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范文

2023-09-22

海外并购范文第1篇

一、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及特点

(一)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总体状况

麦肯锡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07年中国企业国内以及在境外收购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80%左右,收购的海外企业已经扩展到世界各地,并购的重点行业在能源和矿产方面。2008年以来,低迷的经济形势为海外并购提供新的机遇,金融危机逐步侵害到实体经济,为寻求国际化、进行产业升级的国内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

2008年中国市场共发生了66起跨国并购事件,其中43起已披露价格的并购事件并购总额达129.58亿美元,前三季度跨国并购金额呈现出明显的逐季增长趋势,第三季度发生了数起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大型并购事件,并购金额达到峰值91.21亿美元,第四季度由于受金融风暴影响,并购总额回落至20.37亿美元。

2009年以来,具有收购意愿和实力的国内企业面对尚处于不确定性中的市场,还在伺机而动。截至2009年2月17日,中国企业今年的海外收购总额较去年同期增加40%,涉及金额达到218亿美元,仅次于德国。

(二)国内企业海外并购呈现出的特点

1.大宗并购案交易规模大,主要集中于有色金属行业。2008年以来中铝公司在海外频频出手,通过合资公司和认购可转换债券向力拓集团投资195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同时与美铝公司收购力拓英国公司12%普通股股份、与马来西亚矿业国际控股和沙特阿拉伯王国本拉登集团签署合资协议控股合资公司40%股份等;中金岭南先后收购澳大利亚的先驱资源公司和PEM公司;中钢集团收购澳大利亚Midwest公司成为中国公司首次海外敌意并购的成功案例。

图1 2006~2009年中国市场跨国并购季度(月份)分布

注:2009年为1月份数据,其余为季度数据,数据来源于清科研究中心

其主要原因:一是全球金融危机和大宗商品的暴跌引发国外部分矿业公司陷入债务危机,资金链断裂,使得有色金属行业成为自然资源行业中并购规模最大的行业;二是中国对于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依存度高达35%~40%,而铜金矿、铝土矿相对行业产量而言,依存度更高,澳元的持续暴跌使得澳大利亚的矿业资产变得较为便宜;三是每年国内70%的铜金矿需要依靠力拓的进口,而铝土矿和氧化铝也绝大多数依靠力拓的支持。

2.单一的支付和融资手段使国内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现金支付是国内企业跨国并购中最常见的支付方式和较为稳定的支付工具。中铝公司前后共为力拓支付300多亿美元的巨额账单,创下中国海外股权收购的新纪录,引发了媒体对其资金链危机的担忧。为了解决巨额资金的来源,2008年10月,中铝公司曾因现金流紧张的问题而发行100亿人民币的公司债。 国内企业并购资金主要来自自有资金、国内银行贷款、国际银团贷款,少数企业通过到国际市场发行债券融资。单一的融资手段加重了企业的债务负担,形成高负债率,企业再融资成本加大,再加上还本付息,企业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国开行、进出口银行、中行和农行四家国内银行与中铝公司签订银团贷款协议,将向中铝公司提供约210亿美元的贷款额度,以支付中铝公司对力拓集团的投资对价和其他有关本次投资的资金需求,国内银行融资将是本次并购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中联重科支付1.626亿欧元获得CIFA的实际掌控权,将通过银行借款2亿美元及自有资金5000万美元,来解决收购所需资金,交易完成后,将引起公司资产负债率上升。

3.借助海外巨头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降低收购门槛。与一般的国企在外频频受阻不同,中铝在海外的并购成功率相当高,中铝的并购多以国外巨头合作,进而落实到项目,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借助海外资源巨头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一定程度上降低收购门槛,2008年1月31日,中铝公司联合美铝斥资140.5亿美元收购力拓英国约12%股份,相当于获得力拓约9%股份,挫败了必和必拓收购力拓的交易。得益于并购式发展,中铝成为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盈利能力最强的龙头企业;而中联重科收购CIFA则引起共同投资人高盛、曼达林,高盛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在投资管理方面有十分成熟的经验和国际资源,曼达林则是有中意两国政府背景的意大利本土基金,这样的组合既熟悉、了解中国和意大利文化,又具有国际视野,可以在融合前期有效地缓冲文化和理念的冲突,保证重组整合顺利的进行,交易完成后,中联重科将获得CIFA60%股权,曼达林持股9.04%,弘毅投资持股18.04%,高盛持股12.92%。

