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目标研究论文范文

2023-10-10

法治政府目标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顾名思义,是指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使用公共资金。民政系统的各项政府采购活动必须充分反映、体现和服务民政各项事业开展的需要。从民政工作职能上看,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福利、救灾救济等是最基本的民生,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事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政府采购工作是保障民政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广州市民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突出为民行政理念,围绕广州民政事业“17551”的工作思路,结合民政工作实际,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和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全面提升了民政系统新形势下的政府采購管理水平,为推动民政事业健康顺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创新规范政府采购管理

(一)加强领导,实行政府采购一口径管理

制定实施《广州市民政局招标管理暂行办法》《广州市民政局小额建设工程交易管理工作暂行细则》和《广州市民政局自行采购管理工作细则》等政策文件,明确采购标准、工作程序、审批流程等要求,形成较为完善的货物、服务和工程招标采购制度体系。成立局招标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下设局招标工作办公室,统筹管理招标采购工作。

(二)规范管理,实行招标立项一张图作业

按照年度计划、季度立项、逐月实施的原则,制定全年招标采购计划,按季度提出招标采购立项,集中汇总、统一报批;由局审批管理处汇总全局招标工作立项申请,核准各项目的采购方式,并按货物和服务、工程和信息化项目进行分组,分别提请局资产工作小组、基建工作小组、信息化工作小组进行审核。经分管局领导阅示后,报局务会审议通过。除批量立项外,对临时、紧急和重大项目按程序进行单独立项。确保项目当年预算、当年实施、当年完成。

(三)严格把关,实行政府采购文件一支笔审核

严格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认真开展对政府采购文件、合同、项目立项的审核把关;坚持“严格审核、严格流程”的原则,按程序选取招标代理,认真编制、审核政府采购文件,经招标办集体讨论、分管业务领导和分管招标工作领导组织召开会议研究,涉及重大项目和重要技术参数的拟定,采取广泛调研、深入论证和请业内专家研究等方式综合审定,最后报局务会议审定。在整个过程中,招标办与项目单位、招标代理和相关处室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保障招标工作如期推进。全局系统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8日,报局立项的货物和服务类、工程类、信息化类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共 454个,公开招标项目共 146个,其中货物和服务类107个,工程类17个,信息化类22个。

(四)加强沟通,实行同一平台对等交流协调

加强与招标代理机构、项目单位的沟通协调,遇到问题及时请示,确保指导工作及时、准确、到位。在重点项目的招标文件审核方面,采取电话、会议研究、专家论证等多种形式,与项目单位就政府采购文件的资格条件、项目需求、评分内容等关键条款进行反复沟通,加强对政府采购文件的审核把关,确保政府采购文件的质量,确保达到“少流标、少投诉”的目标。建立了市民政局政府采购工作交流平台,及时学习传送政府采购政策规定,广泛探讨和分析研究遇到的问题,释疑解难,分享经验。

(五)加强培训,确保统一操作专业水平

为进一步规范市民政局机关和局属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确保科学、规范、高效运作,市民政局定期举办政府采购工作培训班,通过邀请政府采购专家授课以及局招标办专职人员对最新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对局系统政府采购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实际操作中的事项进行说明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培训,并对各处室、单位做好政府采购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不断提高政府采购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

二、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为了解目前市民政局系统对政府采购管理工作采取措施后取得实效的现实状况,笔者对市民政系统中的政府采购工作经办人及负责人进行了一次专项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广州市民政系统各项目责任单位从事政府采购的相关人员,共66人,其中分管领导26人,部门负责人及经办人40人。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形式进行。由于被调查者采用无记名方式表达其意志,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保证调查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现将部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民政局加强和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建立政府采购归口管理体系,推进采购单位内控建设

近年来,市民政局结合工作实际相继制定了《国有资产和项目管理工作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细则》《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细则》《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细则》等多份内部管理文件,较好地规范了资产管理、基建工程和信息化项目的开展,但对政府采购行为的要求分散在各个工作细则之中,不利于操作和监督,2016年12月1日出台的《广州市民政局招标管理暂行办法》等三份文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很好的整合,形成较为完善的工程、货物和服务政府采购的制度体系,开启了政府采购归口管理的探索之路。审批管理处作为政府采购归口管理部门,按照局赋予审批管理处工作职责,加强基建工程招标代理库和货物服务招标代理库的管理,认真审核政府采购文件,组织政府采购活动,指导各处室、各直属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及时处理质疑投诉,定期总结收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确保局系统招标工作顺利开展。

归口管理体系得到了大多数采购单位的认可,近六成的人认为实施效果好,符合实际,对政府采购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近四成的人认为实施效果较好,基本符合实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各局属单位依此强化了内控制度,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近六成的局属单位建立健全了本单位的政府采购内控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本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

(二)政府采购文件质量提升,有效质疑投诉减少

减少质疑、投诉是政府采购法为投标供应商开辟的一条重要的法律救济通道,但是,政府采购实践中不乏供应商因落标、报复或者抱着通过投诉废标的侥幸心理而质疑、投诉;再则供应商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加之质疑投诉门槛低,使得质疑投诉现象与日俱增。采购人往往要花大量时间配合调查和处理,疲于应付。

市民政局开展政府采购归口管理工作前,质疑投诉时有发生,有的采购单位“逢开标就有质疑投诉“,各采购单位为应对这些质疑投诉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影响了工作的有序开展。

市民政局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后,政府采购文件的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政府采购项目的有效质疑投诉大幅减少。质疑投诉的内容基本集中在中标人的资质上,质疑投诉政府采购文件本身的少之又少。

