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物流业发展背景范文

2023-09-17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背景范文第1篇

一、高职园区大学生创业园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创业规模有限, 经营项目单一。主观原因:一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 知识面比较狭窄, 导致学生在整个创业过程中需要各种学科知识的积累及市场运营经验、社会实践能力明显不足;二是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成成熟, 导致其承受风险、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客观原因:受到政策、场地、资金等多方面的影响, 大学生在进行创业项目选取、经营规模上、政策引导及团队建设上存在一定制约因素, 导致创业规模有限, 比如单纯的打字复印、冲印照片, 电脑软件维护、手机贴膜为主, 面向经营人群为在校大学生, 经营场地狭小, 条件有限。经营项目的单一、创业平台缺少有效指导,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园处于自由经营, 缺乏统一的有效、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市场营销、财务状况的管理, 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创业园的发展进程。

(2) 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的相关配套不健全。一创业导师团队指导能力有待提高:现阶段, 各个创业园的创业导师数量缺乏, 大多数创业导师存在“挂名”现象, 没有实际开展工作, 因为创业指导工作复杂, 涉及管理系、营销、财务等多学科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对师资队伍提出了较高要求, 这样需要创业导师不仅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还要具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层次、专兼职动态发展的创业团队是当务之急。二学院扶持资助体系不完善, 对创业团队的跟踪和监督力度不够。在创业园正式运转以后, 后续资金投入需求大, 导致资金链断开, 风险增加, 学生创业困难重重。在创业初, 学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的场地及硬件设施, 营造了一定的创业氛围, 之后便完全放任学生, 这是非常不合理。创业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坚强的忍耐力、雄厚的资金支持、市场动态敏感度的把握以外, 外部的支持条件也必不可少。

(3) 创业园与企业联系合作不紧密。大学生创业园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企业真实运行的状态, 企业与企业之间需要沟通合作, 创业园也不例外, 而且需要对口企业进行技术支持与营销技巧的传授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可是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发现, 大学生创业园与企业业务合作联系不紧密, 都是独自运行, 缺乏应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措施。

(4) 管理层分工不明确, 缺乏创新意识。职业分工安排不当是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通病, 学生对专业管理知识掌握少, 因为不存在上下级关系, 故执行力不足、号召力不强影响团队凝聚力。

二、对创业大学生及创业园的建议研究

(一) 对创业大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1) 学生个人积极成长提高专业销售知识和技能。创业者要有较强的自立、自强、独立思考问题的想法与能力, 即使学校提供了再完美的平台, 个人仍然需要在专业能力、市场运作经验等方面有所提高, 有较强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 向有经验的专业销售人员或企业家咨询专业销售技能, 经常与销售公司的精英交流学习, 同时参加各种创业培训讲座, 论坛及小组间进行定期的交流与总结, 提高销售技巧, 努力成为一个成熟的经营者。 (2) 创业园内部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体系, 优化管理分工。团队内部分工不明确、管理混乱是每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存在的突出问题, 组织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关键, 建立完善的组织分工、提高服务标准有助于创业团队脱颖而出, 取得良好的业绩。制定严谨的服务体系是每一个创业团队都必不可少的, 根据市场调查以及客户需求事先制定好合理有序的服务体系, 一方面提升信誉, 另一方面如若遇到突发情况, 也能随机应变。 (3) 充实创业资金。充分的资金是每位成功的创业者的重要条件, 利用国家、政府、学校政策进行贷款、融资等, 必要时可适当转让让部分股权来换得资金支持。

(二) 对学校创业园建设的建议

(1) 培训模式多样化。培训模式及途径要尽可能多样化, 比如理论与实战相结合、实战与市场结合、分享交流会、创业生交流会、技创新等模式。学校要针对性地开展小型培训, 让各创业团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分享经验, 在交流中弥补不足, 巩固自己所学到的技能, 同时学校除了聘请老师和企业家给学生讲课、让学生模拟实战外, 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实战; (2) 加强校企、产教融合合作关系。学院应建立各种激励奖励机制, 来激发学生各团队创业的积极性, 加强学校与对口公司、企业的横向合作关系, 提高适应社会服务能力水平, 需要创业咨询平台;引入竞争激励。 (3) 培养有特色的创业文化氛围。一个良好的团队, 必须有着优秀的文化, 这样才可以打造积极向上的心理, 实现既定的目标。打造团队的特色文化来暖化创业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此外, 好的团队文化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积极努力工作, 增强团队凝聚力, 也是发展企业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开展多方面链接, 构建创业生态系统。在学习, 创办大学生创业园不仅是为了创业而创业, 要做长期的规划, 将创业教育运用于实践, 构建专业---创业---职业为思路的生态系统, 将创业教育融合在真实的创业活动中去, 在创业园进行专业创业活动, 构建封闭、真实的教学系统, 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三、总结

