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高校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2024-05-01

个性化高校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当前, 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并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高校体育与大学生个性

2.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

3 结论与分析

3.1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3.1.1 高校体育能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进行的。任何一种体育活动, 特别是集体项目或游戏, 都有一定的活动或游戏角色, 参加活动的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的人发生联系和交往。因此, 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够较好地克服孤僻和孤独感, 忘却平时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烦恼和痛苦, 协调人际关系, 扩大社会交往,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角色做好准备。

3.1.2 高校体育能增强大学生竞争合作意识

高校体育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的知识和技能, 也不仅仅是增强体质, 更重要的培养大学生勇于参与、勇于竞争, 通过个人努力或团体合作, 顽强拼搏, 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

3.1.3 高校体育能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能力是现在社会大学生必需具备的素质。体育作为学生早期社会化的实践过程之一, 对学生的创造性特征起着培养和促进作用。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和认识, 鼓励和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

3.2 高校体育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

3.2.1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 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 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 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

3.2.2 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受到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权威、是教学的中心这种观念的影响, 而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个性无法得到发展。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出发点, 积极采用启发式、诱导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把课堂讲授、辅导、自学、自练结合起来, 重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方法, 使师生关系由过去的服从型向合作型方向发展, 从单一的指令性向生动活泼的乐学、乐动、乐练的主动型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3 应该重视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重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 以健康为目标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实践, 上课提倡让教师精讲、让学生多练自己感兴趣的能经常坚持的运动项目。这既能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3.3 高校体育发展学生个性的途径

3.3.1 应该因材施教开设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必须注意学生的气质特征, 因势利导塑造其积极的个性品质。如:对胆汁质的学生, 要着力培养学生勇敢、耐心、自制等品质, 防止高傲、任性、粗暴不良表现;对多血质学生, 着力培养热情、自信、机智的个性特征, 并养成专一, 克服困难的精神, 防止散漫、轻浮、见异思迁不良表现;对粘液质的学生, 应着力培养踏实、稳重的品质, 防止因循守旧、谨小慎微不良表现;对抑郁质的学生, 应着力培养机警和细致等个性品质, 防止忧虑和自卑等不良表现。

3.3.2 大力推广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俱乐部教学模式以专项教学为主, 具有知识、健康、娱乐、竞技于一体的多方位教学特点。在大学开展俱乐部教学,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也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 更好体现“教学相长”。

3.3.3 团体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确定体育教学的目标与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中只重视技术教学, 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意识, 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调整与合理定位。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特别强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为主要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团体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 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个性。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教学气氛, 利用体育教学的动态特征及集体形式多、人际交往广的特点, 促进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协调, 使学生能够在动态中发展, 展现和修正自身修养, 培养发展个性的机遇与过程, 主动积极地学习。

3.3.4 教师注意组织教法的改进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 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 尊重学生的意愿, 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 主体性得到体现, 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 个性得到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我国高校目前仍广为采用以班为群体, 与分组轮换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尽管整齐划一, 秩序井然, 便于调控, 但却对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掌握技术的能力、方法以及终身体育观的定型不利;同时也不便于根据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开展他们的思维, 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不利于大学生个人和个性特点发展, 也不利于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因此, 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4.2 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应该改革

体育成绩的评价应进行多维评价:一是体育理论知识的评价;二是某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三是运动成绩进退步变量的相对评价;四是学习态度及课外活动积极性的定性评价。通过以上多维评价体系对学生公正、客观地评定体育成绩。

4.3 以科研促教学, 构建一支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

当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要狠抓创造革新的意识、开放意识、终身学习意识、科学教育理论素养, 以及体育教师整体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 促使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再者, 要为教师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多专题的培训机会。高校要致力于引进新人, 使学校体育教师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趋于平衡, 确保教师工作中具体思路与手段方法的相互补充。

摘要:立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个性特征和现状的基础, 依据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功能和特征, 强调个性发展是当今体育教学改革趋势之一。高校体育教育要努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在体育的范畴内去寻找培养与发展大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 以使他们在接受体育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大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钢军.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模式创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 胡彩芬.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发展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

[3] 孥蔚.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

[4] 包红曙, 姚湘.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大学生个性[J].《高校之窗》.

[5] 徐万彬, 李希水.大学体育对发展学生个性作用之探析[J].德州学院学报, 2001.

