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3-09-16

语文味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这是一个看似可笑的问题, 然而, 纵观语文教学, 如果你的眼光不仅仅局限于少之又少的优秀教师身上, 你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它严重地制约着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很多公开课, 更有不计其数的常规课, 当老师上完课之后, 你问老师:“你今天到底教了什么?”教师茫然;问学生:“你今天到底学了什么?”回答肯定又是一片茫然!可以肯定地说, 当前很大层面的语文老师不知道语文课到底要教些什么。

语文课到底要教些什么呢?教文本中最有“核心语文价值”的地方。只有改变长久以来我们多教课文教知识的习惯, 从两个向度上开展语文教学探索:发掘每一篇课文独特的“语文价值”;追求知识基础上的能力、现象背后的规律、“然”以外的的“所以然”。追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要凸显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 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 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 而适当地弱化文本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 比如科普教育价值、社会生活认识价值以及思想品德教育价值, 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那又如何界定什么教学点是核心语文价值呢?必须抓住文本中最突出的最独特的语言表达特点, 去设计教学思路, 开展教学活动, 从一点出发带动全篇学习,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之妙, 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提高学习效率。文本中最突出的表达特点, 就是这篇文章作为语文教材的“核心教材”。例如《安塞腰鼓》就可以侧重词语和句式的选择与内容、情感表达的一致性, 《春》选择语言的生动表达, 教《岳阳楼记》不只是让学生懂得“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 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范仲淹行文起承转合的结构艺术, 就是前一个目标也应该在文章结构语言的品评推敲中自然达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引导学生联想到静谧之境、阴柔之美、恬淡之美,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那种细腻的感受、丰富的联想以及绚丽的描摹。确立这样的教学价值点容易被学生理解、模仿、运用, 这样的课文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样板, 其教学价值点也能成为人们讨论文章时所使用的公共符号。

侧重“文道统一”中的“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抓住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所谓的“文”, 就是语言形式, 即文本的写作特色;分析把握它们, 就是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 尤其是读的能力。语文毕竟姓“语”, 从“语”的角度分析文本的多重价值, 乃“语文”之本, 绝不能因为某些手中持有“应试教学”大帽者的侧目而将“语”打入冷宫。学习《木兰诗》就应带领学生去鉴赏诗歌是如何塑造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平民英雄的, 这里头有详略的处理, 渲染、铺排、对仗、比喻等写作手法的运用;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应抓住关键词语的品味, 带领学生到鲁迅那充满童趣的精神家园中去领略一番;《爱莲说》就应探讨文中类比、对比、反衬的作用如何突出了莲的高洁。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就应着重了解文中通过人物的感情变化, 以小见大, 把一个崇高的主题让渺小的人物来表现这样的写法。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结构上与众不同的有移步换景的顺序、不同的景物特点表现人物不同的心情等等;另外, 从语言表达上看, 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历来为人称颂。又如, 鲁迅的《祝福》, 其倒叙和叙述人称转换的独特结构、其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烘托、其传神的人物描写, 都颇有特色。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语文教学的“文道统一”, 但有时我们往往过于注重“道”而忽视了“文”, 也因此削弱了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 例如, 某教师教学《斑羚飞渡》一课, 在挖掘文本资源时, 引入了日本和我国古代的“弃老”、克拉玛依大火等一系列故事, 深入到人性的高度来探讨危难。从“道”的角度而言, 当然也有它的意义所在。问题是如果这种指向“终极关怀”的拓展延伸成了语文学习的“要旨所在”, 那么, 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究竟应该放到什么地位呢?我们认为语文课的拓展延伸应是“语文”的拓展延伸, 必须要把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放在第一位。我们经历了盲目拓展延伸导致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思想品德课的阵痛, 在深刻反思的同时, 更加需要考虑拓展延伸的角度。如《白杨礼赞》的拓展延伸主要应由课堂教学的“文”的目标确定:如果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上, 就应该找一两篇同样通过象征手法表现某一种精神的文本进行拓展延伸, 如果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习本文气势磅礴的语言特色 (排比反问) ”上, 就应该找一两篇同样运用排比反问的文本进行拓展延伸。这样的语文课才能散发出浓浓的语文气息。

知道语文课就是要用“课文”学“语文”, 知道“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教是为了不教”这个道理, 知道如何去挖掘文本重要的、特有的、学生感兴趣的最为核心的语文价值, 这就解决了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 然后围绕这些价值去组织教学, 你的语文课就不会是其他学科的课, 不是任何识字的人拿着教参就能上的语文课, 从而给你一个语文教师应有的职业尊严!

摘要:要是能凸显文本中最为核心的语文价值, 侧重文本的“文”, 解决“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的问题, 这样, 语文课就再不是“教课文”, 而是真正的“教语文”, 让语文课散发出浓烈的语文气息。

语文味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中药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之一。然而,历史上对于中药五味的标定十分混乱。宋金元时期是中药五味标定方式上的一个转型期,该文通过系统研究该时期的中医药文献,得出宋金元时期的药味标定规律,即中药药味经历了北宋前中期的口尝五味标定,后期的以类相推以及以药物功效反推的药物药味,后一种标定方式在金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种规律的总结为中药药味的标准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中药;五味;标定方式

[收稿日期] 2013-06-27

[通信作者] 张卫:E-mail:macpherson1212@aliyun.com

目前所看到的中药五味的标定大多源自中医药学的教科书以及《中国药典》。然而,仔细比对这些教材与《中国药典》就会发现,各书中对于药物药味的记载并不统一,互有出入。其实作为教材、《中国药典》药味之源的历代本草医书中对于药味的标注就是混乱不统一的。为什么历来中药五味标注如此混乱,历代中药药物是如何标注的?本文概述了宋、金、元3个历史时期的中药药味的标注及演变特特点。以此管窥中药药味的历史标定方法和药味标定的混乱原因。

1 北宋前中期的口尝五味

《开宝本草》是继唐《新修本草》之后,又一部官修本草。该书共载药物984种,比《新修本草》新增药品134种。《开宝本草》继承了宋以前官修本草的编撰方式,在药味方面,该书并未对《新修本草》中所载的850种药物作太大修改,其修改之处多是由于对药物基原(药物品种和用药部位)的进一步考证与修订。如新增用药部位例:恶实(牛蒡)在《新修本草》中为根茎入药,其味辛,《开宝本草》新增其种子(子)入药,名为鼠粘,并标鼠粘为味苦。品种区分例:《开宝本草》之前将蒴藋、陆英视为一物。《开宝本草》将二者明确区分,认为陆英味苦,而蒴藋味酸。《开宝本草》新增的134种药物中共109种药物记载了药味。134种药物中绝大部分已被其前代非官修本草文献(如《药性论》、《日华子本草》等)所记载。《开宝本草》将其收录,但在药味上却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如青黛首载于《药性论》,味甘,《开宝本草》改味为咸;《开宝本草》改为味辛;天南星首载于《日华子本草》,味辛烈,在《开宝本草》被改为味苦、辛,凡此等。可见,《开宝本草》对于药味的处理原则是:对于其前代主流本草所记载的药味基本保留,只是在药物基原考订发生变化时而改动药味;对于其前代非主流本草中所记载的药物则主要是收录其药物,而对于药味则加以大幅度改动。宋嘉祐二年(1057年),由集贤院校正医书局所编撰的另一部官修本草《嘉祐本草》在对于药味的处理上亦遵循《开宝本草》的原则。

