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节能与环保论文

2022-05-16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汽车节能与环保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本文将从居住建筑外窗节能设计、居住建筑与节能环保的紧密关系、居住建筑与节能环保设计原则及居住建筑室内、外装修与节能环保几个方面探讨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第一篇:汽车节能与环保论文

环保节能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环保节能 新能源汽车 市场营销策略

1 引言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的国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也在迅速的提升,如今,汽车已经成为了我国普通家庭当中也十分多见的消费品。但是从多年前开始,汽车对燃油资源的巨大消耗和汽车排放对环境的巨大污染问题得到了社会和国家的强烈重视。近年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号召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各行各业开始着手应用新技术新科技提升自身对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汽车行业作为过去污染排放的重点,也开始着手对新能源进行探索。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式诞生并且不断发展。但是由于现阶段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存在着巨大的上升空间,除去我国的大部分一线城市,很少有城市拥有大范围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

2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

基于新能源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微小,并且使用的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如今环保节能的背景下,收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成为了受到推广的新型产品。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起步时间很晚,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新能源汽车都是一个新兴的名词,并没有走进我国国民的生活当中,但在2014 年之后,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下达,并且迅速落实,新能源汽车才正式在市场上开拓出了一片领域。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广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逐年攀升,帮助新能源汽车更好的发展。目前,由于新能源汽车本身的造价制约,其价格较高,很多中低收入家庭无法承担购买价格,另外,新能源汽车目前还处在边研究边发展的阶段,能够提供选择的汽车品牌和类型少,同时,其极高的技术含量并且其使用的能源都导致了现阶段下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时间无法满足正常城市居民的使用需求,同时,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研究也遇到了瓶颈。众多问题的积累造成了现阶段下,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难以占据更大的份额[1]。

3 环保节能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上存在的不足

3.1 汽车品牌单一

由于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现在市场上存在的新能源汽车在外形和和车型上都较为欠缺,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各项需求。目前,有部分生产新能源汽车企业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单一,无法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现阶段下如果不做到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进行针对性的提升,会导致新能源汽车失去现在蓬勃的发展动力,致使这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失去现在的活力[2]。

3.2 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偏高

在制造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我国的相关企业由于在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发展探索过程起步晚,发展时间短,造成了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才能完成一辆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过高汽车生产成本使得其售价不得不偏高,并且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过程中,要做到技术突破和电池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拔高了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从而造成了现阶段下,新能源汽车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并没有十分优异,而其售价又很高,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而言,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很难成为消费者的首选目标。换言之,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很低,而性价比又是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造成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拓展受到阻碍[3]。

3.3 销售推广方法存在不足

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电力驱动的汽车,其能源供给依靠专门设置的充电桩,而设置充电桩对于城市发展会有一些影响,只有一线二线的大城市才能够满足这样的基础条件设置需求,并且,很多企业也更加重视在各个大城市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造成了现在新能源汽车的覆盖没有连成片,而是以大城市为圆心,形成了一个个的覆盖面或者覆盖点。造成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模式无法进行联动,只能依靠传统的宣传模式进行产品推广,并且推广范围也受到了限制[4]。

4 环保节能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策略

4.1 新能源汽车市场细分

新能源汽车在如今的环保节能背景下开始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作为新兴的时代产物,其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而國家的大力支持也保障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未来发展当中会得到许多的助力。而目前,针对现存的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的情况,我国的相关企业要调整策略,对市场表达出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目前在价格方面,我国的政府开始不断出台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措施,在价格上,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能够被国民接受,这大大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针对其他需求,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企业要瞄准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者需求,针对性的增加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层次和种类以应对不同的需求,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外观、质量、内部空间等等参数,进行针对性的调整[5]。

4.2 目标市场选择

现如今,在我国的大部分一线城市当中,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常见的车辆类型,在一线城市的推广作用已经相当明显,在这样的条件下,相关企业应该调整自身的目标市场,针对我国其他的二线、三线城市,加大推广力度。我国的许多二线三线城市在一线城市的带动下,现在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都得到了提高,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值得发展的广阔市场,相关企业要调整自身的推广战略,向这些城市逐渐渗透[6]。

