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16

个性化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以实际教学经验出发,改变教学方式,揭示了个性化美术教育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并总结了个性化美术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让美术教育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个性化学习 探微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学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化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人依据个人的教育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基础及意义

(一) 理论基础

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H.Gardner)提出一种比传统智力观更广阔更加科学的关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加德纳提出个性化教育的设想,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发展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具有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受到同样好的教育。建构主义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1966年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

(二)个性化美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美术课上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造潜能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教学过分强调统一: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研究,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

二、如何在美术课上重视个性化学习

(一)确定个性化学习目标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在双基的基础上,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4]应该建设个性化学习目标:基础目标、深化目标、拓展目标,其中基础目标是对班上学生统一而言,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而深化目标则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更深一层的教育;拓展目标则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这一类学生更深一层的进步。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学习方法个性化

教师在课堂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选择较适合自己习惯的方法学习。例如,在《我喜欢的体育活动》这一节课中,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如泥塑法、手工法、绘画法……,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得空间,学生有自己的选择,就可以自己去探索学习,施展自己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

2.选择教材民主化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就应该把学生置入学习的主人[5],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作。比如:要学生画一幅表现“绿色家乡”这一主题的画,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大胆的去创作。有的学生喜欢用人物来表现,有的学生善于用可爱的小动物来表现,有的学生则喜欢用优美的大自然风景来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针对这样不同的题材,都能反映每一个学生创作的灵感 。教师要走进孩子创作的心灵深处,激活学生内在的原动力,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学生创造的潜能。

3. 绘画风格个性化

由于性格的差异,每个学生画出来的画风格也不一样。 [2]我在上三年级《画性格》这一节课时,有的学生用色大胆、明快、果断、单纯;有的学生则是粗犷、豪放还会出现 “乱七八糟”的画面;有的学生则是非常柔和、细腻的线条;有的则无拘无束,随意任大……这也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我们就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去创作。

4.教学方式多样化

“个性化学习”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内部需求和外部环境来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如:《画眼睛》一课中,我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启发后,一部分学生选择通过我的指导来学习,我把这部分学生重新组织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一部分学生选择通过同学之间相互研究学习,我让同学之间自由组合成人数不一的学习小组,鼓励他们自主研究,倡导依靠学生的亲身(心)经历获得知识;[1]再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自己独立研究学习方式,改变人式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三、采用个性化的学习评价

个性化学习的评价也相应是多元化的。对于学习评价,我们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3]培养健全个性的人才。

(一)强调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不同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老师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 上课积极发言的前三名、绘画进步最快的前三名、绘画构图最完美的前三名、采用颜色最好的前三名…… 教师这样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了解他们的差异,同时也能够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增强了自信心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新的绘画中去。

(二)评价的方式、评价者多元化

个性化评价重视学习的过程,可以小组评价,建立学生的个人成长纪录本,以学生的作业、创作的美术作品和竞赛获奖为资料,研究学生艺术个性发展的轨迹其次还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绘画作业展来表达到评价的目的,从而不断促进他们的绘画技能的发展。

总之,个性化教育以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没有个性化教学,就没有课堂的生命.每个孩子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行为方式,既然美术课是发展儿童个性的好天堂,那么我们就要保护好儿童的天性,地把握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引导个性健康发展,为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不正是我们艺术教育所追求的价值所在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教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57

[3]钟启泉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45

[4]鲁洁.教育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5):129

[5]傅道春.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89

[6][美]H.加德纳.多元智能.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1999:54

[7]赵玉茹.素质教育中的学生评价观. http://www.chinaedu.org/jyxsd/xiandaijiaoyu/

[8]朱智贤.中国儿童青少年心里发展教育.中国卓越出版社 ,1990□

个性化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个性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心理特征和基本精神面貌。一个人一生品质、人格、情感等的形成和建立主要与幼儿时期有关,也就是个性化的实现,这个时期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因此,文章通过探讨分析幼儿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效果及所采用的策略,为幼儿在适宜性指导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几个方面的参考与研究,同时为幼师和家长在教育方向上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一定探索。

关键词:幼儿;适宜性指导;个性化教育;实践效果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步和重要一环,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就要结合这一特点,针对每个幼儿的独特个性,对幼儿进行一定的个性化教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尊重幼儿个体上的差异性,也就是常说的因材施教。

一、为幼儿提供适宜性指导个性化教育的关键要素

个性化教育早已是古今中外教育学家提出的主张,而适宜性发展理论认为只有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做出准确的观察与评价,才能制订适宜性的发展目标,激发儿童的兴趣,并促进适宜性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很强这一特点进行适宜性指导,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并解答疑惑。只有为幼儿创造一定的发展平台,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潜能。而供给幼儿活动的材料、场地、内容能直接影响幼儿的个性化教育效果。

