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

2024-04-28

独立学院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根据培养目标和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在坚持以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把人文素质和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增强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服务意识, 坚定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下, 优化独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 侧重应用过程中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把握, 构建多层次的综合技能实训平台, 将目前社会生产实践中正在使用的理论、技术、设备、仪器直接优化组合到教学内容中, 并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 使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 独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生物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能在生物学科领域内从事生物技术的产品生产、管理、开发、质量检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性, 技术型高级人才。培养适用于农牧业、园林及其相关产业、科研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中、高级生物产品的生产、研究开发、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的专门人才。以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技术为基础, 重点研究生物培养、生产及其产品开发等技术, 为从事生物技术生产的企业、科学研究等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培养学科基础宽厚, 具有较强的生物技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科技人才。

2 课程体系的优化

2.1 突出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

按照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 减少部分主干课程, 调整并整合专业课程, 增加必要的选修课程, 将课程体系由原来的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四部分整合优化为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课程体系。其中公共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基础理论课 (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计算机等) 和素质教育课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 即通识教育, 以实现宽口径的专业学习。改以往的公共基础课中以大量的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等基础为主, 为以专业密切结合所需要的基础课为主, 如生物技术专业所需要的基础过得的是化学, 因而删掉了大部分高难的数学与物理课;而计算机基础中的基本操作知识和技能许多学生都已自己掌握, 因而也没必要列于课程内容之中。专业必修课改以前的应用动物技术、应用植物技术、应用微生物技术三大模块, 即三个方向, 优化为动物生物技术、植物生物技术和微生物生物技术三大主杆课程共修, 取消方向, 并分别以动物产品利用与开发技术、组织培养与栽培技术和发酵技术为特色, 以实现具有专业特色的宽基础专业学习。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考研专修课三部分, 供学生自由并配套选择, 使学生侧重自我兴趣选修方向, 让学生有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 同时, 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教学,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 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修读第二学位。

2.2 突出能力培养优化课程体系

将课程目标与岗位工作要求紧密结合[2], 准确把握实际工作的需要,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和力度, 并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使一、二、三年级按照课程体系内容适当减少了理论教学学时, 加大了实验课学时和实践课程内容, 并将抽象的理论内容整合到实践教学中, 优化后的课程体系中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14.00%, 课程实习或认识实习占总学时11.1%, 毕业实习占总学时的5.2%。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将我们的知识与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 与企业双赢合作, 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 真正解决了教学与生产“零距离”的需求。如2009年我们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秋林·里道斯”这个闻名全国百年品牌的企业签订了“秋林·格瓦斯”长期双赢合作协议, 为学生创造了实训就业良好平台。而且, 为了使学生取得就业资格, 我们还组织开办了如“食品ISO22000质量认证内审员培训班”, 受到学生及社会的欢迎。

3 课程内容的优化

3.1 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 打破传统的教学与研究型的课程内容, 结合实际的需求, 以实用的基本理论为基础, 加强基础教学力度, 突出应用性的特点, 体现新时期的教学思想理念。加强基础教学, 是整合课程内容, 改以往的专业方向模块式教学内容, 为专业技术宽基础的教学内容, 如生物技术专业要同时掌握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种应用技术。在不增加教学学时的情况下, 精简课堂教学内容, 增加讨论课和作业量, 立足于解决好课程内容的容量和含量之间的矛盾[3], 改变以往的专业教学中不留作业或即使留作业也只是少量的或归纳总结的形式, 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形式, 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如在《动物学》鱼类一章中, 讲鱼类器官系统特征中软骨鱼与硬骨鱼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硬骨鱼有鳔, 而软骨鱼没有。鱼鳔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节鱼体自身比重, 使鱼体能在水中自由上浮与下沉, 软骨鱼没有鳔又是如何在水中完成这种上浮与下沉的功能呢?给学生留下类似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资料去寻找答案, 大大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 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同时, 要注重课程内容之间的交叉、互补与融合, 避免重复, 并要随着科学的发展, 及时掌握前沿信息, 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的新知识体系, 在应用过程中, 鼓励创新思维的发挥, 积极主动与教师经常探讨新问题,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2 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创新

