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真正崛起

2024-05-12

中国如何真正崛起(精选4篇)

中国如何真正崛起 第1篇

台湾经济区域整合始终得面对中国大陆的默许, 现又得担心服贸通过无期;“经济部”大小官员以台湾会被边缘化为说帖, 现更进一步地说服贸不能过, 台湾会垮掉, 就是希望岛内民众能明白, 服贸未生效的影响, 其所引发的效应恐怕是台湾所不能承受之重。

外贸始终是台湾的经济命脉, 2012年全球主要贸易体排名, 台湾是全球第17大, 出口总值3000亿美元, 而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今后若能获得减免关税, 必可与韩日竞争, 唯此才是台湾的经贸出路。现在岛内不同党派意识形态的阻碍下, 既排斥服贸, 又想越过服贸, 取得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定TPP的门票, 哪有那种好事?

现在令马应九当局最头痛的是服贸协议如果在“立法院”继续受阻, 自然卡住后面的两岸货物贸易协议, 而占台湾出口达27%的大陆市场将会面临到来自韩日的严重威胁, 等于拿台湾竞争力作赌注。竞争力是不等人的, 时间不站在台湾这边!况且货贸牵涉的层面更广、更深、更复杂, 其难度可能更甚服贸。另外, 两岸ECFA相关协议受阻, 连带冲击台湾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洽谈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这不仅关系到台湾未来的经济, 甚且影响未来的发展。

服贸协议未生效也将影响两岸关系, 台湾想取得TPP门票, 不只看美国脸色, 大陆方面态度也成关键, 因为TPP的12个成员国, 大陆就是其中半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及另外半数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台湾若想取得区域经济整合的入场券, 此时更应有宽广视角来检视服贸协议。

大陆崛起取代台湾

服贸协议对台湾那么有利,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台湾民众“反服贸”, 甚至“逢中必反”?这背后涉及民众对过去30年两岸经济发展导致不同结果怀有不满情绪在里面。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30年快速崛起, 经济总量由小变大、实力由弱变强, 而台湾经济则长期停滞不前, 这种强烈对比让不少台湾人心里不舒服。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经济起跑之际, 台湾李登辉当局采取执行“戒急用忍”政策, 导致多数台湾企业丧失了“低档进场”的机会, 只有那些勇于闯荡开拓的台商, 如旺旺蔡衍明、康师傅魏家、正新轮胎罗结、宝成的蔡其瑞家族及郭台铭、郑崇华等企业家, 搭上大陆经济增长列车, 开创出大事业。此后, 台湾的人流、物流、金流开始加速向中国大陆流动, 台商西进一波接一波, 投资大陆却不投资台湾, 一度让台湾工业园区土地门可罗雀, 岛内失业率自然节节上升, 台湾由此陷入困顿的20年, 目前失业率达到6.12%, 新生的“崩世代”要面对“22K”的洗礼, 而中国大陆却进入快速奔驰的黄金30年, 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民众收入水平直追台湾, 自然有不少台湾人认为大陆抢了台湾的“饭碗”。

此外, 早期台湾的产业定位是做全世界的代工厂, 用低廉劳力赚取微薄利润;等到工资上扬、环保意识高涨后, 一些台商就像游牧民族, 迁移到能提供更廉价的劳力、土地与租税优惠的地区。当年台湾技术水平超过大陆, 台商看中大陆的廉价劳力, 把大陆当成生产基地, 两岸产业垂直分工, 形成高度的互补性, 互蒙其利;而现在, 随着大陆快速崛起, 工业科技水平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正在赶超当年的“四小龙”, 而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 目前开始转向高附加价值领域, 现在已逐渐取代台湾的代工地位。

而台湾产业重心从传统制造业转到电子业后, 除部分业者转型成功外, 多数仍摆脱不了代工宿命, 想的还是如何取得便宜劳力、土地、租税优惠, 台湾的企业持续深陷在降低成本的游戏规则中。如今, 台湾制造业靠降低成本赚代工钱越来越难了, 国际买家非常强势, 只给固定毛利, 知名品牌不会超过9%, 如遇罢工、停电, 损失都要自行吸收, 连供应商都要受买家规定, 被掐得死死的。许多台湾过去的强项, 例如半导体、液晶面板、LED、太阳能等, 大陆在过去几年都在快速涉入, 在一些领域很快后来居上。而台湾斥巨资培养的“两兆双星产业”之一的液晶面板, 在过去几年, 岛内几家面板厂亏损的金额已超过4000亿元新台币。

台湾电子业进入大陆, 不光建立了产业链, 同时也培养了大陆的潜在竞争者, 如今两岸的电子产业已形成绝对竞争状态。这些年, 到处都可看到两岸的产业出现此消彼长的巨变, 例如大陆联想电脑崛起, 而台湾的品牌PC大厂宏碁则节节败退;大陆的品牌智能手机崛起, 宏达电则越来越不敌竞争压力而陨落;大陆快速切入电子零部件产业, 而台湾电子零部件厂原本占居的优势正逐渐丧失, 生产相机镜头的台湾大立光遭到大陆的水晶光电与舜宇光学夹攻, 生产耳机的台湾美律苦战大陆歌尔声学与瑞声科技;台湾的新普科技与顺达科技力拚大陆德赛电池;机壳则是两岸打成一团, 大陆的巨腾、比亚迪电子、嘉瑞国际大战台湾可成、铠胜、鸿准……

