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法务会计论文范文

2024-05-02

高职院校法务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作用,在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需把握原则,对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提出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党建工作

“新媒体”的概念最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P·高德马可提出,他将“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从此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是一个发展着的、相对的概念,与传统媒体相比,其具有数字化、互动性、及时性、海量性等特点,新媒体是建立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卫星、网络、无线通讯网等传播介质,利用数字电视机、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传播形态。

高职院校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新媒体在带来机遇的同时,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还面临许多挑战,構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新模式成为新媒体视域下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现状

(一)党建工作人员对新媒体的重视不够

许多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人员,只是将新媒体当作一种工作手段,对新媒体的特点及作用认识不足,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使得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党建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理论与实践没有做到统一

许多高职院校已重视对学生进行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在众多高职院校的网站上有关党建工作的内容较少,而且这些党政建设网站,仅是以一个信息发布、电子浏览的形式而存在,对于党建工作的反馈、交流和监督管理等内容,却非常罕见。

(三)网络信息内容缺乏创新

个别高职院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并未充分认识到网络教育的优势,缺乏主动性。党政建设网站,在版面设计和内容发布上给人一种单一的、程式化的感觉,缺乏创新,难以调动人们的浏览兴趣,久而久之网站的关注率下降,这也是高职院校党建信息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维护人员,网站信息内容更新较慢,涵盖面窄,导致访问量低,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学生思想更加难以监管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多样性、及时性、方便快捷的同时,其中不乏消极、负面、颠覆信息。也让信息传播不易监管控制,高职院校学生是接受新思想的首要群体,年轻易冲动,这些负面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如果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不加以合适监管,学生思想得不到及时引导,很可能犯下错误。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

高职院校的传统党建教育中,教育者处于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良好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下,以网络为主的媒介形式的出现,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教育时,能够从根本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从而实现学生党员培养的自我教育发展,促使高职院校在党建工作中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新媒体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提供资源平台,使得空间拓展

网站、论坛、QQ、微博、微信等这些新媒体传播的出现,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行为。新媒体为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能够满足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党建工作的了解认识与学习。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能够将传统的党建教育及其教育模式进行改变,可以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形式,可以转变为多点对多点的即时互动,使党建教育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在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有了丰富的资源平台,能够对大学生党建工作进行补充与延伸。

(三)新媒体是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主要方式与手段

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者必须了解新媒体的使用方法,掌握信息工作的方法,学会应用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建的新工作阵地和形式,运用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实现党建工作内容、形式及管理等各方面的网络化。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应把握的原则

1.思想与理论结合。根据新媒体信息海量性的特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应把握坚持思想主导地位与党建工作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党的主流思想在高职院校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型地位,能引领着其他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理论知识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其本质是在思想主导的基础上存在与发展起来的,受到主导思想的引领。努力处理好主导思想与多元内容的关系,实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正确发展道路。

2.数字与人文结合。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及心理需求等特性,高职院校的党建网络信息内容必须以人为本,采取寓教于乐、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开展谈论和交流,把有关党的理论知识等内容传递给学生,增强党建网站的吸引力及教育效果。

3.传承与创新结合。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传统说教方式,利用新媒体采取寓教于乐,易于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对党建教育内容产生兴趣和吸引力,有助于高职院校提高党建的工作效率。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对策

1.深化认识新媒体的思想,打造一批高媒介素养的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高职院校要从思想上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重视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推进党建工作。同时,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道德文化素质强、具有新媒体传播理念并能熟练操作新媒体设备的专门队伍,党建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党建理论知识,还需具备必要的新媒体技术、较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获取处理能力。这就要求党建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媒体的环境,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通过参加培训或自学等方式学会使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开展工作方法,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党建工作。

2.加强高职院校的校园网和红色网站的建设,构建党建网络体系。在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中,思想教育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高职院校学生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利用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整合各方面有效资源,建立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实时新闻、校园文化以及生活等服务为一体的党建工作主题网站。

3.利用手机充分开展微信和“红色微博”的作用。手机现已成为我们的生活必需品,由此开发的微博和微信已成为一种最方便快捷的传播形式。微信、红色微博的建立,能够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学生的参与性,能够及时方便地传递党建工作的新信息和新情况,能够更好地做开展高职院党建工作。

