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范文

2023-09-21

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6例骨折患者, 男124例, 女82例, 年龄10~82岁, 平均45.8岁。其中脊柱骨折49例, 骨盆和髋关节骨折72例, 四肢骨折85例。摔伤106例, 车祸伤62例, 其他伤38例。

1.2 方法

通过自制表格, 对206例骨折患者褥疮情况进行统计, 并分析褥疮的相关因素。

1.3 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通过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褥疮发生率

206例骨折患者中发生褥疮43例, 褥疮发生率为20.87%, 褥疮患者中男28例, 女15例, 男性多于女性。

2.2 褥疮患者与未发生褥疮患者的相关因素比较

性别及骨折部位病例数均有差别,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1。

2.3 褥疮患者与褥疮部位和骨折程度关系

褥疮主要发生部位为骶骨部, 而且骨折越严重, 发生褥疮的概率越高,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2。

3 讨论与护理

褥疮的产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而且提高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甚者构成死亡威胁, 有资料显示, 在患者的治疗费用中, 有>1%的费用用于褥疮的治疗[2], 因此对褥疮的预防和护理极为重要。

3.1 褥疮产生的原因与护理

造成褥疮的主要原因: (1) 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 其中压力是最为主要的因素。主要在于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或长时间坐轮椅, 导致身体部位持续受压, 血压流经皮肤和皮下组织时被超过正常的压力所阻断, 无法提供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正常的营养, 导致组织坏死和溃疡[3]。尤其是脊柱骨折的患者, 卧床和愈合时间相对长, 进行功能锻炼也晚于其他骨折, 因此脊柱骨折更容易发生褥疮。本组研究发生褥疮的患者中, 有脊柱骨折发生褥疮概率60.47%, 明显高于其他骨折 (P<0.05) 。对于此种原因造成的褥疮, 我们的护理措施是尽量减少患者长时间受压, 护士对其进行定期更换体位, 如每2小时更换, 给患者翻身, 并加强褥疮患者的观察, 同时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预防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和关节僵硬等, 锻炼时间和量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的进行, 如此不仅有助于尽早恢复, 而且能有效预防其他并发症。有资料显示, 皮肤在固定的粗糙面, 包括床单、约束带、定位器等上移动产生的摩擦力和皮肤固定而基底组织移动时产生的剪切力, 都容易造成褥疮[4]。因此在手术室中, 对于体位的选择和固定、手术操作、翻身时动作要轻柔, 杜绝拖、拉、推等可引起大摩擦的动作, 体位选定后可在有关的部位垫海绵垫。 (2) 病床和细菌的感染, 主要因为骨折患者在大小便或出汗后形成的潮湿会刺激皮肤, 细菌可致损伤皮肤加重感染。因此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病床的清洁, 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单, 每日给患者用温水进行擦拭, 对损伤皮肤进行清理和消毒, 进行以上动作时都要保持轻柔, 以免造成更大的损伤。 (3) 患者身体素质差, 抵抗力下降, 导致抗感染力弱, 尤其是对于手术过后的患者, 身体处于虚弱阶段, 需要增加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因此要指导患者摄取高营养的食物, 并鼓励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 可采用鼻饲补充营养, 增强身体抵抗力。

注:与褥疮组比较, *P<0.05;组间比较, #P<0.05

注:组间比较, P<0.05

3.2 褥疮相关因素分析

从本组研究中发现, 性别、褥疮部位及骨折部位均为发生褥疮的相关因素,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褥疮患者男性对于女性 (P<0.05) , 而且发生褥疮患者与未发生褥疮患者男女比例也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笔者认为可能与患者的工作有关, 因为从事高空作业、搬运、驾驶等工作多为男性, 这些工作危险性高, 发生骨折的几率也高, 从而导致褥疮的发生率也相继提高;本组中骶骨部发生褥疮为55.81%, 高于其他骨折部位, 主要原因主要与骶骨部骨折多为被动体位, 而且疼痛难忍, 导致患者翻身少, 加上骶骨部承受着持续的压力, 组织局部缺血明显, 骶骨又无厚肌肉给予保护, 因此发生褥疮概率高;表2还表明, 骨折越严重, 发生褥疮的概率越高。从以上因素分析, 提示护理中要加强对相关因素的预防和护理, 如此的护理才有针对性, 护理效果自然提高。

3.3 褥疮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

骨折患者本来就久经疼痛的折磨, 加上褥疮的发生, 更加重了病情, 以上的创伤影响了患者正常功能, 无法像往常一样生活和工作, 因此心理容易产生诸多问题, 比如焦虑、担心、烦躁。护士首先要理解患者的心情, 耐心与其沟通, 告诉他们骨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每日的努力都是康复的关键, 要有信心和耐心;在日常护理中, 多告诉患者病情的改善, 通过日积月累的鼓励, 患者在看到自己的进步后, 自然就增加了信心;同时在生活上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日常多给予关心, 让患者保持饱满的激情和乐观的态度如此不仅有助于康复, 而且能够感染其他患者;此外家属在等待患者康复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 而且能够延伸到患者, 因此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指导他们预防褥疮的同时, 从专业的角度树立他们对患者和医院的信心, 以积极的一面去面对患者、感染患者, 以家庭的力量支撑患者。

