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2023-04-14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体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体验心得体会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的,而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通过这一年来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对综合实践课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理论上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它超越课本,超越封闭的课堂,走向自然,面向社会的一门科学。它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这对我们老师来讲也是一种全新的体会,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各个学校在综合实践课程上选材设计领域宽广,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包装表示调查》、《我们身边的垃圾食品---开题课》、《舌尖上的浪费》等,有推广家乡特产的《走进家乡特产----孟津大鸭梨》、有与课本知识完美融合的《我与廉洁同行》等,还有陶冶学生情操的《发现身边的美》、《献给母亲的歌》等。在内容上也是丰富多彩,形式上各式各样,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轻松,玩的愉快,而我们上课的老师也陶醉其中,受益匪浅。我最深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是一节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在这么多课程中,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六年级杨艳如老师讲的《感恩母爱》。从她站上讲台,用深情的话语讲述我们所在的学校,学校里的留守儿童,他们一年只能见爸爸妈妈两次„„我就已经热泪盈眶了,因为我想到我的学生们,他们又何尝不是呢?而通过学校组织的“访万家”活动让我对我的学生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中间有的人或许在学校是差生,但是在家却懂事的让你心疼。尽管这样,他们有的父母却因为各种原因抛弃或离开了他们。当我看到台上有的舞蹈老师不顾身怀六甲的身体,在台上翩翩起舞的时候,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像断了线的珠子浸湿了。在伴舞音乐停止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是送给作为准妈妈的老师的,也是送给全天下所有母亲的。老师对母亲的爱,对学生的殷殷希望也感染了全班的学生,之后他们也使出浑身解数,用自己的方式传递对母亲的爱。有诗朗诵、唱歌、书信、手工作品、舞蹈等。学生们的多才多艺也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大饱眼福。还有一节关于美食的课程《走进家乡的特产---孟津大鸭梨》一课也让我印象深刻。在家乡特产这一课上,老师还让我们现场品尝了大鸭梨,真是既饱了眼福有饱了口福。

通过这几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达到最佳的状态,创造最好的效果。还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玩的愉快,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原来是这么快乐的事情,享受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人能力,以及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还让我对15+30这个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者,而是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所有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他们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让我再次认清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我们身边的垃圾》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小组的作用更为明显。如果没有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怎么能做出各种各样的废物利用,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与他人合作。任何一项活动的展开,都不离不开团队。虽然,在我的课堂上也在推行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形式上,觉得只要让学生凑在一起讨论了,就是合作了、探究了。通过今年的实践,让我深刻检讨自己:要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做一个善挖掘学生潜能的老师,而不是一个保姆式的老师。

第三,一个活动的成功,其组织者也是功不可没的。这就凸显了教师的重要性,虽然我们不再扮演传道授业的角色,但是从主题的确立、方案的制定、学生的分组,查找资料以及从中的协调,到最后的成果展示,教师的专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让学生收获更丰富的知识,同时我们自身也得到提高。

第四,通过这一年来的活动让我看到了综合实践的重要意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搜集整理能力,探索求知能力,团结互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交流能力,写作能力,亲近大自然的能力。老师在此活动中,大家一致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重新认识了学生。除了各种能力有了提高外,还了解到了学生的许多心声,以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更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在我们偏远的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薄弱,思想比较落后,教学条件差,因此我们更应多开展类似的活动,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认真的寻找适合学生、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二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摘要 道德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反思性,可以通过模拟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角色转换、亲身体验和观点碰撞来实现。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实践 体验 实践活动 模拟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目标和实施的过程来看,道德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之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绝不能忽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须贯穿其中。

(一) 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道德教育误区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置的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经验与生活,又高于其经验和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它突破了传统课程的课程形式、教学内容、实施方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由于传统课程的经验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存在许多误区,综合实践活动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

1、重资料收集,忽视活动开展

适量的资料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基础,利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收集有关主题的文字、图片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传统的学校管理、教学观念和学校设备等诸方面的原因,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偏离了轨道。综合实践活动的重心由实践活动转移到收集资料,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作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阅读资料、分析资料的传统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体验活动变成了德育思想资料的收集、阅读、展示,把德育体验活动当作纯粹的说教。

2、注重“实践”之名,忽视“实践”之实

传统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社会实践活动,忽视实践活动的体验。传统的道德教学注重说教,忽视实践活动的体验。传统的道德教育活动中开展的一些活动绝大多数是角色模拟活动,缺少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绝少真正的体验。模拟表演组合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主要因素,企图帮助儿童在某种假设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得到体验道德学习。模拟表演简化了现实实践活动的要素,特别是省略了实践活动中的不可预知要素,减少了儿童在活动中的灵活应变能力,缺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减弱了儿童对社会道德的洞察力。

3、注重活动形式,忽视亲身体验

儿童道德是在参与实际生活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有更深、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逐渐养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对缺少直接经验的儿童来说是苍白无力的,同样只有形式没有实质、缺少儿童亲身体验的道德实践活动也是收效甚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道德教育的途径

1、模拟活动中的道德教育

模拟活动是通过模拟现实活动的主要因素,让儿童了解现实活动中的各种要素的基本关系,从而帮助儿童在一种假设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模拟活动可以排除因实施不当而可能造成的种种社会不利影响或生命财产的损失,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儿童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模拟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撤离火灾现场

某校三到六年级18个班级,1000多名师生与某市消防队联合开展一系列的消防演习,其中“撤离模拟火灾现场”是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这次活动前后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校园里突然响起火灾警报,有人在广播里喊话:前教学楼发生火灾,请前教学楼的全体师生快速、有序地撤离火灾现场,到风雨操场集中。前教学楼发生一片骚动,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按规定撤离路线快速、整齐、安静地撤离模拟火灾现场,到达目的地。

镜头二`:活动后,在六年级

(三)班的教室里师生共同展开讨论: 师: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有哪些收获?

