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矿山范文

2023-09-23

建设美丽矿山范文第1篇

哈密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未来能源产业的开发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采矿技术人员。而本区中职采矿教学起步晚、问题多,需要在建立完善的采矿工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本区域矿山开采特点、学生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学校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采矿工程精品课程,从而培养高素质的采矿技术人员,并提升我区中职学校的采矿专业水平及知名度。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国各中职院校都在加快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以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怎样才能充分地发挥本校专业自身的优势,引导新办专业早日步入正轨,快步走向成熟,备受教育界同行们的关注。哈密地区矿物储量丰富,能源战略地位显著。根据哈密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地方生产总值力争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翻两翻,超过600个亿;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力争达到2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超过30%,固定生产投资增速达到4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达到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17.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达到1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各项民生指标都达到全国水平。力争在2013年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西部的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公共服务享受能力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指标是经地委行署反复论证,在科学决策、论断的基础上而确定的。围绕煤炭、煤电、风电、光电包括风光电的装备制造业在哈密地区,在十二五期间,光新型工业化发展方面,将达到若干个百亿产业,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工业二产的大幅度发展,必然会带动三产的发展。因此,今后的发展对采矿专业人才需求量极大,而本地区中职院校采矿专业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采矿工程教学体系。因此,我区中职院校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本区中职教育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在建立采矿专业的同时形成具有本地区、本学校特色的精品课程,以期最终形成适应本地区特点、适应学生能力的精品专业,从而提升我区中职院校的采矿工程整体教学能力;提高院校的专业知名度;培养一大批符合我区产业结构特色的技术型工人。

一我区中职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现状

哈密地区是新疆五大煤炭基地之一,经地勘部门勘探,截至2011年底,哈密7大藏煤区探明煤炭储量2000亿吨,远景储量超过5700亿吨。除煤矿外,哈密地区其他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占全疆已探明矿种总数的60%以上,储量较大的有钾盐、铁、铜、镍、黄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开采32种。已探明的工业矿床135处,其中大型矿床28处,中型35处,小型72处。我区矿物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赋存条件好,利于开采;同时矿业开采历史悠久,涉矿企业众多,形成了一定的矿业发展底蕴;国家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给予哈密地区扶持力度较大、提供了大量优惠政策;众多国家大型能源企业进驻哈密,带来了机遇,给哈密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的远景规划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区中职院校采矿工程教学起步晚、底子薄,没有形成符合地区矿业开采特色的采矿工程教学体系;涉矿企业的人才培养意识不强,与中职院校的联系不紧密,没有建立相应的实训、实习基地,学生的输送环节脱节;校际联系合作较少,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及课题项目;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吸收知识能力有限;经费有限,致使教学硬件系统无法跟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深度开展;师资水平有限、年轻教师缺乏,没有形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教师梯队。

二对我区中职采矿工程专业建设精品课程的几点建议

1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和建设体系。

精品化课程的建设过程需要从三个层面着手:首先是对处在最外围的基础层面进行建设,这是专业课教学精品化课程建设工程的基础工程,也是发挥精品化课程建成后发挥效应的关键环节。其次是对基础层面与课程之间的纽带(层) :教师、教学设备、教学活动和学生实施建设。与此同时,再将教学活动的安排、管理、监督工作,以及学生的录入、引导、分配等软件环节与硬件的精品化建设项进行配套,硬件精品的支持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力,整个专业课的精品化建设工程才能真正完工。最后才是专业课教学自身内部(层)的精品化建设: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方法等等环节的精品化建设。

2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师主讲(特殊实践类精品课程可以由本地区具有丰富矿山生产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主讲)。前期建设时,由于本区域中职学校采矿教师人员及水平有限,可以先通过外聘或通过校际、校企合作方式引进其他高校优秀的讲师及矿山企业现场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主要部分的授课,然后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主讲教师的言传身教、青年教师的外派学习等方式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且要近比例配备一定的学生辅导教师和实验、实训教师。鼓励学校内高学历高素质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来。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准确定位采矿精品课程在采矿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适应性、时代性、特色性和发展性。在组织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以本区域地质水文、环境、矿产赋存情况等多方面为基础。同时,兼顾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和吸纳能力等。另外还要考虑哈密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导向;企业、学校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形式及就业形势等。务必使教学内容贴近区域矿业发展及区域经济特征,使精品课程的体系和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此外还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大胆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三维技术更加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矿井内部、运输、通风、排水排矸等矿山各大系统的运行情况,加深学生的认知程度,改变枯燥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建立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教师将课件、授课录像、建立的模型、系统、课题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从而带动整个学科及其他课程的建设。

5重视教材建设

本地区中职采矿教育的教材较繁杂,其中包含:对本科采矿教材简单删减的教材、对高职教材直接利用的教材、自行简单编制的教材等多种不符合本区中职采矿教育特点的教材。在选用教材前,必须认识到中职学生重视实践、技术和利用能力,同时要考虑本区域矿物赋存条件、水文地质及矿山开采现状,除此之外还要以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和接受能力。因此,必须以上述条件为依据自行编写具有本区域中职采矿教育特色的教材,其中的内容要重点偏向本区域矿山水文地质、采矿方法、通风安全及安全管理等方面。

6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要高度重视采矿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通过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改善采矿教学硬件设施,建立内部实训教室和实验室,购置完备的实训设备、模型和实验仪器。中职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中职采矿教育必须理论和实践两手抓,合理的设置理论和实践课时,课程安排要科学合理,理论与实践相互穿插进行,以理论引导实践、以实践巩固理论。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并鼓励学生也参与到各类课题研究活动中去。

7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要求专业教师上讲台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学校应对国家精品课程的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工作。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促使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涉及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手段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内容。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我区中职学校采矿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革新并使用适应自身特色的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以期以课程内容建设促精品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优势专业和优势院系,培养更多适应我区现代化矿山建设、生产需要的高素质采矿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路甬祥.科技百年的回眸与新世纪的展望[J] .未来与发展, 2000(2).

[2]苏富忠.论创造阈[J] .心里学探新, 2000(1) .

[3]胡伟,吕力行.采矿工程专业课教学“精品化”建设工程[J].湖南工学院学报,2003(10).