摘要:目的 分析骨折患者产生褥疮的相关因素, 探讨其干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6例骨折患者进行统计, 对发生褥疮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对发生褥疮的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干预, 评价其护理效果。结果 206例骨折患者中发生褥疮43例, 褥疮发生率为20.87%, 性别、褥疮部位及骨折部位均为发生褥疮的相关因素, 而且未发生褥疮与发生褥疮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后,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再褥疮。结论 分析产生褥疮的相关因素, 能够为护理确定方向和重点, 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骨折,褥疮,因素,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崔亚林.骨科压疮的预防管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1) :1000~1001.

[2] 吴新.骨折病人褥疮的预防和护理[J].当代医学, 2008, 15 (13) :117.

[3] 侯夏.骨科病人发生褥疮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医院, 2006, 6 (4) :62~63.

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4例子, 男8例, 女16例;年龄50~88岁, 车祸5例, 摔伤19例。入院后10例给予皮牵引, 14例给予骨牵引, 2例行开放复位内固定, 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合并高血压18例, 糖尿病5例。肺气肿3例。

2 护理

2.1 心理分析及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 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惊慌和抑郁情绪, 要针对患者的不同表现做好心理护理。老年骨折患者多是由于不慎外伤或车祸等意外原因造成, 病人突然从行动自如到卧床不起, 从健康人到病人的角色转变, 以及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等一系列原因, 患者大多都有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 而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 给治疗及护理工作带来不少困难。护理人员通过劝导及健康教育指导, 来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要老年人的子女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渡过难关。护士操作迅速准确,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使患者振作起来, 积极配合治疗。

2.2 保守治疗的护理

患者需卧硬板床休息, 患肢行骨牵引或皮牵引。 (1) 体位:牵引需采取中立位, 患肢取外展20~30°中立位, 脚穿“丁”字鞋, 限制外旋。再两大腿之间放一个枕头, 防止患肢内收。 (2) 牵引力:应使患肢与牵引力在同一轴线上避免被褥压在牵引装置上, 以免影响牵引效果。皮牵引重量不宜超过15kg, 每周检查牵引肢体的皮肤;骨牵引者, 其牵引重量视情况适当调节, 维持量一般为体重的1/7。经常检查, 发现卧位或牵引无效及时纠正。牵引时间8~12周。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者牵引5~7d, 使局部肌肉放松, 为手术做准备。 (3) 预防骨牵引针眼感染, 保持针眼干燥、清洁, 针眼处每日2次滴75%的酒精, 以预防针孔处感染, 针眼处有分泌物或痂皮需用消毒棉签将其擦去防止痂下积脓。在牵引期间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预防肌肉萎缩及深部组织静脉炎。骨折愈合初步坚实后去牵引, 去牵引后重点练习膝关节活动, 然后扶拐下地, 16周后, 患肢才逐步完全负重。

2.3 手术治疗的护理

2.3.1 术前护理

(1) 术前准备:患者高龄, 术前要全面检查及时治疗并存病。清除手术区的毛发, 肥皂水清洗手术野皮肤, 更换手术衣裤, 术前30min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指导功能锻炼: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同时讲解术前、术中、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使其能够愉快地度过围术期。并向患者讲解术后的体位, 教会功能锻炼方法,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教会患者如何保持有效牵引、床上排便、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2.3.2 术后护理

(1)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富含纤维素易消化食物。糖尿病患者术后要控制好糖的摄入量, 监测血糖, 将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 (2) 病情观察: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老年人由于创伤的刺激也诱发或加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 发生脑血管意外, 应多巡视, 尤其是夜间。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保持引流管通畅, 在进行护理工作及使用便器时防止引流管被牵拉脱出,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并记录。准监测患肢血氧饱和度变化, 密切注意伤口和肢端血循环情况, 包括患肢的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感觉等, 如发现患肢苍白、发绀、疼痛、感觉减退及麻木, 立即通知医生。 (3) 体位与制动: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保持正确体位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取得配合。术后足穿防外旋鞋。髋关节术后搬动患肢时需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指导患者使用牵引架上拉手抬起臀部, 使患肢保持水平位。防止内收及屈髋>90°, 避免造成髋关节脱位。

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1 肺部并发症

发生股骨颈骨折后, 患者抵抗力降低, 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要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 深呼吸, 轻微活动上身, 以空心拳轻拍患者的背部, 由下向上, 每次10min, 利于痰液咳出, 增加肺活量。天凉注意保暖, 以防着凉, 保持房间空气新鲜, 床面地面湿式清扫, 防止尘埃飞扬。烟者要禁烟, 必要时可做雾化吸入。