生:2003年在吉林、海宁发生的特大火灾中死伤人数巨大,主要是人们缺少必要的火灾逃生训练。

生:我们在火灾或其它灾害的逃生过程中,必须有次序、快速地撤离灾害现场,千万不能争先恐后,以免造成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

生:我们小学生必须学会必要的逃生本领。

生:在火灾发生时,我们小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撤离火灾现场,并拨火警119。 师:在这次模拟活动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 生:我们在撤离教室时有争先恐后的现象。

生:在下楼梯时,有的同学互相推挤,还有的同学不靠右走,造成楼梯拥挤,导致同学摔倒。

许多活动具有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在活动实施中可能造成种种社会不利影响或生命财产的损失。让儿童参加这些活动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这又是儿童生活经历和道德体验中不可缺少的。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模拟撤离火灾、洪水、地震、火山爆发、台风等自然灾害现场的过程的活动让儿童亲身经历个人活动要服从集体活动、个体之间要互帮互助的道德体验,对儿童进行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的道德教育,同时也增强儿童的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组织模拟交通指挥、抢救病人等活动,让儿童扮演社会人员的角色,了解社会人员的职业,养成尊重和维护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和习惯。

2、实践活动中的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实践”,“道德教育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儿童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道德体验主要通过儿童参加社会活动来实现的。

小鬼当家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和“小公主”,经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包办一切家务劳动,造成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差、自我生存能力弱,对家务劳动产生错误的理解。某校三年级

(一)班利用“五一”七天长假开展了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小鬼当家”。以下是此次活动的一个镜头:

一天下午,佳琪决定自己动手为全家做一桌好菜。先做一个红烧鲫鱼吧!佳琪好不容易从水斗里捉起一条鲫鱼,手一用力鲫鱼有从手里滑出去了,掉到了地上。佳琪拿起菜刀

给鲫鱼去鳞,刚刮了一刀,鱼又逃走了,噼哩啪啦地跳了起来,满地是鱼鳞,花了半个小时,终于把鱼鳞花干净了。现在开始杀鱼了,一手拿菜刀,一手用力把鱼按在地上,狠狠地割了一刀,鱼又逃走了,鱼血溅了一身。过了十几分钟,终于把鱼洗干净了。开始烧鱼吧!佳琪点着火,到上油,一手拿鱼提得老高老高,一手拿着锅盖当盾牌,鱼刚放到锅里,油哗啦啦地响了起来,佳琪吓得连退数步。过了一会儿,鱼烧好了,可是糊了。嗨,烧菜真累啊!

通过参加家务劳动,让儿童亲身体验家务劳动的繁琐和劳累,从而使儿童知道父母做家务的辛苦,养成儿童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增强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意识。

通过参加社会服务活动,让儿童增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体验服务的充实和愉悦,培养儿童自觉维护社区形象,逐步形成建设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通过参加环保活动,让儿童初步领悟环境对人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养成保护与珍惜环境的习惯。

通过与他人合作,让儿童愿意与人交往、友好相处、共同成长,让儿童乐于与人合作,共享成功的快乐,勇于承担责任,学会倾听别人、尊重别人、宽容别人。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道德教育的指导策略

1、模拟活动中的角色转换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模拟活动要求儿童在教师或专职人员的指导下模拟社会供职人员,在现实的环境中了解某种社会职业和体验某种社会职业的工作经历,从而养成儿童尊重各种社会公职人员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的行为和习惯。在模拟活动中,只有儿童把自己转换成社会公职人员的角色,融入社会职业的工作环境,才能机会进行道德体验学习。

红领巾跳蚤市场

红领巾跳蚤市场是我校的传统活动,每个月第二周的周四中午,有一个级段的学生设摊,把自己看过的书和一些工艺品与同学交易,交易所得的部分钱捐给学校爱心基金会。每次活动有五六百师生参与。以下是一次交易活动对话:

销售员:(一位同学从摊前走过。)欢迎光临,请问你需要点什么?请随便挑吧! 顾客:我看看这个套娃,可以吗? 销售员:当然可以,我先给你介绍一下(边介绍边演示):这是一套木制工艺品,由大小不同的六个娃娃组成,可以从小到大套在一起。

顾客:(仔细地看每一个套娃)这个套娃多少钱? 销售员:15元可以吗? 顾客:太贵了,便宜一点。 销售员:10元怎么样? 顾客:还是太贵,8元可以吗? 销售员:8元可以。 顾客:给你10元。

销售员:找您2元,请当面点清。 顾客:再见。

销售员:欢迎您下次光临!

在“红领巾跳蚤市场”的活动中,儿童扮演“销售员”的角色,体验销售员的工作经历,从而得到道德体验学习。

在模拟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儿童进行角色再认识。参与活动前教师要求儿童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儿童实地观察模拟角色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况,学习模拟角色的简单的职业技能,对模拟角色进行再认识。

在模拟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儿童参与模拟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儿童必须全身性地投入活动,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到的职业技能在现实的环境中进行道德体验学习,亲身体验社会公职人员的工作经历,才能逐步养成尊重他人人格和劳动成果的行为和习惯。

在模拟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儿童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对自己在活动的种种表现进行反思,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观点进行反思,促使儿童提升活动的体验,帮助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2、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

儿童的道德体验学习绝大多数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儿童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必须让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亲身体验,使儿童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心残疾人

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我校六年级

(四)班开展了主题为“关心残疾人”综合实践系列活动。以下是此次活动的一个镜头:

某某老人因病造成下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平时靠邻居照顾,足不出户。这天同学们带着崭新的轮椅、丰富的食品和劳动工具走进了某某老人的家,和老人度过了幸福的一天。一部分学生留在家里帮老人打扫卫生、洗刷衣服,还给老人做了一桌丰富的午餐。另一部分学生先给老人洗澡、梳头,让老人换上崭新的衣裳,扶老人坐上崭新的轮椅,推着老人游遍了三江六岸。

儿童的生活经验少,实践能力弱,对突发事情的应变能力差,因此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前教师有必要帮助儿童制定活动计划,保证道德题活动的进行。活动计划应考虑到活动范围、服务对象、安全因素、可能碰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儿童在感知有关“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我”与自身的“关系”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产生“我”感受,形成“我”的态度。在“我”感知到的知识和“我”的感受、“我”的态度的体验中,锻炼儿童掌握“我”的能力。有了“我”感知到知识,形成“我”的态度,锻炼了“我”能力,最后通过反复实践体验养成“我”的习惯。

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儿童通过写日记、交谈等方式对自己在实践活动的种种表现进行反思,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观点进行反思,促使儿童提升活动的体验,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辩论中的观点碰撞

儿童具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某一种社会现象已有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可能是稚嫩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稚嫩或错误的观点对儿童道德行为认识和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教师要指导儿童暴露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辩论:如何使用压岁钱

春节刚过,每个学生的手头上都有一笔数目不菲的压岁钱。为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压岁钱,我校五年级

(一)班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如何使用压岁钱”的辩论。

主持人:压岁钱是长辈对我们晚辈的美好祝愿,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压岁钱,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呢?

学生甲:我可以把压岁钱存起来,供自己上大学时使用。

学生乙:我先把压岁钱存起来,当家里买房子的时候,把他取出来交给爸爸妈妈。 学生丙:我将压岁钱的一部分用来缴纳书学费,一部分用来买学习用品。

学生丁:压岁钱是我的私有财产,我爱怎么用就怎么用,我想用时就用。 学生甲:你的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学生丙:我们小学生没有能力挣钱,使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用父母的汗水换来的,怎么能随便使用呢?

