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学论文

2022-05-16

小编精心整理了《98行政组织学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临床诊断为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98例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29例(30%),鼻后滴漏综合征21例(21%),反复呼吸道感染19例(19%),支原体感染19例(19%),胃食管反流8例(8%)。

第一篇:98行政组织学论文

角膜异物剔除98例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异物的预防和治疗。

方法: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剔除异物。

结果:98例中一次取净90例(91.8%),其余复诊时取净。

结论:角膜异物应及早取出,愈早疗效愈好,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

关键词:角膜异物治疗

因角膜暴露于眼球最前端,所以在眼外伤中发病率最高。如处理不当,轻延长治愈时间,增加病人经济及精神负担;浪费医疗资源。重留有角膜斑翳,影响视力,甚至失明。本人2012年1月至7月治疗9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82例,女16例;左眼50例,右眼44例,双眼2例;浅57例,深30例,表面11例。铁质异物70例,以从事机械加工人员为主。其余28例。

1.2伤后就诊时间。伤后12h以内就诊者33眼,占33.7%;12~72h内就诊者53眼,占54.1%,3d以上就诊者12眼,占12.2%。

1.3致伤物种类及大小。铁屑类70眼,占71.5%,为最多;其次为砖石、砂粒、粉尘等非金属类碎屑20眼,占20.4%;植物类(如枯树叶、稻壳、花生衣等)6眼,占6.1%;昆虫类2眼,占2%。

1.4异物在角膜的位置与深度。位于瞳孔区者13眼,占13.3%;位于瞳孔缘于角膜缘之间者65眼,占66.3%;位于角膜缘者20眼,占20.4%;位于角膜上皮层者21眼,占21.4%;位于角膜前弹力层者64眼,占65.3%;位于角膜基质层者13眼,占13.3%。

1.5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贝诺喜(麻药)点眼3~5分钟后,端坐裂隙灯前,令注视前方目标,表层异物用湿棉签拭去;其余用4.5号一次性针头(针尖斜面朝外)以30°~45°角度于异物边缘进针剔除异物;基质深层异物剔除后用红霉素眼膏涂入眼睑内并包扎。

2结果

浅层一次取出,深层异物2次取出,无2次以上取出者,术后1~2日治愈73例,2~4日治愈22例,5日以上治愈3例。

3讨论

根据以上角膜异物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角膜异物伤所致的角膜损害有如下特点。

3.1就诊时间与角膜损害的关系。一般而言,受伤后就诊治疗的时间越早,角膜损害的程度就越轻。这是由于异物存留的时间越短,对角膜造成继发性危害的可能性就越小,并发症就越少,其仅构成机械性损害,金属类铁、铜异物等尤其如此。在本组病例中,铁屑致伤最多,在受伤的早期(12h以内)就诊者,多为局限性的角膜异物机械伤,无锈染或锈斑。而超过过12h者,多是异物周围形成锈染,异物下方形成锈斑。时间越长,浸润的范围就更大更深,且易继发感染。非金属性异物长时间存留,多造成局限性角膜炎症。

3.2异物种类与角膜损害的关系。异物种类的不同,对角膜的损害不同。本组病例中,继发角膜感染者多数为铁锈碎片所致。金属类异物,如因砂轮、车床、钻床等飞溅的高温铁屑致伤,除造成局限角膜机械损伤外,还构成热灼伤,在表面异物清除后,多遗留碳化斑(焦斑)。长时存留还会造成角膜锈染和锈斑。而铁锈碎片除了造成角膜的铁锈浸润外,还极易造成角膜的继发感染。昆虫类异物虽不多见,但对角膜的损害较重,患者临床症状较重。除因虫体造成机械性损害外,虫体本身及其分泌物对角膜亦构成损害。植物类异物,如麦秆、稻壳等,虽临床症状较轻,但因携带病菌易造成继发感染。

3.3异物深度与角膜损害的关系。异物嵌顿的越深,对角膜的损害就越大。这不仅仅是因为异物本身对角膜的损害,还由于清除异物时医疗器械对角膜的侵扰。部位越深,剔除的难度就越大,剔除术对异物周围正常角膜的损害范围就越大。特别是角膜深层的锈斑(或焦斑),往往不能一次性清除,因此就加重了对角膜的损害,妨碍了角膜的修复,愈后极易遗留角膜云翳或斑翳。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发展,小型机械加工企业增加,眼外伤(角膜异物)发病率明显上升,故预防眼外伤和外伤发生后的治疗尤为重要。预防上应加强企业工人劳动保护,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与监督。治疗上一旦发生异物入眼,特别是金属异物,切勿揉搓眼睛,以防加重损伤,应及时就医。争取一次剔除成功,残留异物如较深较多,不可强行剔除,可待隔日分次取出。手术时要严格掌握无菌操作,彻底清除,但要尽量减少损伤正常组织。

