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制造2025的看法

2023-06-30

第一篇:对中国制造2025的看法

对外国侵略中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的看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业

对外国侵略中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的看法

鸦片战争(1839~1860)

鸦片战争一般称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9世纪中期,中国和英国之间发生了两次战争。

18世纪以来,在英国很多人习惯喝茶,不得不从中国买大量的茶叶,而英国商人却要用大量银元购买中国的茶叶。这银元超过了英国对中国出口的很多商品的金额的和。但是,因为当时中国的贸易只在广东省进行,有限的市场和能出口的商品数量的界限,在贸易上英国有了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英国殖民者以走私毒品鸦片作为牟取暴利及改变贸易逆差的手段,强迫其殖民地印度种植鸦片,再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加工,然后走私到中国贩卖。鸦片在中国很受了欢迎,英国政府通过征收进出口税,都获得了巨额收入。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下达了‘鸦片禁止令’,派林则徐到广东虎门销毁所收缴鸦片。

林则徐到广州之后,用武力销毁了英国人具有的鸦片。对抗中国,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有了5亿以上的国民,但是不能抗衡英国具有的发达的武器,结果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清政府派人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1843年,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让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等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1856年,中国和英国之间还发生了的二次鸦片战争。这时候,英国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与法国联手进攻了中国。通过这次战争,英法联合军从广州攻击到天津,中国终于被逼进困境,又与英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时,中国在天津试图攻击联合军,但是联合军又借这件事之机,再一次进攻了中国,占领到北京。中国与联合军签订了《北京条约》。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变化。原来独立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的状态,原来封建社会的中国变成了半封建社会。虽然,当时有了很多中国国民的牺牲和让人伤心的结。但是,从未来的中国来看,通过这件事,叫醒了很多知识阶层。这件事还当成了以后发生的中国近代化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的动机。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开始的时候带着过去失败的痕迹,但是这些运动让中国的势力逐渐强大。结果,1997年,中国收回了香港岛。从此到现在,中国不断地成长。现在,中国让世界瞩目。各国的新闻和广播等都关注现在的中国。而且,2008年和2010年,各在中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从这么伟大的结果来看,我,来自韩国的女生觉得,鸦片战争起了成立现在的中国的很大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痛苦。

第二篇:对中国税务改革的看法

班级:10营销2班姓名:张文学号:20101508250 2011年两会上有关税收以及税收改革的话题,在全国上下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热烈讨论。这种情形的出现,当然是令人欣慰之事。因为,它至少表明,在时下的中国,人们对于税收地位和作用的认可度和重视度,已经有了相当的提升。这无疑是市场经济趋向成熟的表现。但欣慰之余,将能够看到、听到、搜集到的来自各方面的言论加以梳理并静心体味,却不免泛起一丝隐忧之感。

比如,不少人指责当前中国的税负过重,而主张实施大规模减税。但一旦深问,就中国当前的情形论,需要减多少税,究竟要减哪一个税种的税或减哪一方面的税,并且,合理或适当的税负水平应当是多少,它又如何同政府支出水平对接的时候,却往往没有了下文。

再如,提升个税“起征点”被解读为减轻中低收入者负担的一种举措。且不说“起征点”的说法并不准确,严格的说法应当是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但一旦细究,提升“起征点”所惠及的是现行“起征点”——月收入2000元(若考虑到免税项目,则可能达到3000元)——之上的群体,而现实中国绝大多数工薪阶层的月收入水平并不在此范围之内,为什么要通过提升个税“起征点”而不是通过个税的整体改革给中低收入者减负的时候,似乎又拿不出恰如其分的解释。

又如,许多人对所谓“馒头税”义愤填膺,而要求取消所有针对食品的课税。但一旦被告知,17%的“馒头税”实是增值税,它不仅对包括馒头在内的食品课征,而且,对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消费品都要课征,取消馒头税可能意味着全面取消消费品课税,甚至可能牵涉到份额达40%左右的中国税收收入的时候,接下来的论证又戛然而止了。

