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范文

2023-11-08

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范文第1篇

(一) 智慧课堂内涵

智慧课堂多指利用现代新兴信息技术, 打造智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能够实现智能化教学, 可视化教学, 高效化教学。让学生在智慧课堂中生成智慧, 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实际上, 智慧课堂是现代教育与新兴信息技术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帮助学生拥有高效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与教师实现更灵活的互动, 资源的推送也更加丰富与智能[1]。

(二) 智慧课堂的特点

智慧课堂实现了大数据的有效结合与运用,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大数据环境下, 智慧课堂中包含了各种数据, 具有以下几点特征:智能化资源。智慧课堂中包含微课, 电子文档、图形图片等众多形式的媒体学习资源, 能够按照学生的基本需求智能化推送, 让学生的个性能够被满足。个性化教学。智慧课堂能够借助高科技电子平台, 让学生以动态化的方式收集各种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挖掘与整理。同时, 教师也能够通过该平台了解到学生基本的学习情况, 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及时调整学习方案, 为学生推送真正符合其实际需求的教学资源。

二、智慧课堂学习模式的设计

(一) 课前

在上课前, 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来采集学习情景所需要的信息, 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特征, 针对所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分析, 诊断学生在当前阶段出现的问题, 并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问题, 根据所分析的结果给予对应的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移动通信工具, 完成教师推送的相关测验, 分析在一定时间内的学习情况, 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与建议, 不断改正自己, 完善自己。

(二) 课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利用智慧课堂明确课程要求, 以实时推送的方式将学生引进到学习情境中, 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其中系统资源的分层共享功能, 又能够将数据资源进行分层与分类, 通过对学生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为学生推送匹配的学习资源。如背景知识、疑难问题等, 进入到符合其自身学习特点的情境中。同时,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 以写作互动交流以及及时反馈评价系统, 对学生课前的学习成果进行收集,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协作互动交流。

除此以外, 在课堂过程中, 教师既可以根据智慧课堂的反馈结果, 通过终端组织课堂竞赛、课堂分组讨论、课堂游戏等多种互动练习。当然,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分成进阶形式,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而系统又会根据练习结果, 以只能的方式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 主动向教师反馈练习的完成情况, 对学生练习过程进行评估。若学生在练习阶段有所突破, 则向学生推送下一阶段的学习资料, 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有所成长。在智慧课堂中, 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式, 也为学生提供了相互沟通的渠道与空间。学生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 与在线用户结成伙伴, 一同讨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以相互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同时, 学生还可以将在课堂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搬到智慧课堂中, 通过协作互动交流的方式, 实时录播交互系统。从此, 课堂再无边界, 跨学科教师也能够在智慧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帮助。

三、智慧课堂学习模式的效果

(一) 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的分析

大数据环境下, 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存在一定的差别,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传统课堂多采用机械师的教学方式, 重点在于向学生机械的灌输思想, 灌输知识, 但又无法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消化与吸收。这种学习方式很难实现教学效果, 难以满足学生实际的发展需求。从而造成学生为考试而学习, 单纯的掌握知识, 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而智慧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不会采用单一的灌输的方式, 而是以由浅入深的方式逐渐让学生接受, 掌握知识的内涵。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过智慧课堂, 学生能够更好的吸收知识, 尤其在课后能够自主进行复习与巩固, 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第二, 传统课堂教学时所采用的资源相对有限, 大多来自于媒体与课程教材。而智慧课堂则能够利用图形、电子文档、微课等多种方式丰富课堂, 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创造更加多彩的学习环境。多种资源的合并使用, 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 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第三, 传统课堂在授课过程中更加关注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 而进行单一的知识传授。这种授课方式十分枯燥, 学生难以实现多元化发展, 且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十分欠缺。智慧课堂则更加关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二) 效果分析

对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的对比以后, 不难发现智慧课堂更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方向与需求, 更能够适应当前教育环境的需要。而在具体实践中也能够证明, 智慧课堂能够让学生作业练习的正确率提升到73.8%, 大部分学生的自评结果都能够保持在良好水平以上。尤其在学习活动后, 教师运用智慧课堂进行评价时, 更能够优化学习过程, 增强教学体系的适配性。而学生通过智慧课堂学习后, 普遍表示其学习兴趣大大增加,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断提升。76%以上的学生认为, 通过智慧课堂的学习后, 更能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向, 在学习方过程中也能够主动与学生、教师进行交流。智慧课堂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智慧课堂是当前科技发展的表现, 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智慧课堂的运用, 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与大数据的有效结合, 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空间, 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智慧课堂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不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发挥其在教育界应有的优势与价值。

摘要: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模式, 对校园教学方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中, 智慧课堂是最明显的改变, 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以及学习需要, 对课堂进行合理的设计, 并评价教学活动。本文以智慧课堂模式为基础, 设计学习模式, 并对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打造高效的智慧课堂, 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并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课堂,学习模式,效果研究

参考文献

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智慧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8-0029-03

【作者简介】1.鲁永进,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25)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教育;2.黄秀娟,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25)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化时代,作为“班级授课制”核心标志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在下降,学生学得枯燥,教师教得辛苦,教学效率低下。这与社会各界对学校教学质量不断增长的期待形成巨大的反差,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课堂教学怎么了?