个性化高校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学校体育具有丰富和发展学生个性倾向性的因素,教师应结合体育的特点,寓个性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技术之余,提高社会责任感,树立群体意识,培养团结合作、勇敢顽强、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体验运动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本文对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的贯彻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性化教学;贯彻方法

“个性”一词属“模糊的”概念或“难以定义的”概念。广义的个性指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个性即人格;狭义的个性即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本文所讨论的个性指狭义的个性,即个性倾向性。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个性化的教学就是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学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爱好、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为基础,以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心的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帮助下找到“表现自我”的领域,让学生认识自己,显示“自我”的存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形成学习小集体,通过合作学习、多元评价、教师的指导,促进学生的运动兴趣、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形成“终身体育”作为目标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展示、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精神,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由于长期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仅局限在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运动方法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也仅局限于对其体育成绩的评价,而忽视了体育对培养人多方面能力的作用和影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过于程式化、模式化,严重扼杀了其教学的个性。现代体育教学就是要创造风格、培养个性,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因此,现代体育教学非常有必要倡导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基于此,本文对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的贯彻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本文对个性化教学涵义的界定

个性化教学,即尊重教学主体和客体个性,关注主客体情感需求和心理特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依据此,本文认为个性化教学应该包括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两方面,亦即主体(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客体(学生)个性化教学。

二、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策略贯彻方法

(1)采取个性化教学备课。个性化的课前备课,是实现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个性化的课前备课包括备教材和备学生两方面:首先,备教材,即在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的同时,要坚持个性和共性相结合,不能离开教材所安排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当今孩子个性化的发展,对体育锻炼提出了个性化的需求。当前,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如果遇到自己不爱的项目,学生一般都会采用敷衍、随便动两下或者直接不动的态度对待练习,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更新思想观念,还用跳高、跳远、跑步和做广播体操等单调的运动形式设计体育课,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备课最重要的不是备教材,而是备学生,即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时,要围绕学生来备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要从学生角度设计课程,考虑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运动需求,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认真识别、承认和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2)创设个性化教学情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现在体育教学课堂上,不再是枯燥的讲解、示范、练习再练习的学习方式,而是教师启发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为此在课前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集情、趣、智于一体的个性化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通过趣味活动、角色游戏、展示形象挂图(或照片)和音乐多媒体等方式创设个性化的教学情境,还可以通过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课本剧,引用蕴含哲理的诗词歌赋、名言俗语,或进行出神入化的即兴表演等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个性化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后蹬跑”一课时,可以首先以个性化的导语导入新课,诸如:请划过船或观察过划船的同学想一想,船怎么就向前走了呢?为什么桨向后划,船却向前走呢?示意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師又可以发问:有人观察过马跑过留下的蹄印吗?是不是发现马的前蹄印深,而后蹄印浅呢?为什么?同学们在跑100米时,若第一次没有穿跑鞋,第二次穿跑鞋,则第二次比第一次跑得快,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个性化富有情况的导入设计,能激发学生对后蹬跑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因教材而异,因学生情况而异,因教师素质而异。

(3)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个性化的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的个性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改革教学方式,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实现体育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球类和游戏类等运动项目能充分表现出学生个性的主动参与和学生快乐体育运动的乐趣。在教学“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一课时,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整套动作,教师也可以把整套动作顺序颠倒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尽量减少注入式和训练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在课堂内多设游戏,让学生自由放松,以通过自主学习培养爱好和特长,通过爱好和特长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乐学、爱学,更深刻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健身方法。

(4)培养学生优势的运动项目,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锻炼方法及技能,建立有利于实施个性化培养的教学评价体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配合等方面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小组学习中找到自己合适的锻炼方法来提高动作技能水平。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愉快地在自己设計的方案中练习。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能一味地使用测验或考试,要体现出个性教学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建立一个完整的、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提高学习的动力。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策略贯彻方法

(1)学生可根据性格和兴趣等分类标准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个性化学习。学生的性格或兴趣不同,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不同,针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学生可根据性格或兴趣等的不同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具体而言,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身体素质高,运动能力强;而内倾型学生性格孤僻,反应较慢,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另外,学生的兴趣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喜欢下棋等静的体育项目,而有的学生更喜欢富有挑战性的诸如篮球、足球等激烈的体育项目。因此,在完成主要教材教学内容后,不同性格或兴趣的学生可在课后可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根据现有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项练习,分享体育技能,交流体育学习经验,进行体育项目比赛等,从而让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充分培养和发展。