还如,车船税法的修订,特别是针对汽车排气量大小而适用不同税负水平的内容,先是被当作推动节能减排的一种政策安排,后来在一片质疑、反对声中大步后退的时候,对其目的,又改用减轻居民负担的说法了。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所有这些,客观上揭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对于中国下一步的税收改革,我们尚缺乏整体考虑和顶层设计。历史与现实一再告诉我们,缺乏顶层设计的任何改革,都难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支离破碎、不成体系。

其实,目前税务改革之所以引起这么热烈的讨论,主要是因为税收涉及到了社会公平,政府清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纠葛问题。

目前我国进行税收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背景因素。

(一)各地方政府违规减免税的现象愈演愈烈

当前,各地为了吸引外资,不惜一切代价,纷纷给予外商各种优惠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按照我国现行的税收管理体制,除中央政府有明确授权的以外,各级地方政府均无权制定税收减免政策。然而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越权制定了各种减免税“土政策”,包括纳税前的减免优惠和纳税之后的税收返还,即先征后返,在税歉入库之后,财政进行“退库”,将税款返还给企业。因为某些税种是中央、地方共享税种,地方如果擅自减免就等于变相剥夺了中央收人。这正是由于地方政府违规减免税导致地方恶性竞争,已经严重阻碍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我国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

(二)地方主体税种缺乏,导致地方政府过于依赖非税收人

当前地方税收体系中税种虽多,但缺乏对地方财力具有决定性影响且长期稳定的税种,税源零晕分散,受制因素多,税源潜力小。而且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偏小,地方税的立法权完令集中在中央,省级以下政府没有地方税的立法权,地方政府不能根据当地公共支出需要及本地区域特征开设税种筹集收入,地方政府收人税收依存度过小,地方税收收入远远满足不了地方财政支f“的需要,越来越依赖各种预算外收入以及举债收入。

进行税收管理体制改革将对我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地方政府收入来源,以及对地方税收体系的建立、地方政府调节经济的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一)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所采取的政策将多元化(二)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将规范化

(三)地方政府将建立起以财产税和行为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四)地方政府调节经济的方式将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

(五)有助于税务公开,避免过度的三公消费,保证政府清廉。还能让民众更好的参与政治生活中,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

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日益凸显的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因为贫富差距加大,而一些富人又为富不仁,引发种种不良影响,社会“仇富”问题严重。初次分配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显然不够。收入再分配面临着平衡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艰巨任务。这时就要税收发挥调节居民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功能。这是涉及民生方面的问题。

总而言之,就中国当前的情势而言,税收改革的顶层设计,起码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究竟要定位于怎样的水平?这不仅需要做国际间的比较,还需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不仅要考虑眼下的中国国情,还要前瞻未来的中国走势;不仅要牵涉税收同经济之间的关系,还要联系政府职能、政府支出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不仅要着眼于政府部门自身的需要,还要同包括企业和居民在内的所有部门、所有利益群体的诉求相协调。

第二,中国的税收究竟要被赋予或应担负怎样的功能?不仅仅满足于取得收入这一传统的功能,还是要同时兼顾调节居民收入和实施宏观调控等可称之为现代税收的所有功能。第三,如果要减税,中国的减税政策究竟要落实或归宿于何处?从根本上说来,所有的税收都来自于企业和居民的缴纳。不论减何种税,最终都会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但不同的税类、不同的税种所涉及的企业和居民群体有所不同,操用不同的减税举措所惠及的企业和居民群体也有所不同,联系到当前中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情势和中国税制体系的前行方向,当前的减税又当以什么样的税类、税种为主并辅之于什么样的举措?

