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分析范文

2023-09-23

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分析范文第1篇

作为一名学习金融学方面的学生来说,不及时了解金融市场的信息,你就不是一位出色的学生。作为一名将要就业的学生,不及时了解人才市场中本专业的供需,你就不能更好着眼将来的职业生涯。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我们投资理财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为了以后就业作提前的了解,今年寒假我对我市人才市场,金融专业的人才需求、职业要求和其他要求等情况做了调查。

关键词:

金融 人才市场 人才需求

今年寒假,我对目前我市人才市场对于金融与证券人才的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显示:在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人力资源管理、证券与投资学等财经类人才需求专业中,会计学专业所占比例高居榜首,为17.8%,财务管理位居第二为15.8%、,其他各专业依次为13.8%、8.7%、

8.4%、6.2%、5.6%、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资本市场的建立,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管理工具的快速发展,企业迫切需要进行项目投资融资、资本运作、税务筹划、成本控制等相关的战略规划及运作、参与并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另外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和金融操作的日益现代化,使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及与各方面关系将越来越复杂。对专业化的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一、调查情况分析

(一)金融行业“钱”景广阔

本次报告显示,金融专业毕业生其平均起点工资和平均定级月薪分别为2628.52元和3794.91元,与其他行业相比,明显处于较高水平,对毕业生来说十分具有诱惑力。在具体薪酬方面,报告揭示,金融高端人才年薪都在15万元以上,八个城市的基金经理平均年薪为21万元左右。按照自身的条件不同,能力、学历、经验和背景的差别,往往同一岗位的人员所获得的薪酬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别,其年薪为15万—100万元不等。

(二)金融类人才缺口巨大

调查报告还显示,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这几个省市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这些省市金融机构相对集中,发展态势良好,尤其是对金融行业的中高端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目前企业需求量与人才的供应量比例已经接近9∶

1。这也直接导致金融行业人才求职活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员会主动出击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专家表示,因为金融行业总体上人才缺口较大,企业的招聘职位和数量都比较多,对个人而言可选择的机会比较多,因此人才的流动率也较大。与上海、北京相比,杭州的情况稍微平和一点,但有向这些大城市靠拢的趋势。专家告诉记者,随着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进驻杭州以及越来越多的准金融机构(如私募基金之类)在杭发展,金融人才,尤其是高端金融人才的缺口将越来越大,杭州金融类人才的流动性和薪酬水准也会向上海这些大城市靠拢。而且现在不少国有银行也开始转变观念,委托猎头公司寻找相关人才,人才的争夺将进入白热化。

(三)金融类人才压力也不小

据了解,金融行业的企业目前招聘的职位主要是销售类、金融类、保险类和经营管理类等人才。从金融行业人才的职业分布情况来看,保险类的供求比例差距比较大,企业对保险类人才的需求较多,而市场上该类人才的供应量又相对较少。此外,金融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格外强劲,企业需求较多的典型高薪职位包括基金经理、高级投资咨询顾问、投融资经理、金融分析师等。这种需求也不断造就业内高端人才频繁流动,据资料显示,在基金经理炫目的光环背后,是年均30%的淘汰率和年均54.3%的变动率。近年众多明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行业也令金融领域人才紧缺的困境越加明显。专家表示,“企业在招聘金融行业高端人才时,大多数对工作经验都有严格要求,通常要求有5-10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或精通一门外语,系统学习过一定的财务、金融和管理等专业知识,对相关的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有些岗位甚至还要求候选人有过上亿资产运作经验,熟悉资金运作程序以及有海外资金渠道等。因此金融行业的高端人才往往在市场上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各大企业纷纷以高薪和各种附加福利待遇来吸引人才。”

(四)调查结论

根据本次调查,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5年公布的一份针对高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的权威报告显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对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意愿仍然很强烈,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的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意愿相对更强烈。