一、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诊断

我们熟悉的传统课堂教学情景是这样的: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完成备课。课堂上,教师将准备好的新知识按计划地讲给学生,学生听讲、记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穿插提问,学生的回答如果正是教师预设的答案,会得到表扬;如果没有“正中下怀”,教师会继续“启发”或提问下一位学生,直至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能有机会发言的毕竟只是部分学生,教师会从他们的回答情况推断全班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因为教师无法真正在课堂上照顾到每位同学的需求,一般会“抓中间,促两头”,认为大部分人已掌握就不错了,所以,部分同学因被冷落而变得心不在焉。下课前,教师能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讲完即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整堂课如果全班同学有多次异口同声的回答则意味着师生互动频繁。课后,学生完成作业,少部分优秀学生“吃不饱”,会自己找题做;一部分后进生没学会,常常抄作业。第二天所有作业上交给教师批改,教师下次课上讲解反馈。

这种传统课堂存在一定局限性:第一,基于经验的学情分析;第二,一成不变的教学预设;第三,非对称性的单向交流;第四,步调一致的学习进程;第五,粗略滞后的评价反馈。这些局限性难以用传统的方式破解,而“智慧课堂”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

二、“智慧?n堂”对教学模式的变革

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构建出智能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

(一)智慧课堂的特征

第一,数据化――基于数据的课堂。传统课堂主要依靠教师的个人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进而设计教学,智慧课堂则是根据学生学习行为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来调整教学策略。第二,效率化――高效教学的课堂。智慧课堂的数据挖掘等方法可以使教师精准预知学习者潜在的学习需求,虚拟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资源的智能推送能在第一时间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三,协作化――合作探究的课堂。智慧课堂中的群组服务能够帮助有相同学习需求和兴趣的学习者自动形成学习共同体,师生之间也能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束缚实现便捷的在线交流。第四,个性化――个性化学习的课堂。通过课前预习测评分析和课中随堂测验即时分析,准确把握每个学习者掌握知识的状况,教师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和辅导策略,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料,真正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服务。第五,动态化――动态开放的课堂。随着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堂系统超越了“班级授课制”原先的物理时空限制,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学活动在师生的立体交流和观点碰撞中不断生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激发、智慧得到发展。

(二)智慧课堂教学的实施条件

构建智慧课堂需要具备若干条件,撇开教学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不谈,学校至少需要在以下两方面创造条件:

1.构建信息化平台。

从信息化视角构建的智慧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智慧课堂需要构建相应的信息化平台,概括来讲,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是由“云”“网”“端”构成的。“云”,是在后台支撑数据存储、处理和服务的教学平台,如“超星泛雅”教学平台;“端”,包括教师端和学生端,如教师使用的电脑、电子白板,学生使用的iPad、手机;“网”,是连接“云”和“端”的网络,包括无线局域网和高速互联网。

2.建设数字教学资源。

有了教学平台并不意味着拥有了数字教学资源,除购买部分实训仿真软件,真正适合本校教师使用的数字教学资源无法直接购买,必须自建或与企业共建。数字资源建设要全员建设,全校共享。

(三)智慧课堂对教学流程的再造

总体来看,传统课堂是“先教后学”;翻转课堂是“先学后教”;智慧课堂是“以学定教”,即通过技术手段采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制订合适的教学策略。具体而言,传统课堂和智慧课堂的教学流程如图

1、图2所示。

课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媒体学习资源,包括学习任务单、学案、音视频、PPT、预习测验等。学生通过PC机、手机等“端”工具登录学习平台进行课前学习,遇到困难可以与同学、老师在线交流,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教学平台会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给教师的学情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教师据此进行教学设计。

课中,学生根据教师课前的预先安排分组汇报,学生除了完成教师指定内容的汇报,还要自选内容分享学习收获,就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当堂向同学或教师求助。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对学习中的问题予以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学习中的难点问题重点讲解,并拓展深化,提出新的更具难度的问题或任务。学生作进一步探究,并在小组中交流。教师通过在线测试了解学习情况,在大屏上展示统计结果,做针对性讲解,最后总结。

课后,教师在教学平台发布作业,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难度系数不同的题目,有的题目重在巩固基础知识,有的题目偏向知识的拓展。学生在做作业时遇到困难可以在讨论区留言,其他学生解答,教师也可参与。当学生完成客观题后,系统会自动批阅,并有答案解析,学生即刻获得反馈;教师批完主观题后,从统计数据中找出错误率高的题目,制作讲解的微课视频上传,供学生观看学习,学习困难的同学可以反复观看直至学会。

通过与传统课堂教学流程比较,可以发现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的特点:第一,教学环节及其过渡离不开“云、网、端”的技术支撑;第二,课前、课后的学习能充分展开;第三,以学生为主体、精准化的学情诊断伴随全程,以学定教、动态生成的特征明显;第四,面向全体学生,学习资源按需推送,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第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畅达、反馈及时。

三、“智慧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一)教学实践

比如笔者在教读《氓》这首诗时,就采用“智慧课堂”模式,作了教学尝试。

前期工作:学校引进了“超星泛雅”教学平台,教师在该平台建好了“高职语文第七册”的课程(其中第一课就是《氓》),再将所任教班级的同学名单“添加”到这门课程中。这样,师生登录教学平台后,进入该课程的《氓》这一课,就可以进行教与学的活动了。

课前,学生通过PC端或手机端在教学平台上学习,学习内容是教师建课程时推送的媒体资源,包括《氓》的朗读音频、情景剧视频、学案、PPT。同时提供学习任务书,要求学生学完资源,做完题目,并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等等。在教学平台的教师端,可以看到能直观反映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进度条、曲线图、柱状图等,教师可以知道哪些题目学生错得较多,哪些同学没有学习,从而确定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哪里,要重点提问哪些同学。教学设计的精准是传统课堂模式下很难做到的。

课中,学习内容的深化。此处仅以《氓》的朗读教学为例,学生由于在课前已听朗读录音(部分同学会反复听),朗读情况比较好,基本能达到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这已远超传统课堂模式下学生预习后的朗读效果,显示出“智慧课堂”的高效。当然,要进一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要对诗中人物形象做深入分析,这是“课前”学习难以完成,需要在“课中”深化的内容。

课后,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阅。客观题的作答,系统会自动批阅,即时反馈,并提供答案解析;主观题可依个人情况选择完成,如“《氓》这首诗中男女主人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看待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根据难度可将后一题的分值调高些。教师批阅后,在线反馈,并督促未完成的同学,系统会将督促短信发送到他们的手机上。

(二)教学反思

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范文第3篇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智慧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则故事: 张老师是位年轻的男教师,学识渊博,口若悬河。他教五年级语文,平常很少备课,教案总是寥寥数语;也很少改作业,改得最多的是学生的作文与练笔;更很少给学生背书,偶尔会叫个别差生在课余的时候到他面前背背课文。他在办公室,很多时候是看看闲书,上上网,时不时地与同事讲几句笑话。同事们私下 议论:这男老师教小学没有一点耐性,做事毛毛糙糙,教学怎么能抓得扎实?期末考试,看他怎么交差?