学生戊:我将压岁钱的其中一部分捐给学校爱心基金会,其他的捐给希望工程。 学生己:我把压岁钱的一部分捐给灾区人们,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

在辩论中教师要鼓励儿童毫无保留地呈现自己的观点。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儿童不愿意发表自己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观点或对某人表现的具体评价,天长日久,必定使儿童养成不良的道德行为。教师要打消儿童的顾虑,让他们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辩论中教师要鼓励儿童根据事实大胆地解剖自己的或别人的观点,同时要引导儿童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保留自己的观点。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实践体验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将成为学校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社会教育综合时间活动教育》张茂聪 吴

梓,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中小学道德专题》朱小曼主编

4.《教学原理: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施良方 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李志宏 王晓文 姜平,新华出版社,2000

第三篇:开展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激发队员热爱家乡情感

——整合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如 东 县 河 口 镇 河 口 小 学薛 强薛如峰

一、课题提出

1. 农村小学的少先队员爱家乡吗?

“我选择城市!”“到城市里去工作!”——当我问

五、六年级的队员:长大了你想在家乡农村工作还是到城市去工作时,绝大部分队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城市,只有个别队员选择了农村。

是呀,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以前,农村曾经是落后、贫穷的代名词。但是,二十世纪末以来,农村与城镇的差别越来越小,相对富裕农村甚至比一些城镇的生活要优越!近期,不是出现了一些城镇居民迁户农村吗?——那么,这些现代的农村孩子为什么,还这样愿意远离家乡,到城市里去工作,而不愿建设自己的家乡呢?

随着课改的深入,体验教育思想之风的吹拂,让我们辅导员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首先,我们的传统少先队 “爱家乡”教育活动没有紧密联系队员的生活——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却不知家乡的巨变,农村的富裕!其次,虽然爱家乡的教育活动搞得不少,但教育没有深入队员的内心,活动中缺乏深刻地积极的体验,“爱家乡”仅停留于道德认知的层面,不可能内化为稳定意识,更不可能外化为相应的行为!

2.农村小学的作文条件比城市小学差吗?

农村小队员与城市小队员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队员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队员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再加之由于教材有城市化的倾向,所以,有人把这一差距归结为农村小学的作文条件比城市小学差所致。

显然,这是个借口!

《课标》中“课程标准”部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队员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

如何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呢?帮助队员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队员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队员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课程标准》)

因此,我充分利用农村的教育教学的特有资源,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让队员走进生活,置身于熟视无睹地农村大世界,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体验先辈精神,叙崇敬之情。体验家乡富饶,倾自豪之情。体

验家乡巨变,抒振奋之情。体验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这既为队员们解决了习作时“无米”之苦,寻着了习作的活水之源;又激发了对热爱家乡情感,初步树立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理想,陶冶了队员的情操。作文时,文思如泉涌,说不完的话,道不完地情:深刻的体验使队员的作文更加生动,而习作的训练也梳理了队员的情感,深化了队员的体验,进而达到了教书与育人并举的目的——我将这类教育活动称为“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二、六种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

1、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小队员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队员,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队员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队员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队员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队员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自然也滋生了爱家乡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2、体验先辈精神,叙崇敬之情。

先辈们的事迹与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笔宝贵的资源。首先,从抗日战争到越南反击战,我们镇上就有一百三十多位英雄烈士(在我镇烈士事迹陈列室都有介绍);其次,在经济建设中,涌现出一批立足家乡,建设家乡的“土企业家”。他们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爱家乡教育活动的好教材。我让队员去了解烈士事迹的老人,拜访目睹英雄事迹的前辈,采访建设家乡的“土企业家”;参观烈士陵园;查阅资料等活动,让队员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建设家乡的理想萌芽就会破土而出!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此时,进行习作练习,队员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出激情,发出了立志建设家乡的呐喊!这与以前空洞的口号式习作截然两样!——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同学们的感情,净化了同学的心灵。

3、体验家乡富饶,倾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队员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队员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队员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临海的我们还可以去跳“海上迪斯科”,品尝文蛤之类鲜美无比的海鲜。使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鱼米之乡的幸福,长在沿海地区的优越,从而激

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队员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4、体验家乡巨变,抒振奋之情。

随着计划经济的淘汰,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这又是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中天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的企业、养殖专业户、经济农作物种植专业户、成片的蚕桑绿带等,既有都市现代气息,又有都市没有的幽静的农村小镇,让队员充分的感受到了农村早已不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而是现代都市人所追求而不得“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在主题班会上,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生活在都市与农村的不同感受说起„„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家乡的未来„„队员太兴奋了,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队员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使队员更加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的理想。

5、体验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队员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6、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

“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班级责任田”大显身手。让队员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地,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队员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更重要的是更加尊重农民,不再鄙视农民,不再将 “跳农门”作为努力学习目的!

三、开展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1、坚持教书育人并举——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保证 在开展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队员的习作之所以难以跳出“费时多,效率低”的怪圈,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视野没有能够“跳出语文来教学语文”,死死地盯住“文字编织术”不放!丢开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目标:队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不仅是习文,更是育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语文”教语文。立足育人的高度,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习作的过程成为队员生命历程中一段段真实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才得以成功,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情感的激发与强化——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 也有一些教师在让队员走出教室,体验生活,但队员的习作还是干巴巴的,缺乏感情,“爱家乡”的教育目标也没达成,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在活动中没有注重队员积极性情感的激发与强化,队员所获得的表象没有得以凸显、丰满,所获得的信息没有得到梳理而混乱、主次不清,更没有刻上清晰的情感之印!因而出现:所写之物在眼前,却言之无物;眼前之事虽感人,却言之无情之类的似怪而不怪的现象;也出现了嘴上爱家乡,内心却相反的教育结果!

因此,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相机地激发队员的情感,捕捉队员细微的情感变化,及时强化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让队员带着积极而强烈的情感去写作文。在队员享受大自然之美时,强化他们的愉悦之情;认识到家乡富裕时,强化他们的自豪之情;„„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发挥农村小学特有的优势,开展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能较大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又能有效地培养队员热爱家乡的情感,从小树立立足农村,建设家乡的理想!是符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综合实践活动 ,也是少先队体验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体验教育活动之一。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 活动主题:我们身边的塑料

一 、活动背景:塑料从诞生到现在虽算不上历史悠久,但塑料制品却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塑料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认识塑料,了解塑料不仅能使孩子们加强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加强环保意识。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 、活动目标:

1、使同学们具有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良好品质,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知识面。

3 、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力、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 三 、活动过程:创设活动情境:

1、很高兴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活,走进科学。

教师说: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种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平时也存在,只是这回格外的触动我,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照片。

2、你们觉得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哪来那么多塑料袋呢?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现象呢?在我们泰州,生活中有很多陋习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什么叫陋习?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惯。比如;(让学生说)随地吐痰、顺手扔垃圾等

但很少有人觉得不正常,是不是?但往往正是因为人们不以为然、满不在乎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你们说对吗?

