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设备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27

标准化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作为危化企业,应该在狠抓生产的同时,不忘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使得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同时,降低生产风险,减 少生产事故发生的频率。但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思想认识、基础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一些危化品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 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滞后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进程,这就需要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提升危化企业基础 设施的同时,建立对标的长效机制,健全企业的安全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有效策略;诚信管理

1 危化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

1.1是实现危化企业主体责任

危化企业要做到以人为本,其前提是尊重员工的生命,而保障

员工的生产安全是企业的主体责任。此外,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规定,企业要做到安全生产,并自觉承担生产过程中相应的责 任。企业做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不仅负起了对员工的责任,也遵循 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1.2是危化企业降低安全事故发生、规范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

危化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损失。危化企业安全生产规范之 后,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也能够做到同步规范,并能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1.3 是政府对危化企业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和分级监管的有

效依据

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对危化企业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建设考 评,通过考评可以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等级,这样政府便能清 楚地了解到危化企业安全生产的真实状况及所在地区的安全生产情 况,为政府部门分类指导、分级监管提供了依据。

2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1对安全标准化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方向不明

部分企业负责人未能理解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意义,企业被动、

勉强地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仅把取得安全标准化达标证书作为唯 一目的,而忽视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也有企 业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与 ISO18000 区别不大,只要通过了 ISO18000,就不用搞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根据不同 行业的特点所制定的不同的标准化规范,对企业的基础安全管理、 作业条件、从业人员安全操作提出了详细而具体的要求,并以量化 记分的方式形成考评结果,从而判断是否达标。企业缺乏主动开展 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没有真正落实,是开 展安全标准化的最大难点,严重影响了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质量。一 些企业领导重视、承诺,但不参与标准化实际工作,提供资源(人 力、物力、财力等),但不充分,把安全标准化工视为安全管理部门 的事,与企业其他领导及其他部门关系不大。安全管理部门只有责 任,没有权限,职能,造成企业在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时出现职能 分工难落实、工作难推进,仅靠安全管理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 未体现全员参与原则。

部分企业对安全标准化建立主体的责任认识不清,把安全标准 化视为安全评价,将安全标准化工作全盘委托给评价咨询机构。部 分咨询机构提供咨询服务超越正常范围,替代企业编制全套的规章 制度、运行记录和台账,同时由于自身能力所限及与企业沟通不到 位,从而与企业客观实际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可操作性,使安全生 产标准化工作流于形式。有些安全標准化刚刚建立,尚未实际运行, 就匆忙申请考评,导致提供的运行记录完全脱离实际工作,在达标 后不能有效运行和保持。安全标准化建设基础薄弱,一些企业规模 小、效益差,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安全生产的有效投入有限,安 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部分小微企业没有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 员,职能部门设置不健全、不合理,虽然有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但主要精力不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同时由于受到专业知识及能力的 限制,企业的安全工作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仅仅是满足于应付管理 部门的检查。

2.2 对安全标准化规范理解不足、对作业现场安全标准化重视

不够

企业普遍缺乏对承包商与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尽管也重视 承包商的服务和质量,但没有系统的管理制度,未纳人安全标准化 的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资格、表现、续用等进行完整的考核、评价, 未建立承包商档案,未识别与承包商有关的风险。还有部分企业没 有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责任不清晰、不恰当,考核不够 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形同虚设。开展安 全标准化工作时紧时松,难以按照安全标准化体系展开实际运行。

2.3培训不足、实施安全标准化投入不足

许多企业满足于取证培训,忽视内部培训,尤其是对员工的工

艺安全操作培训不足。结合自身特点的工艺安全操作培训既是安全 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安全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 安全能力的重要基石。部分企业负责人认为,安全标准化是一项庞 大的工程,需投人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才可以开展,因此不愿意投人 资金进行隐患整改,有观望、得过且过的心理。由于企业自我约束 机制不健全,导致安 全标准化工作难于推行,甚至无法开展。

3 对策措施和提升途径

针对企业在安全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

方面着手,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插化工作。 3.1加强政策引导和配套

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宣贯、监 督,提高企业领导安全意识,适当建立安全与经济效益的联系。例 如,在企业的保险费率、税收减免等政策方面,针对不同等级的企 业体现不同程度的优惠,调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积极 性;对于生产设备陈旧、落后且没有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危 险化学品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制定适当的惩罚措施。

3.2落实安全标准化培训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以企业为主体、由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

工作。对企业领导层安全意识的培训是首要工作,只有加强企业领 导的安全意识,改变安全观念,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做出决策, 加大资金的投人,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实施;要加 强中层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员、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人员的培训, 他们是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力量,只有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 建设及具体要求有充分认识,才能真正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各项 要求;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培训,使员工充分了解工 作要求,提高安全意识,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3.3重视基础建设、重点落实现场管理

企业应立足自身特点,突出抓住制约本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的

主要矛盾,集中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确立 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方针和目标;完善制度、台账等基础管理资料, 注重可操作性,完善软件,提升硬件,落实整改措施,把安全标准 化涵盖到作业现场,强化风险、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作业安全的 管理和监督,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结语

安全标准化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持续改进的过程,每经过一

个循环,就需要制定新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同时调整相关要素的功 能,使原来的管理体系得到完善和提升,达到一个新的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魏海荣.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分

析[J].化工管理,2013,(16).