(2)学生要不断总结反思自身学习成果。课后学生可以进行反思、总结,写出简单的学习笔记。在学习笔记中要认真总结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何感受和体会;是否完成自我学习目标,若没有完成,分析其中的原因,是练习点选择不当,还是目标不切合实际,从中得出教训,以修改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与努力方向。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教师也可通过查看学习笔记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需求和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心理和技术上的个性需要。

参考文献:

[1]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个性化高校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大数据时代学生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获取外界信息,但是学生缺少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因此需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配合强化管理,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体现出高校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管理特征,保障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并研究了如何基于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开展个性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高校学生 教育管理个性化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在高校教育体系当中普及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拓展教育体系内容,满足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但是海量信息中存在许多负面甚至违法的信息,很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导致其产生错误的思想认知,甚至做出违法乱纪行为。高校教育需要基于大数据时代发展现状,应用大数据技术优势,解决大数据环境复杂性问题,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效果。

一、大数据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推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作用,需要站在全局观点上看待问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此项技术,可以建立起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平台交流和分享,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动态了解其心理状态。学生们发布的信息便于教师针对性开展个性化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学生管理效果。但是站在全局角度思考问题,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也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消极影响,需要正确分析和面对。

1.积极影响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们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信息数据,能够分析学生的行为意识和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1 ]。结合大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还能够了解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内在动因,反映出了学生在进行各项举动决策的影响因素,帮助学生作出更加正确的决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在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不管是教育效率还是工作难度都无法有效解决,而且所涉及的信息量巨大,通过人工完成这些数据信息的管理,会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减缓工作效率,影响工作效果。大数据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善传统教学现状,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类整理和分析学生们借阅书籍产生的数据信息,分析高校学生的阅读喜好和阅读效率,能够准确地预测出学生未来的思想情感发展变化。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可以搜集整理有用信息,了解学生的偏好,以便于开展个性化教育工作。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还能够为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多样化的工作模式,例如当代高校学生對于社交平台具有较高依赖性,会经常应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并且会将自己的喜好在社交平台中体现出来。对此,高校可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也充分利用这些社交平台,通过官方账号的形式来与学生交流,分析学生的网络咨询内容,随之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便于针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管理。

2.消极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下,数据呈现出类型繁多、生产快速、海量密集等特点,需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够保障计算机基础设施的性能良好,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过硬,才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些海量数据,充分发挥其价值[ 2 ]。一些教育人员自身能力还有待提高,其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不到位,无法以此来处理学生产生的数据信息,是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个性化教育管理措施

在当前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实现现代化、数据化管理,整合和处理活动数据信息,并结合教育要素,不断优化教育工作。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个性化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也提升了工作开展效率和开展质量。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个性化开展要找准角度。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要重点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并开展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确保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多元化需求。在大数据时代把此项技术作为基础,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从而创新工作模式。

1.构建出教育预警系统

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下,很有必要形成教育预警系统,教育预警系统能够起到未雨绸缪的教育引导作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针对隐藏的思想行为隐患有效地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 3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发展的重要阶段,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构建预警系统,则能够对学生起到预防作用。大数据最核心的作用便是进行预测,判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预警系统的构建,能够应用大数据技术和高校的大数据系统进行有效的学生信息处理,准确的预测出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走向。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结合大数据系统的应用,了解和分析学生在社交软件中发布的咨询,对学生的思想波动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如果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可以根据数据信息判断原因及学生的未来思想观念,然后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2.创新教育管理方法

在大数据时代的带来之后,有效创新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创新技术支持[ 4 ]。在教育活动中会产生海量与学生相关的信息,由此也就对教育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提升工作效率,需要应用大数据技术优势,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在思想政治工作当中,管理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结合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转变思维模式。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教育管理工作者收集相关数据信息,例如某高校在学生座位上安装传感器,可以采集学生上课期间的信息,包括听讲情况、玩手机情况等,在采集完学生的数据信息之后上传到大数据系统当中,系统能够自动分析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呈现出动态化的学习情况,而且还能够实现数据化对比,从而为教育人员后期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依据,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3.强化数据管理工作