另一位李老师,是比张老师年长很多的老教师。她工作非常敬业。每天一走进办公室,便忙个不停:催促学生背诵课文.让学生默写生字,批改学生的语文练习、作文、日记,等等。她留给办公室同事的总是一个忙碌的背影。看到她如此辛苦地劳作,

1 同事们大发感叹:嘿,老教师还是老教师,这教学效果应该没得 话说。

一个学期很快过去,全县进行调研考试。当成绩公布出来后,全办公室的老师不禁大跌眼镜:李老师的班学生平均成绩比张老师的班整整差了五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老师们百思不得其解。

张老师笑着解开了谜底。他说:你们别看我平常在办公室做的事很少,但其实我所做的事情并没有比大家少,有时反而更多。我十分注重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要求他们坚持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对于学生所写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我都认真批阅,并将阅读所得与学生分享与交流。学生很感兴趣,阅读激情也不断高涨。我平常上电脑、看闲书,并不是在消遣,而是在给自己充电。我通过电脑和书籍来弥补自己人文素养和学科知识的不足。有了日常积累,我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引经据典,学生听得兴致盎然,于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语文,自然考试也就不成问题了。

张老师和李老师的教学故事颇值得我们深思。同是从事语文教学,为什么李老师事倍功半,而张老师却事半功倍?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和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一样,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有一句话说得好:愚蠢的人会将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而聪明的人却将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当然,我们不能说李老师的做法一定很愚蠢,只是语文教学如同任何问题的解决一样,是需要策略与智慧的,一味地苦干、蛮干,往往取不到更好的效果。

仔细品味张老师的话,想想他所谈到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张老师是一位在语文教学上极具智慧的人。他的语文教学智慧集中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教学有时候应该像郑板桥诗中所

描绘的,做一做“删繁就简”的艺术。

简约、精致是一种美。世界上最美的事物往往是大道至简的。如哈佛大学的校训:“向苏格拉底学习,向柏拉图学习,向亚里士多德学习。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短短的两句话,代表了一代又一代哈佛人在真理的道路上执著的探索与追求。再如意大利悉尼歌剧院的外形是一页页白色的风帆,其流畅简约的造型成为建筑界的经典,引起中外游客的交口称赞。

求简成为一种风格与智慧,语文教学也应该讲究求简的智慧。如何达成这种智慧呢?

(1)教学目标简明扼要

对课堂上非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胸有成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清楚。以《威尼斯的小艇》为例:从课堂教学要达到扎实有效的角度出发,上述《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目标应该俭省,综合表述为:A.理解课文里“操纵自如…基督”等重点词语的含义,了解威尼斯的特点。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威尼斯的喜爱。C.背诵课文。如此简明扼要,教师在教学中就会稳打稳扎,一步一步落实目标。

3 (2)教学内容简单精致

语文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这是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备受语文教师争议的话题。加法与减法,孰是孰非,我们不能简单地评判。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两者各有各的精妙。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学生一个学期要学习几十篇课文,如果每篇课文都做加法,肯定是不现实的。首先,教师本人没这个精力去将每篇课 文挖深挖透,让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全部呈现出来;其次,即使教师有精力和能力堂堂课做加法,学生也会不堪重负,毕竟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精力是有限的;再则,教师堂堂课做加法,其教学任务能不能完成,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是以做减法为主的。这减法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一堂好的语文课并不是教学内容愈多愈好的。梳理课文的主线,抓住课文的重点,简单精致地呈现教学内容,将之讲深讲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这样,既能够让学生迅速理解课文,又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

“要而不繁”是语文课堂的根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只有抓住这个根本,其语文教学才会省时高效。

(3)教学过程简约清晰

那些在课堂上“满堂问”的教师,其教学过程一般都是模糊的,找不到一条清晰可见的主线。教学就像驾驶一艘无底的船,驾到哪儿算哪儿。还有些教师过于注重细枝末节,将一堂课的重点全部聚焦于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上,繁琐的分析与讨论往往使

4 教学过程变得支离破碎,无从凸现主题。

教师设计教学过程,要如同砌房子,围绕目标,从基础开始,层层递进,直击目标。且看有位教师执教《让生命开花》一文,其设计的教学程序为:读一读,了解课文说了什么——画一画,画出课文反应“生命可以开花”的句段——议一议,谈谈“生命为什么可以开花”——说一说,你身边“让生命开花”的事例。四个步骤。始终围绕“生命可以开花”的主题,一步一步逐层展开。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清晰可见,过程实实在在。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自如。

(4)教学方法简略实用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法日趋繁多,并且日渐翻新。最明显的改变就是计算机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课件几乎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法宝,一堂课要吸引学生,好似非得使用课件不可。有的教师上公开课,甚至完全依赖课件,没有了课件,便不知怎么教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某大学一位知名的教育学教授,被另外一所大学邀请前去演讲。