[4]石乃敏.欠发达地区高职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改进[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建设美丽矿山范文第2篇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部机关各司局、各有关单位: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提出了发展绿色矿业的明确要求,并确定了2020年基本建立绿色矿山格局的战略目标,为全面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现就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的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资源需求刚性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促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将资源开发与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通过开源节流、高效利用、创新体制机制,改变矿业发展方式,推动矿业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既是立足国内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的现实选择,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是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以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矿地和谐为主要目标,以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基本要求,将绿色矿业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为转变单纯以消耗资源、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开发利用方式提供了现实途径。

(三)是落实企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保证矿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关键在于充分调动矿山企业的积极性,加强行业自律,促进矿山企业依法办矿,规范管理,加强科技创新,建设企业文化,使矿山企业将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矿地和谐的外在要求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自觉承担起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节能减排、环境重建、土地复垦、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责任。建设绿色矿山,是矿山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次变革,对于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全面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快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思路、原则与目标

(四)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要求,将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作为保障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部署要求,坚持规划统筹、政策配套,试点先行、整体推进,通过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构建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的长效机制。

(五)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强化政策激励,积极引导,组织做好试点示范,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有序推进。二是落实企业责任。鼓励矿山企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严格规范管理、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文化建设,落实节约资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矿区和谐等社会责任。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联系矿山企业,加强宣传,扩大共识,加强行业自律。四是搞好政策配套。充分运用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制定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制度,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六)建设目标。力争1~3年完成一批示范试点矿山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研究形成配套绿色矿山建设的激励政策。到2020年,全国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升,矿山企业与地方和谐发展。

三、统筹规划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七)认真落实矿产资源规划的目标任务和部署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力度,将各级规划提出的绿色矿山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予以落实,结合规划确定的矿山结构布局优化调整、资源高效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要求,切实统筹好新建和生产矿山、大中小型矿山,以及各行业绿色矿山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专项规划和具体措施,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八)指导矿山企业制定绿色矿山建设的发展规划。指导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条件,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进程,因地制宜编制绿色矿山建设发展规划,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节能减排、保护耕地和矿山地质环境、创建和谐社区等角度出发,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安排、进度和措施等,按照规划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目标。

四、开展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示范

(九)试点工作坚持政府指导支持、协会支撑、矿山主体的原则。以大中型矿山企业为主体,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及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矿山企业自愿、协会推荐组织、试点矿山制定规划和开展建设,通过评估考核、达标公布的步骤进行,探索绿色矿山建设的有效途径。

(十)中国矿业联合会要切实做好组织和有关业务支撑工作。加快研究完善绿色矿山建设具体标准和办法,会同有关行业协会组织做好国家级试点矿山的推荐和评估工作,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配合,积极搭建绿色矿山建设交流与合作平台,为试点矿山提供经验交流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切实承担起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业务支撑工作。

(十一)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好绿色矿山建设试点示范的指导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矿业发展特点,通过加强对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指导,落实鼓励和支持政策,引导企业按照绿色矿山发展模式建设和经营矿山,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加强监督,促进试点矿山达到建设要求,努力使企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十二)试点矿山要按照规划积极开展建设工作。具备条件的矿山,要按照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要求编制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具体内容和发展模式,有效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各项工作,力争尽快达到绿色矿山条件和标准,主动地为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群众利益做出贡献。

五、稳步推进全国绿色矿山建设

(十三)加强试点经验总结和推广。全面总结推广不同类型绿色矿山建设的经验与模式,逐步完善分地域、分规模、分类型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和相关管理办法,研究探索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为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奠定基础。通过试点示范企业树立先进样板,发挥试点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矿山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活动,积极履行绿色矿山建设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促进绿色矿业的全面发展。

(十四)依据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和条件严格矿山准入管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的要求贯彻于矿产资源管理的始终,用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各项活动,加强对新建矿山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等方案的审查,严禁采用国家限制和淘汰的采选技术、工艺和设备,确保新建矿山实现合理开发、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区和谐。全面落实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最低开采规模制度和准入条件,优化资源勘查开发布局和矿业结构,逐步构建集约、高效、协调的矿山开发格局。

(十五)加强对生产矿山监督管理。用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各项活动,督促矿山企业自觉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不断改进开发利用方式,提高开发利用水平,促进节能减排,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合理开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和社区和谐,为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六、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十六)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大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财政专项资金向绿色矿山企业的倾斜和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开展做好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不断提高发展水平。

(十七)研究制定有利于绿色矿山建设的资源配置制度。在资源配置和矿业用地等方面向达到绿色矿山条件的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依法优先配置资源和提供用地,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为繁荣地方经济做出贡献,建设和谐矿区。

(十八)逐步完善税费等经济政策。全面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矿山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已有相关优惠政策,通过资源税费改革和税费减免,形成矿山企业资源消耗的自我约束机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等税费减免制度,逐步形成与法律制度相衔接,向绿色矿山企业倾斜的经济政策体系。

(十九)加强技术政策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攻关,研究制定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淘汰技术目录,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水平,满足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

七、加强组织协调

(二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高度重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工作计划进行部署,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部署,完善制度,抓好落实,认真做好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加强对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总结、宣传和推广,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二十一)中国矿业联合会要全面推进行业自律。通过积极推进矿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积极倡导和鼓励企业发展绿色矿业,提高依法办矿的意识,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强行业自律和和社会监督。

(二十二)矿山企业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矿山企业是绿色矿山建设主体,要积极加入并自觉遵守《绿色矿业公约》,按照绿色矿山建设的有关条件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强规范管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加大投入,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布局,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矿区和谐的协调发展。

附件: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

二○一○年八月十三日

附件: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

为了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规范矿山企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绿色矿业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实现《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中确定的建立绿色矿山格局的目标,特制定绿色矿山基本条件。

一、依法办矿

(一)严格遵守《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合法经营,证照齐全,遵纪守法。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和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三)认真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等。

(四)三年内未受到相关的行政处罚,未发生严重违法事件。

二、规范管理

(一)积极加入并自觉遵守《绿色矿业公约》,制订有切实可行的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当,责任到位,成效显著。