通过调查分析及提出合理化建议, 对于内蒙古高职园区大学园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一致认为:高职院校的创业园由于创业主体及客观环境因素, 有着自身特点, 构建自主创业服务平台, 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摸清实际情况, 就一定能够探索出符合高职学院发展、具有特色的大学生创业园。

摘要: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大学生的实践平台, 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文章从高职院校的角度阐述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背景、现状, 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从对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园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提出了建设具有明显特色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的思路。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背景范文第2篇

在迈入二十一世纪后, 各种现代化科学技术被研发出来, 物联网在多个行业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当今时代步入了物联网时代。物联网作为新型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下及未来一定时期内信息网络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 物流行业逐步朝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需要推进传统物流服务的转型升级, 以适应当今市场发展需求, 而物联网为促进物流行业发展予以技术支持。在智慧物流领域, 将物联网技术合理运用其中, 能够针对处于物流过程中的商品信息开展智能化处理, 让信息共享和远程控制成为现实, 对于供应链及服务链采取智能化管理措施。在物联网技术的辅助下, 有助于增进物流各个环节的关联, 让整个物流流程得以优化, 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 进而推动物流行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运用探析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广泛运用和有效推广,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 物流行业对信息化的要求日愈提升, 朝着智慧物流的方向发展已然成为物流行业的必由之路。通过将物联网技术科学运用到物流行业, 有利于实现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

(一) 让物流运输实现智能化

将物联网技术科学运用到物流行业的运输环节, 能够依据运输过程中的数据信息, 科学规划运输线路及实践, 确保车辆运行的流畅性及高效性, 并准确把握车辆运输状态及位置, 让实时监控成为现实。若在运输车辆上配置传感器、GPS定位装置及RFID读写器设备, 这些设备能够运输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准确传递给数据中心, 在对相关数据开展分析和研究后, 能够以此判断运输过程是否顺利, 并利用GPS给司机提供导航, 规划最优的行驶线路。另外, 物流公司能够在分析数据中心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后, 了解车辆所处位置及针对运输货物开展识别、跟踪等管理。工作人员或顾客可以利用货物编码或有关信息, 获取货物运输状态, 在运输环节实施全面实施的监控, 促进运输效率及质量的提升, 让运输成本得以降低, 并确保货物运输安全。

(二) 让物流仓储实现自动化

在仓储物流业务中, 物联网技术在其中的科学运用, 可对物流作业平台实施有效管理, 以此实现仓储管理自动化的目标。在货物库存盘点及出入库环节, 可以利用到射频识别技术, 针对出入库及盘点的货物实施全面系统的扫描, 将货物的相关信息自动采集起来, 并与顾客订单开展匹配, 在利用RFID传感器, 对相关货物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 在物联网技术的辅助下, 让相关信息转化为数据库内的信息, 并在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中得到妥善储存。在自动仓储管理系统的辅助下, 能够针对仓储物流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实施自动化分拣、盘点、出入库管理等, 对增强企业现代化管理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有利于实现有效降低成本, 让企业整体运作能力得以增强。

(三) 让物流信息实现网络化

信息控制要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 安全传输、智能控制、全面感知均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支撑, 能够优化物流行业的物流控制信息系统。在物流企业经营发展中, 信息流与企业业务具有重要关联。在信息技术领域, 物联网作为新的改革创新, 对优化物流企业信息获取速度、传输能力及处理效率等具有积极作用, 能够有效控制信息传输情况, 从而促进物流业信息流的转型升级, 让整个物流的传输速度得以提升。

(四) 让物流配送实现动态化

所谓物流配送动态化, 指的是在物联网技术的辅助下, 及时获得有关价格、用户数量、用户需求、交通条件等有关信息, 以此为基础制定动态化配送方案。基于物联网环境, 物流企业要科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如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 在精确度高的电子地图的辅助下, 针对物流配送调度业务实施全面优化, 并完善订单处理、订单查询等环节, 让配送系统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及可视化。业务人员可以在智能配送系统的辅助下, 实时了解货物发运信息、在途信息、周转情况等。

三、促进智慧物流发展运用的措施

纵观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得以大幅度提升, 让总的来说仍处于起步发展环节, 部署好运作环节对人工的依赖性高, 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且智能物流的运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为此, 怎样将生产技术有效转化为生产力是影响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 推进行业标准化构建

智慧物流具有标准化、信息化及智能化这三大特征。实现物流智能化, 能够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辅助下, 将置于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有效连接起来, 开展智能化协同管理,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要以行业标准化建设为基础。物流行业要想寻求长足发展, 需要构建和国际体系相匹配或兼容的标准化体系, 让相关标准得到统一, 以免导致物流成本增多、物流运输线路拥堵等问题, 促进物流行业科学有序发展, 切实提升物流运输效率。