该教授将演讲内容做成了精致的课件,以为演讲一定会有声有色。谁知,她上台开讲不过三分钟,课件运转突然出了问题。经反复调斌,课件内容仍是显现不出来。没有了课件,该教授的脑海一片空白,不知自己接下来要讲什么,结果在台上子乎者也讲了不过半个小时,便匆匆离台,惹得台下听讲座的专家及学生

5 一片嘘唏。该教授当场急得眼泪双流,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赢得的名声竟然败在一个小小的课件上。

这个事例说明的是课件教学带来的弊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好方法,但不是包治百病的灵药。对于日常教学而言,教师要节节课做课件进课堂,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个教师能腾出那么多时间来做课件。

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采用的方法一定要简略实用。传统的“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方式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未尝就失去了价值。教师如果能凭自己的讲述吸引学生,讲述法同样精彩。薛瑞萍老师执教《詹天佑》,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了“詹天佑”的求学历程,南京大屠杀的悲剧等,大段大段的讲述不但没有使课堂失去活力,反而激发了学生蓬勃的学习热情。

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掌习等诸多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都要以“简略实用”为原则。如情境教学,倘若花了很多的精力创设一个情境,却是为了弄明白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大可不必;再如游戏教学,倘若课堂上组织起来比较麻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可尝试运用其他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更要讲究实用,小组分工明确,学生容易操作。

(5)教学语言简洁明快

语言表达简洁明快,能做到字字入耳,声声人心,其效果便非同凡响。

法国作家雨果向出版社询问《悲惨世界》一书可否出版,给

6 出版社写信时,其一个标点符号:“?”。而出版社的回答同样让人惊叹,也只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这则故事应该成为“行文简洁”的经典。

我们来比较一下下面这两段关于《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导人语,你更喜欢哪一个:

A.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在我国黑龙江省的东部,那儿一年四季树木常青,被人誉为“林海”;那儿盛产木耳、山药、枸杞等多种名贵的药物;那儿还有伐木加工厂,为祖国的天江南北输

送了很多木材。这个地方是哪儿呢?那就是美丽的小兴安岭。 B.同学们,我们中华大地,美景美不肚收,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

的地方,那就是——小兴安岭。

显然,第二个导入简洁明快,迅速引领学生进入主题;第一个导入,虽然教师用了优美的语句来描绘,但开篇便说了一段这么长的文字,不兔让学生感觉有些累赘,而且教师将课文内容早早说出,也破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导人,还是过渡、总结、提问等,都应当简洁明快。

二、课内课外三七开

也许有老师要问:倘若语文课堂教学过于简单,学生的收获岂不是十分有限?语文的世界本来博大精深,教师的教学只是简单地就教材教教材,学生又从何而来对语文的热爱与兴趣呢?这就涉及语文教学中课内与课外关系的处理了。众所周知,语文确

7 实是一门以深厚的积累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平常积累越多,语文的综合素养便越高。

薛瑞萍老师给学生上语文课,很多功夫是花在课外的。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她在带孩子们读课外书;每天课余或放学后,她总是和孩子们一起在走廊、教室交流读书。得;晚上回家或双休日,她又通过网络交流的形式与家长、孩子交流读书体会。这种师生共读的语文教学方式在学生和家长之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她的学生不仅喜爱语文课,还非常酷爱阅读与写作,就连大部分家长也跟着她一块读读写写,其乐融融。当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效果也就不用操心了。她教的一年级孩子一个学期结束后,人人会背《365夜儿歌》。试想:一个会背一整本儿歌的孩子,她的语文学习成绩怎么会差呢?因此,薛瑞萍每每自豪地说:只要孩子爱上了阅读,就不愁孩子们学不好语文。

不言而喻,好的语文教学总是依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之功的。吕淑湘先生曾经就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做过形象的划分:课内课外三七开。意即语文教学的效果,只有三分来自于课内,另外七分来自于课外。如今更有教师提倡课内课外二八开。“三七开也好”,“二八开也好”,或许语文教学中,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不一定如此界限分明,但这些说法无一例外地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语文教学是离不开学生的课外阅读的。

三、换个想法更精彩

8 有的语文教师习惯于在固定的模式,陈旧的方法,没有波澜的教学,是不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的。课堂教学只有常教常新,才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1.找教学切入点,换个想法

教学切人点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中导人课文、贯穿全文并引领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中心点。这个中心点也可以称之为“文眼”。课堂教学只要抓住了文眼,紧紧围绕文眼组织教学,便会重点突出,有条不紊。

课文的切入点一般有很多种,它们或者是词,或者是句,或者是段。如《狼和鹿的故事》可以以“生态灾难”这个词作为切人点,《捞月亮》一文可以以“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作为切人点,《月光曲》一文可以以“断断续续”和“纯熟”这一组相反的词作为切人点,《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可以以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宝库。”作为切人点。

既然一篇课文有多个切入点,那么在教学时,就存在如何选择切入点的问题。在多个切人点并存的情况下,教师要比较比较各切人点的优劣,选择最新颖最独特的视角作为课文的切入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应当思考一篇课文应以什么作为切人点。如果该切入点已被别人实验过,自然无吸引人之处。那么,教师应当改弦易辙,换个与众不同的想法。

《落花生》一课,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通过描写花

9 生的特点来赞扬生活中那些朴实无华的人。大多数教师执教此文,一般都以“花生”为切入点,以与学生聊花生导人课题。但特级教师张树林老师研究文章的作者许地山的笔名“落华生”作为课文的切入点。上课时,他先询问几个学生叫什么名字,为什么父母给他们取这个名字;接着介绍《落花生》一文的作者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向学生抛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要给自己取名叫“落华生”呢?再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讨论“落华生”的来历。张老师以“落华生”这个名字作为解读《落花生》一文的切人点,新颖独特,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设计教学过程,换个想法