(三)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源头治腐作用有效发挥

用制度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减少和预防工作出错或徇私舞弊行为。强化审批流程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办理流程,明确岗位职责。不少局属单位的经办人和领导反映,以往采购活动刚刚启动,就有不少供应商开始打电话给经办人和分管领导,甚至堵在一把手的办公室门口“毛遂自荐”。但是,自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以来,供应商意识到,在层层把关的审核机制下,他们只能依法依规地参加投标活动才能争取中标机会,不敢铤而走险“上门造访”;项目单位相关人员也进一步树立了规矩意识,法治意识,采购人的风险点大大减少。

法治政府目标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一、法治政府的由来

( 一) 法治政府的概说

对于法治政府的通说, 狭义的法治等同于法治政府, 在英文中, 同一种价值观和制度表达的是Rule of law ( 法治) 、Governance of law ( 政府法治) 、Government of law ( 法治政府) 。 (1) 而我认为, 这几种法治政府概念的说法都太过于单一, 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运行各权力的行使中依法行政, 把各级人民政府从决策到执行的整个过程纳入到法律的监督中, 做到依法行政。

( 二) 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的发展概况

1968 年的美国学者伊万 ( W. M. Evan) 是最早提出了法律指标体系的建立, 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梅里曼 ( J. H. erryman) 等三位教授在上世纪70 年代从事了专项研究的法律与发展, 但是在在伊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研究从机构、程序、工作人员、和消耗资源等4 方面进行。 (2)

应松年和马怀德教授参与的“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由“机构职能及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和行政决策、行政执法、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与问责、社会矛盾化解与行政争议解决、公众满意度调查”一级指标。 (3)

二、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

( 一) 指标评估体系的内容

国务院以《纲要》为核心, 按照依法行政的逻辑结构, 根据行政权的运行过程, 明确了法治政府7 项标准的规定, “合理配置政府职能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强化对行政行为的全方位监督、建立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 (4)

( 二) 指标评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 目前实际操作中大多数采用的是百分比的方式, 每一项指标分为很多子项, 对政府的考评中符合一项就给分, 或者是没达到要求, 减相应的分数。但是这有一个弊端, 就是在对政府进行评估时政府部门会刻意因为每一项的分数作假, 是为了证明法治政府的满意程度, 欠缺完备激励、高效管制机制的评估体系, 那么建立评估考核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5)

第二, 目前来说, 大部分的评估已经形成了行政体制内的评估, 行政机关拿主意, 少许的地方政府引入了第三方的评估机制, 比如交给专家和学者等等, 没有把评估体系作为监督政府的手段, 行政机关内是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但是还是缺乏一定的公信力, 操作性不大, 评估结果更无从谈起。

第三, 过于形式化, 国家开始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以来, 有些地方政府存在着跟风的现象, 为了完成任务建设评估体系, 没有形成完备的评估体系, 而是照搬其他地方的评估体系, 没有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三、改革的建议与设计

第一,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政府部门直接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益, 要公开政府部门的网站信息, 及时把政府信息公布到政府网站上去, 欠发达的地区可以通过政府部门公开栏贴报纸的形式公开; 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广大群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政府评估体系中进行评估, 保证考核体系的公开、完善了评估的统一。

第二, 考核评分标准的多样化, 考核的评分不再是单一的模式, 对于法治政府考核标准, 根据每一指标下的细化进行评分, 不去限定优良中差, 这样作假的现象就能得到杜绝

第三, 完善高效完整的监督体制, 任何一套完备的体制都需要监督, 更好促进评估体系的发展, 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机制也要进行, 同时要更加注重外部的监督机制, 联合推动政府的考核绩效。 (6)

第四, 法治政府的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政府内部, 要扩展到其他部门, 要从实质上和相关政策上来加以衡量。我们要加大政府考核评估, 尤其是执法部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主要限制相关范围。

四、总结

对于法治政府的指标评估体系需要建立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并建议一套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理论需要实践, 这不仅需要我们把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而且还需要理性的思维设计, 法治政府的指标评估体系需要可以量化, 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 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发展、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

摘要:随着法治政府的建立不断地深入人心, 各省市已相继建立了考核法治政府的指标评估。建立法治政府的指标评估体系, 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合理、有效、完善的机制。但是如何建立一套完备、客观的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 不但具有科学合理性, 还要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思维设计

注释

1 包万超.论法治政府的标准及其评估体系[J].湖南社会科学, 2013.

2 朱景文.现代西方法社会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4:43-45.

3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课题组, 应松年, 马怀德.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 (2013) [J].行政法学研究, 2014.

4 袁曙宏.关于构建我国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设想[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6 (4) .

5 包万超.论法治政府的标准及其评估体系[J].湖南社会科学, 2013.

法治政府目标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在各国构建电子政府实践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科技的进步、需求的增长、实践的要求和政府的自觉,虚拟政府、信息政府、一站式政府、电视政府、移动政府、智慧政府等一系列相关概念陆续应势应需应运派生出来,并有不同程度的进展。理论界和实践界对这些派生概念在电子政府中的角色定位与功用担当多有分歧,加之掺以各种误解误判,不仅干扰了派生概念各自前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政府发展。为澄清误解,消除干扰,需要梳理这些派生概念产生的缘由,并解析电子政府与这些派生概念之间的关联与互动。总的说来,相关派生概念及其实践进展发展了电子政府概念,并使电子政府概念得以不断演进。