(二)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让物联网在物流业得到有效推广

影响物联网在物流行业运用及推广的因素有很多, 物流行业未能准确认识物联网便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因素, 另一面方面, 在将物联网运用到物流行业时, 前期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大。鉴于这一实际情况, 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和宣传作用, 并科学运用网站、媒体等渠道, 或组织开展科普讲座、咨询会等, 以增进物流行业对物联网的了解。此外, 政府部门要从政策上予以支持, 有效彰显宏观调控的作用,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营造公平有序的物流市场环境。

(三) 注重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在我国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 物流行业人才培养要顺应这一发展形势, 秉承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推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及物流培养标准改革创新。为此, 我国要为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构建适宜的物流人才培养环境, 高校或培训机构等在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时, 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推进物流教育和物流行业协同发展, 注重培养核心技术研发人才, 并优化人才引进方案。

(四) 在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 构建物流信息化平台

在智慧物流发展进程中,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均是其中极为重要的技术, 关系到智慧物流的发展及运用, 而加大核心技术上的研发, 关系到智慧物流发展程度。为此, 针对当前我国物联网及物流行业发展中的不足, 相关工作人员要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加大研发力度, 以此作为研究重点, 在核心技术及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点, 推进日愈完善的物联网及物流技术体系构建, 从而促进智慧物流的发展运用。

(五) 物流企业积极推进智能化管理创新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进步, 为推动物流行业智能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物流企业要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 在当今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下, 朝着智慧物流的方向发展, 提升物流的智能化水平, 并推进管理层面的改革创新, 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第一, 物流企业管理层要明确智慧物流的重要性, 在企业内部有效推广智能化, 为构建基于企业的供应链奠定基础。第二, 在推进智慧物流的过程中, 企业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发展规划, 明确这一工作的长期性, 不仅仅关注眼前利益得失, 并寻求和其他企业的交流合作。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 我国经济迈入了新常态阶段, 物流行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 物流行业要积极推进转型升级, 改变以往单纯强调速度及规模的发展方式, 有效提升服务质量, 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在物联网背景下, 物联网对物流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物流行业要朝着智慧物流的方向发展。纵观智慧物流发展英语现状, 尚存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 如怎样将生产技术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并有效扩大运用范围, 等等。这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为推动智慧物流发展, 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如完善行业标准构建, 注重培养专业能力过硬的物流专业人才,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功能, 并加大在突破核心技术上的研发强度, 等等。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迈入物联网时代后, 物联网技术在多个产业领域得到推广和广泛运用, 尤其是在物流行业, 该行业属于物联网技术运用的关键行业, 通过科学运用物联网技术, 为促进物流行业发展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将分析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领域的运用情况, 探讨基于物联网背景, 促进智慧物流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物联网背景,智慧物流,发展分析

参考文献

[1] 费娟, 石艳, 闵笛, 刘桂英.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智慧物流系统设计[J].物联网技术, 2018, 8 (06) :78-81.

[2] 吴萍.“互联网+”背景下智慧物流发展的新动能、态势与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 2018 (07) :81-83.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背景范文第3篇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源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 “一带一路”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予以保障和实施。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要求和指导下, 我国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将更加频繁, 同时, 也有利于我国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在农业等多个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为我国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在农产品领域存在较强互补性, 以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情况为例, 东盟国家生产的蔬菜、水果、动物油脂以及天然橡胶、棕榈油有效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 同时, 中国生产的柑橘、苹果、鸡肉、烟草等农产品在东盟国家市场广受欢迎。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 抓住“一带一路”战略为农业发展提供的良好机遇, 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是关键路径[1]。

2015年12月31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施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意见要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2016年1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要求将农产品加工业纳入“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加工新模式。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 为河南省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 以农产品为代表的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 以河南省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为研究对象, 对于我国相关省份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省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第一大省, 素有“中原粮仓”的美誉,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河南目前共有各种农产品3 000多种, 在河南省各种农产品中, 食用菌、芝麻、花生、花卉苗木、中药材等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信阳毛尖、新郑大枣、中牟大蒜、焦作怀药、灵宝苹果、西峡香菇、鄢陵花卉等农产品品牌驰名全国。据报道, 2016年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10亿美元, 相比2015年增长率超过100%, 其中出口总额超过95亿美元, 其中涉及农产品的出口额接近30亿美元, 进口总额约为15亿美元,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 河南省各种农产品正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影响力。

2015年,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出口的质量和效益, 河南省出台了《关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的意见》, 意见确定了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五项主要任务, 关键任务之一即是“发挥河南省“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 深入研究国际贸易新模式, 探索出口新渠道, 助推食品农产品出口”, 构建服务食品农产品国际贸易、营销网络、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物流支撑体系, 打造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物流服务平台。

