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政府工作报告范文

2024-04-20

读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第1篇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当前,形势对我们加快发展是有利的。作为新一届政府的成员,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从所处的任期来看,本届政府肩负神圣的使命。今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明年是建县60周年,同时也是检验“十五”计划成效的“收官”年。本届政府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十五”计划能否圆满完成,关系到“十一五”计划能否有一个良好开端,应该说本届政府所肩负的使命神圣,大家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从面对的发展机遇来看,本届政府肩负加快发展的重要责任。从国内大环境来看,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后,国内出现了新一轮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省市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放活基层,让利于民的政策措施,更加支持山区发展,必将对我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来看,随着温州等周边地区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我们完全有可能利用我县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丰富的有利条件,承接温州等周边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去年我们在这一方面已经显现出来,包括引进的荣兴钢业等等,使得引进工作取得明显突破,今年我们还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力争引资工作有更大进展。从我县自身条件来看,经过历任领导的努力,我县在发展上更加明晰,在“小县好城关”、“闽东药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较好成绩,在省内外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换届以后,领导班子精神振奋,决心大、干劲足,全县上下基本形成了聚精会神抓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为推进东方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本届政府要抓住(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这些有利条件,推动东方加快发展。从面对的挑战来看,本届政府肩负着振兴东方的重要任务。我县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仍未有效解决。人才、资金仍是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颈瓶,就业压力仍然存在,农民增收难度大。软环境建设不够理想,影响改革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还大量存在。同时,周边县市发展势头迅猛,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给我县发展带来压力和挑战,如果不奋起直追,差距将越来越大。特别是当前交通格局变化的影响逐渐显现,可以说本届政府任期是东方发展的关键时期,本届政府工作做好了,东方将迎头赶上,工作如果没做好,东方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广大领导干部特别是政府班子成员更要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倍加珍惜时代给我们的重托、组织对我们的信任,东方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谋划发展,善于把东方的发展纳入省、市乃至全国范围来考虑,不断更新观念,发挥比较优势,在创新中增强竞争,在竞争中推进发展,努力促进东方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二、真抓实干,以务实的作风促进工作落实

县党代会对今年要干的一些重点工作和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已经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也是我们县委、政府班子对全县干部群众的庄严承诺,我们必须说到做到,说好做好,一件一件地落实,一项一项的兑现,以加快发展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每一位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工作,总要下决心解决几个问题,达到一定的目标,并最终反映在加快发(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如果满足于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那就会丧失机遇、贻误事业,就会影响东方的改革和发展、辜负党的信任和人民的期望。事在人为,人在有志,志在奋斗。目标的实现要靠脚踏实地的工作,一项一项地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必须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他说,我们经常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从中央到地方为推进事业发展提出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不少,但很多事情往往提出来后只是热闹了一阵,并没有真正落实,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追根寻源,重要原因还是由于没有做到求真务实。因此,我们要抓好工作落实,必须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坚持以求真务实精神去抓落实,并在抓落实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具体抓落实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各部门、各单位作为政府的组成部分,既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在全县大局下开展工作的自觉性,坚决纠正不顾全局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本位主义等不良现象。比如在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方面,如果每个部门都不从全局考虑,只想着自己部门利益,处处设置“关卡”,抢着收费,那么县委谈加大引资力度就是空话,县委提出的“项目定东方,手续我们办”的承诺也就难以实现。去年,我们通过开展“双评”活动,积极运作企业服务中心,在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大家也知道,这几年我们引进工作力度在加大,但落户后流走的企业也不少,这说明我们的服务方面还存在(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很多问题需要改进。广大领导干部特别是政府组成人员要多从全县大局考虑,认真反思这些问题,对自己在工作方式、服务质量等方面哪些做得不够、需要改进的,要认真梳理,研究对策,制定措施,抓好整改。要通过大家的努力,不仅使企业能够引得进来,而且引进来的企业要落地生根。二是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对于当前部署的任务、要办的事情,就要坚决克服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的不良现象,提倡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做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对于地方发展,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未来,县党代会也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决不能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脱离实际,劳民伤财,防止急功近利、寅吃卯粮的短期行为,而要从协调、开放、可持续的角度,推进地方发展。三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坚持和发挥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又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观念和行为。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抓落实的机制。在建立实行领导干部挂钩责任制的同时,政府各职能部门也要细化工作指标,对需要具体落实的工作项目、任务和措施,落实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要实现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落实人员、奖罚措施“四明确”,定期考核,严格兑现,重奖重罚。要切实加大政务督查督办力度,对各项工作实行跟踪检查督促,切实通过突出重点抓,深入实际抓,针对问题抓,领导带头抓,努力在全县范围内营造鼓励、支持、保护干部多干事、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三、与时俱进,以良好的素质推动工作开展