4.高职院校加大投入,重视党建新媒体平台维护更新工作,加强内容创新。高职院校需投入相应资金开发或购买软件,完善党建网站网页,丰富和更新新媒体形式与内容,加强对新媒体阵地的领导,维护硬件建设等技术工作。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加强相关党建方面工作的管理,确保在党建工作中新媒体能够顺利有效地运行。

5.加强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开展党建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党建网络环境的管理。健全完善的制度、规范严格的管理是网上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加强对广大师生党员的管理,引导树立正确的网络自律观。其次,要完善网络管理和监控制度,对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渠道、途径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第一时间能够发现言论,对负面信息及时处理,避免虚假或不实信息对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实行网络实名制、责任制,通过多种渠道监控网络信息,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做到新媒体全面覆盖党建工作。

6.传承传统媒体的优点,加速高职院校传统校园媒体转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有必要对传统校园媒体的教育功能和地位进行重新审视,继承传统优点,加速传统校园媒体转型,使之传统校园媒体功能充分发挥。新媒体模式与传统模式必须要全面结合,将两者的优势进行整合,能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广西师范民族學院学报,2014,(8):118-120.

[2]查振华.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理论导报,2010,(8):50-52.

[3]刘南洲.利用新媒体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J].中国传谋科技,2012,(10):36-37.

[4]丁颢,姜林林,王莹,王传杰,万鹏飞.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模式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9):14-16.

高职院校法务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让会计工作的运作模式发生巨大改变,这应引起所有会计人的重视与思考。文章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会计发展,从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角度进行论述并给出建议,望有助于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会计教育

一、引言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自“互联网+”概念提出以来,它迅速融入人们生活和社会产业的方方面面,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传统会计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迎来新一轮的改革。

二、“互联网+”时代下会计发展的现状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面临新挑战

1.新技术新需求衍生新产业。“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电脑、手机等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具和环境,在不断更新升级,因此,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方式每天也都在发生巨大的进步和改变,随之衍生多个新产业,比如通信中的微信、交通中的嘀嘀打车、金融中的网上银行和支付宝等。这些新兴产业改变了我们的交易方式,使面对面的服务转为后台操作,将以往的线下服务转化为线上服务,使实时记账和财务咨询服务成为新产业、新交易方式的必需品。“互联网+”为会计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为财务会计实现质的飞跃提供平台。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发展,改革会计教育模式,创新会计教育方法,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2.新政策带来的新使命。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使国家产业得到升级,导致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电商换市的局面。比如,中国全自动水饺生产线的出现,改变了就业岗位,为了使人才供给端与社会需求端协同发展,教育要主动适应,改革创新,培养新的技术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否则我们会计人员将无立足之地。

3.新需求引发的新要求。我国当前高职会计教育的大概现状是:专业教育水平不高;产业发展快,教育改革慢,供需错位,导致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矛盾就业结构。目前,高端財务、金融人才缺口较大,企业招聘不到想要的人才,高校培训不出社会所需的人才,特别是国家在实行“营改增”政策后,由于员工专业素质不高导致企业效益下降现象非常多。加之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对会计行业人员从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基于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和会计从业环境的现实,我们在会计教育中要重新确定新的办学定位:会计专业教育要精,岗位能力培养要通,让学生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高职会计教育如不适应新产业、新使命、新要求的严峻挑战,必将被新时代所淘汰。

(二)会计行业转型发展新趋势

1.“互联网+”时代推动会计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互联网发展而推出的企业财税融合平台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利,如ERP、金税系统、电子交易平台、电子发票、发票管理系统、无纸化报销、电子会计档案等。大数据在会计上的应用便捷快速,极大地为企业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平台登录进行网上报税纳税的工作,通过相关软件进行资源共享,利用平台实现会计工作,利用财务软件APP如云上实训、会计工厂、懒人记账等实现随时随地无纸化的智能做账。新技术、新软件在会计上的应用,对财务工作实现描述性分析、诊断性分析、预测性分析,快速地对已发生事项进行财务分析,找出相关因素并提供决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概率进行预测。

2.“互联网+”时代要求会计管理化。“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加方便企业对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是会计行业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企业需要会计人员更多的是参与管理工作。2017年11月修订的《会计法》不仅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还将管理会计相关内容纳入其中,明确管理会计的法律地位,使其地位上升一个台阶,是顺应会计科学发展、推动中国会计工作转型的必然选择。