完善的组织体系建设是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基础, 为了补足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组织体系建设短板, 在郑州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背景下, 2016年12月, 河南首家省级跨境电商行业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河南商会跨境电商行业委员会在郑州成立, 中国国际商会河南商会跨境电商行业委员会的成立旨在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实信息、人力资源、专业服务等方面资源的充分共享, 并为河南省境内外贸型企业提供商务交流、资源对接、技术培训、法律咨询等全方位服务。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现代农业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河南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河南省农业发展程度不断深化, 在传统农产品初级加工的基础上, 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断提高, 农产品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 河南省共有农业食品类企业超过23 000家, 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接近3 400家, 2016年, 河南鸭产品首次出口新西兰、澳大利亚, 信阳茶叶砖茶出口蒙古国, 供应蒙古国春节市场, 三门峡香菇成功出口墨西哥, 河南大豆拉丝蛋白产品成功出口印度尼西亚, 实现全省该类产品首次进军海外市场。

3 河南省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的竞争优势分析

目前, 较为典型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主要包括邮政包裹模式、国际快递模式、国内快递模式、专线物流模式以及海外仓储模式。总体而言,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为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首先, “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对河南省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形成了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驱动力, 既能吸引国际化物流企业落户河南发展, 也能带动河南本土物流企业的加速成熟;其次, 河南省存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制度优势, 河南自贸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政策红利的陆续释放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提供了制度优势[2];最后, 河南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具有显著的平台优势, 在河南省地处中原枢纽拥有较为发达的交通体系的基础上, 近年来河南建成了一批综合保税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 建成了进口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等制定口岸, 日益丰富的功能性口岸日益成为河南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平台优势。

4“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河南省跨境电商物流优化

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对河南省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机遇和需求, 河南省跨境电商物流应优化国际物流枢纽体系建设、优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建设、优化海外仓储物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跨境电商物流追溯体系建设、优化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发展环境:

4.1 优化国际物流枢纽体系建设

加强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国际物流枢纽体系建设, 对于提高河南省国际化物流的运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进一步提升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门户功能, 推动郑州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相对发达国家之间开通客货运航线, 构建枢纽航线网络;另一方面, 加强国际货物转运中心、冷鲜品集散中心等建设, 完善国际物流枢纽体系的进口分拨能力建设。

4.2 优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建设

目前, 河南省存在巨大的冷链物流需求, 全省7 800万吨/年的易腐食品总消费量中, 只有不足十分之一应用了冷链物流, 据统计, 河南省全年需要冷链物流的消费量不低于3 500万t/年, 冷链物流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 随着自由贸易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发展, 越来越多农产品选择从河南郑州进入中国市场。优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建设, 应在农产品出口区域, 以出口农产品基地为依托, 中心城区 (周边) 、重点乡镇、生产基地、示范园区梯次配置, 全面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4.3 优化海外仓储物流服务设施建设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河南省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不断深化, 特别是水果等易腐农产品出口进出口数量的不断提高, 海外仓储物流的需求将成为必然。但是, “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普遍存在经济基础薄弱等现实问题, 也缺乏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所必须的物流仓储投资建设能力。因此, 河南省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进程中, 比如优化海外仓储物流服务设施建设,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PPP模式进行海外仓储物流设施投资建设。

4.4 优化跨境电商物流追溯体系建设

农产品在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其易腐的特征, 导致农产品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在发生质量问题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质量追溯的方式对主体责任进行界定, 从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奠定基础。因此, 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是互联网模式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农业龙头企业—中粮集团已经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3]。河南省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同时也应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一方面, 加强产品质量追溯的立法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 积极推动射频识别技术等在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应用。

4.5 优化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发展环境

河南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物流企业的发展是实现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目标的需要补足的短板。目前, 河南省拥有3A级别以上物流企业90家, 5A级别以上物流企业6家, 物流企业发展规模和能力滞后于跨境电商的发展需求。促进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发展, 一方面应通过外部引进的模式积极引入卢森堡、顺丰、俄罗斯空桥、UPS等知名企业在郑设立大型物流中转中心和分拨中心, 另一方面应积极通过综合利用财政工具和税收工具的模式促进双汇物流、鲜易控股、众荣冷链等本土化物流企业的发展。

摘要:发挥河南省“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 深入研究国际贸易新模式, 探索出口新渠道, 助推食品农产品出口, 是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 河南省具有相对明显的区位优势、制度优势和平台优势。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对河南省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机遇和需求, 河南省跨境电商物流应优化国际物流枢纽体系建设、优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建设、优化海外仓储物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跨境电商物流追溯体系建设、优化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发展环境。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优化路径

参考文献

[1] 汪旭辉, 张其林.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农产品O2O框架及趋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5:18-25.