3、现在我给同学们挖一个智力陷阱,看你会不会身陷其中?怎么样,敢不敢接招?请听题(音乐2下):白纸、白布废弃后是不是“白色污染”?(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目前,“白色污染”困扰着世界上许多个国家确确实实为我们人类出了一大难题,但是,这个难题被我攻克了。 我决定:向联合国卫生组织倡议一下:世界各国一律禁止生产塑料制品,你们看咋样?

4、学生一定会就塑料的好处发表看法。教师也可拿实物对同学们进行提示:吉他、跳绳等。 照片:百叶窗、电视、滑板车、钢琴、汽车方向盘等。

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具贴在黑板上:吃、喝、穿、玩儿、乐器、装饰材料、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家具、农业等。

教师说: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它的诞生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到底是祸还是福呢?怎么样?想进一步了解塑料吗?先给我们这次活动起一个主题吧!

5、确立活动主题的名字

6、给同学们思考讨论的时间,明确自己最想探究的内容。教师下去指导,适当引导同学们拓展思路。

7、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将其一一写在黑板上。指导同学们自己进行归纳整理。

8、将问题分成几类。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坐成一组。(如一组人太多就将一组分成两组)。

9、同学们进行研究讨论,教师到各组指导。加背景音乐。

10、同学们介绍活动方案。加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11、交流完活动方案,教师进行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 水火箭的制作与发射

一、 活动简介:

火箭点火后向下喷射高温高压气体,喷火的箭称火箭。目前,在模型商店能买到的是用炎药点火燃烧产生反冲的“火箭”,效果当然好,但每发射一次需要400元左右的经费,这对于中学生来讲只能望而生畏。 现在介绍一种并不喷火,而是在高压空气作用下喷火的箭,叫“水火箭”。找个大号可乐瓶,将它装饰成火箭的形状。瓶内注入一部分水,在瓶口塞上一个装有自行车内胎气门嘴芯的橡皮塞,瓶内水和气迅速喷出,推动瓶体冲向空中。

这项制作、发射活动,近年来在日本的青少年中普通开展。1993年在我国桂林召开的冲外物理教师学术交流会上,由日本的“山猫”学会介绍到我国,这项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材料易得,废物利用;

2、 制作简单,发射简便,任何中学生均可操作;

3、 趣味性强,一般可发射十米高;

4、 安全性好,喷水不喷火;

5、 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二、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火箭发射的有关科学知识,懂得航天火箭的原理,了解国内外火箭发射的历史;

2、 通过水火箭制作与发射活动,让学生体验整个过程,逐步提高动手能力;

3、 为了提高火箭发射高度,让学生学会分析改进实验方法,及提高实验效果的科学工作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4、 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及认真细致、敢于创新、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 活动准备:

1、场地:

制作火箭——教室或实验室; 发射场——操场或宽阔地。

2、器材:

①可乐瓶(腰部勿弯曲) 每组2个 ②透明胶带 每组1卷 ③即时贴单面纸 每组若干 ④剪刀 每组1组

⑤模型专用锯(或钢锯条代) 每组1把 ⑥带气门嘴、芯的橡皮塞 全班1-2个 ⑦实验室用铁架台及铁环 全班1-2个 ⑧打气筒(高压气筒最适宜) 全班1-2个 ⑨自来水及水桶 全班1-2个

3、学生课前探究安排:

① 分好小组,选好组长,分组了解有关国内外火箭发射的历史资料,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也可以是网上查找,也可以是去图书室查阅有图片更好),由组长负责整理汇报本小组收集到的资料。

② 让一两个小组去尝试制作、发射一下,记录大致的体会,并把尝试制作与发射中所遇到的问题带进课堂,尝试制作的模型也带进课堂。

4、教师准备:

① 一个完整的水火箭范作。

② 带气门嘴、芯的橡皮塞,课前由教师制作。方法是:找3白橡皮塞将下头切去5MM,(如用4号白橡塞就从大头切去5MM),用钻孔器化学(实验室用)按自行车门嘴的筒管的直径大小,钻一孔,把气门嘴固定在橡皮塞上。

四、 课时安排:2课时。

五、 活动过程:

1、 组织教学,导出活动课题。

2、 组内讨论,反馈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由组长负责整理汇报。 ① 国内外有关火箭发展的历史知识。 ② 火箭发射的原理。

③ 尝试小组汇报制作发射水火箭的方法与体会,回答火箭发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把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3、 教师出示范作,并作简要讲解,有的问题可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解决方案。 ① 火箭头是圆锥体,在制作过程中是难点。教师作重点演示。

② 发射时橡皮塞塞得越紧,瓶内充的气体越多,发射越高。因此要用力将皮塞塞紧,还可用锉刀把橡皮塞锉成近似圆柱体可使塞与瓶口接触面大,塞得紧。

③ 瓶内注水大约在1/3至1/2之间,可实验决定。瓶内的大气压大约在4-5个大气压。超过5个大气压瓶体容易破裂。

④ 强调使用工具时,要保护好桌面及环境,并注意安全。

4、 原理分析研究及讨论。

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箭体向下喷出气和水,由于它们的反冲作用使之迅速升空。整个过程是一个用压缩空气达到储存能力,而后瞬间释放,推动箭体向上运动的过程。水作为火箭发射时的喷射物质,它的喷射速度与物质的多少是关键。

气压式水火箭在飞行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暂时忽略不计。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推导得出火箭在某一时刻的速度V,有下列关系式: 式中:v为某时刻喷出的水相对于箭体的速度;M水为注入瓶中水的质量;M瓶为瓶体的质量。

从上式可看出水火箭的速度与水喷出的相对速度V成正比;还与瓶体的质量M瓶和注入水的质量M水有关。要使水火箭上升得高,必须增大它的速度。加法有二:

1、 增大瓶内压缩空气的压强,从而达到水喷出的速度V增大,具体方法是塞紧瓶塞,多充气增大瓶内压强,或者利用控制装置使之发射前卡紧瓶口与瓶塞,瓶内气压增加时,瓶塞不自行脱落,可充入更多的空气以增加瓶内大气压值。

2、 增大注水量。M水增大,喷出的物质增多,但是注水量增大后,会使空气在瓶内占有的空间减小,使压缩空气减少,因而影响气压式火箭的速度,所以注水量不能过多,有一个最佳量,可通过实验在注水量1/3至1/2之间得出最佳量。

5、 动力实践制作与发射。

学生分小组合作制作。做火箭头的、做火箭尾翼的,其它装饰的等。教师巡视指导,发射时教师可适当帮助。由同学自己记录火箭留空时间,估计高度及气压、注水量影响情况。

6、 评价与交流,先组内再全班。

① 通过水火箭的制作与发射活动,在科学原理和动手能力方面有何心得、收获?

