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书史自考答案

2022-11-27

第一篇:中国秘书史自考答案

《中国秘书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wode

第一章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1.简述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过程。

答:我国秘书工作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有了专事记录的人员,出现了秘书活动。那一时期也就成为我国国家秘书工作的孕育时期。

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官员。由于有关夏朝的记载甚少,至今尚难断定其秘书工作已经形成。但是,秘书工作已在夏朝萌发。

商朝已有了不同名目、不同职掌、不同层次的史官,商朝末年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有了甲骨文书,文书档案工作起步。因此,我国的秘书工作从部落联盟昌盛时期孕育,经夏朝萌发,至迟在殷商已经形成。 2.简述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产生及影响。

答:商朝末年,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促使了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据甲骨文和金文记载,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其结构虽然简单,却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 3.简述甲骨文书。

答: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书是商王室用甲骨文写下的,记录以商王室的各种活动的文书,已初步具备文书的基本要素。

4.试分析“管理”与“文字”两大条件对秘书工作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答: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各文明古国的进化史都证实了这一点。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因此,文字和公务文书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一个社会条件。国家出现后,统治者为了发号施令,指挥国事,必须使用文书,因而产生了国家公务文书。

随着部落联盟活动地域的扩大,人口的增多,事务的增加,领导部门仅靠语言已经难以实施管理。因为,语言难以准确、及时地传遍整个部落联盟,一些重要的约定、经验、大事也难以依靠语言而准确、长久地留存下去,语言在空间上不能传于异地,在时间上不能传于异时。因此,必须运用文字,借助于文书以代替口语,才能实施管理。这样,原始文字开始被运用于公务活动中,对管理起到了辅助作用,进而推动秘书工作的发展。

5.从商代史官的分工分析现代秘书的职能分工。

答:商朝的史官名目众多,有十几种,已经分成不同层次、不同职掌,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贞卜史官,祭祀史官,作册史官,记事史官。这四类史官中,就作用而言,贞卜史官、作册史官偏重于在政务方面为商王服务,这更像现代的行政秘书,祭祀史官、记事史官则偏重于处理事务,类似于现代秘书的日常事务的处理、办事的能力。其中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人员最为相近。

古代史官的职能反应到现代秘书所具有的职能:办文、办会、办事。秘书还具有信息管理、调查研究、会务工作、公文处理、档案管理、信访工作、沟通协调、辅助决策等职能。

第二章 两周的秘书工作

1.简述两周中枢秘书机构的建立及其职能。

答:西周时期,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是一个辅助机构,起着参谋咨询、处理日常事务的作用;对下属职能部门而言,它是一个综合性机构,凡各种请示、报告均须先通过它上达中央政府,它起了中央政府和下属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卿事寮以太史寮为辅助部门,作为与下属联系的秘书机构。西周的诸侯国、地方州府,闾府官署也有了秘书机构,秘书工作在全国范围已初步建立,说明了秘书机构是政府机构不可缺少的辅助性部门。 2.简述周代的“史官文化”。

答:先秦的史官作为我国秘书的鼻祖,表现出时代特点,有的特点被日后历朝的秘书官员发扬光大,成为传统。概括起来,他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宗教色彩由浓至淡,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产生了职业道德,形成了职业个性,文化素质优秀。

春秋初期,情况发生变化,史官地位衰落,新秘书官职出现,大批士加入秘书队伍。这些都说明,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秘书是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表明了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和其职业要求的严格性。 3.谈谈古代公文产生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答:西周时,为了适应国家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管理的需要,已经出现了一个由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类文种组成的配套的文书体系,这一分工明确的文书体系一直沿用至今。所以,西周是我国文书工作史上一个重要的开拓时期。

1

同时,文书用印制度保证了文书的有效性、严肃性,防止了公文被伪造,加强了对文书的管理和控制,是文书工作也是秘书工作中的一大进步。

4.分析“士”担任秘书的积极意义。

答:(1)春秋战国时期,大批士加入秘书行列,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对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秘书的地位和声誉。

(3)使古代秘书工作中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由专门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对日后的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简述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及影响。

答:社会调查是行政决策的基础,是秘书机构的一项重要业务。西周统治者在立国伊始的一些做法,事实上建立了社会调查制度。西周的社会调查工作由专人总管,由多种人员承担调查,调查的时间、方法、情况的上报、汇集都有规定,形成一套较严密的制度。社会调查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是对社会现状的综合调查。明智的统治者可以从中“知天下”,觉察到隐伏的危机,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来缓和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意义:(1)西周进行的规模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时间如此之长的社会调查,是我国古代国家管理工作中的一大创举。它所以能实行并长期坚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级政府中普遍设置了秘书,行人是中央政府的秘书官员,将调查情况从乡、邑、国上报天子的工作,也由各级秘书承担,所以,这又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一大创举。(2)这一制度除了被东周继承,直到西汉还在实行,这说明我国秘书有着注重社会调查,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以供领导者决策参考的优良传统。 3.谈谈古代公文产生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答:西周时,为了适应国家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管理的需要,已经出现了一个由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类文种组成的配套的文书体系,这一分工明确的文书体系一直沿用至今。所以,西周是我国文书工作史上一个重要的开拓时期。

同时,文书用印制度保证了文书的有效性、严肃性,防止了公文被伪造,加强了对文书的管理和控制,是文书工作也是秘书工作中的一大进步。

4.分析“士”担任秘书的积极意义。

答:(1)春秋战国时期,大批士加入秘书行列,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对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秘书的地位和声誉。

3)使古代秘书工作中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由专门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对日后的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 秦汉的秘书工作

1.简述秦汉中枢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答:秦汉中枢机构的演进是从丞相府到尚书台。

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为政府的中枢机构,其秘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寺为辅。至汉代先后经历削弱相府、起用尚书,而后设立尚书台。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形成,最终尚书台取代相府,成为皇帝的办公厅。这标志着从汉武帝开始的将相府的秘书职能转移至皇宫的任务已经完成。 2.简述秦汉秘书的选拔与任用。

答:自秦朝始,秘书官吏列入封建王朝的文官系统,其选任途径也类似于文官选用方法。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要秘书官员,其来源一是从开国功臣中选用,二是从六国旧部中招用,中央各部门及地方郡府的一般秘书,则通过学校培养、输送。地方政府的秘书官吏则用试吏法简选出来。

汉朝吸取了战国以来选士的经验,建立了一套选用官吏的制度,除了皇宫中的重要秘书(如中书令)和外朝的高级秘书官员(如御史中丞)由皇帝直接任命以外,各级秘书大多通过察举、征召、辟除等途径选任。汉武帝在中央开办太学的同时,还诏令全国各地的郡(国)仿照太学,兴办官学,培养人才,其中不少人被委任为地方官衙中的秘书官吏。 3.简述秦汉秘书的考核制度。

答:(1)秦朝的“五善”、“五失”考核法

秦统一天下后,在“明主治吏,而后治民”思想的指导下,制定了对官吏,包括对秘书官吏的考核标准。“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恶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这是对官吏的原则要求。为便于理解和落实,秦朝政府又把这些原则要求分解为必须遵守的“五善”和必须防止的“五失”。

2

(2)汉朝的“常课”和“集簿”

汉朝规定,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官要对其所属的秘书官吏每年考核一次,称“常课”或“小考”,每三年一次“大课”,即大考核。县的秘书官吏由县令(长)考核,“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即对县丞以下吏员,考核其实绩,予以记录,这种记录称“集簿”。 根据考核的结果实行赏罚。可见,汉朝已经建立起了对秘书官吏由各级主官定期考核的制度,较秦朝进步了。 4.结合尚书台取代丞相府的过程分析中枢秘书机构变更的主要原因。

答:汉代时,丞相的地位有所提高,丞相府也演变成为政权实体,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开始削弱抑制丞相的职权,并设立尚书台。丞相府被尚书台逐步取代的过程,说明封建社会中,皇帝设置秘书机构的目的是集国家大权于一身,保证其实行君主独裁。一旦该秘书机构职权扩大,威胁到皇权,皇帝就予以抑制、削弱,或直接解散,重新设立一个听命于他的新的秘书机构。 5.结合“学校培养”谈谈学校教育对秘书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答:(1)汉武帝时,为了培养官员创办了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教员,儒学五经为教材,以统一学员思想,传授历代兴亡得失及理政经验。学员称博士弟子,或从民间优秀青年中选拔,或是郡县选送的优秀青年官吏,或是皇亲国戚、高官的子弟。

(2)汉灵帝光和年间,还设立了鸿都门学,专门教授辞赋、书法等,毕业后授官,其中不少人被用为秘书官员。这是古代第一所设有书法课程的高级学校,它对提高秘书的书法水平和文书的书法质量有积极作用。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工作

1.简述魏晋南北朝中枢秘书机构的演变及职能。

答: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中枢秘书机构演进的过程,其基本线索就是:以中书省取代尚书台,设门下省分散中书省之权,初步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秘书机构。

(1)设中书省替代尚书台。中书省起初的职责是“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即负责起草诏命、记录朝廷大事,拟制文书,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后来,随着业务日繁,中书省要负责21方面的事务,直接与行政中枢尚书省的各曹对口,渐渐发展为规模很大的朝廷的“办公厅”。