《嘉祐本草》编写历时1年,嘉祐三年(1058年),校正医书局医官掌禹锡、苏颂、张洞等提议编撰《本草图经》,该书的特点是突出了药物基原的辨析。在药味方面,书中780种药物中仅97种标明药味,其所标药味多为辨析药物基原服务,如朴硝条“朴硝味苦而微咸,《本经》言苦,《名医别录》以为辛,盖谓硝石也”[1],以味苦、味咸来区分朴硝与硝石;无名异条:“《本经》云:味甘,平。主金疮折伤内损,生肌肉。今云味咸,寒。消肿毒痈疣,与《本经》所说不同,疑别是一种”[1]。《本草图经》所收录的无名异味咸,而《本经》载无名异味甘,据此判断二者品种不同;这种情况在书中多有记载。

自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起,在本草学绵延近千年的以药物的自然属性——中药真实五味来考订药物基原考的传统家至《本草图经》被发挥到了一个极致。这也间接说明了《本草图经》之前,在本草学家的眼中,中药五味主要是作为药物的自然属性而存在的真实五味,绝非以功效等反推的理论五味。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图经》首次在官修本草中引用了医方和临证医案。医方、验案的引用说明医学思想和模式已经开始渗透到本草学中,本草学家除了关注药物的气、味、毒性、产地、采摘以及功效主治等药物本身特性外,同时也关注了药物的配伍、临床应用等,这为其后所产生的医学与药学的融合,以至《本草衍义》中引用《黄帝内经》中的相关五味理论来阐释药物功效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绍圣四年至大观二年(1098—1108年)蜀人唐慎微所编纂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嘉祐本草》为框架,并入《本草图经》,并广泛引用经史证类文献而编成。该书实为文献汇编,并无太多个人观点,正如南宋王继先所说:“慎微证类又不过备录诸家异同,亦不能断其是非”[2]。大观二年(1108年)年初刊的由地方官艾晟编撰的《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以及成书于政和六年(1116年)由医官曹孝宗领衔编著的《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二部官修本草基本上都可以算作对《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校勘。以上三书在中药五味的标注方法和内容上并无发展,只是对其前代文献中所记载的中药五味起到一个很好的传承作用。

2 北宋后期药物功效反推、以类相推的药味的出现及药味修订

北宋时期,儒家借鉴了佛学以及道家的思想,逐渐形成以讨论义理、性命之学为主的思想体系,被称谓理学。北宋初期,理学门派林立,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洛学明确指出“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下之忧一个理。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又数。(二程遗书)”洛学后来由朱熹发扬广大,在福建创出闽学,称谓居正统之位的程朱理学。随着医药的融合,在理学格物致知思潮的影响下,医学中业已形成的五味理论被本草学家加以引用来探讨药物功效之理。北宋末期寇宗奭所编著的《本草衍义》,以及南宋王继先领衔主编的官修本草《绍兴本草》、陈衍的《宝庆本草折衷》都体现了理学思想在本草学领域的巨大影响。

2.1 理论反推中药五味的出现 政和六年(1116年)寇宗奭编著《本草衍义》。书中共收录药物242种,其中10味药物首次明确地引用了五味理论来阐释药味与功效之间的关系。《本草衍义》中记载的味-效关系以及其与《嘉祐本草》药味之对比见表1。《本草衍义》已经将五味理论如五脏苦欲补泻五味理论,五味配属理论运用到具体药物的药味与功效相关性的解释中,建立了中药五味理论系统。《本草衍义》所载之药味与《嘉祐本草》基本相同,从功效反推而对《嘉祐本草》药味修订者仅2条,一为旋覆花条:以旋覆花具有走散的功效将《嘉祐本草》中所记载的咸、甘之味修改为甘、苦、辛之味;二为诃黎勒条:以诃黎勒既“能涩肠,而又泄气”,在《嘉祐本草》所记载的苦味基础上增添了涩味。虽然《本草衍义》中对于药味与功效间的讨论仍零星散在,未成体系,但该书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始实际探讨中药五味与其功效之间的联系,产生了明确的由功效反推的中药五味,拉开了金元以降,基于五味理论修订药味这一趋势的序幕。杨守敬评道:“东垣、丹溪之徒,多尊信之(指《本草衍义》),本草之学由此一变”。

药物 《嘉祐本草》[3]

所载药味 《本草衍义》[4]

所载药味 《本草衍义》与药味相关论述食盐 咸 咸 《素问》曰:咸走血。故东方食鱼盐之人多黑色,走血之验,故可知矣……齿缝中多血出,常以盐汤嗽,即已。益齿走血之验也大盐 甘、咸 咸 新者不苦,久则咸苦……傍海之人多黑色,盖日食鱼盐,此走血之验也。齿缝中血出,盐汤嗽之,及接药入肾栗 咸 咸 所谓补肾气者,以其味咸,又滞其气尔天门冬 苦、甘 苦 专泄而不专收,寒人禁服大黄 苦 苦 若心气独不足,则不当须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两全之旋覆花 咸、甘 甘、苦、辛 其味甘苦辛,亦走散之药也桂 辛、甘 辛、甘 《素问》云:辛甘发散为阳。故汉张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表虚皆须此药,是专用辛甘之意也(紫)苏 辛 辛、甘 微辛甘,能散诃黎勒 苦 苦、涩 此物虽涩肠,而又泄气,盖其味苦涩葶苈 辛、苦 辛、苦 经既言味辛苦,即甜者不复更入药也。大概治体皆以行水走泄为用,故曰久服令人虚。盖取苦泄之义,其理甚明。《药性论》所说尽矣,但不当言味酸