三、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向

(一)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发展需要,响应国家政策,高等院校必须担负起培养国家、社会所需的高端全能型财务人才的重任,从源头解决中国高端全能金融、财务人才缺失的问题。因此,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既要通过理论教学内容,又要通过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分别从培养目标、核心技能、就业领域方面进行调整。

1.培养目标。随着会计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信息化、管理化,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实现从培养传统会计核算人才到培养财务管理分析决策人才的转变,从原先熟练单一技术技能人才向能动的复合技术技能融合人才转变,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未来的税务规划、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财务模拟平台的练习操练,让学生学会从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高校要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建立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实践培训基地,使在校学生能够参加实践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学以致用。

2.核心技能。结合调整后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核心技能的要求应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实现我们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由原先的以出纳结算、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税费缴纳、审计监督、财务管理为核心技能培养学生,向管理会计七大领域的工具和方法、信息化工具软件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利用为核心技能培养转变,与时俱进。

3.就业领域。由于“互联网+”时代下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带来的就是会计行业的显著变化,对应的就业领域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中小企业、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公司为主向财务共享中心、财务软件公司、财务外包公司、云代账公司等衍生拓展,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降低失业率。

(二)科学重构课程体系

面对“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改革需求,为提升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我们需要强化管理会计实务、企业内部控制、战略管理基础、财务管理等课程。为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冲击,我们应开设辅修课程,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易,在出纳实务中讲解支付宝、网银、微信等支付工具与账务处理、资金预警等内容,在会计电算化中增加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三)重新探索实践教学

目前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是:重核算轻管理、重线下轻线上、重纸质轻电子、重规范轻创新、重单项轻综合。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要革新思想,进行实训任务与技能的转变,不再是单一的人工进行线下手工实训操作,要引进新软件与平台,进行模拟仿真的综合训练,如会计工厂真账实操实训、云上实训、网中网实操平台、管理会计工作室、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让学生实践不再局限于课堂,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无障碍教学模式。

(四)创新会计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资源交流教学技能,分享经典案例,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对于学生来说,“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将互联网融入传统教学,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搜索知识,教师也可利用微课、慕课、智慧职教等教学平台,在互联网上分享高质量的教学实践资料和教学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模式下,课堂教学不再单单是教师的舞台,学生可线下操作巩固知识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邵娟.“互联网+”下的会计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6,(07).

[2]张乐.“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14):168+276.

[3]米雯静.“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J].教育经济,2018,(06).

[4]邓宝玲.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财贸与财税,2018,(04):77-79.

[5]李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改革和发展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07).

高职院校法务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目前金融市场是呈现逐渐成熟化的发展趋势,市场的日渐成熟就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这样才可以提升市场运行的质量,能够为社会群体实施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高职院校是当前为金融市场输送财会人员的一项教学场所,必须要努力提升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强化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这样可以满足金融市场对人才吸纳所呈现的需求。但是,高职院校在实施财会教育中存在多项瓶颈,如教育理论不先进、教师综合实力不强等,必须要对这些教学瓶颈进行深层面的分析,制定科学的优化策略,以此让财会教育实现质量的提升。为此,本文对高职院校在实施财会教育中体现的瓶颈进行分析,基于教学瓶颈提出几点高职院校提升财会教育成效的策略,希望可以对当前高职院校实施财会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财务会计;教学瓶颈;优化策略

前言:高职院校在进行财会专业教育时,需要正确把握市场运行的方向,制定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但是,受到多种因素对教育课程的影响,院校所开展的财会教学存在多项问题,不能有效提升该专业教学的效果,也就不能满足当前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所体现的素质需求。突出表现为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践教学的安排,不能让学生的学科能力得到高效的培养。基于这样的发展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要对自身财会教学中所存在的瓶颈进行分析,研究出现教学瓶颈的因素,以此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能够为学生带来更高层面的专业教育。让学生在掌握财会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得到专业能力的培养,满足当前金融市场对财会人才所提出的能力需求,为国内金融发展注入人才推动力。