教育管理的个性化是要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案,对此,就必须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 5 ]。目前,关于学生的数据信息量非常大,并且类型比较复杂,提升了数据信息的管理难度。如果数据信息管理不妥当,很容易导致数据被盗取或者篡改,影响学生信息的安全性。高校相比社會来说规模较小,但是其中的各项功能比较完善,每天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例如学生个人咨询、学生的成绩、兴趣爱好和在校表现等。这些信息的泄露会对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性造成威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开展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保护好学生个人数据信息。应用科学评测方式能够预防学生的信息出现被泄露的危险。高校需要及时采取实际措施来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性,否则学生信息被泄露很有可能对于教育管理效果也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某高校借助于360安全卫士和腾讯安全管家等软件构建出了数据监管中心和数据库,有效地保障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该高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明确了数据使用流程,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流程,才能够有效避免信息泄露的情况。

4.强化培训力度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要提升个人工作能力,把大数据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6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强化高水平师资团队的建设,强化对工作者的培训教育,重点培训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数据信息应用技术,能够在工作中挖掘有价值的数据信息。高校要针对信息化建设加强投入力度,完善信息化建设,为大数据的深入应用奠定基础。高校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积极跟社会厂商进行对接,完善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针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开发出软件系统,确保系统的运行和高校实际教育管理需求相符合。

5.确定出发展原则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确定好发展原则,准确把握发展方向,提升教育管理工作效率,重点突出个性化工作特色。工作人员要“以人为本”切实为学生提供管理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工作开展模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的管理对象,采用多元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所必须掌握并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对此,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明确大数据时代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主动把握发展机遇,迎接发展挑战,突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个性化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育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这样既能够为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更多有效措施,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唐亭婷.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个性化研究[J].高教学刊,2021(07):152-155.

[2]刘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个性化研究[J].现代交际,2020(06):43+42.

[3]卢景值.大数据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3):80-81.

[4]刘利君.探析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戏剧之家,2019(21):172.

[5]石径溪,史京娇.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分析[J].国际公关,2019(04):120-121.

[6]杨阳,石城,苏力.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摭探[J].成才之路,2019(06):8.

(责任编辑:刘占行)

个性化高校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现代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特点是多样性、专业化和知识化,突出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由于个体的先天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事实,因此科学的教育应以适应个人潜能最有效发挥的方式进行教育:对不同智商、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人施以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以人为本,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最有利途径,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体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即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德、智、体、美等诸多教育功能和特殊的教学情景,在实施个性化教育方面,结果显示,效果显著,并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及的优势。

关键词: 个性化教育 因材施教 体育教学

1.引言

当今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特点是知识性、专业性和多样性,因此突出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却是高度的“大一统”:行政化、规格划一化、非人性化。学校酷似大工场,学生是这些工场的“产品”。他们所需要的是培养“听话”的学生,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更有甚者,把有个性和好奇心当作“问题学生”来看待,甚至作为“思想异端者”,予以批判与管制,以至于受教育者逐渐形成“唯上、唯师、唯书”的順从之性,甚至逆来顺受。因此,他们鲜有个性,更谈不上有创新欲望,缺乏自信和独力思考能力。学生只会消极地适应,受教育者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与现代大学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相去甚远。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校没有办学特色,学生变成了考试机器,个性潜能和创造力遭受扼杀。这无疑是极不适应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要求。正如钱学森所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按照培养人的模式去办学。由于个体的先天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事实,以适应个人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的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以人为本[1],使人的潜能真正得到了充分发展的最有利途径,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人才的综合性,即人才不仅应掌握丰富的应用型知识技能,而且必须掌握更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并不断冲破旧的思想框框的束缚,使之具有适应整个社会文明进步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体系;第二,人才的创新性造,即具有独立的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信息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劳动;第三,人才的多样性,即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种人才的潜能,在动态中适应经济社会的快节奏变化,以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这种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无疑是对传统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原先的那种划一性、片面性的教育模式和狭隘排他性的意识形态已不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而根据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以适应个人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个性化教育,将使教育产生质的飞跃[2]。中国要追赶和超越世界先进文明,必须与世界先进的文化教育接轨,不仅自然科学要与世界接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更要与世界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吸收并蓄世界先进文化精华,创造出新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的伟大复兴。