(1)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帮助学生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熟悉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 提高独立操作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学风, 为今后在生产第一线工作或从事科研打下基础的重要环节。因此, 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加强实验室建设, 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加强实验教学的保证。“应用型”是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 介于学科型 (或研究型) 和职业技术型 (或实用型) 之间, 既不能等同于高职高专培养的技能实用型人才, 而且必须比之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又要比母体学校培养的人才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独立学院的教学大多利用的是母体资源, 但在利用母体资源的过程中, 尤其是实验室, 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如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间安排上有冲突, 因而经常被安排在晚间或周六周日。为此, 努力建设能满足基础实验的一些综合实验室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 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 改变原来的以验证为主的实验, 调整为将基本技能与基础理论有机地结合, 逐步使分散的实验有机地组合起来成为系列实验, 既节省实验课时和经费开支, 又能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 同时也能提高理论教学内容的综合利用性, 使理论能及时地在实验中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 又能使学生掌握运用理论验证和探索新知识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另外, 定期地开放实验室, 鼓励学生开展创新课题研究,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效果显著。几年来我们已尝到了许多学生利用不同发酵技术自己开发和制作的不同口味的酸奶、米洒、小点心等新产品。

(2) 教学实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如野外动、植物的标本采集制作、分类鉴定, 生态群落调查, 工厂生产工艺设计, 产品生产流程等。因此, 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保证教学实习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几年来, 我们共建立了“威虎山影视城”、“帽儿山”和“长白山”3个野外实习基地, “成东养殖实验基地”、“野狼湖生态公园”2个养殖基地, “龙江龙酒厂”、“九三大豆粮油”、“国家乳品中心”、“秋林里道斯和格瓦斯”等多家生产企业基地。在实习过程中, 我们主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动态和生产需求, 以专题性调查研究方式, 分组完成实习的内容。实习中随时遇到一些有关的现象, 及时组织学生探讨分析, 如高山植物矮小性, 水生植物的适应性, 不同鸟类的繁殖习性及与环境的相关性, 生产中新产品的开发问题等。最后综合讲评, 为学生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和提高就业竞争力打下了良好基础。2007级、2008级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80%。

总之, 对独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进行优化, 体现了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 体现了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当然, 在此基础上, 还必需有一支精良能干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 因此, 面对独立学院的现状, 不断强化在职青年教学的教学技能培训, 加强兼职教学的选聘与管理, 探索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乃是独立学院发展所必需之路。

摘要:本文按照独立学院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 针对生物技术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 减少了部分主干课程, 调整并整合了专业课程内容, 构建多层次的综合技能实训平台, 突出了专业特色和能力培养, 以实现宽基础, 强能力的培养目标, 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独立学院,生物技术,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优化

参考文献

[1] 徐研.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培养一专多能高级应用型人才[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8, 5 (1) :17~19.

[2] 朱福兴, 上官敬芝.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37 (18) :234~235.

独立学院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阐述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提高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 艺术类 大学生管理 对策

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与普通专业学生相比,其具有很浓的主观意识性,同时在加上艺术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因此导致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就是从艺术类学生特点角度出发,阐述提高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1 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1.1 学生的意志力相对比较薄弱,感性心理特征明显。目前独立院校的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认识,尤其缺乏独立生存的技能。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备,再加上某些独立学院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家庭状况比较优异的家庭,从小就没有参与过各种实践劳动。可以说这些因素会促使学生意志力相对薄弱,导致学生容易出现感情冲动的畸形现象。

1.2 学生的纪律意识相对弱化。独立学院艺术性学生比较崇尚自由,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其纪律意识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独立院校大学生不喜欢被约束,他们对学校的各项约束制度表现的比较反感,甚至出现了反抗情绪;二是独立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从自我主观感受出发,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缺乏集体意识、团队协作意识;三是艺术类学生在学习期间比较“散漫”,不听从教师以及班级制度的规定。

1.3 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这与他们要进行艺术专业学习有关,很多学生在艺术专业学习方面比较重视艺术知识而忽视基础文化知识。在某种意义上说艺术类学生的文化理论普遍不高,但是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却比普通专业的学生要高。

2 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而开展,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暴露除了许多的问题:

2.1 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不同于公办院校,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模式也要与公办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向区分,但是根据实践调查,很多独立学院的艺术类学生管理模式仍然是照搬公办院校的管理模式,而没有结合自己的特点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比如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考勤请假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艺术类专业的学习特点需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因此该制度就缺乏了对艺术专业特点的考虑。同时独立学院采取的学生管理制度过于强调对学生的行为管理,这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自我特点是不符的,阻碍了艺术类专业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2.2 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强,而且艺术类专业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也会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近期文艺圈所暴露出的各种道德败坏丑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是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独立院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造成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日益低下。