一、高职院校在实施财会教育中体现的瓶颈

(一)教育理论不先进

高职院校在实施财会教育中所存在的瓶颈比较多,本文主要总结出四个方面的教学瓶颈,首先对第一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高职院校虽然重视财会人才的成长情况,但是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并没有依据当前金融市场对财会人才所提出的发展能力需求对教育理念进行更新。这样就导致学生通过高职院校的培养,虽然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但是综合实力比较差,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未能满足当前金融市场对他们提出的各项需求。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财会专业讲解时,教师所采用的教育理念是以传统型为主的,教學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财会专业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可以正确阐述专业学术用语。但是,高职院校并没有重视实践教学对学生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所以实践教学所占的课程比例比较少,甚至一些高职院校未开设实践教学这一环节。这样的教学现象就导致高职院校所设定的专业人才培养和当前金融市场对专业人才提出的需求存在较大的不符合性。

(二)管理体系存在诸多漏洞

依据学术界对高职院校所开展专业教学调查情况看,很多院校在进行教学体制管理过程中是存在多种不完善问题的,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例如,高职院校虽然关注学生的教育情况,但是并没有依照学校实际情况对专业教师进行能力考核,没有给教师职业晋升的空间。由于未能对专业教师进行工作能力的严格考核,所以很多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学时存在懈怠的现象,不愿意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未能积极吸纳先进的授课理念,这样很难提升专业教学的质量。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忽视对管理体制的完善[1]。在进行专业教学评价的时候,主要是以学生的期末成绩为主,未能从课堂互动以及学生能力成长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就导致教师也不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进行知识的交流,整体的课程范围比较沉闷,所使用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均具有很强的滞后性。受到该种管理思维影响,学生不能获得高水准的财会专业知识教育,不能在专业教育中实现学科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教师综合实力不强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人物,如果教师自身的综合实力比较差,则很难对班级学生进行高水准的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指导,这样不能让专业教学取得更高层面的效果,对人才培养起到很大的制约影响。教师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财会知识讲解时,主要是以专业的基础知识为主,未能依据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领域的拓展,所以学生很难在课程学习中实现知识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同时,一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授课理念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不能积极吸纳先进的授课手法,如情景教学。课程教育中主要是让学生记忆专业术语和运算原理,考查学生是否将这些知识记在脑海中[2]。但是,知识的讲解与记忆都比较呆板,学生不能在知识传输中实现学科思维的合理培养。由于教师的综合实力不强,很难对班级学生进行深层面的知识讲解,这样就不能让学生对财会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

二、基于教学瓶颈高职院校提升财会教育成效的策略

(一)积极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

针对上文中提出高职院校在实施财会教育中所体现的多个瓶颈,学校必须要积极应对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以强化专业教学的效果。研究者提出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并没有依据当前金融市场对财会人才所提出的发展能力需求对教育理念进行更新。必须要积极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这是高职院校在进行财会教学专业改革中所需要抓住的源头,只有开展高水准的源头改革才能够提升整体的教育实效性。首先,高职院校必须要全面掌握金融市场对财会人员所呈现的就业能力需求[3]。依据当前市场所呈现的就业能力需求对教育理念进行合理的改进,这样才能够让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科学性。

其次,财会教师需要根据高职院校所设定的改革方向,积极地更新自己所要讲解的专业内容。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当前市场所呈现的能力需求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培养,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介如多媒体等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专业信息,帮助学生实现学科能力的全面成长。可以说,只有对教育理念进行积极的创新,才能够让教学改革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让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实现更高度的吻合,这样才可以强化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财会教育成效。

(二)制定完善管理体系

只有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开展更高层面的财会教学。所以,院校必须要对当前的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认知,分析当前管理体系存在的多项漏洞,依据教学实际对其进行改革。这样才可以为专业教师的能力成长和授课方向进行正确的指导,高职院校需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体系完善工作:第一,对教学质量评价进行合理的完善。从多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够更好的掌握当前课程教育的效果[4]。具体说,高职院校需要改变之前以学生期末成绩为主的教学评价,而是要从课堂互动、知识传输、学生评价以及学生能力成长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的对高职学生学习财会知识的情况,改变传统课程评价的局限性,更加关注学生在专业教育中所获得的能力培养。这样可以科学改变以学生的期末成绩为主的专业评价模式,促使教师更加关注与学生的知识互动,让课程评价更加体现科学性与先进性。

第二,實施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将教师专业能力、课程改革效果和他们的职业晋升挂钩,让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程教育改革中,更好地发挥自身能动性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学时存在懈怠的现象,不愿意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问题,也让学生收获更多的专业知识培养。通过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让教师更加关注课程创新程度,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绩效管理能改变教师拿“死工资”的现象,如果能构建先进的课程体系,就可以丰富专业知识的讲解途径,让学生收获更多的专业知识教育。

