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23-06-30

第一篇:201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

1.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曾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衰相尽显,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3.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4. 近代中国,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第一章

5. 俄国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于

1858年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通过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6. 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9余年之久。

7. 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原因和在?

重要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根本原因: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二章

8.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9. 《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10.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11. 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12. 洋务运动的思想是中体西用。主张“自强”、“求富”。 13.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14. 资产阶级维新派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翤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下列行动宣传维新主张,即:

(一)向皇帝上书。康有为“公车上书”

(二)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谭翤同《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

(四)办学会。著名的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六)办报纸。梁启超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 第三章

15. 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16. 1894年11月,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7.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和《猛回头》。

18.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 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0. 1911年4月27日举行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的遗骸被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

21.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2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23. 1913年3月,袁世凯指使心腹收买刺客暗杀了宋教仁。7月至9月,又以武力镇压了南方七省国民党人的“二次革命”。 24.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第四章

25. 袁世凯当权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

26.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27.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28.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9. 五四运动开始时,英勇地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群众。这时,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

30. 五四运动使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3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

32.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使得一切反动势力感到深深的恐慌。

33.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34.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北洋军阀主力为吴佩孚、孙传芳。 第五章

35.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八七会议开始了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36.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第一次,“左”倾盲动主义。第二次,“左”倾冒险主义。第三次,“左”倾教条主义。

37.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开始确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六章

38.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39.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0. 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总部调集100多个团共20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这就是百团大战。

41.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42.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有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 第七章

43. 1945年10月10日,蒋介石毛泽东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

44. 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前夕,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此之后,通过开展清算斗争等,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即有2/3的地区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45. 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剿匪。 46. 中国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4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复习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

一、历史和人民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 二.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基本发展规律。

1.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特点:(1)近现代中国长期遭受资本帝国主义国家蹂躏和奴役,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2)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斗争不息、战斗不止,是一个最终赢得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国家。(3)近现代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成功的典范,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走向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

2.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启示: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社会革命,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精华,中国人民最重要而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中国社会前进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综述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在英军停泊于南京江面的旗舰“康沃利斯”号上无条件签字投降。中英《南京条约》是近现代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开始逐渐演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中国丧失独立和主权,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力量 第

二、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勾结外国侵略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间接统治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支柱

第三、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入造成中国社会的混合经济,形成衰落而不败的封建自然经济,与生而不熟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共存的局面,形成复杂的阶级结构

第四、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与半统治,造成中国的长期分裂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第

五、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大批破产,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社会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表现为:1. 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2.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3. 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4.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资本帝国主义来到中国,就是为了将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救亡图存,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面临的神圣使命。为此,中国人民在长时间里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赴汤蹈火、血战疆场、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最终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严复译著《天演论》,发出警告。孙中山号召:“振兴中华!”。这是时代的最强音。

1851年,洪秀全率众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破天荒地以法令形式把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1.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2.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3.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推动了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2.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3.没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4.没有阶级分析的观念,不能正确区分敌友。

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是,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洋务运动的宗旨:1.目的: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2.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方式:求强——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求富——兴办民用企业。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某些发展;2.打开人们的眼界;3.转变某些社会风气和观念。

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1.封建性;2.腐朽性;3.依赖性。 金钱买不来现代化。

19世纪90年代,代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形成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内容)①要不要变法。守旧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维新派认为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求存自强。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维新派认为这些要求是“治国之大经”。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守旧派反对西学,坚持科举八股;维新派认为要救国必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意义)它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第一次正面交锋。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戊戌变法的序幕随之拉开。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898年,光绪皇帝颁发“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推行新政。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1.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的原因和教训: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惧怕人民群众。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民族灾难进一步加深;封建压迫剥削加深;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领导的爱国运动兴起。

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的革命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1905年,中国同盟会——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成立。 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它初步描绘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1911年,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封建君主专制覆灭。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统治,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民主之心,共和之心,深入人心。

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人们思想进步的闸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这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北洋军阀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国内反动势力、依附革命的旧官僚和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政权。

