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理念范文

2024-02-01

创新工作理念范文第1篇

1皮,不能认为纪检监察工作就是为了单纯的查办案件,与经济建设联系不大,为反腐败而反腐败,而更重要的是为经济建设服务。要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到经济建设这个大局中来定位、谋划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今明两年,要充分运用全省开展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和灾后恢复重建监督检查工作经验,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紧抓好,确保政令畅通。要创新工作方式,健全长效机制,把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经常性检查和专项检查、传统检查方式和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切实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主动深入到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对省、市、县委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及时跟进,找准结合点、选准突破口,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效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努力实现反腐倡廉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促进。

二是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改革创新、重在建设的理念,在思想观念上勇于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自觉地摆脱那些束缚我们工作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针对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着眼于

建设性的思路、举措、方法创新性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要注重研究思想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法规制度建设,努力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防制条件、法制保证。如当前在研究思想文化建设方面,要引入廉政文化新理念,抓紧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利宣传契机,通过感恩廉政歌曲传唱、廉政书画摄影展览、廉政知识竞赛、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法规纪律宣讲等活动,充分发挥廉政文化教育的渗透、教育、感染和激励作用,以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实效性,深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氛围。

三是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理念,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勇于创新。着眼于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坚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整体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各项工作,更好地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把阶段性任务和战略性目标结合起来,使反腐倡廉工作呈现出系统推进、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要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创新,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和力量,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载体,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善于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教育的说服

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推进查办案件工作创新,注重通过各种渠道发掘案件线索,注重运用各种手段查办案件,注重加强对重大典型案件的剖析研究,切实提高依法突破案件的能力和有效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的能力。要推进监督工作创新,健全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实现关口前移、预防在先,坚持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与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起来,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把加强对干部的监督与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切实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四是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理念,在工作体制机制上勇于创新。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正确把握党委、政府、纪委和各职能部门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责任,妥善处理认真履行纪委职责与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发挥各部门作用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健全完善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运行机制。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纪检监察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平台,完善跨区域协作办案及防逃、追逃、追赃机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各职能部门的

联系沟通,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引导和督促各部门结合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和预防腐败的政策措施。健全保障群众民主权利的制度,进一步完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工作机制,把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与依靠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参与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齐抓共管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局面。

创新工作理念范文第2篇

1.1 法制观念性原则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教学督导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 同时还要积极宣传党的教育方针, 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促进教师和学生在享有自主权利的同时履行其职责。

1.2 督教、督学、督管一体的原则

督教, 就是对学校的教学工作, 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到各个具体教学实施环节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因此。教学督导要以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为中心, 对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指导、咨询和服务, 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秩序及师生关系等进行指导和测评, 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本人。通过对教学过程质量的动态监督和指导, 规范课堂教学, 促进教学改革, 帮助教师树立良好师德和提高教学水平。

督学, 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 包括学生的自学、听课、复习、作业、考试、实验、实习、纪律和课堂参与、技能培养、课外活动及论文写作等进行多方位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从而达到教学督导的最终目的。

督管, 就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 包括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教学工作的管理, 教学信息的管理, 学籍管理, 成绩管理等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督管的重点应放在对教研室工作的督导上, 教研室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单位, 是教学一线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 在教学管理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教学督导应通过审查教研室学期工作计划, 检查教研室活动, 开设专题讲座等, 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

1.3 决策、执行、监督互动性原则

1) 信息反馈上互动。教学督导室不是决策组织, 不能凭传统经验判断某种教学行为的性质。教学督导室也不是执行机构, 不能代替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因此, 要在信息反馈上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的互动, 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在班级中设立学生信息员, 并使学生信息员向督导部门反映教学信息制度化。二是开通督导室电子信箱。收集师生对教学的反映以及提出的建议。对师生反映的问题, 经调查认定是真实的, 应及时转给有关职能部门, 并跟踪问题的解决落实。三是构建督导室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的优势, 对督导员的听课、评课以及检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供学校领导决策参考。四是建立督导室信息反馈平台。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每个月定期的督导简报、教学例会和专题会议等平台, 将教学督导员在教学一线掌握的信息和形成的统计分析报告, 向全体师生和有关职能部门及时进行反馈, 以此实现教学管理在决策、执行、监督信息上的互动。

2) 监控职能上互动。教学督导组通过日常随堂听课、集中检查和参与评估活动等, 收集、整理和汇总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会对决策系统产生影响, 并对教学执行系统产生效果。应充分发挥其咨询和服务职能, 从而在监控职能上实现与职能部门的互动。

