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开放信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2023-10-06

档案开放信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档案信息管理作为一项基本而又重大的工作,对于工作的安全性有着极强的要求。由于网络环境下收集和整理出的数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档案信息管理逐步过渡到网络管理时代。由于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管理还处于不断探索的初级阶段,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在档案信息管理安全体系构建这一模块。文章将对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现状及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强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安全的策略,望能够提高我国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信息;安全管理

档案信息会涉及到一些秘密性的资料,因此加强档案信息管理安全是工作性质的必然要求。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来说是迎来了改革的机遇,将进入到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然而网络信息技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既涉及到软件又涉及到硬件,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我国目前档案信息管理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情况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安全体系的探索,以期促进我国档案信息管理的科学化。

1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内涵

档案管理就是指档案馆(室)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的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1]。档案管理实际上既是管理性的工作,又是服务性工作,同时也是政治性工作。档案管理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解决档案与利用档案者之间的矛盾。档案信息越来越呈现出信息量大、数据精准度要求高等特点,网络技术的应用恰好满足了档案信息管理的需求。通过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档案信息管理的成本。档案信息管理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的特征。

2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现状及存在的安全隐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来自网络安全的威胁等级也越高,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管理同样受到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并且这种威胁出现的频率和技术含量都呈现出上涨的趋势[2]。面对这样严峻的安全威胁挑战,档案管理人员的认识程度却不是很高,工作重点依然还是只关注于档案信息进入现代化的程度,忽视了对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2.1 网络环境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网络环境的支持。由于网络技术是一个逐步发展与创新的过程,因此在网络系统设备方面存在不够完善的一方面,这就给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管理安全带来了隐患。网络环境方面存在的漏洞,对于档案信息安全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很可能造成档案信息的损毁和泄漏。由于我国本国的网络技术起步较晚、发展的还不够成熟,缺乏有效的档案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因此我国的档案信息管理必然会存在安全隐患。

2.2 设备层面

网络技术的应用需要以软件和硬件为载体。基于我国网络技术的有限性,在硬件方面我们还缺乏足够的自我研发和生产能力,目前硬件设备的核心技术还需要依托于从他国引进。而软件系统方面,我国发展的也不够完善,容易修改、复杂性等缺陷还在制约着我国网络系统的安全。在进行档案信息输入的过程中,我国主要使用的软件是腾讯QQ。尽管这类的传输软件已经进行了加密认证,但是认证级别却不是很高,面对技术较强的网络安全威胁还是无能为力[3]。设备设计中存在的漏洞对于档案信息管理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很可能对我国的档案信息管理造成重大的危害。

2.3 管理方法

在档案信息管理对网络信息技术加以应用之初,档案管理人员是需要经过培训,合格以后才能上岗的。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已经快速扩大到众多的生活、学习领域,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来说反而变得更加困难。除了管理人员难于管理之外,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管理方法及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尽管国家颁布了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但是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科学性,使其安全性受到极大的威胁[4]。

3 加强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安全的策略

3.1 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

由于目前我国网络环境存在漏洞,为了提高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需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①需要对电子档案进行专项的同步式管理。在对相关技术文件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档案的存储和管理,在整理原件档案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对原件进行妥善的保管。②需要对同步管理加强控制。制定相关的制度,加大审核与研究的力度。③需要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只有在保障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网络环境,才能有效的降低档案信息管理的危险性。

3.2 健全档案信息管理的制度体系

由于档案信息管理具有政治性的一面,因此在构建档案信息管理安全方面,不仅需要档案馆(室)自身的努力,同时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健全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体系的过程中,既需要从内部进行建设,同时还需要外部建设的支持[5]。为了提供档案室的工作效率,还需要对未来档案室工作开展的管理方案及管理政策进行研究和制定。从外部政府方面来说,一方面需要在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增强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自身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条例制度,以规范我国网络信息的发展和应用。

3.3 提高防范能力

在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6],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安全意识对于网络安全的监控至关重要。因此,档案馆(室)需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管理从业人员的培养,强化其安全意识,提高其防范能力。作为负责档案信息管理安全的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必须要时刻保持冷静,注意排查各种潜在的危险。另外,国家信息安全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协助档案馆(室)加强安保队伍的建设,加大对档案信息安全员的培训力度,以促进档案信息安全员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3.4 克服系统的不足

档案馆(室)内的档案不仅有常规性的文件资料,还有一些档案资料是秘密性质的。保护秘密资料不外泄,也是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存储设备应运而生,如U盘、移动硬盘、手机等。一旦存储设备与档案信息网络系统产生接触,那么很容易造成档案信息的损毁或者泄漏。如果是普通的档案信息后果还能够计算,但是如果是秘密资料被泄漏,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禁止移动存储设备与档案信息网络系统中的涉密系统接触。