1913年3月,袁世凯买凶刺杀宋教仁。上海血案表明西方议会民主、政党政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行不通。

1915年,袁世凯称帝,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83天皇帝梦。

1917年7月,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解散国会,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孙中山力图依靠南方军阀实现民国共和制度,但是南北军阀一丘之貉,护法失败。它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对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所以它是失败的。

帝国主义、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从外部和内部绞杀辛亥革命。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不足:

1.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捍卫辛亥革命果实进行的斗争:①1913年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②1914年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③1915年,在孙的“民主共和”旗帜下,蔡锷等开始的护国运动迫使袁取消帝制;④1916年发起护法运动,1917年成立护法军政府,挥师北伐失败。⑤总之,孙首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并始终坚持奋斗,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给我们的主要启迪:①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反抗斗争,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能毁灭中国的根本原因。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但因其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③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但它有两面性,无法担负起领导阶级的历史使命。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表明这个革命需要新的先进阶级来领导,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地落到新兴的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肩上。⑤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产生最贴近的参考意义

综述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它为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榜样。俄国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公开的革命根据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性质没有改变 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彻底的土地制度改革,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军事独裁统治,继续走“二半社会”道路。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并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两种基本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因为:(1)帝国主义反对;(2)民族资产阶级软弱;(3)中国反动统治残暴;(4)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不拥护。

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只有两个:或者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最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民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标志:

1915年9月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内容:(1)提倡民主。(2)提倡科学。

十月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迅速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五四运动发生的新时代与社会条件:(1)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形成新的社会革命力量;(2)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批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的革命以巨大的鼓舞和推动;(4)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意义(特点):(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运动。(2)五四运动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结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三种人物类型:①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如李大钊、陈独秀。②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如毛泽东、杨匏安等。③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吴玉章等。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②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③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1920年8月,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在上海建立。陈独秀为书记。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标志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树立起来。

1920年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特点:(1)思想理论基础好,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2)工人阶级基础好,中国工人阶级深受三重大山压迫,有坚强的革命性;(3)党的自身建设艰巨而长期,任重而道远。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党成为中国革命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制定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此有了发动群众的新的革命方法;中国有了新的革命前途。

国民党政权统治全国后的性质、表现及主要方法:①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②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方法):①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建立了庞大的军队。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组织。③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④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起义。9月9日,毛泽东组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2月11日,叶剑英等在广州起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1)农村革命备受责难。从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看,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农村革命被视为离经叛道;中共中央继续留在上海,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2)城市起义失败被迫转移农村。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相继失败,起义部队逐渐转移到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与当地的农民运动结合,发动、组织农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3)农村革命大有作为。革命队伍在农村站住立稳,发展壮大。农村革命的发展吸引更多的革命者前往农村,农村革命力量的壮大又进一步改变人们的认知。1929年9月,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4)毛泽东做出特殊贡献。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定位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先后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指出,中国的国情决定革命政权应当到农村去发展,可以在农村存在。工农武装割据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重要方式。中国革命的高潮必须在星火燎原的过程中到来。(5)与党内主观主义错误斗争。当时,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毛泽东提出“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6)中国革命实践进一步验证农村革命的正确性。到1930年初,建立赣南、闽、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赣、湘赣等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1930年10月至1932年底,红军取得四次反“围剿”战争胜利。(7)基本结论。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成为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左倾错误的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浓厚的左倾情绪没有认真清理;(2)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3)有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缺乏;(4)对中国的历史状况、社会状况、革命特点、革命规律不了解;(5)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等等。总之,中国共产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遵义会议意义:(1)结束王明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2)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红军长征胜利及其伟大意义:(史实):①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北上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脚点和战略基地。至此,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②1936年10月,红

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意义):红军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①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⑥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一战后,日本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1931年9月18日,日本占领整个东三省。自此,日本拉开大规模侵华的序幕。到1937年,日本已制订出侵入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占领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作战计划,并将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侵占全中国,是日本既定的国策。