[2] 郭海霞, 韩学平.论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保护[J].前沿, 2010, 17:64-66.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背景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大数据背景下,技术的支持可推动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其中企业供应链管理需要进行改善,为了发挥出技术的优势,需要对其进行合理运用。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的阐述,分析大数据背景下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明确物流企业大数据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大数据背景下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改善措施,使供应链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

引言

在信息化技术发展背景下,物流企业可结合时代的特点来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供应链管理,提升管理的水平。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物流企业可获得更加多样化的数据信息,使供应链管理模式得到改善,为各环节活动的进行提供数据支持。企业应借助大数据的优势来对企业供应链体系进行优化,为管理者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可使供应链管理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提升物流服务水平,进而促进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强企业自身竞争力。

1大数据背景下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

技术创新作为市场发展的重要要素,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需要重视对技术的创新应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海量数据的处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可从物流链中的各项数据来捕捉物流企业管理运作所需的数据,使企业的管理决策得到支持。通过对数据样本的高效分析,可为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制定更加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使其从中得到不断优化。应对物流企业供应链进行有效的改善,以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模式来实现供应链管理优化目标,比如将上游供应商、货主信息设计好,实现对供应链的全面优化。大样本数据的分析可预测物流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供应链各环节的具体动向,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信息,结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可使供应链优化得到更好的条件,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带来保障。

2大数据背景下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运输质量有待提升

物流运输速度影响着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是物流企業需要重视的因素。企业要想提升产品的质量管理水平,应对负责货物配送的中介、供应商等之间进行协调,使货物的配送能够达到质量及效率要求,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对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物流企业供应链中包括了影响企业运营效果的因素,需要对运输质量问题产生重视,如果不能有效改善运输质量,会使物流环节中产生问题,难以保证整体效率,也会使消费者的满足水平降低。因此,要求企业对供应链管理中影响运输质量的环节进行改善,避免对运输质量产生影响。

2.2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及货主之间的物流管理难度比较大,这种情况下配送服务滞后,对物流企业管理及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一些配送服务第三方外包使获取配送过程中质量得不到保障,难以与物流公司的供应链管理之间得到有效的同步,无法得到高质量的管理。比如,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着服务质量比较低的问题,对货物进行暴力运输等,对物流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企业要想改善这种情况,需要对供应链管理进行改善,避免服务质量问题对消费者造成影响。如果不进行改善,会使供应链管理遇到更多的问题,难以保证管理的实际效果。

2.3供应链数据管理不合理

在传统的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物流企业要想实现数据的收集,需要面临一定的挑战,由于数据的收集需要相应的技术及设备支持,比如使用计算机等设备来进行数据整合以及观察,并且进行预测分析。要求物流企业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利用工程计算算法,对企业拱形连数据走向趋势进行判断。而当前一些物流企业的数据收集环节还没有得到明确,对大数据技术应用不够充分,这使企业无法从数据中提取重要的信息。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对供应链管理进行改善,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利用,使管理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3物流企业大数据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3.1获取完善的数据信息

大数据供应链管理可为企业提供充分的信息数据,其中数据包括了不同层次及等级的内容,比如市场行情数据、货主信息数据以及货物质量信息数据等,还有企业可能发展前景数据,使企业的管理及发展获得有效的数据支持。经过大数据的丰富,可使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为市场及自身因素等进行科学的判断,使企业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并且使管理模式及执行效果得到改善。比如,结合长期配送任务数据,企业可更好地了解货主的总体信息,对进行科学分析,可使消费者服务得到更加准确高效的改善,并且使企业的运营模式得到优势,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

3.2提供企业决策依据

企业大数据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可使企业获得完善的信息,还可使企业作出科学的决策。通常供应链管理中使用的大数据来自于物流管理工作中,有着相应的可靠性特点。在物流企业中,监管及供应、运送等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应保证各环节的准确才可使任务顺利完成。企业借助大数据技术来进行物流各环节的数据分析,找到可能被忽略的信息,使企业的决策得到有效的支持。另外,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大数据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物流企业可结合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来对进行合理应用,使供应链管理得到全面的改善,可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

3.3实现管理的改善

在市场变化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也需要逐渐改善,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使企业发现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进行有效的改进,使管理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在当前的供应链管理中,技术的应用种类越来越多,通过对企业的技术应用情况的分析可知,大数据技术应用受到了企业的关注。因此,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使企业的运作得到有效支持,为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使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同时,在管理中,通过大数据获取相应的信息可使管理的优化有更加详细可靠的参考依据。