2.2 理论反推药味的传承及以类相推药味的出现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南宋医官王继先领衔编著《绍兴校订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绍兴本草》。这也是南宋时期唯一的一部官修本草。虽然《绍兴本草》如今残存的药物条文可能仅仅是原书的1/5强,但亦可看出其梗概。《绍兴本草》参考《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大观本草》)进行编写,但同时也注意到《大观本草》虽然辑录了宋以前诸家本草的内容,却在药物的寒热补泻、有毒无毒,与药物功效、临床应用上等方面存在着“彼是此非,互相矛盾”的问题。《绍兴本草》序言说:“若夫物性寒热补泻,有毒无毒,或理之倒置、义之相反者,辨其指归,勿从至当。”[2]因此,该书继承了《本草衍义》以理论药的思想,在每条药物之下的“绍兴校定”项中逐药进行评议,充分体现了运用功效以理定夺药物药性、药味、以及毒性校定的重要性。如石蚕条:“本经云无毒,又《药诀》云苦热,有毒。据止血、生肌,又破石淋,即非性热、有毒,今当以味苦平、无毒为定”[2]。此条文中的本经指《大观本草》而言,下段同。

然而以功效为验的“绍兴校定”主要是针对药物药性(气)、毒性而做出的校定,对《大观本草》的药味则基本没有修订,照搬了《大观本草》的原貌。《绍兴本草》新增的药味则或参考《本草拾遗》《日华子本草》《药诀》三书,或“自行添加”。《绍兴本草》“自行添加”的药味大致采用3种方式。

一为功效之反推药味,如铁华粉条:“既安心神,养血气,当从味咸、平,无毒是矣”[2],概取“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之义;赤铜屑条:“本经虽有主治,然但不云性味有无毒……据经接骨补伤,疗心痛等疾,当作味苦、微温是也”[2],概取“咸入骨”之义。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药味占很少一部分。

二为以类相推所获得的药味,这种药味的标定方式首次在本草著作中见到。《绍兴本草》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名词,但从其文章的叙述中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出。如锻灶灰条:“本经虽有主疗,而不载性味,有无毒。然诸灰皆有毒,今锻灶灰当以味苦,有毒为定”[2]粉锡条:“既因铅锻而成,当作味辛、寒、小毒为定”[2],中膏条:“本经不载性味、有无毒……以其与车脂内外稍别,当同车脂,味辛、无毒也”[2],水银粉条:“既自水银而成,当以味辛、冷、有毒为定”[2],舂杵头细糠条:“本经虽不载性味,然固当同米性矣”[2],蚕退条:“本经不载性味,当与蚕同是矣”[2]等等。《绍兴本草》新增药味绝大多数依此方法所获得。这种药味标定方式为中药新药五味的标定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法。

第三,《绍兴本草》对于五味的标定看不出上述2种情况者,本文暂时认定其为口尝所获得。以这种获得方式所标定的药味在《绍兴本草》中数量也不占多数。

因此,《绍兴本草》新增药物药味的标定除引自《本草拾遗》、《日华子本草》、《药诀》2本书已有的药物外,其余药物药味的标定方式主要为以类相推,亦有少量的药物的药味通过采用理论反推和口尝的方式获得。

南宋宝庆丁亥(1227年)年陈衍著《宝庆本草折衷》。陈衍编撰该书时注意到了中医药著作对于药性、药味标注的混乱性,他说“夫药有酸、咸、甘、苦、辛之味,又有寒、热、温、凉,有毒、无毒之性,或复有平涩混乎性味之间。如一药,甲以为甘寒无毒,乙以为苦热有毒,而丙又以为酸凉微毒”[5],因此,“皆难依据”。陈氏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药物性、味的混乱问题。对于味的订正,主要是参考南宋缙云所著《纂类本草》(今其味则参缙云之所集),对于药性的订正主要参考《本草经集注》,再以仲景书中所记,以药性与主治相符合为原则加以订正。并进一步指出“抑尝观许宏引本草以注《局方》,言性而不言味,必以性为药之要统,此《折衷》所以尤笃于论性也”[5],显然在性、味关系上,陈衍对于药性更为重视。

《宝庆本草折衷》流传下来的也仅为残卷。书中几乎所有药物都标注了性味。经比较,其所标注的药味与宋代官修本草《大观本草》药味基本一致。该书中也有许多药物运用医学理论来阐释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系,但其中涉及药味与功效关系的论述仅2条,也许与该书作者重药性而轻药味的态度有一定关系。

如紫葳条:“此物味酸入肝,凡崩带不止,或瘀结不行者,虽皆可用,然通泄之功多而安和之效少,宜审其佐使而施为”[5],以味酸入肝来阐释其治疗崩带不止的功效。白附子条:“味辛,温,无毒。续说云:《素问》言“苦以坚之”,白附子味最苦,为无坚性,未敢订以”[5]。此条记载比较有趣:《大观本草》认为白附子味辛。而陈衍必定是亲自口尝了白附子,认为“其味最苦”,但由于白附子没有“苦以坚之”的功效体现,因此未敢对其味加以订正。

在新增药味的标定方面,《宝庆本草折衷》与《绍兴本草》一脉相承。该书认为药味“或经注俱阙性味者,即于种类中求性味之切似者以补之。(如引蜀椒性味以补汉椒)”[5],比较明确的指出了暗含于《绍兴本草》中以类相推(“于种类中求性味”)的药味标定方式。同时书中也指出“如种类之中亦无可求者,未免仍旧而阙矣”[5],体现了作者对于药物性味标定时具有的严谨学术作风。

2.3 理论反推药味的高峰期 宋朝灭亡,但同处北地的金、元2代仍袭了北宋的理学思想。近乎狂热的药性理论之讨论与革新,使得药味的标注进一步受到五味理论的重新审视。在金元时期所产生的几部本草著作,诸如《珍珠囊》《药类法象》《用药心法》《汤液本草》《本草衍义补遗》中药味与功效之间的联系被广泛地建立起来,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以五味理论反推的中药理论之味。

《珍珠囊》为张元素所著。张元素字洁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人,创易水学派。张氏为李杲之师,在他的思想影响下,李杲著《药类法象》《用药心法》阐述药性理论。李杲弟子之一王好古,继承了李杲的思想,著《汤液本草》,该书广泛引用了《珍珠囊》《药类法象》《用药心法》中内容,虽然在药学理论上个人发明很少,但其汇集了易水学派诸大家的理论,实为该派药学思想的代表之作。因此此处只举《汤液本草》来分析易水学派对于中药五味的标定方法。

《汤液本草》所记载的228味药物中近33味药物(近1/6)均有药味与五味理论相关性的讨论,这些讨论已比《本草衍义》中的讨论内容更加深入,品种更加丰富,引用的理论也更加多元化。