关键词: 电子政府;虚拟政府;信息政府;一站式政府;电视政府;移动政府;智慧政府

一、引言

笔者曾专门撰文《电子政府内涵的演进及其界定》,历数有关电子政府内涵理解的不同观点,并提取其中的核心观念作为标识不同认识层面的主题标签,归纳整理出十类典型定义——工具说、系统说、能力说、机制说、模式说、形态说、服务说、改革说、过程说和政府说,藉以反映理论界和实践界在电子政府发展过程中对电子政府内涵认知的进展轨迹与相应成果。严格来说,这十类定义可以再行归并排序,如:可将系统说和机制说归于工具说之类,因为随着电子政府实践的发展,有些原来持有系统说和机制说观念的人们认识发生了改变,与持有工具说的人们在某种层面或程度上达成了一致;也可将改革说与过程说等的次序变换,因为持有不同观念的人们的占比会随时间变化发生改变,故可依占比次序而非依认知应然递进序列再行排序;但要去其一二却难以办到,因为尽管大多数国家已然在国家层面上将电子政府构建视为提升国家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国策,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以国家规划制定实施,并举一国之力倡议推行,且随着电子政府实践内容的拓展和程度的加深,人们对电子政府的认识也的确在不断提高,但是,人们的信心信念还是会因遭遇体制、资源、利益问题阻碍或面对理论、技术、政府基础难题难克而受挫,使之在权衡电子政府有可能给国家带来长期利益但也有可能给个人带来政治风险和利益损失之间摇摆,有可能选择被动、消极乃至对抗态度和行动。由此可见,十类认识层次分野并非泾渭分明、一成不变,而是边界模糊、时有变动,是有其实际原因的。

电子政府(electronic government,简称e-government、eGovernment、e-Government 、Egovernment或e-gov)概念提出的初衷是推动行政管理改革,其基础建设始于1993年美国时任副总统戈尔倡导实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实践应用发轫于同年戈尔发起的“国家绩效考察”运动,而理论支持得益于美国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数字政府研究计划。“电子政府是一个新的概念、新的研究领域,更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它的构建过程,是信息技术、互联网与政府进行深度结合的过程,这种深度结合的影响和后果,是导致政府管理变革的发生和对现有行政管理理论提出挑战”①,这是实践界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但从理论成果上看,理论界对这一伟大实践的反应显然有失敏锐,反响莫衷一是,反映难以服众,尤其是每当科技的进步、需求的增长、实践的要求和政府的自觉引致电子政府派生出新的前沿性概念,随之提出各种创新性观点并引入具体实践之后,针对电子政府概念的各种反对声音与替代之说纷至沓来,莫衷一是,难达共识,极易产生扰乱人心,干扰实践的结果。虽然研究者应该理性、宽容地对待所有不同观点,也无需强求一致认同,但面对迅速发展的实践的追问和亟需理论指导的要求,理论研究工作者如不能做出及时的回应,不能提出有力指导实践的成果,显然是不应该的。

目前,虽然人们对电子政府内涵的认识都或多或少地有了改变,但距离达成一致或共识显然还有距离。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十类认识所持观念各有不同,但明显表现出的核心要点交叉重复或彼此近似,相互之间内在关系密切,亦具有高度的同向性②这三个明显特征,体现出电子政府内涵演进的规律性和趋势。而相应地,比照电子政府发展的各个阶段人们对电子政府概念的认知的偏重、分歧和误解、误判,进而关注电子政府概念的演进过程,我们会发现它也经历了类似的历程,同样存在着这三个明显特征。只不过不同的是,电子政府概念的演进催生了一些新的概念,这些新的概念从电子政府脱胎出去(因之谓之派生)后独立发展仍具旺盛的生命力,对电子政府的生存与发展施加作用和影响(因之谓之相关)后与之更趋互动融合。正是这些相关概念的应势应需应运产生、相对独立发展以及与电子政府的互动关联,将人们对电子政府概念自身的认知推进到更高层面和更深层次。跳出电子政府之外,从派生概念角度看电子政府,能理性、审慎地检讨电子政府遇到的生存矛盾、发展危机和问题,发现自身解决矛盾、危机和问题必须采用的方式、方法、路线和方案;回归电子政府本体,从电子政府的视角看派生概念,收集、整理其各种属性和规定的行为,能发现它们的存在对电子政府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所以,电子政府应该对派生概念的发展予以关注并保持警觉,主动、有序、合理地收集有关它们的属性和规定的知识,并把收集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以不断发现新问题,修正和完善电子政府概念,在新的有所改进的认识意识指挥下,使认识行为更加合理和富有效率。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对深入研究电子政府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建设重点、价值偏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写作本文大致沿着电子政府实践进展轨迹(实践的先后)及脱胎于它的相关概念的登场时序(提出的先后),即依循从虚拟政府、信息政府到一站式政府,从电视政府、移动政府到智慧政府的顺序,依次对这些概念轮番登场与间或在场的原因、偏重,以及引致的分歧、误解或误判,还有它们对电子政府概念演进施加的作用和影响等进行探讨。本文研究的一个额外目的是想让那些试图以相关术语来替代电子政府概念的人们放弃执念,继续秉持电子政府的初衷,并坚定践行电子政府构建的信心信念。

二、从虚拟政府、信息政府到一站式政府

由于占据技术设施先进、实践应用领先、理论成果前沿的绝对优势,美国在电子政府(初期理论界更多地使用数字政府一词)理论和实践方面一直占据领先优势,处于引导地位,它所倡议、实施的虚拟政府、信息政府以及欧洲最早提出的一站式政府,从以职能为中心到以公众为中心,从技术驱动到需求驱动,旨在令公众满意,相关成果被各国政府争相借鉴吸纳,成为促进电子政府发展的引擎和助推剂。