[2]崔菊仙.危化品企业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探讨[J].化 工安全与环境,2011,(11).

标准化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 管理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组织现代生产、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标准,是指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务,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可以使企业从生产到经营、从企业领导者到各级人员以及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有组织、有计划地按照企业标准化的有关规定进行,从而达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化、高效率、高质量,使企业增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作用

企业标准化的作用简单地说包括:

1.通过技术标准,特别是产品标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规范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为评价产品质量提供了准则,而贯彻实施国际和先进标准,可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并与市场要求保持同步,同时通过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实施,会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缩短新产品试制和生产准备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

2.推广科研成果、先进经验和发展新品种,通过标准的形式把科研成果和先进经验固定下来,有助于市场和社会的推广应用。同时,标准的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又为新品的发展提供了方便。

3.建立与客户的沟通渠道。通过标准化工作与客户形成了固定的技术沟通语言,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技术交流,特别是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了与客户的沟通的可信性。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可信性,即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维护了企业的形象。

4.为解决市场争端提供依据和降低技术壁垒风险,通过标准化,明确供需双方的责、权、利,有利于当供需双方发生分歧时问题的解决,降低技术壁垒风险。

二、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难点

在日常管理实践中,企业管理人员常常会感到在企业标准化体系推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难点:

1.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描述不准确。未经标准化管理改造的生产制程大都依靠经验操作,管理没有标准可遵循。在标准化体系中,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基础,是基于制程的事实。许多企业在推行法制标准化时,其本质还是经验操作,在操作指导说明、工作描述、工作标准中,许多不确定的度量还是普遍现象。相关的标准文件不能如实反映生产、管理的现状,标准的规定与管理现实往往不能统一。

2.标准化管理实施后的绩效评估难。实行企业标准化管理,推行企业标准化体系,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产品、制程和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企业绩效。但是,现行的财务会计标准是以满足外部使用如税务稽查等为目的来设计的,而不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来设计的。由此企业不能从财务白表上直观的发现实现标准化管理后因质量改进所产生的效益,加之有形的持续的标准化管理所需要的人财物力成本,会使标准化管理失去一部分原动力。

3.工作标准的制定难度大。企业在推行标准化管理时需要一定的基本条件。在现实中,程序文件、操作说明书、严格的规章制度等等都是纸面上的东西,它只能告诉员工如何做、何时做、怎么做,但不能保证员工在执行过程中不出差错。

4.树立企业共同目标难度大。企业实行标准化管理的目的是满足客户要求,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要求,员工必须努力不断地去理解他们的规格或需求。当所有员工都明白自己的工作是把客户的需求转化成最精确的工作成果时,工作关系就会变得更加积极,协作也会得到进一步加强,障碍与隔阂也会消除,因为大家的目标开始变得一致。

三、强化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手段

企业管理应该以标准化为核心。标准化的实质就是科学化、规范化、经济化。标准化还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是一个塑造企业灵魂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完善对象和自身的过程;是一个可以使企业获得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因而,标准化具有长久的效力。如何才能强化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

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是转变观念、增强采标自觉性的必由之路。标准化客观上早已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人们对标准化的认识程度、自觉程度和收益程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这就存在着转变观念、大力推行标准化进行再认识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针对企业特点的轮训是强化员工标准化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常规方法。另外应大力加强企业全方位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要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标准化是企业的灵魂”的观念深入人心。强化标准化意识,加强企业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对标准化的认识水平。使企业决策者和生产者真正从思想上提高对企业标准化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使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落实到位,这是解决企业标准化水平的根本。

2.不断完善一系列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机制

不断完善一系列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加大企业标准化力度提高企业标准化质量的根本途径。因为体制和机制实质上就是企业运行的软、硬件。应包含以下内容:建构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制,这是使企业加速发展的关键举措;制定、完善和推行系统配套的标准化运行机制。要做到这点,应该用企业工作全面标准化的思路来建立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并密切关注纵、横向的协调和配套。纵向的有三个层次:国家、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企业的各级运行规章制度;员工的岗位职责制和操作规程等。横向的有:科研生产运作、人才猎头运作、情报资料运作等的规范规则。上述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该始终贯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最简原则。

3.实现标准化审查的全员化、便捷化、电子网络化

实现标准化审查的全员化、便捷化、电子网络化是加大企业管理标准化力度的必然要求和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必然结果。加大企业标准化力度并不意味着简单地追加投入,而必须寻求质的提高。必须把标准化审查的大部分常规工作融入到全员的日常工作之中。这样做既能持续全员的标准化意识,培养全员的标准化能力,又能让专职的标准化工作人员有时间研究和解决企业管理標准化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从而加快提高企业运作质量。为此,必须彻底改革企业的标准采用、实施和标准化审查的条件。

总之,企业标准化管理针对以往经验管理是质的飞跃,是企业挣脱粗放式模糊管理模式的利器。在标准化管理的推行、实施、贯彻当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回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企业只有对于新问题不断地制定新标准才有机会实现真正有绩效的标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徐晓丽,杨蓬飞.关于标准化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考[J].政府法制,2007(3).