二、国内并购贷款的由来及发展状况

(一)国内并购贷款的由来

为了保障贷款的安全性,1996年制定的《贷款通则》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借款人“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实际操作中,国有商业银行发放并购贷款需向银监会“一事一报”,经特批后才能放行,借款人仅限于政府投资公司或拥有财务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政策性银行,如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可发放并购贷款用于央企的海外并购。自2005年以来,商业银行事先经银监会报批同意,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华能、国航等发放了相应贷款。

2008年12月9日,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正式对并购贷款开闸,将并购界定为“境内并购方企业通过受让现有股权、认购新增股权,或收购资产、承接债务等方式以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已设立并持续经营的目标企业的交易行为”,“并购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并购方或其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的贷款”。

此次对并购贷款的解禁既是对金融业发展的战略考量,又有对当前经济形势逆向操作的意图。中央加大对企业并购重组贷款支持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动企业在此次贷危机中以兼并重组为主要手段,通过收购其他相关产业以做大做强,在逆境中成长为真正世界性的产业领跑者;以国内现有优质企业、产业龙头企业为依托,进行行业内部的整合,通过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发展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世界各国在经济起飞阶段金融资本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历史表明,像通用公司、三星、索尼等世界性品牌企业,均是在国内强力金融巨头的支持下,通过世界范围内的技术与产业兼并重组,真正站到世界产业巅峰的。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如果能够与产业资本密切结合,促进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做大做强,提升企业竞争力,创出世界品牌,无疑将收获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长远来看,放开金融部门对产业部门并购重组的信贷支持势在必行,同时成功的合作也将使双方受益匪浅,这是双方建立合作的基石。

(二)国内并购贷款的发展状况

自并购贷款启动以来,符合银监会资格条件的银行如工行、交行、建行、浦发行和上海银行迅速做出反应。自2009年1月6日工行北京分行与首创股份、北京产权交易所三方签署国内首笔并购贷款合作意向协议的不到半个月时间内,工行已先后携手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与深圳产权交易中心,签订了总金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并购贷款意向性额度,大约相当于工行2008年信贷增长额度的1/10

截至2009年3月18日,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的授信额度超过800亿元,已经发放的并购贷款达到80亿元,所涉及的行业包括钢铁、水泥、电力、房地产和能源等。从贷款对象上看,目前商业银行发放的并购贷款主要集中于规模较大、信用等级高的国有企业,与之配套的并

购贷款风险低、收益期短,目前以3年期为主,低于一般基建项目期限,即使按照基准贷款利率定价,考虑到财务顾问、并购咨询等关联收费,并购贷款业务仍将提供较好的利润空间。 预计2009~2010年间国内并购贷款业务将获得加速发展,并购贷款将成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按照《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全部并购贷款余额占同期本行核心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应超过50%,以当前上市银行总资本为1.74万亿元左右估算,并购贷款的理论上限为9000亿元。

三、国内企业海外并购贷款面临的风险分析

并购贷款业务的推出有利于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更好地满足企业越来越迫切的融资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帮助国内企业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同时相比于证券市场融资,企业申请银行并购贷款在时间上更为快捷,在程序上更为简便,有利于抓住稍纵即逝的并购机会,企业申请过桥贷款也可为企业筹措足够的资金赢得更多的时间。但并购贷款本质上是风险贷款,和其他银行贷款相比风险更大,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蕴含着极高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强调以借款人本身还贷能力为本的基本理念。

(一)国内企业缺乏海外整合与运营能力

并购贷款的最大特点,不是以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作为借款的条件,而是以被并购对象的偿债能力作为条件,即被并购对象未来的经营现金流是否能够偿还银行发放的并购贷款,需要对收购方和被收购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比较高层次的分析。研究表明,80%左右的国际并购失败案例直接或间接源于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而只有20%左右的失败案例出现在并购的前期交易阶段,因此并购后企业整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并购的效益和并购后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甚至并购整体的生存。联想并购IBM、TCL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等都面临着双方在管理风格、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上的迥然不同,大大提高了跨国并购的成本和风险,面临着估值下调、盈利骤减、流动性短缺的逆境。

