主,以财务会计理论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组织模式过于单一。因此《财务会计》课程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通过引入中小型财务会计案例,来完成企业的税务核算与监督,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核算。首先《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减少原有《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论知识,并添加财务会计理论结合实践的内容,以实现对财务会计学生的“岗位式”教学。其次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教师要通过多种财务会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完成货币资金、往来结算、存货、长期资产、工资核算、收入成本、报表等的教学。因此教师应以各个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会计实例,作为《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案例,进行理论结合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

3.调整《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方案与考评方式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做学教”的结合,重在财务会计“做”的课程实践。因此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制定以财务会计应用为目标的实践内容,从而完成财务会计职业人才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只需向学生讲授《财务会计》案例的实践方式,而无需对财务会计的知识框架进行过分追求。只有学生经历了一系列财务会计“做”的实践,才能理解企业中财务会计的整个运转流程,才能完成企业要求的财务会计工作。而在《财务会计》课程的考评方式方面,中职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财务会计考评体系,对学生的财务会计理论、社会实践等进行评价,从而完成对学生财务会计能力的准确评估。因此通过调整《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方案,引入多元化的《财务会计》考评方式,能够实现学生财务会计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提升。

四、结语

基于“做学教”合一的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要从“做”、“学”、“教”等三方面着手,来提升学生财务会计实践能力、业务处理能力。其中“做”是《财务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通过《财务会计》案例实践方式的讲解,来带领学生进行财务会计的实践,以完成《财务会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改革,能够提升此财务会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并提升《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与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葛锦林.浅谈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的实践性内涵及理序[J].交通职业教育.2016(04).

[2]朱梦佳.“会计核算技术”课程“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探究[J].职教通讯.2017(03).

[3]沈佳宽.浅谈“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农业网络信息.2016(11).

[4]耿一波,董晓.促使学生体验的真正发生:做学教合一的校本化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7(18).

会计电算化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 要: 近年来,世界经济迅猛发展,我国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也逐步提升,而会计行业也由原来的手工会计操作向电算化方向转变。电算化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企业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而且促进了企业经济的良好发展。本文将对会计电算化进行简单的阐述,希望大家能够初步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工作;影响;基本内容

引言

电算化是一种新型的会计工作操作方式,它跟手工会计操作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其出现使会计行业迅猛发展。电算化技术的出现,使会计工作变得更加准确、更有效率,它也使原本复杂繁琐的会计数据处理工作变得更为简单。显而易见,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的核算方式,更在数据的储存和处理上有了质的飞跃,这对于会计工作的处理结果的安全性、稳定性都有所提高。因此,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趋势,它的普及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长远的利益。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电算化指的是在会计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主的电子信息技术代替人工来完成工作的会计操作方式。在电算化中,原本需要人工记账、报账、算账的工作都可以用电子计算机来替代。随着电算化的发展,企业在自身发展需求的方面得到满足,电算化和企业的发展又使得企业会计工作得以更高效安全地实施。在企业会计工作中,运用电算化能够明显地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而对于繁琐与复杂的工作处理问题,电算化计算工作自然而然地就降低了错误的频率,从而大幅度减小了公司的损失。在现代科技技术带动下,企业原来的记账、报账、算账以及部分会计信息的预测、决策与分析都改由计算机操控,这样就避免了企业财务误差损失的扩大化,也有利于企业高瞻远瞩,实现其经济的飞速发展。

如今,电算化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并在企业会计工作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电算化的发展是有其自身特殊性的,它可以深入到企业会计的各个工种中。除此之外,电算化已经成为一门影响深远的综合性学科,它包括管理学科、计算机学科、信息科学以及会计学等。企业要想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具有能应对各种变化的复合型人才,而电算化技术人才更是其核心需求之一。

二、电算化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人工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储存是存在差距的,具体表现为会计电算化的效率和正确率都比人工操作有明显优势,并且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的核算形式的变化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