3.2 皮肤护理

牵引患者由于长期仰卧, 骶尾部、足跟等部位受压过久, 老年患者, 皮肤弹性差, 易发生压疮。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 对受压处皮肤进行热敷与按摩, 促进全身血液循环。2h翻身1次, 臀部垫海绵或气垫, 足跟处垫以柔软的小毛巾, 保持床单元及病员服平整、干燥, 预防褥疮发生。

3.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对留置尿管患者, 每天要更换尿袋1次, 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 尿道口护理2次/d, 每周更换尿管1次, 必要时行膀胱冲洗。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 稀释尿液, 以达到生理性冲洗, 促进细菌的排出。

3.4 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

手术及长期卧床, 导致血流缓慢, 呈高凝状态, 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每日给患者进行温水擦浴2~3次加速患者全身血液循环, 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皮肤抵抗力, 擦洗同时配合按摩。健侧肢体抬高、屈伸、蹬腿活动, 要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坐起、翻身, 进行患肢肌肉收缩锻炼, 促进静脉回流。早期指导病人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主动活动踝关节, 并帮助按摩患肢, 注意观察下肢血液循环, 认真观察肢体水肿程度、肤色、温度、浅静脉充盈及感觉情况观察患肢皮温、疼痛、必要时双下肢进行比较。

3.5 切口感染

是全髋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故预防切口感染十分重要。常规术日晨提前30min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备皮时用肥皂水清洗术野皮肤, 避免损伤手术野的皮肤。术后要注意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换药要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引流通畅及引流系统无菌, 应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复查血常规正常后停用抗生素。

3.6 预防骨折移位及假体脱位

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因此术后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 两腿之间置一外展枕, 患足用一防外旋鞋固定, 避免不恰当搬动, 防患肢内收、旋转及过度曲髋。合理功能锻炼, 防止肌肉萎缩, 可减少假体脱位。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 是否疼痛, 触摸术后部位有无异物脱出, 若有脱位应及时报告医生。

4 康复训练

早期功能锻炼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是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时机与方法, 每天要督促患者锻炼肢体功能, 循序渐进, 量力而行, 以不感疲劳为度。

4.1 非手术治疗的患者

早期在床上做扩胸运动, 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 踝关节的背屈、跖屈运动和足趾的屈、伸运动。牵引4~6周后, 可以去掉牵引做直腿抬高运动, 联系7~10d后, 如果下肢肌力良好, 3个月后可扶拐下地行走, 6个月后可弃拐行走。

4.2 内固定术后

疼痛消失后, 即可在床上做下肢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 髋关节及膝关节的主动屈、伸运动。2d后可扶病人床上坐起;5~7d可坐轮椅下床活动;3~4周后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3个月后患肢稍负重;6个月后可完全负重行走。

4.3 髋关节置换术后

疼痛消失后, 在床上练习股四头肌及臀肌的收缩运动, 足的背跖屈运动, 以增强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以固定股骨头。2周左右可扶拐下地行走, 患肢不负重;6个月后可弃拐负重行走。

5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 告诉患者为预防骨不连、股骨头缺血坏死及术后髋关节脱位, 应注意做到“三不” (不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 , “四避免” (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奔跑, 避免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从座位上站起, 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的情况下, 身体向术侧倾斜取物或接电话, 避免在不平整或湿滑的路面上行走) 。术后患者出院后1个月复诊, 如发现有感染或其他不适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鼓励病人补充钙质, 多食用牛奶及奶制品, 豆类等含钙较多的食品。多晒太阳以增加骨密度。

6 讨论

股骨颈骨折的患者, 以老年病人居多, 由于年龄大、卧床时间长, 并发症多, 积极治疗原发病, 控制感染,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 减少负性情绪,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耐心指导功能锻炼, 预防并发症, 才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使病人早日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摘要:股骨颈骨折占全部骨折总数3.58%, 常发生于老年人, 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随着人的寿命延长, 其发病率日渐增高。该骨折部位特殊, 病程长, 卧床时间长, 并发症多, 对护理要求高, 难度大, 2007年7月至2009年11月我科收住2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其中20例保守治疗, 2例行开放复位内固定, 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 对其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康复训练指导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4例患者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 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 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协助下能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 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 手术切口达到一期愈合。结论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良好的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均能让患者获得康复。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护理,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2] 宋金兰, 高小雁.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3] 杜克, 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426:284, 198, 702.