滋将这些药物药味与《证类本草》中药物药味作以比较,见表2,3。

《汤液本草》中这33味药物大部分的药味与《证类本草》记载相同,仅13味药物记载与《证类本草》不同,其中由于五味理论反推而修改的药味为7味(见上表中标粗斜体的药味)。如红蓝花条:红蓝花《证类本草》记载其药味为辛,但由于其具有入心养血的功效,因此《汤液本草》以“苦为阴中之阳,入心”的理论,补充了红蓝花的苦味;茯苓条:茯苓《证类本草》记载为甘味,但其具有利窍的功效,《汤液本草》根据“淡能利窍”的理论补充了茯苓的淡味;再如桑白皮条:桑白皮《证类本草》记载为味甘,但其具有除肺气的功效,《汤液本草》根据“辛以泻肺气之有余”的理论补充了桑白皮的辛味。继《汤液本草》之后的另一部本草著作为朱丹溪所著《本草衍义补遗》(简称《衍义补遗》)。该书共载药153

药物 《证类本草》[6]

所载药味 《汤液本草》[7]

所载药味 《汤液本草》与药味相关论述红蓝花 辛 辛、甘、苦 和血。入心养血,谓苦为阴中之阳,故入心当归 甘、辛 甘、辛、苦 治血通用。能除血刺痛,以甘故能和血,辛温以润内寒,当归之苦以助心散寒芍药 苦、酸 酸、苦 收阴气,能除腹痛,酸以收之,扶阳而收阴气,泄邪气,扶阴甘草 甘 甘 热药用之缓其热,寒药用之缓其寒。经曰:甘以缓之。阳不足,补之以甘,中满禁用黄芩 苦 苦、甘 泻肺中之火。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大黄 苦 苦 涤荡实热。热淫于内,以苦泄之五味子 酸、苦、甘、辛、咸 酸、微苦 收肺气,补气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气,肺寒气逆,则以此药与干姜同用治之大戟 苦、甘 苦、甘 与甘遂同为泄水之药,湿胜者苦燥除之商陆根 辛、酸 辛、酸 辛酸同用,导肿气泽泻 甘、咸 甘、咸 去胞中留垢,以其味咸能泄伏水,故去留垢,即胞中陈积物也天门冬 苦、甘 苦、甘、辛 苦以泄滞血,甘以助元气,及治血妄行,此天门冬之功也瓜蒌根 苦 苦 消肿。苦寒,与辛酸同用,导肿气葶苈 苦、辛 苦、辛 苦则下泄通草 甘、辛 甘、辛 甘平,以缓阴血桂 甘、辛 甘、辛 辛热散经寒,引导阳气。若正气虚者,以辛润之吴茱萸 辛 辛、苦 不宜多用,辛热恐损元气山茱萸 酸 酸 滑则气脱,涩剂所以收之,山茱萸之涩以收其滑黄柏 苦 苦、辛 苦寒安蛔,疗下焦虚,坚肾。经曰:苦以坚之桃仁 苦、甘 苦、甘 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须用干姜 辛 辛 发散寒邪,如多用则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须以生甘草缓之赤石脂 甘、酸、辛 甘、酸、辛 去脱,涩以固肠胃阿胶 甘 甘 补肺金气不足。除不足,甘温补血猪胆汁 苦、咸 与醋相合,内谷道中,酸苦益阴,以润燥泻便牡蛎 咸 咸 能软积气之痞。《经》曰:咸能软坚文蛤 咸 咸 能利水。咸能走肾,可以胜水水蛭 咸、苦 咸、苦 苦走血,咸胜血,仲景抵当汤用虻虫、水蛭,咸苦以泄畜血盆硝(芒硝) 辛、苦 咸 去实热。《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此之谓也茯苓 甘 甘、淡 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桑白皮 甘 苦、酸、甘、辛 主五劳羸瘦,除肺气。甘以固元气,辛以泻肺气之有余诃梨勒 苦 苦、酸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以酸补之。苦重泻气,酸轻不能补肺,故嗽药中不用槟榔 辛 辛、苦 破滞气,泄胸中至高之气。苦以破滞,辛以散邪,专破滞气下行白头翁 苦 辛、苦 下焦肾虚,纯苦以坚之石膏 辛、甘 辛、甘 润肺除热。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

药物 《证类本草》所载药味 《衍义补遗》[8]所载药味 《衍义补遗》与药味相关论述诃子 苦 苦、涩 下气,以其味苦而性急喜降。《经》曰:“肺苦急,急食苦以泻之”,谓降而下走也。……此物虽涩肠,又泄气,盖味苦涩枣 甘 甘 《经》曰:甘先入脾。《衍义》乃言益脾。脾,土也。《经》言:补脾未尝用甘。今得此味多者,惟脾受病,习俗移人,《衍义》亦或不免石蜜 甘 甘 喜入脾。其多食害必生于脾厚朴 苦 辛 厚朴能治腹胀,因其味辛以提气干姜 辛 辛 发散寒邪。如多用则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牡蛎 咸 咸 咸,软痞

种,与《本草衍义》述药方式相同,内容则多为针对《本草衍义》不足之处而阐发。但不同的是,《衍义补遗》中多数药物都没有药味的记载,却仍有少数关于药味——五味理论关系的讨论。

《衍义补遗》以五味理论为基础对于《证类本草》中所载药味进行了二处修改,一为诃子条:以诃子能涩肠,补充了其涩味;另一处为厚朴条:以厚朴能治腹胀,根据“辛以提气”的理论,补充了厚朴的辛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草衍义》之后的本草书中均大量的记载了药味与功效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功效反推来验证药味,但采用口尝仍作为验证药味的传统仍然被保留着,如《本草衍义》中芎条:“白不油色,嚼之微辛甘者佳”[4];郁李仁“至红熟堪啖,味涩”[4];《汤液本草》中牵牛条:“牵牛,乃泻气之药,试取尝之,便得辛辣之味;久而嚼之,猛烈雄壮,渐渐不绝,非辛而何!续注:味苦寒,果安在哉”[7],等等。

3 结论

宋代以来本草著作主要呈现2种编著形式。

一种是延续宋以前官修本草如《新修本草》等的编著形式,采用层层加注的编写体例,如北宋前中期的本草著作《开宝本草》、《嘉祐本草》、《证类本草》、《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等。在这些本草著作中对于药味的标定基本遵循前代主流本草。书中对前代本草药味做出修改的主要原因是对于药物基原的进一步认识,改正前代药物的用药基原而致。当然也有通过口尝而对药味做出的修改,但这种情况极少;对于新药物五味的标定则主要依据口尝。

另一种编著形式是北宋后期及金元时期的本草著作,它们一改官修本草层层加注的编写方式,在宋代理学的影响下,本草编著形式变得简明而注重药物义理的阐述,如《本草衍义》、《宝庆本草折衷》、《汤液本草》等。这些本草著作中对于已有的药物药味的标定也基本遵循宋及宋以前的主流本草。然而书中对于前代药物五味的修订并非因考订药物基原所致,而主要是以药物的功效为依据,通过相应的五味理论反推药物之味,从而对已有的药味做出修改。然而,通过这种方式所修改的药物数量有限,《本草衍义》、《绍兴本草》、《宝庆本草折衷》、《汤液本草》、《本草衍义补遗》5部书中仅有旋覆花、诃黎勒(诃子)、红蓝花、当归、芒硝、茯苓、槟榔、厚朴8味药物而已;对于新增药物的药味标定除了依靠口尝外,在《绍兴本草》、《宝庆本草折衷》2部著作中也大量的出现了以类相推来标定药味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苏颂. 本草图经[M]. 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王继先. 绍兴校订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序[M]. 郑金生. 南宋珍稀本草三种.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掌禹锡. 嘉祐本草辑复本[M]. 尚志钧辑复.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