3.5 严格把控涉密人员的范围

为了提高秘密资料的安全性,除了需要严格控制移动存储设备与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接触外,还需要对涉密人员的范围进行严格的把控。首先,需要减少接触秘密资料的人员。秘密资料的保密性极强,接触的人越多,被泄漏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要从涉密人员的数量上进行把关。其次,加大对保护秘密资料措施的研究。一方面要加强基础防范措施的应用;另一方面要对可能造成秘密资料外泄的环节加大控制力度,对于档案信息的存储、保管、销毁、传输等环节都应该加以重视。为了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档案信息网络系统中还需要加强对安全防火墙的设计与应用,实现对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科学化监控。

3.6 加大研发软硬件力度

在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共同作用下,网络技术得以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硬件核心技术却依赖于进口,软件系统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为了提高我国网络技术、完善我国的网络环境,必须加大对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力度。首先,需要加强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在开设计算机课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加大对国外技术的研究和学习。国外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早,理论较为成熟,技术水平较高。我国在进行自主品牌的研发过程中,需要虚心向国外学习,借鉴其成熟的经验,有助于我国在研发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我国只有拥有了自主品牌的软硬件设备,档案信息安全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8]。

3.7 实施网络安全测评

在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系统漏洞,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漏洞,因此需要对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实施网络安全测评。也就是说为了提高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需要有计划的开展针对档案信息的内容、数据技术、漏洞、恶意代码、档案网站等的技术检测。通过开展有效的安全测评,不仅有利于提高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还有利于防止秘密资料的泄漏。

4 结 语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如何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档案信息管理安全建设过程中,既需要发挥档案馆(室)自身的作用,同时还需要政府发挥一定的作用。结合当下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本文提出了一些加强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安全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对促进我国档案信息管理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盛杨华.浅谈新形势下的档案创新管理与信息安全[J].办公室业务,2015,(5).

[2] 李牧.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及其保密技术[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2).

[3] 李静.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0).

[4] 陈静.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强化策略[J].黑龙江档案,2014,(2).

[5] 黄靖.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安全的对策[J].兰台世界,2014,(20).

[6] 肖谋飞.浅析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4,(17).

[7] 刘生湘.基于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4,(6).

[8] 马丽娜.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安全防范措施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2,(6).

档案开放信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从目前我国各个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共同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进程,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给领导者和决策者提供相应的依据。事实上,实现档案信息化,建立安全保证体系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档案信息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只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其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高效性。

关键词 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建设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档案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也从整体上完善了档案管理的高效性和科学性。从现如今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上可以看出,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以现金的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即使这样,问题也层出不穷。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同时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 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所谓的档案信息化就是指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采用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实现信息的共享,为档案应用着提供便利。同时做好档案的开发和整理工作也是现如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网络的高度发达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能够提升社会服务的意识,加强服务力度。在进行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制度,管理方式等进行高度重视,同时做好档案安全的防御工作也是一种企业或者是事业单位风险评估的重要表现。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时提升企业信誉程度,树立形象的重要因素。可见,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加强保证意识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2 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

2.1 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技术环境

从档案信息化的进程上看,其技术环境主要是包括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各种办公方式的优化,做好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存储和利用工作是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各个关节中都需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中。所以说,各种技术设备和方式的共同作用逐渐完善了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另外,还需要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工作,同时保证档案信息传递的快速和便捷。

2.2 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

由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实现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较多的便利,因此,国家对这一问题加强了重视。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提到了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举措都是为档案信息化创设一个相对比较公平且开放的环境,使得档案信息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实现全国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另外,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特点也需要科学的政策环境作为背景,各级单位或者是机关等都应该充分应用网络的相关资源实现档案管理的高效性。不得不提到的是,档案信息的检索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保证应用的快捷性。

3 电子档案信息管理存在的安全问题

档案管理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机构的机密或者是相应工作的进展。因此,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做好安全保证工作,能够有效的解决电子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众多问题。虽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众多,但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较严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物理安全问题

物理安全问题是档案信息化中最为主要的问题,所谓的物理安全主要是指档案信息存放的条件以及环境,档案信息多以电子形式保存,因此,保存的温度和湿度等都需要控制在相应的范围内。尽量避免出现消磁,毁坏会这是盗窃的问题。从目前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上看,出现破坏的可能性主要有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计算机自身的软件和硬件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人为因素。可见保护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需要做好辐射的防护,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等等。

3.2 软件安全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软件的安全问题才能实现档案信息的正常运行,提升利用程度。软件和硬件都是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要在运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以及规定来进行,同时对软件的使用权限进行控制,同时还需要对电子档案进行归档和整理,避免黑客对档案信息进行拷贝和篡改。

3.3 数据安全问题

数据安全才是档案信息安全的基本,电子信息的保护就是要保证信息不被泄露。同时在电子档案的软硬件共同作用的前提下,需要更加注重对数据安全问题的重视。为了保证安全问题,需要将档案信息进行备份处理。通过科学的介质来进行传递,提高其利用程度。还可以根据档案信息的使用频率来设置权限,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数据安全问题。

3.4 网络安全问题

在计算机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网络节点的制约,形成一定的破坏性,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对于档案信息的安全程度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网络问题的出现也会造成其他问题的产生,所以需要根据电子信息档案的相关内容以及应用的特点来设置相应的防火墙结构,做好安全技术的推广,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严格地控制。在此过程中需要将网络监管工作落到实处,选择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这一工作。