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够让高职院校实现更高层面的财会教学成长,解决当前财会教学中所存在的管理体系瓶颈,以此让财会教育实现质量的提升。

(三)努力强化教师综合实力

针对教师综合实力不强这一教学瓶颈,高职院校需要努力强化教师综合实力,推动财会教学取得更有效的发展。上文研究中指出,高职教师在对财会专业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时是以基础知识为主,未能开展合理的实践教学,同时也没有依据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领域的拓展,这样就制约课程传输的有效性。为此,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强化教师综合实力。首先,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5]。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从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基础知识的全面培训。这样能够让财会教师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又能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以此推动财会教学工作取得效率的提升。

其次,高职院校可以依据自身教学条件引进一批高质量的教师,重点是聘请一些实践教学经历比较丰富的教师。通过聘请实践教学能力较高的教师,能合理减少理论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比重看,科学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这样可以让财会教学更加偏向于实践教学,改变之前传统知识教学占据主导位置的问题,对课时结构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样可以促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满足当前金融市场对专业人才提出的需求,能够为学生带来更高层面的专业教育。让学生在掌握基础财会知识同时,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样也才能更满足当前金融市场所对学生提出的能力需求。

结论:高职院校需要努力提升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强化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以满足金融市场对人才吸纳所呈现的需求。但是,高职院校在实施财会教育中所存在的瓶颈比较多,分别为教育理论不先进、管理体系存在诸多漏洞以及教师综合实力不强。针对上文中提出高职院校在实施财会教育中所体现的多个瓶颈,学校必须要积极应对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以强化专业教学的效果。第一,高职院校必须要积极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让教学改革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第二,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开展更高层面的财会教学。第三,高职院校要努力强化教师综合实力,以专业培训+引进一批高质量的教师的方式为主,以此推动财会教学工作取得效率的提升。只有开展以上几方面的优化工作,解决当前财会教学中所存在的管理体系瓶颈,才可以推动高职院校强化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满足金融市场对人才吸纳所呈现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雪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对口单招)《企业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3):183-185.

[2]张国英,杜静然.加强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基础教学——评《基础会计教学指导用书》[J].中国教育学刊,2017(03):146.

[3]赵爱霞.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中的瓶颈与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1):56.

[4]徐海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翻转+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J].商业会计,2017(01):119-120.

[5]季婧.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借鉴“翻转课堂”的经验[J].科技视界,2016(25):245+272.

高职院校法务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提高。因此,新时期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工作中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会计人才,从而为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Practical Thinking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Account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Jingjing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Sichuan, 610101 China)

0 引言

目前高職院校在开展会计专业教育时,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我国社会对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针对现阶段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改革。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应将会计实践工作要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内容,科学采用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增强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职业操守教育,使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新的会计理论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避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育与工作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以为企业单位输送具有较强工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的综合性会计人才,从而确保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就业。

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较为落后,缺乏专业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缺乏会计专业职业操守课程内容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时期的会计工作更加复杂,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已经无法适应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深化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特色和优势,为企业单位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1]

2 改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措施

2.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改革措施

2.1.1 根据会计准则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内容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会计准则的内容也在随之变化,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专业教学时应结合会计准则的内容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高职院校应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要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将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引入到专业课程中,及时为学生讲解新的会计准则变化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并准确掌握新的会计工作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需要保持较高的同步性,使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能够真正为社会服务[2]

2.1.2 结合会计工作实践要求调整专业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专业教学时,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而不应是对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内容的简单压缩,高职院校应积极推动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以新时期的会计工作要求以及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确定专业课程内容,确保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根据企业账务处理实际流程等改革课程内容,凸显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特点,为企业输送应用型的专业会计人才。

2.1.3 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各种先进教学模式以及技术手段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在新时期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应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行课件制作,以便于更好的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将企业会计工作中的相关凭证、会计工作流程等向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同时可以录制典型会计业务凭证的讲解视频课件等,使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更加便捷。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教师应积極探索任务法、情景教学法以及案例法等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对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生进行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时,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方法,先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训资料发放给学生,然后再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实践任务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较好的课堂氛围。会计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专业课程内容中的各类会计业务进行角色设定并确定相应的分组任务,使学生能够在对会计工作流程模拟中加深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教师应积极探索情景教学法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且在情景教学中应及时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课本知识解决会计实践工作中的问题,使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更具特色,并提高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3]