[4] 杜克, 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5月至2010年4月, 因不同程度膝关节外伤后疼痛在我院检查治疗的患者16例, 其中男患者11例, 女患者5例;年龄17~49岁, 平均年龄32.6岁。本研究组1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病程2~6d, 患者在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 16例患者均行常规膝关节正侧位摄片, 其中8例同时作CT扫描检查, 本研究组16例患者均行MRI检查。

1.2 方法

本研究组16例患者均行MRI (MRI型号GE Signa EXCITE 0.35T永磁开放式磁共振) 检查, 采用9-INCH GP线圈 (膝关节专用线圈) , 图像采集采用层厚3~5mm, 间隔1~2mm。本研究组患者首先实施常规SE序列的图像采集 (T1WI:TR500ms, TE18ms;T2WI:TR2748ms, TE100ms) , 之后实施STIR再进行图像采集 (STIR:TR3600ms, TE45ms) 。16例患者在实施MRI检查之前均进行常规正侧位X线摄片 (摄片机:GE DR Definium6000, 摄片条件:55k V, 100m A, 0.02s) 。8例患者进行CT扫描 (扫描机:作者的单位的型号、西门子SOMATOM Balance单排螺旋CT机扫描。层厚及层距和螺距均为2~5mm) 进行薄层扫描, 后经工作站进行多层面重建 (重建层厚1.25mm, 间隔1.0mm, 多方位重建) [2]。

2 结果

本研究组16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在股骨下端;10例在胫骨上端;4例患者同时发生在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16例患者经X线摄片观察均未发现有异常密度改变。7例患者实施CT扫描检查, 没有发现常规横断位有明显异常, 后进行多层面重建;有4例可疑骨小梁密度异常, 但没有能够作出明确诊断, 其余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改变;本研究组16例患者均行MRI检查, 在SE序列中表现为T1WI模糊的低信号改变, 直接可见部分呈线状改变, T2WI呈线状不规则信号或者片状改变, 主是以模糊片状高信号为主, 16例患者在STIR序列中, 可比较明显地显示病变区。

3 讨论

(1) 隐匿性骨折也称微骨折或者骨挫伤, 主要是因为在一定的直接或间接机械暴力作用下, 导致骨小梁中断或者压缩, 并引起松质骨内部局限性水肿或者出血, 在没有发生骨皮质的移位改变以及断裂情况下的骨折[3]。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患者的损伤部位有压痛感或者疼痛感。因为隐匿性骨折的病理改变并不能改变局部骨密度差异, 所以, X线对隐匿性骨折比较难以做出明确的诊断;虽然CT扫描机对骨及软组织分辨率比X线平片高, 而且也解决了影像重叠问题, 可以呈现出更多的膝关节损伤细节, 但是对无明确骨折线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确诊还有一定困难。

(2) 隐匿性骨折难以进行活体病理学证实, 但是可依据MRI表现、典型病史以及患者症状, 可以进行确诊。在正常情况下, 隐匿性骨折只要一经确诊, 就必须立刻进行积极地临床治疗, 不断有效减少运动从而降低进一步损伤, 在20~30d后水肿就会吸收, 60~90d后就会痊愈。但若患者没有被确诊或者漏诊, 继续从事负重或者运动, 就会进一步加重损伤, 延长病程, 并且可以导致不可逆的疼痛、软骨缺损及退行性骨性关节病等并发症, 在此基础上, 还会导致骨折进一步扩大或者移位等。因此, 针对X线平片以及CT表现为阴性或者仅有局部软组织肿胀, 但是临床症状却十分明显的患者, 或者临床体检虽有异常但是定性困难的患者, 必须建议进行MRI检查, 因为通过MRI检查就可以发现患者膝关节的隐匿性骨折, 并且还可以发现患者半月板、韧带等组织的损伤[4]。因为MRI检查对患者骨髓水肿原因的判断没有特异性, 所以在进一步诊断之前, 须明确病史, 从而真正避免误诊。

摘要:目的 探讨隐匿性骨折的MRI表现, 提高对隐匿性骨折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X线片阴性患者的MRI及其他影像学资料。结果 16例患者中, 常规X线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其中有8例作CT检查亦未提示异常, 进一步作MPR重建。16例行MRI检查均出现异常信号改变, 而诊断为隐匿性骨折。结论 对临床怀疑有隐匿骨折的患者, 应该首选进行MRI检查。

关键词:骨折,隐匿性,MRI,诊断

参考文献

[1] 成德元, 秦永春, 王孟丽, 等.MRI在膝关节隐匿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骨科杂志, 2003, 9 (3) :224~226.

[2] Bydder GM, Hajnal JV, Young IR.Use of the inversion recovery pulse sequence[J].Clin Radiol, 1998, 53:159~176.

[3] Andrew JD, Joseph AF, Viotor JS.Short-TI inversion-recovery pulse sequence:analysis and initial experience in cancer imaging[J].Radiology, 1998, 168:827~836.