(2)设门下省分中书省之权。门下省在皇帝左右议论大政,出宣诏命,办理交付事项等。这样,门下省就分掌了中书省的一部分秘书工作,分散、限制了中书省的权力。

2.简述曹操、诸葛亮任用秘书的原则及方法。

1)曹爱才敬才,不计私怨,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广纳天下之士,而且知人善任,根据这些人才的特长,分别将其用为不同类型的秘书。 (2)诸葛亮用人不注重门第资历,只要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者,一律任用,任人唯贤。诸葛亮的用人之道别具一格,在任用之前,从七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是“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除了要求秘书忠于职守以外,还非常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为此,他专门建立了“参署”制度,让秘书能充分发表意见,实行“纳言之政”。“参署”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三条,即“违覆”、“直言”、“进人”。

3.简述“九品中正制”及“寒门掌机要”。

答:(1)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包括各级秘书官吏)的基本制度是自曹丕起始的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中正制”是曹丕称帝后,根据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设立的,即令中央的一些官员兼任其原籍所在州郡的中正,根据“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的原则,察访本州郡的人才,列为九等,以备选用。

(2)九品中正制设立的原意是为了网罗天下贤士,为国所用。然而,它很快就演变成以门第划分等级,按等级高低授官的腐败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官都由门第显赫的世族担任,这些人垄断各级政权,而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弟只能充任僚属和低级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状况。这一腐败制度使大量人才受到压抑、埋没,没有机会理政。担任高官的世族往往自鸣清高,不屑从事具体事务,且常常身兼数职甚至数十职,实际上连一职也不能胜任。所以,这一时期,在公府和地方政府中,主官位尊而大权旁落,秘书位卑而权力膨胀,形成了名实相反的主从关系。造成了“寒门掌机要”的状况。 4.试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笔分途”对现代公文写作的影响。

答:(1)“文”即文章、诗赋,必须有情辞声韵。(2)“笔”即包括公文在内的各种应用文体,不需要有韵,也不必具有文采,只要直叙,着眼于述事达意、施于实用,凡表、奏、书、檄都称“笔”,它有一定的格式。(3)“文”、“笔”之分,说明公文写作已经成为一门专门技能,有独特的要求、规格。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公文的质量,是文书工作史上的一大跃进。 5.魏晋南北朝时期主官与秘书的关系对我们当今的秘书工作有何启迪?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群雄角逐,帝王和权臣都重视招揽秘书人才;同时,秘书人才也纷纷择主而事之,佐主建功立业。由于小国林立,秘书如不被信任,就会投奔他处。因此,谁能延揽、使用众多的秘书人才,事业就能兴旺发达。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处理好主官与秘书人才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发挥秘书的参谋、助手作用,就成为统治者着力探讨的问题。在这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当数著名政治

3

家曹操和诸葛亮。

主官和秘书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只要有主官,就会有为其服务的秘书,主官决定着秘书的存在;秘书的职责是协助主官领导好全局性的工作,作为得力助手,帮助主官建立、巩固功业,在这个意义上,主官离不开秘书,秘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主官的存在。因此,主官只有尊重、信任、了解秘书,量才使用,才能发挥秘书的助手作用;秘书只有了解主官的个性、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才能互相协调、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第五章 隋唐的秘书工作

1.试分析隋唐“三省分权、三省并重”的意义。

答:隋唐形成的“三省并重”、“三省分权”的中央决策机构设置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制建设上比较合理的安排。三省之间,合中有分,分中也有合,相互制约,同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对皇帝的专权滥用也的一定的制约作用。 2.试分析科举制对隋唐秘书选拔的影响。

答:从科举考试中选用文化水平高、娴于辞令、工于书法、文理优长、办事能力强的士人为秘书,无疑提高了秘书的素质,有利于提高秘书工作的效率。经过这样的选拔,不少人被任用为各级各类官府中的秘书,不但提高了秘书的素质,也提高了秘书工作的效率。 3.试分析隋唐秘书的素质。

答:(1)文化修养很高,(2)尽心尽职,严守制度,(3)应变能力强。 4.结合唐代的政事堂,谈谈秘书部门发挥“协调”作用的重要性。

答:(1)唐代的宰相是由数人组成的一个班子。因此,对军国政事的处理需要一起商议决策。唐初,三省长官在一起商议政务的场所称为政事堂,最初设在门下省,后挪至中书省。由于“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议,纷纷不绝,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可见,政事堂是为了协调中书省和门下省之间出令与封驳之间的关系而设立的。

(2)唐代的宰相都是兼职,在政事堂是宰相,回到各部门则是本司的长官。玄宗开元年间,“宰相数少,始崇其任,不归本司”,于是宰相成了专职,政事堂成了宰相们专门的办公机构。宰相在政事堂处理日常事务,以发堂帖为基本手段。堂后主书是为宰相们办理堂帖事务的秘书。

5.结合唐代秘书的工作谈谈秘书就如何发挥参谋作用。

要点提示:从如何促进工作开展角度论述。

第六章 两宋的秘书工作

1.简述宋代中枢秘书机构的组成。

(1)宋仿照唐朝,设有中书、门下两省,在宫外也设有中书、门下两省,称后省或外省,仅有虚名,并无实职,导致官制十分混乱。 (2)国家的政务归宫内的中书、门下两省处理,军务则由枢密院处理,财政归三司(亦称计省)处理,三者鼎立,彼此独立,而大权则集于皇帝一身。直至神宗元丰年间改革官制,才沿袭唐制,权归后省,并撤销三司,其职权移于尚书省的工部、户部。南宋建炎年间,又将中书、门下两省合并为政事堂。

(3)这样,中央秘书机构的职能就由政事堂、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和枢密院分别兼行。 2.简述宋代信访机构的设立及特点。

答:宋代的信访机构有鼓院、检院。宋仿照唐代匦使院,设立鼓司,受理天下投书。景德四年(1007)改称登闻鼓院,简称鼓院,由谏官主判。元丰改制后,隶司谏、正言。院门前置有匦,供投书之用,凡有关朝政得失、军事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冤滥以及奇方异术的上书,不属于官府正常往来又无成例可呈皇帝的文书,均可投入匦内。凡吏民投书鼓院被拒绝,或感到处理不公,可再向检院投书。检院门前也置有匦,收到投书后,如事关紧急,即日就上呈皇帝,一般上书则每五日呈进一次。天圣七年(1029)又另置匦函,命御使中丞为理检院使,处理屡经申诉而未得到明辨或事关机密的投书。

宋代设立的鼓院、检院各自独立,且有层次的不同,从鼓院到检院,给臣民上书提供了多次机会,加大了信访工作的范围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访工作的准确性,是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一大进步。 3.简述宋代秘书的选拔方式。

答:宋代秘书的主要来源为从科举考试中录用,和由地方官员自行聘任或从下级官府中提升。

宋代,科举取士的名额比唐代大大增加,其中被任用为秘书的不少,有的被直接派往皇宫和中央政府任秘书。另外,宋代还强调从基层提拔秘书官吏。

4.试分析宋代秘书的民族气节及其影响。

答:(1)宋代的秘书官员除了具有隋唐秘书官员的基本素质以外,最突出的一点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节。忠君和忧国思想,崇尚民族气节,反对外族屈膝求和,主张抗敌,渴望收复失地,恢复大宋河山,这是宋代,尤其是南宋秘书的一个鲜明特点。

(2)南宋的秘书官员在民族危难之际,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以各种方式反对屈膝求和、主张抗敌复国的民族气节是令人钦佩的。

4

当然,他们的着眼点只是为了赵宋封建王朝的复兴,况且,古代的民族和国家的概念与今天有所不同,这是需要分清的。 5.为什么说隋唐两宋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答:在宋代,朝廷三省中的秘书机构专门化,形成为系列;皇宫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继续发展;信访机构演进为鼓院、检院两个系统;秘书的选拔制度更趋专业化;文书、档案工作全面分离,秘书工作制度较唐朝又有发展。因此,两宋与隋唐一样,是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第七章 辽金元的秘书工作

1.简述辽朝秘书机构设置的特点。

1)辽境内民族众多,为了适应统治的要求,其中央政府分为“辽官”和“汉官”两大系统。“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2)辽官系统称为“北面官”,汉官系统称为“南面官”。北面官治理契丹居民,系根据契丹族原有制度设立。南面官治理汉族居民,系辽占据部分中原地区后,仿照唐宋制度建立的。统治中枢设在北面官。北面官的各级机构又分为北院、南院,如南、北枢密院,南、北宰相府,南、北大王院,南、北宣徽院等。 2.简述金朝的“急递铺”制度。

答:金朝文书工作中最突出的成就,是设立了快速传递官方文书的急递铺制度。王朝已设有提控急递铺官,掌管急递铺事务。在军马要道上每十里设置一铺,以铺头一人为首,辖有铺兵三人,由所辖军的射粮军内选用。铺兵传递公文时腰系响铃,乘快马,规定每天必须行驰三百里。急递铺制度大大提高了公文传递速度,为元以后各朝所沿用,是对文书工作的一大贡献。 3.简述元朝的中枢秘书机构及其职能。

