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视台下公益广告论文

2022-04-15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地方电视台下公益广告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电视公益广告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在倡导优秀思想观念、发扬优良社会风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传播价值和意义重大。我国第一则现代意义上的电视公益广告就是在贵阳电视台播出,主题是“节约用水”。至今,地方电视台依然是公益广告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大程度上发挥地方电视台在公益广告传播活动中的作用?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思考。

地方电视台下公益广告论文 篇1:

论融媒时代地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发展

摘 要:节目主持人是一个电视台的“门面”,同时也是向受众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介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要求。地方电视台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拔人才、加强主持人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提升影响力,才能使地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得到更好地发展,从而更好地传播地方文化。

关键词:媒介融合;节目主持人;发展策略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介呈现出了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了一起,各类媒介之间不再是像过去那样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正进入了融媒时代。融媒时代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了媒介之间功能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强化了信息的传播效果,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最大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

一、科学合理的选拔用人

要想使地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队伍有所发展,就要打破现行的用人机制,更新用人理念。地方电视台以前在选择节目主持人时,一般都会重外表而轻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受众的对电视节目及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主持人看上去养眼,还对主持人的内涵提出很高的要求,受众喜欢有思想、有阅历、亲和力强的主持人。所以,我们不要再一味的追求主持人的外表光鲜靓丽、更要注重主持人的内涵。主持人作为有声语言的传播者,主持人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是外在的表现,其智慧、与人沟通的亲和力及创新能力,应成为考核内容的重中之重。所以,在选拔主持人时,可以举办主持人大赛等一系列比赛,参与者通过网络、微博、微信互动等众多方式进行报名,通过层层比拼,层层选拔,最终决出真正能力强、高素质、高水平、符合节目需要的节目主持人。同时,在融媒时代下,多种参与方式也为圆主持梦的众多参与者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二、加强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

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是宣传文化的重要阵地,主持人作为社会的公众人物,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加强主持人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首先,要加强主持人的政治修养。作为主持人,必须在政治上保持坚定,要不断地学习党的先进文化知识、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去实现“中国梦”。作为主持人,自己也应具有自己的“中国梦”,只有实现了自己的“梦”,才能更好的去实现“中国梦”。

其次,要注重职业道德修养。现在许多地方电视台的主持人为获取巨额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进行诈骗;还有的为了博取众人的眼球,不惜放低自己的身份地位,制造出丑闻、绯闻;还有为了赢取高收视率,对新闻事件进行编造,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主持人的形象。作为一名主持人,就应该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受众呈现出真实的事件真相。央视前主持人罗京,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敬业精神一直值得我们学习,他从任职的那一刻起,到离开工作岗位,从未读错过一个字,生病也从未请假,直到身体完全不能再胜任工作时才离开,这种敬业精神难能可贵。

第三,要加强自身技术水平的培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必须要学无止境,既要是一名专家也要是一名杂家。因为地方电视台的人员有限,许多主持人要主持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要求主持人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基本功,还要能适应各种节目类型的需要。例如,做新闻节目,那就要求主持人要以庄重大气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做谈话节目时,就要求主持人要有很强的亲和力,同时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因为所面对的嘉宾来自各行各业,在面对不同嘉宾时都应能很好的应对。所以,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勤学习、勤思考,在工作之中不断的充实自己,真正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最后,要加大主持人的培训力度。

在融媒时代下,许多先进的技术需要我们学习,电视台可以开办一些短期培训,岗位培训、这样使主持人能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并对新技术进行学习,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还可以采用出去学习的方式,派送主持人到更高一级的电视台或者学校进行观摩进修学习,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

三、准确定位突出特色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地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常常要主持各种类型的节目,既要主持严肃认真的时政节目,又要主持谈话节目,有时甚至还要主持娱乐节目,这种情况造成节目主持人每种节目类型都能主持,但是没有一种节目类型主持得很好,大都多而不精,这样反而让节目主持人不知道如何去主持更好,同时也会失去观众缘。节目主持人应该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在众多节目类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这样才能做出更好地节目呈现在受众面前。这个定位包括主持人自身定位和根据主持人与栏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位。