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关键因素分析

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创新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交际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踏实,事业心强,均对企业用人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关键的因素进行了统计:72%的用人单位认为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企业决定聘用与否的关键,有64%的企业选择了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另有62%和58%的用人单位认为踏实,事业心强,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对企业也很重要。

在相同条件下企业会优先考虑哪类求职者有80%的企业会选择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应聘人员,原因是适应期短,工作更容易上手,从而有利于企业降低用人成本。有32%的企业更青睐于获得各种证书的应聘者,他们认为这类人员学习能力强,悟性好,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相对而言,求职者在校的职务以及外表气质等因素对企业用人取舍的影响力度不是很大,仅占不到10%。从中可以看出,如今企业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能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另外企业的技术构成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约占50%,对研发型人才的需求约为14%,有48%的企业需要求职者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52%的企业对应聘者工龄有要求。

三、思考与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我对该专业的教育和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精品课程建设入手,推动专业建设

专业的发展在于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课程建设的质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业内人士深深感到专业建设的根本在于课程建设,而课程建设又在于教学基本文件材料的建设,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本专业应一如既往地通过课程建设实现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如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应作为精品课程来建设。

(二)大力建设实践环节课程体系

实践性教学将是进一步搞好教育,形成新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的着力点。

本专业应充分利用原有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性教学,建立了一个综合的金融模拟实习中心。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模拟,可以不断提高金融与证券教学质量,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与运用各种业务操作技能,尽快地适应金融业的实际工作。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依赖于课程建设的质量,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的同时,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这两方面的能力也正是社会用人单位认为目前的经济类、工商管理类毕业生所欠缺的。因此,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授课过程中,应鼓励教师加强案例教学手段的应用,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中,还应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尝试与教学层次想适应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并注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特色

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校企联合办学的规模和合作项目。另外随着中外面合次企业的曾多,针对企业用人单位的意见,应加强英语教学的训练。在国家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学校在本科教学中要积极推动使用“双语”教学,它是我国加入WTO后对人才培养模式加速改革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

(五)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无论是专业课程建设,还是学术科研发展,都离不开教师,所以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适应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建立一支能适应“国际化、职业化、市场化”办学特色要求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并重,并能运用外语进行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

(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将成为各类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专业应树立“以学生成材为本”的思想,为学生搭建职业素质培养平台,做好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1、树立以“诚信、宽容、感悟”为核心的基本职业素养精神,通过教师课堂教

书育人、课后职业素养讲座,从思想上帮助学生建立起现代金融服务业所赖以生存的基本职业理念。

2、通过提供就业指导讲座为学生提供信息和职业规划的专业思路,聘请专业的金融人士和专业的市场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为学生提供职业的人生规划培训和辅导。

3、开设会计业职业规划课程。通过介绍各种工商企业中职位的设置以及各种职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学生理解自身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提供理论和现实的指导。

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分析范文第2篇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 居家养老是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 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目前, 学术界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相关文献2000余篇, 其中, 学位论文700余篇 (农村居家养老文献227余篇, 学位论文50余篇) 。李伟 (2012) 基于对河南省的调查指出, 经济保障是农村老人最为迫切的需求, 其次是生活照料, 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位列第三, 最后是精神服务需求;郭竞成 (2012) 基于对浙江省的调查, 证明了居家养老项目需求弹性的客观存在, 并将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划分为可舍弃类、强弹性类、弱弹性类、无弹性类, 认为对各类项目可确定轻重缓急不同的工作策略;胡宏伟等 (2011) 基于对浙江等地的调查指出, 居住地对居家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影响较为显著, 城市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 农村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 而城乡老年人之间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不存在显著差异;廖旭晨 (2012) 基于湖南省宁乡县的调研数据, 得出对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性别、健康状况、子女数、居住方式、经济收入;而杨晶晶 (2013) 通过调研发现, 年龄和家庭情况均会影响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而健康情况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