1.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实际上就是幼儿园和家长为幼儿提供的玩具和一些教学制作工具。在活動中,通过这些具有教育意图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能够在使用和材料本身的物质属性方面,收获知识和得到成长。但在活动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在幼儿的认知水平基础上进行选择,保证他们的身体承受能力,进而保证他们的安全。

2.活动场地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时,安全是前提,还要给幼儿们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场地,这也就要求所提供的场地有幼儿们喜欢的内容和材料,让他们自由发挥选择。

3.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幼儿的情况,既要让活动有创意,也要做到有活力,为沟通障碍的幼儿提供表现和展示的机会,为活泼好动的幼儿一些安全警示,这也是对他们实行的个性化教育。但这就要充分考虑幼儿在日常生活的不同环境下所做出的反应,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们自主地学习,进而帮助他们养成一定的个性和创造性。

二、为幼儿提供适宜性指导个性化教育的发展目标

为了能挖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幼儿迅速提高语言水平,在活动和教育中建立幼儿的自信心,发掘幼儿独立思考的个性化品质,这就需要为幼儿提供个性化教育。适宜性指导是重要的途径和手段,给幼儿个性化教育适宜性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幼儿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知道要注重幼儿们的个性化教育,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知道该怎么关注教师的日常表现,也不知道该怎么促进幼儿的教育和发展,也就是说教师的思想意识无法转化为教学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多元智能和个性化的教育发展目标,为幼儿制订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保证差异性教学,从而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考虑儿童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广大教师要注意幼儿是活生生的个体,是具有不同文化色彩和个性特征的儿童,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每个幼儿的差异,进行差异性教学,从而制订不同的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在制订发展目标时,教师要确定明确的主题目标,根据幼儿的个性化差异,制订不同层次、体现差异性和个性化的三级发展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尽可能挖掘出幼儿在幼儿时期的潜能,且在日常的生活中认真积累和仔细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制订简单有效的差异性的成长计划。

三、为幼儿提供适宜性指导个性化教育的策略实践

1.多元化的课程结构

通过使用多元化智能化的教材,照顾和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性,探索和总结出提高适宜性指导的策略,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适宜性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个性化成长。同时教师还要兼顾课程的整体框架和要求,使之适合不同幼儿共同学习和符合不同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做到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多元化的课程结构也就是要包括常规课程、特色课程和组合课程,通过这样的课程结构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个性化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所谓常规教学也就是通过语言沟通、启蒙数学和科学探索的方法去进行幼儿教学。这里所讲到的特色课程就是为了幼儿将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特别开设的课程,如早教英语、电脑知识普及等。组合课程主要是为了实现不同幼儿需要的发展所开创的多元组合套餐,如一些探索性课程、艺术性课程、运动性课程,在教学中通过设计不同的主题来挖掘幼儿的个性化差异。教师通过这样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课程,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积极主动参加到活动中来。

多元化课程的实例: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以及兴趣爱好,根据幼儿园的条件,设置了跳舞、武术、绘画、英语、计算机等各类主题性课程,而不是过去的简单做游戏,或者是简单学习,而是采用教学游戏的模式,可以说是一种“裹着糖衣的教学”。幼儿们在上这些生动的主题课时积极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而且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各种小任务,在活动的过程中掌握了应有的知识。这样课程设置一方面能够体现出游戏的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快乐中教学,不是过去的单一狭窄的管制教学,幼儿的个性化被充分激发出来。

2.设置个别化区域

个性化教育在集体课程中比较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在活动室中设置不同的学习活动区域,以及提供不同的活动材料、不同的活动主题,及时观察幼儿与活动材料的互动方式,这样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在开放性、启发性的学习氛围中,幼儿能够自主选择和挑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领域,从中获得成功和快乐,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强项。教师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发现幼儿在某些方面的弱势。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多元化的课程结构,采用多种手段进行个性化教育,更替活动材料,设置不同场景和环境,来调控和弥补弱势项,完成与幼儿的间接互动,实现迅速提升幼儿弱势项。

个性化区域实例:教师在游戏环节中设置个性化区域,如在数学通关游戏过程中,幼儿每过一关就可以获得应有的奖励,若发现部分幼儿在游戏中没有能够通关,说明数学存在一定的弱势,这时教师就应及时更换教学道具,帮助幼儿及时修补弱项,在实际教学中收效不错。