第四,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或基于不同政策目标而选择的税收改革内容固然会有所不同,但当短时的需要同长远的考虑相冲突的时候,究竟是让短时需要服从于长远考虑还是让长远考虑让位于短时需要?如果取短时需要和长远考虑相融合之策,那么,又如何让短时需要的满足不至于损伤长远的考虑?或者,将其对长远考虑的可能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中国税务改革是个任重道远的事情,我们要积极关注,积极参与,才能使改革体现民众意愿,达到预期目标。

第三篇: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看法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经济发展加速,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到目前为止,中国民营企业数目已经超过900万家,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占比超过50%。具体看,在主板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为30.06%,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76.18%,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95.92%。

中国民营企业之所有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首先应归功于国家的提倡鼓励与政策支持,同时,民营企业本身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船小好调头”,无论在市场策略上,还是内部管理机制上都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市场适应能力强,且其经营成本低,自我积累能力强,前期发展势头迅猛。

然而,在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企业经营寿命短的问题一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硬伤。有研究称,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5年,每年有高达10万户以上的民企消亡。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家族式经营管理。从企业治理角度来看,企业过于早夭在于企业并未处理好家族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其制度与治理结构仅仅反映了家族利益。当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家族经营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质量与信誉缺失。有些企业在发展问题上不考虑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结构与机制,加强经营管理,吸纳人才,而是寻找捷径,投机取巧,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甚至丧失信誉制造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最终失去顾客和市场,自食其果。

(3)融资渠道不畅。 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信用不足,银行一般不愿意借款。民营企业资金来源大多是经营者积蓄,家族公共财产,向朋友借款,集团筹资等,这些融资来源渠道窄,规模有限,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些缺陷,成为民营企业进一步扩大的瓶颈之一。

(4)转型带来的阵痛。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撤离中国,国内正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技术与创新成为企业转型新要求,这必然造成一些企业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被市场所抛弃。

实际上,也有相当一些民营企业如华为、联想、海尔等,他们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扩大规模,赢得市场,甚至走向世界。我国民营企业,以科技为导向,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掌握核心竞争力,终会走向成功。

第四篇:我对当下中国教育的看法

我对中国当下教育的看法

13015014

陈猛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古国,自尧舜禹开始,我想教育便已经出现,只是当时没有文字记录下来。最早的文字现在普遍认为是甲骨文。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出现过“教”的形态,可见我国的教育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有教无类”,到现在21世纪“科教兴国”的思想,我国教育的发展从未间断过。但是,21世纪的中国教育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讲教育形态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那么,目前我们国家这三种教育现状是什么样的?

“教育者”,简而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在大多数人眼中,“教师”这个职业被认为是最普遍的教育者。从我们刚步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教师就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陪我们玩耍,教我们读书、认知。在我国古代历史中,有很多师生佳话的美谈,比如孔子对座下弟子因材施教,还有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现代社会,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感动大家的老师,像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为救学生而自己致残的最美教师张丽莉,2014感动中国人物——悬崖边上的护梦人格桑德吉等等,好多好多。但是,21世纪的中国社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社会了。比如一些老师在班级给学生排座也不是按照个子的大小排座,而是看哪个学生送的“礼”多,或者将学习好的学生放在眼睛底下继续严加看管,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就放在班级后面,任其“自生自灭”。这在一些人眼中似乎没什么,他们认为好学生就应该好好管、多管,而坏学生怎么管都是管不好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他们身上就是浪费时间。但是,我认为这已经严重背离了学校教育的根本意图。