3.4.1 单位的安全防范意识要加强

改进服务的方式增加新的举措,提高创新性,在共享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前提下,要加强安全性防范,在共享电子档案信息的同时注意信息流失,除了给计算机各类用户提供计算机网络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在技术时上要加强管理,最终做到信息服务的最优化。

3.4.2 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应用系统的维护

在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下,我们还要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应用系统的维护。对那些突发性的灾难,在安全上要有积极的应对措施,并最终达到综合性和智能化的电子档案管理。

4 结束语

档案信息的安全是档案事业顺利开展的保证,国家信息安全工作也离不开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总之,电子档案存放工作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工作的重中之中。

参考文献

[1]张晶晶.数字档案存储介质及格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9.

[2]王茹熠.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防护对策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9.

档案开放信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影响下,网络信息服务技术的快速发展致使巨量且多样化的数据不断出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日常社交随处可见。如何有效率的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成了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对于低保档案行业也不例外。低保工作,是民生工作的核心更是重点所在,低保工作的正常、有序、顺利的开展为广大老百姓,特别是生活较为困难的老百姓提供了生活方面的重要保障。通过国家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国内的低保工作如今已经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成效,不仅进一步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同样也为优化、改善民生提供了积极主动的效果。尽管如此,目前的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引入大数据技术之后的国内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不断强化智能化的低保档案管理建设,提升国内低保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低保档案管理;问题及策略;应用分析

现如今,在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下,国家政府与相关部门逐步优化、完善了与低保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实际问题。从近几年国务院印发的相关文件也可以看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大数据时代环境的影响,需要加速档案工作的转型,即改变原有的传统档案管理,形成新的思维方式逐渐转变成档案数据管理,这也是档案工作在发展道路上的必然结果。

一、在低保档案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1.有助于数据的处理效能

国内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并不算很长,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山西省的某县首先实行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试点工作,随后将此项工作扩展到了其他的几个市区县展开试点工作。一直到1996年,国家政府才官方提出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理念。虽然说在目前国内的各个地方都不同程度的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由于各项发展水平、条件的限制,导致国内整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水准还较为低下,整体的发展来说,还是趋于缓慢的状态,特别是低保档案管理水准较为低下,很多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还是手工操作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的。

2.有助于强化内部的监管工作

国内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般来说,采用的是分群体设计、分区域实施、最低保障档案建设会出现信息资料不能够互通,政府部门对其的服务管理资源不能够及时的共享,这就直接导致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重复领取低保金,应该受到保障的没有受到保障,低保平均化水平降低,已经脱离贫困人口的人员还在领取低保等等具体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救助被生生的浪费掉,并且很多贫困人口会对国家最低保障制度产生一定程度的质疑。

国内低保档案的信息化程度本身来讲就还不够高,在很多地方,虽然说能够提供基本的低保信息查询,但是并没有将信息化的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进一步扩展到低保管理的监督方面,以致有些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出现“谋取私利、以权谋私”的现象。此外,由于最低保障制度与国家出台的很多扶贫政策缺少必要的衔接,导致低保对象的时标、低保对象退出体系机制的建立非常的困难,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人对低保产生了依赖,即使已经脱贫,也要继续占领国家的福利。

在大数据时代的驱使下,低保档案数据可以实现第一时间自动的将其归结、整理在一起,并且采用先进的云平台进行对应的低保档案信息保管、储存、计算、分析,在通过分析、处理后的低保信息数据,可以准确地进行归纳、预测,更好的为政府一些职能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服务。在低保檔案的信息数据收集、整理、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会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督管理。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能够进一步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员进行统一的识别、汇总,并且以大数据的形式将其传送给监督管理人员,令享受低保的对象以及管理低保档案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接收到动态化的管理,规避出现冒领、重复领取低保金等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尽可能的做到制度体系的公平、公正。除此之外,通过大数据信息化的平台,设置必要的筛选条件,对人口中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退出低保的手续,对因为疾病、残疾、灾难等等的原因致使贫穷的,并且符合享受低保政策的贫困人口,需要将其第一时间纳入低保的范围,通过信息大数据技术建立健全享受低保政策的准入机制、退出机制,不断提高低保资金利用的效能。