日本在占领区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同时,在侵略和殖民统治中国的过程中,日本犯下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极为深重的灾难。

抗日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神圣的民族战争。

中国共产党倡导抗日战争:(1)九一八后,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宣战,号召工农起来反对日本的侵略。中共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2)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5年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党在莫斯科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3)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使十年内战局面结束。1937年9月23日,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的路线,就是人民战争的路线。1937年8月,中共政治局在陕北洛川举行扩大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将全面抗战路线具体化。(2)持久战方针。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科学分析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阐述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总方针。(3)把游击战放到战略的位置。游击战是全民的抗战,是要把敌人消灭于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既是广泛的群众战争,又是以正规军团为骨干的游击战争。(4)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为了巩固统一战线,提出又联合又斗争的总政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基本原则。(5)抗日根据地与民主政权的建设。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搞文化建设,加强干部教育。根据地形成政治民主、政府廉洁、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6)推进敌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7)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对新民主主义理论进行系统阐明,开展整风运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

毛泽东科学地预测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和关键阶段: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阶段。只要坚持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①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实施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持久坚持胜利的抗战路线,把游击战上升到战略高度的游击战战略战术等。②中国共产党成为凝聚全民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如中共党倡导、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惜牺牲,坚持团结,坚持抗战,坚决维护统一战线,得到全国人民的同情和信任;同时高举抗战旗帜,以英勇顽强有效的对日斗争的胜利,增强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赢得全国人民的信赖。③中国共产党人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具体地历史地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既不否定一切,也不肯定一切,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战略防御阶段:首先肯定。国民党进行了比较积极的抗战,承担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消灭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消耗日军大量的物力、财力,粉碎了日军迅速征服中国的计划。国民党正面牵制日军三分之二的主力,在客观上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略展开,保证了敌后根据地的顺利建立。其次否定。除台儿庄等个别战役取得胜利外,国民党主要是退却、失败。原因:客观上敌强我弱。主观上战略指导方针严重失误。企图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来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层层布防,处处据守”的消极防御战略。

战略相持阶段:日军以军事进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首先否定。积极反共,消极抗战1939年初,制订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开始消极抗战。为此,先后发动三次反共高潮。同时,国民党进一步加强独裁统治,政府日益腐败。军心民心溃散。由此导致1944年-1945年的豫湘桂战役惨败,丧师失地。其次肯定。国民党始终没有放弃抗日的旗帜,并取得一些局部抗战的胜利。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出兵远征缅甸,积极支援盟军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及其基本经验:(范例):①从实力对比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②从战略对比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③从战争性质看,抗日战争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战争。④从战争结果看,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经验):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未来。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敌入侵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1)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正义的国家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1)大团结是力量源泉;(2)爱国主义是精神动力;(3)综合国力是基本保证;(4)中国人民是维护世界和平进步的力量;(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关键。

1945年8月25日,中共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号召全国人民为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周恩来、王若飞亲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946年6月,为确立独裁统治,国民党以近200万军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挑起全国性的内战。

从1947年3月,在解放军的打击下,国民党被迫放弃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

1948年9月开始,在不到150天的时间里,共产党取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解放长江以北。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渡过长江;23日,占领南京;5月17日,克武汉;27日,解放上海。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

1947年7月,中共党制定和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彻底消灭解放区农村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改变农村的阶级关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性空前高涨,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由各党各派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并选举了新的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中国革命的胜利原因:(1)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1)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①革命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的利益。②中国共产党是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党,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③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无数的优秀战士,赢得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④所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内容)①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②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③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自身建设的“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意义)这次会议为新中国的发展绘制了蓝图,它通过的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道,构成了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综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2.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建立起来;3.人民安居乐业,开始集中力量建设新国家;4.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1)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5)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说明:(1)没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5)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反”“五反”运动的含义及其意义?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和社会性质:(特征)它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其中主要有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性质)它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这种社会里,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二者存在着斗争,但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过渡性质的社会。 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两种基本矛盾:国际上新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新中国最初三年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及其主要意义:(步骤):①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②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③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意义):这些工作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同时,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工作,以便为开展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建设起步。