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糖尿病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在手术前经检查均符合糖尿病疾病诊断标准,均经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认为股骨颈骨折。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患者。A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最小年龄61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65.3±4.4)岁。患者糖尿病史4到17年,平均糖尿病病史(8.3±2.4)年。其中15例患者因为摔跤致伤,7例患者因交通意外致伤,3例患者因高空坠落致伤。B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65.1±4.3)岁。患者糖尿病史5到14年,平均糖尿病病史(8.5±2.7)年。其中16例患者因为摔跤致伤,7例患者因交通意外致伤,2例患者因高空坠落致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一定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参与该研究。

1.2方法

A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另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2] 。术前护理:(1)血糖控制。血糖控制是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重要的护理内容,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细致指导,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变化,嘱咐并督促患者在就餐30 min前以及入睡前进行胰岛素素皮下注射,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5.0~8 mmol/L范围内[3] 。(2)心理护理。老年人身体和心理承受力较差,由于要接受长期的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多会出现、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存在极大的精神压力。为了调整好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有效地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疑问,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案以及手术风险,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信心,让患者以一个良好的心身状态接受手术。术后护理:(1)病情监测。手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监测患者血压、呼吸、心率、脉搏是否发生异常,并对患者身体的出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保证各种引流管引流通畅,严格预防和控制低血糖症状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的发生[4] 。严密监测患者空腹状态以及餐后的血糖水平,并按医嘱给患者服用血液控制药物。(2)并发症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骨颈骨骨折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泌尿系统的感染、压疮、血栓等等。术后要对切口定期换药,医护人员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切口是否发生渗血现象,保持切口以及创面所敷药物干燥,对切口的操作要严格遵守无菌要求,以免导致二次感染。嘱咐患者多饮水,以促进排尿,并注意会阴部位的卫生,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注意保证患者病床上的卫生,保持床单干净整洁,并每隔两小时协助患者进行一次翻身,以免出现压疮。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自行呼吸,帮助患者排痰,或者通过雾化吸入预防痰液浓度过高,避免因痰液坠积导致肺炎。护理人员应坚持对患者四肢进行按摩,根据患者的病情鼓励患者下床行走,促进血液循环,以预防形成血栓[5] 。(3)跌倒护理。跌倒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伤残以及死亡的重要原因,这主要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疾病有关。因此人员需要重视患者的跌倒因素,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尽可能让患者在护理人员或者家属的视线内活动,或者让患者在外力协助下进行活动。(4)肢体功能锻炼护理。患者术后1个月可以进行肢体功能性锻炼,锻炼强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块,恢复初期尽量避免单独行走,应使用拐杖辅助行走,以免跌伤。(5)出院指导。给患者以及家属讲解出院后的生活注意事项,用药方法,包括饮食控制和肢体锻炼指导,并嘱咐患者定期复查[6] 。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该研究中的所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以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住院时间比较

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8.5±4.8)d,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2±3.5)d,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比较

A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切口感染3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压疮2例,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0%;A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切口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0例,压疮0例,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0%。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质逐渐疏松,骨头中的无机物含量不断升高,骨质中的碳酸钙随着增加,而磷酸钙却不断减少,骨质中所含有的具有弹性的有机物含量越来越少,所以老年人的骨头会变硬变脆,受到碰撞后极易折断[7,8]。对于老年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讲,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组织愈合速度慢,而且糖尿病会对身体组织愈合能力带来明显的负面作用,所有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干预护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非常重要。该研究中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另给于临床护理干预,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血糖控制,以及术后的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跌倒护理、肢体功能锻炼以及出院指导,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A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老年糖尿病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老年糖尿病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该护理方面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糖尿病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患者。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另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该护理方面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股骨颈骨折,干预护理

参考文献

[1] 覃翠竹.老年糖尿病股骨颈骨折79例的护理[J].广西医学,2007(1):132-133.

[2] 王桂玲,张颖.骨科老年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J].大家健康,2013,7(1中旬版):55-56.

[3] 杨兵.老年糖尿病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24):149-151.

[4] 李冬云.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2):69-70.

[5] 田颖.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4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91-92.

[6] 宋淑梅.10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4):134-136.

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肋骨骨折患者, 其中男152例, 女48例, 年龄16~80岁, 中位年龄 (35±12) 岁, 在168例患者首次诊断中确诊, 12例患者在二次诊断中获确诊, 20例患者临床特征明显, 胸部X线检查阴性, 采用胸部CT扫描得以确诊。

1.2 方法

全部患者中予以胸部正位片的患者64例, 予以胸部正斜位片的患者136例。46例患者予以透视检查及X线检查, 某中, 20例患者又予以胸部CT扫描后用骨窗观察。

2 结果

全部患者中, 120例能通过胸部正位片对胸部骨折进行明确的观察, 48例则采取斜位片对骨折部分进行观察, 患者行正斜位X片检查不能完全对全部骨折情况进行显示, 在正位片上前、后肋都存在骨折能够较明确的显示, 其中近肋弓部和肋弓部位切线位显示比较明确。而在前肋或后肋出现骨折在行X线检查时, 由于骨折线接近肋弓部斜位片而导致显示效果不好。肋骨骨折的其他特征, 如肋膈角变钝、软组织出现肿胀等情况下可以出现较明确的显示, 斜位片显示较差, 二次确诊的12例患者, 由于外伤小, 没有明显的骨折移位现象, 间接特征不明显, 通过因骨折端产生骨质吸收的情况下, 骨折线才被发现, 其中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患者20例, X线检查阴性, 而予以胸部CT扫描后采用骨窗检查时确诊为肋骨骨折。