(二)具有健全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

(三)推行企业健康、安全、环保认证和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实现矿山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综合利用

(一)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技术经济水平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行列。

(二)资源利用率达到矿产资源规划要求,矿山开发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符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淘汰技术目录的要求,“三率”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大力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利用达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四、技术创新

(一)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矿山企业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不低于矿山企业总产值的1%。

(二)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淘汰落后工艺与产能,生产技术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

(三)重视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矿山企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五、节能减排

(一)积极开展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工作,节能降耗达国家规定指标。

(二)采用无废或少废工艺,成果突出。“三废”排放达标。矿山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或实现零排放,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

六、环境保护

(一)认真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矿区及周边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二)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目的明确,措施得当,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水平明显高于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本区域平均水平。重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地质灾害。

(三)矿区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区域面积的80%以上。

七、土地复垦

(一)矿山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设计、开采各阶段中,有切实可行的矿山土地保护和土地复垦方案与措施,并严格实施。

(二)坚持“边开采,边复垦”,土地复垦技术先进,资金到位,对矿山压占、损毁而可复垦的土地应得到全面复垦利用,因地制宜,尽可能优先复垦为耕地或农用地。

八、社区和谐

(一)履行矿山企业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调整影响社区生活的生产作业,共同应对损害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

(三)与当地社区建立磋商和协作机制,及时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社区关系和谐。

九、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应创建有一套符合企业特点和推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企业文化。

(二)拥有一个团结战斗、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的企业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建设美丽矿山范文第3篇

2015年1月28日上午,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在省人民会堂开幕,省长谢伏瞻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全省环保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

谢伏瞻指出,201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将环境保护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的重要举措,使环保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谢伏瞻要求,2015年,河南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谢伏瞻在报告中说,2015年将积极推进工业企业脱硫脱硝除尘、城市燃煤锅炉拆改、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城市施工和道路扬尘治理、秸秆焚烧整治,严控污染物排放,让群众看到治霾新成效。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深化海河等重点流域河流污染治理,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加快产业集聚区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强化畜禽养殖、土壤、辐射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及时排除环境污染隐患,坚决把环境恶化势头压下来。

2014年9月的一天,一项重大的任务突然落到了禹州市公路管理局纪委书记许建平的身上。为了保障彭花路安全畅通,经禹州市政府研究同意,决定成立禹州市彭花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执法大队,许建平受命兼任该执法大队大队长。对许建平来说,这是一个更具难度的全新挑战。

许建平不仅喜欢挑战,也渴望挑战!在被任命为禹州市彭花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执法大队大队长的那一刻,他就暗下决心:迎难而上,拼搏进取,一定要带领执法大队的同志们还彭花路沿线一片蓝天。但是,面对彭花路沿线矿山企业多、超限车辆多、执法人员少、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如何治理,成了摆在执法大队面前的一道难题,也让身兼执法大队大队长的许建平犯了难。

彭花公路是河南省道S325线的主要路段,东起鄢陵县彭店镇,西至禹州市花石乡。其位于禹州境内的公路沿线分布着众多的石料厂、水泥厂等石灰岩矿山企业,之前从这里通过的大型散装重载货车每天都有1.3万多辆(次),且普遍超限超载,这不仅损毁了公路设施,污染了周边环境,而且还严重地威胁着道路运输安全,对此,当地群众反映强烈。近年来,禹州市不断加大公路治超力度,仅在彭花公路禹州境内就驻有两个执法中队,40多名队员常年上路流动治超,严管重罚,尽管如此,却仍难以从根本上扼制公路运输超限超载事件频发、高发的势头。

多方联动源头治理

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和非常复杂的工作,目前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非法超限运输车辆和未加盖篷布违规运输车辆是导致彭花路沿线环境持续恶化的主要根源之一,综合治理基础仍然脆弱,稍有松懈就会出现反弹。那么,如何使治超工作更加长效有序?

2014年12月底,禹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彭花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并成立了彭花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禹州市委常委王东风担任组长,禹州市公路局、交通局、公安局、安监局、监察局、财政局以及沿线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各部门工作责任,并专门从各单位抽调43人组成执法大队,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配备9辆执法车辆,办公经费列入禹州市财政预算。执法大队依法对彭花路及省道S103线北段进行流动稽查,并对货源地企业进行系统联网,在执法大队设立终端,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严惩企业违规装载和车辆超限运输行为。

不仅如此,为了从源头治理该路沿线环境,禹州市彭花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执法大队还坚持每天不定点、不定时的巡路、巡矿。巡查时若发现占用公路、公路用地的摊点,超限超载运输、不密闭加盖散装矿料运输及乱停车辆等及时清除,对自身不能就地解决的,目测危害较大、估量影响较广的问题,及时报告大队,并跟踪监控发展状况,等待大队处理。巡查时若发现沿线环境脏、乱、差,也及时上报大队,得到指令后,通知所在乡镇政府处置。

自开展综合执法活动以来,通过大力宣传和监管,省道S325线、彭花公路沿线货源地大部分企业能认识到车辆超限超载的危害性,并自觉按照规定装载货物,做到密闭运输、不超限超载。但仍有个别企业置若罔闻,执法大队对此类超限超载车辆采取只卸货不罚款、只拆解改型车辆的处罚,并对违规装载的企业进行通报,追究企业责任。目前,執法大队已查处通报违规企业6家,查处车辆47台,使沿线道路通行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综合整治多策并举

近期,禹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极其重视彭花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明确目标,提出要求。按照部署,市政府有关部门相互支持,沿线各乡政府密切联系,综合执法大队依法治理。同时,沿线大部分矿产企业大力配合,沿线群众积极支持并提供有关信息。通过上下齐心协力、多方联动、齐抓共管,污染状况明显改善,道路环境不断净化。

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禹州市彭花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执法大队加大环境工作管理,形成了完整的综合治理体系。在实际治理工作中,按照“统一口径、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的要求,坚持“联合办公、联合执法、联合考核、联合奖惩”的原则,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超站点联合执法管理模式,有效地遏制了超限超载行为。

