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建设探讨

2023-01-26

一、网络舆情的发展背景

当下, 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如火如荼, 网络已然成为人们相互之间沟通交流, 获得资源信息的主要平台和重要渠道。近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公布了最新一期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上数据显示, 截至2015年6月, 我国网民数现阶段已经达到6.68亿人, 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达到48.8%。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随着我国网民人数的攀升逐步占据重要地位, 网民获取信息更为便捷、迅速, 互联网已成为形成舆情的重要平台。切实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积极化解网络舆情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维护我国社会大局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现状分析

互联网信息相比传统的媒体, 传播的速度更快, 范围更广, 舆论的效力也更加难以预估。目前, 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好坏掺杂, 良莠不齐, 特别是在官方响应, 信息公开等方面体现尤为明显。网络舆情的爆发绝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地方政府失职, 个别领导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甚至是乱作为引发的。个别官员不能正常履行自身应尽职责义务, 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个别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认识不够, 危机意识不强.应对网络舆情的手段单一;态度上对于群众反映的民意往往简单粗暴;整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做到耐心细致;领导观念守旧, 不能及时澄清谣言, 应对负面舆论的经验和技巧严重匮乏, 不但会错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还会造成很多虚假信息和谣言, 澄清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监测预警机制反映缓慢, 分析把握舆情导向不及时, 尤其在面对网络舆情突发公共事件过程当中, 缺乏应对事件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政府部门往往举足无措, 个别领导干部为了保住官位, 不惜代价、不计后果, 采取堵、封、删等被动的方式回应公众。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容易解决的事情困难化, 事情越捂越大, 越搞越严重。民众意愿无法得到正常的诉求渠道, 致使部分民众认为:信法不如信访、信访不如信网。更有少数人别有用心, 利用网络传播手段引起“蝴蝶效应”, 以此把事态扩大化, 而舆论矛头大多指向政府, 因此政府公信力也受到严重的挑战。但是, 我们依然能够感觉到政府的职能正在向服务型政府发生转变:地方政府处置网络舆情方面正由传统的漠视、淡化甚至是打压等手段转向主动响应网络舆情, 并与公众形成互动、完善电子政务体系、推行政务公开活动、政府决策能够积极征求公众意见等等。

三、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方法和策略

(一) 转变观念, 切实提高管理意识

网络舆情源于现实生活, 是社会观点的具体表现形式, 是民众利益诉求的表现方式, 是广大群众在网上表达对某种特定社会现象的共同观点和意见。目前, 网络舆情正成为地方政府执政的依托, 它的主要意义是民众的需求能够被及时了解, 民意的表达更加方便快捷。所以, 政府作为应对网络舆情的主体, 负有主要的管理责任, 应当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 切实提高管理意识。应对网络舆情过程中, 地方政府应当认真掌握网络舆情的特点, 了解舆情产生的根源, 以便于地方政府有所抓手, 处理有据。要善于把握主动权, 通过网络充分展示政府的形象, 切实加强政府和群众的密切联系, 引导好网络舆情朝着健康、良性、正能量的方向发展。

(二) 积极作为, 切实提高管控水平

当前, 互联网上因为仇官、仇富、人肉搜索等发生的网络事件已屡见不鲜, 往往这些事件的发生最初起因都是很小、很微妙的, 但是个别地方政府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潜在风险的敏感度不够, 不能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手段, 致使许多网络突发事件演变成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在此方面, 政府管理者应该树立危机意识、主战意识, 积极作为、争取主动, 切实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切实发挥政务公开的主要作用、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让民众切身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三) 科学规划,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目前, 有很多突发事件演化成焦点、个体事件上升为群体事件, 主要是由于网络舆论的控制不严、应对不及时所造成的, 假设地方政府拥有完备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如何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及时公布政府应对事件进程, 切实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就需要从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网络舆情评估反馈机制等方面着手。总之, 网络舆情是对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有效应对舆情信息, 正确引导公众视角, 对于构建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网络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并得到广泛的运用, 网络舆情事件频频发生。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的行政机关, 某种角度上讲是中央政府的个体组成单元, 代理中央政府应对和处理地区性事务。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处理能力, 建立行之有效的网络舆情实时监测机制, 及时应对网络舆情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积极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 对于加快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熊项斌.社会管理创新视阈下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3.9.

[2] 杨林刚.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15.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城市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研究下一篇:地方院校医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