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生产触控面板的台湾宸鸿, 过去一年从大赚到赔钱, 股价更是一落千丈, 原因是大陆的欧菲光电与信利国际崛起, 让其重重跌了一跤。两岸的产业竞争无疑已形成了一个另类的杀戮战场。

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统计, 岛内的GDP和出口贸易额已连续3年低于全球平均GDP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 为历年所罕见。台湾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也发出同样警讯, 根据最新报告, 近年台湾的经济表现出现与国际走势背离的现象, 以2013年为例, 随着欧盟、美、日经济逐渐摆脱阴霭, 全球景气温和复苏, 而台湾却未同步好转。这种现象以前从未出现过。

甚至台湾经济状况与其最密切的中国大陆也出现背离。2013年大陆经济增长率达到7.7%, 出进口贸易增长分别为7.9%和7.3%, 然而台湾对大陆出口增长率却只有l.5%。

这一切无不显示台湾产业竞争力出了大问题, 反映在代表竞争力指标的附加价值率也是大幅下降。根据“行政院主计总处”资料显示, 岛内产业附加价值率从1991年的42.37%降到目前的36.27%;制造业则萎缩更多, 从32.56%下滑至24.26%。

台湾必须重新思考如何面对崛起的大陆

近来, 许多岛内专家学者都刊文指出, 过去台湾依赖大陆廉价的劳工、协助大陆成为世界工厂, 也间接延续下台湾的经济增长奇迹。现在崛起的中国大陆正在转型, 如同过去的日本、韩国、台湾一般, 需要做产业升级, 它需要高级人力, 开始从台湾进口人才, 因为大陆有增长性及市场的优势, 可以用5倍的薪水 (把新台币换成人民币) , 再给三年的聘用合同 (等于一次给15年的薪资报酬) , 而大陆经验就如以前的美国经验一样宝贵, 是当代显学, 台湾人才当然不会放弃一个增长又高薪的好机会。过去台湾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常高薪聘请日本退休经理人做顾问 (至今也还是如此) , 延续其在企业里的被利用价值, 提高本身企业的能力。

中国大陆崛起的商业模式, 就是模仿及抄袭全世界最成功公司的商业发明及运作, 把它变成具有中国特色最适合发展的模式, 再利用国家资源建立新门槛, 把海外竞争者挡开。百度、腾讯都是很好的例子, 它们是有中国特色的Goog1e与Face Book。

事实上, 东北亚国家和地区 (如日本、韩国、台湾等) 的成功模式, 也都是先以欧、美先进国家的仿冒商品起家;当欧、美国家起诉后, 再转入代工模式发展, 替欧美成功企业生产产品;最后, 当产品制造技术成熟 (如日本、韩国的汽车业或台湾的PC业) , 再仿效欧美企业砸广告费, 行销品牌出口 (台当局往往也给大量的退税补助) 。

只是, 中国大陆这个人口占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份量庞大的经济体, 当它学习台湾成功模式如此积极且获得巨大成功时, 台湾一时间喘不过气, 必须重新思考其自身市场定位及新的与大陆如何相处的策略。

总结起来, 台当局目前首先最应该做的是加快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台湾是一个以国际贸易为主的经济体, 进出口贸易总额为台湾GDP的125%。目前世界各贸易大国和经济体正在做后WTO时代以本国和地区最佳贸易条件为主的双边及多边贸易谈判, 台湾也必须双轨并进, 在与大陆洽谈服贸、货贸协议的同时, 必须尽快落实自由经济示范区, 让外资、土地、外劳政策尽快脱轨, 解决台商返乡后缺工、缺厂房等问题。

自由经济示范区如同台湾早年的加工出口区、科学园区等, 是延续未来发展的重大命脉。若台湾的未来尚因蓝绿恶斗等因素耽搁的话, 台当局官员或许该仿效上海自贸区的模式, 直接在加工出口区或科学园区等进行升级, 配套后再全岛复制。另一方面, 对现实而言, 没有服贸、货贸就没有TPP、RCEP等的“门票”, “惧中”不应该等于反全球化, 台当局官员应好好和大陆谈货贸协议, 包括台湾液晶面板厂商最希望的大陆进口关税从5%降为零, 再努力使服贸协议尽早过关, 重视对岛内弱势产业的配套补助, 协助其转型。

若服贸议题持续卡关, 台当局应把金融MOU等已与大陆谈妥的开放项目内容从服贸协议中拿出, 尤其是两岸金融MOU早已签署获批, 根本不需要再放到服贸协议中, 让其早日实施, 使台湾金融业有重新增长的空间。另一半的项目, 只是比照WT0对全世界的标准, 不再对大陆歧视, 双方对等开放。

