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范文

2023-09-10

个性化教学范文第1篇

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学在学生思维引导、生物基础知识认知能力等多方面有很大的要求,尤其是将个性化教学运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之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技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围绕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个性化教学的具体应用模式,形成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与学生生物知识的综合性。

初中生物个性化教学高效课堂初中生物教学是一项知识化、试验性的教学运用模式,在个性学生自我要求的条件下,结合学生的身心与个性特点展开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小组合作、生活体验、情境教学等模式,更好地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简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1.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不全面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探究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将生物知识与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存在有探究式教学的更多误区,譬如,探究点与知识相偏离,探究过程程式化,运用探究手段相对泛滥等存在不足,并且将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脱节,不利于整个教学知识的全面推进。

2.合作教学的个性化不凸显

生物教学不单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也需要结合初中学生个性形成、思维意识培养、综合知识舞台搭建、团结合作等多方面的品质形成,尤其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小组合作的活动效果,没有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过分追求在分数追求、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意识的培养,缺乏整体的引导,在小组合作中也不能采用与教学想要求的具体的方式,造成整个教学效果的不明显。

3.师生交流的盲目性

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希望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整个教学内容的传授,但是,由于学生个差异的不同,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生物教学的各个教学点之中,容易造成与实际生物教学相违背的方面。

二、分析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生物认知能力的提升

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将初中学生的生物知识认识能力与个性化教学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的兴趣探究培养模式,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生物知识引导情况下,让学生将对自然界生物现象的认识与内心情感联系在一起,形成个人生活态度与生物知识的融入性,构建系统化的生物知识运用方式,能全面提升学生在生物知识方面的整体认知能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

2.兴趣培养的有效手段

通过个性化的生物教学方式,尤其是将情感引导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知识点,让学生对生物现象、生物知识与全面的理解,增强知识学习的好奇心,并保持良好的情绪,形成与大自然生物科学知识相融合的追求,将更多的兴趣转移到生物知识的寻求之中,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在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与生物教学相结合,实施有趣的活动教学,采用个性化的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讨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教学技巧的个性化运用模式

技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实行灵活多变的生物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教学中将学生的情感引导与个性化思维方式相融合,在知识的引导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将生物知识点与教学的多样性、形象化结合在一起,形成生物教学与其他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的生物理性思考与微观生物知识的学习形成完整的统一体,教师可以将生物课堂搬到校外,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生物知识的乐趣,构建生活化的个性教学模式,形成生动而且直观的生物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生物知识中感受到其中的力量。譬如在教学“细胞”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从接触的食品着手,对于细胞的构成等,包括生物各种形态的表现特征,形成个性化的生物学的养成。

2.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渗透

初中生物教学是一个个性化培养的过程,因此,要融入情感引导的模式,将情感教学的课堂氛围形成作为学生生物知识系统化的突破口,让学生在生物知识的综合讲解中,体会到知识的系统化,让学生在连贯性的乐趣引导中增强生物情感态度的形成,从而给学生营造真正的有效生物课堂模式。譬如,在教学《根的作用》主题时,教师对于生物中的“根”有一个详细的讲解,并对于“根的作用”有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中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的特点进行分析,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注重情感态度的引导,深入分析“根”的延伸意义,让学生体会到“落叶归根”以及“化作春泥”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价值,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3.类比教学的知识点融入教学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在创新教学手段上下功夫,采用类比教学的方式。类比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教学运用中,将学生所掌握的生物知识与生活想贴近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类比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生物知识点。譬如,在教学《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让学生从基因技术、生活中的亲子鉴定等原理进行分析,形成类比的数据显示,学生通过电脑查找资料以及翻阅图书等方式,形成类比教学的方式,并填补学生在某些知识点方面的不足,激活学生浓厚的兴趣,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的个性化模式形成,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也是突显出生物学科特殊性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生物知识的兴趣养成中,形成知识点的共鸣,营造生物教学和谐、宽松、个性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孟祥林.分层教学与教学过程最优化:从中日美对比论我国的策略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04).

\[2\]高弘.个性化教育中的高校学生工作探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3\]张新华.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J\].电化教育研究,2011,(05):48-52.

\[4\]王小英,王彩霞.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的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1).