一是综合执法大队对超限超载车辆保持高压整治态势,依法拆解非法改型车辆,对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目前,彭花路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明显减少,通行状况有效改善。据统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之前,每天通过的超限超载、未密闭散装物体运输及其他车为1.3万多辆(公路横断面通过一次为一个计算单位),现为1万辆左右。

二是沿线各乡镇政府都能够按照划定的职责,加大力度,及时督促清扫路面,道路保洁实现常态化,有效扭转了道路清扫保洁无人管、无人问、无人清,车辆经过尘雾漫天的不良现象。

三是沿线乡镇办和综合执法大队狠抓源头监管,协同作战,不断强化督导。截至目前,沿线各相关矿山企业远程监控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到位,并全部启用。

通过多策并举,彭花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显著,改善了原来严重恶化的环境,对此,执法大队大队长许建平说:“虽然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这是我们的职责,只要能够还这里一片蓝天,再苦再累,我们都不怕。”

科技治理破解难题

曾几何时,何处不见青山绿野;追忆往昔,哪里没有碧水蓝天。可如今,望着一辆辆绝尘远去的汽车,呼吸着尘土飞扬中肮脏的空气,这让身为环境综合治理执法大队大队长的许建平心痛不已。“环境综合治理,一定要治,不仅治,还要治好,更要科学治理。”许建平说道。

在去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禹州市公路治超作为整改工作的一项重点,转换思路,转变方法,依靠科技手段,破解治超难题。禹州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彭花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S325线彭花公路禹州市无梁路口至鸠山镇和S103禹州市境内北段共约60多公里的重点路段实施综合治理,不仅加强日常路面巡查,及时查处运输车辆非法改装、超限超载、封闭不严、污染道路等违法行为,而且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建成了宽带联网、覆盖公路沿线主要路口和各石料厂、水泥厂等石灰岩矿山企业出矿(场)地磅的电子眼和称重监控系统,自动检测每辆货车的实际轮轴和实载重量,发现超载立即警示提醒并实时上传相关数据。在执法大队的监控室内,足不出户就能准确掌握每辆出矿(场)货车的真实状况。通过这套先进的电子监控系统,他们还把公路治超的责任落实到了公路沿线的每个石灰岩矿山企业和乡镇、村庄。各石料厂、水泥厂自觉把好货车出矿(场)关,不给改装车装货,货车不加封闭篷盖不让出门,并负责督促经检测载货超重的货车卸载。沿途镇、村自觉做好道路保洁,及时清扫货车洒落物,协助维护道路设施和交通秩序。执法大队依据监控信息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巡查和日常监管,不久前还对私自放行超载货车的6家石料厂实施了为期一个月的“三停”(停电、停供炸药、停止销售)处置,进一步落实了生产企业的源头把关责任。

禹州市率先建成的这套货车超限超载自动监控系统,大大提高了公路执法效能和治超效果。投入使用一个多月来,省道S325线和S103线彭花路禹州境内的道路运输状况已有了明显改善。据了解,今年禹州市将把这一依靠科技、源头治超的成功模式推广到全市所有公路,并为全省的公路治超工作提供新的借鉴。

日前,记者驱车行驶在宽敞平坦的省道S325线禹州段,沿途很少见到加高车帮、堆积如山的超载货车。一辆辆自西向东驶过的货车大都加篷封闭,再也见不到过去货车一过,尘土飞扬、碎渣遍地的乱象。陪同此次采访的许建平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过去公路治超是忙于查车的被动执法,白天黑夜连轴转,人没少上,劲没少掏,款没少罚,气没少生,超载车却越罚越多。现在采用科技手段从源头治理,把治超的责任落实到各相关主体,治超的关口前移到货车出矿(场)的源头,让超载货车装不了车,出不了门,上不了路,这才是抓到了点子上,治到了根子上。”

绿色矿山创造绿色

企业办公区、加工区井然有序、草木葱茏、鸟语花香,企业外道路两侧绿树成荫、路面平坦、干净整洁……这是记者日前在禹州市鑫强建材有限公司矿区看到的一个场面,像这样的园林式矿山企业在禹州市不止一家,这是禹州市近年来开展绿色矿山创建活动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禹州市矿山资源丰富,原有石灰岩矿山企业250多家,从2010年开始,经过两轮的资源整合,目前已整合为37家,主要分布在浅井镇、无梁镇、古城镇、鸿畅镇等10个乡镇,企业年生产能力全部达到50万吨以上。近年来,丰富的石灰岩资源虽然为禹州市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人民的幸福指数降低了,广大群众牢骚满腹。对此,自2013年10月开始,禹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用环境整治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倒逼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倒逼城乡精细化管理、倒逼干部作风转变,力促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速转型。开展绿色矿山创建活动,就是禹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禹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该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矿山开采、加工、运输秩序,促进矿区硬化绿化亮化,实现了辖区内石灰岩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破碎加工环保化、道路运输无尘化、矿区环境园林化,在绿色矿山创建活动中作出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一是开展矿区环境治理专项行动。禹州市通过典型引路、考察交流、严格准入、专家指导等措施,促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企业广泛应用,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技术水平。同时,对矿区环境保护作了严格规定,要求所有石灰岩矿山企业的破碎系统实行全封闭,封闭系统四周必须安装足够数量的洒水喷淋装置;原料到给料口采用皮带输送,并加装密闭罩,在落料处安装洒水喷淋装置;要求企业自建一套洗砂系统,产出的石粉洗成砂后外销;运输通道与企业交接处建有车辆冲洗台,并配有冲洗设备;破碎作业晚上进行,白天停工,确保洒水喷淋、治尘治超等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开展超限超载车辆治理专项行动。禹州市整合公路、交通、交警等部门的职能,成立彭花路环境综合整治执法大队,对沿线采石企业监控系统实行联网,严厉打击运输车辆超限超载及抛洒现象。同时,要求企业内部运输车辆原则上为企业自备车辆,标有矿山企业标识,统一管理,定期检测。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和车辆的运输行为。

三是开展企业硬化绿化专项行动。禹州市要求矿区运输道路必须硬化,企业办公区、加工区、通往矿区道路两侧、矿区外荒坡等必须绿化。自绿色矿山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共植树14万余株,硬化道路40余公里,硬化矿区50万平方米。

“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提升、三年出形象的要求,把非煤矿山综合整治与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省级生态市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加大非煤矿山企业种树、修路、除尘、治超力度,努力实现辖区内矿山企业绿化全铺开、硬化全覆盖、净化全封闭、治超零容忍的目标。”谈及今后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時,禹州市委常委王东风如是说。

目前,禹州市彭花路沿线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不但在环境治理上取得了新成绩,在超限超载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成绩来之不易,光荣蕴含心血。回顾过去所走的道路,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艰难曲折。对此,许建平有深刻体会:“要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必须牢固树立为当地人民造福的思想,既要碧水蓝天,又要经济发展!”