1953年,党正式提出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是主题,三大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途径。“一化三改造”体现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中国当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于:(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且对国家及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4)当时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总之,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是完全正确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组织形式,使广大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实现农业合作化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这就是“后机械化”的体现

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和平赎买政策实现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①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②在改造资产阶级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排;③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并在改造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工作安排。

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胜利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956年4月,毛泽东率先提出“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以苏联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956年至1957年中共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理论成就:

(1)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确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这篇讲话成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2)1956年9月召开中共八大会议,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3)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创立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下,要严格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完善和调整解决。(4)1957年7月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夏季形势》一文中首次提出要造成一个生动活泼政治局面的思想。也就是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即“六又”政治局面。

1958年在宣传中和实际工作中突出了“快”字,提出“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突出“快”字的结果,造成“多快好省”的相互制约被打破,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建设上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这种错误根本上是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经济规律,是必须认真记取的教训。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建立(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医疗、科技事业发展(3)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环境的改善(4)探索中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1978年5月10日,《理论动态》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这是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1978年12月2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2)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战略;(3)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审查解决一批重大历史问题

这是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结束粉碎“四人帮”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2)中共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3)开始在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4)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5)揭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1979 年 3 月 30 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政治基础,指明正确的方向。

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1)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2)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基本结论。它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的评价:①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②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③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经验:(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3)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4)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5)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6)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7)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8)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9)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10)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综述

1 怎样认识近代近代中国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第一,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与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联系。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第六,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的破产, 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本国残酷的封建压迫外,更遭受了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参暴的民族压迫。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罩在中国人的心头。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

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 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①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土地,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的暴露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践踏文明的野蛮本性,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②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使中国在政治上不再拥有独立的主权。③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权,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④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他们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作谬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图谋。②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提高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选择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翻译的《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孙中山1894年11月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原因: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②只能把自己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③不敢否定封建主义。④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⑤惧怕人民群众。

教训: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 1

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2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原因和教训;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一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把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局限性;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制度只是幻想依靠光绪皇帝,2对帝国主义包有幻想,3惧怕人们群众。教训;说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取得国家独立、民主、富强,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度。

选择

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 1851年发动金田村起义;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

1898年6月11日,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103天);

戊戌6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 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① 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②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捷径。③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做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革命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④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⑤革命派强调,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 2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客观上:帝国主义绝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他们用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绞杀了这场革命。

主观上: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它的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选择

1894年11月孙中山到美国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发表《革命军》;

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近代 2

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911年4月27日,黄兴广州起义,72烈士被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中编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答: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是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要建立一个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社会。建立人民专政的国家,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两个中国之命运: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共同选择: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软弱,无法引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及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1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第一,新文化运动正处于一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先进分子的一些人开始对他有所怀疑和保留。第二,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传播中,经常遇挫折,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很大疑问。第三,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改变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是先进分子从中民族解放是新希望。第四,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这样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就分为了两股潮流,其中一部分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马格斯主义基础上对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加以改造。五四运动后率先举起马格斯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更多的先进分子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

2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1年7月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2、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3、中共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

4、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走向胜利的道路。

5、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中共要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为什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⑴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斗争,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抗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八七会议后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⑵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需要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⑶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过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者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这一理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⑸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2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时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点?)

