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2023-10-02

传统音乐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本文从参与模式、创作人员与受众面、科技应用、创作方式等方面,来比较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本文特指绘画、雕塑、摄影等)的异同性。指出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对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样对传统艺术的发展也是一个促进。科技的艺术化表现和艺术的科技化表达,缩短了艺术、科技与观众的距离,成为每个观众都能看懂,都能有新鲜感官感受的艺术,让大众更能无人为障碍地去体验。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互动性;科技

曾看过一场以“混响”作为主题的影像展览。不仅仅是因为影像艺术展播过程中,“混响”是声响效果必然产生的物理现象,更在于它是当代影像艺术的—种存在状态,影像艺术基于新的媒介和技术手段,带给我们全新的呈现和观看方式,但同时它在艺术观念和创作形式上,并没有完全割裂与传统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所以,这是一种艺术形式上的“混响”,它本身就包含着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延承和变革。

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对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样对传统艺术的发展也是一个促进。看完展览我对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碰撞产生了兴趣,想将它们作一比较,目的是为了区分出新旧艺术形态的诸多特征差异,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技术的演变对艺术发展的推进和艺术形态嬗变的影响。

1 参与模式

“互动性”作为新媒体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中并不存在,其存在意义无可非议。从传统的观众“观看”到观众“参与”,互动性的达成成为新媒体艺术形式的标志性特点之一,甚至成为是否是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判断标准。

而作为人类的一种新型的虚拟性的审美体验。互动性的核心包括:参与性、交互性、凸显个体的特殊存在方式。高度系统化的各种复合电子技术和与人类感官相近的各种传感装置,帮助人类获取大脑无法感知的外界信息,观众可以利用温度、湿度、力度、红外线等方式与作品进行交互。利用数据头盔、手套等设备与虚拟世界进行实时交互的虚拟现实艺术,在突破技术局限性的同时,更是将人类的艺术体验从视觉扩展到了全身心。

“真实”在传统艺术中常表现为“写实”的技术以及艺术家创作时的真情实感;诞生在科技发展之下的新媒体艺术,则是利用“虚拟现实”和由各种综合媒体构成的“现场”来表现这份“真实”,以史无前例的有机整合的思维与展示方式,将观众直接引入到对艺术的体验中,它的“真实”是一种作品与观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一份只有通过直接民主交流才能获得的心灵触动。

2 创作人员与受众面

首先是新媒体艺术创作的群众基础比传统艺术要广泛得多,只要有电脑、手机,理论上都可以加入创作过程。而传统艺术需要创作者有很深的艺术功底与造诣。新媒体艺术打破了持续了几千年的艺术只存在于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历史。摄影技术的发明改变了传统艺术中只有贵族、特权人士才能享用艺术的特权,将欣赏和创造艺术的权利赋予了每一个人。新媒体艺术为每一位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普通人提供了一个成为艺术家的机会,这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也是未曾有过的事情。

数字技术异军突起,广泛地进入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大大降低了艺术创作所需要的成本与技术难度。艺术创作开始从一种专业人士手中的特权,变成一种大众自发的集体狂欢。

3 科技应用

新媒体艺术,是当代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就像传统艺术会使用笔墨纸砚等工具,新媒体艺术的实现形式或者说实现载体,则是计算机、电子器件、摄像机、网络等。技术上包括了计算机、电子、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仿真等等。新媒体艺术是完全自发形成的,所以吸引人的手段就是创意。创意是新媒体艺术的生命和动力所在。这和传统艺术是不一样的,传统艺术在技术层面已经发展到很纯熟的地步,技术方面拓展的空间已经不大。

目前的新媒体艺术,大多数重在用新的技术手段去表现传统艺术,而这个表现的过程本身,其实也是新媒体艺术的一部分。当人们对新技术的使用像使用画笔、照相机等一样熟练时,也许会产生真正属于新媒体特有的艺术内容。科技的艺术化表现和艺术的科技化表达,缩短了艺术、科技与观众的距离,成为每个观众都能看懂,都能有新鲜感官感受的艺术,让大众更能无人为障碍地去体验。