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学派创始人——孔丘不就提出过“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么?现代学校很多不是也将“有教无类”作为教育的一个指导思想么?但是,有的学校、老师的想法已经全都变了,他们为了更高的升学率,为了更高的优秀率,早已放弃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只要他们上课不吵不闹,不影响老师讲课,不打扰别人学习,就不会干预他们上课干什么,随你怎么玩,任你怎么睡。“有教无类”似乎只是一个传说,早已抛在脑后。所以好学生更好,坏学生更坏。我想,之所以出现坏学生,也是因为老师对他们的放纵才导致他们变坏的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高傲的称号,不知道在当代社会还有多少老师配得上它。况且,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了那么多关于教师令人惊悚的新闻,平顶山幼儿园园长性侵儿童“小草莓”、海南万宁“校长带女同学开房”,还有最近网上流传的教授诱奸女大学生等等,我只想弱弱地问一句,“校长们,老师们,你们这么屌,其他人怎么看你们,你们造么?而且,现在我国学校的教育,我认为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校为了自己的荣誉,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迫学生们放下自己的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死读书,读死书,其目的就是为了升学、升学、升学。中国的教育现状不就是这样么,小学不努力学习,你就考不上好初中;初中不努力学习,你就考不上好高中;高中不努力学习,你就考不上好大学。所以,学校就会要求老师,怎么讲课,讲什么课,为的就是让学生上一个好大学,顺带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我想在这一点上学校想的是对的。但是学校的一味灌输,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早已被磨没了。就像高考作文,只要你背下来一个差不多的格式,背一些老的不能再老的例子,就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灌输把我们送进了大学,可是到了大学之后呢,情况改善了吗?大学的讲课模式似乎没有变多少,我们是在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可是平时老师对我们不怎么严格要求,课你想去就去,想不去就不去。而一到期末考试时候呢,老师会给画重点,这时很久不见的学生都开始出现了,照着老师给的范围,一字不漏地背下来,考试也不会挂科,也不用担心毕业的问题。可是,老师真的对你负责了么?你真的对自己负责了么?你承认你的大学生活很有意义么?

还有我们大学所开设的一些课程,除了专业课,像什么中国近代史纲要、什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等,我真的想知道学这些有什么意义么?众所周知,中国近代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段耻辱不堪的历史,还要让我们学习。是的,你可以说,勿忘国耻。但是记住是为了什么?我从网络上看到的一段话,大概说的是一道考题,“日本和中国一百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日中战争(我们叫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和中国开火,你认为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社么方面?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以上是日本的考题,而我们中国也有近似的考题“甲午中日战争中方战败,为此中方赔款几何,割地几许?”大家看出什么没,这就是思考,恰恰也是我们教育中缺乏的。所以也就为什么会有我们的留学生去国外学习书本知识掌握得相当好,而动手创新能力却差得很。我想,这不是我们该反思的么?而对于我们国家以后学校教育如何发展,恐怕是一个相当严肃且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广告上不是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么?我想这句话是极对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会无声无息地影响我们。所以家庭教育是比学校教育更直接的教育。但现在,我们国家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的?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都成了“溺爱”,已经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比如,孩子想倒杯水,父母怕孩子被烫,不让孩子动手;孩子相帮忙做家务,父母怕耽误孩子学习,不让做。这样孩子越来越懒,越来越蛮横跋扈。在我们国家,认为小孩子娇嫩,抗寒能力低,而病是冻出来的,所以小孩子总是比成人穿得多,但尽管孩子已经厚成了“棉球”,却还是没完没了地生病;而日本人认为,小孩子只有少穿衣才能增强皮肤温度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抗寒能力、防止生病的目的,所以小孩总是比成人穿得少。中国人育儿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轻锻炼”,在多数人看来,给孩子良好的照顾就是让孩子多吃多穿,至于身体锻炼则可有可无,结果儿童医院总是人满为患,父母们无不抱怨自己的孩子体弱多病。而日本人对儿童的身体锻炼却极为注重,曾提出一个口号:培养不生病的孩子。我在网络上看到一组图片,图片上是冬季,一群日本让你小孩子穿得特别少,甚至露出胳膊和大腿,在寒风中跑步玩耍,图片下面解释的是说这是幼儿园对孩子的锻炼,而日本家长们则表示赞同,没有一个反对。试想一下,如果出现在中国,会是什么情况,会是什么后果。我猜差不多家长上告教委,园长、校长被免职。细想一下真的很可笑。还有,在美国,孩子们上课时随意坐在教室里,不像中国的小朋友一样规规矩矩地坐在椅子上,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此外,美国还有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前几日电视上播的电影《洋妞到我家》里,徐帆饰演的母亲就是典型的溺爱母亲的形象,当她允许自己孩子和交换生出去玩时说道“不要做地铁”、“我们家孩子是要富养的”等等,揭示了中国和美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差别。以日本教育孩子的方式来说,这种锻炼型的养育方式能无疑具有积极主动性,创造条件让孩子适应环境,能使孩子在发展自身能力过程中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向成熟。相比之下,中国人的这种保护型的养育方式则具有消极被动性,创造条件让环境适应孩子,会使孩子惯于依赖外部力量而抑制和减慢自身能力的发展,甚至使一些属于人类本能的生存能力逐渐退化乃至消失。中日两国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反映出两国成人养育孩子的目标不同。日本的父母希望孩子从小能经历艰险,以便从中锻炼出顽强的性格;中国的父母则希望孩子能一帆风顺,并总是尽可能帮助孩子避开逆境。也就是说,中国的父母对培养孩子顽强的性格并不大关心,而把孩子生活得平安看做是两代人共同的幸福,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不要吃任何苦头,这种意识贯穿在中国父母养育孩子的全过程中。值得指出的是,日本注重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并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逆境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这是我们中国人难以做到的。