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的深入,许多不熟悉、不了解的新东西,正在逐步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任何学习上的自我满足和松懈,都会导致思想、能力和行动上的落伍甚至变质。因此,学习至关重要,也非常必要。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各部门、各单位的一把手,要切实增强时代的紧迫感,彻底摒弃重实干、轻理论的思想,突出解决唯书、唯上和言行不一的学风问题,力求学以致用,务求实效。政府组成单位承担着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各部门、各单位在联系群众、指导基层、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项工作上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必须加强管理,从严治政,从自身做起,努力为全县作出表率。这里,我对县政府全体组成人员再提三条要求,与大家共同遵守:一是(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要做好团结协作的表率。我们每个同志都要自觉服从于县委、县政府工作全局,把自己放在大局中看问题、想问题、办事情,做到知己善修,互相尊重和信任。班子成员之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搞无原则的内耗,做到看准的事情少争议,定了事情不扯皮,碰到困难不动摇,干起的事情抓到底。要有容人之量、让人之度、用人之长的良好素质,尤其是一把手要思想开明、作风民主,要当班长而不当家长,要集思广益而不搞“一言堂”。二是要做好依法行政的表率。要层层落实执法责任,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考核评议力度,自觉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善于在工作中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各种关系,规范各种行为,处理各种矛盾和解决各种问题。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创造谏言纳贤的良好环境,博采众长,完善和调整决策部署,不断提高行政水平。要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办事实效。三要做好勤政廉洁的表率。县政府组成人员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在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中注重改造主观世界,严格按照“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抵制各种腐朽(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思想的侵蚀,做到清正廉洁、一身正气。要面对面地贴近群众,加强宣传引导,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我们的发展形势,解释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占领群众思想阵地,达成共识,凝聚人心,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参与到全县经济发展中来。

读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第2篇

—— 2011年12月28日在建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张 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中等城市、争创全国百强”这一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工业主导、项目牵动、产业立县”核心发展战略,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全面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主要任务。预计到年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亿元,同比增长4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亿元,同比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亿元(原口径),同比增长5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654元、8500元,分别增长20%和39%。跨入东北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30强。我们完全有理由说,2011年,是建平的一个大丰收年!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业经济喜获丰收。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58亿元,增长23.5%。粮食总产量达20.2亿斤,创历史最高记录,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设施农业建设任务。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06个,提前一年实现全县行政村畜牧小区全覆盖。发展有机杂粮30万亩、甜菜5万亩,中草药种植、野生药材封育面积20万亩。高标准实施滴灌节水工程13万亩,是市下达计划的2.4倍。投资分别超10亿元的意成集团林药开发、温氏集团生猪养殖和丽佳公司杂粮加工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4家,带动48%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完成高效农业配水385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草原沙化治理13万亩。植树造林30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42%,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

- 1293%。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年内无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加大市场调控力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全省处于中下游水平。新建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7个文体活动广场。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成功举办建平县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第二十一届文化艺术节、首届全民健身月万人徒步走和建平县旅游风光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朱碌科“黄河会”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体制改革稳步实施。不断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06‰以内。年内实现实名制就业8900人,普惠制培训5900人,劳务输出9.5万人次。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9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7%。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万寿小平房区域性敬老院、农村常年病人托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288.5万元、城乡低保金5341万元。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77处,有效解决了5万人饮水困难问题。扶贫攻坚成效明显,省直部门帮扶资金达5000万元,县直部门及企业共帮扶款物52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53个,完成移民搬迁145户。生态扶贫模式在全省推广。

——社会管理持续加强,执政水平明显提高。强化节能减排,超额完成工业减排指标,“三废”处置利用率和空气质量有新提高。稳妥实施新财公司分立整合,严厉打击涉矿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矿山秩序整治,矿业生产更加规范有序。“六五”普法深入开展,依法治县有序推进。政府依法征收房屋工作开局良好,共依法征收房屋550户、4.3万平方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严打整治力度,打“四黑”、除“四害”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信访积案化解和终结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信访总量稳中有降。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稳定。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4件、政协委员提案115件,办结率均达到100%。受理各类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事项2.3万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同时,工商、残联、兵役、档案、通信、邮政、技术监督、侨务外事、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

今年任务的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争创“全国百强县”的坚实起步,无不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和各人民团体的

- 4510户。加强企业运行调度,全力保证企业开工,促使企业满负荷生产,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加快推进大板沟、热水冶金铸造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扶持东兆长泰、青花集团、凌钢集团和富贵鸟矿业等大型企业继续实施并购重组、释放产能,鼓励扶持通钢矿业、小塘铁矿、通航矿业和中全矿业扩能改造项目顺利投产。全年铁精粉产量必保突破1000万吨。依托宁国铸造、众信铸造、荣丰机制球团引进项目,延长铁精粉链条;依托与凌钢的战略合作,抓好废钢加工、耐磨铸件、磷粉加工等配套项目建设;依托红山玉续建项目,加快推进新型建材、轻体隔热材料的研发进程;依托浙江华特与丰虹公司项目的引进,发展高端涂料、有机土、防水卷材等膨润土高新产品,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升级转型。

(三)以推进服务业现代化为方向,着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按照“升级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扶持新兴服务业”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服务业现代化。以财富领域、地下人防工程商业网投入运营和发挥效益为核心,在全市率先建成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提高县城商贸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全力打造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红山文化旅游集聚区和万寿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牵动战略,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建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推进牛河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把小平房村建设成为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和乡村旅游专业村。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启动筹建全省第一家农村信用联社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保险、中介、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兴服务业态。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与引导,鼓励住房消费。全年计划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同比增长20%。