(二)国内金融服务市场发展水平有限

跨国并购是一项多元的、复杂的资本运营活动,并购过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需要许多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我国尚无专业性的跨国并购咨询服务机构;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主体主要有专业的证券公司、兼营的信托投资公司和一些财务公司等,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差,业务则主要集中于证券承销领域,很少涉及企业兼并收购、风险投资、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等新兴业务,无论是在职能上还是在金融工具上都不能适应金融企业跨国并购发展的需要;而几家大型商业银行中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功能和工具也颇为不健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三)并购贷款的交易成本和过程不透明,使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管难度加大

并购贷款涉及到对企业债务成本的统一安排,以及对融资工具的熟练应用和转换,对银行提出较高要求。目前国有银行的业务能力还没有专业化到统一安排企业债务成本以及并购完成后对企业运作实施有效的参与、监督和驾驭,从而难以控制信贷风险,加上征信、立法、司法等中介环境或基础设施,以及多渠道的并购融资措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商业银行对于并购活动的融资支持趋于保守;并购贷款的风险程度较高,操作过程复杂,由于不采取审批制批准并购贷款,在鼓励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的同时,监管部门不能忽视风险防控,需防范贷款被挪用的风险。

四、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水平,完善业务流程和组织体系

并购贷款的开闸是支撑企业海外并购的最重要资金来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还显不足。因此,为企业海外并购提供贷款之前,商业银行首先需要对自身并购贷款风险管理能力谨慎衡量,更重要的是必须建立健全并购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管理流程,做好对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尽职调查,重点分析和评估并购后企业的未来收益

及现金流变化。另外,充分利用金融风险管理师资格认证制度,加大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增强银行在并购贷款法律结构设计和谈判的话语权

商业银行应加强与产权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扩大信息来源,提高信息质量和判断分析能力;改变银行仅作为资金提供方的被动角色,积极参与交易法律结构的设计和谈判,并根据交易结构提出并购贷款结构和担保法律结构的安排意见;银行应当关注并研究并购方提出的并购方案或结构以及担保建议,并从贷款风险控制角度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而不应仅仅关注贷款安排本身。

(三)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

海外并购范文第2篇

【摘 要】 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并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全球企业并购活动显著降温。但与此相反,中国企业却开始了一股并购热潮。金融危机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风险。

【关键词】 金融危机;海外并购风险

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演化成全球性危机,中国跨国并购开始了新一轮的热潮。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这能否说是一次历史机遇呢?显然,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给我国金融企业的跨国并购提供了低价收购的良机。然而机遇中也隐藏着巨大的挑战,由于危机发展的不确定性、企业自身能力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路上可能困难重重。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文化等因素上的差异,海外并购失败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国内并购。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有:

(1)信息不对称风险

信息的不对称使并购盲目进行,如果对目标企业了解不够或目标企业故意隐瞒有关信息,会导致并购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往往是不准确的。特别当目标企业是缺乏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时,并购方往往只看到目标企业良好发展前景的一面,而对其负面如负债多少、财务报表是否真实、有无诉讼纷争、等了解不足。如果贸然并购就会增加企业额外的负担。同时,如果对目标企业的资产可利用价值、富余人员、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和开拓能力等了解不足,也会带来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甚至会使整合失败。

(2)法律与政策风险

对于跨国并购,各国往往会依据自身的国情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以保护本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稳定发展。各国政府为了优化经济结构和合理布局,定期提出指导性的产业政策建议,并通过各种政策引导企业资本的投向。跨国公司在实施跨国并购时,经常会遇到这些法律和政策的制约,产生法律与政策风险。法律风险还表现在并购企业运用法律方面的疏忽与欠缺,使并购双方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增加并购的风险。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企业所有权归属及其结构划分的不清,未能准确把握目标企业中谁有权行使所有权,二是对目标企业法人财产中所包含的各项权利是否存在纰漏审查不严,导致风险。从并购方的角度,对其中各项权利是否如实存在进行法律审核,确定并购完成后能否对各项权利进行合法持有,是很必要的,如生产许可证、进出口权、出口配额、生产限额、工业产权、产品销售许可等权利。若其中某些权利一旦因并购而失去,会对并购方的实际收益产生影响,带来风险,并会导致并购协议签订的不严密而产生可能的诉讼风险。