其次是降税, 以此吸引投资。与其对企业加税, 不如要求企业加薪。台湾这几年个人金融帐不断汇出, 且GDP增长不够, 税收增长不大, 负债濒临法定上限, 导致台当局没钱, 不能像大陆政府一样做资本支出。因此, 台当局不应该对企业加税, 而应降税才能吸引新的投资机会;因为资金已全球化, 永远在找世界上税负优惠及高潜力的地方, 台当局可向美国奥巴马政府学习, 鼓励企业对员工提高薪资所得, 换取不加税或减税承诺, 让民众变得有钱, 创造以消费带动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循环。特别是目前台湾制造业的企业利润已重回金融海啸以来的高点, 有足够的利润可以分享员工, 协助台湾服务业等增长。

此外, 台湾企业不应该从大陆撤出。以前台湾企业是藉由大陆的“世界工厂”将生产出的产品销售全世界, 现在大陆自己在提升产品附加价值, 正把低附加价值 (或高污染) 产业迁移到内陆或赶到东南亚。台湾对大陆策略必须重新思考, 把它当成全球市场的一部分。

专家们认为, 台湾人本来就适合全球的生意, 应重拾创新精神, 找到小而美的利基市场, 与和大陆以规模经济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相区隔, 避其锋芒。随着中国大陆人均所得提升, 台湾应利用和欧美品质要求的能力, 发展有文化特色的品牌产品, 扩大在大陆市场的经济规模。

台湾学者建议, 两岸应积极思考重新建立合作机制的平台, 大陆经济强大了, 有必要改变以往的竞争政策, 例如争议很大的两岸液晶面板产业, 台湾与大陆不应继续火拚, 反而应合作升级, 大陆专心发展全球电视品牌, 台湾专司面板供应, 两岸应携手打“世界杯”。半导体业也是如此, 还有接下来的4G、5G建置, 两岸实在有加速整合的必要性, 现在大陆经济规模大了, 更有能力扮演这个整合者的角色。

台企应创造差异化的价值

台湾和大陆目前正处在完全竞争时期, 液晶面板产业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根据最新报道, 2015年大陆各面板厂8.5代线产能将全面开出, 届时大陆的制造规模已超越台湾, 成为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生产基地。此外, 大陆正准备以奖励补助的方式, 准备五年投资5000亿元人民币用于发展半导体产业;目前大陆清华紫光重新整合展讯公司, 这次以联发科为首的台湾IC设计业将会是首当其冲, 因为大陆具有全世界最大的集成电路芯片应用市场, 可像欧美制定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产业游戏规则那样, 制定自己的产业技术标准。长远来看, 台积电也无疑会面临大陆重金下必有勇夫的人才争夺战, 这一次大陆可用更高薪水挖全世界各大半导体公司的CEO、CTO、CFO、CMO等。

科技肉搏战是一场两岸竞争力的比赛, 价格竞争曾是台湾厂商最骄傲的实力, 以往许多美日厂商称霸一时的产业, 只要台湾企业一进入, 假以时日, 必定成为台湾厂商的天下。许多电子业的老板都曾骄傲地说:我们就是比别人会缩减成本。如今, 我们遇到了一个比台湾企业更会缩减成本的对手——中国大陆。于是, 许多台湾的电子企业一个接着一个地崩盘了。

台湾最大液晶面板厂友达光电资深副总经理蔡国新指出:“台湾企业要有聪明的玩法, 而不是跟着杀价”。他举例, 2013年台湾面板厂遭遇到大陆面板厂鸣枪的第一战, 就是在32英寸液晶电视上, “你明知大陆32英寸面板产能开出, 供给多了, 价格就不会好, 那你就不该去硬碰硬。”

蔡国新很清楚, 如果与大陆打价格战一起杀价, 杀到最后, 自己也不会得利。所以, 友达就调整32英寸液晶面板的产能, 改做39英寸面板, “当消费者看到32英寸液晶电视很便宜, 可是再多加一点钱就能买39英寸, 心态便会动摇。”这就是蔡国新所说的, 台厂要有更聪明的策略。

长年观察台湾科技业竞争力的新竹交通大学科管所副教授洪志洋认为, 讲穿了, 台湾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创造差异化的价值。创造差异化几乎是管理科学里, 宛如家常便饭的名词, 但做起来却很不容易。以台湾扬声器大厂美律来说, 这几年美律遇到来自大陆的竞争, 问题已不只是杀价, 大陆的AAC、歌尔声学能把产品卖进苹果, 美律目前却没办法, “这告诉我们一件事:那就是AAC、歌尔声学的技术也不比我们差。所以, 美律便会开发头戴式耳机, 就是比较聪明的作法, 而不是跟大陆硬碰硬, 也就是我们讲的创造差异化的价值。”

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电池供应商台湾新普公司董事长宋福祥也认为, 台湾企业要想摆脱紧迫在后的大陆厂商, 一种作法是加深技术实力, 将差距拉大;另一种是避开红海市场。

拓璞产业研究所所长杨胜帆指出:台湾在传统PC供应链的能量其实还是很强的, 但在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 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大陆厂商崛起的速度比台湾快。就拿主机板产业来说, 堪称夕阳产业, 对于日益萎缩的这块饼, 大陆厂商就没有太大兴趣。所以, 台湾至今还能号称是全球主机板的重镇, 市场龙头也都还是台湾引以为骄傲的华硕、技嘉。