[2]汪华斌.对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管理标准化的再认识与实践体会中国价值[J].2006,11(01).

标准化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ERP环境下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集团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因内部交易引起不必要的资金流动,减少资金结算的在途时间等。ERP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基础平台,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建立ERP环境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框架,检验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提升财务监控的效率和效果,加强货币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控制,对加强集团资金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资金集中管理框架构建因素依次为:控制风险、资金预算控制、资金管理决策系统、网上银行、财务、物流等模块信息的集成、资金监控力度。

【关键词】 ERP; 资金集中管理; 结构方程模型

一、前言

企业集团是以资本为联接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在企业集团中,资金是其生存、发展的命脉和血液。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很多问题都和资金管理相关,可以说资金管理是企业集团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为了强化资金控制,实现资金的高效率运转,提高资金使用的高效益,大部分企业集团通过采用内部银行、结算中心、财务公司等形式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运作。

由于ERP以企业集团全局为对象进行集成资金管理、合理配置财务资源以及ERP对集团资金的有效控制,所以ERP环境下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集团做到资金管理的高度集约化、透明化,优化资产结构,减少资金占用,简化资金集中后形成的大量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因内部交易引起不必要的资金流动,减少资金结算的在途时间等。

目前,文献当中对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资金集中管理的实施策略等方面论述较多,从不同层面阐述了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与模式,对实践作了很好的总结,丰富了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庄国春、王珂珂,2006;袁琳,2003;张瑞君、邹立、封雪,2006;王松,2008)。但是上述研究还存在两个不足的地方:一是仅对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介绍,忽略了资金集中管理的整体框架建设;二是在研究方法上以描述性表述为主,利用一些案例介绍了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成功经验,比如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费用、增加了企业收益等,缺少一种有力的大样本检验,缺少理论模型的支持,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ERP是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整合企业管理概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借助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以对整个集团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集成化管理。ERP将给企业资金管理带来深远意义的变革和影响,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和基础平台。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建立ERP环境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框架,检验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帮助企业理清脉络、强化资金管理,这将有利于提升财务监控的效率和效果,加强货币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控制,对加强集团资金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与假设

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由美国加特纳集团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是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集成的有效载体,融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业务流程、基础数据、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借助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以对整个集团的资源进行集成整合的管理信息系统。ERP为企业集团搭建资金集中管控平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通过集成优化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流程和标准,实现集团内部资金数据集中与信息充分共享,使资金的运转得到有效监管与实时监控,提升集团资金动态管控的能力。ERP作为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的融合体,将给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带来深远的变革和影响,ERP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和基础平台,建立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方案应该与ERP系统协同集成,这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与制胜法宝。

与传统资金管理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ERP环境下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资金集中监控层

这个层次的主要工作是掌握整个集团实时资金动态情况,监控重大、异常资金调动,为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决策,为资金使用提供参考依据,为内部资金余缺提供指导,为绩效考核和资金分析提供依据。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资金监控力度越大越有利于资金集中管理。

(二)资金日常统一集中结算管理层

这个层次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实现资金预算控制,实现资金统一集中结算管理,减少实际资金流动,提高资金周转率。在这个阶段里,通过财务、物流等其他模块信息的集成,建立统一的跨银行的集中结算平台,网上银行管理通过网银接口与银行网络连接,综合集成各合作商业银行的实时数据,实现资金的集中上收,根据预算自动下拨和内部自动转账,达到对集团下属各级企业资金情况的动态监督与控制。因此,假设如下:

H2:资金预算控制得好有利于资金集中管理;

H3:网上银行有利于预算控制;

H4:财务、物流等模块信息的集成有利于对资金进行动态监督。

(三)资金管理决策支持层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方案需要重视资金管理决策系统的建设,通过智能分析采用数据库技术,对资金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及转化,使数据成为可用的信息,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供基本的风险管理、风险监控和资金管理决策平台。内部授权、流程管理可以控制集团内风险,或将成员单位的各种风险转嫁到资本市场,降低和化解集团的资金风险,并通过资本市场,使剩余资金在市场上得到最高回报,为集团资金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这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资金存量分析、资金流量分析、结算资金内部与外部比率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资金头寸预测分析等,为资金管理者提供一目了然的资金管理图景,并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资金预测。因此,假设如下:

H5:资金管理决策系统有利于提供可用信息;

H6:内部授权、流程管理可以控制风险。

三、研究方法与资金集中管理的框架构建

(一)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SEM)是应用线性方程系统表示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以及潜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广义的一般线性模型。和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不同,结构方程模型允许研究人员能够同时检验一批回归方程,而且这些回归方程在模型形式、变量设置、方程假设等方面也与传统回归分析迥然不同。因此,其适用范围较传统回归分析更为多元化。20世纪70年代初,结构方程模型核心概念才被相关研究人员提出,随后这一统计建模及分析方法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我国在资金集中管理的研究中,案例研究的文献居多,这虽然能总结经济中的典型事件,总结经验,促进企业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并为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但这种案例研究明显具有特殊性、主观性和非规范性的特点,缺乏大样本的调查,因此,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资金集中管理的框架构建具有普遍的意义。