② 通过水火箭的多次发射实验研究,找出提高火箭高度的要素是什么?在实践中如何扩大有利方面,克服不利因素,你有何新的发现?

③ 在发射过程中,发现瓶塞塞得越紧,发射得越高,启发学生设计一个装置:发射前卡紧瓶口和瓶塞,当瓶内气压加大时,瓶塞不会自行脱落,以便向箭体内充进更多的空气,使火箭发射得更高。同时可以人为地控制发射时间。让学生将设计方案在同学和教师之间进行讨论和实施。

7、 活动延伸。探究新型的控制装置。

8、 活动后记。 附:控制装置参考方案:

用直径或用剪刀剪断即可。发射时,发令员最好能明确、果断、响亮地发布“

5、

4、

3、

2、1”的口令,一方面指示发射员集中注意力操作,另一方面更主要是提示观众注意安全。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三 ------健康饮食 活动内容:健康饮食 活动目的:

1、 了解怎样的饮食才是健康的。

2、通过查资料、调查、考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对综合实践的认识。

3、培养有目的的观察、搜集整理资料,采访等的能力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绿色食品的含义及标志,那么如何健康饮食呢,这个问题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着,也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如何健康饮食。

二、学生选题讨论,

关于垃圾食品、不同年龄层次人的饮食以及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考期学生的健康饮食。

小组交流,然后大组交流,然后选出自己一组的特色内容,与其他大组交流,并且自己设计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小型讲座,宣传画、资料展示等等一系列形式。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质疑、交流、提问。

三、小结。

今天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希望大家回家后对你的家庭成员宣传这些知识。大家一起行动,为我们的健康而努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四 ----《走进花的世界》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花的世界,培养对花的兴趣,受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围绕“花”这一主题,开展了许多活动,并把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纳,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下我们的研究成果吧!

2、先请各组组长介绍下你们的研究内容。 各组长进行汇报。

3、分组进行交流

国花组:介绍牡丹的小常识、关于牡丹的诗歌、牡丹被定为国花的原因、牡丹传说故事、牡丹图片展 各国国花组:介绍各个不同国家的国花资料 市花组:介绍各个不同城市的市花

传说故事组:介绍关于花的传说故事以及关于花的诗歌 花的礼仪组:介绍关于花的歌曲以及关于花的礼仪知识 作品组:展示同学们关于花的作品

4评价: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有什么收获呢?你最喜欢哪一组的介绍? 评价表 班级 姓名

我最喜欢的介绍是(简单说说理由):

我的收获:

填写评价表

5、小结本次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五 ------剪纸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剪纸艺术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剪纸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体验。

2、学生能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查询等收集剪纸资料,分析和处理资料,并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多方面的资料搜集工作,按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研究。

2、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将剪纸的研究结果反馈个大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学生自我展示综合活动等。

四、安排:共1课时

五、教具准备:

1、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并附上简介。

2、准备图书角(含有简直内容的书籍)、网络角(一至两台可以上网的笔记本电脑)、制作角(纸、剪刀、图纸、小刀等等)。

六、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备注

1、组织教学:

同学们,中国剪纸是民间美术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一张普通的红纸,在民间艺人的刀剪之下,几经盘转,倾刻间就可以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剪纸世界。几千年来,剪纸以其独特的表现力,与人民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民族艺术史上,谱写着无声的乐章。

学生倾听老师的简单介绍。

在这里教师出示课件的片头部分主要以剪纸的幻灯片为主,配以民乐伴奏。

2、导入: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下剪纸这门艺术,我给大家准备了好多剪纸礼物,都藏在你们的课桌里,你们赶快一起看看吧!(教师放古典音乐) 学生找出剪纸作品,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参观每个人的礼物,仔细阅读作品附带的剪纸知识介绍 这里让学生初步的了解什么剪纸,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3、建立学习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1)师:看了老师给你们的礼物,你们都了解到了剪纸的哪些知识?你们对什么方面最感兴趣呢? (2)师:请你们研究一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剪纸呢?

(3)师:请你们自由组合,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加以研究和讨论,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 (4)请考虑好的小组先来说说看。

(1)生:剪纸分为不同的图案,有:字、花草、鸟、动物等等。(2)生:剪纸的历史、种类、材料、制作方法、款式等等。(3)学生自由组合,建立学习小组。商讨各自的课题方案。从剪纸的各方面展开讨论,制定出各自专题的研究方案。 (4)交流课题研究方案。

这里学生基本上自主地制定学习的计划,按照个人的意愿,进行研究。

4、教师把学生引入开放的学习情景:师:剪纸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我们可以从书本、网络、剪纸艺人等相关的地方了解他的知识,你们看老师把图书馆、电脑、剪纸艺人都请来了。下面就请大家通过这些方法去探索研究吧!

生:各小组通过翻阅书刊,上网浏览、观看VCD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剪纸作品、手抄报、制作电子贺卡等多种方式表达课题研究成果。

图书馆里有了许多剪纸方面的书刊,计算机网络提供了更快捷方便的获取剪纸信息,教师在讲台中间摆放大量图案、工具、材料供学生学习研究读多使用。

5、参观展览,交流分享:师:大家都非常的认真,让我们一起来开个艺术展吧。 教师指导学生用刚刚收寄来的资料制作完成的作品,布置展台。

教师指导学生参观展台,给与个别的点评及讲解。

学生以展版的形式展示专题研究成果,布置“剪纸艺术展”。学生走下座位,参观“剪纸艺术展”。相互交流资料的内容、来源,介绍作品的意境和制作过程,畅谈研究实践中的感受、体会。参观后,学生认真反思,谈学习收获及困惑,对他人的活动提出建议。

本处设计,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加入个人主见,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将理论是知识化为实践的作品,充分展现学生实践能力。

6、课后小结:拓宽延伸,畅谈设想。师: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剪 纸艺术,欣赏剪纸作品,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我们的“剪纸艺术展”可以面向学校其他班级,面向社会开放,为此,你做些什么?(学生畅谈设想)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分工合作,积极筹备,使“剪纸艺术展”获得圆满成功。 学生积极响应老师的建议,并且为课后的“剪纸艺术展”作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六 ------文明礼仪伴我行(一)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等内容。