传统的手工会计的工作任务繁重且工作量大,会计需要将记账的凭证按照不同的科目登记到日记账、总账以及明细账中。在这样的繁琐的任务中,各种不同形式的电算化孕育而生,主要目的是使登记总账变得更为快捷准确。而当前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中作用已经不仅局限于此了,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核算形式,不仅可以将重要的会计信息展现出来,还能高速有效地将明细账目进行分类管理。这些核算形式主要包括: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核算形式以及科目总汇报核算形式等。有了这些精细的核算,账目中的一些错误能被及时地发现并加以改正。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电算化的系统中建立一些明细账目的文档,当账目中出现了难以发现的错误时,会计人员要对各个账目随时进行输出输入检测,从而迅速检查和弥补这些错误。

(二)账本的概念和分类的变化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

账本的原始功能是储存数据,其主要内容有备查帐薄,序时帐薄,分类帐薄等,这些账目都是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在电算化的影响下,会计帐薄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之前对科目、方向和金额的转抄转变为了对数据的管理分类和统计,最后把管理结果更为清晰的呈现出来。在电算化中明细账和总账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因此消失了踪影,而会计帐薄则被分到了日记账中。

(三)审计内容的变化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

在会计工作中,电算化和手工的方式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它们都具备监督功能,但监督的具体内容又不尽相同。在电算化系统中,计算机只会按照预设的程序和方法来处理相关的事项,即使是系统出了错误,它也只能按照错误的程序进行。在会计工作中,这些错误在众多的数据中很难被发现,导致一些错误的结论影响分析结果。因此,在人员进行审计的时候,一定要对计算机的信息系统进行错误的排查,减少计算机系统的固有风险。但是这需要花费工作人员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确与稳定才能让我们企业的会计工作合法、安全与可靠。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变化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

在手工核算中,从事工作的大都是专业会计工作人员。他们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使整个工作有序地进行。在电算化的工作中,不仅仅是专业的会计人员,还需要系统的操作人员来进行专业操作与维护,所以这就需要系统操作人员与会计工作人员共同来完成整个工作。在这种新型的会计工作模式中,以前的手工操作人员之间的控制措施已经不适用了,因此需要会计工作内部的控制转变为组织控制。在这种转变中,各个工作进行了融合。工作人员突破了单一的工作模式,借助科技手段担任更多的工作项目,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

三、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调整会计工作

首先,要有合理的工作计划。在会计工作由以前的手工向电算化转变的过程中,会计操作人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工作的生疏也在所难免。所以,合理的工作计划至关重要,这可以帮助系统操作人员和会计专业人员之间形成合作关系,当他们之间形成熟悉的合作关系以后就可以一起熟练的完成任务了。在制定工作计划的时候问题要考虑全面,不能忽略与其他管理系统的联系和接口。企业发展电算化系统的同时,财务软件也是必须要相应的更新的。当核算型财务软件升级为管理型财务软件后,财务信息就不再归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管理了,它涉及到了人力资源、销售等几个部门的信息。综上所述,企业会计部门工作计划要全面考虑,工作的目标要与企业发展的总目标一致,这样才能确保电算化会计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最大效益。

其次,调整工作体系。手工会计工作体系与电算化工作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在于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以及组织结构。如果单单是发展电算化,而忽略了这些工作体系变化的话,就成了生搬硬套,最后变得不土不洋。电算化不仅不会促进会计工作的发展,反而会使整个工作产生脱节。为了适应电算化的发展,工作体系一定要跟随电算化的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三,要合理分配工作人员。要发展电算化,就必须要改变原来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人员分配,同时岗位与职能也要做相应的变化。因为电算化不仅仅需要专业的财会人员,还需要电脑系统的操作人员来运行管理系统。

最后,会计基础工作要完善。因为电算化是依靠电子计算机来完成的,而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必须是按照预先设置好的程序系统来进行处理。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将会直接导致数据输入和业务的处理问题。在处理这些不规范的数据时,电算化往往难以避免其局限性,从而出现各种问题,甚至导致最终结果的巨大失误。所以企业在开展电算化过程中,必须先要完善企业会计工作的基础。在基础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应该首先改善基础工作,再以此为基础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

结语

电算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企业会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是科技与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果,更是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与手工会计工作比起来具有效率高、准确率高等优点,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尤其明显。高速安全的电算化系统可以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更能够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发展电算化是每个企业都应该注重的工作。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运用新的科技成果,企业才能在技术与效率上走在同行的前列。 (作者单位:漯河市人民检察院)

参考文献:

[1] 李敏.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9).