二、数据来源及测量

本文数据于2018年5月在皖南地区的问卷调查。调查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发放问卷140份, 全部有效回收, 运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问卷性别构成为男性占54.3%, 女性占45.7%;年龄构成为60~69岁的占58.6%, 70~79岁的占31.4%, 80岁以上的占10%;文化水平构成为未接受过任何教育的占27.1%, 小学占51.5%, 初中及以上的占21.4%;婚姻状况为未婚占比1.4%, 已婚完整占比78.6%, 丧偶占比20%。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农村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在是否需要居家养老服务方面, 以“需要”和“不需要”来测量, 并且分别赋值为“1”和“2”;在具体内容的需求状况方面,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界定, 其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这几个维度, 分别以“较大需求”、“有需求”、“一般”、“较少需求”和“没有需求”来测量, 并且分别赋值为“5”、“4”、“3”、“2”和“1”, 得分越高表明需求程度越大。自变量经济状况操作化为“每月领取多少元养老金”和“住房面积”这两个变量, 其中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划根据不同的金额段赋值, “0元~100元”赋值为“1”, “101元~300元”赋值为“2”, “大于等于300元”赋值为“3”;住房面积采取跟领取养老金这一自变量同样的赋值方法, “0平方米~150平方米”赋值为“1”, “151平方米~200平方米”赋值为“2”, “大于200平方米”赋值为“3”。调查数据通过描述统计、二项Logistic分析等方法呈现结果。

三、结果分析

根据描述统计结果显示, 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农村老人占87.1%, 不需要的占12.9%, 说明大多数农村老人是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在家政服务方面, 11.4%的老人不需要, 14.3%的老人较少需要, 20%的老人感觉一般, 42.9%的老人有需求, 11.4%的老人有较大需求;在康复护理方面, 11.4%的老人不需要, 11.4%的老人较少需要, 21.4%的老人感觉一般, 40%的老人有需求, 15.7%的老人有较大需求;在医疗保健方面, 8.6%的老人不需要, 8.6%的老人较少需要, 21.4%的老人感觉一般, 47.1%的老人有需求, 14.3%的老人有较大需求;在精神慰藉方面, 17.1%的老人不需要, 28.6%的老人较少需要, 30%的老人感觉一般, 18.6%的老人有需求, 5.7%的老人有较大需求。

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进行检验 (见表1) , 得到模型:z=9.877-1.799*老人养老金-1.643*家庭住房面积, 可以看出老人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和住房面积对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产生负向影响, 即老人的经济状况越好, 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越弱。

四、结论与讨论

(一) 研究结论

(1) 大多数农村老人是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 可以安享晚年。

(2) 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中, 医疗保健服务是老人需求最大的服务项目, 这可能是因为对于老人而言, 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基础的;家政服务与康复护理在老人需求调查中并列第二,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 很多较重的家务活不能自理, 家政服务成为老人需求较大的养老服务;针对精神慰藉的服务, 老人的需求意愿最低, 这可能是因为子女会经常看望老人, 老人与老伴或邻里乡亲经常聊天、倾吐心事, 老人并不感觉孤独。

(3) 通过二项Logistic模型分析, 老人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和住房面积均对老人居家养老需求意愿有负向影响, 系数分别为-1.799和-1.643, 即老人的经济状况越好, 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越弱。

这可能是因为经济状况越好的老人, 由于子女外出打工不在身边, 子女出于孝心, 越会为老人选择机构养老, 以获得更高品质和质量的养老服务。

(二) 讨论与建议

第一, 针对老人的实际需求, 优先提供医疗保健方面的养老服务。联合社区提供免费定期体检, 增加财政投入, 设社区保健院, 采购健身器材供老人锻炼身体等, 还要对老人常需药品增加报销额度或降低价格。

第二, 加大以政府为主导, 社区为依托的力度, 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加大宣传, 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的氛围, 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主、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让老人可以舒适安心的养老, 感受到晚年生活的乐趣。