答:元朝中央政府的秘书中枢在中书省内。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往往以太子充任),有左、右丞相(以右为上),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省内的专职秘书机构有参议府、承发司、管勾司、检校司、照磨所、时政科。 4.综述元代的“吏治”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

答:元朝的官制设置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带有强烈的种族歧视政策,二是出现了无文化者、低文化者领导高文化者的特殊现象。 由于民族文化与历史的原因,蒙古人与色目人缺少治政的才干。他们处理政务的基本法则是以旧例为准,而为他们提供这种旧例并将之援引至政务处理之中的,恰恰又是那些精通文墨、长于吏事的低级秘书,其主体是汉人。官员的腐败无能,秘书吏员的权重,导致秘书吏员舞弊现象丛生。吏治的腐败倾向引起了统治者的注意,使之开始严格选拔秘书官吏。 5.试分析多民族文化融合对秘书工作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1)辽、金、元是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地方或全国性政权。

(2)少数民族在入主中原后,努力吸取汉族政权的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及文化,加速了向封建化过渡的进程。因此,他们的秘书工作既带有原有的痕迹,又糅合了唐、宋的一些经验,表现出两者混合的特点。

(3)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秘书工作水平从总体而言明显不及唐宋,但在某些方面有所创造,如不同地区的行政管理,金朝创设了传递紧急文书的急递铺制度,元朝则在秘书官吏的选拔、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和公文传递制度方面颇有建树,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八章 明朝的秘书工作

1.简述明朝中枢秘书机构的名称及职能。

答:明朝中央秘书机构主要有内阁、六科、通政司、司礼监、文书房。

内阁:批答各处上呈的奏章,提出初步处理意见,草拟诏令,再进呈皇帝裁决,宣宗时,内阁的地位升居六部之上,类似于唐宋的政事堂。大学士称阁老,但是一切受命于皇帝,无决策权,是皇帝的高级顾问和秘书。

六科:六科集唐宋门下省、起注院的责任于一身,既辅助皇帝处理公文,又有权封驳弹纠六部、督促、催办六部处理公文,兼记注皇帝圣旨,职掌颇宽,有秘书机构的性质,皇帝依靠它实现对各部的领导和控制。

通政司:集南北朝通事舍人、唐代知匦使、宋代通进银台司的职责于一身,是中央政府总的收文机构,也是皇帝与朝野联系的咽喉之处,可以充分发挥沟通上下的作用,尤其让来自下层的情况能畅通无阻地直达皇帝。

司礼监:帮助皇帝阅读奏章,弄清其中心意思后向皇帝扼要奏告,从而演变成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

文书房:为皇帝草拟文书,凡司礼监的太监必须从文书房中选用。文书房类似翰林院,而司礼监则类似内阁,但是,其职权往往大于学士。 2.明朝档案工作与前朝相比有哪些进步?

答:明代重视档案库的建设和加强档案库的保卫工作,以及防止档案损毁,保证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提高档案的保存年限,专业性、技术性比前代增强,这些标志着明代的档案工作已趋于完备。 3.简述明朝宦官秘书机构及其危害。

答:明朝宦官秘书机构有司礼监和文书房。司礼监是明代皇宫内由宦官组成的内侍机构之一;文书房是与司礼监密切相关的皇宫秘书部门,设有掌房十员,以太监充任。太监组成的司礼监和文书房成为皇帝的亲信秘书机构,危害是使太监干预政事达到历史上登峰造极的

5

地步,甚于东汉及唐代,给明朝政治造成极大的破坏,是导致明王朝崩溃的一大原因,也是封建制度趋于没落的一个标志。 4.明朝抑制“文牍主义”对如今的秘书工作有哪些经验教训?

要点提示: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入手,论述如何防范这一问题。 5.试分析“皇权”与“相权”之争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答:明朝立国之初,中央政府机构沿袭元朝,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政务中枢,置左、右丞相。朱元璋认为宰(丞)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可能越权,因此,取消中书省,下令永远不准再设丞相。从此,秦朝以来的丞(宰)相一职遂被取消。朱元璋以皇帝兼行宰相职权,直接处理国务,设六部作为处理中央政务的中枢,由六部尚书分任国务,各自对皇帝负责。这一方面造成了皇权高度集中,封建君主专制进入了最高阶段;另一方面,导致皇帝亲自处理的政务数量剧增,忙得早朝外又增设午朝,仍忙不过来,只得设立阵容强大、数量众多的秘书机构,协助他处理政务,从而推动了秘书工作的大发展。

第九章 清朝的秘书工作

1.简述清代中枢秘书机构的演变。

答:清代的中枢秘书机构内阁经历了一个从文馆到内三院、从内三院到内阁、旋又复称内三院,后再次改称内阁的发展演变过程。 2.简述清代军机章京的选拔和人员素质。

答:选拔:初期,由军机大臣从内阁中书及六部司员中选取任用,后规定了严格的选用程序:先由中央政府各衙门保送;再由军机大臣进行考试,合格者由军机大臣带领谒见皇帝,称“引见”;最后,由皇帝亲自决定是否任用。

人员素质:第一,品德良好,相貌端正。第二,年富力强,精明强干。第三,撰稿迅速,书写端正。第四,聪明敏锐,办事谨慎。第五,必须是普通官员。 3.简述清代的“幕僚”。

答:幕僚盛行的原因:从幕主方面来讲,清代府、县都仿照中央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办事,原先的秘书逐渐担任六房具体事务,使辅佐人员减少,需要补充,这是幕僚盛行的一个原因。其次,对秘书吏员的业务要求大大提高了。再次,主官对书吏大多存在戒心,地方官员多不愿用书吏,而另辟蹊径,延揽幕僚来代替之。从幕僚方面来讲,一是为求取出路,二是迫于生计。

幕僚的工作职责:第一,参与筹划、出谋献策,是幕主的智囊。第二,草拟章奏、文移,管理档案。第三,监督、约束书吏。第四,审理、仲裁民事案件。第五,核查、征收田赋税粮。掌理此项工作的幕僚被称为“钱谷师爷”,简称“钱谷”。 此外,幕僚还常承担其他事务,如评阅书院中的试卷等。

4.清代反对书吏腐败的措施有何借鉴作用?

答:清代反对书吏有如下举措:

雍正元年(1723),为打击书吏的贪赃枉法,营私舞弊,颁旨进行整顿。同时,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书吏如不将案卷收贮衙署或携归私室,都要按律惩治。这些措施一度打击了书吏的气焰,限制了其舞弊行为,对改善吏治起了一定作用。

道光、咸丰年间,书吏之害重新严重起来,至清末则发展到了顶峰,影响了清王朝的稳固。这次裁减也一度限制了书吏的作弊。但是,仍很不彻底。此时的清王朝已日薄西山,摇摇欲坠,无力解决这一延续了二百多年来的顽症,所以,书吏之弊一直延续到清王朝覆没。

借鉴作用:答案略。

5.简述清末秘书工作向现代秘书工作过渡的影响。

答:清末责任内阁成立之时,曾颁布《内阁属官官制》,然而仅过五个月,辛亥革命就爆发了。随着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覆灭,清朝新的秘书机构也随即消亡。但清末出现的这些新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已基本具备现代特色,是现代秘书工作的萌芽,是向现代转型的开始。

同时,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工作发展的顶峰.鸦片战争后,随着国家性质的改变,随着新的档案的大量形成和新的工作方法的出现,我国封建制度下的档案工作逐步向近代和现代档案工作过渡。

第十章 中华民国的秘书工作

1.简述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秘书的来源。

答:(1)从早期革命党人中聘任。 (2)从就政权的秘书中选用。 2.简述北洋政府秘书机构的特点。

答:(1)袁世凯时期,将总统府秘书厅改为带有封建皇权色彩的“内史厅”。

(2)军阀混战时期,安排亲信担任秘书长。设有专职的英文秘书、日文秘书,以适应频繁的外事公务。 3.简述北洋政府高级秘书任用的条件。

答:军阀要员的亲信秘书官,采取“任人唯亲”的路线,高级秘书只看其是否为长官亲信,而不考虑资格、能力以及是否通过考试等其他条件。

6

4.简述国民政府时期秘书工作的改革内容。

答:(1)1927年至1933年的改革,1928年6月,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了《改革县政府书吏及改编政务警察令》,同年,还颁布了《暂行公文革新办法》,次年,又颁布了《划一公文用纸办法》,这次改革重点是制定了公文程式,确定了新的行文关系,上述条令、规则成为国民政府公文工作的基本模式。

(2)1933年至1935年的改革,国民政府提出了“提高行政效率,建立万能政府”的口号,推行“行政效率运动”,它以“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为中心,在内政部次长甘乃光主持下,对秘书工作进行再次整顿、改革。“文书档案改革运动”又以“文书档案连锁法”为中心内容,即规定各机关由总收发室将全部收文、发文分类、编号、登记,然后,将公文送往主办单位。此外,对公文的会稿、收发文簿格式、标点符号、减少公文往复等也作了规定。