4.3 环保节能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策略制定

4.3.1 产品策略

企业要强化对新能源汽车价值的开发,扩大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而言自身具备的优势。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性能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开始逐渐展露出自身的优势,不仅如此,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优势在资源利用和出行成本上的优势开始逐渐显现,下一步,企业应该对自身的产品从车型到外观等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同时推出不同档次的新能源汽车,使其能够满足更多消费层次的消费者需求[7]。

4.3.2 渠道策略

在消费渠道上,我国现如今的网络技术十分发达,传统的4S 店销售模式开始逐渐扩展出新的销售渠道,电商平台也开始得到利用,在未来的发展当中,相关管企业要注重对网络技术的应用,对电商平台加以利用,使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增多,让消费者能够更好的了解产品,并激起购买欲望。

4.3.3 价格策略

影响我国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因素中,价格占了很大的比重,除了我国政府为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的经济扶持以外,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要根据新能源汽车在进行制造的过程中具有的不同优点,针对性的进行定价,使价格层次更为丰富,更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4.3.4 促销策略

在一些一线城市,通过知识讲座、公开课等形式对电动汽车使用优越性、安全检测、造车工艺以及电动汽车电池安全等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介绍,给今后的购买和使用打下基础。在促销方面,公司可以借助各大媒体宣传自己的产品,利用节目赞助等方式增强宣传力。在促销手段上,企业还可以开展汽车租赁业务,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到电动汽车的优势。比如,企业可以与线下经销商合作,在各经销点推出分时租赁业务。消费者可以根据消费需求不同,选择不同的新能源汽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公司新能源汽车的曝光度,使许多潜在客户转化为实际客户。而且,在分时租赁领域,公司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从而为企业发展拓宽了空间。

5 结语

近年来,在国家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方面也逐渐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给予新能源汽车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需注意的是,即便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发展速度仍然是较为缓慢的,希望本文提供的理论支持能够带动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能够获得更大的支持,助推新能源汽车更更好的发展。

作者:李金花

第二篇:居住建筑与节能环保

本文将从居住建筑外窗节能设计、居住建筑与节能环保的紧密关系、居住建筑与节能环保设计原则及居住建筑室内、外装修与节能环保几个方面探讨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运用人类智慧和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建造的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人工环境,而建筑设计就是联系和综合上述各种要素,通过对功能、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 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建筑节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确保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当今人与未来人和谐共处的系统工程。衣、食、住、行是人们基本生存需求,其中住、食、衣直接或间接与建筑节能相关。抓好建筑节能,直接受益者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加速,导致建筑量的不断增大,以及人们对建筑舒适度要求的逐步提升,确定了建筑节能具有广阔、长久的发展潜力。

1.居住建筑外窗节能设计

1.1建筑能耗的概述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不断地改善,为居住着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条件的同时,降低建筑能耗,节约自然资源,是当代建筑师刻不容缓的职责。

建筑节能是一个整体化的设计结果,一般建筑主要包括外墙、外窗、屋顶三个方面。通过对石家庄花园小区20层以上高层住宅满足室内舒适度的暖气、空调建筑实例设计,建筑外窗是维护体系中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利用建筑技术手段,运用新型材料,在满足建筑形式多样化的同时,改善外窗的保温、隔热及密闭性能,降低外窗的传热量,以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

1.2外窗类型设计

传统的单层玻璃窗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所以采用双层玻璃窗即中空玻璃窗,通过增加的玻璃及双层玻璃间的空气层,降低外窗的导热系数,减少冬季的采暖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我国华北地区居住建筑外窗采用双层玻璃即中空玻璃窗,由过去的玻璃窗组合结构(5mm+9+5mm)改为现在的玻璃窗组合结构(6mm+12=6mm),由于空气层的加大及玻璃厚度尺寸适当加厚,大大的提高外窗的保温节能效果,提高了居住舒适度。

1.3外窗窗框选材

外窗框料的选择,将影响外窗的传热与散热量。不同窗框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有差异的,目前我国居住建筑外窗大量使用的是塑料窗,塑料窗导热系数低,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价格适中。但当前使用的塑料窗随着使用年限增加,塑料窗的老化问题有待提高,但随着工业技术不断提高、发展,其产品将日益成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窗框选用材料。