[2] 何艳玲,李咏新.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问题及途径[J].财会通讯.2012(10).

[3] 武平.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及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13(02).

会计电算化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产业结构也逐渐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并且经济结构较以前也有重大的调整。社会中的会计行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职能和结构上发生了一些转变。特别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逐渐普及,并根据社会的变化及时地作出相关调整,在高职院校中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尤其应该强化改革,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会计电算化 教学改革 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这门新专业逐渐兴起,并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逐渐成熟。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门新专业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应当不断加强改革,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新发展,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建立健全一套新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 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

1.1学制不同,教学方法存在差异

有些高职院校就目前的招收计划来说不但招收初中毕业生,而且招收高中毕业生。这两种生源在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结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這些差异的存在,因此形成了针对初中毕业生的五年高职以及针对高中毕业生的三年高职。这两者之间在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的教学要求上都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差别不是很明显。因此,这对于高职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来说存在很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

1.2不同专业的会计教学工作过于统一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分属于不同的类别,比如目前财经类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大部分的专业都是与会计专业有关。所以,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中对于许多非会计专业也同样采取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使各个专业之间的教学方法过于一致,这就不能有效突出每个专业的不同特色。如果对每个专业在管理要求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上都采取“一视同仁”的办法,那么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就会感觉不清晰,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弱化了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继续推进。

1.3学生的基础会计知识不扎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计中的相关知识以及处理方法经过一系列的延伸和拓展就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是,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离不开学生扎实的基本会计知识和相关理论基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就是因为他的基础会计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扎实。这些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实施。

1.4当前时期会计专业的认证工作有待统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对当前会计专业的认证工作逐渐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相关认证,从而导致了会计认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情况使得当前的会计认证工作太过分散缺乏统一性。这样不仅不利于会计教学改革的继续推行,而且对于不同高职高专院校间的学习和交流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在当前时期,有关会计专业的考证软件过于落后,没有进行及时地改造和升级,尤其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上岗考试软件版本太低,并且其内容也过于落后。但是当前的现状就是考试软件根本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单一性太强。

2. 如何加快高职高专院校中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改革进程

2.1不断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践教学能力

根据我国当今的基本情况,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毕业的学生大多数都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相比之下会计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就比较欠缺。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将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和学习。高职高专院校还可以与税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良好的联系,从而为学生建立一个稳定的实习基地。这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高职高专院校在发展中要坚持将校企联合办学作为一个基本原则,定期邀请一些企业中的会计人才或者是会计行业中的优秀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或者是作一些专题报告。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学校中没有的实用技巧和处事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进行知识的互补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使教学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有利于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扎实,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提高。

2.2不断改革教学体系,实现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在课程设置上多增加一些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包括综合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课程设计等方面。让学生在短时期内学到更多的实践能力。建立若干个校外实习基地,并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有利条件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和培训。对于一般性的实习,安排学生在校内完成。而对于专业课程的实习,则安排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相关训练。改善课程内容和体系,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将课程分为理论课、技能课、选修课、基础课等。通过改革相关的课程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当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时,要增强实训的仿真性,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行电脑记账与手工记账联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与各种单项技能。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邀请社会中的会计专家、公司里的会计主管或者是教授等人才作为临时性的教师就某些实际问题进行现场讲解和分析,还可以定期在学校或课堂中举办关于会计问题的讲座或者是报告会。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来及时掌握关于会计中财税制度的最新规定,从而使教学内容保持先进性。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断强化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践教学