3 讨论

肋骨骨折居于全身骨折的第5位, 在胸部外伤的发生率中占70%左右, 其最经济有效的检查方式仍然是常规的胸部X线检查[2]。同时, 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肋骨骨折的漏诊和误诊情况时有发生, 一般常见的漏诊和误诊情况为:细微肋骨骨折、腋中线肋骨骨折、肋骨与肩胛骨、肺组织、心脏、膈肌、腹部脏器重叠处的阴阳性骨折, 在肋骨骨折合并有胸壁血肿、胸腔积液、严重的液气胸、气胸、皮下气肿而造成肋骨骨折自身表象的掩盖。

而胸部外伤中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X线征象值得广大临床医师注意[3~4], 常见的有: (1) 皮下纵膈气肿:一般是由于肋骨骨折刺破肺部或贯通伤所引起, 空气从胸膜破裂处进入到纵隔结缔组织及胸壁软组织内, 同时经筋膜在胸部肌纤维束内弥漫形成条形状的阴影。闭合性胸部损伤如还存在皮下积气, 即可考虑有肋骨骨折情况。 (2) 胸腔积血:一般是由胸壁损伤及肋骨骨折引起的肋间血管破损出血、肺组织裂伤出血、胸部内血管破损出血及心脏大血管破损出血等所造成。所以, 在患者出现胸腔积血的情况下需要对其有无肋骨骨折进行及时诊断。 (3) 胸壁软组织肿胀和胸膜影出现增厚:这些情况一般是因为外伤出血导致水肿所造成, 应高度对患者是否骨折进行怀疑。 (4) 气胸:一般是因为肺组织及支气管破裂所引发, 其发生情况较肋骨骨折较低, 但几率也很高, 若存在气胸情况, 可对患者是否存在骨折进行考虑。

其他检查:CT检查可以对肋骨断裂情况及小骨片进行清晰的显示, 同时还可以对局部的小血肿和胸腔少量积血情况进行显示。

肋骨骨折的误诊和漏诊情况分析: (1) 投照技术方面:投照患者的肋骨时, 没有予以患者肋骨常规三步投照方法, 从而无法清晰的观察膈肌上下肋骨、肋椎关节、肋横突关节三部位, 肋骨出现相互重叠的情况较多, 对患者骨折线显示情况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研究中14例由于不恰当的曝光条件, 从而造成肋骨骨折不能清晰显示而出现误诊和漏诊。其次投照电压偏低时, 导致肋骨结构无法清晰显示, 有的可能被软组织影所代替;投照电压偏高时, 肺气肿及骨质疏松患者就显得偏黑, 从而导致漏诊情况。还存在一些医疗人员对肋骨骨折的复杂情况及多种X线辅助征象没有足够深刻的认识, 投照技术操作水平较低, 不能让患者拍照出符合X线诊断标准的平片。本文研究中出现此种情况的患者有18例。 (2) 解剖方面:因为肋骨弯曲斜行, 形状细长且不规则, 肋骨体部为弯曲呈弓形, 同时和软组织结构出现重叠, 观察比较困难。行X线片时患者肋骨存在很大部分不能与胶片贴近, 投照的中心线无法投射到每根肋骨的切面上, 可能导致细微的骨折线被掩盖, 从而造成漏诊。本文研究中10例患者正位胸片漏、误诊;8例肋软骨钙化联结中断影误诊;4例肋骨前段骨小梁与肺纹理重叠误诊骨折;4例患者肋椎关节、肋骨下缘的血管沟误诊骨折。 (3) 照片上出现污水痕和折叠影情况:本文研究中有10例因为此种情况而导致误诊。 (4) 临床工作者未按顺序对每一根肋骨的走行与曲度进行仔细观察, 对儿童骨折及老人骨质疏松的X线改变疏忽而造成其误诊和漏诊, 本文研究中10例患者出现此种情况。 (5) 患者不配合检查, 由于其呼吸移动使肋骨阴影模糊, 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使诊断正确率得到提高, 从而使由于肋骨骨折的误诊和漏诊而产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得到避免。在医疗工作者日常实际工作中需要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 (1) 对投照技术进行改善, 对患者进行准确投照, 严格按照肋骨三步投照法, 将受伤部位尽可能靠近胶片, 利用斜射线, 或向前、向后倾斜20°投照, 使照片失真现象尽量减少。对存在固定压痛点、骨擦音的患者加拍不同角度的照片, 按年龄、部位、病态和体型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及时间。 (2) 当临床上患者的资料提供的不够确切时, 需同临床科室进行及时联系。同时对放射科医疗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的提高及对肋骨骨折X线征象及合并症征象的加强熟悉, 对肋骨骨折诊断正确率的提高也是一种重要的途径。 (3) 对阅片条件进行变化, 照片折痕留下伪影, 把照片水平放置, 利用与照片约成45°的入射光线照射, 从反射光线中观察, 就能发现是胶片伪影而非骨折线影。有些照片留有污水干燥后的痕迹, 观察其边缘常超出肋骨边缘, 必要时可用清水冲洗待干后再阅片;照片偏黑, 宜在强光下阅片, 利于观察[5]。 (4) 肋骨外伤压痛点如果比较明显, 需要加照切线位。针对一部分临床症状明显又未发现骨折X线征象患者, 要对患者医嘱1周后进行复查。而在第2次诊断中仍存在压痛明显者, 可予以透视多轴位进行观察。 (5) 对临床表现明显、普通X线检查阴性者可予以胸部CT扫描, 通过骨窗观察, 可使准确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再采用三维骨重建模式, 尤其是针对多发性骨折, 观察方便。