1.虚拟政府

虚拟一词“表示潜在的可能性,它像现实一样真实,但却是用不同的方式”③。相应地,虚拟政府是在虚拟世界——网络空间中运作,它是现实政府在网络空间映射的结果,是像现实政府一样真实的虚拟实在,它可令政府工作人员在电子化方式下一起工作,通过电子化手段交流互动,利用信息技术代替组织某些部分行事或增加组织某些方面影响,具有随时开放、成本低廉、可忽略物理位置和组织边界合作、解决问题不需让人面对面等特点,可借助虚拟化应用、以虚拟化方式付诸实践。

一般来说,组织可以虚拟化的内容有五方面,包括组织的位置、组织接口或边界、组织过程、组织结构和产品/服务,而驱动组织虚拟化的原因有三点,主要是:要对市场快速变化作出反应,使能技术(包括计算机、计算应用程序和局域网等通信网络)的可得性,以及减少成本的要求④。可见,虚拟化具有能够帮助政府“超越现实,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⑤的潜能。

电子政府原本自政府办公自动化发展而来,其原意就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虚拟政府(virtual government), “目的是使政府与公民(G2C)、政府与企业(G2B)、政府机构之间(G2G)更友好、方便、透明、低成本地互动”⑥。虚拟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在政府机构之间互联,建立交流沟通渠道,推行跨部门合作,因此,自提出到现在,虚拟政府一直被视作电子政府的最重要的内涵和精髓,其内容和形式建设也由此成为早期电子政府构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只是由于遭遇来自官僚体制内外的各方阻力的原因,使得政府机构接受虚拟政府观念乃至将其付诸行动的进展一直缓慢,导致很多国家的政府部门至今还在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弥补后台建设的缺陷,无疑限制了政府机构之间的流程重组和业务协同,制约了电子政府业务流程自动化的脚步,对电子政府快速发展极为不利,这种局面必须加以改变。

“虚拟政府指的是这样一种政府,它的信息流动和传播流动越来越依靠网络而不是官僚渠道或其他正式渠道……它的政府组织日益存在于组织间网络以及网络化的计算系统内,而不是各自独立的官僚机构内。一个虚拟政府由许多覆盖在正式官僚结构之上的虚拟机构(是由网络化的计算机所连接起来的组织)组成。”⑦由此,虚拟政府因为能用电子化的手段低成本地运作并迅速地响应需求而成为电子政府的一个重要的连接渠道和运作载体。电子政府原本就是要构建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那么,既然虚拟政府能够帮助它达成这一目的,它理应受到政府机构的热烈欢迎。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原因主要在于:无论是政府外部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内部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相关应用系统开发、工作人员终端购买、上网费用等,都需要政府机构在建设初期投入大量资源,之后的长久运行也需要支付大量的维护费用,况且新的合作环境对业务流程、合作模式等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流程、机构等进行再设计,需要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实现综合业务管理和数据分析,需要从单个的应用程序过渡到更大的集成程序和数据共享,这些内容建设都牵涉到个人和集体利益平衡问题,需要赢得政治、行政、财力、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方能解决。现实中,因为相关问题解决不好,资源不能到位,往往会招致机构对快速推进虚拟机构及虚拟政府建设的诸多抱怨,也导致一些分歧产生。此外,技术采用的路径依赖问题需要克服,具体部门在政府内部利用技术方面的角色需要明确,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保证电子政府能更好地把握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机遇,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科学决策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更多的信息和服务。可见,虚拟政府建设阶段不可跨越,落下的功课需要补上。

2.信息政府

就信息体量而言,政府无疑是最大的信息机构。信息是政府管制和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决策和服务的支撑。对政府来说,信息非常重要,拥有大量的信息很重要,很好地驾驭信息更重要,这就需要对信息流动的任务及其过程予以同等关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戴维·雷泽尔(Viktor Mayer-Sch?nberger和David Lazer)曾提出,“电子政府太多关注于技术——技术上可行——而不是信息的流动。”⑧苏巴斯·巴特纳格尔(Subhash Bhatnagar)在比较电子治理和电子政府时,也对电子政府提出过批评,认为“在向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中,电子治理关注流程,而电子政府主要关心产出。”⑨令人欣慰的是,电子政府不关注信息流动这一缺欠因信息政府(information government,简称I-government)的适时应需提出而得以弥补。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戴维·雷泽尔在《电子政府和即将到来的信息政府革命》一文中提出,电子政府“要牵涉流程反思,借此社会共同决定怎样达成确定的目的。我们需要将电子政府构建进展到信息政府”⑩。在另一文中他们又提出,“信息政府不是电子政府的另一个阶段,不如说它是一种概念上的拉长,以提供一个互补的观点,来理解政府变化的性质及其与公民的关系。”11这些观点提醒我们:第一,不管是把信息政府当作电子政府的一个阶段来看,还是看作电子政府概念的延伸,它都是电子政府需要建设的内容,是电子政府必须有的经历,是其有益补充。认识到这一点,有利于政府以包容、开放的胸怀拥抱信息政府;第二,流程反思不只局限于政府内部,还有政府外部,故而信息流程再造(包括公民和政府之间的接口设计)会牵涉政府改革及其内外部关系,既然任何信息流程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政府整体,而流程再造又要由社会共同决定,政府就应有勇气面对信息政府建设的互动难题,担当起相应的责任;第三,信息政府并不是要我们放弃电子政府,而是提醒我们,当电子政府发展到了作为组织设计的关键驱动因素的信息流程已经成为其继续前行的阻碍时,就需要适时实施信息政府建设,进行组织结构重组,并与社会公众一起解决信息流动中的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和交易伙伴的可靠性等问题,以此为基础使电子政府得以建构在安全可靠的信息流程之上,这无疑对电子政府构建路径和路线选择起到了引导和保障效用。