“为营造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让每位学生成为文明礼仪的示范者,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我将针对校园内普遍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例如大声喧哗、衣冠不整、课桌文化、厕所文学、长流水、长明灯等现象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力争经过两个月左右时间的努力,让学生养成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公共场所轻声交谈、观看演出比赛文明喝彩等十个文明习惯,使广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得到普遍提高。活动将围绕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赛场礼仪、校园礼仪四个方面进行。从九月到十月,多种形式的活动将展开:调查 “校园十大最不文明行为”,征集“文明校园格言”,并组建“不文明行为督察队”等。 活动目的:

1、结合实际体验说礼仪的重要,掌握一般常用的文明语言及几点说话礼仪的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校园里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到处可闻文明语言,使文明礼仪教育见成效。

2、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3、通过亲身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校园礼仪。 活动重点:

本次活动,提出希望,希望学生能把校园礼仪的一些规范应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区。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 有关礼仪知识

一、引入话题——说话礼仪:

文明礼仪教育之所以要从说话做起,是因为他是语言生命的基石,学习,生活,交往无不需要说话.就是说,不说话,或不会说话,或说不好说都要影响学习、生活、交往的质量,影响人生的价值。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正是文明礼貌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写照。因此,南戴河小学非常重视文明礼貌语言的训练,把它当做文明礼仪教育的第一站。

二、讨论:话咋说更得体。

三、师生小结: 跟什么人说什么话 干什么事说什么话 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

最重要的是对话的前言后语,交际对象的文化素养和当时的社会时尚

四、介绍一般常用的文明语言及几点说话礼仪的技巧:

1、文明礼貌语言一般有:

问候语语:“老师好!”“爸爸好!” “爷爷你身体好吗?”等。 送别语:“老师再见!”“妈妈再见!”等。

请求语:“小静同学,这道数学题能教我一下吗?”“请把你的橡皮借我用一下,好吗?”等。 安慰语:“小弟弟,别哭,我带你找妈妈!”“奶奶,您放心,您的身体会好起来的!” 赞美语:“妈妈您真漂亮!”“王刚,你真厉害,真不愧是小作家。” 提醒语:“小飞,请你把你的苹果皮放进垃圾箱好吗?”

劝戒语:“洪丽,请你不要与她打架好吗?都是同学,有理总是可以讲清楚的。”

2、加法和减法:

“遇物加钱”与“逢人减岁”,是言语交际中针对人们的普遍心理,采用的两种投其所好、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

加法——遇物加钱

遇物加钱是指在品评别人所购物品时,对其价格故意高估,从而使对方高兴,求得更好的心理相容。比如,甲买了一套样式挺不错的西服,乙知道市场行情,这种衣服两三百元完全可以买下。于是乙在品评时说“:这套西服不错,恐怕得四五百元吧?”甲一听笑了,高兴地说:“老兄说错了,我220元就买下啦!”这里乙的说法就很有技巧性,在他不知道甲花了多少钱买下这套衣服的情况下故意说高衣服的价格,使对方产生成就感,当然也就使得对方高兴。

减法——逢人减岁

由于成年人普遍存在这种怕老心理,所以“逢人减岁”就成了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了。这种技巧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保养有方等,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比如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四五十岁,这种“美丽的错误”,对方是不会认为你缺乏眼力,对你反感的,相反,他会对你产生好感,形成心理相容。

值得注意的是,“逢人减岁”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相反,对于幼儿、少年,用“逢人添岁”(年龄往大处说)的方法效果较好,因为他们有一种渴望成年的心理。

(一)摆正位置,端正态度

交谈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说什么的问题,即内容问题,语为心声,你不能信口雌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说,即形式问题,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听者而言,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一般而言,交谈有四忌。

(二)交谈的禁忌 1 忌打断对方

双方交谈时,上级可以打断下级,长辈可以打断晚辈,平等身份的人是没有权力打断对方谈话的。万一你与对方同时开口说话,你应该说“您请”,让对方先说。 2 忌补充对方

有些人好为人师,总想显得知道得比对方多,比对方技高一筹。出现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没有摆正位置,因为人们站在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譬如你说北京降温了,对方马上告诉你哈尔滨还下大雪了。当然如果谈话双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时候适当补充对方的谈话也并无大碍,但是在谈判桌上绝不能互相补充。 3 忌纠正对方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虑同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未必一致。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地回答外,人际交往中的一般性问题不随便与对方论争是或不是,不要随便去判断,因为对或错是相对的,有些问题很难说清谁对谁错。 举例

美国人吃螃蟹习惯吃钳子,其余部分都不要,而中国人习惯吃黄吃膏,此时你就不能说“你真傻,吃螃蟹应该吃黄吃膏”。

在中国,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但在有些国家,如马其顿、保加利亚、尼泊尔,则正好相反,点头表示反对,摇头表示同意。

所以请大家记住一个社交的原则:从心理上接受别人。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职业背景不一样,考虑的问题也不相同,所谓做人必须宽容,不要把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随便强加于人。 4 忌质疑对方

对别人说的话不随便表示怀疑。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质疑对方并非不行,但是不能写在脸上,这点很重要。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带来麻烦。质疑对方,实际是对其尊严的挑衅,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七 ------文明礼仪伴我行(二)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等内容。

“为营造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让每位学生成为文明礼仪的示范者,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我将针对校园内普遍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例如大声喧哗、衣冠不整、课桌文化、厕所文学、长流水、长明灯等现象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力争经过两个月左右时间的努力,让学生养成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公共场所轻声交谈、观看演出比赛文明喝彩等十个文明习惯,使广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得到普遍提高。活动将围绕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赛场礼仪、校园礼仪四个方面进行。从九月到十月,多种形式的活动将展开:调查 “校园十大最不文明行为”,征集“文明校园格言”,并组建“不文明行为督察队”等。 活动目的:

1、结合实际体验说礼仪的重要,掌握一般常用的文明语言及几点说话礼仪的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校园里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到处可闻文明语言,使文明礼仪教育见成效。

2、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3、通过亲身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校园礼仪。 活动重点:

本次活动,提出希望,希望学生能把校园礼仪的一些规范应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区。 活动过程:

人际交往中,这样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1 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

在商务交往中,尤其应注意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例如某人在介绍一位教授时会说:“这是……大学的……老师”。学生尊称自己的导师为老师,同行之间也可以互称老师,所以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在介绍他人时往往会用受人尊敬的衔称,这就是“就高不就低”。 2 入乡随俗

一般情况,也许你会习惯性地问:“是青岛人还是济南人?”但是,当你人在济南时,就应该问:“济南人还是青岛人?”这也是你对当地人的尊重;当你到其他公司拜访时,不能说主人的东西不好,所谓客不责主,这也是常识。 3 摆正位置

在人际交往中,要摆正自己和别人的位置。很多人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关键一点就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下级要像下级,上级要像上级,同事要像同事,客户要像客户。摆正位置才有端正态度可言,这是交往时的基本命题。 4 以对方为中心

在商务交往过程中,务必要记住以对方为中心,放弃自我中心论。例如,当你请客户吃饭的时候,应该首先征求客户的意见,他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不能凭自己的喜好,主观地为客人订餐,这就叫摆正位置。如果你的客户善于表达,你可以夸他说话生动形象、很幽默,或者又有理论又有实践,但你不能说“你真贫,我们都被你吹晕了”!