[4] 寇宗奭. 本草衍义[M]. 颜正华,常章富,黄幼群点校.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5] 宝庆本草折衷[M]. 陈衍撰. 郑金生校点. 郑金生. 南宋珍稀本草三种.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6] 唐慎微.证类本草[M]. 尚志钧点校.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7] 王好古. 汤液本草[M]. 崔扫尘,尤荣辑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8] 朱丹溪. 本草衍义补遗[M]. 陶广正,刘玉玮点校. //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上、下).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Study on determ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flavor and its regularity

ZHANG Zhuo2, ZHANG Wei1*

(1.China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 City Luqiao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zhou 318050, China)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ve flavors; determination of flavor

doi:10.4268/cjcmm20140337

[责任编辑 马超一]

语文味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抗盐聚丙烯酰胺的水解反应在水解机内进行。水解进料条件满足后, 打开水解机进料阀和排氨阀, 进行进料操作, 待水解机进料量达到规定值后, 按配方比例加入一定量的粒碱, 然后关闭排氨阀, 物料在水解机中进行水解反应, 水解时间要求为110~155分钟。水解完成后, 打开水解机下料阀, 物料卸入缓冲料箱中, 经二次造粒机再次造粒后, 由输料风机输送到干燥器内进行胶粒烘干。

水解反应产生的氨气绝大部分由排氨风机送至尾气回收装置进行处理, 一小部分氨气从法兰、软连接、阀体、轴封、观察口等地方泄漏至厂房内, 造成厂房内氨味较大, 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且产生环境污染。

2 氨味产生部位及原因

通过现场观察, 发现产生氨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

(1) 水解机正压。生产过程中, 为保证水解温度 (87℃~95℃) , 对水解机进行密闭憋压操作, 水解机内产生正压, 氨气外溢至厂房。

(2) 排氨线堵。粉料进到排氨线内, 日积月累, 导致不畅, 尤其在缓冲料箱负压状态时, 细粉回掺下料, 粉料易被抽到排氨线内。

(3) 缓冲料箱正压。

(4) 水解机密封点泄漏。比如加碱阀关不严, 大盖垫或盘根漏等。

3 氨味治理措施及试验情况

针对以上4点原因, 制定措施如下:

(1) 水解机微负压操作。

水解机微负压操作, 会造成热量损失。通过试验:优化水解机微负压操作, 观察水解温度变化, 产品质量变化, 具体如下:

8月27日四点班起, 对N6线进行微负压操作试验, 将水解机负压值设定为~0.3KPa, 水解机加碱完毕后, 将排氨阀开度由100%调整至15%, 投自动, 单操检查水解机负压状况, 确保水解反应全程处于负压状态;水解时间:110~150分钟。

排氨阀投自动后, 10~15分钟水解机负压达到设定值, 自动调节过程中, 始终处于负压状态;达到设定值后, 负压稳定;水解终温80~86℃之间;现场无明显氨味, 优化操作期间, N6线质量数据无明显波动 (质量数据见表1) 。

从9月7日四点班开始, 氨味治理实验从N6线推广至N5~N8线。排氨阀投自动后, 10~15分钟水解机负压达到设定值, 自动调节过程中, 始终处于负压状态;达到设定值后, 负压稳定;水解终温80~86℃之间, 对质量无明显影响 (质量数据见表2) ;三层平台无明显氨味, 氨气报警器检测氨气浓度为0ppm。 (见表2)

试验结论:水解机微负压操作, 不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所以将工艺卡片水解温度进行修改, 适当放宽控制范围。

(2) 、保证缓冲缓冲料箱负压操作, 一是用备用水解机打开下料阀和排氨阀排缓冲料箱氨气;二是不定期检查半圆形限流孔板情况, 出现堵料及时清理。防止细粉通过缓冲料箱抽到排氨线内, 将缓冲料箱DN600mm排氨线加装半圆形限流孔板R=150mm, 并细粉回掺在下料口加装隔板。

N6、N7、N8线缓冲料箱的视窗盖始终处于吸合状态, 检测氨气浓度为0 ppm;N5线缓冲料箱的视窗盖前期处于振动状态, 检测氨气浓度为16~100 ppm, 后期处于吸合状态, 检测氨气浓度为0 ppm。

试验结论:缓冲料箱要实现全程负压, 需保证缓冲料箱的排氨管线畅通, N5线缓冲料箱的负压变化印证了这一点。

9月11日白班, 将缓冲料箱的排氨管线的孔板拆除。9月12日四点班, 排氨管线里的物料掉入至缓冲料箱中, 管线开始畅通。9月13日, N5线缓冲料箱实验全程负压。

(3) 、加碱阀改气动, 加强水解机密封性。

4 治理结果

治理前后现场测量氨气含量 (如表3)

5 结语

要解决聚丙烯酰胺厂房氨味问题, 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造:

(1)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适当降低水解温度, 从而保证水解全程实现微负压;

(2) 改造缓冲料箱风循环系统, 既要减少粉料被抽入至排氨线, 又要保证缓冲料箱全程微负压;

(3) 改造加碱阀的开关方式, 减少设备故障率, 降低氨味的逸出。

摘要:本文对聚丙烯酰胺厂房氨味产生的部位、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确定了治理氨味的主要措施。

语文味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科学素质人文素质 融合

上世纪40年代,梁启超之子梁思成提出教育不能培养“半个人”,即只懂科学、不懂人文,或者只懂人文、不懂科学的人。在当今社会,只有既具备人文才能和人文精神,又有科技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人,才能成为有用的人。但是,中学教育的种种弊端,尤其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造成学生不能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对过去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进行反思,并从中得出结论——在素质教育中。不但要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且还要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并使其相互融合。因此。语文教学中也必须加强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培养兼有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健全人”。

一、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内涵

当今社会,人才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和能力(如电脑、因特网等的使用能力)外,还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包括唯物主义精神、尊重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坚持真理等等。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有辩证法、观察实验、逻辑思维(如归纳、演绎等)、构建模型(特别是数学模型)等,也就是做学问的方法。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才能和人文精神。人文才能除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外,还有人际交往的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包括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才能:而人文精神除了包括前面已提到的科学精神之外,还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关心他人、法制观念、诚信意识、责任心、乐观主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等,也就是怎样做人。