首先,节目主持人自身定位。节目主持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外型特点、内涵气质给自己定位。每个节目主持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形象气质、声音特点和内涵选择适合自己的节目。例如你觉得自己的气质比较稳重,长相端庄大方,声音浑厚且圆润动听,那就选择尝试主持新闻类节目;如果觉得自己比较活泼,语速偏快,语言幽默,就可以选择主持综艺类节目;如果觉得自己语言表达亲切自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就可以选择主持谈话节目。

其次,主持人要从与栏目的关系的角度来进行定位。一个栏目的成败,节目主持人起着关键作用。一个好的栏目可以捧红一个主持人,同样一个好的主持人也可以造就一个栏目。不同类型的栏目都有其自不同的内容,也就需要不同的形式去表达,同样也决定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他的风格一定会服从栏目的风格,不管是语言表达,还是服装造型,都要与所主持的节目保持一致。如海霞的端庄大方和“新闻联播”就很协调,谢娜的活泼可爱和“快乐大本营”也非常贴切。所以,只有节目主持人的风格与栏目风格融为一体,才能使栏目与主持人相得益彰。

除了准确定位外,还应突出节目主持人的地方特色。地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要想与省台、央视的节目主持人相比,只能在地方特色上做文章。一般地方电视台所设置的栏目大都是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设的,这就要求主持人要做到“三贴近”原则,最重要就是要贴近生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积极地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找受众关注的焦点,讲观众爱听的话,用观众总容易接受的方式与之交流。众多成功案例可以证明,地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只有立足本土,增强与观众的交流,才能赢得观众的喜爱。

四、打造品牌提升影响力

媒介融合后,电视媒体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打造品牌栏目、品牌主持人成为各电视台的重点。不少地方电视台的成功运作已尝到了打造品牌的甜头。品牌栏目与品牌主持人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谁也离不开谁。主持人离开了栏目,也就没有用武之地,栏目缺少了主持人也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因此,打造地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品牌、提升其影响力是地方电视台发展的关键所在。地方电视台应对自己的主持人队伍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的优化组合,让节目主持人真正符合栏目定位,使节目主持人与栏目达到和谐统一。地方电视台如何打造品牌提升影响力?

首先,地方电视台可以专门设立一个部门来承担对节目主持人的包装,负责主持人的台内活动以及主持人对外的活动,例如组织主持人去主持一些公益性质或者商业性质的活动,拓展主持人的发展空间,努力打造主持人品牌。

其次,还可以利用更多媒体资源,加大对节目主持人的宣传推广。例如微信、微博、手机媒体等新媒体。例如,中央电视台最近几年不仅在电视上以宣传片或者公益广告的形式推介主持人,而且在新媒体及平面媒体上也推介主持人,例如制作以主持人为封面的挂历、微信、微博达人等等,这种大量的宣传使人们更多的接触到主持人、了解他们。

第三,可以进行主持人公益形象的包装。地方电视台应该每年计划安排主持人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或者参加一些话剧、影视剧的表演,不仅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例如,中央电视台就组织“新闻联播”的所有主播,到偏远山区送图书活动,教学生怎样查字典,怎样说好普通话。地方电视台也可以组织节目主持人到周边的农村进行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例如发放图书音像制品等。第四,也可以开设专门的栏目介绍主持人。因为大多受众都具有一定的猎奇心理,特别想知道主持人背后的故事,开设这样的栏目,不仅可以满足受众的心理,同时也可以借此栏目宣传自己的主持人,进一步扩大主持人在受众中的影响力。

总之,事业要想发展,人才最关键。地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在实践中不断的历练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建.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J].国际新闻界,2006(7).

