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取得哪些伟大成就

2023-06-04

第一篇:中国取得哪些伟大成就

建国六十年中国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变革道路。在30年中,从农村到城市、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第一,实现了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形成了以国家规划计划、产业政策为导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协调运用的宏观调控体系;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和比较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建立。

第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1979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约3万亿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近14倍,年均增长9.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位;财政收入从1000多亿元增长到5.13万亿元;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1.53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2173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累计吸收国外直接投资7745亿美元,吸引外资规模连续14年名列发展中国家首位;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和百余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第三,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1978到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6倍以上,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城镇化水平从17.9%提高到44.9%。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79万。

第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长足发展。覆盖城乡的义务教育体系全面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第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0年来,我国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之,30年来正是在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伟大的改革开放推动下,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罕见的速度快速发展起来,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地抓住了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浪潮这一历史时机,顺应国际产业大转移、资本大流动的全球化趋势,积极扩大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改革开放把一个封闭和半封闭的中国融入全球化;又使一个开放的中国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整个社会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政治局面安定,社会长期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同时,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不仅表现为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而且还在于构筑了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持续发展的体制基础,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

第二篇:我国建国60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序言: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旧时代一盘散沙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六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同时,祖国大地的沧桑巨变,见证在每个人眼中。60年前的中国,饱经频仍的战火与无边的苦难;而60年后的今天,中国,正以一个世界强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以大国的傲气向世界人民展示自己单凭血肉之躯用双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灿烂辉煌。

去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纪念。而从一穷二白到日新月异,新中国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六十年。我国建国六十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可以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外交五个方面来论述。

一、 经济建设方面

初期,我国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重点加强重工业建设,奠定中国工业化基础。经济体制的改革从农村的改革,城市的改革这样点状的改革方式渐渐全面展开,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第一个五年计划被置顶并提前完成,长春第一汽车厂相继产出“解放”“东风”“红旗”牌国产车。改革开放后,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1992年从沿海城市到边境城市,再到15个内陆省会城市全面开放,中国改革开放总体格局形成。我国钢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在1996破亿,跃居世界第一。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增多,外商直接投资的科技含量增加,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

2.5万亿美元,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1年11月10日,中国顺利加入WTO。GDP年均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多。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1950年只有62亿元,2008年突破了6万亿元大关。外汇储备迅猛增长,2008年底达到1946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首都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青藏铁路和南疆铁路,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和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全国“西气东输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广东大亚湾、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的核电工程,还有涵盖江湖治理改造、铁路、海港、高速公路、城市改造、机场创建、能源建设各个板块,这些建设项目,都有重大深远影响,必将载入中国和世界发展史册。

总的来说,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经过“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跨越式大发展,2009年全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跃升世界第三位,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二、 政治建设方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和平解放。尤其在政治上,我国实行土地改革政策,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支持

了新生政权的巩固。少数民族都实现民族自治,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农奴制度最终被推翻,西藏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但是,由于出现了希望尽快复兴中国的急于求成的心理和对时局判断失误的问题,导致了在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运动和1966年开始的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而这个问题最终在党中央正确决策下得到缓解与弥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要从政治斗争转向经济建设。此后,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的构想。200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时隔60年两党的再次握手让我们看到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坚持“三个代表”思想,成为人民爱戴拥护为民服务的执政党。

总而言之,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彻底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真正当上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综合国力逐渐强大,中国在政治上的成就不容忽视。

三、 科技文化建设方面

科技史第一生产力。1959年,大庆油田被发现和开发,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学理论,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建国六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与“两弹一星”取得长足进步,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继而于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轨道,宣告中国进入航空时代。航天事业上,我国成功研制了“长征一号”系列火箭, 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神舟”五号上天,2005年“神舟”六号将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上太空。2008年“神舟七号”圆满完成航天任务,迈出中国人太空行走的第一步,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升空成为中国航天事业新的里程碑。

文化上,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育改革全面推进,“211工程”启动。体育事业方面,中国健儿在各届奥运会上捷报连连,不断摘金夺银,尤其是我国承办的2008年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51金,21银,28铜,列金牌榜第一位,这一年中国运动员共获120个世界冠军,有11人2队16次创16项世界记录。世博会的脚步也正逼近,今年就将于上海华丽开幕,进一步提升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塑造着中国的国际形象。