3.个性化教学是使人的潜能真正得到充分发展的最有利途径,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承认教育的普遍性和全体性,就必须同时承认教育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先天的遗传有区别,而且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智能发展的后天条件有区别,因而其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有区别。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水平都会有不同。个体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并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卓越的教育是人尽其才,就是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其特长得到最大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时机表[1,3],教育者应该尊重这种差别,并针对这种差别开展工作。尊重,包括承认个人的选择权利,承认个体有脱离常规,确定个人发展方向与发展方式的权利,承认个体有落后和超前的权利,针对差别而因材施教。所谓人有智愚、性有三品,个性化的差异教学,是依据人与人的不同特点而施以不同的进度或方式的教育[3],是回归人性的教育,不应该也不能够用同一模式要求所有的受教育者[2]。然而,一些学校基于“相信每个学生都是能教好”的理念和良好愿望,采取“坚决不分快慢班”,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对学生的发展是不负责任的。不分快慢班,正如所有的人都只能吃同等量的饭菜,大个子吃不饱而产生营养不良,小个子却因吃得太饱而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得胃肠病。那些成绩优秀天赋较好的学生因难度不够和进度太漫,不能满足学习欲望,不能刺激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不能充分挖掘的个性潜能;那些后进的学生则深感难度太大,进度太快而无法领会或消化所学知识,致使其身心受到巨大压力乃至产生厌学症。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必须是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相结合。没有精英教育和学术自由,就不可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也产生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4.个性化体育教学实践

在体育教育方面,个体之间更存在生理、心理等因素对不同的运动强度负荷和技能水平的适应能力等。因此,教学必须依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适应性教学,要求教学安排适应个体差异的环境条件,创设相应的环境,建构相应的课程知识,以及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等。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要求知识的架构更具专业性和更加突出对专才的需要。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必须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和突破。所以,在保证每个人都能享有接受共通性基础教育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是学生个性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发展的最有利途径,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体育教育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德、智、体、美等诸多教育功能。在实施个性化教育方面,它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及的优势。因为体育教育具有独特的教学过程和环境,即体育教学是知识传习和操作技能实践同步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在形式上是以实践操作性的身体练习为主,在方法上是以示范操练和启发教学为主,在负荷上是以生理和心理负荷为主,在组织上是以分组练习,配对练习或个体练习为主,在场所上是以运动场馆为主。在这里,学生的个性表现是“显性”的,开放而又强烈,自由、自然而又有组织,教师易于观察,便于引导[4]。特别由于学生身体条件、心理因素和对体育的个体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存在,学生自然要求能有较大范围的选择性和自主性,而这些正是体育教育进行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势所在。

4.1开设体育选项课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项目很多,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运动特点,因此,对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和个性者有着不同的运动项目的喜好取向。学校应结合办学条件尽可能(甚至创造条件)开设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如果不分个性喜好,千篇一律,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即使教师多么努力去实施“个性化教学”,也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开设体育选项课,满足不同个性群体的需求,再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特点,实施相应的个性化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4.2對我校武术搏击选项课个性性化教育的实践