(四)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发展、保增长、保民生的关键之举,着力破解用地、环评、资金等难题,推动“项目牵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坚持“以集群聚项目、以人才引项目、以政策保项目”,健全招商项目风险和效益评估机制,强化招商选资,吸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经济贡献大的项目入驻建平。计划完成招商引资额10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00万美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10%和13.2%;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5000万至亿元以上项目19个,亿元以上项目38个,投资总额突破199亿元。重点推动神雾集团还原铁、韩国机制球团、红山玉三期、赤峰宝马珍珠岩、永同昌膨润土深加工二期工程等项目的引

- 7人民。2012年,政府要建设好10项惠民工程:启动实施牤牛河人工湖景观工程建设;实施建三线路基改造和桥梁加宽工程;改造锦赤公路建平至喀喇沁段;新建饮水安全工程191处,解决4.9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农村贫困户建房400户;改造县城9个居民老旧住宅小区;扶持县医院引进64排螺旋CT、光纤磁共振等高端医疗设备和技术人才;铺设县一中、二中、二小、三小运动场塑胶跑道并投入使用;建成第一高中体育馆和二中第二栋教学楼;新建1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并投入使用,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加强社会保障。全年实现实名制就业7500人,劳务输出7.5万人次,普惠制就业培训3500人。医疗、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6万人、4.5万人、2.5万人和2.3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70%。做好城乡低保扩面提标工作,做到应保尽保。继续优先发展教育。全年新建校舍8.7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1.5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农村初中进城步伐,建成方永刚中学,启动陈镜湖中学建设。巩固“双高普九”成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进入省级“教育强县”行列。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扩大新农合覆盖面,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程度和补偿比例。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职业病防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和水平。县医院力争跨入“三级”医院行列。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争创国家一级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举办第二十二届文化艺术节。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争创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新一轮扶贫开发年度工作任务。

(八)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手段,着力构建平安和谐建平。把社会管理与创新摆在政府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完成新财公司分立整合和非金属矿权设置,认真开展矿业用地试点工作,加强矿业视频监控网络建设,持续开展打击非法盗采专项行动,保障全县矿业和谐发展。实施“青山工程”,完成矿山植被修复2000亩。实施工程造林5万亩,坡耕地造林8万亩。推进凌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加大重点地段和区域清淤清障力度。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完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建设工程,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8处。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2.6%、2.9%、2.2%和1.6%,为项目建设预留更大的排放空间。不断强化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认真排查安全隐患,

- 9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努力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坚决制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打造一支忠于职守、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树立和维护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

读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第3篇

【发布文号】闽委发[1996]8号 【发布日期】1996-03-23 【生效日期】1996-03-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决定

(1996年3月23日闽委发〔1996〕8号)

各地、市、县委,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第六次党代会关于搞好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提高城镇现代化水平的精神,充分发挥城市(含县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和中心作用,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推动我省城市朝着现代化目标更快更好地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紧迫感

1、从战略高度认识城市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城市是区域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信息的聚集中心,也是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发展,城市功能的完善,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周围小城镇和农村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好,对促进改革开放和生产力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充分认识加强我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城市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从总体上看,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仍然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城市规划起点不高,城市功能不全,执行随意性大,建设标准偏低,管理薄弱,城市环境质量没有根本改善。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给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城市的继续发展都带来一定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我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各级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我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的差距,增强紧迫感,下大力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3、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改变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旧框框、旧观念,解放思想,推进改革,走出新路;努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适当加速城市化进程,继续改善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做到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协调一致;立足当前,面向21世纪,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使各项规划、建设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拓宽建设筹资路子,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投资建设,加快城市建设发展步伐。

二、

二、明确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市现代化

4、我省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要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城市合理布局,有利于理顺城市行政区划体系。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城市的区位环境、历史沿革、发展趋势、地方特色等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

5、我省城市发展总的目标是:通过适当扩大现有大城市,加快发展中等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重视建设小城镇,到2010年,建成1-2个非农业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3-5个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6-8个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30个左右小城市,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分工明确、各具特色、山海协作、城乡一体的城市体系。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省城市建设成为设施配套、服务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有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城市。

6、建立合理的城市布局。我省城市布局,要以厦门至福州的沿海黄金地带作为核心区域,沿铁路公路干线、沿海、沿江向外推进和辐射,按照垂直于交通线、单边纵深组团的方式发展,形成四条城市带:一是从南部诏安到东北部福鼎的沿海纵向城市带;二是从北部武夷山至西南永定的中部铁路、公路沿线纵向城市带;三是从福州至光泽的闽江流域及北部铁路沿线横向城市带;四是从湄洲湾至长汀的南部铁路沿线横向城市带。

7、我省城市建设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00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重点建设大中城市的道路交通、供水排水和与环境建设有关的基础设施骨干项目;基本改变城市“脏、乱、差、挤”的状况;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有明显改善;城市化水平提高到25%以上。第二阶段,到200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5%以上;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形成道路交通便捷、供水充足、排水通畅、垃圾污水处理完善的体系;达到功能设施配套,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第三阶段,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0%以上。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做到规划科学化、布局合理化、设施现代化、功能多元化、城乡一体化、管理法制化、环境净化美化。

三、

三、高起点规划,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8、树立超前意识,提高规划水平。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龙头”,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是最大的节约。要加快规划编制的步伐,按照现代化的要求,以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为目标,搞好跨世纪城市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工作。对下一世纪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环境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并在规划中相应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布局。