[2] 吴卫华.地方媒体在区域文化建设中的功能探析[J].声屏世界,2012(2).

[3] 王芳.地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西部广播电视,2013(6).

[4] 雷跃捷.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赵娜?

地方电视台下公益广告论文 篇2:

如何更好发挥地方电视台在公益广告传播活动中的作用

电视公益广告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在倡导优秀思想观念、发扬优良社会风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传播价值和意义重大。我国第一则现代意义上的电视公益广告就是在贵阳电视台播出,主题是“节约用水”。至今,地方电视台依然是公益广告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大程度上发挥地方电视台在公益广告传播活动中的作用?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公益广告传播理念

(一)让公益宣传更契合当地受众心理

紧贴地气是地方电视台办节目的法宝,也是使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利器。地方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如何在当地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身边平凡人唱主角,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失为一个好思路。秦皇岛电视台播发的“向城市清洁工致敬”的公益广告,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二)使公益宣传与弘扬地域文化相结合

弘扬地域文化是地方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将公益广告引入地域文化的宣传中,无疑是一种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形式。一座城市的秀美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无不可以用制作精良的公益广告来展现。比如秦皇岛电视台制作的一系列展示秦皇岛地方风情的沙画公益广告,以时尚新颖的方式勾勒出了这座滨海城市的独特景致,一经推出就收到了良好的反响。

(三)将公益广告与加强地方公益意识相结合

公益意识是一份对公众利益、公共秩序、公益事业的关心关切,公益意识的强弱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公益广告本身就是对公益意识的表达和倡导,更是地方电视台引导当地公益意识的重要载体。2014年1-10月份,秦皇岛电视台共播放公益广告4000条次,播出时长近3800分钟,占广告播出总时长的3%,这些公益广告中,有社会热点类、传统文化类、节约环保类,还有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类。这些公益广告的反复播出,对本地群众公益意识的提高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同时,秦皇岛电视台还与本地企业合作,举办公益广告有奖征集等活动,有效拉动本地企业和群众的公益热情,营造了全民参与公益、投身社会文化建设的氛围。

二、建立适合地方台公益广告传播的长效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公益广告运行模式带有浓厚的行政指令色彩。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规定:“因公共利益需要等特殊情况,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可以要求播出机构在指定时段播出特定的公益广告。”该办法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其中,广播电台在11:00至13:00之间、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得少于4条(次)。”《2013年度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要求:电视类公益广告方面,地级、县级市电视台各频道每天播出15次以上,其中黄金时段不少于4次。地方电视台播出公益广告的频次和时长,已经成为考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这种缺乏政策扶持和利益保障的行政指令,对于资源占有量较少的地方电视台来说,难免会产生勉为其难甚或敷衍了事的情绪。而要充分调动地方电视台在公益广告活动中的积极性,根本上还要从打破机制瓶颈入手。

(一)变政府指令为统筹协调

在公益广告传播活动中,同样具有较强政府行为特点的新加坡,奉行的是这样一种机制:根据公益广告的不同内容,分由政府各有关部门管理,包括公益广告内容及主题的确定、公益广告资金的预算及核拨,公益广告活动的实施,则有政府以招标的形式,确定中标的广告公司负责承办。政府无需对媒体发布公益广告做出规定,媒体发布公益广告均予收费。由此可见,同样是政府主导,新加坡政府在公益广告活动中,更多地起到了统筹协调的作用。

为促进地方公益广告事业发展,各级政府也应考虑建立一套统筹机制,让公益广告的资金筹集、主题规划、作品征集,都有切实负责的主体,减轻地方媒体的额外负担,让公益广告从投资、选题、策划、制作到投放,都按部就班、有制可循。

