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医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

2023-01-26

医学生择业心理是指医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1]。它体现在个人追求理想、择业观念和就业心态的全过程。医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 既有当代大学生共有的择业心理特征, 同时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和医学毕业生就业面临新的压力及变化趋势, 出现了许多他们自己特有的择业心理矛盾。全面分析医学生择业出现的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 提出调适方法, 不仅可使医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促进顺利就业, 而且可使医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 尽快发挥自己的才能,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具有现实意义。

1 地方院校医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

1.1 城市医疗人才呈饱和状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 医学院校出现了跨越式发展, 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各层次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 重点院校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2],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日趋饱和, 接纳毕业生时考虑的问题已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原则上都需要硕士生和博士生, 或者重点医学院校的本科生, 地方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在大城市的综合性医院基本上难以插足。

1.2 中小医院和偏远地区人才稀缺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缺医少药, 医学人才匮乏, 对本科医学生仍有强烈的需求, 但由于医学生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 不愿意离开大城市到条件艰苦的县、乡医疗机构就业, 出现有业不就的状况, 造成地方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

1.3 私营、合资医院及和医学相关行业的用人需求相对有限

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后, 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出现及相关行业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 灵活的用人机制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 由于学生和家长对国家的医疗制度改革趋势了解甚少, 导致非公有制医疗单位招人不足和人员不稳定的情况突出, 这些机构为了保证正常运营, 采取聘用公有医疗机构退休专家的办法, 占用了本属于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的就业空间。

1.4 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突出

目前, 由于缺乏科学的人才预测和规划, 或受到办学条件的制约, 地方院校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确定的依据并不充分, 而且家长和学生受到社会对医学各专业认识的误区的影响, 选择专业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因而造成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过剩, 医学影像、麻醉学、医学检验学、护理学等专业需求多但毕业生少的状况。

1.5 医学生自主择业和创业的可能性小

目前, 我国毕业生分配制度已进入自主择业、自制创业的阶段, 国家逐步改革相应的人事制度和用人体制, 使人才流动更为自由, 为毕业生自主择业创造了一定条件, 但是医学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 只能选择到医疗单位或与之相关的单位就业, 择业面很窄, 自主性很小;同时由于《执业医师法》和《医疗卫生法》的规定, 医学生没有取得医师执照, 就没有处方权, 也就没有行医资格, 这就意味着医学生毕业必须先就业进医院, 才有自主行医的可能性, 所以自主创业也十分困难。

2 地方院校医学生择业常见的不良心理与产生原因

医学毕业生面对全新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竞争, 觉得无所适从, 产生种种心理误区, 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单位选择和事业发展将带来严重的影响, 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择业问题上, 自卑感强的人表现为对自己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 这是地方院校医学毕业生很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一部分毕业生过低地估价自己, 当一些单位提出高学历要求时, 就自惭形秽, 犹豫退缩、信心不足、优柔寡断, 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 使得用人单位也对其失去兴趣, 从而坐失良机。遇到几次挫折后, 更是萎靡不振, 自我封闭, 甚至自暴自弃。

2.2 焦虑心理

焦虑是在巨大压力面前的一种情绪反应, 适度的焦虑有积极作用。目前双向选择的毕业分配制度拓宽了大学生职业选择面, 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明显提高。与其他专业相比, 多年来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 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同时专业课程学习的压力大, 医学毕业生面对缤纷的求职技巧和严格的面试, 不知所措, 焦虑心理十分突出。过度焦虑, 严重影响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给求职带来困难, 甚至造成择业失败。

2.3 攀高心理

盲目攀高心理即对主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准确, 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 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一种心理。表现为好高骛远, 偏离地方院校医学院毕业生的培养目标, 出现职业定位的偏差, 对普通医院不屑一顾, 一心追求大城市、高报酬、条件好的医院, 结果无法面对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较大的就业现实, 出现有业不就的情况。还有部分医学生选择单位时认为单位规模越大越好, 距离中心城市或发达地区越近越好, 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选择单位, 为了单位而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岗位, 影响以后的专业发展。

2.4 功利心理

医学毕业生择业时, 往往把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放在第一位, 过分注重经济条件[3]。择业时考虑物质条件本来属于正常现象, 然而, 把就业单位的好坏标准只限定在收入的高低上显然是一个误区, 看不到医院的管理水平、经营观念和综合实力, 往往错失良机, 失去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就业单位, 同时也可能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

