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论文题目范文

2023-12-09

课件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学网络课件设计;课程管理;原则

在会计网络课件设计中,课程管理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而教师应该成为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课程资源中心,通过视频讲座,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一、课程管理设计原则

在课程管理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特点,设定课程目标,加强学生对会计学基础知识的深化了解,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并且通过教育,要让学生掌握会计实际操作与会计方法,进而保证后续课程的深入进行,为此,具体的课程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遵循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围绕本课程的具体目标展开进行,但是一定要包括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方法、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并且针对这些基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详细介绍与耐心辅导,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

2.遵循学生现有的会计基础,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论差异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展开教学,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内容以外,适当地拓展课程以外的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一方面,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宽度,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與发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管理的具体设计

会计学网络课件设计中的课程管理,最为根本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管理,让学生通晓会计学基本原理,与此同时,提高学生对基本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强化学生对会计信息的应用能力,推进学生会计理念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具体的课程设计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将现场面授与视频讲座相结合。对于这种方法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入手,重视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其中,现场面授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视频讲座则主要是利用网络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完成。

2.将在线答疑与在经辅导相结合。这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音频和视频为媒介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实时交互系统,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简单来讲,就是在辅导员或者教师通过登录系统,给予在线学生系统式的辅导与讲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视频或者语音向教师提出问题。而且,在线辅导和在线答疑的相关视频还可以植入到教学管理系统平台中,所以相关资料还可以作为学习资源供学生使用和复习。

3.将专题讨论与公共讨论相结合。这种方式就是采用BBS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具体解答,实现一种同步化交流,而在专题讨论过程中,主要是结合教学计划而安排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辩论,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巩固学生的知识。

三、注重课程评价

在课程管理中,要注重课程评价,根据成人的差异性特点,围绕这一现实情况展开教学,针对课程内容采用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形成性评价为辅的评价原则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以便于下一阶段教学的具体实施与展开。比如,在对于学生的评价,各个阶段的教学作业成绩比例占15%,期末考试成绩评价为70%,其他的课程和内容为15%,如课程访问次数、课件学习以及讨论参与度等。

四、注重事项

1.网络课程要以现有的教学目标,结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和策略,并且以目标为指导,构建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环境,形成对网络教学的有效支撑,与此同时,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软件和工具,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规划符合所有学生的网络教学教材。

2.网络课程管理重在规划,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提示等。在设计时,设置在各章正文之前,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论差异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展开教学,确保对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同时,还要适当增加案例分析、思考分析等,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课程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发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会计学网络课件设计中的课程管理,一定要立足于学生实际,采取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会计学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并且针对这些基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详细介绍与耐心辅导,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确保网络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庆强.多媒体网络课件设计与制作.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2]陈泓宇.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课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9.

[3]王涛.多媒体网络课件设计与制作初探[J].浙江教育技术,2009(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课件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 要:语文教学的基本平台是课堂,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多媒体促进教学的进行和学生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式

由于受语文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制约,常常使许许多多本来美不胜收的语文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多媒体的出现,其强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对语文教学旧有的模式提出了挑战,为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语文课的多媒体教学总结起来有以下“三要三不要”。

一、要因课制宜,不要求大求全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有其明显的优点:直观、形象,有利于个别教育,有利于学生智能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多媒体毕竟是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切忌为表现信息技术而不问教学内容,非运用多媒体授课不可,甚至有时候,明明用现成的挂图、投影片、录音带等就可以解决,却还要自制课件授课。这样,花费过多的时间,忽视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有本末倒置之嫌。施兰姆曾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也就是说,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切忌求大求全。如我在上一堂作文课时,要每个学生都带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照片。结果同学们带来的照片有参加夏令营活动的,有和体育明星合影的……我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把照片展示出来,并向大家叙说照片背后的故事……教学时,虽然只使用了一种设备,但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另外,要做到因课制宜,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益的最佳结合。

二、要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不要片面追求直观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所以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追求动态效果、直观性、演示性等。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把人物、情节等展示得过于形象直观,势必缩小学生想象的空间,束缚他们的思维,不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文学作品欣赏的规律。文学作品的欣赏虽然也有视觉活动,但文学形象不能直接诉诸感觉知觉,它必须以文学语言为中介,欣赏者必须通过再造性想象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文字描述的形象。所以我们在制作语文多媒体课件时,要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接受审美情趣的熏陶和道德情操的感染。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引导入境,创设审美情景,渲染审美气氛,从而使学生体味作品的深邃意蕴和内在美,逐步提高文学素养。相反,如果单纯地把作品中的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就少了感悟和思维的余地。比如,在教《听潮》一课时,不必一下就展示画面,而是让学生对课文充分感知,再指导学生观看三幅不同的书本插图,让学生去想象此时海潮的景象,并再一次在海潮背景音乐声中朗读课文,细细体味海潮的美和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扣住了课题中的“听”,不让听觉被视觉所冲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挖掘语言因素,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述的境界中,充分感受作品的语言、形象、意境、思想美,这样才符合语文教学和文学欣赏的规律。