3.弹性化的班级编排

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目前的发展状况将幼儿分为不同的几个小组,每周固定几次时间,将具有共同兴趣的幼儿安排在一起,到专业的活动室进行选定的活动,这就是弹性化的班级编排。这样的班级编排实行一段时间后,可以有效帮助幼儿熟悉校园环境,开发幼儿智力,并让幼儿掌握一些有意思的探索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达到整体性发展的需求。每个活动小组因不受年龄的限制,能为幼儿营造一个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良性学习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交往中进行学习和合作,如通过地球仪来探索地球的组成,通过历史人物的学习来学习历史的演变和更替,通过小实验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

弹性化的班级编排实例:幼儿根据喜好选择了“我们的小世界”这个班级,每个幼儿在班里代表一个国家,在课堂上幼儿们各自代表自己的国家发言,制作小国旗,可以模仿语言、穿着打扮,增强彼此之间交流,并且可以通过互换国家身份来彼此了解地理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幼儿不是简单接受知识,而是自主表达、自主选择、自主积极探索,从而在彼此之间的交流、对话和合作学习中减轻学习的压力,而能掌握一些知识,体现了个性化,让幼儿在真正做到活跃身心的同时,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

四、幼儿适应性指导个性化教育的实践评价效果

幼儿园在实施个性化教育后,进行一定的反馈评价,有利于深化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不断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评价可以促进和帮助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幼儿园教育群体的特殊性,教师评价起来比较复杂,评价的对象也有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此很多评价项目难以进行,这将会直接影响有效和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操作方法的制订。因此,对于幼儿这一教育群体来说,怎样对个性化教学的发展成果进行研究,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的评估工作主要集中在前期、平时和后期,特别注意自然评估所带来的信息。所谓自然评估,就是让幼儿和老师自然相处,评估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具体的教学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整体性评估日常表现

在幼儿教学中,以真实的学习生活为背景,开展弹性化、个性化的教学后,采用如观察、访谈等多种自然的评估方式,对幼儿的日常表现进行观察評估,进而改善教学模式。

2.游戏或活动后的评估

幼儿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是各个主题后的活动或游戏,这些活动或游戏中,幼儿的处境最为自然舒适,这样有利于对教学进行评估,一方面能够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能够让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出活动和游戏设计的水平,从而有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开展。

3.期末整体评估

在学期末,针对幼儿一个学期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这个评估比较全面,能够发现幼儿在各种活动、游戏以及日常中的表现,最具有话语权,最能充分表达教学效果。

通过这些评估方法的使用,能够更加明确和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学反映,便于教师调整适宜性指导策略,及时为幼儿制订个性化教学发展目标,实施幼儿个性化教育策略,从而使幼儿能够朝着全面和谐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幼儿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在性格兴趣爱好上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和教育过程中进行适宜性指导,以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人格为前提,不断观察幼儿日常的表现,为幼儿不断尝试一些新的个性化教育活动后,进行一定的效果评估,不断完善个性化教育,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活力。通过在幼儿园推行个性化教育,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去挖掘幼儿的潜能,让幼儿的个性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祁 锐.幼儿舞蹈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学,2018(8): 138-139.

[2]姜 琦.浅析交互式幼儿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8(8):112.

[3]刘彦俊.论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价值[J].智库时代,2017(11):195,199.

个性化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大数据时代学生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获取外界信息,但是学生缺少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因此需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配合强化管理,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体现出高校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管理特征,保障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并研究了如何基于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开展个性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高校学生 教育管理个性化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在高校教育体系当中普及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拓展教育体系内容,满足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但是海量信息中存在许多负面甚至违法的信息,很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导致其产生错误的思想认知,甚至做出违法乱纪行为。高校教育需要基于大数据时代发展现状,应用大数据技术优势,解决大数据环境复杂性问题,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效果。

一、大数据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推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作用,需要站在全局观点上看待问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此项技术,可以建立起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平台交流和分享,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动态了解其心理状态。学生们发布的信息便于教师针对性开展个性化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学生管理效果。但是站在全局角度思考问题,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也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消极影响,需要正确分析和面对。

1.积极影响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们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信息数据,能够分析学生的行为意识和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1 ]。结合大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还能够了解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内在动因,反映出了学生在进行各项举动决策的影响因素,帮助学生作出更加正确的决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在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不管是教育效率还是工作难度都无法有效解决,而且所涉及的信息量巨大,通过人工完成这些数据信息的管理,会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减缓工作效率,影响工作效果。大数据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善传统教学现状,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类整理和分析学生们借阅书籍产生的数据信息,分析高校学生的阅读喜好和阅读效率,能够准确地预测出学生未来的思想情感发展变化。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可以搜集整理有用信息,了解学生的偏好,以便于开展个性化教育工作。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还能够为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多样化的工作模式,例如当代高校学生對于社交平台具有较高依赖性,会经常应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并且会将自己的喜好在社交平台中体现出来。对此,高校可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也充分利用这些社交平台,通过官方账号的形式来与学生交流,分析学生的网络咨询内容,随之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便于针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管理。