9、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强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气、环卫环保、园林绿化、电力电信、市场网点和防洪、消防、抗震、人防设施、殡葬场所等专项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1998年,全省设市城市的近期控制性详细规划要基本完成,明确各地块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间距、道路面积占有率、停车场配置等规划指标,并建立定期公示制度。居住区规划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省《城市居住区技术经济指标》。对城市近期建设的地段,要抓紧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具体指导城市各项建设。

10、加强城市设计。搞好城市主要地段和商业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游点、机场、车站、码头等城市主要窗口的景观设计,精心设计城市建筑物的外形、色彩及城市雕塑等。城市设计既要体现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又要体现时代精神,突出文化氛围。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方案的招标、评优工作,鼓励国内外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单位平等竞争,提高设计水平。

11、要舍得投入资金编制规划和适度超前做好规划前期的城市测绘工作。各城市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城市规划编制经费和测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需要。要在全省全面推行城市规划成果有偿使用,收足用好城市规划管理费。

四、

四、高标准建设,创造现代化城市的物质基础

12、城市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程序。重点抓好以城市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燃气、供电、通讯、园林绿化和环卫设施等为主的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13、加快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下大力解决城市道路短缺、交通拥挤的问题。特大城市要高标准建设城市快速干道网和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大中城市要建设城市快速环路和过境路,小城市重点搞好主要道路建设。同时,也要重视小街小巷和人行道的铺建、覆盖。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客运交通体系,在发挥国有公共交通企业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的公共交通企业。交通部门征收的公路养路费应安排一部分,用于补助城市出入口的道路改造。电力、邮电、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要在道路建设的同时搞好地下管线建设。按照“谁建设、谁收费、谁养护”的原则,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城市各种类型的停车场建设。到2000年,城市人均道路8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汽车7辆。

14、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到200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20%;2005年,全省所有城市都要建成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40%以上。

15、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治理环境污染、美化城市面貌的有效手段,对吸引外资、发展旅游业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有十分重要意义。各城市政府要十分重视城市绿化工作,把城市绿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中城市一般都要在中心地带建设开放式、半开放式的大型绿地、大型广场,小城市应有街景绿化;各市、县、区至少拥有一处综合性公园。城市道路两旁裸露部分必须绿化,新建城市干道绿化率不小于25%。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的绿地建设要与项目建设同步施工,严格按规定的绿化标准进行建设,对未完成绿化的,责令限期完成,逾期不完成的,由绿化专业部门进行绿化,并对责任单位按所需绿化费用的1-2倍征收绿化延误费。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鼓励单位和居民利用庭院空地和阳台屋顶种植花草树木,提倡发展垂直绿化。到2000年,全省城市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的园林绿地系统,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人均公共绿地5平方米。

16、加快城市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贮粪池和垃圾处理场等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2000年城市公厕布局合理,水冲式达100%;垃圾密闭化集装箱式转运站达80%以上,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70-80%。

17、切实搞好城市公共设施和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快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娱乐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人文景观建设,保护好历史文物;重视人防、抗震、防洪、防火等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灾抗灾能力;加快城市电网、安全防范设施、商业设施、邮电设施等建设,使城市发展与公共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相同步,为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创造方便、舒适、良好的条件。

18、扶持发展经济适用的住宅建设,逐步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住宅建设要以解危解困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安居工程”、“广厦工程”,1998年前解决人均居住面积在4平方米以下的城镇家庭的住房困难。有条件的城市要建设住宅试点小区,为城市居住区建设树立样板。

19、坚持走综合开发的路子。要在规划统一指导控制下,组织开发建设单位实施综合开发建设,保证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规模效果,保证公建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特别是停车场、排水管道、园林绿化、公共厕所、垃圾站需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建立严格的新建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制度,加强物业管理,对不按规划、配套建设不到位的房地产开发,不允许出售和交付使用,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登记,并应赔偿预先购房者的损失。到“九五”期末,城市住宅的综合开发率达到75%以上,县城新区达60%以上。各市应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开发用地规模,严格控制零星插花建设。

五、

五、高效能管理,促进城市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

20、城市管理是巩固城市规划建设成果,保证城市系统高效能运转的重要环节。要高度重视抓好城市管理这一基础性工作,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理顺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规范运作程序,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21、加强城市规划的管理。城市规划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严格遵照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各级领导和规划管理部门更要带头执行规划,自觉维护规划的严肃性,随意改变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必须一律执行法定的“一书两证”规划管理制度。规划管理权必须集中在城市政府,不得下放。要增强城市规划管理的透明度,发动全社会监督城市规划的执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举报、投诉制度,依法查处违反规划的行为。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执行城市规划情况的检查监督。人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执法监察,对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坚决查处,严肃处理。

22、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城市建设所有项目,必须严格按建设程序的要求执行,杜绝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报建和招投标制度,监察机关要协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检查监督。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特别是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工程质量管理。

23、加强市容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市容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并组织认真实施,下决心改变乱倒垃圾、乱堆弃土、乱排污水、乱贴广告、乱摆摊点、乱占道路、乱搭盖等现象。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市容管理的规定,保持建筑物的整洁、美观和完好。建设单位应按规定文明施工,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废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居民的干扰。城市园林绿化部门和有关单位在栽培、整修花草树木时,应及时清理遗留枝叶和渣土。加强报栏、画廊、公共广告栏、橱窗、路牌、门牌、交通标志、电话亭、果皮箱等市政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维修,做到设施完备,内容健康,整洁美观,方便群众。