新媒体艺术中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科学是艺术的技术基础。两者的关系,应是基础与本体的关系。基础与本体有一个结合的问题,技术基础与审美表现的结合,是艺术创作得以成功的先决条件。但是强调艺术中的技术基础,并不等于混淆彼此的关系,或模糊彼此的差别。特定的技术作为中介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4 创作方式

与传统艺术相比较,新媒体艺术在创作方式上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点突显在艺术家与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上。新媒体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人小组或多人合作的创作方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在以小组形式开展的艺术活动中,不同学科人员之间的合作尤为显著。

还原到艺术形态自身来看,新媒体艺术对应的是由成像技术所主控、以传播图像文化为主要社会语境的艺术样式,它更多地聚焦了激浪艺术、前卫电影、视频艺术、数码艺术、网络艺术等艺术形式。我们发现这些新型的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们不像传统艺术那样表现一些深刻的宗教主题或历史故事和事件,而是借助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扩展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方面发挥了史无前例的作用,这些艺术作品在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与观众的新关系。

5 结束语

新媒体艺术是伴随着新媒体技术从传统艺术中发展而来的,故其在自身品质和表现形态上与传统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十分自然的。新媒体艺术不是取代传统艺术的位置,他们之间可以结合,可以互相促进。新媒体艺术有时也需要借鉴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如图案、如雕塑……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借鉴构图、图形和形象等。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而言的,电视在刚产生时,相对于收音机,就是新媒体,电视艺术就是新媒体艺术。而互联网上的艺术形式和手机网络上的艺术形式,也就是这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是如今的新媒体艺术。说不定过了十几年之后,现在的新媒体艺术就又变成传统艺术了。

参考文献:

[1]童 芳.新媒体艺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许 江 吴美纯.非线性叙事[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3]劉 斌.图像时空论[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4]布鲁墨.视觉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豪厄尔斯.视觉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董天策.传播学导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传统音乐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音乐教育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是一项与美相结合的教育工作,是可以渗透到每个人心灵的教育工作。所有教育科目都有教学法,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为再好的教学法,离开实践,那也是不成功的,我们旨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如果采取对策以提高现目前国内音乐课堂的成效。

现今我国学校中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具体来说,学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审美教育,这也是国家教育部提倡的。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人类提高自我的方式,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培养现代优秀接班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内容。怎样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呢?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深知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方面的确是能做出巨大贡献的,我们指导学生们欣赏优秀的乐曲,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会主动地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作品,这是我们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牢记的教学目标和宗旨。我们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们的培养,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能主动的去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等各方面的能力,达到培养其审美教育的目的。理论总是要由实践去檢验,三大音乐教学法能否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论证。

当今社会变革加剧,政治、经济、文化迅猛发展,对人类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感受到身边面临的挑战,我们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人民教师,也是为国家培养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所授的音乐课程,是我国整个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课程,也是为了实现我国教育部提倡的审美教育这一教学目标而设的重要课程。

面对现今国内外的教育形势,我们应该清晰的看到:未来我国音乐教育的重点并不应该放在给学生灌输枯燥、复杂的乐理知识上,而应该放在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上面,交给学生一些巧妙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学习音乐的愿望。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引导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传统的、单一的教学内容(只教唱歌)向综合性教学内容转化;以简单传授知识到发展并开发学生的智力转化。因此,作为一名现代音乐教师,仅仅是了解如何上课或者教育心理学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站在理论的角度上,了解现今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的现代音乐教学方法,然后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彻底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站在国际音乐教师的宏观角度,以开放交流的心态,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音乐课程的主要实施者——音乐教师们,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之后,肩负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的重任。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系统的工程,音乐教育则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具有示范作用,我们面对是天真活泼的青少年儿童,这一时期的孩子最信赖的就是自己的老师,而且非常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因为,在孩子们心目中,老师就是知识的化身和代表。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千百年来,无数教育家取得成功的实例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没有对学生那份真诚的爱心,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不可能取得成功。我们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够爱护学生,相反,当学生感受到老师这份关爱之后,也会被老师这份关心、爱护、真诚所打动,就会在课堂上,更加的信赖老师。因此,我们时刻都应怀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帮助每位学生,时刻提醒自己:我们从事的音乐教育工作应保持高度的使命感和负责任的态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气质,主要体现在幽默、自信、智慧等方面。我们是爱的传播者,更应该在学生面前展示我们豁达的心胸、优雅的气质、自信的神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假如学生在欣赏高雅的交响音乐时,音乐教师在讲台上面大谈阔论,而自身的衣着打扮却是不修边幅,这样怎么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呢?