2.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措施

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中应注重自身特色,加强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专业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水平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2.2.1 通过单项实训提高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同步性

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中,可以从基础专业课程阶段就根据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单项实训内容的设置,使学生在基础理论课程学习阶段就开始接触会计工作实践。通过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摆脱传统的仅在毕业阶段才开展专业模拟以及实习的局限性,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凸显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特色,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目标[4]

2.2.2 通过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中还应设置综合模拟实训内容,可以在实训课程中采用手工操作 沙盘模拟以及电算化模拟等多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现代信息化极速的了解。高职院校应加强会计专业硬件建设,为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基础设施。而在实训课程改革实践中,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设置相应的模拟岗位并配置备品,然后指导学生在各个岗位上通过搭配操作等方式逐步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并让学生首先通过手工操作方式完成凭证输入、记账、便捷财务报表等各项工作,从而在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要求。在手工模拟实训的基础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还应进一步开展电算化模拟,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利用专业计算机软件完成各项会计工作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会计工作要求[5]。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充分利用沙盘系统模拟企业会计处理流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在生产管理、营销以及会计等多方面的实际运营模式,加深学生对企业各项工作的了解,从而为企业输送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2.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操守课程改革措施

2.3.1 在高职院校会计各专业课程内容中应有机结合职业操守教育

在我国的会计工作规范中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中必须充分认识职业操守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会计人才。在改革实践中应突破传统职业道德教育的局限性,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根据新时期会计工作特点对相关的课程内容计划安排进行调整,将会计专业课程与职业操守教育相结合,科学提炼专业课程内容,对专业内容中的职业操守教育元素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对职业操守及思政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内容的启发性和吸引力,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岗位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我国新时期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职业操守教学改革中,应将职业操守教育贯穿于各专业课程内容中。以会计专业的经济法等课程内容的教学为例,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经济法知识以及金融基础知识等专业内容讲解的同时还应将会计工作对从而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等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内容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在讲解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程内容时则可以加强岗位责任感等内容的教育。此外在职业操守教学中还加强对国内外形式以及会计工作发展趋势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时代对新型会计人员的需求,从而正确确定人生发展目标,将个人的发展规划与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相结合,以实现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会计专业教学目标[6]

2.3.2 采用多元化的职业道德教学手段

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中还应积极探索新的职业操守教育方式,结合会计工作实践要求采用情景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明确会计工作的职业操守红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对一些重大案件进行讲解分析,使学生在思想上增强守法依规意识,帮助学生明确认识违法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就业后严格遵守会计工作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有序开展会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高职院校在新时期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应加大专业课程改革力度,根据我国新的会计准则要求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内容。同时应积极探索新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合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及时掌握新的会计理论和工作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较快适应企业的会计工作要求。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在会计专业课程中有机结合职业操守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实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鸿雁.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3):157.

[2] 侯婷婷,徐建群,吴倩.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之课程教学改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162-164.

[3] 刘小宝.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基于珠三角企业涉外业务调查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9(11):28-29.

[4] 王丹.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2020(28):127-129.

[5] 刘小宝.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基于珠三角企业涉外业务调查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9(11):28-29.

[6] 胡争艳.对高职院校会计技能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7(32):220-221.

高职院校法务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健康的班级文化不仅能够促进高職生健康成长,也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实现持续发展。本文从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出发,列出当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从中找出问题和分析原因,并尝试着提出了高职院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探索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担负的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担子显得更加重要。班级是高职院校的一个细胞,也是高职院校开展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探索班级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属于群体文化范畴。它是指一个班级的全体师生在长期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班级文化代表着一个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班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主要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班级标识、班级容貌等物质文化建设;二是班纪班规等制度文化建设;三是班风、学风、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又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时刻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全体教师与学生们都要积极作为、良性互动,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共同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分析

同一般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一)学生生源复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欠缺;也有一部分学生对集体漠不关心,不愿意参加学校和班级的集体活动;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自己来高职院校就是为了学有一技之长,或是来混文凭。学生的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班级文化建设。