1.4外窗密闭材料

影响外窗的保温性能主要有两个因:传热系数及气密性,墙体与窗框、窗框与窗扇、窗扇与玻璃之间存在着装配缝隙,就会产生室内外空气交换,从建筑节能的角度讲,在满足室内卫生换气的条件下,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量过大,就会导致冷、热耗增加,这些空隙是建筑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控制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量。

注意各种密封材料和密封方法地互相配合。近年来新研制的聚硫橡胶类弹性密封材料、硅酮类高弹性密封材料、聚氨酯类弹性密封材料,具有高弹性,能适应缝隙变形,保证密封效果,增强外窗的保温隔热性能。

1.5建筑窗墙面积比

居住建筑外墙面积不应过大,居住建筑节能标准规定了寒冷地区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北向不应大于0.30,东西向不应大于0.35,南向不应大于0.5,还规定寒冷地区北向不允许设计外飘窗,不利于节能。以石家庄亚龙花园小区高层住宅为例,各向窗墙面积比均不超节能设计标准,北向没有设计外飘窗,在建筑设计时为了追求外立面的美观效果,北向西北角、东北角都设计了转角窗,转角窗虽然不是外飘窗,但也对建筑节能不利,冬天降温、风起、下雪,角窗要比正常的窗子冷的多、还容易出现结露现象,西北角窗有时还出现了露水现象;西南向、东南向也不宜设计尺度过大的西南角、东南角转角窗,也宜出现结露现象,不利于建筑保温节能,应必免设计西北角、东北角转角窗,控制西南角、东南角转角窗尺寸过大设计。

总之,外窗选用除了适宜外,还应注意外窗的节能性、经济性、健康性、整体性、长期性。将新技术、新材料引用到外窗设计中,增加建筑技术含量,丰富建筑造型,是建筑的发展趋势,具有巨大的潜力。其设计不单单注重外观,更应关注居住舒适度与健康度,建筑师在设计中应目标明确,富有责任感,引导建筑向绿色、健康、舒适、节能的方向发展。

2.居住建筑与节能环保的紧密关系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平衡、节省能源与环境保护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人类可以自主建造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但人工化的舒适通常依赖于照明、空调和通风等高耗能设施,且舒适度的提高又往往以耗能的增加为前提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当前环境和能源危机,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占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年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带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如不注意防止水、土和空气的污染,绿化与水面严重不足、空气污浊、气温升高、能耗剧增。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结果是建筑系统内和建筑系统外的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的良性转换受到严重破坏,也就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居住区中的气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3.居住建筑与节能环保设计原则

现如今,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环保建筑”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节能环保建筑的标准应该统一的,节能建筑就应该是环保建筑,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在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上要遵从以下原则:

首先是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建筑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原则,指的是对各种建筑用的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尽可能的节约能源。

其次是对环境影响最小。要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防止建筑对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2)尽量使用本地建材。这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一项措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3)重复利用建筑材料,在建筑选材时,要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这是鼓励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4)要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提高建筑物的寿命。

最后是对生态环境最好。对生态环境最好指的是对人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最为有利,“以人为本”的同时不要忘了其他物种。人也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不单只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更应该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应有的平衡关系,需考虑到未来的的可持续发展。

4.居住建筑室内外装修与节能环保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占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年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带来自然环境的恶化。 现如今,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绿色节能建筑的标准应该统一的,节能建筑就应该是环保建筑,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4.1室内装修节能改造

在我国城市住宅设计中,卧室是住宅中唯一的主要空间,要将所有的卧室置于日照通风条件最佳的住置,置于南向,为住户提供最好的享用自然能源的环境。在室内功能区域和空间划分处理上多考虑环保和节能性因素。设计上选用透光性隔板方式解决通风、照明及可调节、可移动式的家具等,在室内培植适宜的绿色植物,达到净化空气调节空气的作用。