教学过程一般与教学的切人点相对应。选择不同的切人点,便需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但相同的切人点也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如同前文所述,语文课 堂的教学过程最忌从头教到尾,教学程序僵化。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经常变着法儿设计与众不同的教学程序,给学生一种意外的惊喜。让学生不是从课堂一开始,便知道教师会在何处结束,一路的教学风景早早地一览无余。

一篇课文,如果老师们喜欢从头讲起,那么,我们就可以换个想法,考虑考虑是不是可以从最后一段讲起。如《生命生命》一文,大多教师沿着“瓜蔓破土 —飞蛾扑火—心脏律动”的课文叙述思路进行教学,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体会“植物生命的顽强到动物生命的顽强再到人类生命的顽强”,感受生命的宝贵。既

10 然大家采用的都是这种顺叙的教学思路,为了给学生学习课文的新鲜感,我们可以尝试将教学思路转换过来,逆着课文的叙述顺序进行教学,即“心脏律动——飞蛾扑火——瓜蔓破土”,从人类生命的顽强到动物生命的顽强再到植物生命的顽强,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叹:原来不仅仅只有人类的生命是顽强的,动物、植物的生命也是顽强的,继而在人、动物、植物的生命比较中懂得,植物、动物都拥有蓬勃的生命欲望,作为一个人,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们也可以尝试从一篇课文的中间开始教学,掐头去尾。从中间开始教学的课文,一般中间段落是课文的核心与重点。所谓的掐头去尾,也不是说不要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只是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淡化,蜻蜓点水地一笔带过。如一位教师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其教学过程就以地震中父与子的对话而展开,不像其他老师一样,考虑到叙事课文的完整性,一定要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讲得一清二楚。这位老师抓住父与子的对话,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人物的心理活动,层层假设,层层铺垫,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对课文的主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3.创设情境,换个想法

很多名师都很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于永正老师上作文课,在《红花献给谁》中,他将自己打扮成一位猎人走上讲台;在《学写留言条》中,他把办公室的林老师适时请进教室,传达通知。于漪老师上语文课,课堂教学中每出现一个新词,于老师

11 就会在下课与孩子们交流时,特意创设交流的话题,在话题中运用这个新词,以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词语。窦桂梅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当时的皇帝、大臣、老百姓,会怎么说,怎么想?学生在角色模拟中,体会到了表达的快乐。

情境创设需要常常更新的。一个人人皆知的情境或一种长期运用的情境形式,都不能给学生的感官造成强烈的冲击,因而很难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情境创设最大的特点是逼真性与生动性。好的情境能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身临其境地参与感受与体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当认真思考,创设一种与众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只有一个地球》,开课之前,设计了这样的情境:

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明,我想考你们一个问题,回答时思路要尽量开阔一点:我们现在在哪里?

生:学校的礼堂里。 师:(摇头)思路不够开阔。 生:在深圳。 生:在中国。 生:在地球上。

师:是呀,我们在深圳、在中国,也在地球上。请全体起立,跺一跺脚,我们的脚下是什么?

12 生:地球。

师:(板书:地球)我们一起叫一声“地球”。 生:(齐)地球——

师:地球听到了没有呀,怎么没有反应?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地球,你好!”假如地球听到了.她会热烈地鼓掌的。开始!

生:(一起,深情地)“地球——你好——”

师:地球听到了我们的呼唤。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看似很简单的情境设计,却反映出王老师的匠心独运。短短的情境体验,迅速拉近了学生对地球的亲近感,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所以,情境创设一定要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中心,多想办法。

3.确定教学方法,换个想法

“教无定法。”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使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内容与题材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题内容相同的课文也要尽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灵气。

教师潜心钻研教材的深度不同,对教材的理解也会有别,所想到的教学方法自然会有所不同。同是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王崧舟老师采用的是从学生的心理体验出发,把“听、说、读、感、悟、思、情”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和心理体验过程结合在一起感悟语言的做法。而孙双金老师却采用的是紧扣词句、层层设

13 问,观看录像,体会人物内心,将文本静态的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以有声语言的形式形象化、动态化、情感化的做法。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敢于尝试,让学生反弹琵琶。李镇西老师在他的博客上记载了他听一位语文老师上课的经历。该语文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别汇报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她将全班同学分为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围绕学习主题选择一种汇报形式进行商量讨论,商量讨论后,教师再安排每个小组轮流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汇报的形式各不一样:有的小组是集体朗读,有的小组是表演,有的小组是唱歌,有的小组是边读边评。整个课堂教学,教师只在其中穿针引线,学生完完全全唱起了主角,学习气氛相当活跃,教学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范文第4篇

1、了解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能阐述不同的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举例,画图等活动,探索出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学情分析. 这一内容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敞开情况下的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这三种情况。这些内容是奥数中出现的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3重点难点

重点:能阐述不同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 难点:能根据不同情况下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4教学过程 .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欣赏学校美丽景色,通过举办“绿色设计师”大赛,从而引出“在20米小路的一侧,每5米栽一棵树,需要多少棵树?”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活动2【活动】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动手实践、感知概念

(1)出示比赛要求:“为了美化环境,学校准备在操场边上的一条2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5米一棵,请设计一个植树方案。

(2)理解意思。

a. 读要求,知道了什么?

b. 理解 “每5米栽一棵”的意思?让学生上台演示每5米栽一棵的意思。从而让学生对间隔有感性的认识。 (3)自主设计植树方案。

设计意图:本课中所涉及的三种栽树方法对学生来说还没有整体的认知,所以安排让学生自己设计植树方案的活动,使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2、汇报展示、理解概念 (1)展示三种植树方案。

师:同学们根据要求设计了不同的植树方案,其实在植树活动中还有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树问题。

(2)观察三种方案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不同点:需要的棵数不同,栽法不同。(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 相同点:间隔相同、都是每5米一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植树方案的展示,使学生对三种植树方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3、根据设计方案中“棵数”和“间隔数”的数据来猜测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

师:大家真善于观察,咱们一起来看,这三种不同的栽法,都有四个间隔,棵树却不同。看来间隔数跟棵树有紧密的联系。到底它们有什么关系呢?能不能大胆的猜测一下?