二、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及其意义

1 时代呼唤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2l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整合型的人才。所以,时代呼唤科学与人文相融,科学与人文综合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是知识。这里的知识应是包括科学知识、人文知识以及人文精神在内的全部知识。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经济,高新技术的研究要求多学科的综合。知识经济是基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经济,而培养创新能力需要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缺乏科技知识,社会无法前进;而仅有发达的科技知识,社会的发展也将是畸形、不健全和难以持久的。

2 时代需要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同步发展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提高和提升了人类物质生活和物质文明,然而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文明却呈现出——战争、恐怖、暴力、犯罪、色情、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等等。这些单靠科学本身是无法解决的,需要科学与人文同步发展,两者缺一不可。我们既应重视科技。又应重视人文,不能厚此薄彼。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会落后,一打就垮,痛苦地受人宰割;而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愿为人奴隶。”

3 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相融性

(1)科学与人文并非彼此悬隔

科学与人文有着共同的物质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的大脑。无论科学还是人文,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脑思维活动的产物。只是科学是人脑对人与自然、人与物质世界,以及人对自身生物存在的反映;人文是人脑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对自身状态的反映。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这些反映的机理,人脑左右两半球有分工和侧重。左脑主管逻辑思维,和科技活动有关;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和人文文艺有关。但是,同时也发现左右脑半球是相通相关、相互影响,这也从生理上说明了科学与人文在人脑中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可相融的。

(2)科学与人文是同源共生的

这个源就是实践。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都是源于实践的,都承认客观实际。都提炼客观实际的本质,都追求客观实际的规律。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一个求真,探求客观世界的真理;一个求善,追求主观世界的完善人格。但是,二者追求的最高目标又是统一的。统一于真、善、美的完善结合。

(3)科学与人文不仅相融且相互动

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人文体现科学基础。人性的提升、心理的陶冶、精神的弘扬,不能脱离客观物质世界,不能淡漠社会的现实要求。科学内含人文精神,人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无不具有一定的思想观念、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人文求善,需要科学奠基;科学求真,需要人文导向。正如著名作家王蒙所说:“科学与人文是反对愚昧的两翼,相互补充,相互攀升。”

4 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有利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融合,有利于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

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及其本质与规律的知识。科学知识是立世之基,是教人如何做事的。没有科学知识的发展,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发展。人文知识是关于精神世界、价值追求的知识。人文知识是为人之本,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当今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但取决了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取决于精神文明的发展。没有人文的发展,将导致精神文明落后、人的道德水平低下、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制约,物质文明将很难继续发展和提高。

(2)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融合,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科学思维是严密的逻辑思维,它保证了思维前后的连贯性、一致性,无矛盾、无谬论;只有思维的前提正确,思维的结果才能正确。但是逻辑只能证明提出的问题,而不能用来发现和开拓崭新的领域、提出原创性的问题,只能跟踪,不能领先。人文思维是开放的形象思维,往往是直觉、灵感和顿悟,从而保证了思维的活力,是思维原创性的主要源泉。二者融合,才能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既有正确的基础,又有创新。

总之,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对于个体而言,既会做人又会做事,全面发展;对于社会而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全面发展。这正是现代教育所期待和追求的。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融合

1 在言辞品味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

科学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语文学科的语言教学优势,从课文的语言形式人手,通过品味,分析课文语言形式诸要素,感受科学与人文之美,把科普类作品中蕴含的科学之美与其独特的语言形

式所散发的人文之美结合起来加以关照,唤起学生对祖国,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

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语言教学的基本策略是“形式一内容一形式”。就一篇课文说。必须从形式人手把握内容,再就内容来领悟形式。这就把形式与内容,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联系在一起。文章语言形式的诸要素,包括大到篇章结构、语言风格,小到句式变化、词语特点的各个方面。就具体篇目来说,一般而言是抓住一篇课文最突出的语言形式要素,以此人手把握最具光彩的语言内容。譬如,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随笔,语言优美,层次分明,字里行间渗透出思想家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科学思想。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引导学生阅读这样的文章,既可以激发他们努力向上,追求知识,热爱科学,还可以树立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同时得到培养和提升。

2 在文本解读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

马克思曾经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爱的座右铭。崇尚理性思考,敢于怀疑与批判,是科学素质中的突出特点。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和绝对“权威”,人文学科更是如此。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这样一个信念——任何人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最伟大的人也无法摆脱个人和时代的局限,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伟大的创新离不开前人的成就,更离不开对前人的否定与超越,新思想是在对旧思想的否定中诞生的。

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人的精神领域,有着浓郁的主观色彩,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可以见仁见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激励学生发表与教师、教材、权威不同的见解。

《恰到好处》一课的结构历来被认为是议论文的典范。另外。正反结合的论证方法也易于学生模仿和借鉴,但论证的严密性不够。文中结论是恰到好处的标准是“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按事物本身的规律办事,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文章开头是从宋玉描写的“东家之子”的美说起的,文章的后面并没有回答“恰到好处的美”的标准是什么,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不好回答的,因为审美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活动,因而用这个材料是不恰当的。本文否定了“中庸之道”和“折中主义”,但并没有阐述其内涵。批判过于简单,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通过指出课本的瑕疵,师生讨论,学生尝到了发现的快乐。这些都是科学素质中科学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人文素质中审美情趣相互融合产生的结果。

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将科学的批判精神与人文的主观思想用于一切观点,包括自己的观点,自我审视,自我批判,让我们远离偏见,避免故步自封,也使学生具有尊重他人观点,虚怀若谷,兼容并蓄的人文修养。

3 在综合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引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感受实践活动的人文美。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在综合性学习中。精心设计了一些与科技有关的活动,为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综合性学习——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 (八年级下册),等等。语文教师应该很好地驾驭好这些素材,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激情,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科学思维的严谨,科学创造的神奇以及科学发展前景的美妙,并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从中享受到无比丰富的科学人文美。

而在实践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学生通过各类科学小品文的阅读甚至写作,最直接的感受科学现象的奥妙,科学思维的严谨,科学理论的和谐,科学创造的新奇,科学探索的激情,科学精神的崇高。教师应该训练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在名篇佳作、名人权威面前最容易盲从,往往循规蹈矩,丧失独立思考的意识,这时候,教师可以提出具有思辨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作品,学会扬弃。韩愈的《师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在教这一课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韩愈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句话还有多少真理性;你认为教师的作用应该是什么?这时,你会发现学生思想异常活跃,发表了许多新鲜的想法。具有思辨价值问题的提出,在学生中往往形成交锋式的讨论,也正是在思维实践活动中,学生磨亮了思维的利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逐步的掌握了辩证思维的方法,这些都是对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全面考察和培养,学生也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着科学的新奇美,体验着人文的真善美。