建设美丽矿山范文第4篇

(一) 政府干预失衡, 脱离实际需要

在政府的有效推行下, 才使得乡村建设更加完善。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来说, 政府的干预是正常的, 但是若政府干预过度或者盲目干预, 则会脱离现实的需求, 并且造成美丽乡村的建设无法落实。在建设的环节中, 很多地方只是单纯的政府决策, 通过以往的组织形式去实施, 人民的积极性低下, 有些地区为了适应政府的要求, 曲意迎合, 造成部分项目实施品质低下, 形成非常恶劣的资金浪费行为, 有些为了及时交工, 强拆乱拆, 形成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甚至不惜强拆掉古老的文化遗产房屋, 造成很大的资产流失。

(二) 面子工程问题突出

在研究调查中发现, 建设美丽乡村的面子工程问题十分严重, 建设的人员主要是侧重对环境的治理、道路的治理、绿化问题等等, 对表面能够看到的现象进行整治, 但对于一些看不见的现象置之不理。在生产生活上, 在生活垃圾归置的调查中发现, 在村子里, 大部分设置了垃圾场等场所, 但是出于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观念不强、宣传力度过低等问题, 使得垃圾随意放置、随意烧毁的事件层出不穷。

(三) 淡化规划指引, 随意模仿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件长效性且比较庞杂的工作, 因此, 应当实施合理的规划手段, 则可以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在, 很多地区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 不重视规划的重要意义, 从而引起重复建设的问题频发。建设基本上是一种自主的行为, 有很强的随意性, 无法充分了解村子的总体格局、网络设置、公共基础服务等等, 从而造成村子在建造过程中质量低下、基本配置不完整、整体氛围较差等事件的出现。在实行新农村建设以后, 国家对于农村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利用其他地方的状况进行效仿, 复制在建设过程中的所有环节, 极易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还有一些农村, 运用城市的发展理念转化成农村的发展模式, 以城市的角度去实现乡村的建设, 积极推行拆村建房、强化基础设施等工作, 引起农村的环境遭受极大地损失, 失去了农村本该有的特色, 农村的文化遗产没有得到长效的保护。另一方面, 在部分的农村规划中, 没有严格的指导和相应的长效机制, 因此导致计划期限过短, 缺乏指导性;部分计划淡化了农村人口迁移及劳动力构建出现的变化的问题, 没有切合农村的具体情况, 不尊重群众意见, 对于文化的关注程度偏低, 从而引起一些项目缺乏实际效益;部分计划存在和上级指示脱节的现象, 各个实施部门之间未能有效的合作交流, 引起实施效果不明显和重复建设的行为发生。

二、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策略

(一) 明确主要矛盾, 进行发展

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 应当注重实施主体对于建设乡村的指导性建议及矛盾分析。找出原因, 提出对策, 在实施的进程中, 应有专业的组织队伍, 详细研究、认真分析, 从而确保在一定时期内乡村建设的特点、矛盾, 全面研究造成这种矛盾的各项原因, 并以此作为基本的对象, 检查疏漏、找到关键点、逐步推进、科学合理的实施发展目标及策略, 进而推进农村建设的改革方针。

(二) 实施顶层设计, 完善规划

农村建设所涵盖的范围有农村人群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性、生活状态等等, 因此, 要防止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应当注重人的主体地位, 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 保证策略手段的全面实施, 持之以恒, 确保各个计划与实施策略之间紧密联系, 真正做到依计划行事。在实施项目的进展中, 应当充关注人民群众的想法, 增强人民群众的建设积极性和自主意识, 实施专门的组织, 按照法律制度行事, 提高创新意识, 强化实施目标性、针对性, 使得各个部门之间有效合作。

(三) 加强要素支持, 合理统筹

全面改进美丽乡村建设, 应当逐步推进人才、资金的要素支持。在完善财力方面, 应当积极筹集农业资金, 使得各项资金有效落实, 并且吸收企业的投资、招标等环节, 进一步加强社会资金的集中, 实施集体经济、劳务体系等多种手段, 加强农村的资金收入, 实施多样性的资金取得途径, 进而加入农村的改革发展中。在人力因素方面, 应切合农村的人力资源构架和发展状况, 进行有针对性、具体性、合理性的人才培养措施, 全面形成一种通过创业精英、领导精英带动人民群众的方式, 形成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组织。给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专业的人力支持。

(四) 加强推进制度, 保障机制的长效性

强化和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制度, 应通过各个相关单位的关键责任人进行组织及发展, 实施分析小组、行动小组, 双管齐下, 合理有序的加快各个项目的实施进展。政府工作者应当不断改良评价标准体系, 对目标的实施方式进行量化, 联系农村的实际发展状况, 实施全面、有效、合理的的考核评价系统, 政府应加强惩罚的手段, 有责必究, 根据约束性原则进行一票否决制度。加大民众的参与积极性, 进行监督管理。强化文明村庄的约束力和规章制度, 设立责任制度, 区分责任制, 实施村民居住环境的长期管理机制。联系农村的实际劳动力、财力等状况和发展状态, 设立基本的因素支撑。联系农村的实际发展状况, 使机制不断加强, 从而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结束语: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它可以加强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 也进一步给国家的经济发展、文明发展带来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 因此, 本篇文章通过对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及研究对策, 提出了有关的建议和看法, 希望对农村建设的改革、国家的发展壮大带来一些参考。