在日本,每个周末,父母们都会带着孩子们去公园,去游乐场游玩,还有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玩沙子。美国的孩子们周末也会快乐地玩耍,有的社区还会有社区活动组织儿童做游戏。可是我们中国孩子的周末是什么样子的?一到周末,还在睡梦中的孩子们被叫醒,被父母逼着去上各种补习班,学习各种特长,钢琴、绘画、英语,各种班应有尽有。孩子们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对于这些补习班,我想吐槽一下奥数,父母你们逼着孩子学那么难的数学有什么用?以后生活中会用得到么?现在是电子信息时代,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可以说所有计算都能通过计算机完成。学那么难的数学有什么用?以后买米买面买菜用得着么?除非你让想让孩子成为陈景润那样的数学家。但现状是,父母不允许孩子把时间浪费在电脑上,甚至不许孩子碰电脑。有没有想过这或许是孩子逃课去网吧的一大原因?也许有的父母会说,人家的孩子都去补习班,不玩电脑,我们怎么能不和人家比?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可是不知道父母们想过没有,刚一起跑就给孩子背上那么多的东西,他们会比别人跑得快么?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上,可以说,某个社会的风气是该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反映。那么,问题来了,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各种麻烦、各种问题困扰着我们,理所当然,儿童也会受到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如今你走在马路上,看到一位乞讨的乞丐你会给他钱么?看到一位摔倒的老爷爷老奶奶你会上前去扶他(她)么?我猜你肯定不会去,因为你怕惹上麻烦。2014年央视春晚郝建和玛丽演的小品《扶不扶》大家都看过吧,老太太自己摔到了,郝建不敢上前扶,过来一个骑自行车的,郝建让那个骑自行车的扶,那个人说:“快走。”郝建问他为什么不扶,那个男人说:“这么跟你说吧,哥以前开的是大奔。”看到这儿,大伙笑了,我也笑了。可是笑容的背后,却隐藏着悲伤:什么时候我们做一件好事都这么奢侈了?这个社会是怎么了?这样一种社会问题已经让人心变冷。作为父母、长辈,我们不去做好事,不给孩子起一个榜样的作用,还告诫孩子不要去管闲事,那么,我们的孩子怎么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怎么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21世纪难道只能在嘴上说说、在纸上写写而已么?没有一个好的社会风气,如何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我真的是想不出答案了。

学校作为一种教育形态,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如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门的经过职业培训的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教育经费、有精心设计的课程和学习计划、有比较及时的学习反馈和学习成就评价机制等等。正是由于学校教育的这些特征,他才能成为一种主导性的现代教育形态。可是,灌输式的教育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一些师德败坏的“教狮”、“教兽”们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教育不仅令我们担忧。在中国,传统的“家学”对于保存和发展中国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天,家庭的教育作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方面,更是学校无法取代的。由于今日的学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家庭教育更为人们所看重。但是,父母们施加给孩子们太多的压力,孩子们像笼中鸟,没有自由,畸形的家庭教育已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社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自古就有,社会制度的教育是指当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对于个体的态度、行为和理念也有塑造的作用。一个各方面良好的社会制度有助于个体德行的形成和发展。但是我们现在生活着的社会已经不像过去那么简单了,各种社会问题、各种危机,孩子们能长成什么样?或好或坏?一个各种教育空间、各种教育场所都有弊端显露的地方,还天天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口号,我想问一下,一切真的为了孩子么?真的为了孩子的一切么?当今社会培养出来的孩子,难道真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么?我想,是时候深思了。