2.3 独立学院藝术类学生管理采取的模式比较落后。首先学生管理方法相对单一。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独立学院普遍采取强制化的管理模式,即学生管理者以行政强制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学院的各项规定执行;其次学院的教育方式缺乏人性化。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中,教师普遍采取教育批评的方式,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对学生的强制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比如学生违反学校的制度时,学校只是简单地按照规则制度上的规定对学生进行处罚,而不会给学生任何的申辩权;最后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过于单调,没有与艺术类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学校的管理往往重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艺术类专业学生需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而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因此需要院校要加强对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管理。

2.4 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由于独立学院受到办学经费、以及对学生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的限制,独立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力量表现的比较薄弱。首先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人才数量不足。随着独立学院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学校的管理人员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导致学校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比较大;其次学生管理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很多独立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多是由公办院校退休的管理人员组成,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毕竟精力有限,使得其不能适应正处于朝气蓬勃的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而一些年轻的管理人员虽然能够迎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但是却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

3 提升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制定与完善适合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是指导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因此独立学院要制定适合艺术类学生特点的管理制度:一是学生管理制度必须要具有权威性。学生管理制度是经过论证而制定的,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根本依据,任何人都不得超越规章制度的约定,管理制度是保证学生管理工作公平、公正的基础;二是学生管理制度必须要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由于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独立学院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要侧重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的规定;三是学生管理制度要充分考虑艺术类学生的社会实践性。由于艺术类学生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参与性,因此学生管理制度要制定完善的考勤制度,以此约束与督察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中。

3.2 创新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一是要创新学生管理方式,实现课堂教学与日常管理的融合。学生管理工作是贯穿于学校的整体中的,因此独立院校要坚持课堂管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而且在课堂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一般来说,独立院校艺术类教学主要是采取小班授课的模式,因此教师对学生教育影响是巨大的,通过教师的良好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二是充分利用校园活动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艺术类专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觉悟。如果学校采取传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模式,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院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具体的校园活动中,通过参加校园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三是独立院校要加强对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些年独立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心理疾病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因为心理疾病问题而发生意外的事件不断增多,为此学校要加强对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展开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

3.3 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学生管理新阵地。一是学院要建立网络管理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基于当前学生管理工作所呈现的单一局限性,独立院校要从构建具有双向反馈机制的学生管理模式着手,积极构建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意见交换等,通过网络平台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动态思想变化的了解,及时根据学生的思想变化做出相应的措施;二是利用网络平台把握学生信息的反馈。学院要通过网络平台拓宽学生对管理工作的信息反馈渠道,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三是学院要构建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3.4 提高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学生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提高学生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符合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专业人才;二是加强学生管理中的业务能力。学生管理工作的本质特点要求学生管理者具有说服教育他人的能力,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三是学生管理者要具有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在网络化时代环境中,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实现网络化,为此需要学生管理者也具有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娟.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 文教资料,2014(05).

[2]李屏.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3]张小慧.论新时期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中的方法和艺术[J].高校讲坛,2010(29).

独立学院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对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的提出新的要求,也使得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大幅度提升。为此,各大院校纷纷顺势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本文主要以网络工程专业中的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教学为例, 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基础, 课程架构和教改创新为手段, 从课程体系及结构、教学方法和考核创新等方面探讨信息化时代下独立学院该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思路与体系。

关键词:网络工程;路由与交换技术;双师型教学;考核制度

Research o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novation Independent School Network Engineering in Information Age—A Case Study of Routing and Switching Technology

ZHOU Min, LI Jia-qi

(Bowen College of Management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enter, Guilin 541006, China)

1 引言

自20世纪九十年代,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得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领域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在市场需求刺激下网络工程专业应运而生,重在培养具有扎实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网络工程的专业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分析问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实践技能、应用能力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与工程型专业人才,其特点为重应用以及实践化、工程化。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将公办与民办院校优势相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开设网络工程专业方面,具有机制灵活、社会力量支持的优势,但是在生源素质上和传统的本科相比之下存在着差距,因此,在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院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更加地重视实验教学,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培养方案,建立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当前独立学院中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适应岗位需要的实践能力训练上。[1]然而当下,独立学院在实践教学上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1) 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都普遍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毕业后无法立即胜任工作,需要企业进行岗前培训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与企业相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教师教学中所教会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初级技能,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很久都学不会的技能,在企业往往会很快地掌握。[1]