音乐教学是一项非常特殊的教学,教师如果专业技能不扎实,那么课堂效率将会大大降低,总的来说,专业技能的提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声乐(美声与民族唱法)是音乐教师需要掌握娴熟的基本功,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规范与饱含激情的演唱,能给学生作好示范,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歌曲的含义。

乐器演奏也是音乐教师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其中,钢琴是主要乐器,因为每堂音乐课基本上都会用到钢琴,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熟练的弹奏能力,并能根据歌曲的风格和情绪要求,正确选择即兴伴奏的风格。此外,闲暇时光,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主动的学习除钢琴以外的第二乐器,以保证音乐教学的成功和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

教育是一项重大而深远的任务,我们应该有终身教育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音乐教师应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发现教育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对日常教学工作保持探索的习惯,并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使自己的每项工作上升到理论的角度。

现代社会新型教育,给我们每位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后,除了教师的本职工作以外,重点不是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主动思考。教师的身边逐步会演变为一个知识顾问、一个帮助发现问题的学者、一个善于实践的思考者。总之,只有音乐教师们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才能使音乐课堂更加丰富、更加有趣。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传统音乐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当前时期,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自身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传统艺术由于形式较为单调,且传播方式较为传统,再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人们对艺术方面的需要;而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着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有效解决了传统艺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同时加强了艺术形式的科学性与完善性,丰富了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为我国艺术领域整体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对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美学突破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传统艺术;美学突破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具体概述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具体概念

通常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是数字化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等技术,对光信号、声音信号等方面进行编辑处理,之后再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进行储存管理;同时,相关人员还可以将文字、语言等形式的信息向数字形式进行转化,进一步提高信息传输管理的便利性;而数字化媒体艺术主要是将数字化技术与艺术相融合,在丰富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创作数字化艺术作品,并为人们提供更加新颖的视觉感受与审美体验,为传统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借助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于发展,还能够对传统艺术美学进行突破,对部分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进行有效转变,以此来推动艺术领域整体健康稳定的运转与发展下去[1]。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的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为艺术领域整体的进步提供充分基础与保障,其中,数字媒体艺术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分别是:

1.与视听等感官相结合

将传统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相比发现,传统艺术的画面主要以静态形式为主,而数字媒体艺术则包含色彩、光影、构图、时间及空间等元素,并不会局限于某一点位,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移动位置,且运动的速度不定,由此而展现出了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动态美感。

2.以现代先进科技为基础

同时,数字媒体艺术在应用及发展时,对现代先进科技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当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得到一定的进步时,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进步同样提供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3D、VR等技术属于极为常见的几类技术,并与数字媒体艺术进行了有效地融合,借助3D技术的应用,能够令观众更加直观的感受艺术作品的景物与气氛,而通过应用VR技术,可以促使观众更加深入的融入艺术作品中,进一步促进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进步与发展。

3.缺乏足够的完整性

众所周知,当某一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其自身意图主要是通过创作人员所赋予,并根据创作人员自身的思维特点、行为模式等方面对艺术作品的长度等方面进行管控,由此而对作品自身及传统艺术整体领域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而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于发展,当艺术作品在创作及播放时,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思维模式与喜好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评论修改,导致这些作品没有进行终结处理,缺乏足够的完整性,在另一方面能够对观众审美及创作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了有效满足,为现代艺术领域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2]。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具体优势

同时,借助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当数字媒体艺术在创作及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大的便利,再加之计算机、网络信息等现代技术与设备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数字媒体艺术同样能够对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于行为模式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为现代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虚拟、综合性方面的优势

研究表明,当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借助数字化技術的应用,根据自身的想法进行模拟还原,同时提升作品视觉、听觉方面的效果,强化提高作品自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发挥出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性优势;同时,由于传统艺术作品在创作时技术水平较低,且缺乏丰富的表现形式,导致作品自身质量与精度较低,而通过加强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能够借助数字化技术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丰富完善,并加强艺术性与数字化之间的充分结合,保障艺术作品整体的质量与精度,由此而体现出数字媒体艺术的综合性优势。