(二)变运动式为制度化

由于我国公益广告发展尚未形成良性机制,地方电视台公益广告活动受政府指令影响较大,其突出表现就是,在政府开展某一主题的公益广告宣传活动时,一批主题鲜明、品质较高的公益广告作品播出较为频繁,而一旦活动结束,地方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又处于相对停滞阶段。而要杜绝这种“一阵风”的态势,则要从制度上调动起地方电视台参与公益广告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对公益广告功能的日益重视,相关部门对公益广告活动的组织也愈加细化。广发[2013]37号文件《关于开展广播电视公益广告集中制作展播活动的通知》中提出了“建立公益广告作品共享体系”:鼓励全国各播出机构向设在中国广告协会电视分会的“全国思想道德公益广告作品库”无偿提供本机构策划制作的公益广告,共同充实作品库的公益广告片源,免费提供给其他播出机构选择播出,另外,中央电视台做为影视类公益广告制作中心,设立公益广告作品库,可向各级电视媒体提供公益广告作品。

尽管相关部门逐渐有意识地由上而下建立公益广告共享机制,但总体来讲,目前各地方媒体的公益广告活动,仍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缺乏长期有力的平台支持。地方电视台可以考虑建立城市台公益广告合作体,搭建公益广告共享平台,这样,各成员单位可以在合作形式、合作内容、合作期限、合作权益等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并可借此加强地方电视公益广告交流,取长补短,共促发展。

公益广告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不可估量的特殊的社会价值。2014年2月,国务院法制办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六章“附则”第七十四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以资金、技术、劳动力、智力成果等方式参与公益广告活动……公益广告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2014年5月8日,国家工商总局起草了《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公益广告的投资、设计制作、媒体发布等运行事项将会更有章可循。有了相应的制度保障,相信各地方电视台的公益广告事业,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秦皇岛电视台)

作者:郭文静

地方电视台下公益广告论文 篇3:

略论地方电视台的供给侧改革

【摘 要】地方电视媒体的供给侧改革是在国家宏观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以及战略结构是行业企业竞争的四要素,政府决策虽然不直接参与经营却渗透于各要素当中。人才资源是所有生产要素中的核心,增强与本地受众的互动是节目供给侧改革的方向,积极融入新媒体,依照新结构布局新产业,同时,决策中既要有坚守也需要创新。

【关键词】钻石理论;地方电视台;供给侧改革

钻石理论是由美国战略学者迈克尔·波特所提出,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不是由国土的大小和军队的强弱决定,其力量来自于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一个国家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支持性制度,以确保投入要素能够得到高效的使用和升级换代”。[1]钻石理论给我们一个启发,经济个体的竞争力与行业的繁荣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是可以兼得的。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不是那些自然条件,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政策、法律和制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国民能力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完善、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要做到这些,政府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2015年,我国政府提出在经济领域进行供给侧改革,目标是提升产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效率。电视媒体的供给侧改革是在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作为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部分,电视媒体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当下的电视产业改革受到行业历史条件的掣肘,在经营体制、人员选用等方面都问题突出。根据2017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统计,在中央、省、市、县四级办电视的格局中,中央广电机构收入尚能保持稳定,省级广电机构发展势头趋缓,市县级广电机构收入下滑,自2014年以来,地方市县电视台增长率下滑严重,再加之新兴媒体的冲击,曾经的强势地位已经衰落。[2]行业的转型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议题。依据波特看来一个行业的竞争要素包括四个主要方面:第一是生产要素,第二是需求条件;第三是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最后是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另外,机遇和政府作用是其中重要环节,虽然它不参与行业的经营,却渗透在这四个要素当中。
一、对高级生产要素的调动

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从生产、供给端入手,变革、创新国内经济结构,为新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供资源支持、从而真正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3]从需求侧转换为供给侧的改革,首要的就是生产环节各要素的结构性调整和创新。在波特的钻石理论中,将生产要素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初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等,高级要素包括基础设施、复杂和熟练劳动力、科研设施以及专门技术知识。高级要素是人为控制,可以由个人、企业、政府投资完成,其中政府作用又是主导因素,比如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知识资源也将由政府来培养和调配。全媒体时代的广电技术融入了很多新科技内容,比如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移动传输技术等都在呼唤新的技术人才。政府应引导高校对此类人才资源的培养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要与时俱进构成紧密的“根植关系”,提高地方高级人才的质量。