(3)融资风险

跨国并购的融资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为并购融资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跨国并购需要大量资金, 企业不可能完全通过自有资金来完成, 而超限度负债很可能使企业承担巨额的资金成本, 甚至陷入财务危机。首先,从融资方式选择上看,企业通常可采用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和认股权证等。不同融资方式可能带来不同风险,通过发行高息债券进行融资就要考虑到将来债券利息的偿还问题,由于成本很高,并购后必须保证较高的收益率才能使收购者有收益,否则,可能会导致资本结构恶化,债务比率过高,现金流不足最终造成财务危机。“中海油”为应付一系列海外收购的庞大资金需求,主要借助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导致该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上升。其次,从融资结构的安排上看,融资结构从性质上划分为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从时限上划分为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在海外并购的实践中,涉及金额一般比较巨大,融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融资的结构安排不合理,权益性融资和债务融资比例不当,融资长短时限搭配不当,都会造成融资成本增加,未来资金流衔接错位产生财务危机。

(4)资金流动性分析

随着并购的进行,企业要以商定的条件和方式对目标企业股东支付,支付方式不当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产生风险,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支付方式包括现金、股权置换、承担债务等。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普遍采用了现金方式支付。在近两年的海外并购案中,我国企业支付现金金额动辄数亿甚至百亿美元。由于我国当前外汇充足,企业获得外汇不存在很大问题,另外现金海外支付也方便易行,所以现金支付有其合理性。但是对于企业筹措大量的现金进行支付毕竟不易,其前提是企业即时的现金流充足,未来收益稳定。另外由于涉及海外支付,汇率的异常波动也会给企业的支付产生不确定性,这在现金支付中更为明显。

(5)整和风险

并购不是两个企业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企业并购成功不仅在于并购的调查、谈判与签约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有效解决,而且取决于签约后企业的有效整合。并购整合主要包括经营业务上的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与企业文化整合等方面的内容,整合风险主要有经营整合风险、文化整合风险、资源整合风险等。品牌认同和接受程度的不同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带来了经营整合风险;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差异会给跨国并购带来文化整合的风险;不同国别企业间存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绩效考评、薪酬发放、激励机制、企业和员工的沟通、行为方式等差异,这些差异会给企业并购带来人力资源整合上的困难。

在国际金融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企业既要抓住有利时机实施跨国并购,也要树立和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分析研究并购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避免因盲目扩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参考文献:

程子潇,韩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的研究思路探析[J],价值工程,2008,2.

王薇薇,张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及对策[J].财会通讯,2007, 8.

王小华,美华.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财会通讯,2004,6.

张邦雄.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及财务风险分析[J],财会通讯,2009,3.

海外并购范文第3篇

六、七个领域,形成了大约42种产品。

2003年TCL主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82亿元。该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彩电46%,手机33%。可见做成了气候的只有彩电和手机。

问题:如果你是李东生,你将如何制定TCL的下一步战略目标?TCL公司按西方管理学理论——要去寻找新的市场空间——海外

2002年,TCL收购德国彩电企业施耐德公司;2003年上半年,收购美国渠道商GO-VEDIO公司;2003年末,宣布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并于2004年7月合资成立全球最大彩电企业TTE;2004年4月,公司又宣布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组建手机合资公司(T&A):TCL通讯投入5500万欧元,拥有55%股权;而阿尔卡特则付出现金及全部手机业务作价共4500万欧元,占45%的股权。数次大规模跨国并购使TCL成为全球第一大彩电生产企业和全球第七大手机制造商。

李东生如此决策的依据是什么?这个决策对还是不对?

李东生的依据有二:

依据一:美国企业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走向海外——成功;日本企业在6,70年代纷纷走向海外——成功,韩国企业在8,90年代纷纷走向海外——成功, 依据二:李东生以及他的管理团队作过精密的计算

“管理团队包括欧洲、美国、中国的经理综合承诺的KPI(关键业绩)指标要比实际的结果高很多,如果这个指标去年达到了,整合就算成功了。”据说他手下经理们反复精算的结果是12个月扭亏,而李东生为了保险起见,还增加了6个 月作为缓冲。

李东生曾表示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的原因:“这个项目比较简单,对方没有工厂,只有两个研发中心,雇员也较少,整合的工作量没那么大——但最吸引我们的在于它的技术。”李东生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业务,最大问题之一是缺乏知识产权和专利的积累,关键是要让阿尔卡特的专利在TCL的系统里体现出价值。阿尔卡特同意把GSM手机和协议站的技术、专利放到合资公司中,“这是 阿尔卡特最大的价值”。

按照李东生的说法:由于欧美市场消费者对于本国品牌有较高的认同感,因此,通过收购当地企业获取成熟的产品品牌、销售渠道、研发基地,对于TCL在欧美市场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决策执行的结果:合资公司正式运营8个月来,合资公