1935年1月召开了扩大会议及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后不久,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中共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系统的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对全面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永远辉耀史册的贡献。

三、中共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对于坚持全民族抗战到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中共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积极进行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中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五、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加强中共的自身建设,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普遍的深入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地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进行延安整风运动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增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 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主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 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第五,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

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1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自新中国成立为中国人们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为数的优秀战士,3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2为什么说人民共和国是人们的历史选择))

1抗战结束后中央考虑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深得全国民心。2中共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使他们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难以逃脱遭遇灭顶之灾的命运。3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同时,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得土地并在政治上翻身以后,其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4在国统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的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加快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建立人民共和国具备了坚定的政治基础。

下篇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第一,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尽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第二,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三,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民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第四, 第四,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第五,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决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二、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争取民主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自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2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事项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这一选择十分必要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三、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1、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概括提出了农轻重、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的关系。这是一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2、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拓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3、1957年,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创造性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知道意义。

4、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全党进行一次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提出建设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六又”政治局面,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四、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以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为“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分”等重大错案的平反的决定。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言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大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共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论断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毛泽东选集》最后一篇文章中这句分量很重的话,令人印象深刻。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到近代却陷入了深重的苦难当中。中国的命运不再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而是任人摆布和宰割。趾高气扬的洋人像主子一样来到中国,为所欲为。这一切,无不深深地刺痛着每一个爱国者的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更是把中国推向濒临灭亡的边缘。

为了挽救垂危的民族,中国人作过种种尝试: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等等。虽然有着各自的作用,却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这才有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辛亥革命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为什么辛亥革命这样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教训至少有三条:第一,那时的革命党人提不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真面目,害怕革命的猛烈发展会招致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他们对封建势力也缺乏认识,大多数人把清朝统治者当作惟一的敌人。因此,当清朝政府一旦被推倒,建立了中华民国,许多人便错误地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失去了继续前进的目标和动力。第二,他们没有发动并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劳动民众,特别是没有领导组织农村的大变动,造成革命的根基相当单薄。因此,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面前,革命力量就显得势孤力弱,容易走向妥协。第三,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国同盟会内部组织比较松散,成员复杂,当革命开始胜利时,内部便分崩离析,无法形成一个能把革命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句话,缺乏一个能够提出明确的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并依靠全国最大多数民众、由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的先进分子组成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是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教训,而这又是由当时中国尚不成熟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国家的情况一天天不可遏止地坏下去,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正在酝酿着。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认为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一场对旧革命、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钳制着。因此,必须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仍然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独立人格”和“个性解放”。但残酷的社会现实教育人们:如果盘根错节的旧势力不清除,如果社会还那么恶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又能得到什么“独立”和“解放”?现实促使人们继续努力向前探索,历史呼唤新的、先进的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来引领中国前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工人阶级的处境得到更多人的关注,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这样,“改造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成为先进青年共同关注的焦点。1917年在遥远的北方,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把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为近代以来饱受压迫和屈辱的中国人民展现出一个新天地,进而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此,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先进分子中开始占据主流地位,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由此,五四运动成为划时代的标志,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便破天荒地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实际上阐明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这使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人对当时的国情有了基本的了解,有了明确的共同奋斗的目标,并且开始懂得要分两步走。相隔近一个世纪后回头再看,我们不得不赞叹这种全新的认识是何等睿智,其影响是何等深远!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但中国共产党不是从农村产生,而是在城市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都是先在城市里从事工人运动,然后再到农村中去领导农民运动和游击战争的。他们的思想是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的思想,有着远大的眼光,产生了很强的组织力。这一条十分重要。没有它,就只能产生旧式的农民战争,而且中国革命也不可能取得胜利。这是为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一直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事实所反复证明了的。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新事物,最为重要的标志就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中国以往任何政党不曾有过的鲜明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里程碑,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张。相反,随着时间越久远,它那划时代的意义就表现得越加分明、耀眼。

事实雄辩地证明:凡是符合历史先进潮流的新事物,尽管它起初的力量很小、很弱,尽管它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会走一些弯路,但它的发展壮大终究是任何陈腐的力量都阻挡不住的。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但英勇无畏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决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28年后,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随后便开始为建设一个新国家和新社会而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论文

建党九十周年

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起步

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

这座坐落在林立的大楼中间,颇具异域色彩的建筑,在这里开创了“开天辟地大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

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是一座外观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民居.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便在这里举行。