杨胜帆说:“如果我们将产业别换到了面板、LED、太阳能等, 这些大陆厂商早就已经追上来了, 讲得更实际点, 比一比两岸的技术能力, 中国大陆多快能追上台湾?面板的差距, 大概只在一年以内, 至于像LED这种太浅的 (指技术门槛较低的产业) , 更容易被追上。挖角、抢人这些事, 大陆很早就在做了, 从日商、韩厂到台湾, 拿到技术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难。甚至在大陆品牌的异军突起下, 大陆供应链有了最强悍的后盾。”

杨胜帆说:“如果连台湾最有竞争力的科技业都面临这种困境, 我们该怎么办?你要懂得用手上有的, 想办法拿到我们需要的。这就像是谈判桌上的技术, 当大陆品牌还需要台湾PC供应链的一天, 我们就要把握优势去拿到我们需要的, 例如软件。所以, 我们跟小米做生意时能否不要只想着卖零组件, 或用较低的价格去换一些东西回来?像是在小米软件平台上, 也让台湾企业参与进去。”

台湾要抓住下一波产业机会

前不久, 台湾宝成集团旗下裕元工业东莞鞋厂因社会保险金争议, 爆发3万名当地员工大规模罢工, 使台商在中国大陆经营日益困难的话题再度浮上台面。在大陆经商多年, 政商人脉熟络, 被称为“中国通”的台湾华邦电子集团董事长焦佑钧指出:由于大陆工资持续上涨, 人民币兑台币从8元升到6元, 类似制鞋这类传统制造业本来就不应该在大陆继续待下去, 应该尽快转移到东南亚、印度, 甚至到非洲去, 大陆今天这个环境已不再适合劳力密集的加工外销产业了。

然而这并不是说所有台湾制造业都要离开中国大陆。焦佑钧说起一个小故事, 他曾到湖南长沙拜访台商协会会长、普罗集团创办人郑聪俊, 其在湖南开设的罗沙蛋糕店遍布长沙的各精华地段, 拥有超过200家分店。

焦佑钧问起他的经营秘诀, 郑聪俊说他90年代刚到长沙时, 店门前都是小摊贩, 根本没人要到他的店里去买蛋糕。但他一直坚持不退缩撤店, 一直等了快20年, 才等到长沙市政府为整顿市容, 让摊贩消失, 民众开始有了富裕钱, 愿意到店里买蛋糕, 而郑聪俊也摇身一变, 成为湖南最成功的台商之一。

“但说老实话, 要成就像这样的内需产业, 就要先要有像宝成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焦佑钧表示, 但当大陆民众日渐富裕时, 传统加工制造业就不得不选择离开这个战场, 因为不同台商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会享有不同的价值。

谈起台湾制造业在大陆的艰困, 鸿海 (富士康) 集团总裁郭台铭一样有感慨, 他在出席最近在南京举办的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高峰论坛时就直言, 中国大陆因拚内需, 让外销企业多少感到被遗弃, 不过要提振内需, 仍需要由外销企业培育大陆中产阶级, 所以鸿海不会放弃制造业。

鸿海 (富士康) 集团目前在大陆拥有百万员工, 直到今日依然把这里视为最主要的生产基地。焦佑钧指出, 对电子制造业而言, 除劳工成本之外, 还必须考量当地基础建设, 中国大陆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至少比东南亚、印度等地要进步不少。郭台铭早在3年前就喊出百万机器人的计划, 原因无他, 就是要抵消大陆日益上涨的劳动成本对制造业带来的冲击。

对台湾科技业最感到紧张的恐怕不只是大陆经营环境不易, 强大的大陆本土科技业兴起, 更让不少台湾科技公司感到芒刺在背。焦佑钧坦承, 台湾科技公司面对竞争压力的确担忧, 我们时时都感觉到他们在肯后追赶, 天天都在担心。可是, 焦佑钧指出, 竞争无可避免, 但台湾科技业的竞争对手不只来自中国大陆, 还有美国、日本、韩国等, 台湾科技业首要思考的是, 一是如何让技术、生产力提升, 二是如何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焦佑钧表示, 大陆科技品牌是台湾电子业及零组件厂的机会。他指出, 中国大陆品牌厂商众多, 如联想、华为、小米等, 彼此竞争也相当激烈。台湾零组件厂应该利用品牌之间的竞争, 以技术优势从陆系供应商的手中拿到订单, 因为后有追兵, 所以必须尽快往前走。

台湾过去10年来, 没有能够应对环境变化调整, 所以平均民众所得增长停滞。焦佑钧认为, 当中国大陆抓紧网络及电子商务的发展, 出现许多世界级的网络企业, 而台湾却没有趁机抓住机会。但他认为, 其实还有不少未来值得发展的产业, 最主要的就是云端、物联网和大数据。