24、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继续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继续推行路段清扫包干责任制和“门前三包”责任制。积极推广垃圾袋装、净菜上市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对城市生活废弃物,要日产日清,并逐步实行无害化处理。对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要限期治理;对居民区、风景名胜区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创造条件逐步搬迁。注意保护好有特色的古建筑、古树名木。加强城市园林和绿地的保护,对占用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项目,要从严控制,非法侵占的要严肃处理。抓好城市供水水源保护和内湖内河整治,采取措施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稳定环卫队伍。

25、加强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各级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应按照统一管理、加强养护、积极改善、逐步提高的原则,建立健全管理、养护、维护的规章制度和检查监督办法,确保城市道路、桥涵、排水、防洪、照明、消防等设施处于完好状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任意开挖或占用道路、桥涵、排水管道,不得实施危害防洪、消防等设施的任何作业。确需开挖的,要经市政工程管理部门批准,按要求缴纳修复保证金,并本着“谁损坏、谁赔偿”的原则,及时修复。

26、建立科学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要从有利于提高城市整体功能,有利于为生产生活服务出发,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加强队伍建设,建立起高效运转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各级政府的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建设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公安、工商、交通、环保、土地、卫生等部门依据法律规定和职责分工,做好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为有利于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对建成区内、产权属于有关部门的道路、内河、排水渠等,经协商并修复完好后应移交给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管理。

27、坚持依法管理城市。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制定城市工作中亟需的管理法规,逐步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抓好执法队伍建设,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保证各项法规的实施。各级领导和城市管理部门要以身作则,带头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六、

六、拓宽资金渠道,增加城市建设投入

28、确保城市建设资金需要。城市建设要上水平,关键在于资金投入。要开辟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增加城市建设投入。凡是国家和省政府已经出台的筹资政策,要按标准收足,未经省政府批准,不得擅自减免。搞好城市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遵循“人民城市人民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共同为城市建设出力。

29、各级政府要将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先行工程,落实资金安排计划。到2000年,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7%以上。

30、调整现有收费项目的征收标准。①修订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适当扩大征收范围和提高征收标准。②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用于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不得低于50%,少数确有困难的老企业搬迁,经当地政府批准后比例可适当降低。

31、贯彻实施国家已经明文规定的收费政策。这些收费政策是:①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②城市新增供水容量建设费,向使用单位一次性征收;③风景资源保护费,征收标准按风景区门票和住宿费的5%收取。具体实施办法由省建委提出,经省财政厅、省物委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颁布执行。

32、开辟新的资金渠道。各城市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并充分考虑城市企业、居民等单位和个人的合理负担,因地制宜,适时出台新的城市建设资金筹措办法。具体办法由各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财政、物价主管部门提出,经省财政厅、省物委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33、设立城市建设资金专户。以上征收的各种城市建设资金,全部集中存入城市建设资金专户,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使用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负责监督。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今年内制定城市建设资金专户实施办法,报省政府批准执行。

34、加强城市建设资金的省级宏观调控。省级财政安排城市建设的预算内资金应逐年有所增加。今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的新增收部分主要用于当地城镇建设,省里适当集中一部分。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使用计划,重点用于补助城市基础设施骨干项目建设和老、少、边、贫地区的城市建设以及受灾补助,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负责监督。

35、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筹资新路子。有计划地采用BOT投资方式、部分转让城市基础设施经营权方式,确定合理投资回报率,鼓励、引导外资、合资、股份、个体、私营资本投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兴办市政公用事业。

36、建立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体系。城市燃气、供水、公共交通、公园和风景区等公用事业的产品和服务,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和不同项目,分别按成本加微利、保本经营、微亏加财政补贴等办法合理定价,其市场补偿不足的部分财政部门应及时补贴到位。进一步改革公用事业价格管理体制,除国家级风景区门票及地(市)所在地的自来水价格和福州市的燃气、公园门票、公交票价由省物委审定外,其他地市的燃气、公园门票、公交票价和县(市)的自来水价格由各地人民政府自行制定。

七、

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建设发展现代化城市意识

37、创造优美、和谐、整洁、有序的市容市貌,必须高度重视对市民的文明教育。要经常地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向广大市民宣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法规、城市文明公约,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健全市、区、街、居四级宣传网络,加强市民的日常性教育,使宣传工作深入到各行各业、社会各个角落。认真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方针,适当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部门和城市居民参加义务劳动,以培养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意识。

38、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城区、街道、居委会的作用,搞好区域共建活动,提高区域的自治自防能力。开展“文明街区”、“文明单位”、“文明市民”等评比活动,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同时,对不文明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

八、

八、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39、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各城市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各城市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城市政府要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抓紧抓好,真正做到领导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各城市都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组成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实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近期计划和计划,组织制定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法规,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城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要加强检查督促,狠抓落实。建立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作为考核市长政绩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城市建设报告制度,城市政府每年至少要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一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执行情况,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检查。

40、各城市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决定》精神,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提出具体贯彻意见,狠抓落实。同时要参照本《决定》精神,认真抓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读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第4篇

印发《重庆市江北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办法

(暂行)》的通知

江北府发〔2011〕45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江北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办法(暂行)》已经区政府第10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重庆市江北区政府 投资项目审计办法(暂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加强审计监督,保证建设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科学决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重庆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各级财政预算资金、各级财政性专项资金、政府性融资、政府接受捐赠和中央及上级安排资金,以及用前述资金作为还款来源或还款担保的境内外借贷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国有或国有控股单位的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建设项目。