(二)高效、交互方面的优势

由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是数字化技术,该技术在应用时能够快速有效的将信息传递至接收方,且操作简便,应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中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艺术作品进行创作室,还能够减少手工操作的数量,以此来降低创作人员自身的工作强度与压力,为作品自身内容进行丰富完善,从而促进现代数字媒体艺术整体的健康发展。

此外,由于数字化技术在应用时能够快速有效进行信息传递工作,而在对艺术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创作人员可以借助该技术,促进艺术之间交流沟通水平的提高,并加强作品内容与空间等方面的交互,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出艺术资源自身价值,为数字媒体艺术及行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美学突破

在现代社会运转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信息、多媒体等技术在人们日常工作及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且深入的应用,并对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传统艺术由于其技术水平及视听感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满足现代人们日常生活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而数字媒体艺术主要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其技术水平较高,且符合现代人们日常行为及思维方面的模式,同时为人们提供更加直观且丰富的视听体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由此而实现了传统艺术美学的突破[3]。

(一)满足社会大众艺术审美的体验

经过对大量传统艺术的调查发现,由于传统艺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其创作人员自身技术与文化水平较高,由此导致作品自身水平较高,与社会生活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普通人群无法有效感受作品内容及氛围;而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艺术作品的水平与高度,促使普通人群可以充分了解作品内涵,极大满足了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同时,相当一部分艺术作品是有普通人群所创作,贴近实际生活,对社会大众艺术审美需求提供了极大的满足,为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对传统艺术审美逻辑进行突破

通常情况下,当传统艺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人员将自身的思维融入其中,而人们则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逻辑对作品进行了解,明确作者自身的情感等;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加强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及发展,相关人员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主要运用非逻辑性思维,且作品内部的表达方法与素材数量与类型较多,在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时,凭借传统审美逻辑无法充分体会作品内容与含义,由此而体现出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审美逻辑的突破。

(三)为人们带来超现实的艺术体验

研究表明,当传统艺术作品在进行创作时,由于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创作材料、设备、方式及灵感等方面都需要以现实事物为基础,由此导致艺术作品自身有着较强的局限性,当人们在观看作品时,缺乏足够的新鲜感,由此而影响着传统艺术的进步与发展;而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在创作时,相关人员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描绘出一些新颖、超现实的作品,为观众人群提供充分的视听体验,进一步提高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水平。

(四)提升艺术审美体验的开放性

除了以上内容之外,當传统艺术作品在设计创作时,其工作内容及流程等方面大多是由创作人员独立完成,相关作品具备较强的完整性,观众人群无法有效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艺术领域整体的进步与发展;为此,相关单位及人员可以加强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通过加强与观众的交流,明确艺术作品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对其进行及时修改与完善,有效提升艺术审美体验的开放性,在满足社会大众审美需要的同时,促进艺术作品自身的健康发展[4]。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日常生活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进步,物质方面的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由此而对精神追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传统艺术技术水平等因素存在较大的缺陷,无法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加强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了解应用,结合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加强数字媒体艺术自身交互性、虚拟性、综合性及高效性等优势的发挥,确保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发展需求,并对传统艺术美学进行突破,推动我国现代艺术领域整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丹.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表现与应用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08):185.

[2]王余烈,熊倪.数字媒体艺术中再现性时间艺术的研究体现[J].中国文艺家,2019,(09):289-289.

[3]李晓.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表现与应用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1):118-119.

[4]杨舒文.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价值研究和省思[J].四川戏剧,2020,(02):12-15.

作者简介:

彭宏芬,女,汉族,湖南郴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艺术策划。

传统音乐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绘画艺术鉴赏是美术欣赏的主要对象,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出发,介绍赏析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具体方法,主张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提升鉴赏水平。

关键词 传统绘画 艺术特色 鉴赏能力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使这个国家拥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艺术成就。在世界历史上有着卓越成就的传统绘画,最能表现其独特的审美意识。而要认识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就要从历史的根源出发,以传统的中国绘画来进行解读和剖析。首先就要了解绘画的特点:

一、形、神、韵兼备,以形传神,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创作原则

“像不像”不是创作好坏的评论标准,也不是创作的出发点。中国画追求的是绘画的气韵和意境,只具备“画得像”的功夫,但是作品没有神韵,即使你画的再像,也不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比方说,在人物刻画中,中国画从姿态上区分男女的性别特征,女子线条柔美,削肩细腰,男子则是威武雄壮,身体结构并不相称。这就是只求神似,不求形似的象征手法,用以展现性别特点。从历代名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都是以形似来展现整个画面的神韵,由一点来表现整个画面的空间感和视觉享受,显得磅礴大气。

二、中国画主要以线条表现事物的生命力

与西方绘画不同,中国画并不是立体描绘对象,而以简单的线条表现分界的临界点,比如在刻画人物侧脸时,用一条曲线表现鼻子和脸部的分界,用蛋形曲线展示人物的脸部轮廓。在山水的刻画中,以线条展现山水树木的纹理,这种处理手法让西方人叹为观止,也对后期印象派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三、色彩的渲染主要以墨色为主,用清水调和水墨制作出深浅不一的色彩来展示不同角度下色彩变化

例如最为明显的是在处理荷叶时,中国画使用深墨简单几笔描出荷叶的经脉轮廓,而离视线较远的一部分则淡化处理,以此表现作者的视觉角度。中国画虽然是平面创作,却能很好地衔接多角度的视察。

四、中国画不讲究立体描绘

无论是人物、花鸟、山水、虫鱼,都是平铺在一张纸上,而且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比如说,很多景物描绘的都是山、水、云、雾等自然景象,层层叠叠地绵延在图纸上,空间的界限得以无限延伸。在画古代庭院的作品中,是以空中俯瞰的角度,用假山、门洞、小桥、回廊等来表现庭院深深的光景。

五、中国绘画不讲究背景

中国画不像文学创作那样需要背景烘托,几条鱼,再添加几条波纹就可以看出是鱼翔浅底的自然图景,所以留白的地方很多。这些留白的地方又通过作者或者他人的题词增加独特的韵味,说明创作的动机和深层含义。西方绘画都是在整张纸上进行创作,无论人物和景物,都没有留白,这是因为他们更注重写实。

六、画中有诗的民族特色

这也许是中国画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了,纵观国画自古以来的特色,无论画风怎样变化,有一点是创作者们始终不会改的,那就是作品中的题词。第五条中已经说到,中国画存在大量留白,这些留白在画作完成之后,都被填以诗词,并盖以章印。这既增加了画的文化内涵,又使后人在阅览的过程中,对创作背景、作者心态、作品深意有一个深刻清晰的理解,考究起来有根有据。

对国画的特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就要看怎样去欣赏了。鉴赏中国画,首先要看这幅画的整体布局,作者的创作风格,画中是否存在深远的意境和趣味。画的意境和趣味性决定了作品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好的意境和趣味,能让鉴赏者产生继续浏览的兴趣,高超的创作技艺就是为画作的意境服务的。布局是画作的关键部分。

再看作品的线条勾勒,也就是工笔,是否与造型相符,物象特征是否明显,是否线条流畅,是否生动自然等,都是考察与鉴赏的范围。传统的画作都与书法作品挂钩,所以影响线条美感的还有作者的书法功底,功底较低的,往往线条呆板幼稚、疲软无力,作品缺乏灵动性。

因为中国画注重墨色的层层渲染,所以浓淡是一层层叠加的,很有层次感,所以在鉴赏过程中,要看画作中有没有存在局部死黑,色彩变化的情况,一般存在这种问题的画,是不会受到观众亲睐的。我们可以看看齐白石的画,比如说他最擅长画的虾,意趣横生,不管整体纵览还是观察个体部分,虾好像都是在动的,这就是灵动美,也是作品的灵魂。

画作成功之后,就要将进行题词,书法的好坏会大大影响画的价值,因此书法不精的人是不敢随便题词的。在题词之后,就是加盖私章。私章的种类繁多,有画家的印鉴,有题字者的印章,还有收藏者和鉴赏者的印章。印章的造型不一,雕工和加盖的位置也不一样,但是这些细节都会影响画作的品评。

最后一步,就是作品的装裱了。中国画的装裱都别具一格,装裱用纸十分严格讲究,这是由于好的装裱能够把画衬托得名贵大方,古朴典雅,影响画作的整体效果。从以上这些方面下手,你才能更好地赏析国画的艺术精粹,具象的了解什么是艺术以及怎样欣赏艺术。

参考文献:

[1]李林海.国画欣赏[J].宝鸡社会科学,2009(04).