司巨额亏损。证明这个决策错了。

案例简析

海外并购范文第4篇

一、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挑战

(一) 目标企业评估不当

要进行海外并购成功, 就是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 但是一些海外并购企业人员的经验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所以, 对目标企业的评估调查会存在着信息的不准确和不完整, 那么评估目标企业的工作必然受到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 因为海外并购企业人员由于对目标企业缺少深入的调查分析, 那么就会对目标企业的评估出现不准确的局面。

(二) 中介机构数量缺乏

海外企业并购是在市场竞争中以等价交换实现产权流动的典型的市场行为。在海外并购中, 像这样的一些中介机构, 如投资银行、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都可以对本土企业起着专业的咨询作用, 它可以为客户提供专业意见, 帮助避免海外并购的汇率风险和规避价值评估带来的麻烦等。然而, 目前尚缺乏正规的成熟的海外并购中介机构,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土企业海外并购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海外并购遭遇挑战的应对措施

(一) 制定并购战略定位

众所周知, 本土企业进行海外并购, 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因此, 可以通过并购手段让本土企业在海外进行合理的布局, 这样可以让自己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和提升。所以, 在还没有进行海外并购的时候, 企业可以明确分析自身长期发展战略, 确定海外并购行为需要与否, 而且还要深刻分析海外并购成功几率以及失败的概率。要把降低海外并购风险因素作为本土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 并且还要制定合理的自身发展战略, 而且还要海外并购风险的评价机制进行量化设置, 还要深入地预估海外并购项目, 而且还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 很好地审视自身的优势及不足, 从而可以将海外并购计划科学和合理化的制定出来。

(二) 合理选择并购目标

选择正确的并购目标是海外并购方案成功最重要的关键因素, 在还没有进行海外并购的时候,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调查海外市场里的所有并购企业, 要将充分发挥企业在所在行业的优势, 准确评估企业的有效融合以及企业的内在成长发展潜力。本土企业在一定程度上, 还需要考察海外并购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与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并要深度分析海外企业在其所在行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 甚至还要考量所在国的文化、法律、社会、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 以便可以更好地、更加准确地评估海外目标企业, 然后能够选择出最优秀的海外目标企业从, 可以对海外企业并购风险产生的概率, 这样可以保障海外并购方案的成功几率, 更好地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

结语

虽然本土企业的海外并购的确存在着各种程度上大小不一的种种挑战, 而且也有很多风险因素影响着本土企业的海外并购, 但是这些风险因素也并不是无法避免, 只要当地相关管理部门能清楚地了解到本土企业在海外并购遭遇挑战的种种原因, 可以根据挑战的原因进行深刻分析, 并且根据原因分析的结果, 提出解决这些挑战的对策方案, 从而能够对海外并购的风险进行有效地降低, 就可以很好地实现本土企业海外并购的进程。

摘要:最近一些年来, 一些企业不断向海外拓展, 海外并购趋势不断地增强, 这种情况对各种本土企业的不断发展带来很多的机遇, 而且还可以大大地拓展它们的发展空间。但是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 各种并购工作开展还是遭到了各种障碍和阻力。本文首先介绍了本土企业海外并购现状, 接下来着重介绍了本土企业海外并购遇到的各种挑战, 在此基础上, 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措施方案。

关键词:企业,海外并购,挑战,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研究, 2017 (01) :54-55.

[2] 魏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代理问题与治理机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6 (06) :52-61.

[3] 张金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新特征及对策[J].经济纵横, 2016 (09) :61-67.

[4] 朱兆旭, 丁国峰.反垄断法视角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法律风险防范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02) :14-18.

[5] 林玲.浅析企业海外并购中的融资风险成因及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18) :154.

[6] 王银方.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中的风险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 (07) :39-40.