2.5 嫉妒心理

择业嫉妒心理就是在求职过程中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越的地位等持既羡慕又敌视的情绪。这种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把别人的优势视为对自己的威胁, 因而感到心理不平衡, 甚至恐惧和愤怒。在择业过程中, 有不少医学生怀有这种不太健康的心理状态, 别人找到一份好工作, 自己就感到心理不平衡, 嫉妒、盲目好胜心理占据了上风。在虚荣心的驱使下, 选择或从事一些不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 或者为了达到预定目的, 为了超过别人, 延误自己客观择业的好机会。

2.6 消极依赖心理

在择业过程中, 部分学生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 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 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地方就业主管部门、家庭, 缺乏择业的主动性, “等、靠”心理严重, 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3 医学毕业生择业心理调适

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确定性比较强, 就业形势一直较好, 学生的优越感很强, 但是就业形势发生变化后, 医学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巨大竞争压力和不良心理交织在一起, 严重影响医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择业行为, 及时予以调适, 有助于及时纠正职业选择过程中的偏差, 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3.1 明确择业动机, 摆正择业心态

良好的择业心态是大学生求职择业成功的关键, 医学生毕业生必须明确自己择业是为了什么, 应当把自我价值实现和履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医生的临床经验来自在基层长期艰苦的实践积累和锻炼, 因此, 医学生应把大学毕业的择业作为人生许多次择业的开端, 不必在单位的选择上患得患失, 保持自信心和平常心, 培养自己抵御挫折的能力, 提高择业的主动性、竞争性和创造性, 从而在择业过程中自信而不自负, 自强而不好胜, 果断决策而又不急于求成。

3.2 更新择业观念, 确立远大理想

医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急功近利、求闲怕苦等倾向性误区,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 错误的择业将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医学生首先要更新择业观念, 树立“先就业、再发展、再提高”的就业观[4], 珍惜就业机会, 就业单位的好坏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要多考虑个人发展空间和锻炼机会。医学生承担的是拯救生命的责任, 从业后将面临更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 没有克服就业心理障碍的准备和勇气, 会觉得从业比就业更艰苦。

3.3 正视客观现实, 调整期望值

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竞争激烈, 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 要放弃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观念, 认真了解各级医院对各专业的需求情况自觉根据国家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趋势调整职业期望值和职业定向, 达到个人心理期望和社会期望的统一。毕业生要在掌握各医院的专业特色、发展前景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选择就业单位, 使自己的个性特长与专业的要求相匹配, 就业后才能热爱工作, 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4 客观地自我评价, 适应社会需要

恰当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择业的基础, 应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素质、心理特征等进行客观评价, 肯定优点、发现不足, 明白择业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愿, 还要服从国家和社会需要。奉献是从医者的基本要求, 医学生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对社会服务上, 因此, 地方医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 首先要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为社会服务作为出发点, 结合自我评价, 选择合适的岗位, 服从社会需要到最需要医学人才的地方增长见识、锻炼才智。

3.5 积极进行毕业生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障碍

医学院校的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教育力度, 弥补专业培养过程中人文教育不足。通过教育和引导, 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择业观, 使他们学会实事求是地分析自我, 准确地为自己定位, 善于推销自己, 勇于展示自己, 在就业市场上找准自己的位置, 既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规定, 又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既要追求个人自我价值实现, 又要努力为社会多作贡献。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今后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将发生许多变化, 城市重点充实社区, 农村重点充实乡镇, 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重心逐渐下移是总的发展趋势, 毕业生有必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才能顺利渡过择业阶段。

摘要:医学专业就业的形势出现新的变化趋势, 使医学生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抉择, 分析医学生择业心理矛盾和出现的原因, 提出更新就业观念、摆正择业心态、调整择业期望、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及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方法进行调适, 以帮助医学毕业生克服择业心理矛盾, 顺利就业。

关键词:医学生,择业心理,分析,调适

参考文献

[1] 叶涛.当前医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和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 96~97.

[2] 沈国强.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与调适[J].教育探索, 2007 (3) :106~107.

[3] 杨泰, 姜鹏, 陈敏.社会需求对医学生就业取向的影响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 15 (7) :513~515.

[4] 茹秀华, 赵华.论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困惑与健康调适策略[J].教育与职业, 2007 (18) :120~12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建设探讨下一篇:简论股东的有限责任和公司法人人格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