由于开设了选项课,参加搏击选项课者,基本是其兴趣所然,因此,为进行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是基础。武术搏击是一项对技击对抗性运动。真正的武艺必须在对练实践中得到,而非如金庸小说里所描述的是个人在山洞里“修炼”而来。正如明朝著名的武术家、军事家、抗倭将领戚继光所说:“既得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思何以胜之,何以败之,勉而久试。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古云:‘艺高人胆大。’信之不诬也。”这里所说的“艺”,指武术攻防技术,“试敌”指对抗比试。“既得艺”和“必试敌”是武术搏击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是武术技击本质属性的本质。武术搏击讲求“一胆,二力,三功夫(技巧)”,即搏击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技术,更要注重学生力量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共同性的武术搏击基本动作技术、技能的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1)“胆量”缺乏者的个性化教育。所谓初生之犊不怕虎,乃是初生之犊勇敢自信所然。在动物界或人类,缺乏自信往往是被“教育”出来的,反之,胆识超群,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得到。只有在充满自信的情形下,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是自己真实的水平。拳谚云“艺高人胆大”,对于自信心不足者,不断提高技能、力量水平是增加自信心的前提;第二,自我暗示训练法:①经常对着镜子大声说“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等,并坚信自己最终是最棒的,只是时间未到;②在练习场上默念自己是最棒的,并结合打击拳靶或陪练攻防练习;③每当你的对手与其他人比武时,观察他最常用的招式,想象对手用他最常用的招式攻击我,我化解,并用我最有威力的招式预以反击,把他打败……;第三,安排技术水平较差者或相当者与之对练,以提高自信心等。(2)力量素质的提高。对于力量缺乏者,其个性化教育要比“胆量”缺乏者的个性化教育要简单得多。在全面提高体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高局部力量素质,尤其是搏击动作技能的打击和防守力量的训练等。(3)“功夫”的个性化教学。“功夫”在这里指进攻和防守动作技术。习武者欲在搏击中取胜,除了须良好具备以上心理和力量素质外,更要掌握有形的进攻和防守动作技术。因为“技艺易得,胆量难求”。以其花更多精力去求难,不如用主要精力去练习容易掌握的攻防技术,况且,“艺高”自然也会“胆大”。对于先天心理和力量素质较好的同学,只要潜心练武,则最容易出成绩。对于这类同学的个性化训练,主要训练其掌握好基本的武术搏击技术,如各种基本手法、步法、拳法、腿法、摔法等并配合对抗练习,同时经常观看一些搏击比赛录像,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武术搏击实施个性化教学效果显著。下表是对中山大学08级部分男生武术搏击选项课个性化教学综合技评成绩统计情况。

中山大学08级部分男生武术搏击选项课个性化教学综合技评成绩比较

5.讨论与建议

5.1由于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因而其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有区别。对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人施以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来说,才是最大的公平,是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以人为本[1,2,3];是使人的潜能真正得到了充分自由发展的最有利途径。

5.2为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提供公平教育机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学校教育不但要分快慢班,更要分兴趣班、特长班,发展更多的重点学校、特色学校。这样做并非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体现对人的不同个体的尊重,是根据人的不同个性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人才得以充分和自由的发展,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培育的必然选择。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是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最有利途径,是教育公平的本质,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5.3在体育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育效果良好,因此应大力实施体育个性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因材施教,造就明日精英[J].教育,2009,(4):61-61.

[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方陵生/编译.个性化教育[J].世界科学,2009,(10):48-48.

[3][美]Merrill Harmin,梅里尔.哈明/著,罗德荣/译.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M].宇航出版社,2002,(3):1-78.

[4]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52-68.

个性化高校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概述

1.1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相对传统的整体式服务而言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 它提倡以用户为核心, 根据用户提出的综合的、明确的信息需求向其提供专有的信息服务, 或通过分析用户的专业背景、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等, 主动向其提供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1.2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特点

1.2.1 层次性

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身份较为单一, 具有较明显的层次性, 主要包括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 各层次用户的信息需求侧重点不同, 所要求提供的信息服务也有所区别。因此,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呈现多层次性的特点。

1.2.2 专业性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都是可以按学科分类、具有专业背景的读者, 这类读者的信息需求主要集中在自己从事研究或学习的学科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上。高校的教师展开科研活动也是按照一定的学科专业体系而开展的, 呈现出较强的专业性需求。

1.2.3 特色性

从服务对象上看,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相对于图书馆整体服务而言的, 它既可以针对单独的用户, 同样也可以针对具有相同特征的特定群体, 一所高校的图书馆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拥有自身特色的高质量特色资源, 建立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2 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2.1 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特点

在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 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特点, 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 不再仅限于条分柳析的专业知识, 而是呈现出很多个性化色彩, 这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2.2 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高和个性化服务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大降低了图书馆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成本, 而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扩大了人们对个性化的追求。为此, 图书馆在现有条件下, 主观上也在积极寻求整合开发更人性化、个性化的产品, 转变传统服务模式, 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2.3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支撑技术己基本成熟

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所需的支撑技术已基本成熟。基于web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当前较常见的方式, 该方式所需要的支撑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3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馆员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馆员是信息的提供者和最重要的参与者, 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强弱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与馆员的素质有着重要的唇齿关系。目前馆员队伍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较薄弱;信息研究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3.2 读者