第三, 老人自身要积极转变传统观念, 意识到家庭养老的模式已经渐渐不适用于当前社会发展, 居家养老模式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 既能减轻子女的压力, 又能让老人自身切实享受到愉快的老年生活。

摘要: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皖南F村的调查数据分析, 得到大多数农村老人是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 其中医疗保健服务是老人需求最大的服务项目, 家政服务和康复护理在老人需求调查中并列第二, 老人对于精神慰藉的服务需求意愿最低, 经济状况对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产生负向影响。本研究提出应优先提供医疗保健方面的养老服务, 完善相关制度以及加快转变老人思想观念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居家养老,农村老人,经济状况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分析范文第3篇

(一) 调研目的及方法

为了了解吉林省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 我们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 以在校经管类大学生及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 结合网络资料的查找, 线上和线下问卷的发放, 尽可能详细地了解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500份纸质问卷和500份电子问卷, 其中长春理工大学经管类在校生就业求职调查问卷纸质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23份, 调查对象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各年级的在校生, 专业涵盖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专业、金融工程专业、会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八个专业的学生。针对用人单位发放电子调查问卷100份, 有效回收92份, 有效回收率92%。还包括对学校就业中心数据的收集以及网络公开资料的查找。

调查的内容包括经管类大学生数量的变化趋势, 关于就业的各方面态度和实际的就业情况, 以及各用人单位为经管类大学生提供的岗位数量和实际签约情况。

(二) 调查结果

在对回收的问卷及网络上的资料查找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之后可以反映出以下几个特点:

(1) 通过网络资料的查找得知, 吉林省经管类大学生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2010年的不足五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超过八万人, 这不仅由于高校数量及经管类专业的设置增多导致的, 更主要的原因是近年来经管类专业的就业状况相比于其他的众多专业更有优势, 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2) 对经管类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 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率较高, 从长春理工大学的近十年的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率可以看出, 每年都可以超过百分之八十五, 并且在15年突破了百分之九十, 但近两年就业率有所下降, 在88%左右。再次,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显示, 近五年来用人单位为大学生提供的岗位数量有所增加, 但每年的实际招收数量却不容客观, 大部分经管类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管理能力相对缺乏, 实践操作能力较低, 而认为人际沟通能力与团队意识较强

(3) 调查问卷反映出经管类大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薪资要求主要集中在3000~4000元和4000~5000元, 所占比例分别为40.18%和27.21%。薪资要求为6000元以上的仅为3.72%;从地域期望上看, 打算留在东北地区就业的占比为35.65%, 去到北部沿海地区的占比为23.54%, 到东部沿海地区的占比为20.53%。吉林省大学生与其他地方的大学生在就业地点的选择较为不同, 吉林省大学生偏向于留在东北地区, 其他地方学生偏向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

经管类大学生的数量有增无减, 同时从用人单位反映出的社会需求也并未减少, 但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率有所下降, 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二、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原因

(一) 专业知识技能掌握不足

根据用人单位的反映和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 目前经管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仍然是其择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大学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 知识面不够, 缺乏个人的独创性思想等问题。这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不足和院校专业设置跟不上变化, 考察不到位等都有关系。而这一现象直接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时暴露出专业水平的不足, 难以得到理想的岗位。

(二) 对就业形势缺乏足够的认识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 劳动力素质越来越高, 大学生的数量也是逐年增长。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 虽然我国政府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但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在这样的环境下, 大学生缺乏对就业形势的足够认识, 在校期间没有做好职业规划, 也没有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未来的规划上, 有些人甚至到毕业时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这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也不难发现, 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就业能力不足难以实现就业的情况出现。

(三) 高校的培养模式和就业指导模式不足

对于经管类大学生的培养方式, 很多高校采用固定的培养方案, 以理论教学为主, 缺乏必要的实践项目来锻炼大学生, 同时对于最新的前沿领域知识更新速度慢, 大数据, 物联网等新形式对很多经管类大学生来说还属于新兴事物, 缺少足够的了解。同时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足, 导致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缺少规划, 择业时往往不知所措。