在采暖设计方面,结合供热需求,应选用传导和容量适宜的供暖材料,暖气片作为采暖主要方式,在装修暖气片时,应少包装,最大程度发挥其散热性。对于住宅小区的供暖系统设计,如果规划和设计合理,不仅能够实现较好的系统控制和计量功能,同时可以降低能源的浪费。

提倡运用可回收性节能和节水技术;选用适宜的照明设备控制节能,减少不必要的电能耗费,然而要兼顾节能和装饰,还要做到量体裁衣。在很小居室内使用大型灯具,即便采用节能光源,同样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卫生间、厨房等应该选择有防潮、防水功能的灯具。

结合装饰考虑室内环境的自然通风性能,以利于空气对流交换,在装饰上设遮阳窗帘。室内采用电热水器与太阳能热水器相结合,减少室内热水用电能耗,从多方面达到节能目的。

4.2室外装修节能改造

在住宅体型设计时,依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节能住宅设计时,在满足一定体型系数限制条件下,节能建筑本体围护结构应达到规定的热工指标要求。注意用最少的围护结构面积形成满足功能要求的室内空间体积,其意义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墙体外表面积,避免热损失。

民用建筑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时,必须与节能改造同步进行,以确保改造后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外墙表面宜涂刷白色或浅色涂料,减少壁面传热,以提高外墙保温隔热性能。即降低空调的使用率,又节约能耗。对于多层住宅或底层墙壁,进行垂直绿化。这样就能缓解骤雨及曝晒造成建筑物表面的温差变化,从而改善生态和室内环境。

综上,发展的观念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节能建筑也好,环保建筑也好,其宗旨都是为了人类的安居乐业和长久的持续发展。我们要在“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前提下,在有限的地球资源条件下,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舒适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房志勇,等. 建筑节能技术[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

[2]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编著. 建筑节能技术[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3] 赵晓颖. 住宅窗系统节能技术分析. 住宅科技,2005(4).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建筑设计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作者:张彩芬

第三篇:浅析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

摘 要:建筑设计在建筑资源消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在环保节能上的设计重视对营造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的契合点,分析了现有建筑设计在环保节能所遇到问题,提出了建筑设计在环保节能方面的原则以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保节能;原则;措施

1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徒然走在了改革的前沿,国家对环保节能的倡导渗透在每个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对于建筑行业来讲,我国建筑依然存在高能耗的现状,过度追求奢华、不注重环保实用的建筑设计大有存在,对现有的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以及对新建筑设计的环保节能要求成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研究尝试探讨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的契合,探讨建筑设计环保节能的措施以为相关领域提供借鉴。

2 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的契合

我国建筑设计面临严峻的资源过度消耗,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0亿平方米安的建筑面积,水泥、钢筋等资源消耗产生的垃圾数以忆计,这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居民对于建筑舒适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统的建筑设计造成浪费、污染提供了平台,人工化的照明、通风等居民需求给生活环境带来的危机同样不可轻视。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城市居民对住房要求的提高,建筑耗材将会进一步增加,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也将进一步恶化。我国是一个土地、水等资源匮乏的国家,过多的强调人的生活需求而忽略资源、环境的恶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带来严重影响。这就使得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产生了契合点。环保节能政策符合我国对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是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浪费的一种有效技术,运用在建筑方面就是突出建筑、人与自然 三方面的和谐统一,注重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突出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无污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最终降低废弃物的形成,在综合改进传统建筑设计模式和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的基础上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 建筑环保节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国建筑环保节能实施时间并不长,加之建筑设计在环保节能方面是一个系统功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五个方面。建筑环保节能标准要求过低,且存在标准推行北方快南方慢的状态,尤其是中小城市,环保节能的建筑设计以及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理念并没有规模化的贯彻实施;环保节能监管不严。监管部门对于违规的相关部门或建筑商在处罚力度上比较松散,一些交付验收的建筑对于环保节能环节比较轻视,原因在于监管尚未形成合力;建筑环保节能的氛围并有形成,无论是执法部门还是建筑部门,缺乏对于环保节能紧迫感的认识,缺乏对环保节能建筑的宣传;环保节能型建筑设计缺乏必要的政策法规支撑,但目前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状况,仅有少数地区出台了地方性建筑环保节能法规,但面对市场,缺乏配套的政策扶持,节能环保建筑依然难以推进。