2)信息化时代下,云计算、大数据的出现使得网络工程专业的内容更新速度加快,教学所需的设备也应实时更新,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很多项目的进行需要实验室,在实验室中让学生自行搭建硬件与软件环境,进行模拟实验与实际操作。然而,独立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实验设备的采购与更新较慢。

所以,当前独立学院的教学体系仍需要进行探索与创新才能真正地增加独立学院该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面该文就以网络工程专业中的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以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研究。

3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培养目标

路由与交换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面向职业岗位的实战应用类课程。它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工作过程为主线,要求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掌握局域网三层设计、设备选型、交换机与路由的基本配置、VLAN技术、路由协议、CIDR和VLSM应用、生成树协议(STP)、路由及数据包转发、STP、ACL、NAT技术等内容。

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面向網络规划与系统集成岗位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在网络规划与系统集成岗位所必需的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网络通信技术知识解决实际的局域网和广域网络互联通信中路由与交换的技术问题。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基本理论,还要强调学生对路由与交换方面技术的应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网络工程师所具有的专业素养,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运用路由与交换技术去完成交换式网络的配置管理以及分层设计,能运用VLAN、STP等相关知识以及路由协议等操作完成局域网下网络互连规划、设计与配置等网络综合技能,适应相关行业岗位群的需求。

4 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现

4.1 3:1式教学

基于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课程大纲时应秉承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原则,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及本课程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在路由与交换技术的技术应用与实践等方面能力上的培养。据此,在课程设计上可以采用3:1的比例来安排教学,课堂的3/4时间用来安排实训项目以及项目的讲解,从讲解中体会并收获知识。用小部分的时间的教授书本上的知识点以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岗位适应能力(如表1)。表1中根据课程内容安排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按照3:1的比例分配,实践学时总学时为48,理论学时的总课时为16,大致的比例为3:1,充分地将重心放在实践教学中。

4.2 双师型教学模式

学校积极安排教师参与国内外培训。国内培训为期4周,采取集中培训、企业实践、小组研讨等形式组织,主要学习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国外培训为期4周,主要学习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先进教育技术和课程开发手段。企业顶岗培训为期8周,通过参与例如一些通信技术企业的定岗实习去重点熟悉相关行业先进技术与流程、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规范、用人要求等,以此获得实践经验,培养一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具有教书育人,又具有进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实践经验丰富且成就高的老师采用传、帮、带的形式使初出茅庐的教师快速地提升水平,以求在课堂上能够采用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创新研究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课内,以书本上的案例以及实践实习培训中获得的案例引导学生获取重要知识;在课外,以开发项目为载体,实现创新实践教学。

另外, “双师型”教师还应积极考取证件,例如计算机网络工程师等证书,了解专业市场行情,按照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等。

4.3 评价考核制度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校的考核方法由平时成绩、期末测试试卷、实验成绩所构成,主要看中期末的总测试,认为该测试结果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存在以考试为目的的现象。因此,实践教学的实现需要调整各项考核内容所占的比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如图1所示,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主要看重实践任务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30%,实践任务成绩占50%,平时成绩为10%,职业素养成绩10%,四者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对课程理解和技术运用的掌握情况、工作原理的熟悉度以及学生对路由配置交换网络等方面的实际操作配置能力。在此考核制度实施下,学生更加将学习的重心放在实践教学上。

1) 对于平时成绩以课堂出勤率、学生课上积极程度、分组讨论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为基准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基本分为10分,在课堂上针对案例、问题组织的分组讨论中,主动参与积极与同学交流,勇于阐述观点可以酌情加分。另外,教师布置的平时作业完成质量高可酌情加分;

2) 对于实践任务考核方面主要采用现场操作、答辩、撰写设计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内容涵盖基本概念、工作原理、设计思路、演示实施过程、分析结果等。指导教师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创新性思维以及结合设计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3) 对于期末考试成绩,除了设置卷面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也要设置实操题目。实操题目由老师布置,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难度依次递增,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选择高等级完成后得到的分值也高,低等级对应的分值也较低,这样就对学生提出了挑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挑战自我;

4) 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以团队方式,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产品,此时学生的责任感、工作自主性、成就感也会随之产生,并且培养诚信品质、爱岗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与人沟通、团结合作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同时,可进行项目评选,将学生开发的项目推广到实际应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成就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目的。

5 结语

我国独立学院的产生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各类应用人才的需要,也提升了社会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时代下,社会对计算机、通信人才的需求提升,应用型人才炙手可热。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而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将合理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培养方案和保障措施,实践教学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覃仲宇.翻转课堂在高校实践操作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7(7).