3.有助于确保低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可靠

2009年,国家人社部门与国家档案管理局联合颁布了关于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强化社保档案管理的支撑、依据,直接对档案的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尽管如此,国内的社会保障档案的信息化水平依然还非常低下,很多区域之间并没有实现信息数据的资源共享,不同的社会保障种类之间也没有实现互相联系、互相畅通,这就直接导致了在实际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可避免的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农村最低保障制度,不仅仅存在着重复领取保障金、应该受到保障的没有受到保障、低保金额的过于平均化、已经脱离贫困状态的人员依然还在领取低保等等大肆浪费国家财政救助补贴的实际现象,并且还存在着享受低保的人员信息并不保密、个人的隐私容易遭到泄露等等具体的现象。对于持续增长的低保档案数据来说,进一步保障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可靠性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在大数据时代下,收集是指将信息数据第一时间归集在一起,保管是指将数据云平台进行储存、计算、分析,利用是分析、发现、预测,进一步为国家社会,甚至是企业老百姓创造有的价值。在大数据的趋势下,低保档案管理的工作开展,更多呈现的是“数据库”“字段”等等为管理对象。在档案信息数据统计这部分,从原来的“页”“米”转变为“千兆字节”为统计的具体单位。大数据时代的低保档案,是基于云计算平台上建设云档案系统,以此来实现低保档案信息资源的计算、存储资源的动态化扩展,方便管理人员及时、动态的监控档案信息数据。对于从事低保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大数据时代将他们原本工作的局限性充分打破了,并且还帮助这些工作人员有很多的时间、精力去监控电子化低保档案的生成,以及保障电子低保档案的可阅读性、安全性、可靠性、真实性。大数据时代的低保档案信息,不仅能够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沟通,还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低保档案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安全性、可靠性。

二、大数据时代下加强低保档案管理的主要措施

大数据,实际上指的就是将规模体量宏大的信息数据收集、整理、汇总、整合、分析、利用起来,帮助相关部门展开科学的决策咨询。大数据,如今已经成为了传统经济学理念下界定的劳动、资本、土地、企业这四类市场经济要素之外的新型社会资源,大数据的产生,必然会对政府的公共管理、公共方针政策的制定、公共服务产生直接、巨大的影响。大数据应用在低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建立基于全国地区的低保档案数据预警体系,不断提升政府在低保资金发放、资金运营、效益追踪、分析处理的能力,进一步保障贫困人口能够及时了解、掌握低保运行的实际状况,第一时间了解、跟踪到经济情况的主要变化,以及低保人口的户籍变更等等,这些具体信息所带来的福利待遇调整的诸多问题。当然,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不断强化低保发放等各个程序预防风险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低保档案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准。

1.树立管理理念,拓展大数据服务效能

大数据是为更好服务与低保档案管理的。大数据为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改变,传统档案管理形式也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在新时期下,低保档案管理人员应树立起良好的管理观念,提高个人意识,并应用于档案管理中。现如今,国内最低保障制度还未能够实现全国统一的规范标准,不同区域之间也没有实现联网,甚至是同一省份,不同市区的标准都是完全不同的,导致低保信息数据不能够在区域内实现共享,并且会出现一些管理人员利用自身的权限,以及信息的漏洞牟取私利,为国内低保制度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重重的阻碍。国内低保档案信息数据的封闭性、不对称性直接导致了贫困人口,以及对应的政府管理部门不能够第一时间查询到低保的实际运行状况,不能够及时跟踪、了解、掌握由于经济收入状况不稳定、户籍变更等等所导致的低保待遇调整的具体信息,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国家政府职能部门运行的成本,还导致财政救助拨款的低保资金运行状况不良,效率也非常低下,导致国家财政救助资金的大肆浪费。

在大数据时代下,国内低保档案管理就是需要克服信息化程度不够高的难题,不断深入拓展低保档案信息的服务效能。根据国内低保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低保人员的档案信息中包含的诸多信息数据,展开结构化的精细化分析,分析这些具体的低保数据信息的动态变化趋势,分析探讨其对低保制度管理的作用影响,并且及时向管理职能部门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同时,还应当从“独立管理”上升到“协同管理”,以往低保档案管理都是被认为是档案管理部门的必要工作。比如,通过进一步分析低保人员的经济变化状况,建立健全低保准入机制、退出机制,分析未来的低保财政资金支出会面临哪些压力,为国内低保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利用大数据技术,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强化实现国内低保档案信息数据的实时查询,实现不同区域、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低保信息数据共享,将低保档案新的服务效能,尽可能的拓展到低保管理的监督管理方面。通过利用数据技术手段,规避重复领取低保金、冒名领取低保金、经济收入水平较高的人依旧领取低保金、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低保牟取私利等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令国内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除此之外,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对政府部门的低保投入、效益回报等等实现统一、全方位、及时及地的评估、统计、分析,对低保运行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有效的分析、评估,不断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低保档案管理的水准。

2.强化低保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下,国家低保档案管理需要强化低保档案信息管理一体化、智能化、网格化的建设。大数据应用后,部门之间能够建立起档案系统,对各个部门之间交互信息起到促进作用。当然,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发的信息系统,可以改善各级别单位档案管理的实际效率,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与国家大型的数据处理开发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低保人员个人信息采集系统,不断提升低保档案信息管理的实用性能,可以在此系统内展开对低保档案信息的动态化保管、扩充,在“阳光”下运行。

3.创新大数据技术,保障企业稳定运行

对此,为了进一步优化管理方式,必须要提高对低保档案管理的技术应用,通过先进技术的有效使用来进行低保档案归档,并通过智能系统的匹配来深度挖掘、分析数据,这样才能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实现将传统低保档案信息资源与大数据进行对接,从而通过有效使用相应的全新技术,实现低保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此外,在当前阶段中,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低保档案数据管理工作,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并在同一网络内进行远程操作,这样也能确保分析出的价值信息可以直接为企业决策者做好信息保障,进而也能实现促进企业的发展更加全面,并通过提高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性来实现满足企业的稳定运行。