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用性,因此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在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就要不断加大会计实践教学的比重。并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加强全真模拟训练,这也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在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应当不断改进全真模拟实训的条件和方法,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仿真程度,为学生营造出一个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社会职场的环境和氛围,并在仿真模拟训练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就业体验。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中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来说,进行专业实习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高专院校要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尤其是建立一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习质量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校企联合要以就近性、质量性、自愿性等为原则,与企业互惠互利,促进双方的共赢。同时还要推进工学之间的结合,组织高职学生到校外基地实习从而获得工作体验,从而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为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专业在社会以及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个专业对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应当不断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以及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建平.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从《证券投资分析》谈高职教材建设[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2] 杨建平,李晓莉.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发展之道[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3] 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8(01).

[4] 彭飞龙.关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04).

[5] 常口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09).

(作者单位: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电算化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很多企业早已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但受内控制度不断完善影响,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不当、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极为常见,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会计核算电算化条件下常见的内控制度问题,并就加强内控制度提出了相关路径建議,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会计核算;内控制度;电算化

前言

受会计电算化影响,企业会计档案存放、会计信息表现形式、会计核算工具、会计工作流程均会出现较大变化,这类变化的适应便离不开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支持,而为了真正克服现阶段很多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流程薄弱环节,正是本文围绕会计核算电算化条件下内控制度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会计核算电算化条件下常见的内控制度问题

(一)会计信息系统使用不当

虽然今年来我国很多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全面实行,但开发和使用脱节情况却广泛存在于我国各类企业之中,流程繁多、复杂的企业极为容易出现这类问题。相较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很容易受到操作员与系统本身的影响,且由于企业原有的完整管理制度在电算化环境下失去了发挥功能的土壤,这就使得误操作情况为常见,会计核算电算化效用发挥、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均会因此受到较为负面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安全风险

会计电算化的全面实行使得企业将出现数据高度集中、业务高度依赖电脑情况,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也会因此不断提升。对于会计电算化条件来说,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系统密码被窃取和盗用、会计数据因非人为原因丢失、数据存储介质损坏、数据处理不准确均属于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医院很容易因此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1]。

二、加强会计核算电算化条件下内控制度建设的路径建议

(一)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为保证会计核算电算化较好服务于企业发展,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具体的制度制定可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会计数据审核。为避免出现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出现未经审核便输入系统的情况出现,企业必须明确相关制度,如规定会计数据必须经过审核人员审核、签章方可录入计算。2、建立上机操作记录制度。为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电算化各环节的内部控制,企业必须建立上机操作记录制度,通过专用的登录账号,即可通过系统日志实现登录日期、时间、操作人员、所做操作等情况的记录,同时开展经常性的日志检查,即可有效降低各类错漏问题的出现频率,奖惩制度的落实也能由此获得支持[2]。

(二)明确岗位的职责与权限设置

在岗位的设置中,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与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需求必须得到重点关注,由此明确会计主管、出纳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系统管理员、系统档案资料管理员的职责与权限,即可保证会计核算电算化各环节的有序开展,会计数据的可靠、准确、安全也能够由此得到保障,具体的职责与权限设置如下:1、会计主官。会计主管的职责为掌握国家、法规、条例、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制度,并以此结合公司实际全面领导、组织、监督、协调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人员分工与权限设定、各岗位人员的考核与评价则属于其主要工作权限。2、出纳员。作为会计电算化不可或缺的一员,出纳员主要负责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核算,为保证收付款的准确进行,出纳员必须在工作中做好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查看工作,操作保密口令、拒绝付款(对于未经审核的原始凭证)、拒绝带病毒或非财务软件在系统上运行则属于其主要权限。3、系统操作员。主要负责会计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及时准确录入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数据的初步核对、财务数据登记薄填写属于其主要职责,权限内的保密口令操作、拒绝录入未经审核会计凭证或记账凭证等属于其主要权限。4、数据审核员。主要负责相关法规、电算化制度的审核把关,其职责主要包括本单位会计政策是否合规合法、及时修改相关制度与系统,拒绝计算机政策管理流程中进入不符合法规制度的会 计信息、调整会计政策设置属于其主要权限。5、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系统的组织协调、日常维护、日常运行操作,职责主要包括检测操作人员工作日志、培训操作技能、排除系统故障、系统设计等,网络中授权设计、考核监督操作人员属于其主要权限。6、系统档案资料管理员。主要负责各类会计信息的收集与保管,存档数据介质的保管、会计档案的装订与保管属于其主要职责,权限则包括存在风险的信息查询行为拒绝等。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电算化条件下的内控制度建设具备较高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的职责与权限设置,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内控制度建设路径,而为了更好发挥会计核算电算化效用,人员培训、病毒的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加强均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连莲.基于财务角度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3):317+319.