2.消极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下,数据呈现出类型繁多、生产快速、海量密集等特点,需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够保障计算机基础设施的性能良好,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过硬,才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些海量数据,充分发挥其价值[ 2 ]。一些教育人员自身能力还有待提高,其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不到位,无法以此来处理学生产生的数据信息,是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个性化教育管理措施

在当前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实现现代化、数据化管理,整合和处理活动数据信息,并结合教育要素,不断优化教育工作。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个性化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也提升了工作开展效率和开展质量。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个性化开展要找准角度。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要重点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并开展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确保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多元化需求。在大数据时代把此项技术作为基础,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从而创新工作模式。

1.构建出教育预警系统

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下,很有必要形成教育预警系统,教育预警系统能够起到未雨绸缪的教育引导作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针对隐藏的思想行为隐患有效地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 3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发展的重要阶段,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构建预警系统,则能够对学生起到预防作用。大数据最核心的作用便是进行预测,判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预警系统的构建,能够应用大数据技术和高校的大数据系统进行有效的学生信息处理,准确的预测出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走向。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结合大数据系统的应用,了解和分析学生在社交软件中发布的咨询,对学生的思想波动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如果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可以根据数据信息判断原因及学生的未来思想观念,然后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2.创新教育管理方法

在大数据时代的带来之后,有效创新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创新技术支持[ 4 ]。在教育活动中会产生海量与学生相关的信息,由此也就对教育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提升工作效率,需要应用大数据技术优势,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在思想政治工作当中,管理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结合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转变思维模式。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教育管理工作者收集相关数据信息,例如某高校在学生座位上安装传感器,可以采集学生上课期间的信息,包括听讲情况、玩手机情况等,在采集完学生的数据信息之后上传到大数据系统当中,系统能够自动分析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呈现出动态化的学习情况,而且还能够实现数据化对比,从而为教育人员后期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依据,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3.强化数据管理工作

教育管理的个性化是要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案,对此,就必须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 5 ]。目前,关于学生的数据信息量非常大,并且类型比较复杂,提升了数据信息的管理难度。如果数据信息管理不妥当,很容易导致数据被盗取或者篡改,影响学生信息的安全性。高校相比社會来说规模较小,但是其中的各项功能比较完善,每天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例如学生个人咨询、学生的成绩、兴趣爱好和在校表现等。这些信息的泄露会对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性造成威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开展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保护好学生个人数据信息。应用科学评测方式能够预防学生的信息出现被泄露的危险。高校需要及时采取实际措施来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性,否则学生信息被泄露很有可能对于教育管理效果也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某高校借助于360安全卫士和腾讯安全管家等软件构建出了数据监管中心和数据库,有效地保障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该高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明确了数据使用流程,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流程,才能够有效避免信息泄露的情况。

4.强化培训力度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要提升个人工作能力,把大数据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6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强化高水平师资团队的建设,强化对工作者的培训教育,重点培训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数据信息应用技术,能够在工作中挖掘有价值的数据信息。高校要针对信息化建设加强投入力度,完善信息化建设,为大数据的深入应用奠定基础。高校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积极跟社会厂商进行对接,完善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针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开发出软件系统,确保系统的运行和高校实际教育管理需求相符合。

5.确定出发展原则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确定好发展原则,准确把握发展方向,提升教育管理工作效率,重点突出个性化工作特色。工作人员要“以人为本”切实为学生提供管理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工作开展模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的管理对象,采用多元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所必须掌握并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对此,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明确大数据时代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主动把握发展机遇,迎接发展挑战,突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个性化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育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这样既能够为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更多有效措施,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唐亭婷.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个性化研究[J].高教学刊,2021(07):152-155.

[2]刘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个性化研究[J].现代交际,2020(06):43+42.

[3]卢景值.大数据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3):80-81.

[4]刘利君.探析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戏剧之家,2019(21):172.

[5]石径溪,史京娇.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分析[J].国际公关,2019(04):120-121.

[6]杨阳,石城,苏力.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摭探[J].成才之路,2019(06):8.