参考资料: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第二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6159270100jyq5.ht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ee6ff90102e6pz.html

第五篇:对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看法

经管系 国贸专业 马亭亭

学号4110516128

“我们的学校为何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在考虑这个问题的同时,我想,关于对中国当代教育制度的思考与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制度虽然比我国以前古代科举考试大有进步并且现在也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的制度与体制,但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与不足。

首先,我们的教育理念貌似是以培养全能学生为目标,总想着要以后的孩子什么都行。这就给儿童教育时期的他们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他们没有快乐的童年,没有自由的青春,有的只是家长,老师,学校给安排的一次次辅导与考试。还无法辨别对错的他们在千万父母铺就的相似道路上跌跌撞撞的过了小学,过了中学,然后他们大多数离开了父母,来到了寄宿的高中,远离父母的他们丝毫得不到清闲,他们又被赋予了高考的重任,在书本摞成的教室里掌握做题技巧、考试方法,然后高考,在有地域保护这个不公平的条件下,有的人去了清华,有人进了专科。不公平的教育条件下又有不公平的选拔制度,造就了一部分人去了天堂一部分人下了地狱。

另外,伴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的缺点也暴露无疑。让我们来看一下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出发点就不对——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与考试有关的就学,

与考试无关的就不学;还有的同学干脆就没学,天天沉迷在游戏中,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大学生在考场上作弊成风,每次考完试,地上总是撒满了缩印版的小抄——现代科技为广大学子们“造福”啊!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踏踏实实的将自己本专业的学识与技能学好,而是靠着浑水摸鱼,投机取巧通过考试,而且大学也没有多少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务实精神。

中国的教育是极为刻板的,因为在中国教育首先意味着对权威的顺从。在中国的这种教育制度下,撑死也出不了爱因斯坦这样的人的,因为中国的学生只敢去想老师教过的知识,老师没教过的知识,那是从来不敢想的。如果你自己有了什么新的想法,一定想在试卷上显摆一下,马上就会被打上一个红红的大叉。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有许许多多的大笑话。比如中学的现代文阅读,有一位作家(余华)他的一篇文章被选做了现代文阅读题的材料,他的儿子被题目难住了,就让爸爸帮着做,结果爸爸全做错了!真的,各位如果不相信,你们立马去弄一份高考的试卷,把现代文阅读做一下,凭你什么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的,全部叫你人仰马翻!你就是鲁迅、郭沬若来了也白搭。老师的答案是不容争辩的。还有我们的政治课,那哪里有一点严肃可言,简直就是世上下流和弱智的同义词。真难为这些老师这么些年是怎么教过来的。就是自然科学,它的死板与教条也让人难于忍受。只要是高考中曾出现过的题目,只要是高考曾经定下的答题标准,你就不能有任何改动,明明你是对的都不行!

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之下,我们怎么能出什么诺贝尔奖?除了教出

一大批亦步亦趋的蠢货之外,这样的教育还能干什么?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就在于儒教对权威的迷信和对师道尊严的盲目提倡。而这又是儒教“明人伦”理念的恶果之一。 所以说在我们当今的教育制度下还残存着封建教育的阴影和束缚。

对于最近闹得满城风雨的南科大事件,我想就是教育的一次非常好的探索,虽然努力的是一位老人而不是中国政府,但是,这也告诉我们中国教育的探索还是永无止境的,中国的教育还不是一潭死水。

综上所述,我觉得,在现今的教育制度下中国教育机构应该反省反思而后学习先进、符合创造人才的教育体制与理念,将中国教育、科教兴国方案提升到一个新的领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林家铺子读后感3000字下一篇:军训心得体会200字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