三、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不要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要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而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媒体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把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和课文中作者的思路融为一体,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所以说,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应该有主动参与的机会。从另一个方面看,语文教学渗透着情感因素,让学生参加多媒体的制作可以让他们的情感意志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把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语文教学课堂。笔者在教朱自清《背影》一课时,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背影的插图,学生们看后提出: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个MTV。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索性发动学生一起创意制作。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我们选择了一首歌曲《再回首》,配上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插图和画面制作成MTV。当这个很好地表现了课文的主题、挖掘了课文的意境的MTV在课堂上播放时,大家都深深地被作者笔下的父子之情感动了。教学活动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涨,创造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语文多媒体课件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赖的帮手,但这个成效并非一蹴而就,在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的同时,我们只有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升的符合认识规律的道路,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才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程.

[2]多媒体教学系统组建与管理.

[3]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作者单位 丹阳大泊中学)

课件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生物化学检验;PPT课件;制作体会;教学设计

Experience in making PPT courseware for biochemical assa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UO Shimei

Kunming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Kunming 650600, China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iochemical assay; PPT courseware; Making experience; Teaching design

PPT是Microsoft PowerPoint的简称,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其对教学思想与流程进行呈现的演示文稿制作工具软件,PPT课件即用Office PowerPoint制作的PP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课件形式[1]。PPT的特点是:(1)入手快,易于掌握;(2)具有很强大的多媒体展示功能;(3)能够用VB进行编程等[2]。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六大核心课程之一,还有其他五门分别是临床检验基础、寄生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和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3-5],又称临床化学,其内容抽象,结构复杂,其基本理论知识可以为实践教学和以后的临床工作做铺垫,依托PPT课件进行教学形象、直观,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因此课件制作也成为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本文结合教学中制作PPT课件的經验和教学经历,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针对PPT课件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生物化学检验》课件设计与制作以及《生物化学检验》PPT课件制作的技巧。

1 《生物化学检验》PPT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过分依赖文字,文字使用单调,信息复杂,不突出重点

就《生物化学检验》理论课而言,当教师需要讲解理论知识时,在现行的教学中通常普遍使用文字表达,因此PPT课件上就会出现大段文字,授课时教师照着PPT宣读,显示出对文字的过分依赖。从教师制作的PPT来看,文字使用单调、重复,多数课件表现出文字简单、无变化,经常出现教材搬家现象。有些老师制作课件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以致课件中包含的信息既多又杂,在PPT上没有合理规划内容,造成对比不协调、配色不科学、布局失衡等问题,还会降低学生注意力[6]。一方面过分依赖文字,另外一方面文字使用单调,再者内容既多又杂,最终导致重难点不突出,因此需要在以上三方面进行改进。

1.2 结构缺乏逻辑性、科学性,无重点

在现行的教学中,大部分《生物化学检验》PPT课件的结构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且没有重点。多数教师制作PPT前,没有对这门课程进行很好的设计,缺少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内容之间缺乏层次感,且每张PPT的知识点很多,导致学生找不到课程的重难点。决定课件制作质量的关键是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这是整个PPT制作过程中的核心部分[7]。

1.3 界面设计色彩搭配不协调,滥用动漫

现行的《生物化学检验》PPT课件存在界面布局不合理、文字大小不科学、整体色调风格不统一、与课程内容不协调等问题。应该根据课程内容来设计模版和整体色调,界面设计、色彩搭配要和课程内容相协调。动漫有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不必要的动漫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忽视教学内容本身[8],因此需要在界面设计、色彩搭配方面进行优化,做到界面设计合理、色彩搭配协调、适当应用动漫。

2 《生物化学检验》课件设计与制作

本文根据刘观昌、马少宁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4版《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标准、教学大纲和课程特征进行课件设计与制作,下面就“肾的结构与功能特点PPT课件”的制作从素材收集、教学设计、PPT课件制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9]。

2.1素材的收集

PPT课件的血肉是教学素材,优质的教学素材可以更好地展示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从而使知识形象化,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素材包括图片、思维导图、图表、表格、结构图等静态资源以及视频、动画等动态资源,平时就要注意对这些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的收集和制作。

2.1.1 图片的采集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图片可以进行收集,还可以利用教材附带的图片、公共资源、网络等收集教学图片,课件制作的时候选择色形俱佳的图片。“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PPT课件”制作时如果收集不到人的肾脏,可以用猪的肾脏,巧用联想的方式。图片的收集是一个长期过程,平时遇到就要注意保存。