[2]徐卫.中国画欣赏散论——兼谈中国画欣赏教学[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

(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传统音乐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装饰艺术在中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是中国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在是一个以促进和进步的形式出现现代设计艺术中的。中国不同时期的装饰艺术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现代设计;审美观念;统一

我们处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大艺术圈中,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受到来自各种思潮的冲击,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是我们要讨论的首要问题。传统的装饰是深深的扎根在本土的土壤当中的,拿外来思想和技术当做佐料,这样才能设计出有根基的做片。完全背离传统是不可取得。

一、装饰艺术精准定位方向

装饰,顾名思义,即装点、修饰、打扮。古语云:“装者,藏也;饰者,物即成而加以文采也。”这个词在西方最早出现于17-18世纪,泛指艺术修饰;在中国最早在5-6世纪就出现了,指修饰、打扮,多用于女性。装饰是和人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存在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装饰的韵味。然而装饰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艺术,不仅仅可以作为单纯的装饰,也可以当成是非常实用的物品。

二、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

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传统艺术中,装饰艺术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光辉和灿烂的历史。经过祖祖辈辈的劳动人民的创造和经验的总结,以及艺术大师的酿造,形成富有特色的艺术效果和氛围,创造出了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性的东方审美。

装饰艺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装饰艺术形式,从史前的彩陶、上周的青铜器、战国及秦汉的漆器、汉代的画像砖、魏晋隋唐的石窟、唐宋的陶瓷、元代的寺观、明代的家具等,歌舞、器乐、漆面、泥塑、蜡染、皮影、绘画、剪纸、木雕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色及民族特征。作为传统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全部来自于广大的人民生活当中,是艺术与生活结合的很好的体现。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发生发展,像自行车上的链条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每一个时代的装饰艺术都能折射出政治、文化和社会的面貌。装饰的背后全都渗透着文化,从另一方面讲一部完整的装饰设计史就是一部完整的文化发展史。被精致穿孔的石珠和骨角上还留有红色的赤铁矿粉,那是人类早期进行装饰的萌芽期。新石器时期彩陶装饰艺术分布很广,主要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装饰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其图案丰富多彩有鱼纹、鸟纹和蛙纹等多种逼真的动物形态。马家窑舞蹈纹彩盆的人物纹饰,以二方连续纹样的方式向左右延伸,把当时人民天真朴实‘积极快乐的人生态度表现的栩栩如生。马家窑的漩涡纹点线结合,多色相间,与今日的纹饰设计原理相同。半坡彩绘鱼纹盆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鱼形夸张整合,无中间有,显现出中华民族在艺术发端时期不同凡响的创造力和观察力。

夏商周青铜器的纹饰有粗犷凝重向抽象流畅的主体装饰。这种点线面结合流线造型的处理手法表明,数千年前的工匠们就已将设计中的构成规律实践应用。楚漆器以凤纹为核心元素,集变化、分解、异化和重组,设计语言更是独具特色。在构成上,从自然形象的再现到几何纹的抽象表现,从独立纹样的散点式分布到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多样造型,从描画对象、变化对象到纯粹艺术形式的美感追求,展现了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不断强化与逐步成熟的过程。汉代的装饰艺术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画像石和画像砖,以及瓦当图案,每个品种都有各自的装饰图案构成,虽然装饰的图案都各具特点,但都有内在的联系,它们共同形成了汉代婚后、宏大而活泼的装饰风格。汉朝民往后,三国鼎立战争不断,文化发展也不是很平衡。佛教的兴起给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迎合了统治者也抚平了社会民众的需要。从此产生了许多精美的佛像,雄壮的金刚武士,生动威武的石狮、怪兽。浮雕彩绘中飞天,仙女、祥禽瑞兽还有莲花图案以及富有西方风格的忍冬草图案,所有这些均使当时的装饰艺术大为丰富。