海外并购范文第5篇

一、分析企业并购动机

(一) 规模性经济效益的追求

企业并购中, 规模性经济效益的追求是一种常见动机。通过并购, 企业重新组合并调整目标企业生产能力、管理层级与员工结构, 实现最佳规模状态。生产层面, 扩大生产规模, 产能使用效率提高,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同一部门生产原相同产品, 生产工序得到了有机的衔接与配合, 生产专业性与效率不断提高。其它层面, 合并精简企业管理机构及人员, 可节省单位产品生产所承担的管理费用;借助相同营销网络与渠道销售产品, 为单位节省产品销售费用。另外, 还会降低单位产品研发成本,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新技术产品研发。规模化经济为企业创造这些效益与效率, 因而成为企业并购的一种重要动机。

(二) 降低交易成本

市场运作比较复杂, 促使企业只有支付高昂交易成本才能完成交易, 包含谈判、监督及违约等成本。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 其它企业也会干扰甚至破坏企业间的交易行为。因而通过并购, 企业将部分市场交易行为转换为企业管理活动, 以此为企业节省交易成本, 运作效率获得明显提高。从纵向角度来讲, 企业一体化并购过程中, 收购上下游销售结构与原材料供应商, 旨在从内部统一控制并协调业务, 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三) 多元化经营分散并购风险

多元化经营理念, 来源于“鸡蛋不能放在同一篮子中”的理念。因企业所处外部生存环境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存在各类风险, 特别是行业周期波动产生的风险。为了尽可能降低行业波动造成的影响, 降低企业对单一化产品与业务的依赖性, 实现多元化经营目标, 以此分散并购风险。此种情况下, 企业寻找新利润增长点, 投资与原工作没有任何联系的业务, 一般表现为横向并购向其它行业与领域扩张发展。

(四) 市场势力的争夺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企业逆水行舟, 不能进步就会实现退步, 因而并购是企业争夺市场势力、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渠道。横向并购过程中, 利用并购, 企业收购相同或关联性业务活动, 快速取得互动性资源与能力, 以此降低对手竞争力的同时, 提高市场份额, 更好的控制市场创造更多的利益。纵向并购层面, 企业有效集中生产销售流程, 降低交易成本基础上, 有效预防产业波动造成的威胁, 增加竞争者进入障碍, 形成垄断格局。

(五) 关键性资源的获得

企业生存发展中, 关键性资源至关重要, 比如核心专利技术、知名品牌商标等, 而受时间与能力等因素影响, 企业无法自行开发此类资源。为了获得其它企业掌控的关键性资源, 兼并收购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此类关键性资源还包含企业上市资格, 因而对于各企业而言, 买壳成为并购重要动机之一。

二、基于企业并购的并购绩效影响因素

(一) 并购支付方式

(1) 税务因素。结合纳税协同效应, 通过并购, 企业可借助避税手段扩大企业资产, 比如并购后随着利润的减少, 降低了企业纳税。假若应用证券支付方式, 延迟了并购企业纳税时间及可供选择的税种, 利于被并购企业股东利益。假若应用现金支付方式, 企业资产增加的同时, 资产折旧额增长, 以此降低了企业利润与主并企业税负压力。 (2) 信息不对称。一定程度上, 股票价格歪曲了并购为投资者传递的信息, 而此类不对称信息不利于企业股价增长, 投资者知晓信息后股价不断降低。 (3) 信号因素。根据并购行为选择不同支付方式, 可以发现并购企业现金流状态。同时, 所选支付方式, 也是并购企业未来投资的体现。假若企业采用现金支付并购方式, 传递其有充足的现金流与较高流动资产收益率信号时;假若企业采用证券并购支付方式, 就会为投资者传递不好的信号, 投资者认为企业现金流不足, 利用证券融资取得被并购企业更多的现金流。

(二) 并购企业成长性

企业运营管理中, 结合生命周期发展理论, 将企业成长划分为投入、成长、成熟及衰退四个时期, 不同阶段, 企业有相应的战略发展目标与管理模式。通常成熟期企业, 现金流量大且业务发展进入瓶颈期, 并购为成熟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通常情况下, 成长性越好的企业, 就越容易发生并购行为, 就能获得更好的并购绩效。

(三) 并购企业规模

企业并购中, 利用并购形成规模性经济是重要出发点, 促使形成规模更大的企业, 增强经济效益的规模性。同时, 企业规模性与信息性之间为正向关系。企业并购过程中, 规模大的企业很少会发生市场价值的扭曲, 企业并购规模优势也会得到充分发挥。因而从理论角度来讲, 企业规模从正向角度影响着企业并购绩效。

(四) 并购整合

企业并购中, 整合直接影响到并购绩效。一定程度上, 企业并购行为能否成功取决于并购后的整合情况, 主要包含整合程度与速度。其中整合程度主要指企业并购后, 其经营模式、组织系统、构成结构与办事程序等整合情况, 整合程度越高, 就能获得更好的整合效果。整合速度主要为并购后企业在两公司整合时间与效率方面付出的精力。