2.1.2 思维导图、图表、表格、结构图的制作 在PowerPoint制作软件上“插入”一栏可以插入思维导图、图表、表格、结构图等静态资源,这些静态资源的插入要能充分体现教学内容,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用思维导图介绍肾脏的组织学结构,直观、形象、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1.3 视频、动画等动态资源选择和制作 利用网络资源、专用软件收集制作视频、动画等动态资源,如尿液形成的三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尽量采集和制作视频、动画等动态资源,再配合讲解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设计

如何在54个学时内将《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内容组织好、生动有趣地讲解清楚?每章PPT的教学设计都不一样,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甚至同一主题采用多种形式表现,没有固定的模式。下面就“肾的结构与功能特点PPT课件”从导课、讲授新课、小结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2.2.1 导课 第一页PPT:一张肾脏的图片加一张尿液的图片,导入新课,并提出“肾脏的结构包括哪些”,“以上两种图片有什么联系”,“尿液是从哪里产生的”,“尿液是怎么形成的”等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导课。在引入新课时也非常适合联系学科的最新进展,但很多教师制作PPT课件时通常只注意安排教材内容,容易忽略学科新进展的介绍。

2.2.2 讲授新课 新课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概述、肾脏的基本结构、肾脏的基本功能。先对肾脏做个整体概述,然后以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为主线重点介绍肾脏的组织学结构和泌尿功能。概述部分结合图片和视频来制作,清楚展现肾脏的基本情况;用图片和思维导图呈现肾脏的解剖学结构和组织学结构,重点对照图片和运用思维导图介绍组织学结构;肾脏的基本功能部分重点介绍肾脏的泌尿功能,泌尿功能要结合之前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介紹,达到温故而知新和前后相互联系的目的,增加学生的记忆和兴趣。注意将图片、视频、动画、文本等结合,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用更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2.2.3 小结 用思维导图总结肾脏的基本结构,用思维导图和动画总结肾脏的泌尿功能。将学习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联系起来,用线条图和图表将重难点进行总结,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部分内容。

2.3 PPT课件制作

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软件进行PPT课件制作。根据教学设计,将收集的教学素材进行分类、排版,每张PPT按照讲授的知识点合理集成[9]。

3 《生物化学检验》课件制作的技巧[10]

PPT课件制作不仅追求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素材的精心制作,还追求形式美和整体美。以下从四方面来探讨《生物化学检验》课件制作的技巧,分别是:选择合理的模板,设计合理的页面;合理使用flash课件素材、图表、图片和视频;合理使用字体、字号、颜色、页面布局;巧用表格、结构图、数字取代文字,且文字内容应注重概括和总结,以达到简化知识点的目的。

3.1选择合理的模板,设计合理的页面

目前互联网有很多免费的PPT模板供下载使用,要选择简洁和清晰的,简洁是指模板不要太过花哨且文字要简洁,简洁的模板保证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内容上,不必要的动画和闪耀夺目的背景图片无法将知识很好地呈现给学生,课件中的文字应该是知识进行浓缩和精炼后的关键词,不是教材内容的照搬[11]。清晰是指文字内容能在背景中清楚地呈现,白色的背景加黑色的字,必要时候重难点用红色文字呈现,往往能够达到最清晰的视觉效果。《生物化学检验》的所有PPT课件统一用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制作的模板,文字的颜色都是以黑色为主,红色为辅,字体颜色以2~3种颜色为佳。此模板简洁、清晰,能达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合理使用flash课件素材、图表、图片和视频

重难点知识用红色标识外,还可以插入flash课件素材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当然过多的flash课件素材会引起喧宾夺主的效果。在《生物化学检验》所有课件中适当引入图表、图片和视频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化学检验》侧重于讲授测定的原理、操作等,将原理、测定的步骤做成视频插入PPT中,使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明了。

3.3合理使用字体、字号、颜色、页面布局

选择合适的字体、字号和颜色特别重要,原则上一个PPT不要超过3种字体、3种颜色,才能体现出它们的协调性,当然同一类内容字体、字号和颜色应该统一。《生物化学检验》所有课件笔者最常采用的字体是华文楷体加粗,一级标题36号,二级标题32号,正文28号。颜色应该根据内容合理选用,颜色太多显得花哨,影响注意力。页面布局上,内容间如文字和图片间要有合适的距离,字间距、行间距也要设置合适的距离,还有文字和各种课件素材该放哪里都有一个讲究,这样做出来的课件才有层次感[12]。

3.4 巧用表格、结构图、数字取代文字,且文字内容应注重概括和总结,以达到简化知识点的目的

巧用表格、结构图、数字取代文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知识点的文字部分用表格或结构图形式展现出来,学生既能较直观地学习对应知识点,对于课后复习以及对知识点的识记也起到了不小的辅助作用[13,14]。有些大段的文字要注意概括和总结,将重难点呈现出来,以达到简化知识点的目的。