唐代装饰达到空前繁荣的景象,对外交流与贸易频繁,文化异常活跃。文明与世的唐三彩是装饰风格的革新创造。由于思想解放,博取众长,使得唐代的装饰艺术更加丰富、丰满、富丽、华贵。装饰的内同除鸟、兽等动物还有植物花卉。宋元装饰在陶瓷艺术达到了高峰,刻画的线条流畅、挺拔、潇洒。图案造型和构图完美,装饰的内容以花卉为主,常见的有莲花和牡丹等。明清装饰不仅出现了中西结合的景泰蓝,瓷器的品种也非常的丰富,显得华丽、丰富、密集。但是装饰的图案有些繁杂过分的追求装饰性,过分强调工艺技巧的效果。但这些为后人提供了多方面的经验。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主体建筑鸟巢与水立方在概念当中体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水立方和鸟巢遥相呼应,形成中国特有的圆与方的东方理念,阴阳并济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境界,中国人用特有的内海和方式体现着中国的文化和民族的特色。

三、现代主义设计的形成

装饰艺术构成的方式都是以点线面方式存在的,这些点线和面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是在通过人性和情怀假如进装饰艺术中的,形成绘画和装饰的特点的。在装饰艺术中的点线面是怎样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呢,我们应该从平面构成中的构成要素中获得启发。

点,在空间中是忽略不计的,点只表示位置没有长度和宽度,没有面积之分,是一条线的开始和结束,也是线的交叉。在装饰艺术里,一个点有位置的视觉,两个点有相互联络、引导视线往返的能力,三个点有构成平面形的趋势,连续的点有方向性和时间感。点的变化起伏如同音乐般在心理奏起。点的构成艺术是形式美的艺术语言。

线,是点在空间中移动时留下的足迹,是点的轨迹。线具有方向感和纵深感。线有直线和曲线。根据线的走向不同而形成的线,有时能产生出视错觉。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经过变化和重构,能表示出疏密、虚实、动静、节奏、刚柔、缓急、开合、和谐等构成的美感。

面,是点与线的进步延伸,是线的移动轨迹,它不像点与线一样灵活轻巧,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产生出透视和交叠的效果。

四、结语

现代设计触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装饰不仅要运用在艺术中还要运用在生活中,应当结合传统的技艺进行创新和发展,创造是基于历史的创造,创新是基于历史的创新,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融入现代的元素,让民族的文化形成成世界性的语言。

【参考文献】

[1]曾佳.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现代装饰艺术中的和总管传统元素借鉴[J].赤峰学院学报,2009.

[2]沈山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2.

[3]程静.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J].大众文艺,2010.

[4]刘赞爱,刘婷.传统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J].装饰,2004.

[5]郑军.中国吉祥纹样设计大系[J].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7.

[6]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建筑装饰装修[M].北京:中国建筑装饰装修出版社,2003.

[7]高阳.中国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J].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5.

[8]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9]刘子彦.传统民居装饰对现代环境设计的启示[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

[10]李晓鲁,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12.

作者简介:翟翌辉(1983.03—),男,汉族,硕士,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研究。

传统音乐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本文主要是针对我国传统动画艺术的探索,只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才能够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我国传统动画在世界上也曾经辉煌过,这主要是那个时期,我国的动画突出了民族特色,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文化。正是对于我国传统的挖掘,我国动画片才形成在世界动画界影响深远的“中国学派”。对这一时期的动画作品进行研究,以期从中发现中国传统动画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为中国动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传统动画的角色形象

动画中的角色相当于影视中的演员,它是动画片的灵魂,所以动画中的角色就决定了动画片的质量。动画中的各种角色是推动这个动画片故事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靠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动画角色才能完成。一个好的动画角色对于动画的成功与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的动作、语言、个性等方面都能够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带给观众乐趣,成为经久不衰的形象,这些成功的动画角色往往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传达出一定的文化内涵,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例如,大闹天空的孙悟空有着很强的中华民族特色;《怪物史瑞克》中驴子的形象体现了美国民族乐天、幽默的特质。阿凡提的故事中的阿凡提有着非常浓厚的新疆民族特色,它的形象在观众的心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代精品动画。这些有着民族特色的动画角色在深受观众喜爱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应的商业开发,这对动画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事实这证明了一个优秀的动画有着非常好的产业链,为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传统动画的审美价值