4.实现低保档案大数据共享性,实现档案数据全面应用

对于低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而言,对低保档案资源进行有效保障,并满足资源的全面应用,就是其自身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但是,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的数据比例逐渐加大,这也使得传统纸质低保档案的管理并不能够满足企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落实现代化低保档案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对传统纸质低保档案进行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将传统低保档案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展通过数据信息共享性来实现对老旧低保档案进行有效应用。此外,大数据的本质特征就是通过数据传递来实现共赢的目的,在传统低保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信息资源一直處于封闭状态,这很难实现共享和应用,这就需要在进行优化处理的过程中,打造出属于企业的内部资源信息平台,这样才能通过共享性能有效发挥,来实现对低保档案数据进行全面应用。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国家低保档案管理中,不仅能够提高低保管理工作开展的高效化,还能够强化政府相关部门对低保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帮助低保档案信息收集整理提供较为积极的配合与帮助,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低保政策方针,降低低保档案管理中所有风险出现的几率,为国家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兰祝刚.大数据时代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挑战与机遇[N].中国档案报,2013

[2]李小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探讨[J].云南档案,2013

[3]孙 雁.社保档案管理信息化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

[4]刘生辉.试论城市低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现代妇女(下旬),2014

[5]章 研.浅谈低保档案的特点及管理[J].青年文学家,2013

[6]刘慰慈.关于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A].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档案学会“纪念贵州省档案馆成立50周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

[7]戴喜梅.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8]吴志远.浅谈税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A].创新与发展——山东省档案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省档案学会第六次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

(作者单位:洮南市社会救助事业中心)

档案开放信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邵阳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邵阳 422000)

摘 要:在社会不断进步下,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之中,高校档案管理也逐渐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这种转变能够适应社会现代化的要求,弥补高校原有档案管理工作的缺陷,提高了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为此文章在基本阐述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对现阶段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效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的有效意见。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

檔案信息化主要是指在保持原有档案信息基本内容的前提下,以资源建设为基本,以档案数字化发展为基本特点,现代计算机的应用在对档案信息的表现形式进行改变,进而形成和传统档案形式不同的信息化档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发展下高校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档案信息化较之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具有高效率、便利性、快速型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繁杂,促进高校档案管理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含义

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利用科技发展下的新工具来对相应工作进行统一的协调、组织和管理,是一种高效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操作软件、互联网等设备,利用多媒体、网络、通信等新兴技术实现对数据信息的程序化处理和数字化处理,从而为信息管理工作创建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是指对高校档案信息在借助计算机处理技术的情况下,以一种数字化的形式来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并利用校园局域网和计算机联网服务实现对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在保证档案信息安全、可靠的同时,为用户的档案信息检索提供档案数据路径支持,从而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共享。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基本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两个方面。其中,硬件设备主要有扫描仪、数码摄像机、音视频设备、服务器和数字存储设备和路由器等。软件工具有档案信息加工、发布软件以及系统相关的维护操作人员等。

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发展的重要性

(一)实现高校档案存储良好环境的创建

高校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一般是以纸张为基本媒介,单一地利用纸张对高校学生和教师的信息进行记录管理,但是受纸张本身特征的局限性影响,这种方式记录的高校档案很容易受到毁坏,不利于高校档案的长久存储。另外,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在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浪费了大量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带来了影响。而信息化的档案存储能够有效弥补这种繁复工作的局限,并能够将高校档案管理信息进行电子存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档案信息的丢失。

(二)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应用的便捷

高校传统的档案管理的工序非常复杂,档案的管理、分类、存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表现为对一种信息的查询还要了解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而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快速地对这些有关联的信息进行查找,同时,在信息化的支持下能够优化高校档案的使用流程。

(三)是高校档案业务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

伴随高校改革的深入发展,各个高校和外部交流活动不断增加,为此高校档案部门的工作也逐渐加重,出现了一系列门类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比如高校个人业绩档案管理、评职称管理以及学生档案管理等,加重了原有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同时,在实行电子政务发展之后,高校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水平提升,档案类型也由原来的纸张发展成为图片、磁盘、光盘和移动硬盘等多种形式,在实现档案信息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四)是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需要

档案资料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比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为此也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以及办公自动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量网络信息载体、电子文件出现的同时,原有的纸张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需要,也不利于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而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在促进档案管理人员掌握技术的同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三、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

伴随高校信息资源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但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成效不明显,究其原因,有一部分的原因是高校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高校档案管理采用的仍是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导致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阶段,对于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基本停留在对档案的简单查询方面,和实际档案管理的需求很不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档案资料信息的重要意义。

(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信息陈旧

现阶段,虽然我国很多高校建立了档案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在实际管理操作和运用中没有重视对档案的科学管理,由此使得高校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基本处于最开始入校的状态,没有对师生信息进行动态化的更新。