参考文献

[1]华剑明,华虹.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1,23(4):437-438

[2]李凤鸣,刘家琦,主编.实用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595-596

[3]毛文书,主编.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79-80

[4]李莹,主编.角膜病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7:32~33

作者:董萍

第二篇:儿童慢性咳嗽98例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临床诊断为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98例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29例(30%),鼻后滴漏综合征21例(21%),反复呼吸道感染19例(19%),支原体感染19例(19%),胃食管反流8例(8%)。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支原体感染为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详细询问临床经过,必要的辅助检查,适当的诊断性治疗和观察回访是确定病因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慢性咳嗽;变异性哮喘;支原体感染;儿童

儿童慢性咳嗽是致父母焦虑和儿童频繁缺课的主要原因,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烦恼,近年来慢性咳嗽日益受到重视。儿童慢性咳嗽是指持续或反复咳嗽超过3周,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1]。我所儿科门诊2008年2月~2010年12月接诊了98例慢性咳嗽患儿,并最终明确诊断。现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中男55例,女43例;<3岁(婴幼儿组)41例,4~6岁(学龄前组)35例,7~12岁(学龄期组)22例,平均年龄5.9±1.6岁;就诊时咳嗽时间2个月~1.5年,平均5.2个月。

1.2 病因

对98例患儿根据Chang等[2]的慢性咳嗽诊断流程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检检查,常规查血常规涂片、拍胸片、结核菌素试验(PPD)和血支原体抗体,根据需要行消化道造影、鼻窦冠状CT扫描。见表1。

1.3 治疗 确定病因后予以特异性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予以β2受体激动剂100~200μg,2~3次/天,每次吸入普米克气雾剂100~200μg,2~3次/天,连续4周以上。鼻后滴漏综合征予以鼻腔滴麻黄碱(5岁以下按1∶3稀释,5岁以上按1∶2稀释)qN×2周,同时鼻腔滴入丙酸倍氯米松50μg,qN,连续2周以上,有急性鼻窦炎者应用抗生素治疗,鼻窦有脓性分泌物者予以鼻窦穿刺或置换疗法,急性者疗程2周,慢性者疗程4周。支原体感染者予以阿奇霉素10mg·kg-1·d-1口服,服3天停4天连续3周。胃食管反流症患儿予胃动力药及奥美拉唑口服抗反流治疗。结核感染予以标准抗结核治疗,气管异物予以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

1.4 转归 98例患儿经过特异性治疗及对症治疗后,93例患儿咳嗽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其余5例咳嗽症状好转。

2 讨论

儿童的咳嗽按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病程<3周,上、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常是急性咳嗽的主要原因。而慢性咳嗽系指连续咳嗽持续3周以上,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的或唯一的症状,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其病因较为复杂。慢性咳嗽是儿科的常见症状,门诊患者中以咳嗽就诊的占40%,其中慢性咳嗽占20%。本组98例患儿中最常见的原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其次为鼻后滴漏综合征、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支原体感染,占慢性咳嗽病因的90%。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存在有过敏原引起的气道慢性高反应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临床表现为长期或反复的咳嗽过程,清晨和深夜咳嗽较重,白天剧烈或哭吵后会加重,有时有喘息发作。临床上常按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治疗。抗生素使用时间长、疗效差。引起高反应性呼吸道的因素,除了过敏与病毒感染外,一些非特异性刺激,如被动吸烟、家庭装璜污染等。本组病例确诊咳嗽变异性哮喘后经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吸入后均缓解。

后鼻道分泌物滴漏综合征(postnasaldrip, PND)引起的慢性咳嗽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约占儿科慢性咳嗽的30%~50%。PND通过鼻后部下滴的分泌物刺激咽喉部咳嗽感受器引起而咳嗽。慢性过敏性、血管运动性鼻炎,鼻咽部的急性炎症,副鼻窦炎等均可引起后鼻道分泌物下滴。患儿常表现为喉部发痒、疼痛、咳嗽,咳嗽往往在入睡前后比较明显。痰呈黏液性。部分患儿喉部有分泌物流动感,常因咽喉部不适出现反复的清喉动作。咽后壁可见分泌物和结节状淋巴滤泡增生。婴幼儿的鼻窦发育尚不完善,故婴幼儿组鼻后滴漏综合征少见,诊断时必须重视鼻窦部的检查,查鼻窦冠扫CT片,请耳鼻喉科协助诊断。治疗包括控制感染、局部置换引流及上凳窦穿刺。抗生素治疗需4~6周或更长,局部皮质激素需2~5个月。

婴幼儿期的支原体感染,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成熟,清除病原体能力不足,造成长期携带状态,临床上出现反复咳嗽,甚至喘息发作和X线胸片表现出间质性改变。支原体感染在本组病例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支原体IgM抗体和冷凝集试验等综合判断。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有效,疗程要长,一般2~3周。

本组35例曾经外院或本院多名医师诊治。其中误诊为支气管炎18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慢性咽炎4例,百日咳1例。余13例于家中自行服药,均使用过不同种类抗生素,效果不明显,病情迁延不愈。因此,对慢性咳嗽要早日明确病因。有文献报道认为,过敏性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心理性咳嗽也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