摘要:目的 研究肋骨骨折误诊和漏诊原因, 提高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200例肋骨骨折患者, 予以拍摄胸部后前位、侧、斜、卧位片。结果 肋骨骨折X线检查和诊断受诸多因素影响, 部分患者需进行CT扫描。结论 对肋骨骨折患者诊断时需进行综合分析, 及时复查, 从而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降低误诊和漏诊情况。

关键词:肋骨骨折,X线,CT,误诊,漏诊

参考文献

[1] 查则曹.胸部X线平片检查肋骨骨折漏诊原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 (5) :92~95.

[2] 袁远, 邹文, 陈志辉.多体位X线摄影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意义[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9) :125~126.

[3] 李荣安.胸部X线特殊投照体位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25) :92, 129.

[4] 孙立功.肋骨骨折的间接X线征象及其诊断价值[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6, 5 (6) :94~95.

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范文第6篇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高龄髋部骨折患者742例, 采取了各种手术治疗的共586例, 其中男273例, 女313例;年龄70~92岁, 平均75.3岁。 (1) 手术治疗的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303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258例, 合并有股骨颈、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25例。 (2) 其他合并症情况:患者受伤前合并有心、肺、肝、肾及神经、内分泌等疾患537例 (占72.4%) , 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439例, 呼吸系统疾病346例, 肝功能不全194例, 肾功能不全247例,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179例, 帕金森氏症25例, 老年性痴呆38例, 糖尿病患者283例, 同时合并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患者377例。 (3) 入院时间:30min~7d, 平均2.8d。其中13例为陈旧性骨折其余患者均为新鲜骨折。

1.2 手术方式

742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有586例患者采取了积极的手术治疗。40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303例选择手术:空心螺钉内固定67例, 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91例, 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置换145例。30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258例选择了手术:行动力髋螺钉钢板 (DHS) 内固定187例, 髓内钉固定10例, 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61例。同时存在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32例患者中25例采用了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

1.3 围手术期干预治疗

手术前所有病例进行详细的检查, 对于手术风险进行评估, 患者均进行了相关科室的联合会诊。对存在的心、肺、肝、肾及神经、内分泌等疾病进行积极控制。包括: (1) 有条件的尽可能调阅患者以前的住院病例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了解受伤前的身体情况、生活能力和精神状态。 (2) 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凝血功能、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心电图、胸片等;有心肺疾病的增加心彩超和肺功能的检查。 (3) 特别注意患者受伤前6个月内是否有心肌梗死病史以及脑卒中病史。 (4) 术前应改善心、肺、肝及肾等功能, 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 舒张压控制在95mmHg以下,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所有病例术前60min均静脉静滴广谱抗生素1次, 术后继续使用1周。 (5) 患者术后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注意血常规、水电解质的检查, 尽可能让患者达到3个100指标。 (收缩压≥100mmHg, 血红蛋白≥100g/L, 心率≤100bpm;) 高危病例术后在ICU监护,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回普通病房, 一般为24~48h。 (6) 有冠心病史, 心律不齐, 血脂高的病人围术期用辛伐他汀、倍他乐克稳定血流流变水平及血脂。 (7) 术后所有患者禁止使用止血药物, 适当的给予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或者低分子肝素钠。 (8) 下肢应用有梯度压力的弹力绷带, 每小时进行患肢的按摩直至患者体力恢复开始自主肌力舒缩练习, 有条件的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和CPM功能锻炼器。 (9) 鼓励患者多饮水, 深呼吸, 主动咳嗽、咳痰, 必要时雾化吸入沐舒坦, 尽可能要求患者术后3d开始下床。

2 结果

586例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中均没有死亡病例。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共103例 (发生率为17.6%) 。其中心、脑、肝、肾等器官功能失代偿48例, 肺部感染23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22例, 电解质紊乱87例, 术后第34天死亡1例, 死于肺部感染, 呼吸功能衰竭。余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均治愈。出院时全身情况良好者413例, 尚好者173例。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我国人口老年化问题日益凸显。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病例逐年递增。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7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患者742例, 其中对586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疗效良好。现对其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类型, 原因及其干预治疗进行探讨。