(责任编辑:刘占行)

个性化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社会化媒体的冲击下,公关和广告的边界在消弭。

广告的投放越来越像公关传播——像肯德基的“我承诺”活动广告,由百胜中国事业部主席苏敬轼出境,没有美味的食物,没有绚丽的画面,只是几个简单的镜头,只有几句简短的话语,代表4500家肯德基餐厅的25万名员工,向社会承诺“每一口都安心”。

苏敬轼强调了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强调了肯德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强调了白羽鸡产品的安全,还暗示了肯德基对中国社会的贡献——解决了25万余名员工的就业……这则频繁出现在各大电视台的广告,不再是强势地对受众进行灌输,而是娓娓道来,以沟通的姿态应对舆论的质疑,广告非常朴素,却蕴含了丰富的公关思维,是广告越来越像公关的一例。

另一方面,传统的公关却越来越像广告。一些公关传播思考的重点不是怎样去与公众沟通,而是热衷于向客户推荐所谓的强势资源——怎么能登上主流媒体的名牌栏目和热点时段,能邀请到什么样的明星大腕和意见领袖来背书,量取报道版面来计算传播价值的方法,在很多公司被采用……公关滑向广告,却没有广告投放的强势,可谓沦落。

其实广告圈的日子也不好过。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被称为百货商店之父的美国人约翰·沃纳梅克就曾这样说过:“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掉了,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现在,随着跟踪和搜集用户数据的成本大幅降低,浪费掉的那一半广告费,很有可能逐渐被收回,广告不但需要更精准的目标消费者定位,还需要个性化地进行精准传播。但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广告和公关边界的消弭,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融合。本质上讲,广告和公关都是营销传播手段,在传播营销中担任各自不同的角色,受众被动接受的是广告,但可以主动参与的是公关。广告宣传强势地表达企业的诉求,但不易引发消费者共鸣。公关传播潜移默化,能更好地达成双向沟通。两者本质上的这种异同,为公关传播引入广告宣传的生产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公关的核心是洞察,在对客户需求和社会舆论进行深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媒体来达成客户与受众的共识,内容生产是核心竞争力。广告的目标消费者定位也是一种洞察,对消费者性别、年龄、收入、地域和职业等的定位,与公关传播的传播定位相比更精准,更注重数据支撑。当前正在迅速发育的网络精准营销更进一步,通过对百度、淘宝、腾讯和自采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挖掘,一个以每一个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已经到来,传播能够个性化地到达消费者的个人页面——广告能够个性化定制意味着,除了内容,目标定位和传播渠道已经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完成。

试想,如果目标人群在个人定制的页面上,看到的不只是广告,而是公关传播的内容,那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公关插上广告的翅膀,却装上了双向沟通的心脏。读者将看到他希望看到,并且认同和接受的内容,而客户所花的每一分传播费用,都用到了刀刃上。

借用网络精准营销技术实施个性化传播,需要克服权威性缺失的问题。与主流媒体的合作不可偏废,但更重要的是,个性化内容的生产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有“一个主编胜过一家媒体”之说。如何能够高速生产适用于不同渠道、不同媒体和不同语境下适配的内容,是适应公关个性化传播的第一道门槛。这一点是公关公司的强项,或者说,是实现公关转型必须具备的能力。

个性化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本文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模式、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如何能成功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输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中国铁路工程师摇篮”之称,也是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学校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优势,积极建立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轨道交通运输类专业急需人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1.学校学科优势特色进一步传承的需要。从历史上来看,西南交通大学自诞生以来,就始终与“交通”紧紧联系在一起。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学校仅保留了铁路相关学科,成为了最早直接服务于铁路的高等院校。经过历代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在选线设计、桥梁隧道、通信信号、机车车辆、列车控制、运输经济等铁路学科方面已拥有较强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并建有全国交通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了解决铁路科技难题的重要依靠力量。2000年学校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管理,在顺利实现管理体制重大转变的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第一,作为原行业院校,必须正确处理好全面参与国民经济经建设与重点满足原行业需求的关系。铁路现代化建设主战场仍然离不开学校的服务与贡献。第二,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必须正确处理好规模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必须建设好交通运输类相关专业,培养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各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走“特色强校”之路。

2.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大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千米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4.1万千米以上。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大规模的铁路网建设和铁路的自主创新,需要学校提供大批适应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更新教学内容,建立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更要建立灵活的、能快速响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3.大众教育背景下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到来,学校人才培养面临新的问题。一是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日趋明显,不同领域、不同技术知识含量的企事业单位对所需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各不相同。二是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劲发展使得高校毕业生的选择和去向日益多样化。三是高等院校的入学对象日趋多样化,大众化阶段走进高校大门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求学意愿和态度以及价值取向等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这需要学校改革传统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4.与国际工程教育相衔接的需要。为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做好加入《华盛顿协议》的准备,同时为了探索建立我国的注册工程师制度,促进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2006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式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学校积极参与认证工作,先后有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等多个轨道交通运输类相关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在专业认证过程中,学校认识到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工程教育界和企业界相结合”,建立“与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相衔接专业标准”是极其重要的。学校在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需作出调整应对。

二、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在广泛调研国内外交通运输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充分吸收各项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依托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优势,加强学分制模式下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努力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了契机,指明了道路。通过研究,学校认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解决学校所面临问题的良方。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材施教,特色鲜明”的教育理念,快速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工程人才。