个性化教学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分别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个性兴趣、鼓励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以及尊重个体差异给予客观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展开了对个性化理论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这一话题的研究。

【关键词】个性化理论;高职大学;英语教学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应用个性化理论,在尊重学生差异性与个性化的总体思想指导下主要包含有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增加个性化教学活动、给予个性化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

1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培养高职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而要想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目标,便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并且在个性化教学中让教师与学生能够同在平等地位,进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高职英语教师在进行个性化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指导思想贯彻課堂始终,形成开放式英语课堂,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做好学生英语学习路上的引路人与指导者,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性。

例如:

在进行英语教学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再给予学生相关组织与引导之后,便应该鼓励学生自己编排对话进行实践模仿,从而使得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发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应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个性实现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如,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游戏活动中,针对个性活泼开朗的学生,教师便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便需要教师积极地予以鼓励,使其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将目光投入到全体学生,尽可能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知识储备与个性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全体学生的个性、兴趣以及英语基础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与调整,从而使得每一个同学都能够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指导。除此之外,在个性化英语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应该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相互讨论,并且教师也应该与学生保持坦诚的商讨与沟通、指出其英语学习不足,进而帮助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进步。

2 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个性兴趣。

个性化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便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得到引导,如此一来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便会事半功倍了。积极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英语知识。并且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个性、英语基础以及爱好兴趣等因素,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例如:

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增加以下口语竞赛或是写作竞赛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项目进行踊跃参加,从而使得学生在竞赛活动中获得英语知识的应用与积累,并且可以获得个性的发挥与张扬。或者,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设计戏剧情节,鼓励学生踊跃参加,积极挑选戏剧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安排他们客串一些次要角色,从而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不仅使得学生个性得到了尊重与张扬,更加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 鼓励学生制定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教师推一步,学生走一步”的传统学习观念,只能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的越来越被动,学生不能够完全依赖教师统一制定的学习目标或是学习计划,教师应该对学生自主英语学习能力进行激发与提高,鼓励其主动对英语学习进行思考与研究,引导其找寻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所有学生在具有共性的同时,相互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每个个体都应该有个专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英语学习计划的时候便需要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提点。

例如:

有些学生本身记忆力就相对于其他学生更强一些,而有些学生这方面能力就相对较弱一点;部分学生学习效率在早晨最高,而部分学生的最佳学习效率会在晚上,教师对这些学生个体特征差异,再结合英语教学课程需要,帮助学生制定出个性化学习计划,如此一来,便能够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予以个性化评价。

学生在高职英语学习过程中,会由于个性特点的不同、英语基础的不同、学习习惯的不同等等多方面个体差异,而获得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会存在差异。传统教学评价中的“一刀式”方法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一定程度上抹杀了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进步,并且对于学生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正常发挥、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都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不能够直观的看到自己英语学习的进步,往往会使得英语成绩本就较落后的学生更加厌倦英语学习,更是导致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进行阶段性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不仅仅要鼓励英语成绩突出的学生,更要对于英语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激励与尊重,从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英语成绩的再一次进步与突破。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篇文章主要就个性化理论与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这一话题展开研究,同时总结并提出了几点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个性化理论的应用方法与措施,希望能够对提高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吴阿娜.高职院校运用多媒体实施个性化英语教学的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5-6.

[2]孙秀莉.个性化教学方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0):119-120.

[3]覃德英,李贺静,周桂香.分阶段实施常规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医学高职高专大班英语个性化创新教学设想[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5):135-136.