摘要:实施美丽乡村建对于建造美丽中国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它所包含的有环境美、生活美、建造美等三大特点, 三者之间有所联系, 又共同进步, 形成一个良性的综合体。目前, 在建设美丽乡村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并迫切需要广大群体思考、研究, 共同解决, 提高现行的农村发展模式。

关键词:美丽乡村,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龙江;李晓峰.“美丽乡村”建设中古民居保护调查工作初探[J].中国名城.2017 (03)

[2] .付东震.美丽乡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16 (07)

建设美丽矿山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丽乡村;河南;乡土景观;构成;符号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课题名称“建设美丽乡村——河南乡土景观符号研究”,编号2017-ZDJH-208]

一、乡土景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用的优势

自2013年我国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方向后,我国乡村建设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传统乡村聚落规划水平落后、面貌差的局面得到了极大地改观,同时一批将地域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完善的典型乡村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榜,例如浙江吉安、安徽宏村等在美丽乡村规划上凸显了乡村景观与其符号的再生。但在国内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广大农村,其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上只求“高大全”,大量应用新式建筑材料,向着城市化规划方向靠拢,使传统乡村聚落失去了原有的风韵,使历经时光洗礼的乡土景观遭到了严重破坏与忽视,各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毫无地域特色与乡土气息,俨然是城市的微缩。

乡土景观确切来说是农业生产生活中经过自然与劳动人民共同选择而形成的质朴的景观。乡土景观没有太多的人工雕刻,蕴含着生活性、自然性和功能性等特点。乡土景观是基于地域文化而产生的,生态系统稳定,带给人们和谐、亲和的心理感受,同时具有极强的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应用乡土景观,不仅是保证美丽乡村富有地域特点的基础,更是尊重人的情感和习惯。乡土景观应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如下:

第一,是美丽乡村设计规划的源泉。美丽乡村的设计规划不可采用单一的设计元素,而形成全国、全省大统一。乡土景观是在乡村聚落自身发展的文化基础上衍生的,所以有针对性地对乡村聚落进行美丽乡村改造,其拥有的原始乡土景观是新规划的基础,也是美丽乡村特色的保证。

第二,乡土景观是当地人生活习惯和文化认知的表达,重视乡土景观的重现,是人们归属感和向心力的保证。

第三,乡土景观的应用是美丽乡村规划成功与否的保证。脱离了乡土景观和当地人认同的空间形式的规划设计是失败的,所以依托乡土景观,能使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更有针对性,也使规划思路更清晰。

第四,景观的存在同时是符号的存在,景观设计师在寻找景观符号的同时也是在创作符号,乡土景观在其形式的表象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更接近参与者的内在灵魂。对于乡土景观符号的构成理解,是在创作新的城市环境下景观符号的有效指导,这是乡土景观传承的需求,也是现代景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河南乡土景观的构成

乡土景观发源于农村,由于河南各地水文、地质、人文等大相径庭,所以笔者进行了广泛地调研走访,深入农村,将河南乡土景观的构成分为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聚落景观三类。这些景观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构成了乡土景观。

(一)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由自然山水、地形地貌、动植物资源和气候水体等构成的景观,是一个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的总和。自然景观的重要特征是天然性和真实性,在河南乡土景观中,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地形地貌

河南省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几条山脉横贯其中。西部和北部以山地为主、中东部为平原、南部地区为丘陵地势。在多样化的地形下,河南乡村景观在省内各处的视觉表现也不同。在以山地为主的地区,乡村聚落的房屋建筑大多在坡地上,背风向阳,而较为平坦的则为耕地。在聚落发展中,高低错落的房屋形成了一道美妙的乡村景观。在南部丘陵区,建筑大多在开阔地,房前屋后的水塘、耕地与房屋又构成了合乎地形地貌的乡村景观,所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对地形地貌的利用,尊重自然选择和当地风水理念,是规划中的重点。依照地形规律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改造,保持乡村景观的自然性。

2.气候水体

河南地处亚热带的北部,四季分明,气候差异明显,差异性较大,所以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在乡村景观体现中也有明显差异。例如在豫西北少雨地区,乡村中取水渠、水窖常见,房屋墙壁厚,御寒性能好。而在南部降水量多,河流、水塘常见,房屋建筑显得更加精致,房屋中隔湿层是必不可少的。

3.植被与作物

乡土景观中的植被与作物是在千年历史选择中形成的,能够适应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生命力强、生态稳定性佳。乡土景观中植被与作物的文化性很強,不仅是乡村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更是村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豫北山区,耐旱喜寒的植物更多,例如松树、柏树。而在南部地区,阔叶树木更多,喜水的竹子更多。在作物上,除了南部地区以种植茶叶和水稻为主,其他地区以小麦、玉米为主。这些作物对乡村生产方式有很大的影响,相对应的乡村景观也不同。例如种植小麦的地区,石碾、石磨常见,但南部地区舂米的器具更常见。这些乡村景观植根于地域差异,具有很强的人文基础,所以在乡土景观规划建设中,合适的植被和作物选择是凸显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

4.色彩

色彩是构成乡土景观的重要元素。乡土景观中的色彩大多是自然色彩表现,例如植被由于季节变化的色彩、房屋建造时使用的材质的原始色彩及地形地貌中体现的土地色彩等。这些色彩对乡村景观的整体基调起到了渲染作用,所以在规划乡村景观时,对色彩元素的应用不可忽视。

(二)聚落景观

聚落景观是乡村聚落形成过程中由于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以房屋建筑为主的空间结构。包括了聚落形态、道路、建筑、材料等。

1.房屋建筑

河南乡土房屋建筑主要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各个地区的形式和结构都不同,以适应地域文化与自然条件。在房屋建筑材料上,以土、石材、砖、瓦和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肌理、质地和色彩大多是保持了原始的模样。在设计手法上无定式,自由性大,受官式建筑的传统形制影响小。例如在河南济源、安阳地区以夯土、石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房屋构造简单,以坡顶为主;而豫中地区则以夯土和砖木为主,以平顶居多;南部地区以芦苇、黏土和青砖为主,双面坡顶的房屋居多。