1.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思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思路是:在轨道交通特色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的指导下,按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通过科学的培养体制、合理的组织形式和高效的运行机制,构成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受教育者掌握教育内容,成为既定目标所规定的创新人才。

2.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根据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学校在原有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初步构建起“3+X”和“4+X”两个体系、六种类型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①根据行业对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设置“3+3+3”本硕博贯通和“3+5”直博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培养的特点,突破传统培养阶段的界限,将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贯通,统筹设计课程体系。以“3+3+3”培养模式为主渠道,少量优秀学生采用“3+5”培养模式,前三年不分专业,研究生教育从第四年开始进入。该模式具有三大特点: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大类培养和强化工程基础教育;突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②主动适应企业需求,灵活设置与企业联合培养的“3+1”和“3.5+0.5”模式。学生前3年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第4学年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设专门课程,并让学生进入企业结合岗位开展实习和毕业设计。在“3.5+0.5”模式中,根据用人单位对急需人才的需求,从相关专业选拔大四学生在寒假和第8学期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寒假完成特定的课程学习,第8学期进入企业结合岗位开展实习和毕业设计。③根据行业对工程型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设置“4+2”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在工程大类公共课平台上进行工程基础教育和在打通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上进行专业培养,第4年主要针对铁路行业需求,结合工程现场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第5、6年结合企业创新需求进行研究生阶段培养。④根据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设置“4+1”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在第一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培养的基础上,开展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如工程管理、工业工程、公共管理、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如“工学+工程管理”的双学位模式,根据轨道交通行业现场对综合技术、管理能力的要求,对传统工程管理的教学体系进行重大改革,学生用四年时间取得本专业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同时延长一年时间完成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与论文,取得由国务院学位办统一颁发的工程管理第二学士学位证书。

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快速响应高速铁路国际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010年瞄准我国高速铁路大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大好机遇,我校以“3+1”模式与6个铁路局联合培养了44名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与养护的卓越工程师;以“3.5+0.5”培养模式,与北京铁路局联合启动了“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国际培训班”,培养了50余名国际化的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和20余名“一专多能”卓越工程师,他们已在沙特工程现场担当重任。根据铁路单位对国际工程现场的需求,我校以工学+英语的“4+1”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31名卓越工程师。今年,根据铁路单位对一专多能技术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又以工学+工业工程的模式培养了70余名卓越工程师。根据铁路行业部门,尤其是铁路设计院和工程局对专业能力精深的高水平工程人才的需求,按照“4+2”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2010年和2011年,我校与11个铁路单位依托此模式,联合培养了200余名轨道交通领域工程技术类拔尖创新人才。

2.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培养国际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学校瞄准中国在沙特等国家的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对高速铁路国际化人才的战略需求,于2010年1月与北京铁路局联合启动“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国际培训班”,对签约北京铁路局的50余名2010届毕业生进行为期半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师素养和外语能力强化培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阿拉伯语的基础训练和高速铁路专业外语能力的强化。在学校培训结束后,学生将到北京铁路局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部分学生将赴阿拉伯国家参加国际工程实践锻炼。近年来,学校已先后与铁道部客运专线、成都铁路局、成都地铁等多家用人单位开展校企合作,采用“3+1”(前三年采用大类培养,后一年与企业共同制定特殊培养计划)订单式联合培养的方式,陆续开办了动车司机、牵引供电、铁道工程、高速铁路司机、地铁等培训班,为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数百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引进与培养并重,为培养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打造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学校通过选拔具备国际化背景的优秀师资以企业挂职锻炼、出国考察学习、参与高速铁路工程项目研究和到国外工程现场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和国际实践能力,同时面向国内外聘请高水平专家为学生授课,充实高速铁路人才师资队伍。为办好首届“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国际培训班”,学校专门聘请了阿拉伯语教师担任教学任务,为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高水平的师资保障。此外,学校充分发挥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优势,组织专家为高速铁路人才培养编写国际化培训教材和讲义,开展双语教学。