第三条 对本办法第二条所称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适用于本办法。

第四条 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我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依法独立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真实、合法、合规和效益情况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区发展改革、监察、财政、城乡建委、规划、国土、环保、房管、交通、农林水利、市政园林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工作。

区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向政府投资项目单位下达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时,应将批准文件(立项文件、审查批准的概算)抄送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

区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向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政府投资项目单位投资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安排的情况和投资预算评审报告。 其他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给予配合,提供审计所需资料。

第五条 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有重点地对以下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实施跟踪审计。

(一)政府重点投资项目;

(二)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工程;

(三)其他需要实施跟踪审计的项目。

第六条 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审计、概(预)算的执行和竣工(结)决算审计,以及对建设、施工、勘察、设计、监理、招标、采购等单位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开展审计监督。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一)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情况;

(二)投资控制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三)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四)有关政策措施执行和规划实施情况;

(五)工程质量情况;

(六)设备、物资和材料采购情况;

(七)土地利用和征地拆迁情况;

(八)环境保护情况;

(九)工程造价情况;

(十)投资绩效情况;

(十一)其他需要重点审计的内容。

第七条 纳入审计项目计划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项目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合格并办完决算后编制项目决算报告,报请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竣工决算审计。未经决算审计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资产交付和产权登记。

第八条 纳入审计计划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项目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竣(交)工验收投入试运行或者试使用后3个月内(1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应在6个月内),向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竣工决算审计,并提交竣工决算审计所需的资料。未申请实施竣工决算审计的,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实施审计。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 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结算金额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必审制,项目建设单位在竣(交)工验收合格后3个月内(1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应在6个月内),应对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结算报告进行初步审核后,报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计。

未纳入审计范围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自查备案制度。建设项目单位在竣工验收投入试运行或试使用后3个月内,将工程结算自查结果报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抽查,发现自查结果不实的,应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审计。 建设项目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预留工程尾款,待审计后结算。

第十条 建设项目单位应提交下列资料:

(一)项目批准建设的立项及概算文件、设计文件;

(二)初步验收报告;

(三)与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的招标文件、合同及结算资料;

(四)自项目建设之日起的工程进度报表、工程竣工决算报表,以及其他与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

(五)其他与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的资料。

第十一条 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实施审计,应当明确审计组织方式。实施审计后,应当依法出具审计报告;依法需要给予处理、处罚的,应当作出审计决定。

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出具的审计报告、作出的审计决定具有法律约束力,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个人应当遵照执行。

第十二条 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计时,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参与审计或者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所需工作经费,由区财政列入预算安排据实支付。

第十三条 接受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应当向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审计报告,并对审计报告负责。

第十四条 社会中介机构在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时,发现建设项目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有违反财政财务收支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报告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时,可以根据需要对专项建设资金的征集、管理与使用情况和与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的重要事项或者倾向性问题进行专项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

第十六条 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应当向有关部门通报审计事项,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项目审计后应当向区人民政府报告审计结果,必要时可以向社会公布有关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结果。

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或者公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结果时,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十七条 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及社会审计机构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不能代替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向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审计的,由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逾期不改的,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一款规定的,由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由区监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二款规定的,建设项目单位不按规定时间备案自查结果的,由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在法定职权内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处罚;对审计发现的需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或纪检监察等机关处理;对不属于审计管辖范围内的、应当依法由其他有关部门纠正、处理处罚的事项,应当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办理审计移送事项并移交相关证据材料,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

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计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案件线索移送、协查和信息共享的协调沟通机制,发挥监督合力。

第二十一条 被审计单位在审计中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被审计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管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聘请和委托参加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人员或者社会中介机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停止其承担的工作,追究违约责任,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的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有关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二)弄虚作假、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

(三)隐瞒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的;

(四)利用职权,索取或收受被审计单位财物以及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五)违反规定收缴资金、罚款的;

(六)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的。 第二十四条 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江北区审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原《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的通知》(江北府发〔2007〕65号文)同时作废。

主题词:经济管理 审计 项目 通知

抄送: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 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

读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第5篇

李学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中共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江苏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一五”时期,是积极应对复杂多变形势、全省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的五年。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导向,好字优先、又好又快推进经济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面落实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迅速出台了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外经贸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呈现出创新引领、增长较快、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903亿元,年均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3046美元提高到7700美元。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82亿元,年均增长18.6%,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拉动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87亿元,年均增长21.5%,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64.2%。进出口总额4658亿美元,其中出口2706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治淮一期工程基本完成,通榆河北延工程全线通水通航,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具备送水出省条件;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路网密度居全国前列,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建成通车,长江过江通道达到7个,建成连云港15万吨级深水航道,亿吨港口达到6个,苏南硕放机场改造工程竣工,淮安涟水机场建成通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

“十一五”时期,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的五年。坚持调高调优调强取向,制定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计划,产业结构明显优化。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2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2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4%提高到33%。新兴产业引领新一轮增长,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万亿元,占工业销售收入的2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比“十五”末提高5.1个百分点。物流、金融、旅游等服务业快速发展,苏南地区出现服务业投资超过制造业投资的新态势,南京形成“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4%,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1%。区域创新能力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评价中连续两年保持全国首位。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均完成“十一五”目标。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重要进展。太湖湖体水质持续改善,确保了饮用水供水安全。生态建设深入推进,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20.6%和42%。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护耕地、保障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气象预测预报、地震监测工作和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加强。