(3)1938年至1945年的改革,这次改革的中心内容是推行“行政三联制”,将行政工作中的设计、执行、考核三者联系起来。此外,对公文的判行、会稿、承转、叙法、编号等提出了改革方法。颁行了《公文改良办法》、《处理案件注意要点》等条令。

(4)1947的改革,国民政府组织了一次规模甚大的“文书工作竞赛运动”,专门成立了“工作竞赛推行委员会”,拟制了《文书处理竞赛实行办法纲要》、《缮写工作竞赛实施办法纲要》、《档案管理竞赛实施办法纲要》三个规则。 5.分析国民政府秘书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答:第一,秘书机构的越权现象不再出现。

第二,对文书档案工作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秘书的个体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文书档案工作趋于规范化。

第三,向国外学习文书档案工作经验,使我国几千来处于封闭状态的秘书工作首次吸收国外先进方法,有助于我国秘书工作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第四,对文书档案工作进行的学术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使秘书工作中的这两类重要业务开始学科化。

第五,学校培养专业秘书人才,使秘书的素质有所提高,拓宽了秘书的来源。

第十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

1.简述中央秘书机构的产生及发展。

答:产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推举出了秘书。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设置了第一个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鉴于中央局的日常工作增多,决定设置专职秘书来负责公文的草拟、管理和签发。

发展:

(1)中共中央秘书处的重建。 (2)中共中央秘书处职能的拓宽。 (3)首长专职秘书的出现。 (4)中央“秘密委员会”成立。

(5)中央秘书处的恢复和中央办公厅、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的设立。 (6)中央办公厅的分合、发展。 2.简述根据地政府秘书机构的组成及发展。

答:(1)总务处的建立。

(2)地方苏维埃政权的秘书。 (3)抗日民主政权的秘书机构。 (4)边区参议会的秘书处。

3.简述人民军队的秘书机构的组成及发展。

答:(1)红军中秘书机构的建立

1927年,中共中央军委一度改称中共中央军事部,部内正式建立秘书处。红四军政治部和所属各纵队政治部、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会、中央军委和红军总政治部均设有秘书处。

(2)红军无线电台的建立

中共无线电通讯系统是从1928年党的“六大”后逐步建立起来的。1930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上海、香港(中共南方局所在地)以及苏区红军中建立了无线电台,1931年,红军成立了无线电学校,成批训练自己的电台工作人员。

(3)长征中红军的秘书机构

1934年10月,长征途中负责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秘书业务的机构只有一个军委机要科,其主要职责就是抄译电报。

7

(4)八路军、新四军的秘书机构

1937年7月,八路军、新四军从组建之日起,就建立起了自上而下、联系左右的秘书工作系统。从1937年起,八路军司令部、新四军总指挥部相继设立了秘书处,由秘书长领导。

(5)解放军的秘书机构

抗战胜利后,八路军、新四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其秘书机构也进一步健全,自上而下形成完整的系统。 4.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文书档案工作有哪些经验?

要点提示:可从文书种类、文书写作语言、文风、文书保管制度等方面论述。 5.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保密工作有哪些经验?

答:(1)严格审查秘书。 (2)划定文件密级。

(3)确定阅读秘密文件的范围。 (4)设立秘密文件贮藏室。 (5)运用代号。 (6)健全文件处理制度。 (7)经常检查秘密文件。

第十二章 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和鉴戒

1.试述历代中央秘书机构的演进规律。

答:历代中央秘书机构总是由小到大,职权、规模逐步增强,最后膨胀为实权机构。封建统治者就予以抑制、削弱、解散,或将其转化为政务机构。然后,重新起用身边职位低微的秘书官吏,组建成新的秘书机构。这一现象自秦朝起,直至清末,两千多年中反复出现,形成为一条规律,导致封建王朝的中央秘书机构处于建立、扩展、膨胀、削弱、解体或转化,又重新建立的周期性演变之中,形成一道循环轮回的怪圈,使中央秘书机构的名称不断变更,权限时弱时强,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这一规律可以称为“膨胀回位”。 2.试述历代秘书官吏的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

答:我国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是由低级至高级、由简单至复杂逐步完善起来的。就其选拔方式而论,有学校培养、科举考试、聘用,还有从有实际经验的职官中简选和从下级机关秘书中提拔等。就其选拔标准而论,有政治上可靠、文化水平高、博学多才、工于书法、业务能力强、实际工作经验多、年富力强、敏捷、能够保守机密等要求。至于考核,则有定期考核制度,考核标准包括德、行两个方面,采取下对上层层汇报、上对下层层审核的方式,以确保秘书的素质和工作效率。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3.中国历代在防止秘书官吏舞弊腐败方面有哪些经验教训?

答:防止和打击秘书官吏的舞弊、腐败,是加强秘书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中国的封建社会漫长而黑暗,各级官衙的秘书官吏,腐败现象比比皆是,在封建社会没落时期尤为普遍,历代有为的统治者为了稳定统治秩序,都力图消除这些腐败现象,实施过许多措施。主要是把牢三关:秘书官吏任用关、严格考核关和制定法规、制度。 4.中国历代秘书有哪些优良传统?

答:中国历代秘书有秉笔直书、忠于职守、严守制度、落笔神速、处变不惊、具有民族气节、擅长书法艺术等优良传统。 5.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哪些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

答:形成了三大基本原则,“为领导工作服务”的原则,确定了秘书工作的职能、地位和性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原则,要求秘书机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从事日常工作的同时,为领导部门提供高层次的服务;“保密、准确、及时”的原则,是对秘书工作的质量要求,也是衡量秘书工作优劣的标准。

8

第二篇: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史官这一名称始出于()

A.商朝B.黄帝时期 C.尧时期D.禹时期

2.舜命人在庭前设置了一面鼓,供民众击鼓反映情况,此鼓称()

A.登闻鼓 B.进善旌 C.敢谏之鼓 D.鼓院

3.太史寮中起草国家级法令性文件的是()

A.太史B.小史 C.内史D.外史

4.春秋时期齐国重新设置的秘书官职有()

A.尚书B.掌书C.主书D.令正

5.秦并六国后全国的秘书机构也随之()

A.鼎盛B.完备 C.统一化D.多样化

6.汉光武帝时中央秘书机构的主官是()

A.尚书令 B.尚书左丞C.尚书右丞 D.尚书仆射

7.曹丕建魏后立即改称秘书令为()

A.秘书监 B.尚书令 C.中书令 D.中书丞

8.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公文研究最有贡献的是()

A.刘勰B.蔡邕 C.曹丕D.陆机

9.金代创设了传送紧急文书的()

A.保密制度 B.军邮制度 C.帖黄制度 D.急递铺制度

10.辽、金、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

A.成熟时期 B.确立时期 C.融合时期 D.强化时期

11.明司礼监中,作用最大的太监是()

A.提督太监 B.掌印太监 C.秉笔太监 D.随堂太监

12.明司礼监太监代替皇帝以朱笔批阅奏章,称()

A.票拟B.条旨 C.朱批D.批红

13.明代中央六部和大理寺内设置的职掌公文收发、登记、检查、催办等事的机构是(

A.承宣厅 B.司务司C.经历司 D.主簿厅

14.明代凡是以官署名义向皇帝陈述、请示有关政务、军情、钱粮等公事所用的文书称(

A.奏本B.奏折 C.揭帖D.题本

15.南京临时政府创建的平行文有()

A.咨B.照会C.公布D.示

16.下列属于国民党政府公文中的上行文的是()

A.布告B.函C.呈D.通知

17.档案工作从政府部门扩展到企业,始于()

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B.北洋政府时期 C.国民党政府时期D.中共建党早期

18.在我国,文书学、档案学这两门学科开始形成于()

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B.北洋政府时期C.国民党政府时期 D.中共建党早期

19.自中国共产党建党早期直到解放战争期间,始终通用的公文文种是()

A.通告B.报告C.通知D.公函

20.中国共产党早期常用的公文文种中,具有权威性的是()

A.决议案B.宣言C.纲领D.通告

21.中共中央军委秘书处的首任秘书长是()

) 1)

A.王若飞 B.朱德C.陈毅D.王一飞

2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集权制度的中央秘书机构是()

A.太史寮 B.秦丞相府C.尚书台 D.中书省

23.为帝王专用的制、诏公文文种始用于()

A.汉武帝 B.曹操C.东汉光武帝 D.秦始皇

24.开我国信访工作之先河的历史时期是()

A.尧舜时期 B.周代C.隋代D.唐初

25.在我国古代,秘书的民族气节表现突出的朝代是()

A.唐B.两宋C.明D.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魏晋南北时期时形成的三省是指()

.中书省 B.门下省C.散骑省 D.尚书省E.集中省

27.唐代秘书人员的来源主要有()

A.科举选拔 B.聘请文士C.征召名士 D.留用前朝旧吏E.自荐

28.明代中央的主要秘书机构有()

A.通政司 B.军机处C.内三院 D.六科E.司礼监

29.清代六科的职能主要有()

A.记录圣旨 B.稽查各部事务C.抄发题本 D.封驳E.考察文武官员

30.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办公厅的组织机构包括()

A.秘书处 B.保卫处C.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 D.中央直属机关党委E.特别会计科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西周的内宰

32.“三坟”

.皇史宬

34.汉本房

35.中共建党初期的签发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一文一事制度”。

37.唐代与明代的“贴黄”制度有何差异?