学生把自己的猜测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老师指名说。

设计意图:虽是让学生猜测,实质是让学生感知三种情况下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

学生猜测:

两端都栽:间隔数+1=棵数 一端不栽:间隔数=棵数 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数

4、以“两端都栽”为例,验证猜测。

师:我们的猜测到底是不是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要求:(1)以两人小组为单位来验证。(2)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线段图和表格来验证。

5、汇报验证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的学生到讲台板书,用老师提供的材料验证的学生全班汇报交流。)

6、由“两端都栽”的规律来推断“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时棵数与间隔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举了大量的数据来验证,通过画线段图,发现了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树比间隔数多1。

师:我们已经验证了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由两端都栽的情况我们可不可以推算出其他两种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呢?

7、用式子表示需要的棵数。

师:这三种情况我们能不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三种情况下需要的棵数。

最后老师总结:我们在解决植树问题时,一定要先判断属于哪种情况,然后求出间隔数,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加1还是减1,还是不加不减。

设计意图:通过对间隔数和棵数关系的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建模的过程。

活动3【练习】联系生活、应用模型 . 师:刚才我们同学设计植树方案,发现了在不同情况下植树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解决情境图中的问题

在一条100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每5米一棵,两端都栽、需要多少棵树?一端不栽呢?两端都不栽呢?(三个问题分三次出现,体现相同的条件下,栽法不同,所用的方法也不同,但是都必须先求出间隔数,然后才能求棵数。)

活动4【测试】知识应用于生活

1、你能举出两个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吗?

2、一段桥长50米,在桥的两端都要装上路灯,两边各装多少盏?

3、一段长2米木头,锯一次需6分钟。锯成5段共需多少分钟? 活动5【作业】到生活中解决类似植树问题 1.在两座楼之间的距离是200米,每10米挂一个灯笼,一共可以挂多少个灯笼?

2、李大爷以相同的速度在乡间布满电话线杆的小路上散步。他从第1根电话线杆走到第12根电话线杆用了22分钟。他如果走36分钟,应走到第几根电话线杆?

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范文第5篇

无 缝 链 接 与 自 主 学蒲 城 县 第 三 高 级 中 学

刘 宇 清

二 零 一 二 年 四 月 十 六 日

题记:教育承载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也承载着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希望。教育应该让孩子幸福,也要让父母幸福。从而让千家万户充满欢歌笑语。教师要努力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实现每个孩子及他们家庭的幸福,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参与者感受到温暖,让师生关系充满温度,让老师与家长的关系更和谐。我校的教育理念: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定!家校无缝链接是指学校与家庭在目标认同、情感融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协调一致的互动活动。我校打造特色实效家校无缝链接制度,办人民满意的学堂。

关键词:家校无缝链接

自主学习

家校合力

幸福 四环节

正文: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上,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在中学生教育方面家校之间要保持一致,进行合作,强调共同发挥家校“合力”作用的重要性。家校合作是指学校与家庭在目标认同、情感融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协调一致的互动活动。依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扮演的不同角色,家校合作活动的方式大体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家长以支持者和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子女教育;第二层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第三层次,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决策参与者参与学校的管理。家庭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德洛尔认为:“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家庭环境以

及家长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在家长眼中,孩子的分数代表一切。多数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对学生智力投资多,而对品德教育则不同程度的忽视和排斥,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智力和品德孰重孰轻的问题上,如很多研究者所言,存在重智轻德的倾向,只顾在孩子的学习上下工夫,却忽视了对子女的品德和习惯培养

一、当前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1.家校沟通实效低。现状是形式多,实效低。主要形式有家长会、家校互访、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通讯联系(书面联系、电话联系、捎口信、网上交流平台)等。家校合作离不开良好的沟通,如家长会每学期1至2次,依旧是教师的“独角戏”,互动少,反馈少,教师为之费尽心思仍无法面面俱到,家长耐心听完少有收获;由于班主任工作繁忙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相对全班学生来说,被家访对象是很少的,对学生问题的解决是不全面、不灵活的;而校访,有的学校为了应付家长“检查”而事先准备,使校访流于形式,家长无法真正了解学校,有的则未为家长校访提供接待的时间、场所和人员的安排,容易挫伤家长积极性;很多小学建立了家长委员会,但活动的次数不多,制度未得以贯彻,实际影响不大,家长委员会还未发挥应有作用;家长学校多开在起始年级,开办时间也不固定,没有很好地坚持,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些零碎的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的体系,也难将其迁移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

2.家校合作连贯性差。现状表现为阶段性强,连贯性差。纵向来看,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家校合作活动应该是一贯的,要制订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家校合作计划,家校合作的方向、原则、理念要长期保持一致,目标和内容要有发展性。许多学校的家校活动在时间上时断时续,在内容上缺乏承接性,如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进行,如学期初、段考后、期末等,其他时间则基本没有活动甚至联系。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只停留在信息交流层面,未达到深层合作,利用自身资源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3.教师、家长沟通效果欠佳。现状是有教师与家长多种途径的沟通但效果欠佳。很多班主任都认为在家校合作中,最重要的是相互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但往往较难实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与家长的沟通上,缺少充分的家庭教育知识和与各类型家长沟通的技巧,以致交流效果欠佳。另外,主客观的原因使得家长老师间难以形成稳定、密切和长期的联系,一般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发觉学生出问题了才会找对方。