[2]郑琼玲.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医院内控制度建设为例[J].中国市场,2015(11):67-68.

作者单位:32110部队

会计电算化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 要: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加快了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减轻了会计人员处理大量数据的负担,为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飞速发展,利用电算化系统的弱点进行的舞弊违法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给中小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会计电算化舞弊,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的非法活动,是利用计算机来骗取钱财,盗窃计算机程序或机密信息。通过分析会计电算化舞弊及防范措施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会计电算化舞弊形成原因,如会计软件自身的缺陷、有关的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分工不明确、财会专业人员计算机知识欠缺、对会计电算化的审计不力,提出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的具体策略,如加强组织控制、加强操作控制、完善操作权限的制度,规范管理、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操作权限;电算化;舞弊;中小企业

一、会计电算化的及相关概念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的舞弊

计算机在中小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运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和效益,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因会计电算化的舞弊等行为而引起的损失也与日俱增。因会计电算化所引起的损失主要有三种:由于灾害事故或电源中断故障等原因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处理中断和数据丢失;因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错误和疏漏所引起的损失;因会计电算化的舞弊而引起的损失。

二、会计电算化的舞弊表现

(一)对会计数据直接篡改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输入环节在整个数据处理过程中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从国内外计算机舞弊案件来看,大部分作案人员都是在输入环节上做文章,利用输入环节控制薄弱点来达到非法牟利目的。如果输入的数据是虚假的,以后处理环节再正确,也只能输出虚假的会计信息。篡改数据文件是指通过维护程序或直接通过终端来修改数据文件,从而达到舞弊目的的一种手段。

(二)操作输入中的数据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计算机舞弊手法,该方法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录入期间对数据做手脚以达到舞弊目的。例如:(1)虚构业务数据。操作人员虚构经济业务,通过输入虚假的数据达到其个人目的。比如操作人员虚构假的验货单据并输入计算机,造成财务报告中的存货总额增加,借此实现某种意图。(2)修改业务数据。操作人员可以对已有的业务进行篡改,达到个人的非法目的。比如对工资数据进行修改,以期增加自己的工资。(3)删除业务数据。操作人员将输入到计算机内的数据擅自删除。如删除个人应收款项。

(三)对计算机的程序文件修改

篡改程序是指通过对程序作非法改动,以达到某种不法的目的。比如国外有一种称之为“意大利香肠技术”,案犯在处理大额资金结算交易款项时,每笔“削下”不为人注意的“一小片香肠”,也就是说采用一种“取零技术”,每次都将交易的零星小数(并非小数点后之尾数)从总额中扣下,存入一个自设的非法账户,这样,每次作案的金额相对交易之总额而言很小,不易察觉,但日积月累,往往可达到一个可观的数额。此法需要较高的编程技巧,而这些技术仅少数程序设计员或系统维护员拥有。审计人员要想发现此类舞弊很困难。