“十一五”时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连续七年保持“三农”投入增加、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形势。2010年粮食总产647亿斤,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三分之一,农业增加值由全国第六位上升为第三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深入实施农村实事工程,解决了127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大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27万人,转移比重提高到66%。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快,城市化率达到57%,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8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步伐加快,苏北五年承接5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过万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苏北苏中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五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省整体纳入长三角区域范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海地区发展步入快车道。积极做好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和青海工作,支援四川绵竹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十一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的五年。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国资、民资、外资各展所长,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新进展,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129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实施财力下倾的新分税制财政体制,深化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地方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2010年地方金融资产达到1.5万亿元,占全省金融资产总量四分之一以上。直接融资渠道拓展、规模扩大,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加快发展,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39家。价格改革稳步推进,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省市县政府机构和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扩权强县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深化,重大综合改革试点稳步开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实现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全覆盖、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基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绩效挂钩全面实行。77%的县(市、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五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100亿美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新增10家国家级开发区,各类开发园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境外投资快速增长,对外工程承包保持全国领先。

“十一五”时期,是民生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坚持民生优先,着力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现实的利益问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18元,年均增长10.2%和8.2%。城乡居民就业稳定增加,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实现城市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保障性住房和租赁补贴应保尽保。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均突破千万,社会保障待遇不断提高,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实施脱贫攻坚工程,362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率先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科研院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公共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加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实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范围不断扩大,有线电视和农家书屋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我省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成功举办第十七届省运会,第二届青奥会落户南京。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网络逐步健全。扩大基层民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做好信访工作,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和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加强市场监管,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绩效考核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优抚安置、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活动成绩显著。民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档案、史志、参事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在中共江苏省委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江苏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不仅在应对挑战中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果,而且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一是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又好又快的鲜明导向,奋发有为、迎难而进,加快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进程。二是坚持改革开放,以深化改革突破体制束缚,以扩大开放增创发展优势,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三是坚持创新引领,以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以自主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四是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切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五是坚持民生优先,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加普遍、更加充分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产业结构仍然偏重,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粗放的状况尚未完全改变。二是发展的协调性需要继续增强,全面小康建设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城乡二元结构仍是制约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还不相适应,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还比较大。三是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还不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以及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等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增多,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四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依法行政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功近利、铺张浪费和消极腐败现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政府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已经提请大会审议。纲要(草案)全面提出了我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经本次大会审议批准后,省政府将作为施政的依据,认真付诸实施。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为我省更好地发挥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拓展了空间,增添了动力。“十二五”时期,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清醒认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切实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胡锦涛总书记不久前要求江苏“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江苏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十二五”时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铸造新的辉煌。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进入基本现代化。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科技创新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下降和二氧化碳、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森林覆盖率达到22%。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城市化率达到63%,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苏北地区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建设和管理全面加强,人民群众普遍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依法行政能力显著增强,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再上新水平。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主题和主线。坚持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为发展的主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确立发展和富民的鲜明导向,努力使社会生产力有更大发展、综合实力有更大提升、人民生活有更大改善。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加快实现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深入实施六大发展战略。把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统筹推进科技强省、教育强省与人才强省建设。把创新驱动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三大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认真落实重点任务。提交大会讨论的纲要(草案),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充分挖掘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大力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三是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四是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以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拓展发展新空间。五是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努力使江苏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人居环境更优美。六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从总体上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同时面临的形势也十分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经济运行不稳定因素增多,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节能减排要求更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艰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进一步凸显。我们既要坚定发展信心,把握机遇、用好机遇,又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紧扣主题主线,突出创新驱动,着力改善民生,注重统筹兼顾,全力以赴稳增长、转方式、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好国家下达的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左右。

实现今年发展目标,要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着力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大对结构调整、自主创新、“三农”、民生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和融资平台管理。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积极增加有效信贷投放,保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

加强物价调控监管。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和储备。严格控制政府管理的调价项目。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坚决查处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落实低收入群体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力度。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做好运力调度和运输管理工作,加强煤炭、电力、成品油、天然气供应,保障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需要。加强劳动力供需衔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和市场拓展问题。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努力培育消费热点,拓展城乡居民多样化消费,完善促进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改善居民消费条件,优化城镇商业网点布局,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流通业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推进流通领域追溯体系建设,保护消费者权益,着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大力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重点保证在建、续建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集中力量组织实施200个重点项目,规划储备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项目。在产业方面,着力推进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在民生方面,加快推进一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在生态环保方面,积极推进一批节能环保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以铁路、机场、港口、能源、水利、信息为重点,加快推进宁杭、宁安城际铁路、京沪高铁江苏段、铁路南京枢纽站、宿淮铁路、泰州大桥、南京四桥、禄口机场二期、苏南硕放机场改扩建、苏中江都机场、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南水北调一期、新一轮治淮治太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升现代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坚决控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切实提高投资效益。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适应国际需求结构调整、国内消费升级和科技进步新趋势,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推动新兴产业产品规模化市场应用。围绕纲要(草案)提出的发展新兴产业的目标任务,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示范基地和省级开发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的集聚带动作用,推进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做强做大新兴产业。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使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商贸、旅游、健身、养老、社区和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改造提升制造业。着力优化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让更多的“江苏制造”上升为“江苏创造”。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继续实施“百项千亿”技术改造工程,加大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力度,重点促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改造提升纺织、冶金、轻工、建材等产业,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发展。鼓励支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着力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增加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实现政府引导性投入稳定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多元化投入快速增长,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其中企业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培育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共性技术研发,突破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创新和研发活动的组织、技术成果推广和产业化机制上取得突破,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增强开放式创新能力,通过合资、购并和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支持南京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推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构筑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快构建新型科技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的作用,积极吸引境内外各类资本支持创新创业,扩大创业投资规模。鼓励金融企业扩大科技贷款规模,设立专营机构,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科技企业债券等金融产品,鼓励科技企业上市融资。