3.5 适当设置动画效果

《生物化学检验》所有课件设置了适当的动画效果,PPT之间设置适当的切换方式,一般采用“平滑淡出”效果。每个PPT上面的内容都要控制出现的先后顺序,根据内容安排和教学设计设置恰当的切换方式[15],但是动漫不宜过多,避免滥用动漫,以免喧宾夺主。

4 《生物化学检验》课件制作感悟与体会

好的PPT课件离不开课件素材的收集,平时工作中就要注重素材的收集和保存,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好的PPT课件也离不开教学设计,课件是教学的工具之一,教学设计是课件的灵魂,所以要注意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

5 小结

综上所述,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制作完成的《生物化学检验》PPT课件,主次分明、界面清晰、层次合理、动静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学效果[9]。高质量的PPT课件只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课堂教学成功的其他步骤也很关键,高质量的PPT课件加上其它因素才能开启成功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金凤.制作PPT课件的原则及技巧[J].数字通信世界,2019,15(4):270.

[2] 田永亮.高中地理PPT课件的制作和使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3] 左世梅,张兴雪,金玲芬,等.生物化学检验动手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34):62-65.

[4] 左世梅,杨林杰,尤座玲,等.“生物化学检验”微课的开发设计与制作初探[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6):152-155.

[5] 左世梅,楊林杰,杨桂薇.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课程说课设计[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5):370-371.

[6] 荆力群.高质量PPT课件制作模式探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0(4):131,133.

[7] 张义友.浅谈中专《内科护理学》规范化课件制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20):75,83.

[8] 张丽娟.高校PPT课件制作及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2):207-209.

[9] 史才兴,李晓琎,徐旭东,等.《系统解剖学》PPT课件制作体会[J].解剖学研究,2018,40(2):151-153.

[10] 郑文婷,丘玮凡.浅析高校教师如何提升PPT课件制作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6(29):42.

[11] 潘小姣,王勤.中药制剂分析PPT课件制作心得[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1):132-133.

[12] 孟富涛.浅议PPT制作应注意的几点事项[J].现代经济信息,2018,39(6):471,474.

[13] 莫燕,林雯.PPT课件制作在农村医学专业《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115-116.

[14] 宋贵才.浅谈怎样做好PPT教学课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26):187-188.

[15] 鞠花.微课开发中PPT的制作技巧[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5(18):138.

(收稿日期:2020-04-15)

课件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境;模型

高中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照顾所有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需要合适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特别是在新教材引入研究性学习、探索性活动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掌握更丰富的物理知识,物理模型的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抓住物理情景与物理模型的建立,将最基础、最典型的物理模型、物理问题介绍给学生,并通过建立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将研究方法和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感悟物理情景与物理模型的建立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所发挥的积极、有效的作用。能够将理论结合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物理中的情境与模型概述

物理中的情境指的是物理在生活中运用的场景,高中阶段学生的物理知识虽有了一定储备量,但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了解甚微,且并不能将物理知识很好地应用于生活中。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应用场景,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物理知识,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将物理知识融于情境中,使学生通过真实情境的具体分析,进而挖掘物理知识的实质,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内容。物理中的模型是通过将复杂的物理知识通过模型的方式直观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知识理解更加轻松。物理中的情境与模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教学中应用,教师可通过营造真实的物理知识应用情境,使学生对知识有一定了解后,逐步对知识进行整合分析,构建物理模型。综合而言,情境与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学生直观理解知识,将复杂的知识内容简化,以及促进学生形成物理思维逻辑,深入掌握物理知识均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二、情境与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策略

(一)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

物理知识中虽涵盖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物理实验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并准备实验所需器材,共同带领学生展开探索。通过具体完成实验的过程,学生能够将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进一步挖掘,学生自主探索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记忆更有帮助,同时能够促进高中生物理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基于物理实验,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是高中物理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方法,不仅能够增添课堂趣味性,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长度的测量”章节知识时,这节实验需要学生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测量原理。这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对教师中的物体展开测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模型在教学中的运用

物理中的模型种类较多,但实际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对象模型,这种模型类型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更加注重对主要内容的保留,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展示核心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其中涵盖磁感线、质点、点电荷、电场线、轻弹簧、完全弹性体、理想气体等。其次,是条件模型,这类模型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是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外部条件分析,进而构建较为理想的模型状态,其实际过程中涉及面窄,主要是应用于力学中的光滑斜面、热学中的绝热容器、电学中的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研究。最后,是过程模型,这类模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物理的现象与本质进行研究,即通过体现出的物理现象深入挖掘本质,涵盖了力学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抛体运动、弹性碰撞;电学中的恒定电流等知识。

(三)借助情境和模型解题

运用情境和模型解决实际物理题目,对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解题均有积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直观感受物理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物理思维逻辑,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例如,

题目:一辆动车R以V1速度向前行驶,行驶过程中司机看到有另一輛动车X以相对较慢的V2速度向前匀速行驶,于是动车R司机立即开始刹车,动车呈现匀减速状态向前行驶,试问如何能够避免两辆动车碰撞,加速度a应具备或满足何种条件?