由理论与假设可知,资金监控力度、资金预算控制、网上银行、财务及物流等模块信息的集成、资金管理决策系统和内部授权流程管理为模型的潜变量,各个潜变量分别由显变量测量。

(二)问卷设计

通过对大学会计学教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总会计师进行访谈,了解了资金集中管理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效益和非财务效益,收集了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并据此编制成量表式的调查问卷。问卷针对研究涉及的变量,以6个假设为基础,设计12个问题,填写者根据工作经验和个人主观感受作答,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Likert Scale)测量。调查对象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分为五级,即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相对应的分数为5、4、3、2和1分。H1—H6分别代表6个假设,S1—S12分别代表观测变量。假设及观测变量汇总如表1。

统计软件AMOS可以对所输入数据进行分析,对上述提出的结构模型加以拟合,确定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验证各因素对资金集中管理框架构建的影响。

四、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问卷样本是实施了资金集中管理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数据完整并且无随意填写迹象的问卷即认定为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为企业的财务主管或者一般财务人员,回收问卷共146份。

(一)问卷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要正确地反映潜变量,对指标的选取和潜变量的命名,都需要慎重设计和权衡。结构方程分析中,传统方法使用Cronbach α系数来测量问卷的信度,检验每一组问题能否可靠测量出目标变量。表2为AMOS软件计算的信度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所收集到的146份问卷的整体信度比较高,6个潜变量的组成信度Cronbach α值均高于或接近0.5,可知问卷的可信度很高,研究基础得到保障。

(二)模型结果

表3是潜变量对观测变量的负载拟合结果,表中列示了每一个负载的非标准化估计值、标准差、估计值除以标准差的比率、与参数检验值为0的零假设相联系的P值。从P值一栏中可以看出,所有负载均在0.05水平上显著不等于0。

表4是模型中协方差的拟合结果,从P值一栏中可以看出,所有协方差在0.05的水平上显著不为0,所有的协方差关系都达到了显著,说明潜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了实际数据的支持。

表5是模型中潜变量方差拟合结果,从拟合结果看,模型中没有出现太大的无意义方差或者负值的方差,因此,方差的拟合结果是有效的。从P值一栏也可以看出,所有的方差都达到了显著。

以上结果可以通过模型来显示(如图1)。

由以上图表可知,测量模型各个标准化因素负荷系数均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研究所设计的问卷题目可以恰当地表达和衡量各个潜变量。

(三)结构模型分析

1.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结构模型的验证旨在利用SEM分析ERP环境下资金集中管理框架的构建是否受“资金监控力度”等六个因素的影响,需要对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进行评价,如果模型拟合程度高,则可以根据潜变量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检验假设是否成立。

模型拟合度结果如表6:

表6中四个拟合指标都达到了标准值,说明此模型总体上符合拟合要求。

2.潜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表7列示了模型路径,AMOS的分析说明了本问卷设计的合理性,结构方程分析的拟合度较高。研究假设的验证如表所示,六个标准化路径系数均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从而验证了六个研究假设。

H1:资金监控力度越大越有利于资金集中管理(R=0.527,P值=0.046),假设成立。

H2:资金预算控制得好有利于资金集中管理(R=0.686,P值=0.026),假设成立。

H3:网上银行有利于资金集中管理(R=0.553,P值=0.001),假设成立。

H4:财务、物流等模块信息的集成有利于对资金进行动态监督(R=0.537,P值=0.003),假设成立。

H5:资金管理决策系统有利于资金集中管理(R=0.691,P值=***),假设成立。

H6:控制风险有利于资金集中管理(R=0.673,P值=0.007),假设成立。

结果显示模型有良好的拟合度,模型中的观测变量因素负荷达到统计显著水平,模型中的研究假设全部得到验证。影响资金集中管理框架构建因素依次为:控制风险、资金预算控制、资金管理决策系统、网上银行、财务、物流等模块信息的集成、资金监控力度。因此,对这六个环节予以重点关注,使各因素相互协调,将有助于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风险,增强对成员单位的资金控制力度,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有效使用,使资金创造最大的价值增值。

五、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资金集中管理框架构建因素依次为:控制风险、资金预算控制、资金管理决策系统、网上银行、财务、物流等模块信息的集成、资金监控力度。

构建资金集中管理框架的意义在于:应用ERP管理理论对资金集中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归纳,结果表明资金集中管理框架构建不仅取决于在ERP基础上的各公司协调动作,还取决于企业风险的控制能力、资金预算的控制等因素。从实践角度来讲,国内企业利用ERP技术提升资金集中管理水平的时候,应当在理论的指导下抓住重点、理清脉络,通过构建资金集中管理框架,提升管理水平,降低资金成本,加强流量和流速的控制,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 林嵩.结构方程模型原理AMOS应用[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黄芳铭.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与应用[J].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

[4]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张瑞君,邹立,封雪.资金集中管理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11):69-75.

[6] 王松.ERP系统业务流与资金流同步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08(1):80-81.

[7] 邵建华.基于ERP的资金集中管理应用案例及分析[D].天津大学,2005.