2.庭院景观

著名建筑设计师梁思成说过,庭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华和灵魂。庭院景观首先是功能性的保证,例如为村民提供晾晒粮食、衣物,以及养殖家禽家畜等空间,也是聚会聊天、吃饭乘凉的场所。河南庭院景观的格局一般为四合院、三合院和窑房院为主。

3.街道景观

乡土景观中的街道景观是以道路为基础而产生的景观,起到连接聚落、连通空间的作用。其景观主要包括街道路面铺设的材质,有三合土、砖、石材等区分,同时还有街道节点的附属物、建筑立面等景观要素。

4.农业景观

农业景观是乡土景观的核心元素,包括了农田景观和生产工具景观。农田景观不仅具有基本的农业生产性,还具备了对自然适度改造的艺术性,体现在农田的形状、大小、空间性等。不论是山区农田高低错落的落差美,还是坡地农田依山而立的顺势美,亦或是一望无垠的稻田震撼美,都是人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体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体现。

而生产工具景观是由于传统农业生产的手工性,以锄、犁、套车架、石磨石碾等为主,在河南不同地区,其生产工具也不相同。这些生产工具乡土气息浓厚,尤其是在当下机械化大生产的背景下,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体现的文化价值、情感价值更重。

(三)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乡村的社会性活动形成的,以文化性为主,体现了当地村民淳朴的文化认知。

1.农耕文化

河南自古以来是农业大省,农耕文化根基深厚,农业制度、农业耕种思想等根深蒂固,民间针对农耕的谚语不胜枚举,而农业活动中产生的一系列文化活动更是人文景观中的活化石。例如河南淮阳地区每年农历三月三的人祖庙会,参加祭伏羲祭祀活动,以祈祷来年的农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仰韶文化传留下的陶瓷用品、纹饰等,也形成了农耕文化的图腾,在农民群体中有很强的认同感。

2.民俗与手工艺

民俗是乡土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包括饮食、戏曲、绘画和服饰等。河南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传统民俗文化在河南省内的保留很多,以节气、婚丧嫁娶活动等为主。例如洛阳的水席文化、焦作的太极文化、安阳的开山文化、登封的武术文化等。手工艺是乡土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乡土景观的组成,对乡村文化的体现和传承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开封的汴绣、洛阳唐三彩、宫灯、豫西剪纸、朱仙镇年画、淮阳泥泥狗等。

三、河南乡土景观符号

景观设计实际上就是在处理符号。那么,在继承景观符号形式上,获得符号原本所含有的意义,而摆脱既往的符号表面形式及其之间的结构,以全新的形式和结构再诠释、发展需要传承的意义即是景观符号意义上的表达,才是传统文化在景观符号设计中表达的最高境界。同时,对于乡土景观符号设计的受体世界中或记忆里为其找到一个可类比、可联想的“原型”,才有可能对其进行分析判断,进而认知它、认同它并且欣赏它。而这种“原型”是现有场地所承载的乡土风貌,实际上就是乡土景观的符号原形,而不是割断文脉的外来景观符号。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取:

1.引借:从乡土景观原型中截取某一部件或是图案纹样重新组合,创造新秩序和新关系。2.易位:某一系统整体形象的各部件在被打散破坏后,可以根据时代的审美意识,移动、调度原有位置进行重新定位。3.重合:系统内部或系统之间原来各自独立的部件相互叠合,构成“第三形态”。4.材质:从传统乡土景观构成中抽取有代表性的片断或者元素,用现代新型材料(如不锈钢、镜面玻璃、陶瓷壁砖、霓红灯等)来建造,表现出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5.减舍:让旧景观的精采片段融入新的景观中,成为新景观的一个部分,使历史得到延续,新旧景观得以相互协调。6. 虚幻:景观设计中将古典乡土装饰符号通过反射、虚化而虚拟在景观上,达到特殊的效果。

在河南建设美丽乡村中,乡村景观符号的提取来自传统乡土景观的构成。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必一刀切建设大面积统一的格局,要因地制宜地建设。例如房屋建筑规划中依据地势地貌设计合理布局,在房屋建设中应用民俗符号;例如焦作温县可将太极文化中阴阳学说应用在聚落建筑设计上,也可将传统纹饰应用在外立面装饰上。在材质选择上,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体,但外立面的肌理、色彩可以将乡土景观中夯土、石材的特点呈现出来。在庭院设计中,保留传统四合院、三合院的格局,但又进行创新改造,使空间利用率更高。在安阳滑县某美丽乡村建设中,建筑的屋顶采用坡屋顶的结构,屋顶材料结合现代工艺技术采用当地的琉璃瓦,建筑的墙裙采用当地的石材,院落的铺装使用透水砖,用鹅卵石拼合吉祥图案,休闲广场的挡土墙以乡土田园式的石块垒砌。将传统乡土材料、构造和布局方式与现代材料技术结合,营造新的乡土建筑。在社区的广场和商业街设置生产工具、农具等雕塑、老物件,营造乡土意境。在公共建筑上,将祠堂、牌坊、土地庙等元素融入其中。年画、窗花等民俗符号也可移植到其他设计规划中,使乡土景观符号不再局限于专有领域,使乡村处处有景观符号的体现。

四、河南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景观的营造

河南地理位置特殊,东西南北中各部分都有自身特有的地域文化和乡土景观。例如西部与黄土高原连接,南部又受荆楚文化的影响,所以在乡土景观营造上即便是一省之内也不可一概而论。在河南乡土景观的营造中,要根据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的传统乡土景观因地制宜地进行营造,具有浓厚乡土景观的新农村是对当地土地和乡土文化的继承和尊重,也是乡村精神的反映。在营造方式上:一方面要基于傳统乡土景观的构成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要对乡土景观符号进行创新。营造方式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移植式再现。移植式再现是指将传统的乡土景观直接应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例如河南乡村中常见的牌坊、照壁、祠堂、土地庙等。这种移植式再现是指乡土景观的营造方式是“保护式”的,更是“原汁原味”的。据笔者的调研,河南许多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都有这类乡土景观的营造。不仅有生活生产方式的移植,也有宗教信仰文化的移植,保留了乡土景观的原貌,对人们有极强的亲和力;但是这类乡土景观的营造如果把握不好,不仅不能为美丽乡村建设助力,反而会起到副作用,因为移植方式过于简单、提炼不足,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模式容易陷入传统落后的境地。对于此类营造方式,笔者持审慎的态度。