目前,电视政府的主要目的是为公众提供信息、交互和交易服务。电视功能很简单,容易掌握,稍微学习就能操作,它为人们与政府打交道提供了新的媒介,能帮助人们去除与政府面对面的阻碍,能改变政府部门间的通信,使得公众不必再应付不同部门提出的同样信息要求,政民交互变得更容易、轻松和便利。国外有一些有关电视政府的研究成果,对其作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搜遍中国知网却一篇都找不到,不是因为中国没有相关实践,实际上中央政府自2001年开始一直在倡议的“三网融合”就是在为电视政府、移动政府乃至智慧政府铺路。

所谓“三网”即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是要达成这样一种结果,即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过程中,三网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目前,“三网融合”进展并不顺利,专家评说是因为“三网”内涵外延不对等不匹配,主体的功能属性不在同一“频道”,存在的时空体系不在同一时代,很难相提并论,亦更难以融合,为此专家认为目前只能寄希望于行政力量,靠中央各大部委联合发文,实行硬性整合,而三网融合新方案要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能否将政府决策和部门行为有效转变为企业的市场行为24。可见,在电视政府建设上,我国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方面内容建设不好,电子政府的信息惠民和让人民共享信息化成果的目标就难以达成。

2.移动政府

移动通信技术随时随地可及的特性以及移动设备产品设计的不断改进和功能的持续丰富,使得移动电话应用内容迅速增多、智能性迅速提升、渗透力迅速加强,它不再是从前单纯的通话设备,而是快速取代了人们常用的电子设备,成为广受欢迎的信息传播工具和电子服务手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周边的行业。目前,移动政府已成为电子政府实施的一大战略,政府开始在电子政府中引入移动通信技术,将移动通信网络作为提供高效率服务的新渠道,将移动手机作为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参与机会的新手段, 由此移动政府(mobile government,简称m-Government或m-government)因应技术进步和用户需求自电子政府派生出来,成为电子政府的新的子域和有益补充,扩展了电子政府的应用范围。曾几何时,由于电脑及其与互联网连接成本昂贵,互联网普及受到限制,电子政府应用可及性受到制约。人们难以想象政府能不加人为干预地提供预约服务、金融交易、付费等电子服务。而如今,拥有移动手机的成本已远低于购买计算机及将其与互联网连接的成本,且移动设备操作简单、服务资费便宜、私密性强,这促进了移动手机用户及其应用需求的增长,“由于许多公众在使用移动电话,移动技术就成为了提供信息的最有效的渠道。”25

移动政府旨在实现移动通信、移动服务、电子民主、电子政务四个目的,它的最大好处是打破边界的潜力,核心益处反映在增加公共服务人员的生产力,改进政府信息和服务供给,增加公共互动渠道,以及降低成本带来更多参与等方面26。由于它能帮助政府直达公众,又能在政府机构内部及机构之间加强电子联系,做到彼此之间快速交流互动和及时传递信息,因此,它扩展了电子政府的服务空间,增加了电子政府的应用范围,丰富了电子政府的应用形式,推进了电子政府的健康发展。但是,移动政府却不可能取代电子政府。原因在于:首先,“不是所有的应用都可以在移动设备上运行,它们也不应该如此。不是所有的无线连接在成本上都能竞争得过有线连接。”27这说明至少那些不能在移动设备上运行的应用是移动政府力所不能及的,电子政府的有线连接也还是要使用的。其次,随着智能型手机比功能型手机(也称为智障型手机)更多占领市场并获得广泛应用,移动电信运营商已经陆续在手机上开发出各式应用产品并提供诸多应用功能,无论是在移动服务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取得了突破式进展。以应用产品Google 地图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例,利用它能为市民提供所有服务机构地点的定位导航功能,方便市民寻找服务机构所在地,而当市民进入没有人造卫星覆盖的服务机构的建筑物之后,又可以利用建筑物内提供的无线宽带(Wi-Fi),使用其他的手机应用程序,如室内导航系统,为每个办公室定位,或按照楼层平面图显示建筑物内所有可供市民使用的服务设施以及所有办公室的服务项目。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根据市民手机的搜寻和定位纪录,实时了解在场的每一位市民的行动轨迹、搜寻的目标机构及当前所处的位置,据以掌控到访总人数、人流情况、各机构接待人数、服务设施使用情况,并根据建筑物、服务设施和服务机构承受能量,据以分析市民可期服务的可及性和有效性, 预测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以便尽可能地做出事先安排,如准确控制到访人数,预先提供预约排队,合理安排服务人员等。考虑到功能型手机在孩童、老年人、高科技产业涉密或研发人员、军队和政府单位人员中还有相当大的应用空间,政府在为所有手机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时必须要考虑到各种类型手机的接收能量,为不同类型手机用户量身定制不同形式的信息和服务,以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需求。最后,“将移动业务应用程序应用于政务活动可能不是很容易,尽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应该这样做。”28所以,要使移动政府真正成为电子政府的重要成分和有益补充,还需要政府继续推动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内的三网融合,即实现其高层业务应用融合,以此打破行业垄断和恶性竞争状态,做到为公众提供更加便利、廉价、增值的服务。

3.智慧政府

智慧政府(smart government)一词临近20世纪末才被创造出来。智慧与智能的不同,在于前者拥有情商,可以调整后者的智商和能商的正确发挥或控制后者的智商和能商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此外,智慧的想法被认为必须是人性化的,是以人为本的,所以要由积极的公共参与来保障,这些都是为什么在技术专家研究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和智能政府(intelligent government)之后,社科类专家也要加入进来共同研究智慧城市(smart city)和智慧政府解决方案的原因,因为只靠技术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