[8] 汪路明.基于ERP环境下的企业资金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9):32-33.

[9] 张敏颖.基于ERP系统的货币资金实时监控研究[D].厦门大学,2009.

[10] 陈泽明,徐华.资金集中管理的层次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1):11-12.

[11] 庄国春,王珂珂.网络环境下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6):32-35.

标准化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我国电力能源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和增加,其施工管理工作除了需要满足整体工程项目的可靠性与精准性之外,还要进一步提升建设效率。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电力工程管理的实际需求。在此行业背景下,必须针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标准化工艺技术管理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制定和优化管理策略,以此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标准化工艺技术管理

引言

标准化工艺技术管理作为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施工质量与后续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密切相关,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要求较高,施工流程繁琐复杂,易受施工条件约束,施工质量难以实现可控化。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各类安全隐患,难以为作业人员创设安全作业环境,需进一步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标准化工艺技术管理,保证施工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1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标准化工艺技术管理的内容

电力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工程点多、面积大,受外界因素干扰十分凸显,需全方位做好技术管理,促使各项操作规范化、标准化,保证施工质量达标。一方面,应加强施工图纸审查力度。保证图纸内容满足施工现场需求,对施工现场所需材料进行系统性检查,确保其质量满足要求;施工人员应通过培训后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投入正式施工中,为保证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可靠性提供保证。另一方面,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应以施工单位为首级,联合各单位开展技术交底工作,促使作业人员掌握施工方法、施工重难点,以及针对安全隐患做好防护措施,与设计单位做好沟通,保证施工中出现临时变更图纸,应保证施工、监理及设计单位审核确认签字后,根据项目实际状况进行变更,保证项目有序开展。

2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完善

综合电力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特点,开展作业时必须确保各个施工阶段以及工程项目各个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和施工设计图纸完成所有作业,作业完成后遵照施工规范进行质量验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存在不足,导致产生较多技术变更和施工设计图纸变更,无法如实全面记录工程量的变化情况。缺乏规范化的监管制度对现场施工行为进行约束,导致个别施工人员经常出现不规范的行为,无法保证其施工质量满足专业标准,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

2.2管理人员水平低

部分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质量把控意识,没有合同意识和投资效益观念,管理时没有将项目实际情况与施工图纸进行对比复查,不了解行业规范和设计规范,未核对到场各类物资型号、规格、数量等信息,导致电力工程项目从施工开始与实际建设标准无法达成一致,最终造成工程质量不满足预期,工期延误,出现安全事故等相关问题。

2.3电力施工现场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管理是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影响工程经济效益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国较多电力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都会忽视安全管理工作,导致工程安全性非常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管理人员素养不高,对安全的重要性认知存在不足,导致整个施工阶段不能进行安全监管,各类管理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常因为施工现场的小事故引发大型安全事故,对企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3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标准化工艺技术管理的措施

3.1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

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作为电力工程施工基础保证,应对其高度重视,做好准备阶段技术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工作:(1)完善技术管理标准制度。工程技术标准作为保证电力工程施工举措,是工程施工技术法规,需将其全面落于实处。应加强标准培训,增强标准执行能力,对违规行为应严肃处理。技术管理制度内容较多,包含施工技术交底制度、质量管控制度、验收制度等。(2)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图纸会审作为一项精细化工作,高质量完成该项工作,可减少图纸出现错误,保证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支出。项目部门接收相关图纸之后,应由技术部门负责人为首级开展组织会审工作,并提出审图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提请建设和设计单位安排设计交底,有助于进一步掌握设计意图,提出图纸会审意见并协商解决。图纸会审核心内容包含以下几方面:施工图是否完整,说明是否阐述清楚、资料是否齐全;电力工程施工工艺设备图、结构间关联性是否存在遗漏;设计是否满足国家相关规程,工程中是否存在特殊要求;编制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3.2精细化质量管理监督体制

目前,我国电力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监督不规范的问题,可以建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对施工行为进行约束,提升管理的有效性。采取精细化管理体制,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监督的有效落实,以此构建更完善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构建的过程中,完善和细化管理监督制度。通过建立健全质量体系,使施工和管理变得更规范,具备标准的操作流程,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

3.3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在电力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人员是影响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一线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水平,进一步确保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应进一步强化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定期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使管理者学到更多关于施工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电力企业还可以加强对综合型优质人才的引用,全面强化管理团队的综合水平。

3.4优化安全管理工作

(1)建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并全面落实,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集体树立完善的施工安全意识。(2)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全方位、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将各个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人员,进行基础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確保施工高效有序地向前推进,更安全地完成各类生产任务,为确保电力工程质量和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3)为了进一步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应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严格落实各类技术交底工作。对于任何项目的施工团队而言,技术交底都是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两者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良好手段,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尤其需要针对各类工程死角和细节工程加强交流与沟通,全方位确保电力工程安全施工。另外,在施工现场加装各类安全警示标识提示,避免出现人身伤亡事故。

结语

标准化工艺技术管理作为电力工程的重要部分,其肩负重要职责,若想保证其正常运行,需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应积极掌握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做好质量控制措施,从多方面、多维度采取技术管理策略,保证施工质量可靠性,促使后续电网运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训杰.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施工技术与管理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2):183,185.