38.简述元代催办制度的主要内容。

39.与明代相比,清代文书工作制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0.简述封建王朝是如何利用档案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为什么说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42.试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

2A33

第三篇:中国政治制度史习题答案

一、 填空题

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 是(酋邦)。 酋邦) 酋邦

2、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氏族模式) 和(酋邦模式)两种。 氏族模式) 酋邦模式) 氏族模式 酋邦模式

3、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后 ),商代称(王)。 后 王

4、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巫术)和 (政权)的结合。 巫术) 政权) 巫术

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三正)和 三正) 三正 (左右六人)。 左右六人) 左右六人

6、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以母为贵)和 (长子原则”)。 “以母为贵) 长子原则”

7、 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政务性)和(宗教性) 政务性) 政务性 (宗教性) 两类。

8、 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政治性)和(军事性) 政治性) 军事性 军事性) 政治性 的,而在(经济方面)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 经济方面) 经济方面

9、(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 意味着(选官 郡县制) 郡县制 ( 。 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10、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职务设计),在 职务设计) 职务设计 制度层面则发展出(上计制度)。 (上计制度)

11、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 (尊号 尊号),死后要加( 谥号) 。 谥号) 尊号

12、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太监) 后宫制度) 太监 后宫制度

13、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二十四衙门),而( 掌印太监)和秉笔 二十四衙门) 掌印太监) 二十四衙门 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14、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 外朝 官系统) 宫廷系统) 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 宫廷系统)。

15、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春秋),当时被人们称为“(执 春秋) 春秋 ( 。 政 )”或“相”

16、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 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 宰相 )为首。 尚书) 尚书

17、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 尚书) 尚书 中书省,南北朝政归(门下)。 门下) 门下

18、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政事堂会议)作为议政决 政事堂会议) 政事堂会议 策机构,并逐渐变成了正式的( 宰相机构)。 宰相机构)

19、 北宋前期, 中书门下主民政, 枢密院 )主军政(三司 )主财政, (枢密院 三司 彼此不相统属。

20、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 财政)等诸权始 枢密使) 财政) 枢密使 并于宰相。

21、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西周是( 世卿世禄”制) “世卿世禄” ,战国是 “ 客卿制度 )。 ( ”

22、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举)和(制举 ) (常举) 制举 。

23、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 四善” 为标准,在才能方 “四善” ) 面的考核以( 二十七最” 为标准。 “二十七最” )

24、监察机构取得独立地位是从(隋朝)开始,其机构为( 御史 隋朝) 隋朝 。 台)

25、明朝设置的监察专项事务的(巡抚)(总督)后逐渐转变成为 巡抚) 总督 巡抚 、 总督) 地方军政长官。

26、秦中央由(太尉 )主理全国军政。秦实行普遍征兵制,规定 太尉 凡 17 岁至( 60 岁 )岁都要服兵役。

27、在军事制度上,南朝和北魏、北齐实行(世兵制 ) 世兵制 ,而西魏、 北周实行( 府兵制) 府兵制) 。

28、明朝皇帝以下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有(刑部) 刑部) 大理寺) 刑部 ,它和(大理寺) 大理寺 、 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

29、 秦以后的地方基本建制为 郡县制 ) 但西汉因分封形成了 郡 (郡县制 。 (郡 。 国并行制 )

30、清朝的一省主管为(巡抚) 巡抚) 总督) 巡抚 ,地方最高级别的官员是(总督) 总督 。

31、19 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为 代表的(经世派 ),他们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课题,预示了 经世派 “向西方学习”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任务 的目的。

32、 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富国强兵 ) 富国强兵”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以达到( 富国强兵”

33、1895 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它是一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场将矛头指向的政治体制的改良运动,而 1898 年的(百日维新)是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这场运动的高潮阶段。

34、 清政府政治制度开始调整的标志是 1844 年设置的 通商大臣) (通商大臣 , 通商大臣) 它实际上是代表清政府办理 (对外交往)的官职。 对外交往)

35、1859 年清政府设置了(总税务司 ) 总税务司 ,但最重要职务一直以来 为英国人所垄断,尤其是( 赫德 ) ,在位 45 年,成为西方列强特 别是英国在华的代理人。

36、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的开始的是(同文馆)等学校的设立; 同文馆) 同文馆 标志着我国近代陆军诞生的是 (新军)的组建。 新军)

37、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组织(谋略处) 谋略处) 谋略处 ,暂时作为军政府的决 策机构,并宣布:改国号为“ 中华民国 )。 (中华民国 ”

38、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献是《鄂州约法》 《鄂州约法》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根本大法是( 临时约法 》 《 临时政府组织大 ( 临时约法》 《临时政府组织大 《临时约法 ) 《 。 纲》

39、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由上海抵达南京,宣誓就任(临时 临时 大总统) ,至此, 中华民国 )正式诞生。 ( 大总统)

40、袁世凯上台后,对国家机构进行了的改组,以(政事堂 )为 政事堂 国家最高行政枢要机构,从而使内阁制改为变相 (总统制) 。 总统制) 。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群队 、部 群队 落。

2、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燧人 、伏羲 、神农 燧人 神农。

3、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华夏集 华夏集 团 、东夷集团 、苗蛮集团 等三大集团。

4、商代的“诸侯”对王室承担朝觐、纳贡、兵役等义务。 朝觐、纳贡、兵役 朝觐

5、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支柱是宗法制、分封制 。 宗法制、 宗法制

6、西周的政治机构大体可以分为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内廷宗 决策机构 决策机 教与文职机构、宫廷机构 教与文职机构、宫廷机构。

7、西周国家的执行机构主要是“三有司”即司土、司马、司工。 司土、司马、司工 司土

8、战国时,有些国家实行五官制,五官即大谏、大田、大司马、 大谏、大田、大司马、 大谏 大理和大行。 大理

9、战国时,司法职官地位上升,各国的司法职官主要有大理、司 大理、 大理 寇、廷尉 。

10、战国时的任官符信制度有玺、印 、符、节。 玺

11、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 皇位继承制度 、后宫制度 、皇位 世袭制度

12、汉代有女御长、宫长、宫中学事史、等女官以管理后宫,形成 女御长、宫长、宫中学事史、 女御长 女官制度。

13、在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最为严重的是西汉、东汉、唐 等朝 西汉、东汉、 西汉 代。

14、从中国历史上看,宦官乱政,以 东汉、唐、明朝为最。 东汉、

15、明朝的司礼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席衙门,它具有批阅奏本、 批阅奏本、 批阅奏本 传宣旨意 的权力。

16、明代的宦官领导一个全国性的特务机构,其系统有锦衣卫 、 锦衣卫 东厂、西厂 东厂、西厂。

17、东汉成帝时的“三公”为大司空、大司马、丞相。 大司空、大司马、丞相 大司空

18、三国时的“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 太尉、司徒、司空 太尉

19、隋唐时掌握国家重要权力的机构,即所谓的“三省”是尚书省、 尚书省、 尚书省 中书省、 中书省、门下省 。

20、隋朝皇帝以下设“三师” ,即太师、太傅、太保 太师、 太师 太傅、太保,他们并无实 权。

21、古代委任官员的形式有(册授、制授、敕授、旨授)等。 册授、制授、敕授、旨授) 册授

22、汉代对官员的惩罚一般有(降薪、贬职、免官)等。 降薪、贬职、免官) 降薪

23、古代表示职官等级的名号有(品、阶、勋、爵) 品 。

24、秦朝并称“三公”的是(御史大夫、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丞相、太尉) 。 御史大夫

25、唐朝遇重大疑难案件,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 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 大理寺卿 共同审理,谓之“三司推事” 。

26、宋朝御史台机构由(台院、殿院、察院 )构成。 台院、殿院、 台院

27、宋朝的军事权由(枢密院、三衙、兵部)分掌。 枢密院、三衙、兵部) 枢密院

28、隋唐宋的中央司法机构有(大理寺、刑部、御史台)构成。 大理寺、刑部、御史台) 大理寺

29、明朝掌一省军政民的是合称“三司”的(布政使司、提刑按察 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 使司、都指挥使司) 。 使司、都指挥使司)

30、清朝的地方行政建制依次为 (省、府、道、县) 。

31、19 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 为代 龚自珍、 龚自珍 魏源、 表的经世派。

32、在洋务派官僚中,属于地方官僚的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曾国藩

33、维新变法的领导人有康有为、梁启超 、严复、谭嗣同 康有为、 严复、谭嗣同。 康有为

34、清朝地方势力的增长表现在 地方军事化的形成、督抚专权 。 地方军事化的形成、

35、中国近代军队的萌芽是湘军 、淮军 的组建。 湘军

36、1904 年,清政府正式制定新军制,新军分常备军、续备军、 常备军、续备军、 常备军 后备军 。

37、 袁世凯当政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经历了内阁制、总统制 、 内阁制、 内阁制 洪宪制 几个阶段。