作者单位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个性化教学范文第3篇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影响到教育、教学领域。早在20世纪20年代,普雷西设计了第一台教学机器。开创了把电子技术引入教学过程的先河。当今科技发展、电子技术更是一日千里,它给当前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问题。如今,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它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促进着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研究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成为教育领域的崭新课题,整合教学成为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当今时代更是一个张扬个性,价值判断多元化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对高质量富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的需求,个性化教育在经济发达国家间兴起,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化,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观念正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

阅读优化气质,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是具有较强个性化色彩的一种活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问题——要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将会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传播的唯一信息源,在阅读教学中,新教材、新大纲的使用,给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以一种新的课堂学习模式取代传统的旧模式,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只有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贯彻到当前的语文新课程中,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把语文教学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服务。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如何在学习借鉴的同时探索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会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指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理论依据

1、新的课程改革理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现代教与学理论: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研究是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必须在现代教与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确保研究的方向性和准确性,如: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最临近发展区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情商理论、合作教学理论、创新教学理论等现代教与学理论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析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理论的要义和内涵,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指导。

三、课题界定:

该课题的研究是要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实现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有效整合就是指信息技术能够有机的融入个性化阅读教学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切实解决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困难,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益、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使师生都能够通过教学获得充分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与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目的是要探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资源来改革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和教师的创造性,实现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和资源的最优化。教师能够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能够运用现代媒体去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情感,从而转化成他们的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进一步优化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的模式,探索出在阅读教学中引入现代教学媒体,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将会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作用、激情作用,能促进生生、师生之间进行心的交流,从而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这种整合了的教学内容,将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必须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把个性化阅读和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是这一大课题的创新之处。

具有助知功能、激情功能和交流功能的信息技术和阅读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将会使抽象、静态、平面的阅读内容形象化、动态化,立体化;与此同时,教学中还会实现学生与课件互动,与电脑互动,与老师及其他同学互动。当这种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运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互动的教学过程时,学生的思维将会被激活,学生的情感将会被调动。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会拓展课文内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会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和空间,真正实现大语文的教学天地。

2、预期成果形式

①研究报告 ②论文集 ③ 网络教学课例集

五、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阅读学习的情景、完善阅读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如何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以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整合是课题研究的又一主要内容。

六、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内容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行为研究法。师生探讨教学短时、高效行为的研究,在教学中研究构建适合“信息技术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的教学模式。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适合教学实际的、有效的教学理论和实施策略。

七、研究思路及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将确定三个实验班(低、中、高各一个),三个对比班(同年级),以语文教材为实验教材,以新大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为标准,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阅读能力为目的,以主动学习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运用为手段,构建阅读教学的新模式。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深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该实验达到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学生会学习语文,并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康的人格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有以下阶段:

(一)、2006年5月—2006年9月,准备启动阶段。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各课题小组依据本案,制定出相关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意见。

(二)、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实施阶段。本课题实施将在各年级同时展开,实验教师学习计算机知识。实验课题小组的教师每学期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某一节课,利用多媒体或制作的网络课件,实施教学活动。依据各年级特点,安排内容,试验内容随时间推移逐年上升,以期获得年级阶段性成果。

①基础性研究(2006.10—2007.02)

统揽教材,共同研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以及通过信息技术可能解决的困难,通过理论研究和调查分析,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交流研讨。

召开课题调度会,交流研讨研究成果、分析解决研究困难。

②探索性研究(2007.03—2007.12)

选取典型课例,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尝试性教学,提出教学中应该体现的教学步骤与环节,初步构建适合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做好研究论文和教学资源的的整理工作,推出优质课参加评选。

③应用性研究(2008.01—2008.12)

应用初步构建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反复的尝试与修改,使教学环节安排趋于合理,使所构建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将所收集的素材资源进行筛选、处理、应用,初步建成专题学习资源库,在应用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本阶段中,课题组要跟踪试验教师进行听评课活动,对模式的构建提出合理化建议,各实验教师汇报研究进展情况,交流经验与困惑。并进一步做好研究论文和教学资源的的整理工作,推出优质课参加第二轮评选。

④推广性研究(2009.01—2009.10)

各实验教师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课例研究,做好研究论文和精品研究观摩课的评选。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检验研究成果、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经过修改和完善,各类成果最终定型。