(三)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选拔不够严格,且对选拔上来的人才没有进行合理的管理,由此导致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员工流动性较大,不利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同时,一些高校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四)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不够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资金的支持,但是从发展实际上看,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同时,受思想观念的影响,高校管理人员将高校发展资金大多用于科研,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有些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低,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很难留住人才,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的流动性较大,不利于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长远发展。

(五)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受网络安全影响大

网络安全问题也是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现阶段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较为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

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一)树立全新的高校档案管理理念,加强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首先,高校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宣传,营造良好的档案管理氛围。其次,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不能漫无目的地进行,需要了解高校发展现状档案实际情况,清楚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基本内容。最后,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要加快对管理方式、管理内容的創新,还要为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建设要具有充分的资金

第一,加强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发展。首先,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需要完善计算机系统的支持,在该系统中要基本包括扫描仪、数码摄像机、音频设备、打印机、服务器中枢、通信设备等,并在硬件设备发展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一些软件,从而为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第二,依照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要求进行档案管理。首先,计算机编码的形式需要和终端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相对应,高校原始档案信息及其电子档案目录需要在一定规则指导下进行一对一的编制。其次,硬件设备要实现模块化的发展,从而降低档案管理设备故障发生的几率。最后,电子档案存储备份系统需要和主机系统分开设置。

(三)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首先,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提升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责任意识。其次,提升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对档案的处理、分析能力。再次,要定期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组织培训,加强对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定期考核,在考核的进行中完善高校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结构,拓展他们的知识。最后,高校档案馆要积极参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形成一种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高校档案管理机制,建立质量管理和目标责任管理机制,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四)加强对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

第一,将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成为高校信息化工程发展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校发展资金的合理分配保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有序发展。第二,高校领导需要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予以合理的工资待遇和政治待遇,从而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对学校的归属感,减少人员流动,保证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健康、高效发展。

(五)保证档案管理制度的科学有效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离不开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支持,高校档案管理制度的形成能够为档案的科学化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规范高校档案管理发展,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另外,高校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实际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员工激励机制,通过薪资和职称奖励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新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一宗必然趋势,对促进高校管理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高校有关人员在遵循本校特色发展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管理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进而不断促进档案信息化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志芳.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改革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3,6:99-102.

[2]吴艳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3,9:85-86.

[3]马海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4:119-121.

[4]卢艳.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构建[J].现代商业,2011,29:270-271.

[5]闭线林.新时期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探析[J].山西档案,2014,5:69-71.

[6]郑青.高校统战工作信息化建设与统战档案[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5:227-228.

[7]刘燕.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探讨[J].现代情报,2012,6:162-164.

[8]李熙利.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8:268.

作者简介:李永战(1973,02-),男,汉族,籍贯:湖南洞口,单位:邵阳广播电视大学。

档案开放信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扩大了档案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存储介质的不稳定、技术过时、黑客入侵、电脑病毒破坏等都使得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2002年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和近期各省市的“十一五档案信息化建设纲要”中都提出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但仍缺乏深入、系统的探讨。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我们不能期望通过一个安全产品就能把所有的安全问题都解决。对各档案管理系统来说,解决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识别自身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包括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安全威胁与影响的程度,然后进行最充分的分析与评价。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模型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价,才能真正掌握内部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状况,分析各种存在的威胁,以便针对高风险的威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提高整体安全水平,逐步建成坚固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电子档案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硬件,又有软件,既有外部影响,又有内部因素,而且许多方面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必须有一个规范的、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根据国内外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估标准,国家对电子档案信息和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基本要求,结合电子档案管理和网络管理经验,综合考虑影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各种因素,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五个大项二十个小项的评价指标。

1、物理安全评价指标

物理安全是指存储档案信息的库房、计算机设备及管理人员工作场所内外的环境条件必须满足档案信息安全、计算机设备和管理人员的要求。对于各种灾害、故障要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万一发生灾害或故障,应能采取应急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物理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载体安全三个方面。

(1)环境安全:主要指存储档案信息的库房、计算机机房周围环境是否符合管理要求和是否具备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如库房是否建在电力、水源充足,自然环境清洁,通讯、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有无防火、防水措施;有无监控系统;有无防雷措施等。

(2)设备安全:主要是指对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设备的安全保护,包括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防止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

(3)载体安全:保证设备安全的同时,也要保证载体安全,要对载体采取物理上的防盗、防毁、防霉等措施。

2、管理安全评价指标

安全管理在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中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加上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最终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安全评价指标具体包括:

(1)专门的档案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和专职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档案信息安全组织机构的成立与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任命必须有相关单位的正式文件。

(2)规章制度:包括有无健全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档案信息安全人员的配备、调离是否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设备与数据管理制度是否完备;是否有登记建档制度;是否有完整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是否明确,能否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3)是否有紧急事故处理预案:为减少电子档案信息系统故障的影响,尽快恢复系统,应制定故障的应急措施和恢复规程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制成手册,以备及时恢复系统运行。

3、网络安全评价指标

越来越多的电子档案在网络上传输,而网络作为一种构建在开放性技术协议基础上的信息流通渠道,它的防卫能力和抗攻击能力较弱,可能会遭受到病毒、黑客的袭击。为了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必须保证其传输的媒介——网络的安全,网络安全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有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2)是否有防黑客入侵设施:主要是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设施。