4大数据背景下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改善措施

4.1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

物流企业需要对供应链管理进行优化,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使供应链管理质量得到提升,还可使供应管理符合当前的物流发展要求。当前,物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大部分客户在消费中体现出了个性化特点,对高质量物流服务形式更加追求。物流企业供应链需要对物流服务开展全面的整合,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保证管理内容覆盖在各个节点中,在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时候,可作出相应的反应,保证物流服务的效果,进而促进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4.2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为了使卖家、客户以及上游供应商间的关系得到协调,物流企业可借助大数据来实现对供应链的改善,掌握供应商所提供的数据,根据市场情况来进行分析及预测,明确数据的规律,可使企业更好地在市场发展趋势下适应这种环境。比如,一些物流企业在物流供应链中通过对各环节的优化提升了货物送达的速度,为客户提供了更好地运输服务。运输效率的提升与大数据技术应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使用大数据分析建立货主信息数据,对其进行逐步扩大,并且进行供应链数据收集,使大数据管理的效果更加显著,可使物流供应链得到统一及高效地运转,提升了物流运输的整体效率。

4.3加强物流管理人员专业性

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物流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竞争力,需要对物流管理人员人员专业性提出要求,使管理更加专业可靠。在供应链管理中,需要提升专业水平,使管理实现全面的改善。物流企业管理者应改变自身的观念,创新思想,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来合理制定专业机构,实现对供应链运作管理流程的全面优化。应对不同部門的配合进行协调,培养专业的物流专业人才队伍,使物流企业的发展得到有效支持。同时,企业应根据供应链运作管理模式来融入展业技术,使供应链管理发挥出更好的效果,进而使企业在市场中具备更多的优势,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4.4利用大数据提高服务质量

物流企业可借助大数据来进行数据计算,实现对物流管理的预测及调整,还需根据货主的情况来对管理进行改善,使物流各环节得到优化。可利用大数据技术特点来将企业与市场互联网之间进行结合,使企业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通过对大样本数据的分析来预测市场的发展动向,为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及运行模式优化的参考依据。企业应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实现对供应商的分析预测,将不正规的中介结构被排除,使企业与服务质量比较高、信誉良好的商家进行合作,能够使企业的发展获得更好的支持。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应在货主、供应商、中介机构这些主体之间同步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使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起到更加显著的作用。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运用,实现对数据的高级分析,可使样本收集达到实际要求,为物流企业改善管理中的问题提供帮助,使管理的水平提升,进而实现企业的运营管理目标,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创新。

4.5促进供应链系统与物流的结合

物流企业供应链运行体系的应用作为大数据背景下的重要特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代发展,需要对供应链系统的运行进行全面分析,将其与客户服务之间建立联系,使物流企业能够实现对供应链系统的创新,为物流管理提供相应的支持。应对物流企业运行及管理中相关的材料的供给程序进行调整,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优化带来帮助,将终端用户的需求作为基础,使物流企业能够在供应链运行体系的关键业务中将其与相关单位建立联系,可使相应的管理工作的开展得到有效支持,使管理顺利进行。通过对大数据供应链体系及物流管理体系的有效融合,可使物流管理的实际效果加强,还可使供应链体系的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可将大数据相关技术有效应用到其中,使各供应链节点的核心功能与技术之间有效融合,可使企业在管理上获得更多的优势,还可实现对风险的控制,推动企业的发展。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物流企业的运行有了新的机会,为了推动自身的发展,需要对供应链管理进行改善,使物流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企业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对供应链的优化,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加强物流管理人员专业性,利用大数据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供应链系统与物流的结合,使大数据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为企业带来保障,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馥菡.企业经营中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36)

[2]井然.大数据时代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02)

[3]白鸿寯,李哲.分析5G技术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10)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背景范文第5篇

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

执笔:贺奇业力图

上世纪开始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成长最快、利润最大的朝阳产业。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内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也在快速兴起,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在提升。近几年来,自治区经济发展出现突飞猛进的景象,发展速度居于国内前列。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内蒙古文化产业也在兴起和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该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原因何在?内蒙古自治区是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能否更好地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的课题之一。我们持有如此探究的思路,围绕本地区民族文化产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一、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资源及其开发现状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经纬度西起东经97°12′,东至东经126°04′,横跨经度28°52′,相隔2 400多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 700公里。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第3位。国内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等8省区毗邻,跨越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 221公里。全区现有12个盟市、101个旗县市区(其中有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49个民族,总人口2405.06万(2008年),其中主体民族蒙古族人口429.89万,占总人口17.8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96.24万,占总人口4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民族聚集,民族文化产业有形物质资源和无形精神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经济与社会价值极高,可开发潜力大。有形物质资源中自然景观方面有草原景观、森林景观、河流湖泊景观、动