智慧城市的概念就像城市自身一样多种多样,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定义,就像是世界上有多少个城市,就有多少个智慧城市概念,相应地就有多少个城市管理者界定的智慧政府概念。这意味着,对于不同的政府来说,它的智慧城市和智慧政府的目标和策略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目标,针对信息化和城市化,植根于已有技术基础和社会条件的支持,有的定位在促进城市核心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以及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上,还有的附加上机构开发和物理的、社会的、经济的基础设施,以及干净的、可持续的环境和更多的智慧解决方案应用29,等等。再比如策略,有的是面向技术的,利用技术人员使其技术应用符合公共利益偏好并为之创造自由的公共空间;而另一些则把社会方面因素放在首位,具体策略涵盖了技术和社会的所有方面。当然,这些目标和策略是有共同点的,就是都在不断地把各种事物加到智慧城市和智慧政府的概念上。于是两个概念的涵义就被扩展到和城市的未来和发展相关的所有事物,推进了社会和技术的创新,并把既有事物更多地联接在了一起。

要使城市变得智慧,就要使所有的事物都智慧,都做到最好,要使政府变得智慧,决策和管理层的高智商无疑就是必需的了。为此,政府首先要把自己武装成智慧政府,这种武装应是全方位的,包括从观念到认识,从体制到机制,从知识到技能,在智商、能商和情商上都要有质的飞跃。就技能而言,政府要具有把控新工具的技能,特别是信息共享、虚拟整合、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的技能,还要具备开发跨领域、跨部门、跨系统的整合的业务系统的协作能力和竞争性合作能力,以及能快速应对更为复杂的、变化性更强的电子秩序的能力。而就管理而言,政府必须实现自我超越,一方面,要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制定战略战术,事先提出智慧城市和智慧政府的目标和解决方案,保证所有建设都是精心设计的,以保证充分利用整合的信息资源和小心谨慎地使用其他资源,保持城市的生态环境绿色、低碳、可持续;另一方面,要努力做到管理有序、张驰有度,既要勇于打破原有的组织边界,采用动态的组织结构,注意合作方的差异性互补,充分发掘组织及人的潜能,加强组织间合作,又要注意人性要素,给以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的治理与服务,提供适于人们生存的洁净的生态环境,保证城市中的人们的经济竞争的安全和生活的质量,以维护社会秩序和谐,保证人们可持续地发展和提高。而政府要做到这些,无疑使电子政府构建前进了一大步,因为其中所需的信息素养和政府基础都是电子政府最需要补充的营养。

四、结 论

电子政府已经存在,电子政府构建的目标还没有达成,这需要政府针对电子政府构建的目标和需求,逐一审视从虚拟政府到智慧政府建设中的问题和意义,既推进它们各自健康发展,又保证它们与电子政府有序协同。应该说,将虚拟政府、信息政府、一站式政府、电视政府、移动政府和智慧政府等作为电子政府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工作和重点任务,至今应是政府努力推进的重点和热点,无论是过去的以职能为中心还是现在的以公众为中心,无论是从前的仅关注网络渠道还是现在追求的多种渠道并用,无论是技术驱动还是需求驱动,无论是智能实现还是智慧担当,这些派生概念在电子政府构建过程中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后,政府针对这些概念支撑的实践工程,还需继续检讨其不足和差距,不断地促进电子政府跨上新台阶。

作为理论研究工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国家电子政府实践快速发展、各种观点精彩纷呈之时,能使人们以积极、客观和发展的眼光对待电子政府及其派生概念是多么重要,而建立起具有一致性的电子政府的话语体系,使人们能在较高的认知层面上协调和容纳与这一交叉学科领域相关的不同学科的相应术语体系,并使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顺畅进行又是多么必要。面对诸多关涉相关概念的意见分歧,我们更主张把信息政府、一站式政府、智慧政府、互联网+政府作为电子政府在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关注重心和目标追求来解读,需知电子政府重心有偏移是客观发展要求、现实环境和公众需求使然,电子政府追求公共利益、满足公共需求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主旨一直未变,也不应改变。当然,还要采取措施对电子政府构建中的不作为、消极作为和对抗现象予以纠正,以及时清除发展中的来自体制内外的各种阻碍。这一方面需要实践工作者(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学习有关电子政府的知识并接受有关其价值、意义、目标、任务的宣传教育,加深对电子政府的认识,另一方面需要理论工作者不断地总结实践、升华成果,在反复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历程中,吸取认识成果之精华,去除认识成果之糟粕,在求得共识基础上,鼓舞人们做出更积极的努力,以实现电子政府的理想目标。

注释:

① 张锐昕.电子政府概论(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2

② 张锐昕.电子政府内涵的演进及其界定[J].社会科学辑刊,2011(5):48-51

③ Virtual[EB].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rtual

④ David Gould.Virtual Organization[EB/OL].http://seanet.com/~daveg/Virtual%20Organizing.pdf

⑤ 殷正坤.虚拟与现实[J].新华文摘,2000(7):35

⑥ Subhash Bhatnagar. Unlocking E-Government Potencial: Concept, Cases and Practical Insights[M].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India Pvt Ltd,2009,p.4

⑦ [美]简·E·芳汀.构建虚拟政府,邵国松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3

⑧ Viktor Mayer-schonberger and David Lazer.Governa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m Electronic Government to Information Government[A].Boston:The MIT Press,2007,pp.1-14

⑨ Subhash Bhatnagar. Unlocking E-Government Potencial: Concept, Cases and Practical Insights[M].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India Pvt Ltd,2009, p.10

⑩ Viktor Mayer-Sch?nberger, David Lazer. E-Gov and the Coming R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Government [EB/OL] http://belfercenter.ksg.harvard.edu/files/intro-wp.pdf

11 Viktor Mayer-schonberger and David Lazer.Governa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m Electronic Government to Information Government[A].Boston:The MIT Press,2007,pp. 1-14