焦佑钧指出, 未来10年最缺的人才就是资料科学家, 台湾所有年轻人去当资料科学家, 也不够填满世界的需求, 这就是台湾年轻人的新机会。

中国如何真正崛起 第2篇

(1)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内经济战略

工作重心:应当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改革模式:从“增量改革为主”转变为“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并举,同时加快存量改革”。我们的改革模式应当从“一边保护国有部门、一边发展民营经济”,转变为“改革国有部门与发展民营经济并举,同时加快国有部门改革”,从增量改革转变为“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并举,同时加快存量改革”。

市场战略:从重视引进外资转变为更加重视动员国内金融资源,从注重出口创汇转变为更加重视扩大国内需求。一方面,国内居民手中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仅银行储蓄存款就达11万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我们经济增长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很高,甚至高于发达国家。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应当更加积极地拓展国内市场。社会政策:应当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移到“公平与效率兼顾,更加注重通过实现公平来提高整体效率”的轨道上来。首先,在控制和缩小城乡差距方面,除了加快城市化步伐以外,还应当开展“新三农运动”。其次,在控制和缩小地区差距方面,当前迫切需要高超的宏观调控艺术和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再次,在控制和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应当尽快开辟新税种。最后,在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方面,应当加大扶贫力度。此外,还应当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拓宽就业渠道,以控制和缩小在职人员与失业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2)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

提出、推广新安全观并将之付诸实践,使中国的安全战略思想得到实质性发展。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安全的范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政治、经济安全,日益涉及社会、环境、文化等非传统安全领域。

中国外交由内向性转向外向性,强调有所作为,积极融入国际社会,拓展战略利益。在对参与国际事务的理论总结过程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韬光养晦”是一种哲学原则,体现的是思想高度。而“有所作为”是一种实践原则,体现的是进取精神。当然,“有所作为”也有其哲学含义,即根据自己的战略判断,“有所为,有所不为”。

立足临近区域,构建区域全面合作的制度框架,加强地缘政治经济的塑造能力。中国在处理周边国家关系上有着一贯的良好记录。这为中国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历史基础。近年来,中国改变了过去对区域合作的消极、被动姿态,在经济、安全、军事等方面与邻近国家展开了积极合作。在经济上,中国提议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促动建立区域经济、贸易、投资、安全的合作框架;在安全上,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创建上海合作组织,为中国参与亚洲地区主义提供了一种积极的范式;军事上,中国积极拓宽与主要大国的合作,在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联合军事演习等方面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中国在区域合作中的积极进取,既促进了区域内国家对中国发展经验和成果的分享,也提高了中国的议程创设能力。

实现投影机中国品牌的真正崛起 第3篇

记者:2007年12月7日,您当选了“2007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人物”,同时雅图也荣获了“2007中国信息产业年度创新企业”的称号。雅图自1998年成立至今一直专注于投影显示设备的产品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您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得您能够脱颖而出当选?雅图又为什么始终坚持这一产品方向呢?

谢敬:去年12月我荣幸的当选为年度经济人物,我想原因有三:首先是国家很重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这次年会上评选出的年度创新企业,其中包括海尔、联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以及两家外资集团。第二,国家重视有创新精神、拥有自主品牌、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特别是有潜力能做到中国最好、甚至走出中国的民族企业;第三,国家期望我们能在新型的显示技术领域带动国内一些传统的大的电子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并最终摆脱落后的被动局面,所以我想我才能有幸被授予如此殊荣。

投影产业目前主要分为前投影机和微显示背投,雅图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这个产业。投影机产品全世界有几十个品牌,但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研发生产的可能只有十家,这是因为它的行业特点和行业门槛限制。目前海外投影机市场正处在一个刚刚进入“成长期”的产业阶段,但在中国还没有完全进入“成长期”。这通过一组数据可以体现出来:去年全球投影机的生产量约941.2万台,中国约70多万台(官方数据统计是65.5万台,还有一些非正规渠道机器没计算进去),全球投影机销量每年以35%左右的速度增长。投影机行业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它要经历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再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这期间的需求量非常大,然后才会逐渐走向衰退。那么为什么说中国投影行业还处在“导入期”,尚未进入“成长期”的阶段呢?——虽然我国几十万台的销售量有着近百亿的产值,但是与众多国际和国内企业巨头在这个行业中投入比例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众多国际巨头投入投影行业正是看准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并给予很多期望。在这样一个“导入期”的产业阶段,雅图始终专注核心技术的研发,关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推出的每一代产品都与国际一流产品相差无几。雅图从创立到现在,由一个全新品牌,十年间不断发展壮大,这也说明了雅图产品的技术、质量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同时这十年的发展也说明雅图所走的路是对的:雅图的战略发展方向,始终与国家产业政策所鼓励、支持和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始终与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紧密相关。雅图有两个专注:一个是专注技术,一个是专注品质服务。因为雅图没有国际品牌那么大的经济实力去做很多的品牌宣传,去拉动市场。我们只能靠口碑,靠使用者的传播而发展起来。

记者:去年雅图有一件为业界瞩目的大事件,就是收购了被誉为“全球最大的投影基地”、全球投影机第一品牌的美国富可视子公司——SMT(SouthMountain Technologies LTD)。这一收购行为对雅图意味着什么?