(1) 7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多并存有心、肺、脑、肝、肾以及内分泌等脏器功能不全, 手术风险高危。甚至部分此类患者因为脑中风后遗症、帕金森或者老年痴呆等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 护理干预多, 难度大。但是, 这并不能就认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应放弃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过去多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案。但是保守治疗极易发生髋内翻和肢体外旋、短缩畸形, 同时带来废用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此外, 长期卧床容易造成褥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关节挛缩、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全身各种并发症, 病死率较高, 国外文献曾介绍保守治疗的病死率高达43.7%。而且现代骨科学也认为对于有偏瘫、帕金森或精神疾患病人, 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以使病人早起床, 减少并发症[1]。王福权等认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能否承受手术取决于伤前生活自理能力、年龄及合并症等因素。目前对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多主张早期手术、早期无痛性生活及早期负重[2]。为了降低手术风险, 我们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尽可能详细的评估, 对其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 并积极预防, 尽可能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

(2) 本组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早期并发症主要包括以下5种:心、脑、肝、肾等器官功能失代偿, 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和切口愈合不良。

心、脑、肝、肾等器官功能失代偿的主要原因有: (1) 术前以上各个脏器功能就已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常, 造成应激状态下代偿功能的减退; (2) 创伤以及手术对全身血循环的影响造成各个脏器相对的低血流灌注量使得各脏器单元功能受累, 在血容量恢复后这种低血流灌注现象和再灌注损伤任又使得各脏器单元功能继续遭受损害, 加重各脏器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 (3) 内环境的失衡造成各种有毒物质的积累导致各脏器功能的损害。

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有: (1) 本身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或肺心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 (2) 长期卧床或活动减少不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和咳出; (3) 老年人脑细胞功能的减退, 对缺氧或高碳酸血症的敏感性减弱, 自体调控能力下降, 极易导致呼吸功能的异常加重肺部感染[4]; (4) 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损害粘膜纤毛运转功能, 给氧、肺水肿、误吸及皮质激素的应用对肺泡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造成抗感染能力的减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 (1) 创伤及手术激发凝血因子释放; (2) 惧怕疼痛、减少活动导致下肢血流流动缓慢, 同时卧床导致肌肉收缩力量减退减少了肌泵功能; (3) 术前及术中的过度复位时可使下肢血管腔变小、变扁, 甚至血管内膜受损; (4) 手术时对局部血管造成的损伤[5]; (5) 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导致血管内壁附着脂质斑块的脱落。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1) 高龄患者本身胃粘膜屏障就比较脆弱, 手术中出血量大导致胃肠粘膜缺血引起粘膜微循环障碍、能量不足、渗透性增加, 抗酸能力下降; (2) 缺血还导致胃粘膜分泌碳酸氢根减少, 胃内的氢离子浓度相对增高, 粘膜的损害使氢离子逆向弥散更容易且难于清除, 造成粘膜糜烂、出血[6]; (3) 围术期禁食, 术后纳差导致的饮食失调引起的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增加。

水电解质失衡 (主要是低钾血症和酸中毒) 的主要原因: (1) 高龄患者本身的内环境调节机制能力降低; (2) 围术期禁食, 术后纳差导致的进食不足导致钾离子的摄入不足, 引起低钾血症; (3) 为了维持循环血量而大量补充血容量的过程中钾盐没有补充导致低钾血症; (4) 手术中出血多, 组织缺血缺氧, 使得丙酮酸和乳酸的大量产生导致酸中毒; (5) 麻醉, 镇静剂或者疼痛都可影响呼吸, 通气不足引起高碳酸血症导致酸中毒。

高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症种类多, 发生率高,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但通过以上病历的总结, 我们认为在围术期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 综合患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研究70岁以上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后早期并发症的成因及干预治疗。方法 综合我科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586例70岁以上高风险性髋部骨折的手术病例, 对其出现的各种早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探讨干预治疗。结果 手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共103例, 其中心、脑、肝、肾等器官功能失代偿48例, 肺部感染23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22例, 电解质紊乱87例, 术后早期死亡1例。结论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实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同时手术风险也同样高危, 术后早期并发症出现率高, 针对此类患者应该充分术前检查及评估, 术后对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做到早期积极防治。

关键词:高龄70岁以上,髋部骨折,手术并发症,干预治疗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851~1852.

[2] 王福权, 骆燕禧, 黄公怡, 等.老年四肢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1991, 11:242~245.

[3] van Balen R, Steyerberg EW, Poider JJ, et al.H ip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outcomes for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and type of residence[J].Clin Orthop, 2001 (390) :232~243.

[4] 李世和, 李骅, 王兵, 等.影响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各种因素[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3, 5:59~62.

[5] 张铁良.髋臼骨折与开放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2, 4:167~169.

上一篇:六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范文下一篇:会计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