四、 军事建设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完成了抗美援朝的国际使命。在装备相对简陋的背景下,中国的军人凭着正确的战争策略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与美国展开的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但最终使得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09年国庆阅兵式也在全国人民及世界面前展现了中国的强大军事能力及武器装备水平,“歼八”“歼十”等战斗机在空中飞过,这是一个繁盛的中国。

五、 外交建设方面

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瑞士日内瓦会议,成为新中国外交走向世界的起点。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彻底打破了长期被孤立被封锁的局面,开展全方位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中国建交国家地区达165个,积极推动亚太、欧太地区对话与合作,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建国60周年文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引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旗帜,党的指导思想随着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与时俱进,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到现在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所以,我们得到了宝贵经验: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必须坚持推进社会注意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要务;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可许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创造党的凝聚力、创造力。

六十年辉煌,离不开党领导,离不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离不开改革开放。建设新中国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但是因为有了正确的领导和充足的信心,坚定的意志,我们的民族走得很坚定,很执着。相信只要我们继续拥护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挥舞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伟大理论旗帜,我们一定能在未来发展阶段创造更加繁盛的中国!

第三篇:中国铁路取得的六大成就

第一,铁路建设实现了新的历史性的大发展。从1998年到2001年,我国铁路年均建设的投资达到540亿元,比“九五”增长了43.3%,仅是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投产的项目最多的几年。在最近四年中,完成新线铺轨4933公里,投产的复线铁路4103公里,电气化铁路4848公里,铁路营业里程的总长度已经突破7万公里,其中复线是23000公里,电气化铁路17000公里。到目前为止,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的总长度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复线铁路和电气化铁路的总长度均列亚洲第一。党中央做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以后,铁道部把西部铁路建设作为重点,在五年当中,也就是在“十五”计划的安排当中,国家准备投入1400亿元,占铁路总投资的52%。到“十五”计划末期,也就是到2005年,西部铁路的总长度将达到2.75万公里,比“九五”末期要多2000多公里。

第二,铁路提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1997年实行第一次大提速以来,现在已经实现了四次大面积提速。目前已经形成了“四纵两横”的提速网络,提速总营业里程已经达到13000公里,应该说已经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和主要城市。现在铁路列车的速度普遍提高,跟1997年相比,客车的平均速度提高到25%,特快列车的速度最高时速从120公里已经提到140公里、160公里,直到200公里,这样从根本上扭转了铁路列车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的局面。

随着铁路的提速,铁路的产品结构也进行了重大调整,铁路系统推出了朝发夕至、夕发朝至、城际 快车、旅游专列,在货运方面,我们开了新装班列,叫“五定”班列,这样更加适应了市场的需求。此外,最低档的列车——绿皮车,就是普通客车,经过这两年的集中整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服务质量也相应的得到改善。与此同时,铁路的客货运输指标在不断的刷新,去年铁路运输的周转量增长了31%,货物增长量增长了9.2%,这个数字虽然不算高。但应该提到的,在1998年,中国遇到了一场百年罕见的大水,这个大水对我们的冲击非常大,当时又碰上了亚洲金融危机,货源不足,如果去掉这个因素,从1998年到2001年,我国每年客运周转量的增幅是7.9%,货运增长量的增幅是5.2%,这几个数字在中国铁路运输史上也是少见的。

尽管铁路的市场份额在这几年内有所下降,但是旅客周转量还占到了36.3%,货物周转量仍然占到了54.6%,中国目前只有七万公里铁路,美国现在是二十万公里铁路,但是中国铁路所完成的运量已经接近美国的水平,也就是说,中国铁路现在每公里铁路所完成的运量,也叫做运输强度是世界第一位的,也就是说中国铁路的运输效率是世界第一。

第三,铁路的运输经营实现了扭亏为盈。从1994年到1997年,铁路连续四年累计亏损了154亿,经过全体职工的努力,1999年实现了扭亏,2000年和2001年,铁路的运输形势进一步好转,在不提价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了扭亏增盈的成果。

第四,铁路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几年来,铁道部以实行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提效为重点,积极的推进改革。从1999年开始,14个铁路局实行了资产经营制,实行了货运和客网的分开,组建了运输公司,增强了运输企业自主经营的动力和活力,同时,铁道部大力推进了主附分离、干支分离,为铁路总体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铁路工程、建筑、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和土木工程五大公司和铁路部门脱钩,十所普通高校和一批中专交给了地方,这样分离了80万人。去年,运输企业内部也实现了与铁路多经企业的产权明晰,工程、工业、房建、医疗、卫生和教育部门分离工作,全路一共有100条支线实现了单独核算、单独考核,这样就取得了减亏、减员的明显成效。我们实行了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全路职工总数从1997年的334万人,减到2001年底的248万人,其中运输业从190万人减到了148.8万人,这样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果按实务工作量,也就是按周转量来看,劳动生产率在四年当中提高了49.1%,如果按收入来算提高了106.9%.