2 高校教学督导的内涵建设创新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督导理念

教学督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督导理念, 提倡换位思考。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教师那种渴望被社会肯定、被人尊重、被学生爱戴, 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教学督导的根本目的不是抓教师的教学问题, 而是指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要把督导的职能从监督、检查为主转变为指导、帮助、服务为主。要抱着虚心向教师学习的态度, 去发现教学改革中教师的好经验、好方法、好典型。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要摒弃对教师监督、检查和评价的心态, 要以研讨的方法、切磋的精神, 做到启发点化、激励引导, 使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必要时教学督导还要进行示范教学, 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 这有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

2.2 教学督导要树立现代课程观、教学观、知识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

1) 现代课程观。传统的课程观认为, 课程就是知识,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是中心, 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教材是中心;课程和教学是分离的, 教师只有教材意识。现代课程观认为, 课程不仅是知识, 同时也是经验, 是活动;课程不仅是知识的载体, 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共创共生, 形成学习共同体;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课程与教学是整合体。

2) 现代教学观。传统的教学观认为, 教学就是师讲生听, 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培养技能, 发展智力和陶冶思想品德的过程;在教学中重结论, 轻过程, 是结论性的教学。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没有互动, 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因此, 现代教学观认为,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对课程内容开发、生成、转化、建构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与创新的过程;教学既要重结论, 又要重过程。因此, 现代教学观倡导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3) 现代知识观。传统的知识观, 过于注重书本上前人留下的静态结构性的死知识, 注重陈述性知识和学科本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现代知识观认为:书本知识具有重要价值, 但不能把书本知识放在过于重要的位置, 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到课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之中。相对于书本知识来说, 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被活化了的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以及经过学生亲身实践、亲自体验、亲自领悟获得的知识, 对学生更有价值, 是学生内化了的终生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

4) 现代学生观。什么是好学生, 怎样衡量和看待学生。传统的学生观认为, 学习好, 分数高就是好学生, 衡量学生的标准就是考试分数。现代学生观认为, 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 都能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都能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这是现代学生观的最高体现。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就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和谐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主要标志, 是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和技能相关要素互相渗透、有机融合、协调促进、综合发展。

学生个性是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和技能各功能要素构成的独特性格。教师要引导学生的个性向积极从善的方面发展, 帮助学生抑制、克服个性中消极因素的滋长。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自己, 学会肯定自己, 学会展示自己, 学会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优势。教师要帮助学生分辨哪些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使之更具有发展后劲。

5) 现代学习观。传统学习观认为, 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 啃教科书, 完成作业和参加考试就是学习。现代学习观认为, 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与师、与生、与教材的互动中进行“学中做”, 更要在实践活动, 问题情境的探究互动、合作互动、综合互动中进行“做中学”。成功和失败都是收获, 都要认真去品味。学生在多元互动中调控自我、改变自我、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因此, 现代学习观倡导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改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6) 现代评价观。现代评价观强调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发展功能, 通过评价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内驱力, 促进教师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以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评价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现代评价观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 反对单纯用学业成绩来衡量评价教师, 反对单纯用分数来衡量评价学生, 倡导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相结合, 以肯定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的“学”评教师的“教”, 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为中心, 以教论教的状况。因此, 教学督导对教师的评价应采用研究性评价, 即教学督导与教师一起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良性互动, 就教学工作深入地探讨研究, 进而形成高质量的、多元的、过程性的评价[3]。

摘要:教学督导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 在新形势下, 创新是教学督导工作发展的灵魂。教学督导要以人为本, 正确处理督与导的关系;要变革监督、检查、评估职能, 强化和扩大指导、帮助、咨询和服务职能;要树立现代课程观、教学观、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等现代教育理念;要改变传统督导方式, 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不断推动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学督导,创新

参考文献

[1] 朱继洲.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督导的理性思考与实践[J].西安交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9) .

[2] 胡晓敏.高校教学督导与质量监控系统[J].交通高教研究, 2005 (2) .

[3] 单嵩麟, 潘立本.以人为本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制度[J].职教论坛, 2006 (7) :22.

创新工作理念范文第3篇

读书文化节的目的是为了丰富我们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加强我们大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消除大一新生的孤独感、发扬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感受昆明学院的魅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社团协调合作能力。而以物换物则是让大学生们提前了解社会,从而打造创业新理论,更好更快适应社会,从而更好就业。

我们同学真是有生意头脑啊!在广场摆上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东西,有衣服、首饰等等。别认为我们同学会害羞哦,看他们还在广场上叫卖呢!同学们对这次活动都非常认真,然而换东西的同学也好多哦,看得出我们大学生生活状态非常好,每个脸上都神采奕奕,他们对待生活真是没话说。

此次活动非常成功,同学们一定学到了不少,希望学校再创辉煌,希望读书文化节圆满成功!