期间开展优秀研究课、优秀研究论文等评比活动,以活动促研究,确保研究工作扎实有实效,促进优秀研究成果的形成。

实际操作中,②③两个阶段可以反复交替进行。

(三)、2010年1月—2010年3月,总结阶段。围绕课题,积极撰写论文、教学设计、案例、调查报告,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八、课题组分工情况

课题顾问组:孟宪军、常婧。

课题领导组:黄玉琢、黄新军、杜新军、陈兴国、孙振勇。

课题负责人:王玉波

课题组实验组:周光学、李小爱、孟庆芳、王小花、刘秀芹、于海荣、吴光华、陈庆云、孙明波、吴其光、刘国庆、李桂华、韩振英。

九、研究条件分析和经费保障

1、条件分析:

人员方面:课题成员中,一人具有高级职称;六人具有中学一级职称;三人具有独立制作课件的能力,所有课题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

2、环境方面:

①、领导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投入大量资金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校提出了 “三名”工程,尤其重视教科研工作。

②、研究条件优越。我校每个班级都有一套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每人一台微机。我校图书馆藏书量大,图书品种丰富,2005年被评为市“十佳藏书单位”。校阅览室可同时供十个班级进行阅览。我校特别注重教学教研活动,始终以“科研兴校”作为办学方针。我校尤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科研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组织和经济保障。我校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健康的科研氛围、优越的藏书条件都为课题的研究实施创造了可靠的保障。

③、实验基础扎实。我校现有初中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余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实验群体,研究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和可信性,这一切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经费保障:

个性化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考 个性 解读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鲜活的个性。两者之间,教师的教学个性又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充满智慧的个性化教师,才能真正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使语文教学更好地表现出创意和魅力,才能营造个性课堂。

从事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有时去听公开课,听后只觉得大同小异;有些课名为同课异构,细细品味却发觉几乎为同课同构,不是哪些环节的设置是相同的,就是有些语言也会在不同的课中不期而遇了。其实,反思自身,大多数的教学也常常是在“踩着别人的影子”。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是语文教学缺乏思考所致,是广大语文教师缺乏个性所致。

一、为什么彰显教师智慧

一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引导,是教给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而不是把各种资料、各种论述转述给学生。如今学生手头的各种参考资料层出不穷,花样繁多,教师对文本如果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从谈起,也就谈不到学生能力的提高了。因此,一个优秀的、能得到学生广泛认可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能自觉跳出“同构”的樊篱,自己独立思考解读文本的教师,是在教学中闪烁着自身智慧、营造个性课堂的教师。

二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需要。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阶段性目标规定:“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字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感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儿连用了五个“自己的”,都重在强调阅读是自我的、个性化的。试想,如果教师教学毫无个性,学生又有何个性而言?

二、如何彰显教师智慧,营造个性课堂

1.博览群书,个性课堂需要“有思想”的教师

你的思想是你的个性的最好彰显。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是具备现代教学理念,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策略,具有善于学习、积累、研究、反思和创新精神的教师。语文是最接近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教师是与学生的思想有着最直接交流的教师。因此,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想素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有思想”,应该是以广泛的终身的阅读为基础的,这是对语文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最重要的要求。没有博览群书,见识势必浅陋,思想势必贫乏,语言势必枯燥,教学中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只能就课文讲课文,就字词讲字词,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

一堂好的语文课,是用语文教师一辈子的阅读来积淀的。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谈到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其实,语文课就应该如此的。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位教师,但肯定会有这样两类教师:一类是充满思想的,一类是思想的奴隶。

初讲《威尼斯商人(节选)》,有一位教师怀着对莎士比亚这位大文豪无比的崇敬之情,亦步亦趋地按照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讨论夏洛克、安东尼奥等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个性化的语言这三方面来讲。再教《威尼斯商人》,他开始了思考:仅仅这样就够了吗?这是一部著名喜剧,堪称艺术典范,我们怎么才能更好地领略莎士比亚这位戏剧大师高度的戏剧才能?百思之后,他在《威尼斯商人》原文中找到了答案。