第五,铁路对外开放有了新的发展。几年来,铁路加强了与国外的联系,对外运输发展得非常迅速,从1998年到2001年,铁路系统共完成口岸进口运量8585万吨,平均每年递增的幅度是20%。同时,铁路系统还积极引进投资,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目前建了200家合资企业。

第六,铁路科技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几年铁路系统抓住了信息化建设、既有线改造、高速技术、行车安全和建筑施工等方面,应该说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成果。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完善,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另外,铁路系统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开发一大批“中华牌”的机车、客车和动车组,这样为铁路的提速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应该提到,正在建设当中的京沈客运专线,时速在200公里和200公里以上,完全是利用自己的力量进行勘测、施工,而且利用的是我国自己研制的机车车辆和动车组。

1中国铁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铁路网是在广大的空间范围内分布的,由于点多线长,生产过程分散,为建立必要的生产秩序并保证安全,铁路一直采用高度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并形成了严格的层级结构组织。目前国铁系统中最上层是铁道部;第二层是按地域划分的 18个铁路管理局;第三层是直接负责铁路运输生产或维护保障工作的基层车站和车务、机务、车辆、客运、工务、电务等段。因为各个铁路局地域上的差别,客货运输分为了现“局管内”和“跨局”两类,铁路局由于既不能为市场提供完整运输产品,也不能取得独立的运输收入,甚至在运输生产的指挥调度权上面也不完整,因此并不能真正获得作为市场主体所应具备的若干基本素质。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现行体制人为不合理地分割铁路网而造成的。

各铁路局作为承运人实际上无法对超出自己管界以外的运输过程实施有效的准时和安全等基本质量控制及成本控制,也增加了运输过程中出现货损货差的责任确定和赔付难度。铁路局靠与铁道部“清算”取得自己绝大部分收入,其数额大体等于在管界内完成的工作量与清算单价和调节系数的乘积,这种体制也有着十分明显的负激励作用。

中国铁路重组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应该形成真正具有市场主体地位的铁路企业。在各种体制改革之中,一个中间层组织—中铁快运却在国铁系统的边缘迅速成长和壮大起来,这也给铁路经济与政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2 中铁快运的创建与成长过程

2.1 在体制边缘上创业(1993~1997 年)

中国铁路在 1993 年以前并没有目前意义上的货物快运服务,绝大多数集装箱、零担货物和包裹的承运交付。都分别在货场或客运站的行包房进行,没有门到门服务。行包运输长期来并不属于铁路的主要业务,也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而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快递业务已经迅速发展起来,需求十分旺盛。

由于意识到潜力的巨大,铁路局决定发展这一业务,所以1994年中铁外服注册成立了北京中铁外服快运公司,中铁快运事业开始以独立市场主体的身份开展业务经营。中铁快运成功地走了一条低成本的创建和扩张之路,这主要是由于它借助了铁路系统已有的网络。同时,中铁快运在自己运营网络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开展业务所需要的大部分运输能力和设施

该公司在创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快运服务网络,成为与邮政、民航快递并列的全国三大快递系统之一。 2.2 组织与产权结构的不断调整(1997~2003 年)

中铁快运是在现有铁路体制边缘成长起来的一个新企业,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使其本身的战略目标与现有国铁管理体制、运输生产组织以及产权结构等实现顺利对接,并满足快递业务对全程控制的需要。

中铁快运一般都以倒三七的比例让铁路部门占 70%的股份和收益权,中铁快运还要向相应的铁路局按一定比例支付劳务成本,并对相关车站工作人员办理中铁快运货物发到中转作业实行额外激励,这些都有利于快运业务链条上各相关车站的铁路员工发挥积极性。

然而各合资公司倒三七的产权比例也使中铁快运在经营和继续发展等方面产生出一定的问题,例如总公司对各合资子公司在主要经理人员任命、发展战略与规划、资金调度与使用等重大问题上的控制力都遇到一定限制。所以总公司决定增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力度。中铁快运企业组织形式演变,即从合作经营到较规范的参股,到总公司实行控股,再到取消子公司建制、更紧密的经营体制,包括加盟条件的设定、产权形式、公司组织结构的变化等,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快递企业无缝隙服务这一目标。