谢敬:这次收购意义很重大。对雅图走国际化道路奠定很重要的一步,帮助雅图提前两年多时间完成了国际化布署;同时也预示着以雅图为代表的中国的投影产业打破了欧美、日系知名品牌主导国际及中国市场的局面。

其意义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美国富可视是全球投影业老大,世界第一台投影机是他们生产的,他们的投影机全球销量也是最大的。富可视拥有一套完善的研发、制造、生产体系。通过收购富可视的核心资产,雅图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一套体系,进一步壮大雅图在核心技术、专利权、生产和研发方面的实力,加速雅图在未来3到5年的时间力争打造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品牌和步入世界投影机品牌前五的战略目标的实施。

第二点积极的意义是:为未来雅图产品走向全球扫清了很多障碍。这个障碍指的是知识产权壁垒。此次收购包括SMT的全部知识产权,冲破了国内品牌进军国际市场的一道壁垒,这一点对我们国家整个产业的意义都非常大。

第三点,整合了雅图全球供应链体系,使得雅图这一自有品牌产品更具竞争力,同时为雅图向世界各大品牌提供ODM、OEM加工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上游保障。

记者:投影机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被日益普及的产品。雅图通过教育行业重大项目的参与,对中国的教育信息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谢敬:雅图最早就是从供应教育行业投影机起家。一直至今,教育行业使用投影机的销量占雅图产品很大的份额。所以雅图对教育行业非常重视。同时,雅图还有一个教育情结:希望通过雅图自主创新使得更多的教育用户使用品质更好、成本更低的现代信息化教育产品。近七八年,投影机从几万元一台降价到几千元一台,特别是这些年教育行业的重大招投标中,正是由于国产品牌的入围和参与,拉低了投影机的采购价格,并进一步提升产品服务,给国外品牌的高价位以很大的冲击;同时雅图公司利用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为教育信息化客户量身定做能满足不同场合需求的产品,从而加速了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进程。

记者:低价是一把双刃剑,雅图如何平衡产品价格与质量之间的关系?雅图投影机是如何满足教育行业的使用需求的?

谢敬:雅图的发展不是简单的依靠劳动力密集型,成本低廉,或者为了市场而一味让自己亏损。我前面提到,投影机行业还处在“导入期”,“导入期”产品的利润相对还是比较高的,雅图降低了高利润,但并不意味着要亏损去经营。一个产品由于品牌附加值,可以有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但是不应该有太高的价格。另外,雅图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做的比较好,渠道环节比较少,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利润回馈给用户。

雅图不是光搞研发,而是边研发、边制造、边通过销售服务渠道去贴近市场需求。虽然我们的品牌同一些日系、欧美品牌还是有距离,但是做了这么多年,我们很清楚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利用快捷的反应速度来满足市场需求,这对我们企业的成长和在招标中战胜一些大的品牌对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些国际品牌的产品设计会有他们全球市场需求的考虑,而雅图成长于中国,并逐步国际化,所以我们很了解中国的使用环境。譬如,我们在市场问题最为集中的投影机亮度和散热方面做的更好,也使得投影机寿命更长。

在防尘方面,我们也有专门的防尘系统的设计。中国的某些教育使用环境可以说很恶劣的,灰尘很重。一些机器使用频繁的学校,我们的售后服务人员定期去服务,机器里面的灰尘都可以论斤称。我们就此进行封闭型的优化设计,比如“蒙娜丽莎”防尘系列产品就是针对这一使用环境设计的。一些条件恶劣的学校,冬天没有暖气设施,教室温度极低;而像兰州部分地区,夏天又热得不得了,温差很大。为此我们专门高价进口了德国的先进设备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样设备目前在整个中国没有几台。

我们还针对教育行业的特点,专门开发了带有电子白板功能、集成了电脑及中控系统的“智能交互平台”,该机器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具有互动性。能生动再现教师课件。二是操作简单,集成度高。该设备集成了电脑、投影机、屏幕、电子白板、中控、展台、音响等系列设备,减少了许多操作环节,使用者操作起来更方便、更简单。三是使用成本低。

在高端技术产品方面,代表投影机最先进技术的“梦幻七代”——全球仅有四家企业掌握此技术,雅图就是其中一家。从普通教学机器到大尺寸高清电视制造,雅图是国内唯一一家在液晶投影机核心技术方面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也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国家高清检测、研制出LCOS高清数字背投一体机的厂家。

近些年来,随着电脑和网络等设施的普及,教师备课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使用教育信息化课件等组织教学。当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投影机的价格就成为比较敏感的问题,如果价格合适,农村一些偏远的学校也可以使用上投影机设备。雅图与其他国际品牌存在的一些价格差,是雅图综合实力与竞争实力的体现。这种价差并不代表产品质量方面有所下降。雅图使用的核心元器件都是EPSON、SONY、美国Pixleworks公司供应的。灯泡选择PHILIP与 OSRAM 的,整机设计十分严谨,结构设计合理,最终产品有严格的质量检测手段,有着高质量的保障。雅图经过十年的努力,把自己的名字打造成品牌,也非常珍惜自己的品牌。雅图以较低的价格、较高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在这个行业中前进。

记者:作为民族高科技企业领航者,雅图对中国教育信息化方面有什么想法?