从两次《威尼斯商人》的教学中,让他尝到了阅读所带来的全新的视野。一次有个性的语文教学是离不开阅读的,而且阅读不应该局限在教学参考用书,应向作者作品更深更广的层面,只有这样,才能高屋建瓴,找到不同于他人的教学切入口。

2.假借教辅书,个性课堂需要有特色的解读

很多教师把教参、教案等各类教辅书当作教学的拐杖,殊不知,用这根拐杖是能走路,但只有丢掉这根拐杖才能真正跑起来。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对每篇课文都有解读,但是它就是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范本吗?回答是否定的。《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固然可以起到参考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独到的思考后的解读,才能展现出教学的智慧。例如,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能告诉学生说这是表示作者对腐朽的封建思想的批判吗?解读《我的叔叔于勒》,主题思想还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吗?解读《范进中举》,范进仅仅是一个热衷功名、喜极而疯的疯癫者吗?这样单一的解读方式,是无法营造个性课堂的。个性课堂应该突出地表现为在教学中有自己的创见。在教学中,面对一个文本,应用心去钻研,建设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甚至能引导学生生成更有价值的新问题、新思路。目前我们所拥有的教学参考用书比较丰富,对于一个问题有相同的见解也有不同的见解。其实,语文教师如果凭着一股怀疑和钻研的态度,把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知其然并能知其所以然,同时加入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利用就不再是照搬照抄、依葫芦画瓢了。

3.立足学生,个性课堂需要多角度的思考

语文教师应本着培养有胆识、有灵魂、有头脑、有思想的人的宗旨,所以要把课堂构建成生命课堂、真善美的课堂。那么老师在课前更应该认真地钻研原汁原味的教材,倾听文本,多角度解读,个性化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尊重学生。

《我的叔叔于勒》被选在小说单元的教学中。小说的教学就等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吗?就等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吗?就等于告诉学生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路吗?否!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仅仅划分情节、说说描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通过文本的描写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了解菲利普所生活的社会的世态人情,了解到作品的思想意义,了解作家内心的痛苦。因此,笔者把这课的教学定位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情节之后,提出问题:“这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中,谁最可怜?谁最值得同情?”抛出主问题后,要求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中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回答问题并讲清原因,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参考文献:

[1]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二十世纪文学三人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何雪玲.重视个性化阅读 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2):44-45.

个性化教学范文第5篇

1 传统语文课程导致教学个性的丧失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有不少研究者从教育学角度给个性下过定义。在众多的定义中, 笔者比较认同“所谓个性应被看作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基础上, 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表明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独特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 即教育活动中的个性是个体通过教育活动实现自我潜能的激发, 形成一种自主的、和谐的、不同于他人的独立人格。作为教育之核心的课程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我国现行课程却存在着无视学生差异的根本弊端:长期实施高度统一的指令性课程范式, 对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实行“全预制、全封闭和全垄断”。偏重统一性, 导致排斥个性。“丧失个性、但求共性”的指令性课程范式正是使语文课程陷入窘境的痼疾。其主要有以下3个表征: (1) 预设的非生成性设计。走进现时的语文课堂, 我们不难发现, 从开始的导语到结尾的作业布置, 从重点、难点的确认以及如何突破, 一切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这里教师仅仅是课程内容的忠实诠释者, 缺乏对学生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当过分强调教案的预设作用、排斥课程状态中的非预期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时, 课堂上师生的活动必然受到极大的限制, 致使教学变得死板、机械和沉闷, 课程也不断地走向孤立、封闭和萎缩。 (2) 理性的非体悟性阐释。虽然屡经改革, 但“八股”式的理性解析在语文课堂上仍大有市场。在教师的条分缕析中, “知识”的碎片早已塞满了学生的头脑, 学生哪还有闲暇去阅读、感受和体悟, 又何谈质疑、创造和发挥呢?学生群体写作话语也同样呈现出惊人的趋同性。“大而空”的作文能不矫情、造情?虚情假意的文章岂有个性可言? (3) 闭琐的非开放性评价。由于对“舶来品”的“食洋不化”, 十几年来, 繁琐刁钻的标准化试题一直大行其道。在其“准确”和“科学”的磨练中, 无数少年的生机和灵气被斫杀!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被抽象成一组组僵化的数字, 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况的丰富性则泯灭于其中。