2.3 面对新挑战的转型与提升(2003~2005 年)

中铁行包既是整个铁路上行包运输的总承运人,又是国铁系统所有旅客列车行李车和行邮专列等运输资源的所有人和经营者。中铁行包的成立改变了过去铁路行包运输属于客运业务,并且由各个铁路局分散经营的局面。中铁行包一方面在各个铁路局设立了分公司,在其统一控制下共同负责经营铁路的普通行包运输业务;同时又拥有新时速运递公司和中铁行包吉盛物流基地公司等公司,分别负责行邮专列的开行和货源组织。所有铁路行包运输收入都属于中铁行包,当然中铁行包也要向有关铁路局支付相关的机车牵引费用、线路使用费和车站服务费等费用。而中铁行包和中铁快运在业务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二者有一定的竞争性在资源设备人员的分配上需要共享以及调配。所以中铁快运采取了新的办法,一是完善多元灵活且能够自主控制的快递系统,二是继续创造和开拓新的市场。

服务质量的差异化,盯住更高层次市场,是中铁快运在快递业务上力图用不断创新保持优势的主要战略。中铁快运近来注重快递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途径是把自己快递服务的概念不断扩充。在业务拓展方面,中铁快运除了要保持快递这一核心业务,还着力在以下领域进行开拓:一是属于本地项目物流的仓储配送,二是把项目物流与快递业务结合起来的快递物流,三是国际海运集装箱联运代理,四是国际航空货运代理。

3 中间层企业理论与运输市场的微观结构

3.1 企业的中间层组织理论

企业的中间层理论对于为什么存在企业的解释是,企业的出现是因为经由中间人的交易比消费者和供货人之间的直接交易能够带来更多的利益;该理论对于市场运作方式的解释则是,市场是通过中间层组织的策略定价和缔约行为来实现市场均衡或出清市场的。该理论认为由中间层进行的交换比直接交换更具有优势,而市场是通过中间层组织的策略定价和缔约行为来实现市场均衡或出清市场的。 3.2 运输市场的微观结构与中间层组织

在运输市场及其相关的物流市场上,同样存在着需求方、基本运输供货方和中间层组织这样三类市场主体。运输市场上需求方和供货方之间的交易成本如果过高,相关的运输交易就会受阻。而运输市场上的中间层组织在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上起到了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运输中间商的主要特点一般是不拥有运输设施或运输工具,或不拥有主要运输工具,但也可以再分成不同形态。运输活动中间商优势的来源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减少搜寻成本;二是运输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存在;三是长期履行可信承诺的信誉。完整运输产品的概念对理解运输市场微观结构和运输活动中间层组织也具有十分重要定的意义。由于运输活动中间层组织的产生和发展,运输市场的微观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运输交易效率明显提高,中间层组织成为运输市场中实现有效连接的粘合剂。

4 中铁快运作为中间层组织的分析与解释

(1) 以开发新的服务领域创造市场。 (2) 决定价格与收费标准。 (3) 减少运输市场逆向选择的成本。

(4) 避免大量专用资产的投资与拥有成本,但积极进行战略性投资。 (5) 处理好业务外包与加强业务控制的关系。 (6) 抑制道德风险。

(7) 企业的内部组织与产权结构要适应市场核心业务的需要。 (8) 根据变化的市场和环境不断调整自身。

第四篇:新中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从经济上,1.锐意改革,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跨越。2.扩大开放,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

3.科学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的不断跃升。

从农业上,1.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一级人均占有量均大幅度增加。2.农业机械化水品大幅度提升,“科技增效”硕果累累。3.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副、牧、渔、林齐头并进。4.乡镇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进程。

从民生上,1.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品显著提高。2.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3.医疗卫生事业成绩斐然。4.社会保障逐步完善。

从科教上,1.教育成绩有目共睹。2.科教成就振奋人心。

从法制上,1.人民当家做主,中国人民政治地位发生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实现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跨越。2.基层自治从城市向农村推进,“草根民主”成了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3.依法治国,人民民主实现从实体民主到程序民主的全方位发展。

从文化上,1.文化建设理论不断丰富,时代精神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2.文化事业成就辉煌。3.体育事业跨入强国之林。

从国防上看,1.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2.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3.推进科技强军战略和武器装备现代化。4.捍卫了国家主民族尊严和人民和平生活。