(四)其他舞弊手段

如只以破坏计算机系统为目的的毁坏计算机设备;出于非法意图,通过网络远程连接,监视计算机系统的变化获取会计信息。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分析发现,系统人员一般采用篡改系统程序软件和应用程序、非法操作等手段;内部用户一般采用篡改输入方法的居多,也有采用篡改输出方法的;外来者一般采用终端篡改输入或其他如盗窃、破坏等。

三、会计电算化舞弊形成原因

(一)会计软件自身的缺陷

目前市场上有数百种会计软件,有些单位还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各软件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中小企业使用的软件在安全性与保密性上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使得舞弊者有机可乘。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地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二)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不健全

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重要的数据,以达到个人目的。有关的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单位未结合本部门会计核算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致使会计人员未按规则操作计算机,造成系统内数据的破坏或丢失,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财务人员分工不明确

财务人员分工模糊,没有严格的授权制度。实行电算化后,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职能划分、责权关系等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而不少单位没有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此加以约束,使未经授权或可能超越权限的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中小企业重要的数据,以达到个人目的。

(四)财会专业人员计算机知识欠缺

随着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软件不断升级,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但会计电算化培训却少之又少,致使会计人员更新计算机知识的速度缓慢,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得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对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发现,为会计电算化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组织控制

完善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的组织、开发、操作、安全等运行环境方面的控制。首先,有关电子数据处理的政策和制度,它为计算机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提供了基本的保证。其次,要完善应用控制,规范业务操作。会计电算化操作应严格遵循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进行,可以在购置会计软件时选择防止重复操作、遗漏操作和误操作的控制程序,建立操作日志制度。再次,机构和人员的控制要严格。单位领导应当重视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同时,利用财务软件权限控制功能,通过对不同人员权限的分配、设置密码等手段对上机操作和动用系统资源加以控制。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单位,均应建立和健全电算化组织控制系统。一个完善的组织控制系统应该具有强有力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措施,两者缺一不可。

(二)加强操作控制

在财务软件中提供周到、强力的数据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储存安全性、数据操作安全性、数据传输安全性以及数据运用、查询、分析时的安全性。在中小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络接口处设置访问控制系统,即“防火墙”,对跨越网络边界的信息进行过滤,防范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又不影响正常工作,从而为中小企业设立了一道电子屏障。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对网络服务及开放性影响较小,是保护信息通过公共网络传输和防止电子窃听的首选方法。

(三)完善操作权限的制度

首先,从会计硬件入手,硬件是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的基石,中小企业要不断优化硬件配置,要根据中小企业组织的特点和业务的需要,严格硬件设备的管理,非操作人员不得越权接触硬件设备。中小企业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对硬盘上的数据定期备份,选择性能较好的磁质介质,系统发生问题时能将损失降至最低。其次,在软件方而,要以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会计核算软件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增强会计人员岗位及权限设置功能,防止舞弊。

(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制定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通过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以明确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加强操作密码的管理,预防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入机内账簿;完善操作日志制度,防止各种非法人员上机操作。建立财务人员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 候海涛.谈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对策[J].企业导报,2013,(1):13-15.

[2] 李天月.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J].现代管理学期刊,2012,(20):31-49.

[3] 郑丹.会计电算化舞弊及其防范措施的问题探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21-28.

[4] 朱丽萍.中小企业浅谈会计电算化实施中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J].现代企业教育,2007,(8):10-13.

[责任编辑 吴明宇]

会计电算化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伴随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提高,不仅让企业管理自动化水平及相关的信息共享明显提高,还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在衡量会计水平的诸多要素中,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是防范新的电算化会计系统风险的切入点,内部控制措施的建立健全不仅能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高效运行,还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笔者以对会计电算化风险的对策和企业实施的相关理论为切入点,深度探讨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风险,并提出可实施性方案。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会计电算化 风险 对策