[2] 陈欣,刘银梅 探析“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J].新课程研究,2017(8).

[3] 高永梅,沈海娟.计算机类专业职业素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路径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6(10).

[4] 邱云芳.《交换路由技术》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电脑,2016(9).

[5] 姜仲,杨英鹏,娄军.独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8).

[6] 李建新.解读职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J].教育与职业,2012(6).

【通联编辑:唐一东】

独立学院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目前,我们正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因此,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办的独立学院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为了让独立学院更好的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学院的后勤管理是尤为重要的。目前,众多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还是比较落后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束缚了独立学院的发展。所以,如何改进现有管理模式,使其更好的为学院的发展服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独立学院 后勤管理 改革 实践

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办的独立学院是从1999年开始在我国实行的一种新型的、与市场经济接轨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发展十分迅速,且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不断增加,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这一现象也给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压力,后勤管理体系的相对落后无疑成了影响独立学院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一、现阶段独立学院后勤管理的状况

“三服务、两育人”是独立学院后勤工作的重点,也是保障独立学院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在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张异军突起的同时也迎来了它的发展瓶颈,即相对落后的后勤管理。这是独立院校现阶段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一)现阶段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模式

自我垄断服务方式、托管方式或者托管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是现阶段我过独立学院所采取的主要后勤管理模式。自我垄断服务方式在大体上沿袭了“一户一校办后勤”的旧格局。它是一种由自身的后勤实体进行经营、管理,一切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全部都由学校自己承担和解决的管理模式。托管模式即需要独立学院和后勤服务试题签订相关合同,由学校来确定该学院后勤管理体系需要负责的托管范围、相应的服务标准、需要支付多少管理服务费用等的一种管理模式。托管和自我管理相结合模式是指独立学院的部分后勤服务项目交由该独立学院母体后勤服务实体进行管理,这些项目大都与学生生活十分密切,如水电、餐饮、学院绿化等。

(二)现阶段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模式的特点

作为独立学院,无论是办学模式还是运行机制都与公办的普通高校有所区别,这一特殊性也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体系也要与公办的普通高校有所区别,不能对公办高校的后勤管理体系生搬硬套,要充分的团结社会力量,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特色化后勤管理模式。现阶段,我国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模式的特点有一下几点:

1.与社会同行业的交流不够密切、竞争不够充分。因为独立学院大多实行自我垄断的管理模式,与社会的交流比较欠缺,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是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和形势的发展,无法很好的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满足师生多元化的需求。

2.各个竞争主体不够平等。由于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模式竞争不够充分和彻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市场化竞争的平等性原则,造成了各个竞争主体的不平等。

3.后勤管理在管理观念上和管理方式上存在冲突。现阶段,各个独立学院有两种后勤管理观念:一种是经营性观念,一种是福利性观念。这两种管理观念有诸多相悖之处,一种观念认为后勤管理模式要走经营、盈利路线,而福利性观念则认为后勤管理就是要为师生提供福利,带来服务的。

二、现阶段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为了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各个独立学院纷纷对学院的后勤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模式,社会化改革是独立学院改革主要趋势。社会化改革这一方向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下面几种模式可以为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社会企业投资与管理模式。即在学校后勤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与社会企业的交流与联系,完善竞争机制,促进各个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保证学院的服务质量。这种模式一改以前“一户一校办后勤”的旧格局,可以使学院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上,促进学院的规模化进程、提升学院的教学和招生能力,提高学院后勤管理服务水准和服务水平。

2.后勤托管式。是指学院利用银行贷款等方式来筹集资金作为后勤设施的建设,然后通过招标法方式将学院后勤建设的项目托管给校外一些专业的、成熟的后勤服务企业来完成,并签订合同以控制项目的服务质量和价格等。这一模式,可以通过各个后勤服务企业的充分竞争,使得学院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来完成更好质量的后勤项目建设,减轻独立学院资金不足的状况。

3.联合模式。即通过高校之间的联合办后勤来达到取长补短的双赢管理模式。如湛江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湛江师范学院三院校按联合办后勤的模式组建了湛江高等学校后勤集团。

4.集团化服务模式。即充分发挥政府的龙头作用,带头建立高校后勤服务集团和学校后勤服务管理中心,为高校提供后勤服务。

5.契约管理模式。即高校与从其内部分离出来的服务实体签订合约,使学校对后勤工作的管理模式从直接管理变成契约管理模式。

高校后勤工作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了给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为了更好的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质量以及满足师生日益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和学习需求。所以,后勤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对独立学院的稳定和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独立学院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学院的后勤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加强与市场经济的联系,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和借鉴,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壮大。

參考文献

[1]龚守相,张国安.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新型后勤服务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1,(3):34-36.