分析:将动车X假设为参照物,即R与X做初速是(V1-V2),加速度a呈现匀减速行驶状态。若动车R相对于动车X速度为0,两辆动车将不会发生碰撞。因此,假设动车R的车速减至与X相同,那么R的位移是d。让学生根据题目文字叙述还原出用以形象描述物体运动情景的一种简图(运动示意图),同时在图上标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状态量和位移、时间等过程量,还原题目运动情景。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而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应用新型技术理念和手段。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物理知识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物理模型的构建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能力。

通过模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与解题物理问题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发东. 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4):209.

[2]徐清. 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名师在线,2017(01):54-55.

[3]冯楠,王林. 运用演示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的实践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02):27-28.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香山中学 彭志永

课件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一、语文生活

语文生活是一个新概念,十几年前才由国人提出,较多运用、特别是用于语文教育领域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当这一概念被应用于语文教育领域之后,有人可能会把它同语文这个科目简单地联系起来,以为语文生活就如同语文课堂那样狭窄。其实不然,只要稍微用心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在教育普及的今天,在语言信息技术广泛介入日常生活的今天,几乎很少找到完全不使用语言文字的场合。因此可以说,语文生活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社会生活之一。没有高质量、高品位的语文生活,就不可能有幸福而和谐的社会生活。认识语文生活的重要性,不仅是政治学、社会学、语言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研究者、语文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语文生活虽然包罗万象,伴人终生,须臾难离,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甲,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当然这里所谓的“语言”应作广义理解,不仅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也包括伴随口语的体态表情,伴随书面语的各种符号,失聪人使用的手语,失明人使用的盲文,以及在特殊场合使用的语言衍生品和语言代用品,如旗语、灯语、电报、口令、计算机语言代码等。广义的语言是一个庞大家族,在现实语文生活中,这一大家族的成员或相互配合协力完成交际任务,或在特殊人群、特殊场合中完成特殊的语文任务。当然,这里的信息也是广义的,包括语意、情感等。

乙,通过语言发出信息。人发出的语言信息有两大基本类型:首发型和反馈型。首发型是他人或某社会群体主动发出信息,或者要求信息接收者给以信息反馈,如对话;或者不一定要求信息接收者给以信息反馈,如作家发表文学作品,科学家发表学术论文等。反馈型是对他人发出的信息给出即时反馈或延时反馈。口语对话基本上是即时反馈,信件来往基本上是延时反馈。不过电子邮件、博客、微信等新的书面语交流方式,可能有即时反馈、延时反馈等不同情况。

丙,信息加工及知识建构。甲乙两方面是人的外部语文活动,通过这两种“人际交际”的语文活动,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社团与社团的信息交换。丙是大脑内部的语文活动,是信息的内化,通过这种“自我交际”的语文活动,促成人的知识积累与建构、智慧成长与觉悟,完成人生的社会化进程。

现实语文生活中,甲乙丙这三方面往往相互作用、相随而行。获取信息后常要进行信息反馈,于是便有了甲乙的互动。获取信息后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进而将有用信息贮存起来,内化为知识或智慧;这便有了甲丙的关联。发出信息是根据一定的智慧运转程序从大脑里提取出合适的知识,然后进行语音编码或文字编码,配之以必要的体态表情等,发出合适的信息;这便有了乙丙的联袂。

语言生活有共性也有个性。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职业等,语文生活就存在差异,甚至是重大差异。比如,从出生到大学这一人生时期,语文学习是最为重要的语文生活,这同人生其他阶段的语文生活是不相同的。又如,在利用计算机、手机等现代信息设备进行文字输入、网络浏览、学术报告等场合,会更多地运用到现代语言技术,这种“人—机—人”的交际逐渐成为广泛应用的语文生活。此外,不同职业的人,其语文生活也常各具特性,如语言学家、语文学研究者之语文研究,书法家之读帖弄墨,语文教师之语文教学,诗人之调和平仄韵脚,律师之能言善辩,相声演员之巧抖包袱,如此等等。这些与职业相关的语文特长,成就了各种语文专才。语文学习、语文研究和职业语文等,主要出现在特殊年龄阶段、特殊职业人群和特殊的语文场合,可以称之为“特殊语文生活”。与之相对的是“一般语文生活”。