4.完善组织机构,科学构建高速铁路国际化背景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长效机制。学校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精神指导下,成立了“茅以升学院”和“詹天佑学院”。“两个学院”实行“大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学习”的“新三段”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不分专业,做大人文、自然科学和工科基础的大基础,中间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强化专业特点。其中,茅以升学院侧重于培养拔尖类研究创新型人才,以“4+2+3”培养模式为主,培养本科、硕士、博士贯通的高速铁路工程科技博士型卓越工程师;詹天佑学院则主要面向轨道交通(包括高速铁路),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以“4+2”培养模式为主,培养本科、硕士贯通的轨道交通应用型、研发型卓越工程师。学校专门成立了教授团,为学生开设研讨型课程,引导学生将专业与科研结合起来学习,注重专业能力强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压缩课堂教学内容,至少有1~2年时间在实践教学基地或单位完成学习,突出实践能力锻炼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几点思考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教育改革计划,要达到改革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注重三个结合。一是注重与学校的优势特色相结合: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也与所在行业、企业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学校的特色专业中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能将将丰硕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生实训动手能力培养项目,更容易培养出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二是注重与行业部门的结合:行业部门最了解本行业技术前沿、发展趋势以及本行业系统的用人需求,也就最清楚本行业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规格,所以在选择专业领域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必须注重学校人才培养所具有的行业企业背景,这样才能更直接面向行业企业培养它们所需要的优秀工程人才。三是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结合:学校的一切改革都围绕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能力源于实践,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重要,为此学校需根据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需要,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102/xxgk_115066.html.

[2]庞烈鑫,刘朝晖,闫开印.构建研究型大学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05(4):22-24.

[3]吴启迪.发展高等工程教育,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第七次全国高等工程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

[4]吴爱华,郑秀英.稳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

[5]新华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方案[EB/OL].(2008-11-27).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1/27/content_10422275_1.htm.

[6]西南交通大学“216质量工程”实施方案[Z].

[7]蒋葛夫,阎开印,韩旭东,杨韬.以探索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人才培养为契机改革行业院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0,(8):6-8.

个性化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非技术、非经济因素的软实力,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非技术、非经济因素的软实力,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大至企业决策的产生,小至企业员工的行为举止。它给企业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经济和社会的复合效益,成为促进经营业绩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之源。可以说,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在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往往存在认识肤浅,照搬照抄以及拿来主义等诸多的问题,不同的企业文化建设出现雷同现象,个性缺乏,没有特色。

什么是个性化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有些企业管理者一提到企业文化建设就显得信心十足,觉得别的我们不敢打包票,要抓文化,那是小菜一碟,翻开教科书,请来培训专家,学习“海尔文化”,学习“华为文化”……轰轰烈烈闹一阵子,标语、宣传册一大堆,自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完成,企业却没有任何的改进,员工仍是懵懵懂懂。究其原因,这些企业的文化建设陷入了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共性化误区

纵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见到许多雷同的口号,比如“团结、奉献、拼搏、创新”,或者“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等等,也许这确实是企业的需求,但是千篇一律,与其他的企业没有任何的区别,员工无法产生认同感。优秀的企业文化,要让员工觉得这是“我们企业”特有的,产生区别感,他们才会想要去理解,去执行。如前面所提的海尔文化,曾经被很多的企业当做教科书来学习,这种学习本身没有错,但是如果将其照搬至本企业,那就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了,道理很简单,你的企业与海尔并不是同一个企业。

2、表面化误区

所谓表面化,是指有些管理者认为写写宣传标语,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搞搞活动就是建立好企业文化了,把企业文化理解为有形的表面视觉印象,而忽略文化价值激励和员工素质提高等深层次的内容,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在一个相对成熟的企业里,文化构成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那些有形的视觉部分,而是无形的观念部分。这些无形的观念与企业的工作实践相联系才具有可操作性。

·个性化企业文化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是合适的呢?答案很简单,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所需要的。所谓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特有的个性化条件下,经过长期积淀而自然形成的个性化精神、文化和理念,是拿不来、学不去的东西。它并不是特意的标新立异,而是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适合企业的管理方式。

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共性化、表面化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个性特征的总结”这个结论,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的、隐性的、本质的力量,而不是一种外在的、显性的、现象的形态。只有从企业个性的角度出发,企业文化才是真实的和可靠的,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

企业文化之所以被称为软管理,关键就在于它的个性特征,在于一个企业不同于任何其它企业的单一的、具体的文化创造。如同要把握一个人的所有个性特征才能认识和记住那个人一样,企业文化也是一个企业个性特征的总结。我们必须抛开企业管理中的共性,才能让企业文化变得清晰起来。离开个性谈企业文化,往往会让答案变得共性化、表面化和片面化,使企业文化建设“画虎不像反类犬”。

企业文化目前缺乏个性的原因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往往缺少这种个性化,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

在我国企业发展历程中,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全国上下,不论企业的规模怎样,所处的行业如何,更不去理会企业的位置、环境,都采用一个标准、一个思想来管理,这就使得我国的企业在相同的发展思想指导下形成了相同的企业文化。企业虽有文化,但毫无个性,只有共性。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开放较早的城市的少数企业开始自觉地创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企业文化,但过去的影响不会在短期内消除,更多的企业仍然是抱着类似的思想管理企业。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又长期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一元化、中庸等思想根深蒂固,导致从个人到企业都在某个程度上缺乏创新意识。许多企业的领导者更是喜欢跟风随大流,盲目照搬照抄某些成功企业的制度、管理思想及企业文化的建设。这些做法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还会让企业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更白白错失了许多的市场机会。