[2]民办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Z].民办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会务组资料小组,2001:296.

[3]金海忠.突破-瓶颈.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调查(上)[N].浙江日报,2002-02-21.

[4]徐磊.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之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5,(1).

[5]王新华,程从柱.地方性高校办学定位的理论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5,(5).

独立学院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独立学院自1999年发展以来, 经过短短5年的发展, 目前已经成为整合社会资源的有效方式, 独立学院将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独立学院师资建设问题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办学领域内的一个新生事物, 在我国高等教育前所未有变革中必然会遭遇到各样的“成长的烦恼”, 其发展会有一个逐步完善和成熟的过程, 办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亟待深入认识和解决。我们说, 2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和科技的竞争, 教育竞争的关键是师资的竞争, 师资队伍建设是独立高校办学定位的重点, 是高校人力资源中的核心力量, 对独立高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说, 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是独立学院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 在本来不成熟的管理模式下, 更加面临任重道远的压力。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师面临严重职业矛盾冲突。独立学院发展刚刚起步, 在资金、办学资源、办学水平等方面与公办学校都有差距。 (2) 师资数量短缺, 组成结构不合理。师资乃办学之本, 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是稳定的教育教学质量之根本。 (3) 师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制度是第一生产力, 目前高校人事管理过于集中, 治事与用人脱节, 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管理、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协调型较差, 并缺乏科学的用人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 (4) 独立学院忽视校园文化以及师德建设。 (5) 针对独立学院法规制度不健全。

2 独立学院师资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独立高校师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经济体制、现有人力资源结构、国家和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休戚相关。笔者在从事独立学院人事工作实践体会到, 解决师资建设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具体办法。

(1) 宏观上讲, 民办学院遵循的市场运行机制与计划管理体制相冲突。政府对公办学校可以行使教育主权、管理权、行政干预权;而独立学院的投资主要依靠社会力量通过市场而筹集的民间资本, 而民间资本的投入往往又具有投资回报的性质, 独立学院在产权范围内的办学行为是依靠市场来调控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又主要依靠国家颁布的针对公办学校的《教师法》执行, 这种市场运行机制与计划体制所造成的矛盾, 无疑造成了独立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2) 微观上说, 独立学院主要靠民间资本运作, 资金来源渠道较少。这就导致了办学经费不足, 这对民办高校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导致教师福利待遇不高, 科研经费缺乏, 教师培训经费无法保证, 导致许多应该做的事做不到、做不好;而民间资本讲求回报的营利性特征使得实践中的办学往往重视短期利益, 重视低成本运作, 忽视了教师中长期的培训, 忽视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和素质修养的进一步提升。

3 独立学院师资建设问题对策探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建立起高校的用人机制是人事改革的关键所在。根据教育部用人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结合实践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拟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两个层面分析, 进而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

3.1 国家外部环境

(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措施的配套建设。针对《民办教育促进法》只是针对民办教育的发展相关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各地政府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 出台相关实施办法来完善相关制度, 才能真正解决民办高校教师在工龄计算、职称评定、进修奖励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 使民办高校教师真正获得与公办教师平等待遇, 使民办高校更好的吸引人才, 稳定人才。

(2) 拓宽民办教育资金来源渠道, 创新投资机制。针对目前民办学校筹资难, 管理瓶颈等问题, 建议创新民办高校的投资体制, 采用“民办高等教育的股份制”, 股份制具有良好的风险分散机制、风险锁定机制、经营决策机制、产权运作机制, (广东民办高校人力资源问题与政府对策研究) 民办高校可以借鉴。

3.2 学校内部建设

(1) 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在当前教师来源渠道不足的情况下, 民办高校应积极开拓新来源, 从多方面引进学历和职称较高的人才来学校任教;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应采取措施,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企事业单位归国留学生和优秀人员到民办高校工作, 此外, 还可以建立教师人才库, 对愿意到民办高校任教, 具备一定资历并取得教师资格证的科研人员进行登记, 便于随时聘用;民办高校很多情况下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所以学校因该加大对社会专业技术人才的招聘, 改善教师培养体制和渠道, 切实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在专业岗位接受实践锻炼, 提高实践水平和专业技能。