三、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需求匹配度的措施

(一) 经管类大学生的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和谐发展

经管类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对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就业归根结底是对大学生自身的考察, 当有感兴趣的或者适合的岗位摆在面前时, 如果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导致把握不住机会那将是件遗憾的事。大学生的自身能力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 也包括实践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等, 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的大学生是很受用人单位青睐的, 职业选择面也会更广, 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利。

(二) 完善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

本次调查反映出了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需求不匹配的事实,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双方信息的不对称, 企业不了解大学生的能力和意向, 大学生也不够了解企业的需求, 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高校的培养方式不能及时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许多信息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取, 就业情况也是如此, 用人单位通过网络发布招聘公告, 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寻找适合的岗位投递简历。但这种信息如果没有中间的平台进行整合、传递, 将很难产生效果, 因此完善网络平台的信息传递机制将有助于供需双方达到自己的目的, 即用人单位和大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需求。

(三) 高校根据社会现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

从高校的角度来讲, 一些专业的设置和招生数量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不匹配, 传统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和互联网结合, 高新技术的企业对于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很强烈, 因此高校有必要根据社会的岗位需求变化调整专业的设置, 开设新专业, 例如大数据, 物流等等, 对一些需求不多的岗位应减少甚至取消相应的专业。

培养方案中也应该加入更多的实践环节, 让经管类大学生提早了解社会实际并做好就业准备。

(四) 政府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同时增加社会需求

政府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着特殊的地位, 政府的引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就业形势。例如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口号, 很多大学生因此而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并因此使得诸多的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应运而生。

近两年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都可以提供更多的岗位, 满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业需求, 同时国家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 对于经管类大学生也是一大利好, 因为这些企业都需要经管类的岗位, 例如管理, 会计, 销售等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摘要:当前经管类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 进行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匹配状况的调查研究, 运用数据分析做出客观的评价,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以期改变现在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困境。

关键词: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匹配状况

参考文献

[1] 肖海霞.从毕业生就业能力反视地方性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转型发展路径——基于陇东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J].文教资料, 2017, (03) :130-134.

[2] 吴宗婧.浅谈经管类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6, (10) :175-176.

[3] 陈明, 云绍辉.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途径——以九江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6, (01) :56-61.

[4] 田园.理工科院校经管类学生就业竞争力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 (08) :141+140.

[5] 胡永青.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差异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 (02)

[6] 黄士安, 上官飞.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匹配状况分析——基于江西高校的调查[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04) .

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分析范文第4篇

1盐城市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俗话说“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 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据统计, 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作用徘徊 ,而中等职业学校 (含职高、中专、技校 )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1]。盐城市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73.23%的毕业生就业于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10.4%的毕业生合法从事个体经营;16.37%的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深造。同时, 中职生的高就业率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对口就业率低,只占了总就业率的30%,有接近六成比例的中职毕业生面临着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就业问题。而是职校毕业生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15%,大多数毕业生目前与用人单位均为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三是就业无保障,稳定性差,很多毕业生跳槽频繁,对就业单位的忠诚度较差。

2中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的需求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多数中职毕业生已经意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 已经做好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准备,主要从今后发展和工作稳定程度思考。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认为只有提高综合能力,强化专业技能,才能在人才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当然,大部分学生仍然热衷于大中型企业,不愿意从事劳动强度大的一线服务工作,从而妨碍了他们就业的成功。从调查来看,中职生要克服以下几点心理误区: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被动性心理、就业自卑心理、主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意识不足、怕苦畏难心理以及欠缺创业意识。

当前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现代化制造业急需技术工人,而这些技术工人50%以上都是中职毕业生。调查显示,企业对中职学生的欢迎程度高于大专院校学生,因为他们更加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2]。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未来5年对中职生的需求量将增加5倍。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和人才市场双选过程中反馈的信息,用人单位更加青睐具备综合思想政治素质高、责任感强、工作踏实、对企业忠 诚度高、有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强、吃苦耐劳、技术能力高等素质的中职毕业生。