二、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是为了让社会成员适应语文生活、过好语文生活以及培养语言专才而进行的有规划的社会教育活动。理论上讲,决定语文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评价语文教育的成功与缺失的依据,以及语文改革的方向与推力,都应当是语文生活。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语文生活,社会对人的语文生活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故而有不同的语文教育。西方古代的语文教育重视口语,例如古罗马的精英们都重视演讲艺术的学习。中国古代,特别是科举时代,语文教育(小学)重视书面语,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目的主要是获取功名,治国理政。近代,废科举,立新学,兴白话,语文生活面貌一新,语文教育也为之一新,民国时期的国语国文课本,便是那时语文教育的缩影。当下之中国,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局面,语文生活出现在现实、虚拟双空间中,碎片化的信息传递显出“微生活”的若干特征。如此之社会,如此之语文生活,对语文教育也必然提出诸多新需求。比如阅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养成终生阅读习惯,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比如以“翻译”为基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当列入公民素质的清单;比如为了适应虚拟语文生活,需要掌握现代语言技术,熟悉虚拟语文媒体的用词特点、语用规律和网民的交际习性等等。

对语文教育的评价,对语文教育各种争论的评判,当然有不同的原则和标准,但其根本还是看适应语文生活的情况。

比如,语文教育界比较大陆与台湾的语文课本,发现台湾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选篇要比大陆多。有人以此认为台湾人讲话具有较多的古雅成分,甚至认为台湾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保存较好,与语文课本中文言文选篇较多具有因果关系;于是便有提倡大陆语文课本增加文言文比例的呼吁,有反映这种观点的实验教材在编纂、试用,甚至还有把台湾语文课本引来使用的,“儿童读经”也曾热烘一时。现在很少有人否认阅读古籍、加强文言文教育的重要性,但有一个问题并没有得到科学研究,那就是在当下语文生活中,文言文究竟起着什么作用?

文言文在当今语文生活中的地位,与白话文运动之前显然不同。白话文运动之前,语文教育需要培养人的全面的文言文能力,既能熟练阅读文言文,又能熟练用文言文写作。而今文言文的阅读仍很重要,但用文言文写作的要求与古不同,除了少数专才外,只需要能在作文中适当引用些古文、有些文雅气息也许就可以了。白话文运动之前,语文教育是单言教育,只教授文言文;其后的语文教育是“白话+文言”的双言教育,白话文是“听说读写”的全方位教育,文言文则基本上是阅读教育。这种变化是语文生活的变化决定的。当下语文教育中,文言文教育的目标、选篇的数量和具体的篇目等,对“读文言、写白话”的语文教育观点的评价等,都应从当代语文生活的需要去研究、去评定、去抉择,而不能仅是大陆与台湾两地的对比,仅凭感性经验。

再如,关于语文性质的争论旷日持久,焦点是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静心思之,平心论之,语文应当是两性兼具。没有人文性,何以会有课文美篇?何以能够理解听读之意义?何以能够通过说写表情达意?没有工具性,人文何以载行播传?道、理何以通达化心?人文性包括文学、文化、政教等,强调到极致也许便是“文革”中语文课、外语课的样子。工具性包括正音识字、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强调到极致也许便是当年语文课“一分为二”的情况,或是当年语文知识充斥课堂、考卷的情况;社会对当今语文水平滑坡举出许多例子,如汉语拼音不会分词连写、标调符号用不恰当、“的地得”不会分用、应用文写不妥帖、语文知识匮乏等,这是不是忽视语文的工具性造成的?

不管主张人文性还是主张工具性的学者,其实可能都承认语文兼具“工具”“人文”二性,其分歧也许主要表现在对语文应当如何定性,对不满的语文现状该如何改变,或是在大纲拟定、教材编写、教学活动等层面应如何操作等;但是,究其分歧产生的原因,其实是如何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解决这一争论,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从当代语文生活的需要出发来审视,可能会有帮助。

三、从语文生活看当今的语文教育

100多年来,语文教育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由“小学”(指“文字、音韵、训诂”之“小学”)的单言教育发展到文白双言教育(民族地区则开展了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的“双语教育”),基本消除了青壮年文盲,并引入了一些虚拟生活的教育成分。语文教育总体上在跟随着语文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包括主动变革和被动变革。但是,从当下语文生活来审视当下的语文教育,也会发现一些不足。