·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才从美国发展起来,而引入我国的管理领域也不过才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可以说我们还处在探索阶段。海尔企业的成功让国人看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也因此掀起了学习“海尔文化”的热潮,随之而来的华为“狼文化”,万科的“光棍文化”……更是让中国的企业看到了文化的魅力所在,不可否认这些企业文化是卓越的,但是不代表适合所有的企业,更多的中小企业在这个文化建设上还处在摸索阶段,或者停留在概念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互相模仿,出现雷同的企业文化也不足为奇。

建设个性化企业文化

不同的企业其自身特点是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和性质、企业职工的素质以及企业历史发展状况都会有很大的差别,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构筑符合企业客观实际的企业文化。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热潮中,企业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只有创建充满个性化企业文化,才能使其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分析企业现状,寻找创建个性化文化的根源

了解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方能有的放矢,制定出合适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避免一种错误认识,即误以为在企业文化建设之前,企业内部是不存在“企业文化”现象的。事实上,任何的企业在发展中都有着不同的文化沉淀,如固定的管理方式,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领导与员工之间关系处理的惯例等等,这些是一个企业已经存在的历史文化,也可以说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企业文化,因此在对企业的分析中,应该把企业优秀的文化现象予以保留作为传承,同时对不良的现象予以摒弃。

在分析中,除了对企业的历史予以总结之外,还应对企业的性质、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特点、企业的流程等方面均作出详细的解析,从中提炼出企业应着重宣传的文化特质,找到为员工所认同的点,进而创建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例如加工制造类的企业,往往鼓励员工认真细致,具备踏实肯干的精神,那么在文化理念的提炼上,可以着重营造奋斗的氛围,而一些化妆品企业,因为其产品的特性及顾客的要求,故而对审美意识的要求较高,从其企业理念到员工的言谈举止,都力图能达到较高的标准,那么像这类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则应突出对美的追求。总而言之,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中购买一件衣服,只有了解自身的特点,才能买到合适的衣服,否则则会不伦不类。

·个性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除了按照必要的流程来构建企业文化体系,还需要运用适当的策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准确性。

(1)内外结合,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聘请外部专家,交出企业文化建设大权,企业落得一身轻松,另一种是企业内部人员负责。站在专家的角度,固然可以很客观地看到公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但是往往难以深入到企业内部,对于一些藏得较深的问题就无法顾及,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往往浮于表面,建设出来的成果也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而由公司内部人员负责建设,往往存在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状态,因为企业人际关系及权力等方面的约束,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最后企业文化的建设亦会出现换汤不换药的问题。

针对这两种极端现象,在打造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更应该将两种力量结合起来,即由企业内部员工与专家人员配合而建。鉴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会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剖析,在对企业深层次全方位分析的基础上,由内外专家共同提出相关的建议和解决措施。

(2)上下合力,落实个性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一人之力。想要将企业文化落实到实处,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还需要企业上下齐心合力,共同参与到其中。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领导应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俗语有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领导者的作用如同一面旗帜,利用其在企业中的号召力和感召力,能够让员工看到企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以及应以什么样的规范和作风从事工作。事实上,许多成功公司的领导者倡导的价值观、制定的行为准则,常常激励着员工,使公司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且成为对外界的一种精神象征,如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影响。

另外,从普通员工中塑造出来的企业英雄则更具代表性意义,因其与员工的距离感较小,因此这种典型的示范作用则更强烈。企业英雄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可以为其他员工提供可仿效的榜样,让员工产生“我也行”的心理暗示,进而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来。

当然,企业文化建设并非是几个人的事情,企业员工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本质上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创造、不断实践的过程。作为在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力量,员工的思想、工作态度、与顾客接触秉承的服务理念直接折射了企业文化的好与坏。目前在我国许多的服务行业,虽然“优质服务”的标语到处都是,顾客却很难真正享受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文化理念没有真正落实到企业员工身上。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要倡导企业员工真正参与进来,如同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所讲“要让员工觉得这是自己的事”,我们可以辅之以一些激励措施,通过各种活动营造氛围。

结语

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福气,员工目标明确,干劲儿充足,领导者之间沟通顺畅,企业会在这种和谐状态下快速发展,更何况,作为企业所特有的文化资源,这是其他企业无法模仿的优势竞争力。任何资源均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打造企业的个性企业文化,找到适合企业的优势,这才是企业能够屹立不倒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资职业学院)

上一篇: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下一篇:离散数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