三、基于企业并购, 并购绩效评价措施

(一) 事件评估方式

企业并购过程中, 明确工作特点, 结合事件研究方法, 为并购绩效构建现代化评估体系, 便于合理筛选工作方式。

(1) 日常工作中, 企业要科学分析收益情况, 构建现代化收益管理体系, 自身竞争力提高的情况下, 结合股权市场发展特点与需求, 实现全面管控目标。股东弃股基础上, 要应用先进分析与预测方法计算, 准确进行估测工作。

(2) 事件研究方式应用过程中, 严格计算平均收益数据, 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应对, 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3) 事件研究方式应用时, 可仔细分析企业特点, 了解证券市场企业并购活动, 全面分析相关内容, 明确并购活动收益, 要打破企业并购行为局限, 全面开展管理工作。

(二) 非财务性指标评估

上世纪70年底, 非财务性指标日益增加, 其重要性也不断提高, 现阶段已成为评估企业并购绩效的重要系统。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信息技术局限性不会影响该指标, 以此全面评价企业经营行为, 以防利用财务指标计量货币时出现无法解决的难题。另外, 经营行为管理中, 分析除过企业财务指标外的价值性信息, 并基于此研究非财务性指标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其导向与监督作用。实际发展中, 财务指标是绩效评价的重要方式, 必须要重视, 利用财务指标回归方式处理此类问题, 补充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基础上, 实现更加可靠与有效的绩效评价工作目标。

(三) 因子分析

并购绩效评估中, 企业要严格分析各类指标, 通过管理净资产收益, 对工作机制进行创新, 以此展现未来发展前景。实际工作中, 为了有效评估并购绩效, 企业利用因子分析方法,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构建现代化分析机制, 全面维护企业并购系统。首先, 因子分析方法应用时, 明确并购绩效评价指标并做好全面分析, 对比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率, 明确规定净资产与股权收益指标, 重点分析并购企业实际盈利能力, 以此逐步提高并购绩效评估指标应用效果。其次, 企业并购中, 要权衡各指标, 主观判断基础上, 明确各自权重, 准确而可靠的进行计算工作, 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最后, 企业并购中, 结合并购活动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有效筛选工作方法, 增强并购绩效的可靠与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新时期企业并购活动中, 针对并购绩效评估, 企业制定完善的评估方案, 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与并购特点, 整合管理企业各类项目, 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构建现代化工作体系, 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新时期, 我国很多优势企业借助并购实现快速扩张, 但也有很多企业并购并未成功, 其失败原因包含很多。企业并购过程中, 全面分析并购动机评价并购绩效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并购动机为基础的并购绩效评价相关知识。

关键词:并购,动机,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 张明敏.互联网企业并购动机及风险分析——以阿里巴巴并购饿了么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 21 (22) :66-67.

[2] 殷爱贞, 马晓丽, 于澎.基于并购动机的并购绩效评价——以东方航空并购上海航空为例[J].财会月刊, 2018 (11) :107-114.

[3] 佟如意, 高质.企业并购中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J].天津经济, 2016 (07) :76-78.

海外并购范文第6篇

【摘 要】近年来,我国铁路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建设、运营、维护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铁路专业技术人才,为铁路“走出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在境外铁路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工程实践,提出并总结了在国外铁路工程信号工程设计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铁路信号;风险;防范措施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先后提出了共建“丝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紧跟“一带一路”主题,提出铁路“走出去”战略。铁路信号是关系铁路安全和效率的铁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铁路信号的“走出去”直接关系到关系国家铁路“走出去”战略的成败。本文结合我国已经实施完成或正在实施的海外铁路工程项目,如肯尼亚蒙内铁路、中泰铁路、印尼雅万铁路、匈塞铁路等,对信号工程设计面临的风险和对这些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对今后其他海外项目有所帮助。