会计电算化改革伴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更加深入,无论是从促进企业发展来讲还是从加快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提升相关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都是势在必行的。但就目前来讲,很多企业将先进设备的引入作为会计电算化的重中之重,而忽视了管理系统的完善升级,很多误导信息、虚假信息就此产生,无论是对企业资产安全还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秩序都会产生阻碍甚至是破坏。因此,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先进的技术设备并不是提升会计电气化的良药,必须加强相关制度的的建设完善,才能有效发挥管理会计的有效性,在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有效、及时、全面的数据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及其作用

通常,人们将会计工作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对会计业务处理系统方法和部分替代会计信息的整理,加工,分析,预测和制定经济活动的總称定义为会计电算化。本系统计算机与会计人员方面的相关的结合,硬件方面的主要的资源、软件资源和相关的信息资源等影响因素都被包含其中,完善会计软件资源功能是其核心。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分析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广泛应用。具体来讲,主要是会计相关软件被会计工作广泛应用,它们成为手工的替代者,代替手工完成大量繁琐、困难的会计处理指挥工作。而在广义层面来讲,包括相关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及相关应用、相关人员的储备等在内的所有推进会计电算化宏观规划的相关工作。

会计电算化能够提升会计数据处理的即时性及准确性,促进会计水平及信息的质量,还能够将大量的人力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会计电算化能够提升企业相关的管理水平,为信息管理奠定基础。最后,会计电算化能够不断推进会计相关理论及实践方法的创新,起到推动理念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双重作用。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

1.硬件风险。计算机和相关的机器设备是硬件设的范畴,但是数据都是存储在以硬件设备为载体的软件程序中,一旦发生数据丢失或破坏,会计工作就会由硬件转变成软件的影响。机械元件、质量问题、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都是造成硬件安全的主要原因,而设备运行时直接停电等也是造成硬件损坏的诱因。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依托计算机硬件设备来实现的。计算机运行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只有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不会由于计算机硬件性能和作用或者由外部的恶意破坏,又或者是会计信息系统产生异常操作,而对会计工作造成影响。

2.软件的风险。计算机的重要核心是软件支持和工作控制,它们决定输出的会计数据的正确性、真实性、合法性及纪实性。经常更新会计相关应用软件、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都会造成会计数据的输出不准确,更严重的会造成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瘫痪。例如,假如其他程序干扰,或者错误调用其他使用模块就会造成在会计应用上被覆盖;假如不能有效设定用户权限,无关人员进入会计电算化系统,就会导致信息泄露或丢失等;假如不能有效监控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系统的病毒进入,就会导致电算化系统被病毒攻击,造成恶劣影响。这些现象的发生都具有破坏性,会造成计算机电算化系统数据丢失、系统被篡改、系统瘫痪等问题。

3.实际业务风险。电算化的推行使得会计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企业管理观念的变化必须与企业管理形式的变化相同步,否则很难实现严格而科学的企业管理,而在数据录入与输出都有可能出现错误。手工会计以原始凭证为源头,按照复式记账原理,以原始凭证为依据,会计凭证进行编制,然后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记账,同时必须利用平行登记的方法,这将在明细分类账核对总账金额其相应的数据,确保记录的准确性。进入会计电算化时代,会计凭证财务信息处理系统与人工审查和纠正为出发点,进行处理凭证输入计算机将已完成。电子凭证自动生成电子原始数据,并加以确认。

4.病毒的风险。如果相关“黑客”等病毒入侵企业财务电算化系统必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急速,要想预防相关病毒入侵就必须不断地更新计算机防范系统,对病毒进行智能分析,及时了解其特点及其危害性,如果现有的预防措施不能对其进行有限防范,那么防火墙、杀毒软件等现有的防御软件即便是能防治外部攻击,也无法在黑客入侵的情况下防止病毒出现。对于很多都是以财务软件系统与互联网连接单元可能性,金融系统通过互联网以及相关电子邮件病毒的入侵,病毒一旦发作,后果是很严重的。