读者个人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重要因素, 目前读者在检索信息时存在以下问题: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的习惯陈旧;受个人条件和意识的影响, 读者很难明确提出自己所需的个性化信息要求;读者欠缺信息服务技术知识, 利用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3.3 资源建设

高校信息资源的广度、深度及其组织管理形式同样制约着个性化服务质量的提高。目前我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要存在着以下几个的问题:高校图书馆缺乏共建共知共享的理念, 都在进行千篇一律的数字资源建设, 致使馆藏资源严重重复;切合学校重点学科的导航库及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建设浅尝辄止, 特色数据库建设呕待完善。

3.4 服务反馈

个性化信息服务反馈尚未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读者反馈方式过于简单, 反馈问题没能得到及时处理, 致使反馈的积极性变差, 累计的问题越来越多。影响了读者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效果。

4 提高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水平的对策

4.1 提高馆员素质, 组建个性化信息服务团队

4.1.1 提高馆员个性化信息服务意识

馆员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应遵循“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和宗旨, 以服务读者为荣、以读者满意为乐、积极有效的去开展个性化信息工作。

4.1.2 提升馆员业务素质

针对多层次、专业化的读者需求, 高校图书馆须对馆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技能培训, 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

4.2 开展用户需求研究, 引导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

图书馆需要加大用户信息需求的调研分析、不断挖掘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 引导读者明确自身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指导读者使用各式各样的信息服务, 帮助读者认识、发现、挖掘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进而提升和改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满足读者深层次的需求。

4.3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优化整合

随着读者信息需求量的激增, 单一的高校图书馆已难以满足多专业、多层次的信息资源需求, 必须走一条合作开发、共同建设的新型图书馆发展道路。各校图书馆均应该从加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及资源共建共享两个方面着手, 这样才能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以共建共享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

4.4 建立个性化信息服务反馈评估机制

现有条件下, 只有真正提高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个性化信息服务反馈与评估工作, 才能保障个性化信息的长足发展。要提高个性化信息服务反馈体系的利用率,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 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问题反馈数据库, 及时收集、分析整理用户的反馈意见。其次, 开设个性化服务论坛, 明确用户对信息服务反馈重要性。再次, 加强用户交流沟通及访问调查。最后, 及时分析、处理收及到的各种反馈信息。

5 结语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顺应时代的信息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为未来图书馆信息服务指明了发展方向, 是新环境下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改善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因此, 探究和解决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推广中所遭遇的问题, 推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深入开展, 是我国高校及全国图书情报事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摘要:本文从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及特点出发, 简述了高效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就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对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提出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家清.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与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 2006 (9) :45~45.

个性化高校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面向终身体育,从满足学生个体的体质发展需求出发,构建了由个性化选项推荐、个性化选项教学和个性化运动处方共同组成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该模式不仅充分考虑了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上的差异,而且寓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于选项教学和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之中,在全面发展学生体质和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关键词】终身体育 个性化 选项推荐 选项教学 运动处方

终身体育是指个体接受终身体育思想和实施身体锻炼行为的过程,是人一生当中各种体育活动之总和,它与学校体育是相对的概念。学校体育必须承担起传授运动技能、培养锻炼习惯和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责任,使自身成功过渡为终身体育,进而实现拥有并终生保持体质健康的长远目标。

大学生要度过四年的集体生活,是聚集时间最长的群体,也是参加体育运动最有条件的群体。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处在接受教育、完善自我和完成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高校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终极阶段,是青少年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同时也是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的初始阶段。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提高终身体育能力和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1. 研究思路

面向终身体育的个性化大学体育教育由三部分构成:个性化体育选项推荐、个性化选项教学和个性化运动处方,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个性化选项推荐利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测试数据获得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依据不同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为每一名学生推荐符合其身体素质全面发展需求的体育选项。

推荐并非强制,学生们仍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如此一来,选项教学班的学生之间无论在体质水平还是技能水平上都会存在差异,这就需要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面向体质健康促进的选项教学计划,并对选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设计、组织和管理。个性化选项教学计劃的制订依据包括个人体质发展需求和不同技战术练习对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表。

每周两个学时的选项教学难以保障体质健康促进的效果,本文提出为他们量身订做运动处方并督促他们严格执行的措施。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考虑了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学期课表、每周的选项练习计划和课外活动安排等因素,因而具有较高的个性化程度。