[2]黄耀联.关于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管理的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16):1-2.

[3]乔婷婷.基于全过程的电力工程项目标准化造价管理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8):116-117.

[4]龙在川.关于电网工程总承包项目施工角色定位及标准化管理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2):3729.

标准化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 HSE管理体系 运行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的关系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我国近期内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岗位标准化、专业标准化、企业标准化的层层开展、相互促进,达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石油行业现行的HSE(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是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石油行业以来,经过引进转化、丰富发展,已融入到各石油企业单位的管理中,并取得良好的运行绩效。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相辅相成的手段和管理标准。二者都是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及动态管理,都是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使体系更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两者有异曲同工之效,密不可分。通过HSE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促进HSE体系的有效运行,最终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采用量化打分评级的方式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及安全管理效果做出评定,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明确的量的规定,以此来判定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质量标准。而HSE管理体系在评定其运行绩效时只进行定性审核,尚未进行结果的量化评定。因此,石油行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是在已运行的HSE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也是对HSE管理体系运行绩效量化考核的一种方式。

二、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要求与HSE管理体系的运行的一致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通过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层层开展、相互促进的,其要求与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是一致的。

1、岗位达标

岗位达标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标准、规范在生产(管理)岗位得到具体落实和实现的状态。岗位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只有做好每个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安全。

相对于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岗位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作业范围的界定,这个范围主要是由人员、设备、操作、环境条件等因素构成。确定一个岗位首先要明确岗位职责,分析岗位能力需求,识别岗位风险等进而采取系列地组织活动,如岗位责任制的建立,人员的培训与取证,设备的检测与检验,设备设施的操作规程的制定,出现误操作的可能的伤害及应急能力的提高,岗位所需的记录等。

2、专业达标

专业达标是企业专项安全技术工作和生产作业活动和管理达到国家或行业专项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在企业工作的实现状态。不同的生产作业过程,会涉及不同的标准规范和规程,企业应当收集整理和识别相关的标准、规范和规程,在建设和生产作业过程中采用并遵循。

专业达标是以岗位达标为基础,是一个行業内多个岗位达标后的集成。对于石油行业的HSE管理体系来说,要满足专业达标,首先是要分清石油行业中的各个专业,再对不同的专业进行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进行整理,得出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清单,结合工作的实际,将这些要求转化为工作中的制度规程,并严格落实,还要定期进行合规性评价,不断完善标准化的要求。

3、企业达标

企业达标是企业根据国家制定的《企业安全标准化基本规范》及其相应的行业和地方制定的相关考核评分标准达到规范要求的状态,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综合体现。企业达标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的整体体现,专业达标和岗位达标是企业达标的基础、是企业达标在专业工作和每个岗位的逐一实现。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三级达标要求分别对应了HSE管理体系的运行中的单个要素、多个要素与整个体系,因此可以说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与HSE管理体系运行要求是一致的。

三、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对HSE管理体系运行的促进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是国家统一要求,由政府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指导企业实施,具有强制性。而HSE管理体系与安全标准化相辅相成的关系、基本要素的同一性和核心要求的一致性,决定石油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必将有力地促进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1、突出领导作用,促进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领导的决策、参与、支持,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HSE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要着重培养领导干部的安全感召力和安全领导力,让员工“听到”领导在各种场合关乎安全的声音、“看到”领导亲身现场检查安全的身影、“感受到”领导实践安全的行动和努力,通过领导的实际行动引领全体员工对安全理念的认同和对安全管理的参与。二是落实领导安全责任,要明确各级干部的安全职责,使各级干部在安排工作、部署任务、检查落实时,按照自己的安全职责和行为规范约束自身的管理行为,兑现安全承诺,在安全上真正投入时间和资源。三是企业的各级管理者要通过建立明确的安全目标、标准、职责和业绩考核办法,鼓励员工积极的安全行为,用自身的表率作用带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到体系运行的过程中。

2、强化教育培训,促进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是安全生产一项长期的、综合的、基础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单位要将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与HSE体系运行实施相结合,有重点、分层次的开展好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对各级领导的培训。管理者对HSE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对标准化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通过培训提高领导对安全生产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自己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应参与的工作和担负职责。二是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学习标准的有关内容,吃透标准要素内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达到熟悉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掌握本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规范的要素内容,清楚考评办法及评分细则,具备本专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技术能力,使之成为HSE管理的积极推进者。三是抓好全员培训工作。必须对所有现场实际操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员工知道做什么、如何做、什么是符合规定的、什么是违反规定的。把学习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导则、实施规范及评分办法作为全员安全培训主要内容,达到全员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和考评要求,在满足岗位达标、专业达标的基础上确保企业达标。