语文味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效率;文学素养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2.055

汉字是打开学生通往情感世界的心灵窗口,是阅读其他一切书籍所可以依靠的肩膀。语文是一门具有理性哲学的美学艺术,正是通过对一个个故事细小的阐述,深刻地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无限关怀与热爱。因此,为了能够将这种艺术形式呈现在学生的世界当中,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注重小学语文的教学基础,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

一、重视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意义

(一)从民族文化看语文教学的百年传承

语文教学在中国千年的文化世界当中,一直源源不断地传承着,无论是古时老夫子教书,还是现在的语文教师,他们都拥有着深厚的文学知识,运用自己的方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铸造出一座宽广的虹桥。

汉字文化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经过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呈现出了当今辉煌的文化,就算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国家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秉承着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对古代人民智慧结晶的继承,从中国角度来看待未来一代的发展教育。从这一层次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打造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

另外,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字理解能力,无论是对文科性还是理科性的课程,都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强有效性的学习。

(二)通过问题假设,感悟人生哲理

小学语文阅读是最能够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教学内容,如果说学习汉字和拼音是为了给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那么,教材课本当中的文学作品就拥有着时代的精神和可贵的教育意义。尤其对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来说,国家日益富强,社会和平稳定,九年义务制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太多的成长空间,教师应该通过一些方法幫助学生加快知识点的学习,引用问题假设的教学情境,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在问题导引下开展阅读,不断提高思考能力,学会从多个层次来看待问题。

例如,在讲解《触摸春天》这一篇教学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的形式来板书课题,让学生观看一组关于春天的图片,展示盛开的蒲公英等一系列的景色。紧接着,教师可以这篇文章当中的盲童为主要对象展开论述,从本篇课文中找出两个线索,一条是安静的举动,盲女孩在触摸的引导下抓住了一只蝴蝶,但是她又将这只蝴蝶放生了,并且再次仰起头张望,以此来表达她渴望拥有一道光,可以感受这个绚丽的世界。另一条则是从作者的感受出发,从惊叹到感动,再到对人生发出感慨,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

(三)语文阅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语文虽然是一门文学性的学科,大部分时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课文讲解,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语文课堂的设计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可预留出一部分的时间,通过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开展一次阅读分享大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或者是感兴趣的书籍,以此来帮助自己强化阅读的兴趣。学生在与他人进行阅读分享的同时,也可以对另一个未知领域进行了解,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广度,提高个人的学习认知。

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多种多样的,征文大赛和演讲大赛都是语文阅读的开展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口才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地发扬自己的文学特色,不断地加快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所以说,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是必要的开展环节,阅读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

二、情境导入在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情感哲学

文字总是像一双无形的手,用它看似毫无波澜的语句,轻轻地挑动着一个个读者的心灵。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拥有着充实的生活经历和对事物细致的观察,以自己在成长道路中所形成的价值观为核心,把毕生的情感都挥洒在汉字的叙述当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想让学生与作者所描述的情感达到心灵上的共鸣,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从作者的生活背景,从故事的创作背景出发,烘托课堂的教学气氛,为学生打造一个又一个朴实而又具有光彩的情感世界。

在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上,教师并没有将素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当中,而是在不更新教学理念之下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这种观念在本质上并没有错误,但是它没有体现出时代更新的价值观念,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所以说,语文教师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充实自己的文采,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更新自己的育人理念,为学生呈现出更加强大的责任心。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教学当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汶川大地震的一段视频,向学生展现2008年的那一场八级地震,它夺取了无数无辜人民的生命,拆散了无数个圆满的家庭,热心人士和消防战士用自己的双手挖出一个个需要拯救的生命。这样通过视频的方式来给学生心灵以最大的震撼,让他们能够快速投入到课文的学习当中。紧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文字的赏析,从“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深刻地体会到一个父亲为了寻找地震中的儿子所做出的超越身体极限的举动。

(二)引用作者背景,突出课文内容主题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智力的发展时期,他们并不能感受到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和社会当中很多争夺名利的复杂现象,为了让学生了解当代的文学作品,与作者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最好的教学方法便是从作者的生平背景出发。这一情境的导入,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有真正理解一个人,才能够明白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价值,从字里行间当中搜索出当代文学作品所产生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作品背景的引入也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功课,通过自身的快速描述,为学生展现一个更加丰富深厚的世界,为课本带来更多的文学价值。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意义,便是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要想真正达到情感的锻炼和提升,就要从主动学习做起。而教师所能做的便是转变现有的教学方式,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当中,通过开设多种多样的兴趣活动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方式,愿意跟随教师的脚步开展自主阅读。

具体的课堂安排是,教师可以与其他语文教师展开教学方法的交流,通过互相借鉴对方的思路和教学方式,不断地发现自己在教学目标设置当中所出现的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带有着强烈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能够树立强大的责任意识,既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也要在课堂上不断指引他们的思想,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自信心,只有不断尝试和改良,才能够寻找出更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案。

(二)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情感表达

小学生正处于性格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对于周边的事物充满著无限的力气和好奇,教师可以将这一学习特点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一般教材内容是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的单元学习组合,里面有四到五篇文章。教师可以在单元学习之后开展一个阅读分享大会,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开展更加丰富的趣味活动,向同学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和阅读后的喜悦,增强自我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情感的正确发挥。

情感教学是一种美学形式,可以充分帮助学生运用理性和感性的认知,对周边的人和事物产生更加美好的想象。就如美学电影一般,导演总是能够从生活中找出电影的元素,但是又不断地丰富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使它们更加饱满,突显出个人的主观意识,给人们带来美好感受。

语文课文的题目便是这样的一种情感流露,作者总能运用细腻的话语为学生展示一个个跳动的字符,吸引着学生不断地阅读和向前。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的流露,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生活,才能够培养他们对于景色、人物和世界的感受能力,养成个人的情感意识。

(三)设置合作小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好读书,读好书。阅读是一个人一辈子成长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常常与阅读做伴,那么他将会更加深刻地热爱着阅读。教师在开展课文讲解和名著导读过程当中,完全可以通过成立合作小组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对好词好句进行正确的赏析。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种不同的想法,通过集合组内成员的智慧,让阅读分享所得出的道理以滚雪球的方式越滚越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可以得到极快的提升。

四、结语

综合上述,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加快学习方法的应用,让学生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出发,继承更加具有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帮助自己不断革故鼎新。作为教育工作者,语文教师要秉承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能力的提升,让他们能够尽情地在文字的世界里翱翔。

参考文献:

[1]张宇.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

[2]张彩虹.如何运用非智力因素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J].学园(教育科研),2011(23).

[3]魏小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探讨[J].时代教育,2015(10).