从台湾方面看,1.“一国两制”是解决同一问题的金钥匙。2.和平发展、互利共赢顺应民心,是推动统一大业的根本动力。

从外交上看,1.小外交走向大外交。2.小合作走向大合作。3.小舞台走向大舞台。

从党建方面看,1.党的理论创新卓有成效,形成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党的队伍发展壮大,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3.党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党内生活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4.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五篇:谈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

概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和军事力量的不断提升,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这些使得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大国形象跃然纸上,并且在国际的舞台上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崛起已势不可挡。 关键词:先进理论,经济发展,科技实力,文化成就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该会打破了“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从此开启了我国全面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一、先进理论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位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一系列的指导思想下,中国社会发展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而不是机械的复制,进而获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最新理论成果,开创了我们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坚持了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又不脱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轨道,从而保证了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我们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始终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眼全局,坚持把农村的改革开放作为重中之重,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坚持走对外开放之路。我们都深信,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胜利。

二、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在此体制下,中国经济平均以9.75%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 年的600 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7 年的24.66 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8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了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的GDP 仍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并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人均GDP 也由1978 年不足100 美元上升到2007 年的2 200 美元以上,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2008 年奥运的成功举办,2010年的世博会的精彩呈现,都显示了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发展模式也越来越有吸引力。改革开放更使中国的农村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正逐步走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广大农村和9亿左右的农村人口在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就凭这一点,既是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家在不断进步,改革开放所取的成就有目共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科技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得到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1981年到2007年,我国共累计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74.6万项;累计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84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9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099项;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等十二位科学家获得2000年开始评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获得了国家奖励。这些重要成果的取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尖端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成果。在航天科学领域,我国不仅掌握了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等技术,还迎来了两座新的里程碑: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特别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而“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国航天成功跨入深空探测的新领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量子信息领域避错码被国际公认为量子信息领域最令人激动的成果,纳米电子学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获突破性进展,6000米自制水下机器人完成洋底调查任务,每秒峰值运算速度10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系统正式启用,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完成水稻基因图谱的绘制,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基因绘制图,首次定位和克隆了神经性高频耳聋基因、乳光牙本质Ⅱ型、汉孔角化症等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体细胞克隆羊、转基因试管牛以及重大疾病的基因测序和诊断治疗技术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外,三峡工程成功完成,水库蓄水成功、永久船闸通航、首批发电机组全部投产,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成功解决冻土施工的世界性难题;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新能源技术、原子能技术、高能物理等各个新老学科均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影响、意义深远的重大成果。

四、文化成就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带来新时期的思想解放、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科技进步、国际交往加强和国家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创造力,为中国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国文化发展最稳定、成果最丰富的时期之一,文化园地展现出姹紫嫣红、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文学艺术日益繁荣,文艺创新成绩斐然,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带来了文学艺术创作观念的可喜变化,创作活跃,成就斐然,在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文学、电影、曲艺、音乐、舞蹈、摄影、美术等领域,都留下了众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1991年文化部设立专业艺术政府奖“文华奖”以来,先后有500多部舞台艺术作品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励。话剧《于无声处》、《丹心谱》、小说《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电影《开国大典》、《周恩来》,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儿童剧《红领巾》、《一二三齐步走》,杂技剧《天鹅湖》,美术作品《父亲》等,堪称脍炙人口的文学艺术经典。中国艺术节、“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重大活动的举办和奖励的实施,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和充分展示的舞台。自1983年建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制度以来,共有850余项艺术学科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文化部资助;以《中华艺术通史》等为代表的艺术理论成果体现了当代中国艺术理论建设的新水平。公共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公共文化事业蒸蒸日上,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三十年来,从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计划性的文化产品供应到尊重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自主性和选择权,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以来,我国城乡文化设施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三十年来,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全国有公共图书馆2799个,博物馆1722个,文化馆和群艺馆3217个,文化站37384个,社区和村文化室137665个,初步形成了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十五”期间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电影“2131”工程等一些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的实施,推动了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创新。

总结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但是我们对中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物质经济条件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十年的激荡改革,成绩斐然,暴露的问题也很多,比如环境问题,法律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与问题总结》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

重庆邮电大学教授周兴茂的blog《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主要问题与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问题和前景》——《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魏杰.30年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变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J].理论前沿,2008/10 《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8-11-13 09:58:5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美丽生态文明建设下一篇:中国农业银行税单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