3、强化危害识别,促进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为危害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手段。企业通过不断完善风险评价组织体系,做到全员、全过程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HSE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就是危害识别与风险控制,体系中所有的要素都是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在建立HSE管理体系时,进行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进行全体人员、全部操作过程、全部设备设施、全部环境条件下的危害识别。因此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推动下,持续进行系统准确全面地危害识别,可以有力提升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为切实搞好此项工作,企业应组织人员按照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基本步骤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危害识别方法,建立识别评价准则,积极发动全员参与,全面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活动。需要指出的是,危险识别与风险评价是一个持续过程。当法律法规变更、操作工艺改变、作业环境变化、或从事新的工作和活动时,都应及时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企业每年应对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结果进行一次评审,及时更新危害和风险信息,保证现场操作人员始终掌握岗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有效的控制措施。

4、抓好考核工作,促进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员工的HSE职责有没有得到落实、体系文件执行有没有产生偏差,关键在于有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考核机制,安全生产标准化量化考评制度提供了很好的方式和实现的可能。企业应把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与HSE日常检查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经常性的对部门、单位、个人的HSE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实行考核项目标准化、指标定量化、检查记录表格化,据此评定部门、单位、个人HSE业绩表现,并将考核结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只有通过严格的、经常性的考核,才能切实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确保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强化作业现场管理,促进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生产现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害因素,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直接手段,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HSE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内容。一是强化作业现场风险管理,积极组织员工对所有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分析,充分认识身边存在的风险,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最大限度消减作业风险,保障作业活动安全。二是强化现场直接作业环节管理,对重点施工现场,特别是工业动火、临时用电、高空作业、进入受限空间、破土作业,在严格执行作业许可证审批制度的同时,强化现场监护,确保作业程序在现场得到有效执行。三是通过现场安全环境的营造,在生产作业现场设置安全禁令、警句格言、警示标识等,时时刻刻提醒员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关注他人的行为,形成全员自觉保障安全的强大合力。

四、结语

通过分析,石油行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正在运行的HSE管理体系是一致的,各单位应当以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为契机,将《企业安全标准化基本规范》的要求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行为准则,并与HSE管理体系运行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企业HSE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来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促进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最终达到降低职业安全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

标准化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烟草行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现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带动国家经济。近年来,我国烟草企业的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依旧有众多待完善之处,尤其是在安全生产方面,有待进一步强化。生产安全与否不仅影响到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还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结合《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YC/T384),探究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在烟草行业发展中的应用,希望为该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烟草行业;应用

分类号:D631.6

引言

在企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当中,实现安全生产是重要的目标,这也是最基本的标准。对于烟草行业来说也是如此。在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过程,企业可以获得安全的作业环境、稳定的设备实施以及先进的规章制度,这对于烟草企业和谐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保证员工的安全、生产的安全是烟草企业生产活动开展的基础[1]。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实行科学的管理。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的支持下,企业可以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分析,结合风险发生规律来构建预防体系,并基于安全生产责任制来对员工管理和员工操作进行规范,使企业时刻保持良好的生产状态。

一、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

安全生产标准化指的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而建立起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对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排查,并针对实际生产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预防体系。同时,还要对员工的生产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员工生产过程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促进企业生产的规范化发展。

在烟草行业,《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YC/T384)的实施是国家全面提高烟草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2]。该规范对烟草企业安全生产的步骤、方法以及标准做出了全面化的阐述,同时对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进行了细化。在员工生产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致力于督促企业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符合安全标准的生产环境,使每一个员工在生产的过程当中都树立起较强的安全意识,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达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以及“企业达标”的标准化建设要求。除此之外,该规范还指出烟草企业要对达标成果进行保持和巩固,在构建起职工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同时提高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水平。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在烟草行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1.有利于落实责任制

在烟草行业当中应用安全生产标准化,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而提高管理与生产活动的规范化水平。从整体上来看,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落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安全生产标准当中覆盖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主张烟草企业为设备构建安全的运行环境、为员工营造稳定的生产环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企业会构建和应用主体责任制度。该制度的推行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有利于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规范。这改善了烟草企业各环节和各岗位分责任的现状,以更为细致、更为长效以及更为深入的方式实现责任落实、提高安全生产的标准化水平[3]。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烟草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当中除了要获得经济上的利益之外,还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应用就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这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同时还可以在行業当中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2.有利于实现规范化的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进一步突出了安全的地位,是落实防范为主、全面治理方针的体现。该体系要求烟草企业在开展生产活动的过程当中完善监管、规范各个生产环节,通过促进各个营销环节相结合的方式来降低发展过程当中的安全风险,有利于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与此同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这有利于员工安全素质的提升。企业也会安排特定的工作人员在各个岗位的操作进行全面监督,并通过设计制度、形成规程、构建模式以及落实方针等方式来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和践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这有利于各个生产环节的规范,提高了生产管理的实效性。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员工、每个工时以及每项工作,都可以实现全过程的安全监管,这有利于在烟草企业当中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除此之外,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当中包含了所有的员工,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在控对象,他们在系统运行的过程当中都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系统的应用可以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状态。

3.有利于促进安全监管体系的落实

在烟草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安全监管体系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二者在实践的过程当中都展现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特征。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应用有利于安全监管体系的建立与落实,这为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安全监管体系属于烟草企业资源认证的科学化标准,属于安全工作开展的标杆,同时也对其他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导。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该体系能够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的重要条件,增强了监管工作的可操作性。在这个基础上,烟草企业可以构建起完善的监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形成平台架构,广泛搜集监管信息,并在对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促进烟草企业稳定发展。