交往以对方为中心,商务交往强调客户是上帝,客户感觉好才是真好。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就能妥善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言之有礼,谈吐文雅,主要有以下几层含意。

一、是态度诚恳、亲切。说话本身是用来向人传递思想感情的,所以,说话时的神态、表情都很重要。例如,当你向别人表示祝贺时,如果嘴上说得十分动听,而表情却是冷冰冰的,那对方一定认为你只是在敷衍而已。所以,说话必须做到态度诚恳和亲切,才能使对方对你的说话产生表里一致的印象。

二、是用语谦逊、文雅。如称呼对方为"您"、"先生"、"小姐"等;用"贵姓"代替"你姓什么",用"不新鲜"、"有异味"代替"发霉"、"发臭"。如你在一位陌生人家里做客需要用厕所时,则应说:"我可以使用这里的洗手间吗?"或者说:"请问,哪里可以方便?"等。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三、是声音大小要适当,语调应平和沉稳。无论是普通话、外语、方言,咬字要清晰,音量要适度,以对方听清楚为准,切忌大声说话;语调要平稳,尽量不用或少用语气词,使听者感到亲切自然。

总之,语言文明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学习,加强修养,使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文明礼貌的五句话和十字用语指的是什么? 文明礼貌五句话的具体内容是:

文明礼貌,使你添风采;进步成绩,使你增自信; 周到服务,使你受尊敬;热情助人,使你更快乐; 勤奋向上,使你永充实。

文明礼貌十字用语,即"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第二部分 收集与整理

围绕“文明礼仪”话题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专题性的资料收集、整合和展示及交流。感受文明的魅力等等。 在收集资料时开口要小,资料要全。如礼仪规范、礼仪常识相关的影视作品;礼仪相关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明与就业;文明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等等,这样分不但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搜集,避免了搜集过程中的盲目性,而且也使搜集所得资料的质量有了一定的保证。

这一环节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在搜集整理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文明礼仪”有关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学生对这一任务肯定会比较感兴趣,而且都会不遗余力地通过查找图书资料、网络资料或是亲自参加等形式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第三部分 感受和体验

在搜集中对于一些优美的书写文明礼仪的散文、诗歌、小说等,我们可以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去欣赏,从而深入体会文明礼仪的魅力;各班要结合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展以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为重点的进社区活动,组织学生在“十一”假期为社区的群众或单位做三件好事,体验助人为乐的喜悦。 第四部分 探索与创作

通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为后面写感悟打下基础;创设具体的情景,进行辩论赛或征文,演讲比赛。 这个环节主要包含两个层面,首先是知识性竞赛,增强学生对礼仪常规、礼仪规范及其他方面知识的了解,其次是能力性竞赛,通过给定具体的情境,具体的话题展开比赛。比如讲一个礼仪故事或者画一幅宣传画、发现身边的礼仪榜样、编一个礼仪歌谣或者改正自己的一个不文明的习惯、养成一个新的文明习惯、在校园内纠正不文明的行为等等。这两个层面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有一定的梯度,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其能力的发挥,使之进入一种创造佳境,从而创造出精采的作品来。 第五部分 展示与交流

《校园礼仪表演》,我主要安排五个环节。

一、教师导入,目的是导入新课。

二、《校园礼仪表演》,练习时我把校园礼仪表演的内容分成九项,根据表演的内容自由结成九组,教师进行适当的调整。每组按表演的内容自己练习。表演时,教师不做任何干预,每组表演完毕教师发给每人一枝小花作为参与本次活动的鼓励。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把自己置身在各种礼仪环境中,体验各种校园礼仪内容,强化了参与程度,加深了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校园礼仪》的内涵,从中得到教育学到礼仪知识。并希望每个学生能把这些校园礼仪规范应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三、评比,利用“评价小组”的职能评价出本次活动的最佳表演奖、超级合作奖、纪念奖等各三组。借以鼓励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再次学习的积极性。

四、畅谈体会,每个同学可以自己的表现,他人的表现、看了《校园礼仪表演》以后的收获等几个方面谈。公正的评价他人并正确的认识自己,检验自己参与本次活动的情况。

五、结束本次活动,提出希望,希望学生能把校园礼仪的一些规范应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区。 活动反思:

这一学时的活动,我本着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把学生的积极性带到《校园礼仪表演》中来,并通过积极的参与亲身的体验更加深入的理解《校园礼仪》的一些规范,并通过大面积的鼓励活动调动学生再次才与的积极性。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打 电 话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参与、合作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正题

师:小朋友,你们谁家有电话呢?请举手。 生举手。

二、初步了解打电话的知识

1、师:谁打过电话?请说说你是怎么打电话的好吗?下面请打过电话的小朋友告诉大家,希望大家注意听。

指名生答,教师适时规范学生用语。

2、师:谁还能说一说? 指名生答……

3、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说得很好。那么,打电话应注意什么呢?请你们认真听讲。请小朋友记住,通话时要热情大方,用礼貌语言,并且语言要简洁明了。讲话时要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过高。不要忘了开头要问好,结束了应说再见。

三、创设情景、模拟表演,尝试成功的喜悦

1、师:小朋友,打电话时注意的问题,你们记住了吗? 生齐答。

2、师:好,下面我们来玩打电话的游戏。

3、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跟谁玩电话游戏呢?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更不是给叔叔、阿姨,而是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假如今天是你的好朋友小亮的生日,你要通过电话来表达对好朋友小亮生日快乐的祝愿。谁来扮演小亮和他的好朋友来打一打这通电话?