与培养人才同样重要的是要能够留住人才。当下,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传播形式给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冲击,产业生态的改变呼唤电视媒体主动融入技术变革,而融入变革的基本条件就是人才,但我国地方市县电视台人才缺乏却成为普遍现象。技术精尖人才大多会选择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发展,市县电视台不能提供他们实现价值的平台。另一方面,地方广电机构原有编制内人员较多,相应的知识结构也老化,面对新变革应对能力不够。当下我国市县台基本都是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人才任用还是按照原来的体制方法,用人机制、经营机制不活,因为机制的原因导致想留的人留不住,想进的人进不来的现象。这就给地方电视台用人、经营造成束缚。
二、根据需求情况调供给

与央视或上星的省级卫视不同,地方电视媒体主要受众群体是本地受众,对本地受众生存空间、生存状态的关注构成了地方广电机构主要的传播诉求。据波特研究发现,大多数实力强劲的产业中,都具有本土需求的特质和动力。地方电视台要想获得竞争优势首先要在争取本土市场上下功夫,选择具有本土特色的节目内容和传播形式。

地方电视台需要对原先的节目布局进行改变,在保持新闻节目的同时,增加房产类、休闲娱乐类、餐饮类等节目,拓展和提高栏目的服务性,增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粘性。很多地方台都有成功的尝试,例如创办汽车类栏目,为当地受众购买新车、二手车提供咨询建议;开办房地产类栏目,为听众进行二手房评估,新楼盘介绍、建材导购;开办法律类栏目,开展法律咨询,为听众答疑解惑,在增强与当地社会的粘性的同时还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广告搭载效果也有顯著提高。很多地方电视台通过举办活动获取良好的社会反响、打造自身的特色。例如很多地方电视台通过开展暖冬行动、助残手工玫瑰义卖、“3·15”维权进社区、爱心送考、车轮上的公益、读书沙龙、法律扶贫进乡村、推广普通话、诵读好文章等主题活动,凸显出频道的亮点。

内容调整是一个方面,供给的渠道调整是另一个方面,可以借助24小时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记录市民反映的各种求助投诉信息,及时为市民排忧解难。比如安排志愿维修服务队上门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士等免费排查、维修水电气故障;及时获取本地事件,快速做出反馈。通过新媒体平台收集市民拍摄的第一手视频资料加以编辑播发,把发生在市民身边的新鲜事、好玩事第一时间传递给广大观众,提高了节目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三、技术群推动产业群

波特认为,任何一个优势产业都需要相关产业提供支撑,相关产业也为其多元化发展提供方向,为产业内部重新配置资源提供依据。媒介技术决定论者认为,技术是社会变革、产业发展的基础。电视的生产、经营模式也是依托于技术群展开,产业上游的内容生产、中游的内容播出、下游的广告和衍生产品开发,构成了传统电视的产业结构。面对手机电视、微信等新媒体带动的移动收视的大趋势,传统电视的内容制作流程被简化;形式变化更加丰富,电视产业的传统布局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4]