12 段龙飞.境外\"一站式\"行政服务机构建设实践及启示[J].信息化建设,2007(5):37-40

13 刘红波.一站式政府的演进轨迹与转型机理[J].电子政务,2012(12):22-29

14 Marios Chatzidimitriou, Adamantios Koumpis.Marketing One-stop e-Government Solutions: the European OneStopGov Project[EB/OL].http://www.iaeng.org/IJCS/issues_v35/issue_1/IJCS_35_1_11.pdf

15 Prokopios DROGKARIS, Costas LAMBRINOUDAKIS, Stefanos GRITZALIS. Introducing Federated Identities to One-Stop-Shop e-Government Environments: The Greek Case[EB/OL].http://www.icsd.aegean.gr/publication_files/conference/886491186.pdf

16 刘红波.一站式政府研究:以公共服务为视角[D].吉林大学,2011.

17 刘红波.一站式政府的概念解析与角色定位[J].电子政务,2012(8):67-78

18 S.Vasavi, S. Kishore. Need for 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 of E-Government web services within one stop web portals: A Case Stud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2), pp.136-140

19 于跃.“问题导向,创新服务”该如何破解[J].电子政务,2016(8):14-16

20 Viktor Mayer-schonberger and David Lazer.Governa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m Electronic Government to Information Government[A].Boston:The MIT Press,2007, pp.1-14

21 Klaus Lenk. Electronic Service Delivery-A Driver of Public Sector Modernization[J].Information Polity, 2002(7),pp.87-96.

22 张锐昕,刘红波.一站式政府的逻辑框架与运行模式[J].电子政务,2011(5):2-11

23 Patrizia Bertini. Designing Accessibile T-government services [R]. DTT:A Technological challenge to create an info-inclusive information society

24 任陇婵.关于三网融合 是时候该说说真话了[EB].http://digi.tech.qq.com/a/20160301/031604.htm

25 Abdulmohsen Abanumy, Pam Mayhew.M-government Implications For E-Govern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ase Of Saudi Arabia[EB/OL].http://workspace.unpan.org/sites/internet/Documents/UNPAN033540.pdf

26 Rameesh Kailasam.m-Governance...Leveraging Mobile Technology to extend the reach of e-Governance[EB/OL].file:///C:/Users/rxzhang/Downloads/m-Governance%20%E2%80%A6Leveraging%20Mobile%20Technology%20to%20extend%20the%20reach%20of%20e-Governance.pdf

27 Rameesh Kailasam.m-Governance ...Leveraging Mobile Technology to extend the reach of e-Governance[EB/OL].file:///C:/Users/rxzhang/Downloads/m-Governance%20%E2%80%A6Leveraging%20Mobile%20Technology%20to%20extend%20the%20reach%20of%20e-Governance.pdf

28 Rameesh Kailasam.m-Governance ...Leveraging Mobile Technology to extend the reach of e-Governance[EB/OL].file:///C:/Users/rxzhang/Downloads/m-Governance%20%E2%80%A6Leveraging%20Mobile%20Technology%20to%20extend%20the%20reach%20of%20e-Governance.pdf

29 What is Smart City.[EB/OL].http://smartcities.gov.in/writereaddata/What%20is%20Smart%20City.pdf

法治政府目标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一、2020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分发挥党要对一切工作的核心领导作用,及时调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多次在觉要会议、全体机关干部大会上,明确法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相关要求,并将法治建设纳入乡镇全年工作规划。同时,按照有关要求,把法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财政监管,进一步促进了全乡法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法治思维

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知法、懂法、用法”水平,将加强法治理论学习摆在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突出位置,多次在镇党委理论中心组、班子扩大会议等会议中组织学习《(中央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暫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等文件,不断增强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紧紧围绕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任务,加强法治学习与实践,推进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司法,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三)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依法管理

一是优化社会管理职能。

充分发挥法治在社会建设中规范、保障和促进作用。针对社会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做好***对象、刑释解教等人员的学法和依法管理方法,有效预防高危人群违法犯罪,通过创新社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由粗放型、防范型管理向法治型、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二是强化基层民主自治。

我们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激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跃性和积极性,通过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法律六进”,巩

固和完善基层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各项功能,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是加大社会矛盾调处。

进一步整合法治资源,加强各村便民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村综治工作站等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做到社会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真正实现便民、安民。今年1-12月份成功调解民事矛盾纠纷36起,充分发挥了调解、综治工作在稳定工作中的第道防线的作用,密切了干群关系,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严格依法行政,推进康洁执法

一是深入开展机关千部能力作风建设,机关管理、农村三资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深入开展党委(党组)规范性文件整理报送和备案工作,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的相关要求,遵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原则。三是在强化机关服务意识的同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着力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努力构筑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全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思路

2021年,我乡将继续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干部依法行政的学习培训

把干部学法用法情况,是否具备法制观念掌握与履行职责有关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我乡将进一步加强在新的执法体制下有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上开展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行为,以考评落实制度,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培训,迅速适应在新的执法体制环境下开展行政执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工作能力,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创新的目标实现。

(二)加强法制教育宣传,营造浓厚法制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开展多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面向全乡认真开展法律法规咨询和解答工作,进一步提高全乡公民法律素质。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加强法制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依法行政宣传,增强全乡人民法律观念意识,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法治政府目标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问:怎样理解《意见》的总体思路?