38、南京临时政府时期颁布的法律法规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9、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 皖 、直、奉 等派系。

40、 国民政府的中央政制分为 军政时期 、 训政时期、 训政时期、 宪政时期 等时期。

三、 辨析题

1、 政教合一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权力结构模式。

答:正确。王权虽 政教合一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权力结构模式。 然主要是由战争发育起来的,但它在形成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 从传统文化中为自身寻找合理的支撑点,酋长借助巫术来统治 部落的方式被继承下来,巫术或巫教也就成为王权所发现的第 一个“合作伙伴” 。王权以政治整合达成了对巫术的整合,又 以整合起来的巫术帮助其实现更稳固的政治整合,于是,政教 合一的权力结构形态随着中国文明的起源而形成了,这也成为 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

2、 分封制是西周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

答:正确。周公所开创的 分封制是西周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 封建诸侯以强化周王室对各地控制的政策,在周公以后已经成 为西周最根本的各级政权营建形式。各诸侯国也纷纷仿照王室 分封的方法在自己的国内实施低一级的分封,并以此作为强化 自己对分国各地控制的有效手段,于是分封在西周便呈现出多 极化的特征,成为由中央到地方,甚至基层的各级政权的基本 体制形式。 皇位的世袭制对政治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3、 皇位的世袭制对政治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答:错。世袭制的实 施有助于避免因对皇权的激烈争夺而引发的政治**。但是世 袭制对政治稳定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尽管已将皇位合法的继 承人局限于皇帝家族内部,但仍无法避免皇族内部的争斗。中 国古代各朝各代,皇族内部的与异姓野心家合谋夺嫡争储的各 种斗争一直没有停息过,而这正是皇权的专制性质所决定的。 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对以后官僚体制有重大影响。

4、 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对以后官僚体制有重大影响。

答:正确。 它标志着宰相权力已为三省分掌,秦汉时期的独相制已为群相 制所代替,它的产生是君权与相权之间长期互动的结果。尽管 三省制于南北朝时已共掌相权,但彼此之间的责任分工尚不明 晰,作为国家主要决策和执行体制,其运行尚有许多需要完善 之处。

5、九品中正制为科举制所取代,是由它的日益暴露的弊端而造成 九品中正制为科举制所取代的。

答:正确。西晋时,派到各地的中正已完全为士族所控制,门 第成为入仕的首要条件,遂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 说法。到东晋时,九品中正制进一步于门阀制度相结合,门第已成 为国家选官的唯一标准,国家的选管及任用制度,就失去了社会激 励作用。到南北朝后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业已暴露无遗,到隋唐 时期逐渐为科举制所替代。 唐朝遇有重大案件由御史台会同中书省 门下省共同审理, 有重大案件由御史台会同中书省、

6、 唐朝遇有重大案件由御史台会同中书省、门下省共同审理。

答:错误。唐代遇有重大案件,由御史台会 之“三司推事” 三司推事” 同中书省、门下省审讯,谓之“三司受事” 。而若有重大疑难 案件,则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谓之 “三司推事” 。

7、 19 世纪40 至 60 年代,整个中国精英社会已经形成了真正的 年代, 民族危亡感。 民族危亡感。

答:错。经世派首次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课题, 预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任务。 但他们的思想和观念还 未能在社会上层和高层引起足够的影响, 更未能引起在鸦片战 争失败后的清政府的重视。 1840 年至 1860 年的整个中国精 就 英社会来说,尚未形成真正的民族危亡感。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典型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8、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典型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答:错。南 京临时政府是一个突出总统权力的不完全的三权分立的民主 共和政体。一般三权分立的国家总统行使政权,但临时政府总 统的权力实际上兼有司法权,总统的权限超出了行政系统。南 京临时政府并没有独立的司法机构。

四、 简答题

1、 现代西方学者认为国家的特征有哪些?

答: 现代西方学者认为国家的特征有哪些?

(1)出现了一个中 央政治权力的中心。

(2)出现保证这一最高权力中心存在的行 政、司法、军事组织的,包括诸如官吏、监狱、法庭、军队等。

(3)出现为维持这一权力中心及其各种机构存在和运行的税 收制度。 (4)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阶级分化。

(5)形成了有一 定针对性的固定领土区域的观念。

(6)已经形成了支持最高权 力中心存在和运行的国军爱意识形态。

2、 传说时代的政治组织的基本特色有哪些?

答:传说时代的政治 传说时代的政治组织的基本特色有哪些? 组织的基本特色是:

(1)人群以氏族和部落为单位,构成了孙 氏族—子氏族—宗主氏族—联合体的金字塔式的政治组织结 构形式;

(2)他们分布在广阔的地域范围内,但却已经实现了 有效的联合;

(3)血缘氏族组织构成了政治性组织的基础,而 政治组织由肯定血缘关系和血统优势。血统优势不仅使某些氏 族在其所统辖的族群中成为当然领袖,而且还使他们有可能成 为联合体的最高领导者。

3、 为什么说商代王权合法性观念完全是巫术思想的产物?

答:首先,从都城的选择上来看,商人灭夏不久就在夏人控制中心建都,其主要理由之一就是夏王朝的活动中心地处河南偏西一 带,在古人眼中正是“天下之中” ,先天就有神圣的意味。其 次,商王通过对青铜器的独占实现对巫术的垄断,并以此为王 权赢得普遍认可的合法效力。再次,以对巫术的独占实现对政 治权力的垄断这一传统,在商代时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和完善。

4、 宋朝统治者是怎样强化中央集权的?

答:(1)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弊端,将强化中央集权作为基本国策。

(2)根据宰相赵普的建议,赵匡胤将地方军权、政权、财权、 司法权全部收归中央,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而中央之权又全 部集中于皇帝手中。

(3)宋将各级文臣武将的事权加以分割, 设立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使掌管财政,考课院和审官院等负 责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而宰相权力则被分割限制。

5、 明朝政治制度的最显著特点有哪些?

答:明朝政治制度最显著 的特点是:

(1)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2)在皇帝 与各具体执行部门之间,宰相这一中间机构被撤消,决策机构 与职能部门之间直接联系; (3)皇帝之下,行政、军事、监察 三个机关分别独立,互不统属,相互制约。

6、 汉代察举和征辟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首先,将国家职官的推荐权及部分录用权交给了 各部门主管,特别是交给了地方州郡主管,说明两汉时各部门 及地方还保留相当大的权力,中央集权的政府体制在其草创时 期,尚未能建立起与这一体制相适应的职官录用机制。其次, 不论是征辟还是察举,考察标准都是面察和行为道德的考察, 文字考试居于次要的位置,这反映两汉的官员选任尚带有相当 的随意性。

7、 汉武帝时监察机构的设置出现了哪些变化 汉武帝时监察机构的设置出现了哪些变化?

答: (1)开始重用 内朝官,监察权力逐渐转移到内朝尚书令手中。 (2)于丞相府 设置丞相司直,秩位与御史大夫相同,

(3)设置司隶校尉,其 权势逐渐显赫。

8、 我国古代司法制度最根本的特征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 (1) 皇帝作为国家权力的拥有者,既掌握着最高的立法权,又是国 家“最高法院”的唯一法官,还是国家“最高检察院”的唯一 检察官,这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最根本的特征。

(2)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发展起来了一套专职的审判机构,但都从属于行 政机构,各级的行政主官同时承担着地方各级法院的“院长” 、 检察院的“检察长” 。警察局的“局长”或“探长” ,以行政权 兼领司法权是我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基本特点。

9、简述早期改良主义者的思想主张及其局限性。

答: (1)改良主义者清楚地发现了引进的西方现代技术和工业与中国传统社 会和政治制度之间的冲突, 也意识到这是洋务运动本身所存在的根 本性误区。

(2)他们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改变腐朽落后的封建专 制制度,明确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制的纲领性主张,并极力鼓吹设 立议院, 且对议院制度实现了由一般性的赞赏到提出具体方案的转 变。

(3)但是,绝大多数早期改良主义者在主张改革封建专制制度 的同时,却对旧制度的思想信仰基础——儒学大肆捍卫,这反映了 改良思想对传统的妥协性。

10、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改革措施有哪些特点?