(二)教育目标不同,要突出职业性和地方性。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是为地方输送专业的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所以,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一定要突出以下两点:一是要突出职业性教育特点。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渗透职业道德、普及职业技能,营造出深厚的职业教育氛围。二是要突出为地方服务。多年来,地方为高职院校的发展、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高职院校要回馈社会、服务地方,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们为地方服务、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做贡献。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它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塑造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也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然而,不能否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班级意识、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淡化;班级活动弱化、班级制度不全等。特别提及的是当前网络文化严重冲击着班级文化建设。网络作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迅速占领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阵地,不少学生热衷于坐在电脑前面,或是埋头摆弄手机,陶醉于网络虚拟的空间,导致对于身边的班级文化漠不关心。这个问题亟需解决。

三、加强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过于狭窄。

一是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几十名学生都热爱集体、不损害公物、不打架骂人,就要靠班级出台一套规章制度来管理。只有把制度和规矩挺在前面,才能约束大家。制定了规章制度,就要有“章”必依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还要加大惩罚力度,真正做到执“章”必严, 违“章”必究。只有这样,班级才会没有杂音,步调一致,团结向上。

(二)教学质量评价过于主观化。

二是培养一批优秀的班干部。要把那些热爱学习、责任心强、关心集体的学生发展为干部。这样,学生班干部来源于同学中间,了解大家的所想、所盼、所愿,可以作同学们的代言人。通过培养,学生干部可以帮助教师和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以便让他们挤出时间集中精力用于其它工作。可以说,学生干部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班级建设的“带头羊”、“领头雁”,一定要充分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大家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三是开辟“多领域”文化阵地。比如,利用板报、墙体书写大量的“爱国”、“ 爱校”、“ 爱班”、“爱岗”的饱含正能量的标语和口号;或者利用班会、团会时间,结合眼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讨论,通过辩论让大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或者在互联网上建立班级网站,设置“班级管理”、“班级风采”、“我为班级发展献一策”等栏目,引导大家关心集体,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 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或周末时间,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他们到企业下车间,或是到边远地区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来练习本领,增长阅历,以便让学生们融入社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邀请当地企业以及优秀的技术人员进教室到课堂,或者担任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裁判。通过技术人员面对面地讲解专业知识、手把手地传授生产技术,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加强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潜心钻研,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加油出力。

参考文献:

[1] 周勇,朱文青.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 机械职业教育,2011,No.30910

[2]曹秀海,王新波. 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施[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No.67822

[3]夏萍. 五年制高职班级文化建设探讨和研究[D].苏州大学,2013.

作者简介:金俊美(1979.09-),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硕士研究生,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

高职院校法务会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高校网络文化产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作为传播媒介,由高校教师作为主导带领大学生共同创造以大学生生活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就目前高职院校网络文化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育人的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产品;育人研究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1]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信息生产与传播的全过程,网络已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作出重要指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突出了网络、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网络文化产品作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形载体,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传播主流思想,承载文化、德育价值,从而促进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行为、精神和人格塑造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研究的意义

(一)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网络文化产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作为传播媒介,由高校教师作为主导,带领大学生共同创造的以大学生生活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它包括利用学校门户网站、校园客户端、高校官方微博、高校官方微信、QQ空间、抖音、易班、贴吧等线上平台新媒体传播的文字、照片、绘画、音频、动画、视频、H5等數字信息产品,是校园文化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文化内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点在网络,价值引导的难点也在网络,作为高校网络文化主要依附点的网络文化产品担负着舆论引导、价值观培育、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等重任。

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师生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它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提高学校知名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产品的质量不高、数量不足、产品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度不高、形式不丰富、供给机制不系统等问题。只有构建和完善学校网络文化产品的机制,解决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实现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和日常化,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有形的优质的网络文化产品加无形的主流价值观才能够使得网络教育起到作用。

(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相对普通大学生具有综合素质、人文素养较低,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积极性较差的不利因素。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对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没有吸引力,以至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据调查,高职院校的学生消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要远高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深受互联网、移动新媒体的影响,上课、下课甚至睡觉手机不离手的现象很严重,而且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如果不在网络上有所引导和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可能会被错误思想所牵制。因此,创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如抖音的短视频、公众号的网文等形式,以雅俗共赏的方式吸引大学生浏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高职院校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接受主流思想的引导,让网络不仅仅作为一种社交、娱乐消遣的手段,而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的作用。但只有在提供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流思想的同时,创新文化产品的形式才能够真正地把握住高职院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做到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网络文化产品的发展现状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培育建设、创新创作出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和产品,唱响网上舆论主旋律,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大高职院校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网络文化产品创作机制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虽然开始重视学校网络文化的发展,但大多数院校还没有将网络文化创作纳入议题中。创作高质量的网络文化产品首先就需要建立系统的网络文化产品创作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在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方面不仅缺乏规范、标准化的创作机制;同时还缺乏相关领域的人才保障,创作产品的队伍主要以思想政治老师为主而缺少新媒体、影视、艺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指导,很难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产品。