答:一是以加大《纲要》的贯彻力度为主线,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依法行政的重点任务。根据《纲要》确定的推进依法行政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针对当前依法行政和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规定了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7个方面的任务。

二是围绕上述7个方面任务的落实规定具体措施,增强各项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对建设法治政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特别是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意见》强调了新形势下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出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还分别就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问:当前,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包括有的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法治观念比较淡薄,“权大于法”的观念仍然比较严重。《意见》在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意见》规定:①要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使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②同时,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还存在立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够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意见》在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答:制度建设是依法行政的基础。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意见》规定:①政府立法要突出重点,确保质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反映人民意愿,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②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行政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都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③加强对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坚持立“新法”与改“旧法”并重。④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把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必经程序。

问:当前,一些行政机关违法决策、随意决策、拍脑袋决策问题仍然存在。《意见》在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为了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减少决策风险,《意见》规定:①要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②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③严格决策责任追究,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问:在行政执法活动中,乱执法、粗暴执法、执法谋利等问题时有发生。《意见》在规范行政执法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答: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最经常、与人民群众权益最直接相关的管理活动。针对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规定: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加强程序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改进和创新行政执法方式,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评议考核,要把评议考核结果作为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问: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现代政府的重要特征。《意见》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方面有哪些新要求?

答:推进政务公开,是规范权力运行、方便群众监督、有效防治腐败、提供高效便民服务的有效措施。为此,《意见》规定:①要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②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对人民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要依法在规定时限内予以答复;③深入推进办事公开,创新政务公开方式。

问:孳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还不到位。《意见》在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防止权力滥用,预防和制止腐败的关键。为此,《意见》规定:①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监督,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高度重视舆论监督。②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③保障和支持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④严格行政问责,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问:实践中,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意见》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答: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行政机关负有重要责任。为此,《意见》规定:要建立由地方各级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完善行政调解制度,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畅通复议申请渠道。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活动,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要主动出庭应诉。

问:《意见》在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法治政府目标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刚才,X局长传达了上级有关会议精神,通报了全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客观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2020年初步工作安排。一会儿,X还要作讲话,大家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下面,我就做好今年重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作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衡量标准以及7项主要任务和40项具体措施。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纳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提出了4项新的要求,为我们描绘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X书记多次对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出明确要求。全县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刚刚稳定,X县长就亲自召开这次推进会议。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区、市两级会议中指出的“简政放权力度不够、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法定程序不够、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滞后、法治政府考核客观性不强、法治政府建设保障不足”等问题,在我县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仅剩9个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各镇、各部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遵循,把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路线图”转化为全县法治政府建设具体“施工图”,紧贴实际、紧盯任务,奋力完成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突出重点,细化措施,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

今年是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收官之年。各镇、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按照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压实责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必须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来谋划和推进。各镇、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强化制度意识,做制度执行的表率,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将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全面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和更加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把法治政府建设与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各镇、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施政能力和水平。同时,要积极转变治理理念,不断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三)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在执法实践中,我县也不同程度存在多头执法、交叉执法、行政执法力量配置不合理、形不成合力、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各镇、各部门要把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抓手,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效能,减少执法的自由裁量。今年我县必须完成执法监督平台建设,全面使用全区统一的执法智能终端。各镇、县直各行政执法单位要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务必高标准完成此项工作,实现执法案件全过程留痕、及时上传存储、公示及重大执法决定的法制审核,防止和纠正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同时要继续强化行政执法培训工作,司法局要科学合理安排好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全覆盖。

 

(四)进一步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把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作为规范权力运行的重中之重,决策机制不断健全,决策程序逐步规范,在内容制定、程序履行、责任明确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但也有个别镇、部门在行政决策中没有真正形成运用法治思维、法律规定、法定程序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主动学法、遇事找法、决策靠法的意识还不够强,听取各有关方面和群众的意见还不够,违规决策、专断决策、拖延决策的问题偶有发生。下一步要严格按照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坚持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进一步提高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及合同协议审查能力,推动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另外,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进一步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化、常态化参与政府工作的途径和机制,发挥好法律顾问在依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五)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要把建设法治政府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借鉴新时代 “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自我纠错功能和行政仲裁便捷高效解决纠纷的优势,实现人民调解、行政复议、诉讼和行政裁决等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有机衔接。要加快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保障力度,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窗口化”“专业化”“一站式”法律服务。

 

(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主动出庭应诉。各镇、各部门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行政机关负责人要依法参加行政诉讼,直接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维护法律尊严与权威,提高政府公信力。要强化政府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级公务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各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把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上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全面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

2019年,我们通过组织X个镇开展示范创建活动,落实各项法治政府建设任务,我县法治政府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今年县人民政府将继续以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着力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各镇、各部门要按照创建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实际成效。

 

三、强化领导,压实责任,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成果落地落实

(一)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

建设法治政府,主体责任在政府及其部门。各镇、各部门“一把手”是全县法治政府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把法治政府建设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要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对标对表任务台账,认真梳理总结,倒排任务时限,逐一细化分解,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二)强化考核评价和督促检查。

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是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目前,全区已推广使用法治政府建设智能化一体平台,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化考评工作,扎实做好数据上传、更新等工作,确保各项指标落实到位。依法治县办、实绩考核办和政府督查室要按照中办、国办《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查工作规定》,充分发挥好督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对县直各部门和各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要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标准,优化考核方式,规范考核程序,落实考核结果,真正发挥督促、倒逼、问责、激励作用,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三)积极开展典型示范和宣传引导。

要依托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进一步加大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宣传力度,同时开辟专题专栏,将全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的新成果、新成效及时宣传推广,树立一批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标杆,形成样板效应,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进一步提升队伍履职能力。

各镇、各部门要结合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进一步加大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确保机构、人员、经费保障与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任务相造应。依法治县办公室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政治引领,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过硬、忠诚担当的法治工作队伍。

 

同志们,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振精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坚定不移地把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推向深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期高质量完成。

上一篇:网络蜘蛛设计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审时度势执政兴国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