3影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因素

(1)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导向。学校作为学生形成就业思想的第一乐园,应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办学,积极适应社会需要, 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突出职业教学的特色。

(2)中职毕业生的自身素质。中职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最主要原因是中职生拥有一技之长。在就业方面,中职生有动手能力强、专业技术好等优势,但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是刻不容缓的。

(3)社会技术行业的需要。随着第二 、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社会各个行业需要有技术的中专生、技校生。尽管企业需要高素质人才,但是也同样需要高级技工人才,因为在金字塔尖毕竟是少数,更多的需要金字塔下面的人[3]。

4增加中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1)加大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增加就业渠道,能够解决社会就业紧张的问题,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制定优惠政策,为中职生创业消除障碍,如银行贷款优惠、工商办证方便、税务税收减免、城管宽松环境等政策和措施。加强对中职生就业和再就业的培训, 只要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培训,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2)中职生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很多中职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缺乏诚实,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对综合素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就业是应该树立以下几点意识: 1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2打破体制局限,树立广泛就业的开拓意识;3强化技能训练,树立竞争上岗的意识;4学习求职技巧,树立自我推销的公关意识;5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奉献意识;6提高综合素质,树立继续学习的意识;7保持浓厚的创业意识

(3)各个中职院校注重人才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的大学,它有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应该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的学习力度,给学生灌输创业教育和就业服务的理念和方法。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4]。

5结语

就业教育、就业工作指导是每个中等职业学校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对盐城市总等职业学校就业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在充分了解中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的需求以及影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因素的基础上, 对增强毕业生竞争力提出指导性建议。从而能为盐城职校进行专业设置提供依据,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与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 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为盐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摘要: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各个职业学校面临着“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发展问题。由于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企事业用人制度的改革,以及市场化的冲击,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增就业人员和失业再就业人员产生。与之相比较,就业岗位的增加却相对不足,因此就业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性。本文立足于盐城市中职学校,通过对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三个层面的调查和了解,分析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社会需求调查。

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分析范文第5篇

紧 缺 的 水 资 源

1.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认识到我国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3.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淡水资源的危机感,唤起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

难点: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淡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程序:

[提问导入]水有哪些用途?我们日常用水主要来自哪些水体?

[学生回答]略

[小结]看来,河水和湖水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而用水最多的领域是农业。

[转折过渡]其实,人们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资源。课

前大家都查找了关于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有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发言]略。

[教师补充说明]河流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因此河流水量多少可以作为衡量我国水资源多少的重要指标。

[展示投影] “我国河流流量分布图”

[活动] ①由学生比较长江、珠江、黄河、塔里木河的水量大小

②提问:我国东、西部河流水量有何不同?(东多西少)

我国南、北方河流水量有何不同?(南多北少)

③归纳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东南 → 西北递减

[转折提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请学生读“我国降水量分布图”与“河流流量分布图”,提问:降水量分布与河流流量分布有何关联?为什么?

[转折]我们在前面除了了解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之外,还了解了降水的时间分配。降水的季节变化会如何影响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呢?

[学生回答]略

[小结]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水危机造成的危害。

[提问]除了时空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略(主要包括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水污染等问题)

学生看图P69“我国南北方耕地面积比例和水资源的比例”要求:请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得出我国水、土配合的现状。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略)

1.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如引滦入津工程,将滦河水跨流域引入海河水系。南水北调,主要是把长江水调到华北和西北,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入青岛,解决青岛水资源不足问题。 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2.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变化不均。

3.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我国水资源相当紧张,但另一方面浪费又相当惊人,而且人为的水污染现象特别严重,所以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就特别重要。

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分析范文第6篇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料,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右左,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座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上一篇:如何做好消防完全工作范文下一篇: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亮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