植物景观、地质矿产景观和沙漠景观等多种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物古迹方面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岩画、近现代重要史迹、近现代表性建筑等,种类多,数量大,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资源;还拥有独具特色的民族饮食、服饰、工艺文化资源和较好的民族文化产业设施设备资源条件。同时,在无形精神文化资源领域里除了有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民族民俗、演艺娱乐、体育、医疗、文学美术文化资源外,还有较好的品牌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条件。

依托以上所述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随着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产业也有了较好的起步和进展。近年来,自治区民族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内蒙古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区GDP的比重逐年上升,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目前,全区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已达近20000个,文化娱乐场所1万余个,从业人员已超10万人。文化产业主体框架已经形成、文化产业骨干企业不断涌现,产业关联作用和社会效益逐步发挥,产业链逐步延伸,带动了其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中民族文化产业比重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治区文化旅游、广播电影电视业、出版业、演艺娱乐业、餐饮与服饰文化产业、工艺礼品和创意设计与软件开发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据按可比价格计算统计2000年全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605.74亿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39.3%,人均生产总值6502元;2008年全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583.79亿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33.3%,人均生产总值32214元;按1952年=100的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全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指数为10422.5,人均生产总值1130.6; 2008年全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指数为35421.1,人均生产总值4075.1;按当年价格计算2008年全区第三产业比上一年增加值为8583.79亿元,增加值指数达115.5%。

当然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总体来说,区内民族文化产业仍面临着认识不够深刻、观念落后、体制不完善、政策与法规跟不上和引导监督不协调的困境;存在发掘与保护不到位和开发模式不合理现象;处在生产规模偏小,产业特色不鲜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和粗放式经营管理境界;资源优势不凸显,工艺技术滞后,产品文化内涵浅薄,欠创意;缺乏产品展示平台,宣传力度欠缺,市场狭窄,秩序紊乱; 产业体系不完整,行业发展不协调,科技开发力度薄弱。

二、几点意见和建议

调查与分析说明内蒙古具有民族文化产业可开发资源优势 ,并且通过多年的挖掘、保护、开发与利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同时,也发现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又面临着很多挑战。现将针对上述调查分析发现的问题,简单提出如下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产业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研究。调查结果说明,由于对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在开发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盲目现象。到目前为止内蒙古自治区还没有系统的民族文化产业资源与产业现状调查统计的资料,也很少看到关于民族文化产业方面的专题研究成果,更没有民族文化产业专题规划之类纲领性文件的宏观指导或督促依据;不少行业对其所开发的民族文化资源的概念及其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等都含糊不清。乃至,对什么叫民族文化产业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与民族文化产业资源的关系?怎样对民族文化企业或产业概念进行界定等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得到清楚的答案。如此认识上的盲区,当然会导致实践上的误区。

第二,民族文化产业相关政策与法规不健全。内蒙古自治区从上到下大小会议文件、各级领导讲话以及很多研究成果,都一致认可或强调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真正落实实施方面远远不够。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有关政策与法规迟迟跟不上实践的需求,这也恐怕某种程度上成为导致民族文化产业的乱开发或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甚至,有些方面的政策或条例往往难以与相关行业政策与法规相互衔接。其结果,常出现一方面虽强调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措施不到位的自相矛盾的现象。目前情况下, 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政策与法规方面的更加以保护和扶持。

第三,需要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对民族文化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时应当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相应的财政补贴、减免税费和其他更多方面合理可行的保障政策和实施细则来,有力地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振兴。当前,如果要求将内蒙古所有经营性民族文化事业单位马上完全实现转企改制步骤,是不符合现实的,要需要多元合理的过渡方式。

第四,亟待落实实施更加有利于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科学合理的有力措施,

一方面要全面挖掘和保护好民族文化产业资源,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抓重点促开发,努力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秩序。民族文化资源是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根,要想使得民族文化产业能够可持续地发展,首先有必要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所指的保护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草原自然生态和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对草原民族现实文化生态进行保护的迫切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方面的条件,应该重点扶持或引导推动一些主要行业,以点带面快速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五,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完善经营管理,争取尽早将内蒙古打造成全国民族文化产业中心。目前,内蒙古民族文化企业,尚未突破经营规模小、资金缺口大、粗放式管理、产品质量偏低等瓶颈,无法体现民族资源优势。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有责任采取合理的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督促整合文化企业,给予创造多元融资渠道,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完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六,突出民族特色,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把握好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在市场上所谓的民族文化产品中,有很多不伦不类的因素在内,甚至也有不少完全歪曲和庸俗化的东西。还有诸多行业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很低,难以创造出高档次产品。另外,有很多产品大部分都在相互模仿或抄袭,缺乏创新研发能力。应该由有关部门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时常加强进行培训、指导和监督,尽快扭转和改善以上局面。