(3)是否有访问控制措施:访问控制是指控制访问网络信息系统的用户,当用户之间建立链接时,为了防止非法链接或被欺骗,就可实施身份确认,以确保只有合法身份的用户才能与之建立链接。

(4)是否有审计与监控:审计与监控是指应使用网络监控设备或实时入侵检测设备,以便对进出各级局域网的常见操作进行实时检查、监控、报警和阻断,从而防止针对网络的攻击与犯罪行为。

4、信息安全评价指标

在网络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我们要保证在系统中传输、存贮的电子档案信息是安全的,不被截取、篡改或盗用。

(1)是否采取加密措施: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而计算机和网络的不稳定性使得电子档案信息的这一特性难以保证,而且有些电子档案信息有密级限制,不能公开在网络上传输,所以电子档案信息在网络传输时必须通过加密来保证其安全。

(2)是否有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网络上的传输使得电子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无法保证,黑客的攻击可以改变信息包内部的内容,所以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完整性控制,这对于电子档案信息来说至关重要。

(3)是否确保信息数据库的安全:一个组织最核心的信息通常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和使用,保证数据库安全对于电子档案信息来说有重要的作用。

(4)是否有信息防泄漏措施:信息防泄漏包括信息审计系统和密级控制两方面。信息审计系统能实时对进出内部网络的信息进行内容审计,以防止或追查可能的泄密行为;另外,可以根据信息保密级别的高低划分公开范围,并对用户划分访问权限,进行分组管理。

(5)是否有防抵赖技术:防抵赖技术确保用户不能否认自己所做的行为,同时提供公证的手段来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它包括对数据源和目的地双方的证明,常用方法是数字签名。

5、系统安全评价指标

这里的系统安全是指计算机整个运行体系的安全。在计算机上处理信息时,硬件、软件出现故障或误操作、突然断电等都会使正在处理的信息丢失,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系统的稳定,确保信息的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价指标有:

(1)是否有系统操作日志:系统操作日志详细记录了系统的操作状况,以便事后分析和追查系统损坏的原因,为系统提供进一步的安全保障。

(2)是否进行系统安全检测:运用系统安全检测工具对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安全检测,可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或恶意的攻击,进而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和安全策略,达到增强网络安全性的目的。

(3)是否有操作系统防破坏措施:操作系统集中管理系统的资源,是计算机系统赖以正常运转的中枢,它的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操作系统应当建立某些相对的鉴别标准,保护操作系统本身在内的各个用户,阻止有害功能的运行。

(4)是否进行系统信息备份:日常备份制度是系统备份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应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日常备份,否则将无法达到备份方案的目标。

(5)是否有灾难恢复系统:当系统因人为或自然因素受到破坏时,我们应保证能够尽快地恢复正常工作,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

用若干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时,其对评价对象的作用,从评价目的来看,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指标越重要,权的数值就越大;反之,数值小则可以说明其重要程度相对较低。

合理地确定和适当地调整指标权重,体现了系统评价指标中各因素之间的轻重有度、主次有别,更能增加评价因素的可比性。在安全评价中,具体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如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环比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比较适用于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评价。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是对决策对象进行评价和选择,并对它们进行优劣排序,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它充分利用人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适用于结构较为复杂、决策准则较多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它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具有高度的简明性、有效性、可靠性和广泛的适用性。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指标体系因素多、主观性强且决策结果难以直接准确计量,因而可以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

1、将复杂问题概念化,找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主要因素;2、分析各因素的关联、隶属关系,构建有序的阶梯层次结构模型;3、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根据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4、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因素对上一层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5、计算各层次相对于系统总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层次总排序。

四、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是指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全局性、整体性评价。可以用作综合评价的数学方法很多,但是每种方法考虑问题的侧重点各有不同。鉴于所选择的方法不同,有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因而在进行多目标综合评价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被评价对象本身的特性,在遵循客观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在信息安全领域,目前存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属性评估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基于灰色理论的评价方法、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评价方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目前还没有评论认为哪一种方法更适用于信息安全领域的综合评价。鉴于此种情况,本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从评价对象来看,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信息安全系统是可行的。首先,对于信息的安全管理而言,“安全”与“危险”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即安全与危险之间存在着一种中间过渡的状态,这种中间状态具有亦此亦彼的性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模糊性。因此在安全的刻画与描述上大多采用自然语言来表达,而自然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模糊性。另外,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中,对一些评价要素的评价是具有模糊性的。如组织管理中的评价很难量化,一般只能用“好”、“一般”、“差”等等级概念来描述,具有较强的模糊性。而且一些评价要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具有不确定性,如网络攻击、安全设施失效、人为失误等偶然性较大,难以准确评价。对于这些模糊的、不确定性的问题通常采用模糊数学来研究。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就是在对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过程中涉及到模糊因素或模糊概念的一种评估方式,它通过运用模糊集合中隶属度和隶属度函数的理论来刻画这种模糊性,以达到定量精确的目的。