谢敬:投影机目前在全国高校、中小学,包括幼儿园都在使用,这些孩子从小看到的都是大量的外国品牌,这对小孩子的成长不太好,潜意识里会认为中国没有高科技,不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虽然我们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能过分强调这个,可是如果我们民族品牌多一些,比如联想、海尔、华为、雅图等等的品牌,会对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也是一种培养。

针对教育行业,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我国的教育还不是非常有钱,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花钱。特别像中西部一些学校,国家投入的资金有限,我们希望用实实在在的价格和产品为教育做一些实事。让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能够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益处,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还有些困惑:雅图很想把这些事情做好,但是我们希望在产品竞争上给国产品牌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雅图在竞争中不怕比,就怕不比。当然目前这种现象正在改变,所以才有雅图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中标大单中,由前年的第八名一跃至去年与另一进口品牌并列第一名的位置。

记者:请您概括一下雅图人的精神。

谢敬:使命感,执着。雅图的使命是:实现投影机中国品牌的真正崛起!我们希望以雅图为代表的国内投影显示技术行业的先进技术能够坚持不懈地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通过把中国自主产权的产品销往世界,让世界在使用中国技术的同时体现出对中国技术价值和尊严的认可。

背景资料:

斯曼特微显示技术有限公司(SouthMountain Technologies LTD.简称SMT)

2005年初,TCL集团和美国富可视(InFocus)集团在深圳组建的SMT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经销光学引擎,并提供前投影机OEM等业务。到2006年,SMT就结出累累硕果:公司的背投光机产能占全球制造总份额的20%左右,前投影机产能达到全球制造总份额的23%以上,具备为世界知名背投品牌商和投影机品牌商提供完整的配套产品和优质服务的能力。

SMT坐落在深圳蛇口,生产基地总面积为15000平方米。厂房建立在100K级无尘净化室内,具备完善的ESD和脏污防护、监控系统。主要生产工艺、测试设备和检测方法均由美国InFocus公司设计和提供。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雅图”)

深圳雅图成立于1998年5月,专业从事数字视像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主导产品为LCD、LCOS数字多媒体投影机、DLP、LCD多媒体背投一体机,大屏幕高清(1080P)硅晶电视,数字电影放映机等。

深圳雅图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生产光机100万台,前投影机60万台,背投电视20万台。目前拥有数字图像处理、光学系统与器件设计、驱动电路和嵌入式软件、光机电精密配合的系统集成技术、高质量的结构设计和高效的减噪散热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

中国如何真正崛起 第4篇

“育人”重于“育才”

现在有必要把“人”与“才”拆开来看。“才”的英文是talent, 而“人”的英文是human being。我们使用的“人才”一词, 确切地说, 是指“人中之才”。而“人中之才”不同于“有才之人”。“人中之才”强调的是“才”, 关注的是“三力”:创造力、分析力、领导力。而“有才之人”强调的是“人”, 人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度量“才”的词是“成绩”、“成功”、“成就”, 而形容“人”的词则是“自由”、“快乐”、“幸福”。

我曾讲过很多有关“育才”和“成才”的道理和方法。然而, 今年我们在总结学院建院30年的三条重要教育理念时, 第一条是“育人”重于“育才”。这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说的。从被教育者角度看, 则是“成人”重于“成才”。这里都是讲“人”重于“才”。

“人”重于“才”确实是我们学院的传统。我们学院首任院长朱镕基在2011年4月回学院时, 对经管学院的学生们说:“做人”比“做官”、“做企业家”更重要, 就是讲“人”比“才”更重要。在2001年6月在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 朱院长在“离任演讲”中说, “为人比为学还要重要”。1992年清华电机系建系60年, 朱镕基作为系友致信, 引述他上学时的系主任章名涛的话, 强调学生要先学“为人”, 再学“为学”。三次讲话, 都是讲“人”重于“才”。

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尽人皆知。但是它的出处和原始用意, 却非每一个人都清楚了。它是出自一篇整整一百年前教清华学子“做人”的演讲。1914年, 清华建校刚三年。梁启超到清华演讲, 题目是“君子”, 对应的英文是gentlemen。梁启超以“君子”寄语清华学子, 强调的是做人:清华学子, 首先要做君子, 之后才是做才子。在演讲中, 他引用了《易经》中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说明的是做君子的条件。他还引用王阳明的话, “治山中贼易, 治心中贼难”, 说明“做人”比“做事”更难。正是由于此篇演讲,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才成为了清华的校训。虽然我们把这个校训常挂在嘴边, 却容易忽略这是一篇教导清华学子“做人”、“做君子”的文章。

中华文化的传统, 中国教育的传统, 从来都是重视“做人”的传统。“四书”中《大学》开头便是“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这是几乎每一个中国教育者都常引述的一句话, 讲的是大学的目的是人, 是人的道德, 是人的善。中国文化中的做人是非宗教的, 这是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