第七,打造民族文化产品展示平台,促宣传交流和市场营销,积极培育好民族文化市场。目前,区内还没有大型的民族文化产品展示场所和综合性文化市场,民族文化产业难以体现风采。先可以在自治区首府及各盟市以上城区建设民族文化博览园和民族文化商城之类的大型市场,然后进一步逐一进行扩建。以诸如此类的集中整合展现的方式进行运作,既便于管理,又能打造氛围,恐怕肯定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八,抓好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鼓励和扶持民族文化产业研究工作。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和科研工作,能够很好地将产、学、研相结合在一起,才能相互促进和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九,重点扶持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科技开发行业。创意与科技是文化产业最重

要内生变量。无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或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无法忽视民族创意产业和高科技开发。如果不很好地去挖掘和开发一个民族的创意资源和高科技产品,传统的民族文化必然失去其生命力和传承功能。自治区应该有必要建立民族创意产业园区和高科技开发中心,资金和相关政策上给予倾斜,有力地推进整体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产业的同步繁荣发展。

第十,摆脱思想包袱,拓宽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使民族文化产业面向世界。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产业不能局限于本地市场,应该积极开拓国内、外大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研制实施有利可行的政策,进一步推进引资、合资、技术引进、人才交流等多方面广泛合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走高起点、快发展的路。

最后,要说明的是:首先,此次调查研究过程中,得到了社会上很多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参照或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其次,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本次调查研究没有能够更好的深入,包括很多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商榷和探讨,难免有缺点和错误,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项目组成员:布仁图、李岭、包梅花、金泉、唐彩霞、边建平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背景范文第6篇

一、《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很多高校都开展了《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但是在具体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当中, 《物流成本管理》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涨, 学生们并不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物流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 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不利于高校大学生们更好的去进行物流成本分析。下面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课程建设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一) 课程教学方法和理念的传统化和机械化

很多高校的老师在开展《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过程中, 一味的运用填鸭式或者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和激发不起来, 课堂的教学氛围也活跃不起来, 学生们参与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涨, 这使得高校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建设效果和建设质量并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 由于一些物流成本教学老师的教学思维还比较保守, 教学理念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 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更好的培养, 因而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建设的内容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物流成本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的各项物流活动的所有成本进行管理和掌握。物流成本管理的课程建设方面要包含成本预算、预测、决策、控制、计划、考核和分析等, 这样才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物流成本管理系统。但是在具体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建设方面, 老师们没有对《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进行一个全面且系统的把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实际案例的辅助教学, 这使得《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得不到更好的提升。

(三)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效的结合和运用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是一项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 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 老师们的物流成本教学多是照本宣科式教学, 过分重视物流成本的理论性教学, 没有重视物流成本的实践性教学, 这使得高校的大学生们不能够更好的将物流成本的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巧妙地结合和运用起来, 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航空物流背景下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建设方略探究

(一) 《物流成本管理》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

在航空物流背景下, 高校的老师要让学生们在掌握好航空物流基础课程的同时, 不断深入学习物流成本的计算与管理。老师们也要不断解放思维、与时俱进, 充分认知当前《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和特点, 不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创新《物流成本管理》的教学方法, 不断调动和激发学生们学习《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物流成本管理》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技巧, 提升《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

(二) 重视《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建设

高校老师在航空物流背景下, 要不断完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建设内容, 强化物流成本管理的课程建设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将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程设置完整, 这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系统观的掌握航空物流成本的相关教学内容, 更好的运用给航空物流成本知识来管理物流成本。

(三) 重视《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

在航空物流的背景下, 老师们要让学生们先掌握《航空物流管理概论》、《采购与仓储管理》、《综合运输》等教学内容, 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的讨论和分析物流成本, 强化学生们对物流成本的分析、控制和决策。与此同时,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创造实践条件和空间, 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企业的物流成本运作, 从而让学生们在具体的物流成本实践中掌握物流成本理论知识, 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物流成本管理的真正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 在航空物流的背景下, 高校老师要想更好的开展《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建设, 要让学生们掌握好《航空物流管理概论》、《民航货物运输》等基础性课程,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 丰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强化学生们的成本实践, 促进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民航物流成本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摘要:近些年来,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 高校在《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建设方面的思路和方法也要进行有效的革新。《物流成本管理》专业的老师们要不断解放思想, 基于航空物流的背景, 分析当前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建设现状和问题, 不断创新《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建设方法和途径。本文主要对航空物流背景下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建设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旨在提升《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建设的效果和质量, 促进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知识和内容。

关键词:航空物流,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嫣.航空物流背景下的《国际物流》课程建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28) :253-254.

[2] 秦建玲.《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物流技术, 2018, 37 (10) :157-160.

上一篇: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范文下一篇:凝练教学主张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