答: (1)改革的保守色彩相当浓重,很难满足社会各个层次的要求; (2)改革 过多地考虑了满族贵族的利益, 对减缓日益加剧的满汉矛盾并无直 接的作用;

(3)这些改革都是在社会各阶层千呼万唤、历尽艰难之 后才作出的,很难让国人相信清政府有改革的诚意,对解决清政府 日益严重的合法性危机并无多大帮助。

11.南京临时政府体制的特点及其意义是什么?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制主要是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两部分。其特点有:

(1)是革命派、 立宪派与具有自由倾向的地方官僚参加的三派联合政权, 其主要领 导权控制在革命派手中。

(2)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突出总统权力的 不完全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临时总统的权力实际上兼有司 法权,总统的权限超出了行政系统。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形 式,否定了 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是第一次由专权走向分权, 标志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和国家体制的根 本变革。

五、 论述题

1、 试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及其后果。

答: (1)从分封的布局结构 上看,有明显的战略考虑。

(2)从分封的对象来看,受封的主 体是周王室贵族。

(3)从分封的人口结构形式上来看,大多数 的分国都采取了周族连同其盟友、被征服的商人和土著三者结 合的人口组合方式,因而分封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一次移民活 动, 从而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民族重组与融合。 结果: 首先是周族的由西向东的大迁徙。其次是原居住于中部的殷人 向周边地区的大扩散。最终的结果是促使新的地方性文化的形 成——封建制以政治强力迅速打破当时各民族间的壁垒,使其 在长江以北的广阔地域内逐渐融合,终于在数百年后形成了不 同于周边野蛮民族的华夏族。

2、 试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体制转型的局限性及意义。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中国传统社 会的基本制度和文化样式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仅就政治层 面来说,转型主要表现在层层分封为主要特征的分权体制逐渐 为中央集权所取代,传统的分封制退居到次要的地位,郡县制 成为主要的制度形态,凝固不变的“世卿世禄”制让位于流动 性很强的选官制,政治制度的许多细节上也都出现了相应的调 整和变化。由于中央集权代替了分封制下的分权体制,为君主 个人权力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提供了制度基础。中央集权下的 君主专制主义使君主个人的垄断利益不仅完全地凌驾于社会 之上,而且还凌驾于君主家族和贵族集体利益之上。上述政治 转型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文官制度的成熟等技术角度来 看,存在着显著的进展。局限性: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转型是 在中国既定传统所允许的范围内的一次重要转变,但它没有改 变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形态,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精神发 生根本改变,君主制仍然是基本体制形式,不受限制的专制权 力仍然是国家权力的基本特征。

3、为什么说皇权时典型的全能型权力?

答:首先,皇权可以干预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事务, 社会各个领域在皇权面前均没有自 主性,皇帝一直保持着对社会的超经济强制权力。其次,作为政治 性权威,皇帝还被看作是意识形态领袖,有权对思想文化活动进行 干预。再次,从现代政治学理念上看,皇帝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 家一切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最后,皇权具有明显的个人性质,且不 受法律和任何机构制约,属于专制性权力。

4.怎样分析中国历史上宦官乱政的原因?

答:要点:作为皇帝制度 怎样分析中国历史上宦官乱政的原因 和后宫制度的派生物,宦官制度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相始终。 尽管历朝政府对宦官参与朝政可能带来的危害都有明确的意识, 也 在制度上作了种种努力,但仍无法避免宦官乱政的现象,其原因是 多方面的。首先,外朝官一般有家族和师友背景,一些势大权重的 朝臣也确实有可能夺取皇帝的权位, 因而他们很难赢得皇帝的衷心 信任。其次,宦官与皇帝朝夕相处,比外朝官更有机会摸透皇帝的 禀性,投其所好,易讨得皇帝欢心,也极易与皇帝产生情感上的联 系。再次,从制度设置上看,随着历史的演变,外朝官的权力逐渐 趋向于分散,直到废除宰相,这就失去了能够于宦官相抗衡的体制力量。

5、试论隋唐创建的科举制的意义。 答:首先,科举制意味着职官选任已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控制下, 中央集权体制各系统间的协调 进一步加强。其次,统治者为重整儒学意识形态的权威,除对其本 身进行修正与创新外,还需要建立起更加稳定有力的社会激励机 制。明经等科的设置已有利于儒学的传播,更重要的是,科举制的 实施为这一机制的建立准备了制度条件。再次,科举制主要以考试 成绩为任官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世背景对职官选拔的影 响,使得许多出身下层的弟子有可能跻身官僚阶层。最后,它不仅 改变了中国古代职官队伍的成分结构, 还进而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古 代社会结构。

6.试述古代赀选制所反映的本质。

答:(1)说明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事实上是十分脆弱的,它尚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财政制度,以 应付各种突发的自然或社会灾难, 不得不以赀选的方式作为解决财 政困难的一种补充手段;

(2)专制性皇权在本质上追求的是自身利 益的最大化, 将国家公共性权力转变为掠夺社会和垄断稀缺资源的 工具,这是它的本质所在。

7.从洋务运动出现的思想背景与意义,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意义。

答: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西方在中国影响的扩大,使清政府中的一些官僚意识到中华民族的生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 机。他们要求中国应把握变局的时机,进行某些方面的改革。首先 不要惧怕与外国人接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外国,只有了解外国才 能因势利导,把握时机。其次,他们主张在理解西方国家长处的同 时,尽量学习这些长处为己所有。洋务运动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意识 背景下出现的。意义: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 它将鸦片战争后经世派所提出的“师长论”付诸实践,它的出现和 持续发展使得中国社会离开了既定轨道, 开始了由传统而向现代化 的缓慢转型。

8.试述清政府的“新政”的原因及内容?为何“新政”不能也没有挽救清政府的危亡?

答:20 世纪初,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 军的入侵,清政府的统治已是风雨飘摇、日薄西山。一方面,国内 外反清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维新派也在海内外为变法而奔走呼号; 另一方面列强为实现其“以华制华”的目的,也极力向清政府施加 压力,促其“速行变法”以“革新”政治。在内外压力的交互作用下, 清政府内部逐渐出现了力图通过改革克服危机的努力。 “新政” 的内容包括:

(1) 政权机构方面的改革。

(2) 军事方面的改革。

(3) 文化教育方面。

(4)法律方面。上述各项改革,无论是其涉及的范 围,还是实施的力度,都远远超过了戊戌变法的内容,但这些改革 并没有阻止辛亥革命的爆发,当然也没能延长清政府的统治寿命。 “新政”事实上根本就缺乏改革所必须凭借的政府权威性,其最终 的流产自然是难以避免的。满清政府极不明智地扼杀了维新运动, 不仅使中国失去了通过改革解决危机的可能性, 也就此宣告了他自 身死期的到来。

第四篇:《中国政治制度史》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法经》是一部以()为主体,旨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等级制度的法典。

2、秦在郡设()作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3、()时期,尚书台脱离少府,成为独立的中央机构。

4、魏晋时期,中央军队分成()和()。

5、唐代开始,逐渐确立了在皇帝生前即上()的制度。

6、隋唐时期,确立了以()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7、()是分科举拔人才的制度。

8、元代把大都周围一带称为(),直属中央中书省管辖。

9、明清时代的监察机构是()。

10、清代辅政机关实行()与()双轨制。

11、清末,以两江总督兼任(),驻(),北洋大臣由()兼任,驻()。

12、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以培养与外国往来交涉的买办人才。

13、康有为要求改政体为()政体,以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14、清末设立的“民意机关”,在中央是(),地方是()。

15、1911年,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了《》。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是(),简称《》。

17、1912年,在宋教仁推动下,同盟会与几个党派联合,改组为()。

18、北洋政府时期,跨省的军事机构是()和()。

19、1926年,中政会一度改名为()。

20、1928年10月通过的《》,奠定了国民政府五院制的基础。

21、国民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是()。

22、国民党统治时期,所谓县自治的议决机关是()及()。

23、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政权机关,包括()、()、()。

24、工农民主政权在检察工作方面采取()制。

25、抗日民主政权的权力机关,是各级()。

26、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48年在()解放区设立了全国性的金融机关()。

27、()年()月()日,是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纪念日。

28、建国初期,()是全国最高军事统率机关。

2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

30、54年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体系由三级两层改为()。

二、名词解释

1、内服和外服

2、宋代磨勘制度

3、清代官缺制度

4、淮军

5、安福国会

6、公务员惩戒委员会

7、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8、人民检察院组织活动原则

三、问答题

1、唐宋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2、南京临时政府的历史地位。

3、中政会与国民政府的关系。

4、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和任务。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主要职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刑法

2、郡守

3、曹魏

4、中军、外军、

5、尊号

6、三省六部

7、科举

8、腹里

9、都察院

10、内阁、军机处

11、南洋大臣、上海、直隶总督、天津

12、同文馆

13、君主立宪

14、资政院、咨议局

1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

17、国民党

18、巡阅使署、经略使署

19、政治会议 20、国民政府组织法

21、立法院

22、县议会、县参议会

23、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

24、审检合一

25、参议会

26、华北、中国人民银行

27、1947·5·1

28、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29、常务委员会

30、四级

二、名词解释

1、内服和外服

夏商周时期,在中央任职的各级官吏称为内服,封在王畿范围以外和边远地区的贵族、侯伯称为外服

2、宋代磨勘制度

磨勘指审核、推究,宋代将之作为考深和诠选的一项制度,则是指审核、推究、勘验簿历文状的一系列做法和程序。

3、清代官缺制度

清代规定在国家机关中实行按民族分配一定官缺的办法,即将重要官职分别定为宗室缺、满州缺、蒙古缺、汉军缺、汉缺等,其中以满缺、汉缺为主,按缺补授,这种办法,保

证了满人的特殊权益,是民族歧视政策的反映。

4、淮军

淮军是模仿湘军建立起来的一支反动武装,其组织者是李鸿章,淮军的营制编组等与湘军基本相同,但装备有更多的洋枪洋炮,是一支买办性更强,直接依赖外国侵略者援助的军阀队伍。