面对媒体融合的新形势,地方电视台应加快媒介融合步伐,整合原有电视、广播、纸媒的新闻资源和人力资源,成立融媒体新闻中心,由分管领导统一调度和指挥台内所有新闻平台和新闻资源。在国内,《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率先相继进行了生产、运营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模式被形象地称为“中央厨房”,改革涉及到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三大体系。在新体系中,总编调度中心成为新的采编联动平台,传统电视新闻的策采编发流程在新的技术群中被再造,编制体系、机构职能、人员配置相应做出改革调整。但是,地方广播电视机构不适合照搬《人民日报》、央视的做法,中央媒体的资金支持是地方电视台望尘莫及的。另外主要受眾范围决定了地方媒体的新闻信息量不可能支撑全部的新闻时段。因此,地方电视媒体应结合自身情况寻求融入新媒体的程度和形式。当下,地方电视台多利用网站发挥新媒体的主导作用,发布、更新新闻,传播主流价值观。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拓宽信息发布渠道,比如,设立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对市民关心的当地经济、社会、民生、文化工作等方面的亮点进行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发稿,通过微博推送博文,组织直播活动获取粉丝点击关注。入驻融媒体平台,也成为诸多地方广电机构树立城市形象、扩大外宣渠道的选择。2017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移动融媒体新闻平台——央视新闻移动网正式发布上线。众多地方广播电视台入驻,依托央视在直播和视频领域的优势,结合地方新闻资源,借助直播报道活动,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除此之外,地方广电机构也与腾讯视频等强势媒介达成战略合作,发布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方面的消息。
四、决策中的坚守与创新

产业发展的决策应该随着产业发展的阶段做出相应的调整,传统电视媒体的经营模式是通过对节目内容的“二次售卖”赚取广告费。不同于信息来源丰富、人才资源雄厚的央视媒体,也区别于资金雄厚、区位优势明显的省级卫视,地方电视台除了面对由于新媒体迅猛发展带来的受众资源流失,还要面临来自省级台节目下沉带来的冲击,以及临近市县台对受众资源的争夺。地方电视台首先需要立足本土,坚持正确舆论引导,同时以市民收听收视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节目内容和形式。地方电视台肩负着所在市县外宣任务,在战略上首先应开展有计划、有重点、有深度的内、外宣报道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党委、政府的政策、部署和决定,发挥好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做好与上级媒体的对接工作,加大向中央台、省台的供稿。当下新媒体尚不拥有独立采访报道的权利,主要内容是对传统媒体内容进行编辑改造,政府如何更有效的给产业分配有限的资金?地方台如何运用暂时性政策保护谋取生存空间?政府决策在产业发展的初期掌握着资金、补贴、暂时性保护政策等政策工具,这些要素在产业的发展初期阶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目前电视行业普遍衰落的形势下,很多地方建立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供片方式,将市级台电视节目供应作为一个工程来抓。在重大活动和节日性宣传中,统一由省级供片体联合市级台来动作。地方政府加大对广播电视精品节目、公益广告创作的投入,创作一些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在创新导入阶段,政府决策应该创造行业持续创新和保持动力的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一些集中业务培训、交流,利用到地市级台进行授课的形式,加强对广电人才的培养,为保护竞争环境,政府应加强对广播电视作品的版权保护,加大对广播电视及新媒体非法盗用版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了适应新形势,地方电视节目应突出服务性和互动性,加强和提高栏目的服务性,通过评阅报告的形式保证节目质量。地方台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扩大节目收听率,同时获取节目接收人数、人群分析、排行等方面的数据,为节目调整和改版提供依据。
结语

行业与政府决策协作才可以构建持续的竞争力,地方电视台当前的压力、挑战和机会一起构成了其发展的动力。任何进步都来自于变革,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结构差异亦很大的状况下,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不可能有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比如在中东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的地区,政府决策更多扮演指导者、推动者的角色,强调电视媒体自身的产业属性。而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区域,行业独立发展的环境不成熟,就需要更多保护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决策需要具有前瞻性,避免成为行业再进步的障碍,政策过多干预会抹杀行业实验和创新的动力,延缓生产效率的提高,保护政策也应适度、适时,以免降低地方创新的意愿。
注释: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154.

[2]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6[R].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183.

[3]王先庆,文丹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78.

[4]张国伟.电视产业集群多元结构经营略论——以安徽电视产业集群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04).

(作者: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责编:周蕾

作者:余承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偏远山区文明礼仪教育论文下一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