(2) 改善教师人力资源结构。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上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就学历结构上来看, 硕士以上的教师应该作为授课的主力军;就年龄结构而言, 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年轻教师可塑性强, 是学校的未来, 逐步降低年老教师的比例。

(3) 健全师资管理机制。面对独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 我们应改革现有管理模式, 实行创新的、开放的管理模式, 遵循“高水准、优劳报酬”用人原则, 坚持以事业留人, 以待遇留人的原则, 做到“招得进, 留得住、用的好”的管理机制特色, 培养出一支素质优良, 职业抱负高, 具有献身精神, 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 实现独立高校像纵深发展。

(4) 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和水平。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学校应该消除急功近利的思想, 拨出专项经费, 以保障教师的培训、进修工作的开展;同时, 学校要积极向各界筹措资金和鼓励教师自主争取科研经费, 为教师科研、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观考察创造条件;在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期间, 学校应该做出规定, 保证教师奖金福利待遇不变, 为专心学习做好保障。

(5)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加强师德建设。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 对组织成员具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独立学院的创办是高校办学机制创新与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而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生存的根本。笔者在分析我国独立学院师资建设存在现状以及问题成因的基础上, 结合人事工作中实操经验, 提出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案, 从而有效的解决师资建设中出现的人才匮乏、结构矛盾、工作效率低、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稳定的师资队伍, 才能提高整体办学质量, 真是实现独立学院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办教育,独立学院,师资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全印.民办高校师资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3.

独立学院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以金融学专业为例,依托传统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分析了独立学院与传统本科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区别;并以此为基础归纳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最后指出目前中国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一、独立学院与传统本科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区别

(一)独立学院与传统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区别

以山西某传统本科大学金融学专业与独立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分析独立学院与传统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区别。通过对两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可以看出独立学院与传统本科院校在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上的诸多区别。

1.专业设置的方向不同。山西某传统本科大学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都设置了金融学专业,但商务学院在此基础上重点突出的是金融理财师方向。设置金融理财师方向不仅避免了独立院校专业与传统院校强势专业竞争(金融学专业是山西某传统本科大学传统且具有很强实力的特色专业),而且更好地满足了中国金融市场中金融理财新兴行业对人才的渴求。

2.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不同。通过教学计划内容可以看出,山西某传统本科大学金融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通识课程组群”、“学科共同课程组群”、“科研训练与素质拓展组群”、“专业综合训练组群”分别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金融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意义对应一致。为了便于比较,本文以后者名称为准。

由于两所院校计算学分的方法一致,简单起见,本文以各课程类别学分多少及占总学分比重进行对比,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分别在两校金融专业中占20、6个学分,在總学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1.6%、3.3%,前者高出8.3个百分点;而第二课堂学分分别为20、8,所占比重分别为11.6%与4.5%,前者高出7.1个百分点。

(二)独立学院与职业技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区别

以山西某职业学校金融学专业为例比较独立学院与职业学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通过两校人才培养方案可看出区别如下:

1.人才培养定位不同。 职业技术学院着力于培养“技师”型的实用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的特点就是以某一职业岗位要求为培养出发点,要求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重点是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能够胜任社会经济建设各类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与职业技术学院不同,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的教育,金融学专业培养的人才既能胜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金融理财业务工作,又能具备个人自主从事金融理财服务职业的基础与技能,实现就业与创业多元化。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二次研发,因此属于相对高端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要求不同。职业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很强的从事金融业务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高的情商等可以看出职业院校金融学专业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重点,培养过程注重学生的业务技巧及熟练能力。而独立学院培养的金融人才要求不仅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理论和技能,还要熟悉中国进行金融理财服务的相关市场运行规则,了解国内外金融理财市场的发展动态既掌握金融理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证券、期货、外汇、房地产、黄金、保险等市场的交易流程和分析方法,又具备熟练运用多种投资理财工具进行金融投资、理财实务操作的分析、决策的能力。总之,职业院校与独立学院在培养中都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在培养层次上独立学院高出一筹。