在观念上,没有认识到语文生活对语文教育的决定性意义。制定语文教育的目标、规划语文教育的内容、评价语文教育的效率、改进语文教育的思路、臧否语文领域的观点等,都未自觉考虑语文生活这一根本性因素。语文学界对语文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不明了,对语文生活的变化不敏感甚至表现出习惯性的排斥,不清楚语文生活对未来公民的语文能力要求,因而严重影响了语文教育的质量,制约了语文教育的发展,使得语文教育或只是顺着学科的惯性前进,或是对国外做法、地区经验做局部模仿甚至是跟风式借鉴,或是热衷于“厚古薄今”式的回归,回归到古代的私塾教育,回归到民国时期的课本。笔者并不是说语文教育必须故意摆脱历史惯性,不能借鉴历史及他者,而是说应当在理性指导下借鉴或是模仿。

在目标上,语文教育的定位多为概念性或是战术性的。所谓概念性目标,就是很难对其瞄准,比如人文性、工具性等。所谓战术性目标,就是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之类,即使这些大纲是合理的,以此为教育目标也是严重偏误,因为严格来说它们并不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概念性目标使语文教育在朦胧中前行,在争论中盘旋。战术性目标不仅助长了应试教育,也禁锢了语文改革发展的思想翼羽。

在内容上,当前的语文教育严重滞后于当下的语文生活,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传统的“听说读写”观需要完善与更新。比如“读”,网络信息的检索与阅读逐渐成为常态,所谓的浅阅读、微信息正在深度影响人类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和阅读质量,应及时改进教育内容。此外,由于通讯、交通的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大流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双言双语人的批量涌现,使得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文化快速交汇融合。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生活在不同的文化之中,但是现在的语文教育还是“听说读写”,缺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觉意识。

二是语文知识需要受到更多的重视。语文活动需要具有语言文字及相关知识的处理能力。将听到的语音、读到的文字转化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加工处理,离不开语言文字知识、相关的百科知识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等。将合适的信息从大脑中提取出来,并且因人因境转化为语音或文字,得体地进行表情达意,也离不开一定的语文知识。此外,语文知识是人类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门类,从科学普及的角度看也不应忽视语文知识教育。与之相关的,语言国情教育、科学语言观的培养等,几乎没有进入语文教育的视野。

语文教育内容的更新,是语文教育进步的重要体现,是关系语文教育全局的基础性工程,涉及教师知识的更新、教学目标的更新、教材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组织的变化等。教育内容滞后于语文生活,便导致语文教育的全面滞后。

在方法上,也大有改进之处。中小学阶段的语文生活主要有二:真实语文生活和虚设语文生活。语文课之外的语文生活,比如与父母、同伴等的语文交际,乘车、购物、参观、旅游等的语文交际,都是真实语文生活。对真实语言生活进行有效指导,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习得”是语文能力获取的最佳方式。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语文生活,多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并不真实。但虚设不同于虚假,应当尽量仿真,在仿真中让学生得到真实体验。教学中的虚设语文生活,若不重视其“真实性”,教师讲课如“秀课”,学生日记不真实,作文“假大空”,不仅妨碍学生语文生活能力的正常发展,还可能产生教育伦理学的问题,招致“说谎”“虚假”之类的批评。

总之,语文能力是与计算能力、逻辑能力鼎足而立的人类最重要的能力,语文生活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社会生活,故而语文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超乎寻常的地位。社会对语文教育的批评抱怨,学生对语文教育的厌烦,语文教师的辛劳与无奈,语文学界的长期争论,已经将语文教育推到了必须改革的历史关口。语文生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力,是语文教育改革方向、改革效果的基本评价标准。但是,语文学界对语文生活的现状研究不够,对语文生活的未来发展没有预判,对语文生活与语文教育的关系缺乏应有的理性认识。因此,这些方面的研究应当受到重视,尽快开展起来,应当尽快克服语文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等与当下语文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培养未来的公民具有过好语文生活的各种能力。

课件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1 PPT的特点

PPT除了简单易学、操作简捷等优点之外, 还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1 多媒体组合, 表现力强

文字、图片、动画、音乐、影视等, 可以在PPT课件中有机组合呈现, 这是PPT相对于黑板最大的优点。多媒体的组合, 使得教学信息形式丰富多彩, 便于学生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多级项目符号, 层次分明

在P P T中, 可以设置多级项目符号, 并且可以通过“格式-项目符号与编号”对项目符号的表现形式进行编辑, 利于呈现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层级的项目符号, 教师可以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地展示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的学习。

1.3 超链接使用方便, 浑然一体

教师可以在PPT中几乎所有的对象 (文字、图形、图片等) 上, 设置超链接, 有利于教师依据教学设计的思想, 有机连接整个教学内容。

2 P P T课件制作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大量PPT课件进行分析, 笔者发现, 目前在PPT课件制作与使用中, 存在较多问题,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笔者从课件内容、课件呈现形式、使用过程等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