创新工作理念范文第4篇

精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解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背景:2003年,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作了明确的阐述。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又一次强调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精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解读: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背景: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和主要任务,事关国计民生,勾画出一幅清晰的和谐社会“走向图”。 社会主义荣辱观

精华: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解读: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

背景: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个坚定不移

精华: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解读: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背景: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思路,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四个坚定不移”正是这一新境界的集中体现。

1 执政能力建设

精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解读:胡锦涛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核心是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背景:十六届四中全会,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党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充分强调了... 共享共建

精华: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解读: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和谐社会,其终极目的在于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而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和谐社会的现实体验与理性预期,又必将激发巨大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使和谐社会的水平和境界获得螺旋式上升。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建共享在和谐社会实践中的展开过程,不过是人民群众充分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并通过自身本质力量实现这一根本利益的过程。

背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3月7日发表了“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丰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内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农村建设

精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解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背景: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第一次全面论述了如何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2月31日,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建设创新型国家

精华: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解读: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创新工作理念范文第5篇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李总理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主义教育,是一种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管理会计课程是高校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职能在于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控制企业运营、进行绩效考评。因此它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更需要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有的管理会计教学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运用、重计算轻分析等,均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地位与学时安排

大多数高校管理会计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定位远不如财务会计。以我校为例,成本管理会计一般为64学时,但这是包含了成本会计的内容;会计ACA课改实验班更是将管理成本会计设置为32学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考试往往涉及到大量成本核算的内容,学生对辅助费用的分配、联产品与副产品的分配、成品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等内容感觉较难掌握,因此成本会计的课时不能随意压缩,于是就只能压缩管理会计的课程。另外,大多数院校设置了手工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审计实训等相关实践类课程,但很少有高校设置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实训课程。这与管理会计课程本身的强实践性运用性相冲突,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2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管理会计里包含的部分内容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交叉重叠。如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都包含了短期经营决策与长期投资决策,还包含了预算管理的内容。而成本会计中的标准成本法、责任会计、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内容管理会计同样有所涉及,至于这部分内容到底应该属于成本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学术界尚有争议。课程体系上的混乱导致老师讲课时顺序安排不合理,随意增减内容,必然会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导致学生难以构建框架清晰的整个知识体系。

1.3教师实践能力亟待提高

鉴于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征,实验实训内容应该是管理会计课程设计的重点,而目前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院校走向院校,社会实践经历少,真正从事过管理会计实践工作的更少,这不仅会使教师上课的吸引力大幅降低,也会因为自身对课程的理解不够透彻和不了解实际情况,使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应用性不高。有些院校虽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践教学,也有一些相关的实训课程,但多数教师会将这种实训课程理解成做一些综合性的成本核算习题,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很难使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也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管理会计这门课的实用性在哪里。此外,管理会计课程涉及多门学科,包括财务管理学,企业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高等数学等,教师的知识面也会很大程度影响教学效果。

2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对策

2.1增加学时安排,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如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则应适当加大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学时。根据教学经验,64-72学时最为恰当,其中实验学时建议为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这样既保证了有充足的理论教学时间,又有实践环节与之相配比,对学生创新运用能力的培养有所保障。在实训环节,多数院校设有财务管理信息处理系统实验室,ERP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手工与综合),实物与电子沙盘实验室等并配备相关教学软件,却没有专门针对管理会计实训的配套设备。作为权宜之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已有实验室的配套设施,利用用友沙盘模拟软件中的一部分作为管理会计实训内容。沙盘操作需将每4-5个学生分为一组,同一组内不同学生分别担任总经理、生产总监、供应总监、销售总监和财务总监,给出企业的现状信息资料,让每组同学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沙盘上模拟企业开展经营活动。虽然沙盘操作的内容是关于整个公司,但管理会计的许多内容也是跟沙盘所涉及的岗位相关。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相关配套设施,将部分课程融入其中,占据实验室一席之地。如果从长远来看,还是应该开发与管理会计课程直接对口的实训软件、配套设施以及课程体系。这需要处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共同的努力。