总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适用于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的可行方法,其基本步骤为⑦:

1、确定评价集。评价集是以评判者对被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总的评判结果为元素组成的集合,例如我们可以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采用五个等级的评语集合(很好,好,较好,一般,差)。

2、建立因素集。因素集是以影响评判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组成的集合,在本文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体系中,主因素层的因素集有物理安全、管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五个指标,其下层又有各自的影响因素集,由各自的具体影响指标组成。

3、建立权重集。由于各评价要素在评价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因而必须对各要素按其重要程度给出不同的权重,权重集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

4、进行单因素评价,建立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即确定评价因素集中每一个因素指标在评语集中的隶属度。

5、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当评价集、因素集、权重集和单因素评价矩阵确定后,便可按照一定的模糊运算规则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求得各层次中各因素的评价结果和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

档案开放信息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档案 信息化 医院 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工作仍然沿用以前旧的工作方式,简单的信息录入与读取,并且在用到档案查询信息时非常麻烦。档案是每个人重要信息的有证据的记载,如果能采用好的科学方法来信息化管理档案,将使得档案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展现。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飞速发展,档案管理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转变己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必然选择。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志社会进步,将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手段引入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安全。档案管理繁琐复杂,传统的管理方式大多数都是档案管理员纯手工操作,一系列档案中,只要有一点需要更改的地方,就会引发连锁反应,管理员的工作量非常大。只有将信息化手段引入到档案管理中,单位职工能方便快捷的了解档案知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才能大大减少,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利用价值得才能得体现。

二、目前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职工对档案重视程度不足

大多数职工对档案是什么、有什么、干什么了解甚少。无论如何强调职工本人不宜保存档案应该到正规的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档案托管,取得的档案材料要及时移交,要按标准填写档案材料,但仍有职工对此重视不够,从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发生。

2、医院对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档案管理环境是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有良好的档案管理环境,首先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学习新型信息化科技手段增强档案管理业务水平,其次医院管理方式的提高,要加强硬件管理设备的建设,使管理方式现代化。最后档案管理设备要及时更新,使管理设备现代化。然而档案管理在医院不属于主要业务范畴,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继续教育、业务水平提高、岗位稳定性、档案管理软件更新、档案管理设备、场地重视程度不够。

3、工作效率低、资源未共享

医院档案管理由于各种条件制约,仍停留在纸质的档案素材上,在档案的归集、分类、汇总、检索、档案资源利用时,几乎依靠手工操作,工作繁琐,效率低下。目前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与互联知识处在薄弱环节,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并且与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不是统一标准,导致了各科室数据通用性能不高,重复劳动的现象经常发生,资源无法共享。

三、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

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是简单地信息录入,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医院需要一批优秀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人员,需要对既能掌握传统的医院档案流程,又能熟练操作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吸收。首先,医院可以在招聘时,需要档案管理相关专业学生,使其利用自身所学更好地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加强对现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很好地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并积极的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建立规范的信息培训机制,进而达到提高能力的效果。最后,为档案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晋升可能,进行激励,使其愿意从自身出发进行能力的提升,实现主动学习主动提升。

2、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

纸质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医院档案进行信息存贮、查找,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信息的数字化转变成为一个主要的特征,档案信息化管理无论是进行信息的录入和调取信息化管理都实现了更加便利的转变。

3、档案信息普及化

档案资料的来源是从各个方面归集而来,其中主要的来源是本人的经历发展变化产生的材料,例如职称晋升、学历变更、干部聘任、年度考核、工资异动等,如何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各档案资料的产生、归集、存档。我们可以建立本人档案查询公共平台,让员工了解自己的档案中已经保存着什么类别的档案,今后可能有哪些档案材料需要存入档案中,其标准格式如何书写,归入档案中可以有何作用。员工在日常生活中需用到的相关信息可从此处查询。档案信息普及化给人们提供便利,提高档案资料信息的利用,普及档案材料收集的基础知识、提高职工档案材料归集的积极性。

4、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化

相比于纸质档案难于储存,容易破损的情况,电子档案在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调取以及信息保存方面都有着更多的优势,已经成为当下医院中普遍采用的信息管理方式。医院档案的来源具有复杂性,利用者类型、用途的多种多样,使得对医院档案内容、载体、归集、传递方式等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信息时代人们的信息化意识的普及,获取的医院档案信息多、要求真实、可靠,还要求获取信息的途径迅速、便捷。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医院档案,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提供多方位服务变成可能。

5、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保护

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安全操作,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培养,正确运用好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功能。医院结合实际建立考评机制,制定档案业务工作实施细则,使安全监管监察档案管理有章可循、管理规范。加强档案安全保密工作。注重档案安全制度建设,强化落实档案安全责任。在档案信息系统平台存储利用数据,应严格遵守等级保护的要求和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档案安全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培训和演练。定期组织开展档案安全专项检查,从本单位基础设施、制度保障、技术支持、人员配备等方面入手,明确档案安全防范重点,打造切实可行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杜绝档案损毁和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作者单位:株洲市妇幼保健院)

上一篇:气象灾害防御科学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建筑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