2. 个性化选项推荐

个性化选项推荐是本文所述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它包含三个步骤。首先,由学生的《标准》测试成绩计算出他的体质发展需求;接着,以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基于个人体质发展需求和各个运动项目的体质发展作用,计算每个项目对个人身体素质的综合促进值;最后,按综合促进值的大小向学生推荐能促使其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体育选项课程。

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是人体的三大基本身体素质,分别使用《标准》中的立定跳远、中距离跑和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成绩来计算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其基本原则是某个项目的测试成绩越差,则该项目所反映的身体素质的发展需求就越大。

面向专家开展问卷调查,可以得到不同运动项目对三大身体素质的量化促进值。运动项目对特定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促进值,并不是简单地将该项目对三大身体素质的促进值相加得到,还必须考虑学生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计算运动项目对特定学生、特定身体素质的促进值的方法是:以运动项目对该项身体素质的促进值为基数,而以学生个人该项身体素质的发展需求为放大系数。

3. 个性化选项教学

由于推荐并非强制,因此最终产生的选项教学班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和技能水平各不相同,统一的教学计划显然不适合个体差异明显的群体,这就给传统的授课模式带来了挑战。如此一来,因材施教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个性化体育选项教学将个性化教学理论运用于体育选项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标准》测试数据,为其制订符合其体质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和技能水平的体育选项教学计划,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和促进体质发展的目的。对体育选项教学计划进行个性化设计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

第一,从适应学生在技能基础上的差异考虑。众所周知,大多数选项技能都包含不止一项学习内容。例如,投篮是篮球运动的一项基本技术。投篮的方式有许多种,如罚篮、远投、后仰投篮、干拔跳投等,它们的难度不一,对身体素质的锻炼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可以将投篮技术进行细分,让技能水平偏低的学生从基础学起(初级技能),而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挑战更高的难度(高级技能)。

第二,从适应学生在身体素质基础上的差异考虑。可以为同一项技能安排不同的练习形式,以满足学生在体质发展需求上的差异。仍以篮球中的投篮技术为例,可以为其设计原地投篮、小范围多点投篮、半场跑动中投篮和全场跑动中投篮等多种练习形式,不同的练习形式对耐力素质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不同的投篮距离也会对力量素质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尽管如此,由于每个选项都有它所侧重的身体素质,所以技能单元对身体素质的促进效果与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之间难免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安排专门的体质单元来弥补。

除运动技能之外,终身体育能力还应包括个人根据自身体质健康状况自行制订身体锻炼计划的能力。为此,体育选项教学应讲授运动处方理论的相关知识,包括运动处方的基础理论、身体素质与运动项目的关系、运动处方的制订与评价等内容。此外,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也是贯彻终身体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体育选项教学还应涵盖体育锻炼与健康、体育锻炼与职业、营养学与身体保健等内容。

4. 个性化运动处方

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具有如下特点:

(1) 兼顾技能学习和体质促进。个性化运动处方按周制订,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与当前一周选项教学内容相关的技能练习,能进一步巩固选项教学效果;二是纯粹的身体素质练习,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学生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

(2) 拥有较高的个性化水平。与选项教学有关的技能练习,是个性化选项教学计划的延续;纯粹的身体素质练习,其内容则由学生的体质水平决定。因此,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与身体素质的好坏等都会影响其运动处方的具体内容。

(3) 符合大学生的作息特点。平时锻炼一般安排在“下午放学至傍晚”;周末安排一个下午的集中锻炼,包含耐力、力量和柔韧三项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 晚上九点前后可安排适当的锻炼。

除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外,个性化运动处方还有一项制订依据,那就是不同锻炼方法对身体素质的量化促进作用。拥有这一项数据后,就能通过量化方法制订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从而满足学生个体的体质发展需求。

5. 结论

本文以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为目标,构建了个性化选项推荐、个性化选项教学计划和个性化运动处方三位一体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该模式兼顾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运动技能学习和身体素质发展等目标,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实现拥有并终生保持体质健康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邵伟德. 从运动技能的学习角度探讨体育教学、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7(10): 1375-1377.

[2]陈琦.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体育科学, 2004, 24(1): 40-43.

[3]陶胜国. 浅析运动处方在践行终身体育中的价值.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0(2): 81-82.

[4]罗玲红. 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25(6): 829-830.

上一篇:中学体育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