着力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全面实施人才规划纲要。设立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专项资金。深入推进“十大人才工程”建设,加快培养和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用为本、人尽其才,创新体制机制,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优营造良好环境。

(四)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落实好“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0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80万亩。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市场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确保消费安全。加强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六件实事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守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集中整治。

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着力提升特大城市、大城市功能,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县城和重点中心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继续完善道路、供水、燃气、环卫等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管线管理,提高城镇吸纳人口、集聚产业、扩大就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快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积极开展户籍制度、公共服务等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有条件的农村人口落户城镇。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健全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优化村庄布局,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五)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实现沿海开发新突破。充分发挥沿海城市、港口、岸线、空间资源和政策等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和跨越发展。加快推进沿海港口群建设,开工建设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推进连云港至盐城铁路、南通至上海铁路、临海高等级公路、崇启大桥、盐河航道整治、通榆河东台至长江段航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泰州引江河二期、泰东河等水资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沿海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有序开发利用滩涂,深化部省合作,加快实施滩涂围垦开发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盐城条子泥匡围一期工程。加快沿海开发投融资平台建设,发行沿海开发企业债券,设立江苏沿海产业投资基金并投入运行,积极争取建立沿海发展银行。

培育区域发展新优势。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相结合,加强沿沪宁线、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加快苏北振兴步伐,大力推进产业、财政、科技、人才“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落实好支持宿迁实现更大突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增强苏北发展内生动力。大力推动苏中崛起,加快与苏南融合发展,继续实施跨江发展和江海联动,彰显区域特色,构建新优势。全面提升苏南发展水平,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

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完善合作体系,创新合作机制,深化多领域合作。推进高速铁路网、城际轨道交通和机场体系、干线航道网建设,加强沿海、沿江港口间的资源整合和分工协作。推动长三角北翼城市群规划建设,发挥苏锡常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力度,促进南京建设成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继续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六)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坚持源头控制、科技支撑、严格监管“三管齐下”,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新上扩能项目。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减排,重点做好年综合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的节能工作。大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的节约型城乡建设。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推进节约用水,积极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培育低碳产业。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促进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实施“清水蓝天”工程。全面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太湖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快建设南水北调江苏段和通榆河“清水走廊”。加大主要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力度,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河湖水域保护,继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整治和备用水源地建设。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加大建筑工地、道路运输扬尘和工业粉尘烟气治理力度,减少大气灰霾污染。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扩大农村环境整治范围,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开展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和重金属污染专项治理。积极推进绿色江苏建设,新增造林80万亩和森林抚育150万亩,新增城市绿地34万亩。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山体保护复绿、工矿废弃地恢复治理工程。

广泛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加快实施公益性

四、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切实增强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为各类经济主体创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把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心放在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上,制定出台强化公共服务的政策措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把握大局、促进发展、履行职责、服务人民的能力。

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巩固和扩大机构改革成果,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绩效管理制等制度,使政府机构运转更为规范协调、工作更加便民高效。扩大政务公开范围,提升政府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水平,做好政府信息发布工作,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向社会公开,努力实现权力运行规则公开、程序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提高各级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评估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坚决制止和纠正决策程序不合法、政策措施不合理导致群众利益受损的行为。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把严格依法办事贯穿于政府工作各个环节,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集中精力抓落实,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开短会、讲短话,切实改进会风、文风,用更多的时间调查研究、真抓实干。突出重点抓落实,按照确定的目标和重点任务,一件一件分解责任,一项一项落到实处。深入基层抓落实,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尽心尽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深入推进廉政建设。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加大对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的查处力度。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用支出,严格按中央规定加强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严格控制各种庆典、节会、论坛活动,严禁公费出国出境旅游。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廉政意识,带头落实廉政准则,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在民生改善上。我们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勤勉尽责,清正廉洁,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读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第6篇

二是目标高远,决策科学。就是盯紧**********这一战略目标,把**融入到我省*****的总体发展中去,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勾画发展蓝图,谋求跨越式发展。

三是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报告对2014年的工作,按照“**目标”、“**重点”、“*大任务”和“*项保障”,分层铺开,层次十分清晰。围绕目标任务,报告以用精准的定位、量化的目标、具体的举措、朴实的语言来安排2014年全年工作,我们感觉“目标更明了,思路更清了,干劲更足了”。 四是把握全局,注重民生。尤其是民生方面,县政府郑重做出承诺要全力办好10件实事,这10件实事都与全县广大群众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广大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县政府2014年集中财力,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全

上一篇:读西游记读后感范文下一篇:电子商务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