会议的最后一天,由于会场受到暗探的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房搜查,便改在了浙江嘉兴南湖的这条普通的游船上。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毛泽东曾用这八个字来形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非凡意义。 从石库门和“红船”出发,中国共产党人的足迹遍及南昌、武汉、瑞金、陕甘宁、延安、西柏坡、太行山……;从这里出发,共产党引领共和国走过一甲子。

90年历程,60年执政,人民与共和国一同见证。中国共产党率领不屈的中华儿女浴血奋斗,在古老的中华大地创造出令世界惊讶的巨大成就,并继续书写新的光荣与梦想。 『一』 星火燎原,燃出赤色的新天地

90年前,在这狭小的厅堂,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第一簇革命星火。

28年后,在这片古老的大地,赤色的国度,早已屹立世界大国之林。 幼年的中共国共产党,引领的共产主义运动被斥为“过激主义”,被视为“洪水猛兽”,遭到中外反动派的联合压迫,以至于在成立之初,便处于地下的秘密状态,此后的较长时间,不仅遭到御用文人的恶毒攻击,特务的残酷迫害,反动军警的残酷镇压,但就是这样,幼年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不可遏制的成长和发展起来。当年,它只有几十个成员:28年以后,便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领导中国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

『二』 政党之路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始终坚持自我完善进步、保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品质的历史。我们党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

在此回顾党的一大到七大,可以真切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成为一个引领人民走向富裕强盛大国的政党。

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名称和党的纲领,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正确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它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指出:民主革命“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中共五大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革命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特别是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等重大问题,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难以承担起挽救革命的重任。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党的六大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全党的两大问题:指出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七大的另一个重要历史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新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历史阶段。北伐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人帮助孙中山认识到联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进入了以革命的武装进行北伐的新时期,而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使农民获得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的领导下正式建立。

『三』 中国特色 辉煌成就

建国后的60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坚持不懈的奋斗,开辟历史新纪元,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历史新时期,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鉴于国民经济中一些重大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状况和经济工作中急于求成的现象的出现,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经济调整和改革开放的起步。在这之中中国共产党走过不少弯路、吃了不少苦头之后,党对于搞建设必须适合中国国情有了较深切的体验。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积极应对时代发展要求和环境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成为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六大是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的盛会。十六大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是历次党代会最好的报告之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十六大系统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新世纪新阶段开创新局面的旗帜,是最突出的成果;十六大描绘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将掀开党和国家建设的新篇章;十六大产生的年富力强的中央领导层,是党兴旺发达的生动体现。十六大是执政兴国、加强和改进党建的大会,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大会,是总揽全局、规划未来的大会,又是民主团结、承前启后的大会。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关键时刻召开的本世纪第一次代表大会,担负着非同寻常的历史使命

此时此刻,中国共产党连同自己的事业,不仅跨入了新世纪,也正在踏进一个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不仅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与列宁时代、与毛泽东时代的情形不同,就是与邓小平健在时的情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十六大要在当代世界和中国发生了极其深刻变化的处境下,确定党的历史方位,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因势利导地向前发展。由此表明这次大会有着明显不同于上世纪历次党代会的深刻内涵,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十六大明确提出党的三大历史任务: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归结为一点,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在新世纪的庄严使命。

十六大阐述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这是十分明智的,也是非常及时的。十条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崭新的认识水平。十条基本经验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实践基础上取得的。这十三年是建国以来的黄金岁月,所形成的经验,对于我们应付复杂局面,走进新时代,具有极大的启迪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十条基本经验的最后结论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面向新世纪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30年我党取得了八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6.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7.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8.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十六大从经济、政治、文化、国防、祖国统

一、外交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对今后一二十年这个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出周密部署,让人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此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具体发展战略:2010年前是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是第二步,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50年是第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可操作性的美好蓝图,使人鼓舞,催人奋进。

『四』 展望未来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一个充满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长期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

六十年前的西柏坡,毛泽东同志满怀自信地宣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六十年过去,江山万里如画,共和国雄姿英发。历史到了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有充分的信心中国共产党有足够的能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画卷上会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图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广东省年中考历史下一篇:一级建造师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