1 信号工程设计面临的风险

1.1 国内外信号工程建设模式差异风险

国内信号工程建设的一般模式为信号工程设计由建设方单独招标,一般不包含施工和采购,因此国内信号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是与其他专业的配合工作和整个信号系统的搭建,如向房建专业提出信号房屋需求、向通信专业提出通信通道的要求等、信号系统的设备组成、信号系统设备采用的制式等,而对于设备所实现的功能细节不在做过多关注。而国外的信号工程建设模式与国内存在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外的信号工程设计、特别是施工图阶段的设计是由相关信号厂家来完成的,如西门子、安萨尔多、泰雷兹等,不仅需要提供信号设备还需要提供整套信号系统的解决方案、设计方案。这些厂商对于自己的设备非常熟悉,能够做到最优配置,并能向建设方提供功能细节,并能根据建设方的需求对自己设备进行修改。以上差别造成了国内设计人员在与国外建设方进行合同谈判、信号工程估算等方面造成困扰并形成很大的风险,如国内设计人员在与国外建设方谈判过程中不能及时回复是否包含建设方所提功能、不包含该项功能时是否可以通过修改设备来满足建设方需求以及修改设备造成的信号工程投资增加情况等等。

1.2 海外项目列控系统选择的风险

我国列控系统有着明确的分级,并且依据相关的设计规范和设计速度一般可以进行明确的列控系统等级选择,如我国设计速度在160km/h以下的普速铁路一般采用CTCS-0级,设计速度160~250km/h的铁路一般采用CTCS-2级列控,设计速度在250km/h以上的铁路采用CTCS-3级列控。部分国外建设项目业主有明确需求要求采用ATP(列车自动防护系统),但我国信号设计人员在国外铁路设计时局限与列车速度或工程投资等情况,参考国内标准时仍按照CTCS-0级进行配置,面临很大的合同风险。

1.3 轨道电路设计参数选择的风险

中国的相关标准及技术条件,如《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ZPW-2000轨道电路技术条件》(TB/T3206)等对轨道电路设计参数选择及轨道电路的设计长度进行了明确规定,如《ZPW-2000轨道电路技术条件》规定了无砟轨道线路的标准分路电阻为0.25Ω、道砟电阻取值3.0Ω·km、轨道电路可靠工作的长度为1000m。在我国设计人员可简单参照以上规定进行设计,但在海外轨道工程存在不确定性,使得以上参数的选择存在风险,如海外项目存在大量利用既有线的情况,当地使用的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与我国普遍采用的存在差异,如某些国家由于特殊地质条件存在使用火山灰材料构筑路基的情况,某些国家特殊的气候条件全年高热高湿等等。

2 信号工程设计的风险防范

2.1 国内外信号工程建设模式差异的风险防范

我国铁路“走出去”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信号设计人员应除了做好原有的专业间配合和系统系统设计外,应该使用更多精力关注信号设备所实现的功能细节并了解铁路运营部门是是如何使用这些信号设备的。另外铁路“走出去”战略不仅仅是铁路设计人员的任务,同时也是信号装备制造厂家的机遇和挑战,铁路设计行业可与信号设备厂家进行紧密合作,集中各自优势,共同“出海”。

2.2 海外项目列控系统选择的风险防范

LKJ(列车运行监控系统)使用时存在大量的人工干预,如在进站前输入要进入的股道号、列车发车前输入列车类型、长度等等,这些人为输入为系统大安全性带来不确定性,因此国外项目尽量采用CTCS-2级及以上列控系统,以规避人为干预带来的风险。在速度等级不高,国外建设方资金紧张,建设方不坚持使用ATP时,设计应向业主明确采用LKJ的列车控制系统的安全与严格的运营管理是密不可分,不是依靠设备本身就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应注意从正面进行风险提示。

2.3轨道电路设计参数选择的风险防范

海外项目采用轨道电路时,如轨道类型、扣件、垫板等与国内铁路不同,或当地地质条件较复杂,设计人员应在设计前组织或委托相关单位对轨道电路一次参数进行测试,合理确定轨道电路一次参数和分路电阻值,进而确定轨道电路在不同地段的设计长度。不可简单采用国内设计的标准,并注意收集所在国对轨道电路的标准,如某些国家对分路电阻的选择也与我国规定的不同,有些取值甚至达到0.4Ω,这将极大的缩短规定电路的设计长度,意味着相同线路长度下,将采用更多的轨道电路数量,也会非常影响信号工程的投资。

3 总结

我国铁路信号设计行业随着参与海外项目建设过程的逐步深入,肯定会碰到越来越多的风险,这也是不可避免的。铁路信号设计人员在参与海外项目时,应注意总结经验,对铁路设备的功能细节、運营管理等加深了解,与国外建设方进行积极沟通、对所在国的既有铁路情况、地质、气候进行深入调查,规避风险,使铁路信号工程顺利“走出去”,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

参考文献:

[1]佚名.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Z].2017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

上一篇: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范文下一篇:高校科研质量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