(二)高职院校的网络文化产品供不应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家有关网络教育各项政策的相继出台,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先后建立网络文化平台,如官方网站、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以及易班等平台,积极整合校内网络文化建设的资源,创作网络文化作品。但创作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调查浏览各个高职院校的网络文化平台,很多院校一周才更新一次,更有甚者最新的更新时间已在一年前。虽然建立了网络平台,但平台没有及时更新内容也就形同虚设。正因如此,当在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高职学院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娱乐大于育人的社会网络文化产品去消费。

(三)高职院校的网络文化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是为了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目前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引起了各个学校的关注,但因为产品的质量普遍不高所以影响不大。第一,网络文化产品的形式比较单一,以微博、公众号为例,大多数都以网文配图片为主,抖音上的视频也主要以图片剪辑为主,缺少文化产品的丰富性。第二,大多分产品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忽略了产品的娱乐性和艺术性等方面,大多数产品虽然核心内容较好,但是本身缺乏趣味和艺术审美,也会影响育人效果。第三,大多数产品缺少创新,传播形式和表现方式都比较俗套,而且各个院校相互借鉴的情况也比较普遍,所以传播起来没有亮点,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

(四)高职院校的网络文化产品传播力度有待增强

网络文化产品要达到好的育人效果,离不开传播力度。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忽略了这一点,只关注到产品创作方面。第一,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网络平台比较单一,创作的产品发布途径相对单一,仅仅通过抖音、微博或是微信公众号发布产品。平台没有形成系统化,那就很难提高传播力度。第二,很多高职院校只重视线上产品的发布而忽略了线下与学生的互动、创作线下产品,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关注度,传播力得不到提高。第三,更新不及时,内容俗套不具备时代性。很多高职院校的平台更新速度慢,或长期不更新,学生的关注度就不会提高,平台的活跃度和互动性也不高,自然网络文化产品的传播效果也不好。

三、高职院校优秀网络文化产品育人的途径研究

(一)完善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的机制

持续创作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首先要建立系统完善的创作机制。第一,建立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的管理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分级管理体系。第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成立专业的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的专业师资队伍,包括思政老师、辅导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加强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第三,完善產品创作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一方面包括创作产品的育人性、娱乐性、思政性和教育性等原则,另一方面包括发布产品的审核制度等。第四,建立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的保障机制,网络文化产品与文化产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依托于网络载体,需要网络技术的保障支持,从而才能够保证源源不断地产生优质的网络文化产品并保持健康发展。

(二)明确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原则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产品最终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过程具有以下原则:(1)思想性。校园网络文化产品与社会网络产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立足于校园文化,以传播主流思想和正能量为目的,让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达到网络育人的目的。(2)娱乐性。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网络文化产品的教育过程是学生主动去参与。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只有思想性的优秀作品对他们的吸引力不高,传播力也不强,寓教于乐让高职学院学生在娱乐中受到影响。(3)创新性。网络文化产品也具备文化产品的性质,如果一味地抄袭,内容、形式过于俗套,很难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首先,内容上关注热点、关注学生的喜好;其次,形式上不要只局限于普通的文案和图片排版,应让产品的形式丰富起来;最后,宣传平台也要创新,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是远远不够的,要不断去开发新平台如易班、抖音等关注学生的状态,形成新媒体集合。

(三)明确网络文化产品的指导思想

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与推广传播过程必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校园网络文化产品虽然具备文化产品的社会服务性,但作为校园文化的有形载体,它还承担着文化产品不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在网络文化产品创作之前就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红色文化等内容融入作品中。让青年大学生在丰富自己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明确自己传承弘扬优秀传统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明确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责任,从而为祖国的发展督促自己进步。

四、总结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高校思政工作需创新理念思路和途径载体,要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网络文化产品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网络文化产品的研究更是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现实诉求。因此,高职院校网络育人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与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改进发展,切实做到网络文化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5-10-15:1.

[2]冯刚.新形势下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5(8).

编辑 王海文

上一篇:化学互动教学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