我国的审美思想于西方有着不同,它自成体系,有着不同于欧美的审美观念,在我国主要是主张儒家的 “中和之美”,同时还有道家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审美观念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化,后期主要有宋代朱熹“文以载道”的审美观,清朝王国维“意境说”等等,这说明了我国的审美观念、思想是丰富多彩的。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什么观念总是在去想相同,在动画产业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我国的动画作品体现出我国民族传统的审美观,而日本和美国的作品也是体现出独特的审美观。我国的动画中力求突出我国的一些传统因素,例如:皮影、十二生肖、武术动作、京剧脸谱、剪纸、中国传统服式、亭台楼阁、舞狮、太极八卦、梅兰竹菊、祥云图案等等。在日本的动画片中角色的设计方面和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总是把一些正面和反面的角色,都设计成很唯美,在很多动画片可以看到日本的审美观念,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更为明显,它总是以一种悲天悯人的眼光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充满了感伤、绝望的情怀,人与自然的空间是互相挤压,人类总是无知的侵犯自然,而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种审美观念是和日本地理位置和传统的观念息息相关的。一个民族的社会观念、文化底蕴、哲学观等都会在动画中体现,让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动画特色。

传统动画的人文价值

动画作為一种艺术,它富有民族性格和人文精神,在表达某一个故事时它往往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不能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动画,总是缺乏一种内涵,例如美国拍摄的中国《花木兰》这个动画片中,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故事,不同的民族来拍,其中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就会截然不同,总感觉少了一份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美国的《花木兰》他传达给观众的是一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故事本身宣扬的“忠孝”截然不同,这就是每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而造成的不同的结果。美国的动画片总是给观众一种诙谐轻松的感觉,这也反映了美国这个民族在生活中的诙谐幽默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特质,例如美国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汤姆和杰瑞总在追逐,一些搞笑的动作和滑稽的表情,给观众一种轻松的心情。但是在我国传统动画中,必然展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同时这些传统美德有其文化

根源。

传统动画的娱乐价值

动画的主要功能是满足观众在工作之余的消遣游戏为主要目的,它主要包含了诙谐幽默、解构权威、轻松明快、平等色彩等特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人们更需要娱乐精神来抚慰,这就需要不同的动画片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这在日本动画片中做的非常好,动画片不仅仅是儿童的专利,他同样也是成年人的精神食粮,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面前,越来越需要娱乐精神对于精神的抚慰。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娱乐文化正在成为一种产业和消费。很多传统的动画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动画也不再是儿童专利,他正在小青年中年人方面进行发展,这对动画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空间,它不仅仅能够给人们带来娱乐的效果,很多动画片对人们的教育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观众在美国和日本商业性、娱乐性的动画影响下,审美需求倾向动画片带来轻松,而不是板着面孔的说教。而我国传统动画虽然不像美国动画把娱乐性放在首位,但仍有许多作品带有娱乐的

因子。

传统动画的现代意识

传统的动画作品中融入进现代意识,能够给动画带来新鲜的血液,是动画产业焕发出光彩、更好地被人们接受。这在每个国家都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例如我国的传统动画主要体现了我国的传统观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很多带有新思想的作品,《喜洋洋和灰太狼》这部作品很好地反映了我国当前的一些现实,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同样在美国迪斯尼的动画历经八十多年而始终在国际动画舞台上占据领先地位,多数动画片都能受到观众的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迪斯尼一直在与时俱进,动画片没有墨守成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注重加入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精神。从片中女主人公的性格变化可以看到这一特点。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的白雪公主善良、柔弱,符合了当时的时代审美趣味。美国动画片梦工厂《怪物史瑞克》的女主人公菲欧娜也不再像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们软弱、被动的形象,而是独立、刚强、主动追求幸福,完全是一幅现代社会中的都市女性形象。而到了1998年《花木兰》中的花木兰一改柔弱形象,而是坚强、独立、好强,具有现代都市女性的性格特质。动画片在传统和现代意识中相互影响,这对动画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利,目前美国迪尼斯的动画片有着每个时代特有的意识,这是它能够在世界动画界中经久不衰的原因,而受观众欢迎的动画片都是具有时代感和现代精神的,让观众从中感到亲切,容易接受故事的主人公和所传达的理念。

(作者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胡菊海(1983-)男,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艺术研究。

上一篇:儿童电影稳步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研究性教学的物流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