作者:柴灵羽

第三篇:98l例肿瘤病人疼痛的护理研究

【关键词】肿瘤病人;疼痛;护理

癌症疼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癌症疼痛多为慢性疼痛。这类疼痛不仅给人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癌症疼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将严重干扰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笔者对癌症疼痛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8例,男62例,女36例,年龄28~84岁,中位年龄54岁。肺癌18例,食管癌16例,乳腺癌17例,肝癌9例,胃癌13例,直肠癌6例,鼻咽癌4例,喉癌2例,恶性淋巴瘤、卵巢癌、骨肉瘤各1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

1.2癌症疼痛的评估第一步必须正确评价疼痛才能有效治疗癌症疼痛。现阶段较为普遍的疼痛程度评估工具有:数字疼痛强度评估标尺(NRS)、目测模拟疼痛评估量表(VAS)、脸谱法(Wong2Baker脸)、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等,应综合选用几种方法以便准确地评估癌症患者疼痛的程度,并按照HO数字疼痛分级标准将疼痛程度进行分级,即采用0~10[2]数字疼痛程度强度并分级法记录:只有正确的评估和记录了患者的疼痛强度,才能有利于指导用药。疼痛强度评估标尺的应用在临床收到很好的效果,护士正确使用标尺,再教会每位疼痛患者使用该标尺进行自我评估。标尺使用效果直观,护士讲解容易、省时,患者能够清楚汇报疼痛等级,有利于医、护、患三方[3]在疼痛评估和记录方面的沟通,从而为临床用药的选择及剂量调整提供相对可靠的依据。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通过对癌症病人的社会心理分析,其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病情及化疗反应的不同,心理反应也各异,开朗稳定型只占2%,多数表现为忧郁、焦虑、烦躁、悲观消极、恐惧、精神过敏,个别甚至出现角色行为异常,30%病人对治疗持怀疑态度。在护理中我们应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化疗的各种不良反应,耐心向病人介绍化疗的目的和意义,可能出现的反应,优化病区环境,关心体贴病人并及时为其解除痛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其严格服从并坚持全程治疗。护士们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力去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和性格,与患者交心谈心,从而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使患者树立信心。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保持病房的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度适中、空气清新。发挥社会、家庭效应。

2.2治疗方法采用WHO推荐的癌症镇痛三阶梯止痛[4],17例服第一阶梯药止痛,29例用第二阶梯药止痛,42例用第三阶梯药止痛,10例辅助应用中药止痛擦剂,同时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伴随症状、诱发因素等酌情采用冷敷、按摩、针灸、分散注意力、放松等辅助止痛方法。做好对疼痛的评估耐心听取病人主诉,检查疼痛部位,持续的时间和强度。具有良好的医德,病人有权获得充分的止痛。特别需要同情心,及时解除病人的疼痛,从而取得病人的信任,并消除其焦虑。在任何情况下,不可拖延给药时间,减少药物剂量,或强调“成瘾”拒绝给药,或注射安慰剂等。精神过度紧张可使疼痛加重,注意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运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包括按摩,放松疗法,气功,或看电视、听音乐、种植花草等,起到转移作用。注意病人的舒适,支持疼痛部位,并保持环境安静。肿瘤合并溃疡或感染,需加强冲洗,保持引流通畅,并适当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也是减轻疼痛的重要措施。

2.3镇痛药物的应用在癌症治疗的方法中,药物治疗是最基本、最有效、风险小和费用少的疗法。但在药物治疗时要遵循要五个主要原则,即口服、按时、按阶梯、个体化给药和注意具体细节。按时给药,以帮助消除大脑对痛苦的回忆,使疼痛在尚未开始或刚刚开始时便得到控制,这样不仅能避免剂量的逐渐增大,还可以减少患者心理上对疼痛的恐惧感,还可以减少患者癌痛给躯体带来的痛苦。在选用镇痛药时应遵循三阶梯复合给药的原则并根据疼痛的程度变换不同强度的止痛药,在充分缓解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麻醉性止痛药的用量。不仅可以达到镇痛的效果,而且不易成瘾。

3结果

本组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肿瘤疼痛护理对策,总体效果满意,有效率达97.3%。

4讨论

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对于已失去根治性抗癌机会的患者来说,止痛治疗可能是部分患者惟一可接受的治疗方法。因而,对癌症疼痛患者的护理可以[4]说就是对疼痛的护理。癌症疼痛的护理侧重于评估疼痛、心理护理和阿片类不良反应的护理。护士在与患者的交流中,通过语言沟通或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态以及生命体征等客观表现来判断疼痛的程度。对晚期肿瘤来说,由于长期慢性消耗,恶病质,以及肿瘤的扩散引起的机能紊乱,病人极为痛苦。晚期肿瘤病人护理应包括姑息性治疗,支持疗法,症状处理,和细致的临床护理及亲切的关怀,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在癌症疼痛认识上更新,还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护理技术,更要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以及与患者、家属沟通的技巧,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认真做好疼痛评估,正确指导患者采用各种办法缓解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毛丽莉.癌性疼痛的护理进展,中国医学文摘[J].2005,26(4):522.

[2]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76.

[3] 李树婷.护士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3,28(8):463.

[4] 黄静.对认知障碍成年人疼痛的评估[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作者:齐 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上海世博会数模论文下一篇:汽车节能与环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