二、打造学校特色教育,有效实施家校无缝链接,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承载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也承载着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希望。教育应该让孩子幸福,也要让父母幸福。从而让千家万户充满欢歌笑语。教师要努力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实现每个孩子及他们家庭的幸福,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参与者感受到

温暖,让师生关系充满温度,让老师与家长的关系更和谐。我校是原师范学校改建的一所全日、寄宿制公办高级中学。位于县城东区迎宾路与尧山路十字,交通便捷,环境优雅! 学校占地11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拥有现代化的综合大楼,设施齐备的美术、音乐、舞蹈等多功能教室,高标准、清新雅致的学生公寓,满足2000人同时就餐的师生餐厅,符合国家标准的灯光球场、足球场等教学设施。学校布局“三区”分离,教学区花团锦簇、绿树成荫,铜塑玉雕、匠心独运;生活区假山异石、错落有致;阳光活动区场地宽敞、设施齐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和谐,是莘莘学子求学的一方乐土。走进我校,便有一股蓬勃之气、书香之气、自然之气迎面扑来。

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信息快速传递,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重的格局,进一步体现教育管理的人性化,精细化,更好实施家校交流无缝链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如下:

1、由学校办公室和课程管理处统一安排部署,形成以学部为单位,由班主任牵头,班级科任教师包干服务学生的管理体系。开学第一周,各班依学生的成绩和家庭住址把学生分成10—12个小组,由科任教师对所包干的学生进行在校期间24小时全方位服务管理。

2、要求管理老师在一个月之内对每个所管理的学生做到知品行、知心理、知性格、知成绩、知家庭情况。要建立家校交流无缝链接专人专档。详细记录所管理学生在校期间和在家期间的学习、生活等方

面的情况。

3、各管理老师针对所管理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详细的交流方案,每周至少和学生交流一次,做好记录,并由学生签字。

4、每次交流后,管理老师根据所管理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电话家访方案和家长及时进行电话沟通,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情况及在校表现,同时也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及在家的思想状况与表现等情况。每两周至少和学生家长沟通一次,并做好家访记录。

5、每学期期中、期末统考成绩揭晓后,由学校办公室和课程管理处统一安排,学部具体负责,各管理老师提前设计家访方案,进行登门家访,做好家访谈话记录,并由家长签字。

6、除以上规定的要求以外,各管理老师还应该不定期以各种形式(电话、电子邮件、请家长来校等)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并做好记录。

7、各管理老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身体等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为学生提供精细服务,给学生创造舒心的环境,并以家校交流无缝链接为依托,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体现三中的教育特色。

8、及时做好访后分析,并撰写访后随感,定期进行交流。

9、学校投入专项资金确保家校交流无缝链接的实施。办公室、课程管理处,学部不定期对学生的管理档案进行检查,对成绩突出的老师进行奖励。

三、无缝链接,服务学生和家长

1、家校联系档案,教师与家庭的心灵桥梁

“老瓶装新酒”,这是蒲城第三中学老师创造性地使用“家校交流无缝链接、学生跟踪管理档案”最贴切的比喻。诸如:“家校联系预约单”“家校沙龙邀请信”“家校学习活动单”“ 家校协同记录卡”„„ 众多的协同形式中尤以“ 家校联系档案”的应用最为便捷、有实效,因而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喜爱。家校档案主要分为“教师心语”“家长回音壁”“孩子悄悄话”三个版块。档案上老师们一律亲切地称呼孩子名字去掉姓,有时几句鼓励、有时一段悄悄话,有时捎点儿希望„„当家长、孩子读到这些情真意切的话语或问候时,心里总是暖融融的。家校联系档案上有学生和老师共同记录的在校表现,每两周或每一月写上一段鼓励的评价,或是善意的提出建议,家校联系档案成了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自己的孩子,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良好载体。

2、事无巨细同参与 家校无缝对接

新源学校在家校合作方面倡导“学生、家长、学校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成立核心家委会和班级家委会,让家长事无巨细的参与学校管理,并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邀请专家对家长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学校的各种大小型活动邀请全校家长和学生一同参与,明确家长对学生、学校的各种责任。该校副校长冯国群告诉记者,通过家校的这种

家长由先前的不理解到现在学校开展各种大小活动,家长都自发的组织起来,主动要求分担活动中的一些工作。良好有序的家校合作让新源中学实现了 “比昨天更好”。

3、家长学校 让学校尝到甜头

家庭和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两个重要阵地,为了使两者配合好,三中在抓好“大课堂”及“小培训”的基础上部分班级将通过学生群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开辟家长频道,将设有“家教读物、家教文摘、家校星空和家校联系”四个栏目,刊登了大量教导孩子的文章,家长还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请教老师解决家庭教育孩子棘手的问题,与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家长对学校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也可以直接提出来。“由于家长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我校的家长改变了许多传统的教条和方法,教育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孩子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出的成绩。一些家长还主动宣传学校的发展成就,他们对学校工作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为了开创家长学校工作新局面,我们将持续作好家校合作工作。”三中的老师愿将家校无缝链接进行到底,形成长效机制。

4、心理健康教育 以家长行为影响孩子

在家校合作方面,我校探索出了新型的家校合作的模式:开设家长与学校的同步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德育处主任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该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

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他们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由于受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因素的影响,他们也不能为孩子解惑,为了更好的引领孩子成长,学校面向全体家长,结合学校心理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学校积极开通他们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定期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次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心理辅导知识讲座。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5、家校合作应界定好责权关系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成为近年来教育改革中理论及实践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究其原因,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张小元教授认为:目前,许多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尽管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起步相对较晚,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家校合作尚处于“混沌”的状态。

首先是合作模式单一。许多学校采取的家校合作方式,基本上只是开家长会或者家访;其次是阶段性强,连续性差。许多家校合作的活动只在学期初和学期末或节假日进行,其他的时间和家长则基本上