4 建筑设计环保节能的原则

面对建筑能耗过大的现状以及建筑环保节能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了解和把握建筑设计环保节能的原则至关重要,它是科学指导推进建筑设计环保节能的总体要求。

建筑设计环保节能要把握高效资源利用率原则。环保节能的理念就是突出对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以降低非可再生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恶化影响。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的建筑所需的土地、水、建材等相关材料利用率的最大化,尽可能的利用自然资源替代非可再生能源。要把握污染最小化原则。建筑环保节能强调的就是在突出建筑使用性的同时达到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要考虑多种要素。比如建筑要尽量减少对土地、水和空气的污染,就地取材,减少耗材运输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多采用可回收利用的建材,达到对建材的后续综合利用;要把握基于生活适应性的生态环境和谐原则。建筑生活适应性突出的是人的需求,但人的生活环境离不开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有利于实现人的生活适应性,这就要求建筑设计环保节能应充分考虑到建筑、人以及自然的整体生态和谐;要把握可持续性、推广性原则。

5 建筑设计环保节能的措施

建筑的环保节能是在保证室内较较舒适的韩静基础上,提高对通风、采暖、供水、照明等供应的能源利用率。它的设计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节能效果,更不能以环保节能未有阻碍建筑的其他必备功能,诸如消防、景观等。

5.1 环保节能技术层面措施

5.1.1 优化建筑朝向设计。建筑设计应加强环保节能意识。建筑环保技能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室内热工环境。现代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对土地、商业价值等综合因素的考虑,忽略了阳光的利用效率,造成了建筑室内热工环境差等问题。阳光不仅对居民健康有着重要的价值,对环保节能也十分有意义。因此,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学习和掌握日照原理的应用,合理的依据季节段、阳光照射度等因素确定建筑的朝向以及窗口的开窗度。例如在冬至后,由于阳光照射角度低,室内接受阳光面积会比夏天多,因此在设计上应充分把握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像图来确定阳光照射时间,提高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在保证阳光采纳充足的情况下减少建筑东向和北向的铠装面积,以保证热量耗损降低,稳定室内热环境。

5.1.2 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度。建筑设计在水资源、风资源、太阳能、地热能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上应高度重视。对于水资源可以通过雨水收集与应用等装置设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度。室内水资源装置应充分考虑饮食用水、洗浴用水、厕所用水等环节的可综合利用性,减低水资源消耗的直接性;高层建筑应加大安装太阳能接受装置,其转化的能量可以供洗浴、做饭、照明等使用。

因此设计者对建筑通风设计意识要强,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室内的热工环境;加强建筑环保节能法律法规认知意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控制建筑构造的节能设计。

5.1.3 优化建筑构造设计。建筑构造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建筑组成部门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还需在营造舒适度与环保节能上下功夫。室内构造设计利用物理光学原理将屋顶设计为连续“W”状态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屋顶透明天窗可采用双层玻璃,形成饱温、采光为一体的能源利用装置;将输水管道安置在室内楼板内侧,可以达到冬天靠热水散热取暖,夏天靠凉水降温的效果。控制建筑总体表面积设计,表面积越小、耗能越少,因此多选用长轴在东西方向的长方体构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体形系数每增加0.01,耗能损失增加2.5%,因此,对体形系数要做到优化控制,将其控制在0.30以下为益。

5.2 建筑设计环保节能的监管层面

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监管,建筑环保节能政策的制定有利于引导建筑设计在环保节能上形成创新发展动力,而环保节能监督与处罚则对督促建筑行业加强环保节能意识,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建筑行业监管部门一方面应根据环保节能现有标准,结合市场研究进展及时完善节能细节标准,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发展性,形成引导合力,另一方面行业监管权责要明晰,避免部门间相互推诿情况,加强监管人员环保节能监督意识,提高执法严格程度,以规范建筑行业的节能环保行为。

作者简介:周园,女,硕士,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作者:周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行政组织学论文下一篇:关于班主任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