语文味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师:同学们,在诗人的眼里,家乡是一首深情的诗。唐朝大诗人李白在他的《静夜思》里是这样想家的。举头——

师:好一个深情的李白。可是李白的好友王维想起家乡却充满孤独,请欣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宋代的王安石站在瓜洲岸边,眺望家乡,归心似箭,多想飞舟横渡,《泊船瓜洲》就是他的思乡名篇,谁会背?

生3背诵《泊船瓜洲》。

师:流芳千古的诗篇道尽了多少游子的思家情怀。同学们,我们生在家乡,长在家乡,那么,你心目中的家乡是什么?

生1:我心目中的家乡是一个人间仙境。

师:令人向往。你呢?

生2:我心目中的家乡像一位温柔的母亲。

师:多么温馨的比喻。你呢?

生3:我心目中的家乡是一本厚重的书。

初次在这儿给咱们五年级的孩子上课,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咱们家乡的词赋,孩子们,想看看吗?

播放《资中赋》

师:孩子们,看了曾训琪先生写的《资中赋》,此时的你,有什么感想? 是啊,孩子们,咱们资中,有两千多年的文化底蕴,有众多的历史遗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当然,更有那让人垂涎三尺的特色美食!课前,老师布置同学搜集了资中的美食,孩子们,谁来展示一下?

(学生自带花生酥、血橙、冬尖等特产,分别介绍) 生:兔子面。(啥味道?你可把老师说馋了,等会中午我就去吃兔子面去) 生:„„

师:唉哟,同学们说得津津有味,老师听得馋涎欲滴,不公平。呵呵,老师这儿,也带来了一些咱们资中的美味的大餐,馋馋你们,想看看吗?友情提醒:口水可别流到桌子上了哦!

师播放CAI 师:这顿大餐怎么样?

生:好想吃,口水快流出来了!(不愧为吃货一只啊!) 生:„„ 孩子们,俗话说得好“自古民以食为天”,“吃”可是一门独特的传统特色文化,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菜肴,“吃”传达着人们的生存智慧,展现着人们的生活习俗,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资中,去品尝那里的美食,去看看家乡人们“吃”的智慧。

(板书:走近资中美食)

二、新授

师:请孩子们赶紧拿出老师发下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上面的内容。看看资料上都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咱们资中的美食,你喜欢哪种美食?孩子们,明白学习要求了吗?好,现在开始学习。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师:孩子们,学好了吗?好,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学习的结果。书中一共讲了咱们资中的哪些美食?

生:课文中讲了资中的鲶鱼、冬尖、血橙、蜜柚等四种美食。 师:其他孩子和他找的一样吗?很好。(老师板书)

师:这四种资中特色美食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我喜欢血橙,因为„„

(小馋猫)

我喜欢冬尖,因为„„

(你怎么知道的?生:从发的资料上知道的。师:很会学习的孩子)

看来,通过刚才的自学,孩子们都对咱们的四种美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吧,为了检验同学们学习的效果,老师可就要考考你们了哦!怎么样,有信心闯过老师设置的关卡吗?

比赛就得有比赛的气氛啊,孩子们,课前咱们已经分好了组,血橙组,在哪里?(一针见血,霸气十足啊)

冬尖组,喊出你们的口号!(文艺雅致,盈满历史的厚重感,赞一个) 鲶鱼组(虎虎生风,名不虚传啊) 蜜柚组(口号里都溢满了香甜的味儿)

看来,咱们四个组都雄心勃勃,对闯关志在必得啊,是骡子是马,咱们也得拉出来遛遛,准备好了吗?好,比赛进入第一关,家乡美食猜一猜!(CAI)

鲶鱼组的同学们,请看题!下面四幅图,哪幅图是鲶鱼?(CAI) 请派代表回答。

你们为什么说第三幅是鲶鱼呢? 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CAI)恭喜鲶鱼组的孩子们旗开得胜!

下面,冬尖组的孩子们准备好了吗?请看题。下面四幅图,哪幅图是制作冬尖的原材料?(CAI)

请作答。为什么选它? 来看看正确答案。(CAI)恭喜冬尖组的同学也顺利过关!

该轮到谁了,血橙们,加油!看题。下面四幅图,哪幅图是血橙呢?(CAI) 第几幅是血橙?为什么?让我们来看看答案对不对。(CAI)也恭喜咱们血橙们凯旋而归!

最后,蜜柚们,其他三组都成功了,你们呢?好,有气魄。请看题!CAI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是剥了皮的蜜柚?有点难哦,没有皮。赶快讨论讨论。请作答。第几幅是蜜柚?为什么?

咱们看看正确答案。恭喜蜜柚们,所向披靡,大获成功! 看来,老师出的题太过简单了哈,第一轮的竞赛,咱们四个组,悉数过关。第二轮,老师可要放大招了,你们,能接得住吗?好,雄纠纠、气昂昂,咱们大步迈进第二关。(CAI)家乡美食评一评。请看要求。哪位孩子来读一读?孩子们,明白了吗?注意,老师说“开始”后才能举手答题哦!

用普通话听着有点别扭,来,孩子,咱用咱们的家乡话来说说,这口音,地不地道?掌声送给这位孩子,也恭喜咱们XX组,拔得头筹!

„„„„„„„„„„„„„„

第二轮比赛结束,咱们来看看各组得分,鲶鱼组答对X道题,冬尖组答对X道题,血橙组答对X道题,蜜柚组答对X道题。所以,现在,暂时领先的是XX组,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领先的咱别骄傲,落后的咱别气馁。好戏还在后头呢,请看第三关。家乡美食夸一夸!(CAI)

请看要求。全班齐读。明白了吗?好,五分钟时间准备,现在开始。 学生准备。

好,五分钟时间到,哪一组先来? 四组分别表演。

孩子们,咱们四组同学夸得怎么样,谁公正的来评一评!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说得很好,四组各有千秋,各擅胜场,鲶鱼组的XX,冬尖组的XX,血橙组的XX,蜜柚组的XX,各有特色,场上热烈的掌声说明了一切。最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咱们既展示了自己,又了解了家乡资中的特色美食,一举两得,来,孩子们,我建议,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师:血橙、冬尖、蜜柚、鲶鱼,咱们资中的美食,仅仅这些吗?兔子面,豆腐包子、甘露枇杷,花生酥,等等等等,孩子们,咱家乡的好东西多不多?

生:多!

师:作为一个资中人,此时此刻,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觉得家乡有这么多的土特产,我特高兴,也特别自豪。

生:我觉得家乡的土特产真多真好,应该继续推广,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师:把“全国闻名”变成“世界闻名”啊!

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咱们的家乡创造更多的好东西 „„

师: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是谁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这么好的东西呢? 生:我们应该感谢农民伯伯和工人叔叔们。

上一篇:智能交通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师德师风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