4.有利于实现对生产要素的监管

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当中包含了多样化的生产要素,该体系的应用可以对这些要素进行监管。除了可以对生产材料和操作人员进行监管之外,还可以对生产设备、安全设施以及相关车辆甚至是驾驶员进行监管。与此同时,安全生产标准化具有全员、全岗位以及全环节的特征,可以对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监管,帮助烟草企业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上的隐患,实现安全生产机制的长效运行。《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YC/T384)当中对各个岗位、各个设备以及各个重点危险源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主张烟草企业基于动态化、循环化以及全面化的原则来开展安全监管工作,基于精准化管理实现标准化运行[4]。近年来,从整体上来看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的形势较为平稳,但是各个地区各类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在对这些事故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超过60%的事故都是因为员工操作不规范和规范制度没有有效落实所造成的。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烟草企业不仅可以针对各个岗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同时还可以基于规范化要求来对各个生产要素进行管理,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同时为工作场所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在烟草行业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1.加大管理队伍建设力度

烟草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任务繁重,技术含量也比较高,这对管理者和操作者的能力素质和技术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应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就要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管理的员工队伍。在管理队伍建设的过程当中,烟草企业可以聘请安全生产领域的专家和教授来进行授课与辅导,基于多层次和全领域的原则来开展培训活动,促进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与此同时,烟草行业还要构建分类培训、按岗培训的员工培训体系。具体来说,新入职的员工在进厂从事生产工作之前,要先接受以安全为核心的三级教育培训。对于特种作业人员或者重点岗位的人员,还要定期参加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学习最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了解行业的法律制度,学习应急救援知识。近年来,烟草行业开始向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应用的过程当中也开始运用了各种新的设备和新的技术。因此,企业要将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新技术的操作技巧作为员工培训的重点,将其融入到安全生产领域当中,促进二者的同步发展。

2.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应用的过程当中,要将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作为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烟草企业要基于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来为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比如对于常见的火灾事故和触电事故,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YC/T384.2)中关于安全技术的内容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定期开展消防演练,由专门的工作小组开展安全自查和风险控制工作,从辨识危险源开始对危险进行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对消防器材的登记和检查,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为了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还要重视对安全基础资料的完善。尤其是对于安全生产培训记录、人员资质证书、防雷检测报告以及应急演练资料等,要做好分类整理,及时进行归档。最后,还要将安全隐患的整治作为核心,实行闭环式管理机制[5]。对于日常检查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要明確责任人,做好追踪、检查以及问效。

3.构建安全生产管控体系

在开展生产活动的过程当中,烟草企业需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当中的规定,坚持《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要求,构建起专门的安全生产部门,并在其中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生产整个环节的安全问题进行监管。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安全问题细化的方式来将相关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员工身上,在各个部门当中实行“一把手”的责任制度,构建起完善的安全生产管控体系,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序落实下去。同时,烟草企业还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在岗位操作、设备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构建起完善的安全技术标准。定期对车间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还要制定专项安全检查制度和巡检制度,在检查频率、检查方式以及整改措施方面形成标准,克服安全生产随意性大的问题。

4.强化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较为突出,这会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烟草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当中,要将安全生产文化融入其中,编制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手册,并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帮助员工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与此同时,烟草企业还要营造人人参与的安全生产氛围,定期开展网络答题活动和技能讲座活动,鼓励更多的员工重视安全生产、积极参与到安全生产活动当中来。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将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互结合,使员工在具备专业节能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增强员工在企业当中的归属感,同时也使安全生产标准深入人心。最后,烟草企业还要在生产现场设置安全生产氛围,在重点区域和部位张贴安全提示标志和警告标志,以此来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提醒,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应用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其中包含了多个工作环节和多样化的生产要素。当前,我国烟草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标准化方面还存在不足。在开展生产工作的过程当中,烟草企业要基于《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YC/T384.2),加大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构建生产管控体系并强化安全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江连强,冯长春,秦艳青,潘贤飞,杨柳,高峻,陈玉蓝,卢军,邓全,凌爱芬,朱先洲.烟草可持续发展计划(STP)在四川凉山的评估实践[J].中国烟草学报,2019,25(04):106-112.

[2]刘国愈,杨玉霞,张勇.基于大数据的安全工作专业学习信息平台建设——以中国烟草总公司职工进修学院安全学习信息平台建设为例[J].中国培训,2018(05):49-50.

[3]刘国愈,王娜,边永生.“互联网+安全生产培训”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烟草网络学院安全生产网络分院平台建设为例[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9,13(04):47-50+63.

[4]董高峰,田永峰,尚善斋,雷萍,陈永宽,缪明明,刘志华.用于加热不燃烧(HnB)卷烟的再造烟叶生产工艺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学报,2020,26(01):109-117.

[5]赵华民,蒲强,韩林,王众声,王照军,公茂军,孙东升,陈宪民,张静,王烟军,司强,王朝华,李维梁,朱晓静.山东中烟工业公司“四大中心”经营管理模式创新[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S1):1-23.

上一篇:国际竞争力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酒店绩效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