2 语文个性化教学具体措施

2.1 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语文教育是最具人格特征的教育。语文教师用自己最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感染、陶冶学生, 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要有效地开展语文个性化教学, 就必须把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1) 转变教育观念。语文教师要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创新意识。一名好的教师, 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教育是事业, 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 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奉献, 就是不能照顾个人的利害得失;求真, 就要敢于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创新, 就是敢于独立思考。对教师来说, 修养是教育的载体, 境界是教育的起点, 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2) 夯实专业功底。人们常说,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一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 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理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 有丰富的积累, 宽阔的视野, 良好的悟性。

(3) 保持一颗爱心。陶行知先生提倡“爱满天下”, 鲁迅先生强调“教育植根于爱”。有了教育的爱, 教师才能尊重每一个学生, 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暖阳下, 学生才会抬起头来走路, 微笑着面对教师, 课堂上才会出现畅所欲言、群情激昂的景象。

(4) 富有生活情趣。初中语文教师工作忙, 压力大, 非常辛苦。我们要善待自己, 有自己独特的爱好, 追寻生活的乐趣。一个有生活情趣的老师, 其审美能力也会高人-筹, 在教学中就会不自觉地派上用场。

2.2 有效的启发

“学生不是待装的瓶, 而是待燃的火。”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 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行囊, 而主要的应该是获得各方面的学习能力, 学会思考。”善于启发的老师, 往往很注意把学生从死抠书本的苦役中解脱出来,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多种教学途径来启发思维, 这不仅是教师个性教学的主旋律, 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内容。

启发思维要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开始。我国古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疑者, 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证明, 疑问和矛盾是思维的“启发剂”,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开启学生思维迷宫的钥匙。在自由讨论、设问释疑的活动中, 开启了学生的思路, 拓宽了思维领域, 收到了“于无疑处寻疑, 于有疑处解疑, 化有疑为无疑”的效果。

2.3 丰富的情感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 凝聚着情感, 不触动学生的情感是达不到教学艺术境界的。教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创设种种情节, 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激发思考的活力, 这便是以情启智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最好方式。以情启智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情、语言、动作、板书、衣着等方面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要神态自然, 表情温和, 举止言谈从容端庄, 思维灵活, 教学环节紧凑。语言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 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准确性、灵活性、时空性等特点。语文教学中, 教师丰富的情感主要通过语言来感染学生, 它能启迪智慧、表达情感、传授只是、培养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言辞简练、逻辑严密、顺理成章;要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幽默富有趣味, 抓住教学要领, 事半功倍。

2.4 批判的继承

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要针对学生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提倡的“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就是讲作文的个性化。这次课程改革, 当然要体现时代和社会对语文的要求, 用心的语文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这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新一代中学生对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 改革绝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东, 而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兴利除弊。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强化了横向的借鉴, 弱化了纵向的继承。也就是说, 一次次学习外国的教学理论, 对我国的语言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但同时也出现了忽视我国汉语言文字特点、忽视我国教育实际等问题。正如郭永福先生所说:“不能今天否定昨天, 明天否定今天, 不停的翻烙饼, 那样会使我们的教育永远在废墟上重建, 永远是零起点。”

3 结语

语文个性化教学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努力修养才能形成, “功夫在诗外”。同理, 课堂只是教师个体长期积蓄后个性灵光的闪现, 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才能锤炼出自己的教学个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传统语文课程导致教学个性的丧失, 提出了分如何进行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供大家参考。

上一篇:化学多媒体教学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