没有任何交流,且小学和中学阶段缺乏连贯性,大学期间家校合作成空白。

张小元教授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正确界定学校、老师、家长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确保家校合作良性发展的保证,一些学校让家长承担了老师助教的职责,把家校合作中本来应该注重的孩子的一些兴趣、素质方面的东西弱化,对孩子的成绩加以强化,所以克服学校和家长的惯习思维,强化家校合作观念。平衡各个阶层参与家校合作的比例,尤其对特殊家庭,学校应采取积极灵活的家校合作方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和学习环境。同时,学校和教师要跳出学校场域的限制,摒弃以往只注重学生升学成绩和升学率的思想。让家校合作更科学、及时、畅通的为教育服务。营造出全社会参与教育的氛围,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家校合作实现教育力量的整合

通过交流沟通,整合学校和家庭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科学、健康教育,这是美好的教育愿景。

1、促进教师、学生、家长三种关系的和谐。通过培训、沟通,在促进学生发展这前提下,家长能够全面、快捷、及时地了解到学生、教师、学校的各种信息,减少隔阂、误会,形成和谐的家校关系。在

此基础上,师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处于一种和谐发展的状态。

2、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显活力。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氛围,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活力自然增强。作为家长,能够热情、积极地配合教师实施教育;作为教师,能够全身心地钻研教育教学,真诚对待和研究每一个孩子,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学科成绩和综合素质。

3、学生身心健康得到保障,综合素养得以提高。主持“生本教育”实验的郭思乐教授曾说:“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父母和教师对于孩子成长而言,其实都要服务者,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个体的成长归根结底就是自我实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发展意义,犹如大地给予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意识被唤醒,精神发展领域被打开,并以高度的自觉性,主动策划、实施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活动,朝气蓬勃地实现自我发展。

五、家校无缝链接制度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目标: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 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生存

课前要预习,听课易人脑。温故才知新,歧义见分晓。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

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扼要做笔记,动脑多思考。

课后须复习,回忆第一条。看书要深思,消化细咀嚼。重视做作业,切勿照搬抄。编织知识网,简洁又明了。

“四环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学生:自学、交流、练习、反省

教师:方法指导、组织评析、组织变式、激励评价 家长:知情、反馈、交流、反思、评价、检测、亲子换位 让每一个参与者感受到温暖,让师生关系充满温度,让老师与家长的关系更和谐。

我们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要有爱心、耐心、恒心,要让每一位学

生和家长感受到我们真正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实现县局所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宗旨,打造教育的品牌学校。

[1]《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罗伟娟.关于家校沟通内容和形式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蓝鹤.广西“家校通”应用取得良好效果[J].广西教育,2004,(12):

[4]《有效教学方法》, (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 《终身教育引论》, (法)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年版

[6]《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6]

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范文第6篇

一、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在经济法课程中的优势

(一)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

传统教学以教室为空间载体,以教师讲解为主,学习时间、空间较为固定,课后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机会也很少。而雨课堂可以借助手机这一载体随时随地观看教学课件及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分散时间,化零为整,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创新师生互动交流的模式

雨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我讲你们听”的方式,使得师生实时、多样化交流、互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的辅导、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吸收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不同的学生对学习的需求、目标、方式是不一样的,雨课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和特点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比如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来决定观看教学视频的次数和快慢,助力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实践能力

知识重在实践,特别是经济法律知识更是如此。雨课堂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方式,包括课堂讨论、实践案例分析、案件模拟等,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经济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在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

应用好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需要在经济法课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准备,要结合并实践新的教育理念。

(一)树立目标,做好课前任务布置工作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学要设定目标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微信这一平台做好经济法知识的传递。为此,教师要在PPT课件中设定好学习任务目标,同时将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常见的答疑解惑都包含进去。当然,这些目标要符合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逻辑规律,由浅及深逐步扩展学生的学习深度。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完成任务目标,围绕课程目标进行自主探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将课堂任务做得好了,既能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活学活用、由此及彼,促使学生真正理解需要加以解决的症结所在,对于课堂教学的深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准备,制作内容丰富的教学素材

雨课堂的教学模式就在于PPT课件与微信的融合,要精准做好教学素材的整理工作。为此,教师要在精心研究经济法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搜集资料,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将视频、语言、案例等融入PPT中,以制作出干货满满、趣味满满的优秀课件。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课件来构建学生的经济法的理论框架,并引导他们将经济法学以致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为此,在案件选择中,要注重选择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的经济法案件,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经济法理论素养。

(三)丰富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浓厚氛围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包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比如,针对教师给出的经济法案例进行分小组讨论,并每个小组要给出案例涉及的经济法理论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为反正双方予以辩论,更多角度看待经济法的实际运用,也让学生自主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激发学习的思维,在实际案例中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疑问的解答,使得学生及时对自己的症结得到解决,打通理解中的“任督二脉”,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四)持续跟踪,坚持学生学习入心入脑

教师在课后将课件发送至大家的手机,比如微信群内,并做好学生课后疑问的解答和反馈。学生可以在微信群内向其他学生提出自己新的发现和见解,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对于课后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情况,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收获、反思反馈,并针对学生提出的知识点作进一步的讲解,增进学生的理解,厘清学习中的思路,最终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

雨课堂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也是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由、乐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学校教学手段的升级,智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不断融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雨课堂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课件PPT进行深入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基于此,本文以经济法课程为实际探究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雨课堂,智慧教学模式,经济法课程

参考文献

[1] 赵翠翠.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在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J].船舶职业教育,2018, 6(06):29-31.

[2] 洪涛.基于雨课堂的高校智慧教学五步法探究———以“网络教育应用”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9):55-59.

上一篇:中国梦复兴梦演讲稿范文下一篇:工商联常委会工作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