3.课程设置不同。由于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教育,而职业院校属于专科层次教育,二者在课程设置上也有诸多不同。第一,所开设课程数量不同。职业院校开设课程共34门,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开设48门课程,除过职业院校开设的金融类、经济类理论课程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课程之外,独立学院开设了培养学生管理、决策、分析、创新能力的专业课程,如投资规划、税收筹划、计量经济学、金融监管等课程。为培养一流的业务人员,职业院校金融专业也开设了凸显自身培养目标与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如点钞技术、汉字录入及翻打传票技术等操作业务类课程。第二,课程类别及各类别比例不同。职业院校金融专业课程类别有:公共课、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和职业能力拓展三个类别;独立学院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第二课堂等6种。其各类别在总课时所占比例也不同,见表2、表3。

另外,从课程设置表中可以看出,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中的“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和“职业能力拓展”模块中都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职业能力学习领域”模块中除包含基础理论课程外,还包括点钞、汉字录入及翻打传票技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商业银行柜员综合业务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职业能力拓展”模块重点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每一门课都属于实训类课程。从课程学时分配上来看,实践实训学时占全部课程学时的21.88%。独立学院金融学在课程设置上也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学时学分结构表中(表4)可以看出其实践课时占全部课时的23.87%。

从实践学时所占比例来看,独立学院与职业技术院校几乎相同,但从课时绝对数来看,独立学院实践课时比职业技术院校多204个课时,这些课时被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和实践性更强、更需学生灵活运用的课程所占用,而这些课程又是职业技术院校不能也不会开设的更高一层次的专业课程,如投资规划、期货投资、金融信托与租赁等,这既反映了独立学院归属本科层次的属性,又凸显了独立学院是不同于传统本科层次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4.学生就业方向不同。从表3可以看出,职业技术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金融企业的一线操作人员,如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岗、客户经理岗、国际业务操作人员、投资咨询员、金融业务营销员等。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和目标为:能胜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投资管理、理财实务与研究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即证券、期货投资分析师、金融理财分析师及投资经理等高级应用人才。

二、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对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首先应明确独立学院是本科层次的教育,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对本科教育标准的要求: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3。其次,明确独立学院是高等专业、职业院校的升级,这又要求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操作与应用能力,又要比高等专科院校的目标高出一筹。结合《高教法》对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的标准,独立学院应构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表述为:在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构建以“应用”为特征的理论教学体系;推广以产、学、研结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具体来说,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属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类型,这种模式通过一定的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实现学习、实践和职业技術能力相结合。

三、目前中国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不相吻合。以金融学专业为例,许多老牌财经类本科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多数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社会认可度,如果独立学院也设置金融学专业就不能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为方向,而应根据市场需要设立新的方向,如证券、期货、营销、信用管理等,这样既能满足市场需要,又能凸显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特色,避免与老牌院校专业的重叠。而现实中,很多独立院校为了省事,仅照搬母体院校的专业设置及相应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很难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2.师资队伍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现阶段各独立学院的办学情况差异大,教师队伍成分呈现多元化。总的来看,当前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构成主要为:外聘母校的教师、一定数量的本学院培养的青年教师。而前者授课教师往往仅仅是通过在独立学院授课以赚取报酬为主,没有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活动中,来去匆匆,没有把独立学院当成自己的工作单位,更是很难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而独立学院招聘的青年教师,其中相当一部分抱着临时心态,能够把独立学院任教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安心从教的并不多,同时缺乏教学经验,更谈不上实践经验,难以实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实践教学基地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各专业应建立多家实训基地供实践教学需要。但目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呈现数量少、质量差的现象。原因有:一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专业调整的步伐相对较快,导致实习基地的建设步伐跟不上专业的调整速度。如金融理财师专业的学生很难找到真正适合学生综合利用理财知识的公司或事务所,只能到相关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实践某一类理财业务,不能实现综合理财实训。二是有些单位并不乐意接受学生去实习,如会计实务所或公司财务部。三是有的专业没有与实习单位进行深入沟通,更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四是许多院系没有真正利用好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没有校内指导教师和辅助人员的配备,任由其单位负责学生的实习内容,结果学生可能成为实习单位的廉价劳动力,如所有学生被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派出去“拉客户”。

参考文献:

[1] 吴金林.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2).

[2] 斯金荣,龚山平.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3] 陶岩平.发达国家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践[J].世界教育信息,2005,(1).

[4] 王雪莲.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9,(10).

[5] 蒋爱军,韩卫东.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5.

[6] 金立民,李明.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建设思考[J].科技教育,2008,(10).

[7] 刘金林,蔡幸.地方高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文化教育广场,2007,(11).

[8] 来茂德.独立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仲琪]

上一篇:课堂教学方式优化改革论文范文下一篇:无机化学实验医学检验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