5、安福国会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皖系军阀操纵的政客团体——安福俱乐部,在1918年8月产生的国会中,占有90%以上的席位,故此届国会被称为“安福国会”,它为皖系军阀的独裁统治立下汗马功劳,皖系军阀失败后,安福国会也于1920年8月垮台

6、公务员惩戒委员会

国民党统治时期设立,掌理一切公务员的惩戒事宜。分为: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掌理荐任以上公务员及中央各官署委任职公务员的惩戒事项;地方公务员惩戒委员会,掌理各有关省市委任职公务员的惩戒事宜。

7、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机关,由各省、中央直属县(市)苏维埃代表大会及红军选出的代表组成,它的工作通过会议来进行,每两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一次,必要时可延期召开全国苏维埃临时代表大会。

8、人民检察院组织活动原则

(1)垂直领导、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2)集体领导基础上的检察长负责制。(3)人民检察院行使职权时,对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三、问答题

1、唐宋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1)台谏分职到台谏合一。

(2)皇帝直接控制台谏官。

(3)封地方官吏的监察工作不断深入

(4)监察方式多样化。

2、南京临时政府的历史地位。

(1)否定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一套初具规模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使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2)国家制度的复革,取决于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对比,归属于政权问题的解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形式,不是决定性的东西。

3、中政会与国民政府的关系

中政会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政治中枢机关,是国民党的中央机构之一,但它不是处理党务的机关,也不是政府本身的机构。中政会在制定政治的根本方案上,对国民党中央负责,

国民政府在执行政治方案上,对中政会负责。从法律上说,国民政府表面上仍是国家最高机关,它与中政会并无隶属关系,但中政会实际上总揽国民政府一切方针政策的抉择权,是国民党与国民政府之间的纽带。

4、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和任务。

工农民主政权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肃清买办阶级在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消灭乡村的封建关系,推翻军阀政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坚实的基础。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主要职能。

(1)镇压国内被推翻的阶级、反革命分子、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剥削者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人。(2)保卫国家的独立、安全和领土、主权的完整,防止帝国主义的侵袭及其破坏和平的战争阴谋。(3)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教育工作。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家职能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第五篇: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

2016最新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4月-真题以及详解

一 单选

1. 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

)。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名称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激烈战斗。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184314

错误率 : 25%

2.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名称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美国于1899年9月至11月间照会各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90015

错误率 : 15%

3.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指挥失误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①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②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128928

错误率 : 28%

4. 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林则徐、魏源与睁眼看世界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综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105468

错误率 : 26% 5. 太平天国运动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名称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战争,前后坚持了14年之久,势力先后扩展到18个省,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95778

错误率 : 23%

6. 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名称

《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太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的建议。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78030

错误率 : 25%

7. 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文馆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名称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作为总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任命恭亲王奕䜣,大学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为总理衙门大臣。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75684

错误率 : 21%

8.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 A.兴办民用工业 B.创立新式学堂 C.派遣留学生 D.兴办军用工业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名称

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洋务派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其目的首先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同时,也是为了加强海防、边防,抵御外国侵略。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83385

错误率 : 43%

9.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名称

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86955

错误率 : 9%

10. 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侵略权益在中国东北公然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美国与俄国 B.日本与俄国 C.英国与日本 D.美国与英国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结果日本战胜俄国,俄国将所擭得的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权益“转让”日本。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72063

错误率 : 19%

11. 20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著作是(

)。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示钟》 D.《猛回头》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邹容的《革命军》,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65382

错误率 : 40%

12. 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名称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围绕以下问题展开: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社会革命。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65739

错误率 : 41%

13.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孔乙己》 B.《药》 C.《狂人日记》 D.《阿Q正传》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名称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58089

错误率 : 17%

14.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运动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保路运动 D.五卅运动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五四运动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70890

错误率 : 27%

15. 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和森 D.杨匏安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61200

错误率 : 20%

16. 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建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是(

)。 A.上海机器工会 B.北京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C.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D.中华全国总工会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名称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20年11月,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出版《机器工人》。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56100

错误率 : 26%

17.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名称 瓦窑堡会议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35年12月,长征到达陕北不久的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作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53091

错误率 : 33%

18.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名称 七七卢沟桥事变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55845

错误率 : 28%

19. 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

)。 A.佟麟阁 B.赵登禹 C.谢晋元 D.张自忠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名称

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45441

错误率 : 44% 20. 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

)。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名称

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43452

错误率 : 42%

21. 1946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名称 五四指示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77826

错误率 : 46%

22. 1947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

)。 A.战略防御的序幕 B.战略转移的序幕 C.战略进攻的序幕 D.战略决战的序幕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名称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在鲁西南地区大量歼敌,配合华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随后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实施战略展开。与之相配合,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相互策应,机动歼敌。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41871

错误率 : 36%

23. 1947年,国民党宪警制造的镇压爱国学生运动的惨案是(

)。 A.五卅惨案 B.校场口惨案 C.下关惨案 D.五二〇惨案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名称 “五二〇”惨案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47年5月20日,南京、上海、苏州、杭州地区16所专科以上院校学生6000余人汇集南京,举行反饥饿、反内战、挽救教育危及联合大游行,遭到国民党宪警的镇压。同日,天津南开大学、北洋大学两校的游行学生,遭到特务殴打,许多人受伤。南京、天津的流血事件。便是震惊中外的“五二〇”惨案。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75021

错误率 : 57%

24. 1948年4月,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将革命进行到底》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名称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46920

错误率 : 59%

25.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

)。 A.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B.完成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C.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名称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毛泽东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41157

错误率 : 55%

26. 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运动是(

)。 A.肃反运动 B.整风、整党运动 C.”三反“运动 D.”五反“运动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名称 “三反”运动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112965

错误率 : 45%

27. 198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建立的经济特区是(

)。 A.珠海经济特区 B.汕头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海南经济特区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名称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将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65586

错误率 : 52%

28. 1990年,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是(

)。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B.”三步走“ C.”两个飞跃“ D.”两个大局“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名称

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是邓小平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在同江泽民等谈话时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思想。他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54417

错误率 : 55%

29. 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名称 香港、澳门的回归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归祖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35037

错误率 : 36%

30.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 A.与时俱进 B.快速发展 C.改革开放 D.以人为本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名称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与时俱进是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快速发展是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22032

错误率 : 45% 二 多选

31. 1911年,直接参与领导武昌起义的革命组织是(

)。 A.共进会 B.文学社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正确答案 A;B 知识点名称 武昌起义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由于革命形势日趋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起义。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61659

错误率 : 76%

32. 1913年至1922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进行的斗争有(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第二次护法运动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名称

“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难易程度 一般

口袋自考讲解

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通电讨袁,不久黄兴在南京宣布讨袁,其他地方如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也先后响应。战争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进行,史称“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

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率领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1921年9月,孙中山平定广西,统一两广。随后发布北伐令,以捍卫约法、恢复民国。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61914

错误率 : 52%

33. 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

)。 A.自由 B.和平 C.民主 D.团结 正确答案 B;C;D 知识点名称 重庆谈判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40443

错误率 : 65%

34.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名称 战略决战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与指挥下,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36924

错误率 : 51%

35.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构成人民民主专政主要联盟的阶级是(

)。 A.工人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正确答案 A;C 知识点名称

《论人民民主专政》与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同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①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②在上述联盟中,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一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39984

错误率 : 71%

36.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B.关于新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C.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 D.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名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基础,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其主要内容是:①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②关于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③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④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37842

错误率 : 57%

37. 土地改革完成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

)。 A.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正确答案 C;D 知识点名称

难易程度 一般

口袋自考讲解

新民主主义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19278

错误率 : 88% 38.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逐步实现(

)。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名称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34731

错误率 : 63%

39. 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形式包括(

)。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名称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第一是互助组。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35904

错误率 : 69%

40.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包括(

)。 A.公私合营 B.加工订货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 正确答案 B;C;D 知识点名称

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仍由资本家经营,它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通过订立合同等办法,在企业外部建立这样那样的联系;其形式,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 口袋自考统计

刷题次数 : 36210

错误率 : 80% 三 简答

41.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第三,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知识点名称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第一,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第三,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42. 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弱点和局限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第三,脱离人民群众。 知识点名称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第三,脱离人民群众。

43.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第二,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第三,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其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知识点名称 北伐战争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第一,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第二,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第三,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其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4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②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③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④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国际条件。 知识点名称

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②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③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④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国际条件。

45.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其一,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称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其二,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知识点名称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其一,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称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其二,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四 论述

46.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第一,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第二,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为迎接抗日救亡新高潮准备了条件。第三,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第四,播散了革命的火种。第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知识点名称

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意义 难易程度 简单

口袋自考讲解

第一,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第二,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为迎接抗日救亡新高潮准备了条件。第三,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第四,播散了革命的火种。第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企业的物流运作下一篇:烛光里的妈妈朗诵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