2.1 课件内容

内容是课件的灵魂, 组织良好、动静相宜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常见的课件内容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多种媒体资源 (文字、图片、视频等) 缺乏有效的融合。很多教师的PPT上只有文字内容, 在文字内容讲解完, 退出PPT, 另行打开视频或图片, 缺乏将多媒体资源有效融合的意识和技巧;无关的图片或动画,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些教师追求PPT课件的花俏, 在课件中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或图片, 容易干扰学生的学习状态;错别字, 甚至科学性错误。

2.2 呈现形式

目前大多数教师在PPT制作过程中, 往往忽略了呈现形式的合理设计, 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 不利于学生掌握教学的重难点。主要表现在:文字材料的简单堆砌, 课件是扫描版的教材;层次不够分明每页课件是一个大的段落;文字格式不规范:字体太细、字号太小等;没有适当的行距, 文字拥挤;颜色对比不鲜明, 看不清背景上的文字等。

2.3 使用过程

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课件内容不熟悉, 或者是PPT课件制作后期缺乏一些必需的操作。常见的问题包括:课件内容和教学节奏不匹配。有些老师的教学节奏把握得挺好, 但是P P T课件上的教学内容却和教学节奏不匹配, 常常出现已经将下一页的PPT课件内容讲完, 翻页后却又重复呈现已讲内容的情况。另外, 有些教师常年使用同一个PPT课件, 或者直接下载其他老师的课件使用, 这样就直接导致在讲课过程中, 所讲内容和课件呈现内容脱钩或不一致的现象, 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出现“死链”现象:某些链接不可用。这一问题的出现, 很多时候是因为教师没有掌握将PPT课件中所使用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打包的方法, 当然, 也有可能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验证所插入的一些链接如网址等, 直接导致上课使用P P T课件过程中, 出现“死链”现象。

3 P P T课件设计基本原理及步骤

其实, 只要我们在制作过程中, 适当融入多媒体教学设计思想, 合理编排文字, 使用恰当的图片和动画, 就能使PPT课件成为教学的好帮手,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下面依据多媒体教学设计思想, 介绍一套简单易行的PPT基本设计原理及步骤。

3.1 内容选择

什么内容适合用PPT来呈现?我们选择内容的依据一般是:需重点强调的内容:公式、定义、章节标题、课程的重难点等;无法用言语或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名画欣赏、化学反应的过程等;需要长时间呈现的内容:例题、用来分析的文章等。

3.2 表现形式设计

表现形式设计主要要注意三个问题: (1) 模板:根据课程性质或授课内容, 选择或下载使用适合的模板。一般来说, 深色背景的模板, 适合在环境光线比较强的情况下使用, 易看清文字又不易视觉疲劳;浅色背景的模板, 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下使用, 便于学生看清教师的肢体语言。 (2) 图片或动画:当授课内容和形态、色彩、变化过程相关时, 我们可以尽量用图片、动画辅助教学;图片的标注应清晰准确;适当增加说明性文字, 对图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项目符号:合理使用项目符号, 使文字内容在页面中布局合理、层次分明。

3.3 分页设计

PPT是以一页也称为一屏来显示内容的, 而且只能同时显示一页的内容, 所以要进行分页设计。分页设计的技巧有以下几点:根据知识框架来分页, 如第一节一页、第二节一页;连续几页都表达同样的主题时, 通过标题、图示或图片, 显示其连贯性;在课件播放20分钟左右处, 插入图片、视频, 能够较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3.4 审视制作效果

这一步主要是对初步制作完成的PPT课件进行修饰和美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审视制作效果:文字大小合适, 间距恰当, 重点突出;动画自定义动画耗时合理, 动画播放时的声音能促进而非干扰教学;色彩颜色搭配合理, 清晰美观;结构首页整洁、目录简洁、链接合理。

3.5 使用前的准备

该步骤是在PPT课件制作基本完成后、上课使用前所进行的准备工作, 主要目的是实现授课过程中PPT课件播放的流畅, 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通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排练:设想可能的课堂情境, 讲解和PPT相配合;将课程中使用的图片、视频等打包, P P T文件必须和课件中所使用的视音频文件必须在同一文件夹中, 才能保证链接正常打开;版权:修改“文件”菜单下的“属性”, 或者将文件另存为“Power Point放映文件”等。

4 结语

本文中所设计的PPT课件制作步骤, 是在对问题PPT课件及部分教师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原理, 分析得出。该步骤在校内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将逐步推广, 然后在校本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使其更符合教师的制作习惯, 提高教师利用P P T制作课件的效率和效果。

摘要:从PPT的特点出发, 针对教师在制作PPT课件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依据多媒体教学设计原理, 总结出一套简单易行的PPT设计步骤, 以期对教师制作PPT教学课件有所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PPT,教学课件,问题,制作步骤

参考文献

[1] 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 微软公司.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200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小学数学获奖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创新美术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