三、会计电算化风险防范对策

1.对硬件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硬件设备是计算机组装运行的基础,是电算化系统的基础依托,企业要清晰的认识到很多系统中断故障都是由硬件设备的损害造成的,因此对硬件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是必然之举,企业必须将机房系统不断进行健全,让其运作良好,才能从最大程度上为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安全提供保障。从基础上来讲,要在机房采取禁烟措施,安装消防报警设备进行预防;禁止超载,以免由于电路短路引发火灾等严重情况;维持稳定电压,防止电脑突然断电对设备造成损坏或者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中断电造成数据丢失等后果;对房间及相关电脑设备做好清灰工作,使得设备免受或者少受损害;维持设备运行室温湿度适宜,避免温度或者湿度过高过大或者过低造成的设备损伤。

2.对会计软件进行严格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作为电算化的核心,从根本上决定着电算化的推进和系统安全的运行,甚至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因此,企业要将软件管理视为重中之重,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安全及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企业购买会计软件的时候要谨慎选择,购买拥有财政部颁发“证书”的正规软件,而所选软件的应用功能也要与企业财务需求相符合,这样才能在确保数据安全、正确的前提下提高软件的利用率。另外,操作的方便性、售后的及时性及日常维护的全面性等都是一款好的会计软件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企业选购软件的重要依据。

3.不断完善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制度。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信息安全制度,以防止数据和信息的丢失和泄露对企业造成严重危害。将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严格应用到财务部门,专人专责,严格责任负责制。具体来说便是,人员设置由掌握密码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负责,而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监督人员、日常维护、系统操作、相关会计工作分别由专人专门负责。以每个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为操作权限设定依据,对密码严格保密,从人员角度确保信息及数据的安全、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等。

4.将多层次备份机制不断健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后台系统中,应采用双数据库服务器的模式,以方便构建相应的数据备份,将服务器设定为自行切换模式,从而保证数据库不间断服务,确保一个数据库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进行相关工作。RAID是廉價冗余磁盘英文缩写,其工作原理是在对一定的服务器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通过对有关的磁盘镜像技术实现数据进行探讨,以此来将数据的可靠性不断提高,而其构成是由两个物理磁盘形成一个相关逻辑盘,每一个步骤操作都会同时在两个磁盘上发生,当一个磁盘出现损坏无法正常读取的时候,另一个磁盘将会输出企业想要的数据。财务备份系统在不断的升级中,其优点明确,即防止独立存储信息情况下企业信息及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但同时它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缺点,比如双重备份会消耗更多的系统资源,而频繁的备份数据会在一定程度上拖慢系统的运行速度。一般情况下,企业多采用定期备份来避免这些缺点,即相关人员在一周或一个月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或者定期自动更新某一方面的数据信息,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情况下提升系统运行速度。

5.不断深化企业及相关人员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从企业领导开始,作为企业的带头人,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为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实施创造条件和空间。具体而言便是:选拔专业人才负责电算化的引入和全面实施;根据企业内外情况,制定电算化的实施规划并严格执行。另外就是财务人员的认识,要明确电算化对自身工作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主动学习相关计算机技术,将电算化的熟练应用作为个人职业规划、成长的重要一步,并帮助企业在最小成本的前提下,尽快将电算化应用到实处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如上所述,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成为很多企业财务部门的发展方向和必经之路,在为企业财务建设带来众多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无论是从内部环境而言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会计电算化都面临着诸多考验和风险。所以我们在提倡会计电算化的同时,也要认识达到其面临的风险,从自身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概率降低,让会计电算化系统充分发挥其高效性、准确性、快速性等多重优势,为财务工作人员减轻工作负担,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陆春宜.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防范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02).

[2]张文真,邱毅伟,郑璐.浅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风险与防范[J].福建电脑.2014(09).

[3]李云东.论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安全风险[J].商.2014(20).

[4]李娟.试论会计电算化风险分析与防范[J].企业技术开发.2014(11).

作者简介:王宁(1993—),女,籍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大学本科学历,大连财经学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学生;高兵,大连财经学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老师。

上一篇:厦门旅游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幼儿教师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