指名生表演。

师适时点拨、引导、点评。

垃圾分类

二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垃圾箱上“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废旧电池”的标记,知道它们的含义。

2、初步了解简单的垃圾分类方法。

3、知道垃圾分类可保护环境,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

小卡片、垃圾筒图、自制垃圾筒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认识垃圾箱上的相关标记。出示黄色和蓝色垃圾筒图在黑板上,并请生说出黄色与蓝色垃圾筒代表的意思。

师:这画的是什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指名生答。

2、颜色不同,黄色和绿色分别代表什么?(相机贴上“可回收”、“不可回收”标志)

指名生答。

3、揭示课题:《垃圾分类》

二、解惑新知

1、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师:“可回收”垃圾是什么意思?

指名生答。

师小结:可回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多次循环利用的垃圾。

2、不可回收是什么意思?

指名生答。 师小结:不可回收垃圾就是指不能再收回利用,在自然条件下易于分解的垃圾。

3、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呢?

出示卡片:废纸、果蔬皮、泡沫塑料、剩菜剩饭、破损书籍、废铁、口香糖残余物、树叶等,请生指出是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并把纸片贴到相应位置。

指名生答并把卡片贴到相应位置。

4、还有哪些垃圾也是可回收垃圾呢?

板书:废纸、塑料、玻璃制品、金属、布等

5、(拿一张纸撸鼻涕,详装不知扔哪个垃圾筒)那这张用过的面纸是可回收垃圾吗?大家讨论一下。

指名生答。

师小结:其实像用过的面巾纸和卫生纸已经被污染了,没有办法再利用,而且这些纸很容易被水溶解,所以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

6、还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呢?

指名生答。

师小结:厨房里的剩菜剩饭、菜叶、骨头,瓜皮果壳,树叶等很容易在自然条件下分解,所以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

7、认识有毒垃圾。

老师这还有一张卡片,谁能告诉我它应该回哪个家? 出示卡片:废旧电池

(1)废电池属于什么垃圾?为什么会单独放呢?(出示废电池回收箱——有毒垃圾)

同桌讨论,指名生答。 师小结。

(2)除了废旧电池你还知道哪些是有毒垃圾呢?

指名生答。 师小结。

8、说说垃圾分类的益处。 指名生答。

三、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家里会产生哪些垃圾?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分别写在两张小卡片的正面上,然后我们分组上来把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2、选部分卡片师生共同点评。

四、任务驱使

1、师小结,并布置小小宣传员任务。

2、出示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小篮子,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 布置课后作业。

观察蜗牛

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2、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3、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三、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

(1) 学生课前捉到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等。

(2) 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 (3) 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板书:蜗牛)

2、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

(二)、观察蜗牛

1、 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蜗牛)(板书:观察)

2、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蜗牛起个名字。

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

三、研究蜗牛

1、你还想了解蜗牛的哪些方面?

2、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

3、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

4、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

5、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点拨)

6、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

四、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对蜗牛的研究,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蜗牛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蜗牛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五、回家观察(雨天、晴天)

学会保护自己

四年级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外出活动的安全常识,知道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2、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在突发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3、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二、搜集资料

1小学生外出活动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怎样才能避免意外伤害?出现事故后应该如何处理?让我们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相关信息。(事先让学生自己先准备这些工作)

2、全班交流

二、咨询请教

1同学们还可以咨询专业人员,或者请教教师和家长,了解外出参加各种活动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事先让学生自己先准备这些工作)

2学习小资料:

游泳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乘车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外出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

3、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是否做到以上的安全要求呢?

4、全班交流

三、实地考察

1、选择就近的公共场所进行实地考察,看一看哪些地方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了解到这些地方活动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或让学生回忆曾看过的安全标志或搜集相关安全资料)

2、小组讨论交流

四、整理资料

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还可以分类制作成资料卡片。

公共场所安全基本知识

公共场所出现意外时的安全撤退法则

让小电珠亮起来

五年级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2、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动手实验

教具:小电珠 电线

教学过程:

一、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点。

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

要注意:

1、风力发电模型示意图

2、风力发电说明

3、风的来源及风力大小

4、操作场地和时间

三、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功能: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以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在一个电路中,要分别控制电路中两个小电珠的亮、灭,其方法是把两只开关并列地连接在电路里。

巧用废品学科学

六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巧用废品学科学,使学生树立起节约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学生在校内外广泛收集有关玩具和生活废品的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生活废品的加工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利用废品学制作、做实验,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制作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做中学

教学难点:探索精神的培养和对废品的恰当利用 教学准备:范例、科学原理知识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最近,大家都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和美化生活了。我们学校还准备评选一些优秀的节能减排小制作小发明呢。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二、确定主题

1、教师提供一些制作实例或图片,先让学生各自思考自己想制作的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

2、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老师列举几个玩具,比如反冲小船、不倒翁、陀螺等;然后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同一种作品的合作小组。

3、按小组深入讨论制作活动方案,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大家提出修改意见,使各组的方案更加合理、全面。教师也从各组的方案中知道了需要准备的工具和废品材料。

三、活动过程

主题方案确定后,引导学生研究各种玩具的工作原理,比如:陀螺的原理,让学生知道旋转是陀螺稳定的基础和条件,只要是圆盘状的东西加上一个中心轴都可以称作陀螺,只要符合这些条件,用什么材料都可以制作陀螺。

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材料或物品通过改造或直接运用,就可成为一个陀螺。教师再展示一些陀螺的优秀范品或范图。

1、调查活动:陀螺、不倒翁等玩具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和种类?请学生回家通过适合的方式进行调查、了解。

2、交流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比如陀螺,除了是一种非常好的健身工具外,还是一种平衡器,它在旋转时中心轴线总是保持平衡,也就不容易倒下,所以舰船、坦克车、人造卫星等装置上都安装了它。

3、设计制作: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制作陀螺等,老师适时指导,帮助解决制作中的困难。

4、展示交流比赛:制作完成后,让学生依次介绍自己的作品,要求说明使用的材料、玩法、特点,并当场演示给大家看。其它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疑问,进行交流。然后可以开展玩具比赛,看谁的旋转稳定,时间长或制作精美等。

5、鼓励学生制作多种玩具,在六一节的时候送给低年级的小朋友或自己的弟弟妹妹。

四、总结交流:

以“我用生活废品搞制作”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要求:给玩具取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写清楚这个玩具的玩法和注意事项;写出这个玩具的工作原理;写清楚这个玩具使用的原料;画出玩具的草图或照一张照片;有条件的这些可用电子稿的形式展示。

有条件的话,可以收集优秀的作文,打印装订成册。

五、反思评价:整个活动过程中最难忘的事情,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指正,共同提高,并交流一下活动收获和体会。

六、活动拓展:鼓励学生开展“巧用废品做实验”的活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名师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体育教师校本教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