第二,再生式营造。再生式营造是指在对乡土文化、乡土景观和地域性进行综合考量后,对乡土景观符号的再应用。例如传统乡土景观中水文符号、建筑格局符号、农作物种植符号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嫁接式营造。在河南信阳地区,将茶文化、水稻文化中丘陵、茶山、稻田等符号应用在乡村建设上,使美丽乡村的整体格局更突出这些元素,同时人们的认可度和归属感更强。再生式营造讲求将传统乡土景观符号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充分发挥其内涵和内蕴的作用。又如在豫东地区,因为是黄土高原的过渡带,传统的取水方式是压水井和窖井,在建设美丽乡村时,此类落后的生活方式注定不会再现,但是压水井和窖井的符号形式可以成为乡土景观呈现在村广场的景观展示序列中。再生式营造重点是乡土景观符号的提炼和创新式应用,题材广泛,是当前河南建设美丽乡村中最重要的乡土景观营造方式。

五、结语

笔者通过对河南乡土景观的调研,认为乡土景观是建设美丽乡村必不可少的元素,更是保持乡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乡土景观不能单纯复制,应提取其符号,符号代表了乡土景观的文化性和功能性,使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回归初衷。在河南这样一个具有千年农耕文明的省份,乡村景观所附着的乡土特色和蕴涵的传统民俗文化氛围,是其他文化和符号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挖掘乡土景观符号,将其更好地利用,是未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李鹏波,雷大朋,张立杰,吴军.乡土景观构成要素研究[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6,(07):224-227.

[2]周景崇.论乡土聚落景观文化思想在现代村镇设计中的转换[D].苏州大学,2007.

[3]李树华.从乡村景观建设的城市化,走向城市景观建设的乡村化[J].现代园林,2007,(12):1-3.

[4]陈如一,张晋石,余刘姗.国际与本土艺术融合的地域性景观范例——羅伯特·布雷·马克斯景观中的地域特性再认识[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14.

[5]邢燕,张轲.基于低碳理念的新农村景观规划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9):225-228.

[6]黄琴诗,朱喜钢,陈楚文.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编码与派生模型研究——以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为例[J].中国园林,2016,(10):89-93.

[7]戴松青.“燕城古街”乡村景观营造——北京市雁栖镇范各庄城郊乡村景观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16,(01):28-31.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

建设美丽矿山范文第6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展好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是创造和谐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内在要求。开展好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是对各级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检验和考验。提高执政能力,就是要提高各级干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能力,切实解决好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县集中整治违法违法建设正是对全县广大干部合格不合格、称职不称职、敢不敢负责任的检验和考验,也是对全县各级党组织有没有先进性、有没有执政能力、有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检验和考验。

因此,我们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加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正确处理好少数人利益与大多数人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地投身到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去。查违工作开展初期部分村干部因种种原因,隐瞒、包庇违建户,村支两委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得后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依法行政

第一,既坚持严格执法,又加强个别的教育引导。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必须以强力的执法行动来保障。敢于碰硬、严格执法,2009年遇见的违法建设,属于拆除范围之内的,都坚决的予以拆除到位。同时,将必要的说服教育、政策宣传做到了实处,坚持有情操作,把道理讲透,把政策讲明,把教育疏导工作做细做实,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难度和阻力。

第二,既做到了重点突出,又注重到有序推进。违法建设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因素,也有许多复杂的人为和客观因素,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在要求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同时,突出重点难点问题,分阶段推进。以重点突破,带动面上工作,促进了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第三,既抓好强拆查处,同时落实了长效预防管理。抓好建设和管理,关键要在根治源头、强化管理、健全监督上下功夫。查违领导小组在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下,狠抓制定、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违法建设的长效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加快推进管理综合执法。坚持重心下移,注重条块结合,发挥村组及广大党员的作用,切实解决了违法建设基层无人管、职能部门管不下去、管不到位的问题,把城市建设管理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三、加强领导,强化协作

第一加强领导。为了推进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村迅速成立了宋兴村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领导组,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从高度科学认识,密切协作配合,不折不扣地落实、完成了各项任务。我村以村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亲自参与,亲自督查,遇到重点难点问题亲自上阵。查违专干更是全力以赴,深入一线,每天坚持日巡查和日汇报工作。各基层信息员主动配合,大力支持。做到了领导力量下沉,工作重心下移,情况掌握在一线、协调指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做到了切实勇于承担责任,碰到难题不含糊、不畏难,遇到矛盾不回避、不上交。同时,建立了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及管理办法,将任务层层分解,将责任逐级明确,做到分工负责、分片包干,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第二密切协作。在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我村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积极主动地配合做好工作,切实做到“目标一致、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全民参与”,形成集中整治的强大合力。切实加强对本村查违工作的领导,制定工作计划,加强对一些重点地区的巡查力度,全面完成了镇领导组及城建办部署的各项任务。并在完成本村直接负责的查处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与其他村、社区加强联系,互通情况。

第三强化宣传。把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作为推进集中整治工作的大事来抓。通过查违专干巡查宣传、村民代表大会及党员大会等其他方式活动做好宣传教育,把工作落实宣传到户。为查处违法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了党民互助与社会力量的合力,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攻势和万众一心的社会氛围,促进了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四严明纪律。我村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并做到了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在工作中,对领导不力、工作不力、查禁不力,完不成任务的,追究其具体责任。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了主动申报、主动整改、接受处理。

四、二00九全村查违工作情况

在申报“文化产业园项目”给查违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下,在县、镇两级的全力协助下、广大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村支两委共同努力,我村2009年拆除违章建筑近二十处,捣毁违建地坪近5000平方。有效打击了违章建筑的势头,更好的宣传了县、镇及我村对违章建筑铲除的巨大决心,为2010年的查违工作奠定了基础。

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坚定信心,只有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才能把这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完成好,为加快县城城市建设和管理,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加快稳定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宋兴村村民委员会

上一篇:人事经理jd范文下一篇:寒地大学水景设计策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