但是这个重“人”的传统后来发生了变化, 使得重“才”逐渐压倒重“人”。直接原因是近代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方了。落后就挨打, 因为西方有枪炮, 西方有科学技术。所以我们要科学救国、技术救国、实业救国。因此教育就转向科学知识、技术知识, 专业知识的传授, 转向对“才”的培养。不仅在中国, 在所有落后国家实现追赶中, 都是一样的。不过这种由“人”向“才”的转向在中国近年来有些走向极端。过去35年, 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通过改革和开放, 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经济迅速崛起的同时, 经济增长在一些人眼里似乎变成了唯一的价值和目标。即使当下不少人讨论转变发展方式, 创新驱动, 也仍然是把经济发展作为目的。在这种思维中, 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 人才就成为加速经济发展的动力。“育才”也随之变成了教育的目的。

在现代经济学中, 人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劳动力, 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 是生产要素。劳动力中就包括了“才”的贡献, 它使得人作为投入品更具生产力。在这个意义上, 人是经济活动的工具。但是, 人在现代经济学中又是消费者, 是享受消费品的主体, 其幸福程度用人的“效用函数”来度量。在这个意义上, 人是经济活动的目的。所以在现代经济学中, 人不仅是工具, 也是目的。在康德看来, 人只能是目的, 不能是工具。康德的哲学使得“人是目的”这一价值更加清晰和突显。无论如何, 只要人是目的, 不仅是工具, 教育的目的就应该是“育人”。

何为“人的教育”

在我看来, 作为目的的“人”包括“人文”、“人格”、“人生”三个方面, 因而人的教育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格养成的教育和人生发展的教育。

人文是相对于科学而言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经济和管理都是社会科学, 而人文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我们说人文学科, 但不说人文科学, 因为人文不是科学, 而是价值、是判断、是解读。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来都是科学进步与人文进步并举。如果说科学是为了做事, 那么人文是为了做人, 做有品位的人。科学告诉你什么是真理, 人文告诉你说真话的价值。人文在清华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传统。在清华大礼堂中悬挂着一块匾, 是清华1926级毕业生送给母校的礼物, 上书“人文日新”四个字, 就是一例证。

曾经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任教的龙应台女士是这样来解读人文的:文学使你看见原来看不见的东西, 可以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从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 从而有了走出思想迷宫的可能;历史就是让你知道, 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点, 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所以, 文学让你看见, 哲学让你定位, 历史让你连接, 这些都是人文的价值。

以人文为基础的人格是做人的准则。人格养成是人的教育的基础, 也是清华的传统。100年前梁启超谆谆教导清华学子要以君子为人格之标准。老清华校长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推崇“整个之人格, 而不是人格之片段”的教育。我们学院今年提出学院核心价值:对己/正直诚实、对事/敬业尽责、对人/尊重宽容, 第一条就是讲人格。“完整人格”是对人格的较高要求, 正直诚实是对人格的基本要求, 而对人格的起码要求就是人格底线。说话有底线, 就是说话讲真话;做事有底线, 就是做事有原则;做人有底线, 就是做人有良知。人格的底线就是文明人的底线。

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曾批评我们的一些精英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批评的不是一般的利己主义者, 而是那些学过很多知识, 善于利用制度的缺陷和传统的弊端, 同时又没有人格底线的利己主义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一些智商高 (甚至也情商高) 但人格低的“成功”人士, 他们往往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精英大学中聚集了很多有才的人, 如果有人格, 他们的正面作用会很大;但是如果没有人格, 他们的负面影响也会不小。这在近期的“反腐”中可见一斑。

人生既有对人生发展的梦想, 更有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记住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在你进入大学的今天, 就应是你反省人生的开始, 思考人生的起步。反省人生是发现自己, 认识世界的过程。特别是我们学院本科教育改革的两个支柱之一是“个性发展”, 就更需要同学们把自己的个性发展放在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之中。

哈佛商学院以研究创新而著名的克里斯坦森 (Clayton Christensen) 教授在2010年为哈佛MBA毕业生作演讲。两年后, 基于该演讲的书《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成为畅销书。克里斯坦森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分析方法探讨这样的问题:如何确定你在事业中获得幸福?如何确定你在家庭和朋友的关系中获得幸福?如何确定你能一生保持正直, 从而远离犯罪?他讲的是反省人生的感悟, 是人格基础上的人生, 是超越“成才”的道理, 很有启发。

实现“人的现代化”

今天我讲的是, “人”重于“才”;今天我关注的是:人文、人格、人生;今天我阐述的是:人文精神、人格养成、人生发展;今天我向你们提出的要求是:理解人文价值, 坚守人格底线, 反省人生意义。

我从不怀疑中国会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 这是概率为一的事件, 不确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和人数的多少。但是, 中国教育的首要问题, 还不是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杰出人才的问题, 而是如何培养真正的“人”的问题。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学校的目标应该始终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 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The school should always have as its aim that the young man leave it as a harmonious personality, not as a specialist.) 戴安娜王妃也多次对她的长子威廉说, “你在成为王子之前, 先要成为一个人” (you must be a man before you can be a prince) 。如果我们把对培养不好真正的“人”的忧虑放在对培养不出拔尖创新“人才”的担忧之上, 那么中国的教育就会有新面貌。

上一篇:财务管理方法下一篇:急性染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