2.2整合课程内容,理顺逻辑关系

鉴于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三门课程内容上交叉重复,有必要将这三门课的内容体系进行整合。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核算,因此可将除成本核算与成本报表以外的成本预测、决策、成本控制与考核等内容划入管理会计教学范畴,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内容非常多,需要更多的课时安排与之相匹配。对于投资决策这部分内容,管理会计应侧重于项目投资,如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完整工业投资项目;而财务管理则应以证券投资为主,适当兼顾项目投资的内容。对于预算管理这个重复点,管理会计应从全面预算角度出发,围绕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评展开教学,而财务管理应以财务预算的详细编制与考核方法为主。经过整合,三门课程体系既完整又互不交叉,使各学科的边界更加清晰,研究重点更为突出。

2.3改进教学方法,融入创新教育理念

对于管理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应紧紧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采用多种模式进行教学。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社会真实案例进行讨论,几个学生为一组,每组组内讨论之后进行发言,进而组间讨论,老师最后做点评,运用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点分析案例本身,同时指出不合理之处,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的本质。案例的选择最好为具有争议性的,开放性答案的,防止传统习题固定答案导致的思维僵化。此外,案例的选取最好是贴近生活的,以小见大,从学生日常生活、个体户决策入手,将社会生活素材融入教学案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是可以通过管理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的。

2.4增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要想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就必须先武装我们的老师,提高管理会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管理会计及相关学科培训,了解最新管理会计知识并拓展不同学科和课程的知识面。如我校每年暑假组织老师集体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进修,这些学校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培训课程非常多,可见管理会计也是今后会计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要求授课教师每年应保证一定学时的企业实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5改进考核方式,突出创新应用能力

应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比如,在试卷内容设计中应加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应用性内容,如给出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给出开放性的建议;考核方式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外,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的表现、小组发言和小组辩论、课外调研的过程和结果、提交的市场调查报告等方面都可以作为考核的内容,对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只有考评体系从注重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角度进行变革,才能从根源上督促老师与学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管理会计学习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思永.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财会月刊,2011,(5):96-98.

[2]岳文忠.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10):353.

创新工作理念范文第6篇

一、解放思想,破除陈旧的执法理念

通过群众路线活动,我们认为在过去的农业执法工作中,还存有只照搬法律法规规定,不结合实际,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刻守某些陈旧的行业规定,片面追求办案数量,服务还不到位,重罚款、轻教育,执法行为简单等问题。因此,不转变执法理念,农业执法就很难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

二、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执法理念

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方略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都要对法治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重点论述,推动党的法治理论不断步入新境界,推动国家法治建设不断呈现新局面。十八大报告更加重视与凸显法治问题,对法治的定位、法治的作用、法律的权威、法制宣传教育等问题提出了不少新思想、新论断、新主张,把党的法治理论提升到新的发展水平,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加快法治国家建设的思想纲领。

在十八大报告中,“法治”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主题词, 1

共出现了18次,“依法”一词出现了21次。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从党的十五大开始,法治通常被理解为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标志着一个法治时代的到来。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转变执法理念。 第一,必须树立农业执法服务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理念。要从全局利益出发,结合部门职能,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帮助经营者、创业者,多亮“绿灯”少举“红牌”。要坚持在执法中体现服务的精神,切实把执法的过程,看成是向广大管理相对人宣传法律、法规的过程,既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又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从而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第二,必须破除执法就是执“罚”的观念,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能用不损害当事人权益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就不用行政处罚,坚决纠正乱罚款现象。执法中要多扶持,多引导,有了新法律新政策要给他们提个醒,帮助他们理解掌握,他们在经营中有轻微违法行为要提出警告,帮助他们改正。以宽松的环境,周到的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第三,必须树立行政执法诚实守信的理念。各行各业都得讲诚信,行政执法更要讲诚信。在执法调查取证时,严禁哄、吓现象发生,一定要讲诚信,只有讲诚信,才能得到群众信任和支持,这就要求我们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要正确理解,正确向群众解释宣传,切

忌随口表态,乱许愿,乱拍胸脯。要把知情权交给群众,要把法律救济的途径告知群众,只有这样,行政执法才能做到公正、公开,才能秉公执法,树立起诚信执法的良好形象;第四,必须树立行政执法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理念。执法为民,百姓自有一杆秤,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最后还要请人民群众评判。现在,执法工作难度大,执法部门压力大,执法过严或不到位,上级部门和人民群众都不会满意。要使上级部门和人民群众都满意,这就需要我们在执法中把握好“度”,这个“度”就要求我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执法,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第五,必须树立创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在解决矛盾纠纷方面,破除以判决、裁定为解决矛盾纠纷唯一手段的观念,要树立和为贵、调为先的观念,以促进和谐为目标,认真履行执法职责。

三、建章立制,用制度把理念转化为行动

上一篇:产业发展大会范文下一篇:产业负面清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